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炎特征有哪些
腮腺炎特征有哪些
1.加强疫情报告。
2.接种流行性腮腺炎减毒活疫苗,口服板蓝根冲剂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3.一旦小儿得了腮腺炎,应隔离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后才可入托或上学。由于腮腺炎易在人群集聚的学校、托幼机构中流行,因此应加强晨检工作,发现有发热、腮腺肿大的及时居家隔离,到正规医院治疗。
4.隔离患儿直至腮肿消退为止,易感者在流行期间,可用板蓝根30克,水煎服,连续3天。
5.每天开窗通风半小时以上,室内人口密集处可用食用醋熏蒸。
6.少吃一些辛、辣、煎炒的食品。
7.患儿的鼻咽分泌物和毛巾,食物要消毒煮沸。
腮腺炎引发无精症是怎么回事
关于腮腺炎性睾丸炎,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男性不育标准化诊治指南中介绍,以前一直认为,睾丸炎是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但现在已经证实睾丸炎也可以由其他病毒感染引起,如科萨其病毒,疱疹病毒。流行性腮腺炎引起的睾丸炎对患者的生育力的影响多种多样。有些男性患者终生不育,有些患者的精子发生需要2年之久才能恢复。青春期前患腮腺炎和没有引起睾丸炎的腮腺炎,一般不影响生育力。
腮腺炎性睾丸炎不育疾病常识
流行性腮腺炎它是一种病毒感染的疾患,特点是患者双侧腮肿。本病病毒喜欢侵犯有活性的腺体,睾丸为男性的性腺体,活性强,所以睾丸炎为流行性腮腺炎在生殖系统的主要并发症,约20%的“痄腮”患者并发睾丸炎。
流行腮腺炎的潜伏期平均为18天。腮腺肿大后,一周左右可并发睾丸炎,常为一侧睾丸肿痛(这种睾丸炎特别痛),寒战高烧,并可有呕吐,腹痛,阴囊检查可见睾丸肿大如核桃或鸡、鸭蛋大,触痛明显,质地中等,也有质硬如石,阴囊皮肤明显水肿,鞘膜腔穿刺有黄色积液,发病初睾丸肿胀迅速,可在1~2天内达到极点,约经10天左右肿胀消退。有1/3~1/2的病人发生不同程度的睾丸萎缩。对于双侧睾丸感染的病人,部分病人可因睾丸萎缩引起精子生成障碍而致不育。
腮腺炎引起的无精症怎么治疗?腮腺炎性睾丸炎不育治疗措施
(1)卧床休息,垫起阴囊或用丁字带托起。局部冷敷有一定效果。可用1%普鲁卡因做患侧精索封闭。全身症状对症处理。
(2)中药可用龙胆泻肝方剂加减。
(3)一般抗生素无效,中药注射剂如清开灵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或醒脑静注射液等有一定疗效。
(4)肾上腺皮质激素可短期应用,有抑制炎症及减轻症状作用。连用1~2周。
(5)丙种球蛋白注射。
(6)腮腺炎患者康复期血清(3~4个月内的血清为宜)。
前列腺炎特征有哪些
前列腺炎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病,在泌尿外科男性患者50岁以下中占首位。
i型常发病突然,表现为寒战,发热,疲乏无力等全身症状,伴有会