汗毛过多应该如何诊断
汗毛过多应该如何诊断
雄激素生成过多最敏感的标志就是多毛,然后才是痤疮、皮肤油腻、性欲增强、阴蒂肥大,最后是男性化,男性化多提示是肿瘤。
痤疮是雄激素过多的另一个标志,虽然不少痤疮病人的睾酮水平并不高,但有5α-还原酶增高的证据。脱发也是临床表现之一,有40%的脱发病人有高雄激素血症。
对高雄激素血症的病人应特别注意有否黑棘皮病。
妊娠时出现的多毛常是由黄素瘤引起的,分娩后会消失,惟一的危险就是有可能导致女胎男性化。妊娠合并卵巢功能性肿瘤的机会极少,因为后者本身就不容易怀孕。
在询问病史及体检时,应注意多毛的程度及多毛发展的速度,其与肿瘤相关。也应注意有否肢端肥大症和库欣综合征的其他表现,并应特别注意询问用药史:如达那唑;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复方制剂中也可能含有少量雄激素,;其他如苯妥英钠、米诺地尔、氯丙嗪和二氮嗪等。
对多毛病人应特别注意月经问题,如为年轻女性,长期月经不规则,多毛缓慢进展,则最可能的诊断就是无排卵引起的卵巢性多毛。
如何诊断毛囊炎
1.起病时为一硬结,有局部红、肿,疼痛及压痛。数日后,病源扩大,中央出现黄白色脓栓,继而软化,破溃,脓汁排出,炎症减轻渐愈。
2.疖肿较大时,可有发热,头痛及乏力等全身症状,白细胞数增高。
3.面部疖肿如合并颅内感染时,面部肿胀严重,可伴寒战,高热,头痛等海绵窦感染性栓塞。
毛囊炎的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寻常性痤疮鉴别,后者见于青春期,惯发于颜面、上胸背部,有黑头损害。
皮疹初发于毛囊口,出现针尖至绿豆大小具有痒感的红色毛囊小丘疹,丘疹顶端形成一个黄白色小脓头,周围有炎性红晕,中心有毛囊贯穿,丘疹出现较多,散在分布,互不融合,有轻度痛感,瘙痒明显。一般无全身症状,经过数天,脓头破溃,排出少量脓液渐愈。如反复发作,迁延数周,后转变为慢性毛囊炎。好发于多毛部位,头皮、会阴、腋部、肛周及四肢伸侧。皮疹易继发于脂溢性皮炎、神经性皮炎、瘙痒症等疾病之后。
一般来说,毛囊炎的治疗方式有很多,有专业的治疗方式,如物理治疗,以及激光治疗等,当然,其辅助治疗方式也有很多,比如饮食治疗等,需要注意的是,其饮食辅助治疗方法需要专业的搭配,否则不能起到治疗的作用。
寒毛与汗毛的区别
汗毛
概述除头发、胡子外人体其余部分优质柔软的毛发,汗毛在人体起的作用是:在人体寒冷的时候,保留住体内的余温;在人体燥热的时候,帮忙排出汗液,帮你降温。
注意,“汗毛”就是“寒毛”;但是“汗毛”不是规范说法,应予以纠正
腋窝多汗的检查诊断
关于多汗症目前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2004年美国皮肤病协会JohnHornberger组织了一个包括20多家单位专家组成的协作小组,制定了一个诊断参考标准。
无明显诱因肉眼可见汗腺分泌亢进持续6个月以上并符合以下条件的两项者即可确诊:
(1)双侧出汗部位对称。
(2)一周至少发作一次。
(3)发病年龄小于25岁。
(4)有阳性家族史。
(5)睡眠时无多汗。
(6)影响日常的工作生活。
如果伴有发热、夜汗、体重减轻应注意存在继发性多汗的可能。
毛细血管瘤的诊断
1、前部脑膜膨出眶前部脑膜膨出是由于颅前凹底部的筛板闭合不全引起的,脑膜及其包绕的脑脊液,经筛板和筛骨纸板骨孔膨出至眶缘的内上方,临床表现该处向前隆起,色略显紫红,可扪及软性肿物。患儿哭时胀大,颇似毛细血管瘤。但发展较慢,无消退倾向,常有搏动。X线检查和CT扫描均可见骨缺失;超声波显示为囊性肿物,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内部缺乏血流。
2、横纹肌肉瘤较毛细血管瘤发展快,且持续增长。早期呈现水肿、眼球突出、视力减退及眼球运动障碍。眶缘扪及硬性肿物,且不可压缩,哭闹时肿物不增大。超声探查虽然也显示低反射性,但很少可压缩。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内部虽有较丰富血流,但不呈弥漫状。CT扫描可发现为实体性肿物,可有骨破坏。
3、眶区绿色瘤绿色瘤为白细胞浸润引起的肿块,末梢血内发现幼稚细胞,骨髓穿刺检查可以确定诊断。对于鉴别诊断中发生困难,特别是位于眶内者,细针穿刺活检往往是必要的。脑膜膨出回吸脑脊液,毛细血管瘤为分化良好的内皮细胞,而横纹肌肉瘤可见异型性细胞。
4、转移性神经母细胞瘤也是儿童时期发生的肿瘤,影像显示为实体性肿瘤。大范围骨破坏,肾上腺髓质内可见肿物。
毛囊炎的诊断
1、起病时为一硬结,有局部红、肿,疼痛及压痛。数日后,病源扩大,中央出现黄白色脓栓,继而软化,破溃,脓汁排出,炎症减轻渐愈。
2、疖肿较大时,可有发热,头痛及乏力等全身症状,白细胞数增高。
3、面部疖肿如合并颅内感染时,面部肿胀严重,可伴寒战,高热,头痛等海绵窦感染性栓塞。
胸闷出汗怎么诊断
1.心悸为突出表现,检查心脏无明显器质性病变发现时,一般可诊为心动悸;心悸而有器质性病损者,应作出原发病的诊断。
2.心脏的所有病变几乎都可有心悸的表现,其常见病种及其诊断,一般为:
(1)青少年即心悸严重者,心痹等病的可能性较大。
(2)中老年感心悸明显,兼胸闷心痛者,多属胸痹;心悸日久,活动劳累尤甚,兼喘咳咳痰者,肺心病、心衰较常见;兼眩晕头痛者,多见于风眩影响及心。
(3)发热、心悸为主症者,常见于心瘅。心悸、心痛并见,多为胸痹、厥心痛、高原胸痹、心郁等病。心痛而检查证实有心包腔积液者,为支饮。
3.脑神经或全身其他疾病,亦可导致心悸,如:
(1)与情绪、睡眠等关系密切者,常见于神劳、神郁等病。
(2)善饥消瘦,急躁心悸,汗多者,常见于瘿气;嗜睡、畏冷、浮肿、脉迟者,常见于瘿劳、黑疸等。
(3)病久体弱者,或虚劳类、厥脱类疾病,一般都可出现心悸的症状,如虚眩、血劳、血风劳、血脱、液脱、饥厥、肺衰、晚期蛊虫病等。
(4)温热类疾病,在高热的同时也常有心悸的表现,但一般不是主症。
(5)脚气冲心之心悸则有肢麻萎软等脚气原发病症状。梅毒攻心之心悸则有梅毒病史。
毛囊炎的诊断依据
项部硬结性毛囊炎的诊断:
项部硬结性毛囊炎又称瘢痕疙瘩性毛囊炎、发际疮和项部毛疮等。多发于中老年男性,尤其是患有痤疮及瘢痕疙瘩体质者容易患本病。
项部硬结性毛囊炎,又称瘢痕疙瘩性毛囊炎、发际疮和项部毛疮等。多发于中老年男性,尤其是患有痤疮及瘢痕疙瘩体质者容易患本病。病初起时,项部发际处出现红色小丘疹或小脓疱,互相融合,逐渐发展成瘢痕疙瘩性硬结,有圆形、卵形和不规则形。一般发于项后毛发部位,患处头发稀少或完全脱落,病程缓慢,常可数年不愈。
毛囊炎的诊断依据:
1、本病好发于枕骨下部,初为吼毛囊为中心的红色小丘疹,逐渐发展成疤痕疙瘩性硬结,互相连合而成瘢痕损害性斑块,大小不定,可由指甲到鸡蛋大小。
2、皮损表面光滑萎缩,呈淡红色或正常皮色,坚硬如木,在较大损害的附近,常有散在的小硬结、痤疮样红色丘诊或黑头粉刺。
3、患处头发稀少或完全脱落,常有几根或几十根短发成簇地夹在瘢痕疙瘩性硬块之间,用手挤压时,常有少量脓液。
4、病程缓慢,难于自然痊愈。
5、本病应与瘢痕疙瘩相区别,但后者好发于胸背肩等部位,无明显毛囊炎及化脓现象。
毛囊炎与痤疮的鉴别诊断:
毛囊炎的基本损害是毛囊丘疹。开始为毛囊口小脓疱,中间有毛发穿过,周围有炎性红晕,脓疱干涸或破溃后结成黄痂,痂皮脱落后痊愈,不留疤痕。但如毛囊炎向深部发展可形成疤痕及永久性脱发。
座疮见于青春期,惯发于颜面、上胸背部,有黑头损害。初起皮损多为位于毛囊口的粉刺,分白头粉刺和黑头粉刺两种,在发展过程中可产生红色丘疹、脓疱、结节、脓肿、囊肿及疤痕。皮损好发颜面部,尤其是前额、颊部、颏部,其次为胸背部、肩部皮脂腺丰富区,对称性分布。偶尔也发生在其他部位。
汗管瘤如何鉴别诊断
1.睑黄瘤 常见于上睑近内眦处,为黄色丘疹或斑块,常对称分布,多见于中年以上妇女,常伴有高脂蛋白血症。
2.扁平疣 主要见于青少年,多发生在面部,但下睑非好发部位,除面部外,也可见于手背,为表面光滑,质硬,粉红,淡黄,浅褐或正常肤色的芝麻至黄豆大小的扁平丘疹,散在或成群分布,一般无症状,偶有疼痛感,可自行消失,组织病理可以确诊。
3.疣状痣 皮损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为淡黄色或棕黑色疣状丘疹,表面角化过度,粗糙,多呈线状分布,组织病理检查为表皮角化过度,乳头瘤样增生,棘层肥厚,基底层黑素增多,但无疣细胞。
4.乳头状汗管囊腺瘤 多发于头皮,皮损为单个乳头瘤状结节,斑块,表面有渗出,结痂,组织病理检查为表皮不同程度的乳头瘤样增生,并不规则地向真皮内陷形成乳头状囊腔。
5.幼年黑素瘤 皮损为单发的粉红色或红褐色坚实结节,直径1~2cm,表面光滑或疣状隆起,外伤后易出血。
6.硬斑病型基底细胞上皮瘤 皮损为扁平或略凹陷硬化淡黄色斑,光滑,表面有光泽,边缘常不清楚,组织病理完全不同。
7.毛囊瘤 皮损为多发的小圆形坚实丘疹和小结节,面部多见,向中心性分布,少数为单个发丘疹。
8.毛发上皮瘤 好发于鼻唇沟处,丘疹较大,往往呈半球形,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组织病理可以确诊。
9.发疹性汗管瘤 应与丘疹性环状肉芽肿和丘疹性梅毒疹鉴别,前者活检呈渐进性坏死,后者梅毒血清反应阳性,皮疹可自行消退
如何诊断汗管瘤
诊断检查
诊断:诊断常常需要根据病理检查而做出。如单凭肉眼观察,确实不易鉴别。汗腺瘤囊肿型者往往被误诊为皮脂囊肿,实质型者常被误诊为女阴癌或前庭大腺腺瘤,溃烂型者更易误诊,常被误诊为肉瘤、乳头状腺癌。单凭肉眼观察,确实不易鉴别,必须在活组织检查以后,才能确诊。根据woodworth 的报道,即使病理组织诊断,初次确诊率也不过57%。在20 世纪50 年代以前,此类病理常被误诊为腺癌。近年来,对此肿瘤已有比较清楚的认识,误诊率已大大减少。
实验室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查、分泌物检查。
其他辅助检查:组织病理检查。
鉴别诊断
1.皮肤附件腺癌
2.转移癌
3.异位乳腺组织
4.子宫内膜异位
治疗方案
治疗原则为先做活组织检查,确诊后再行局部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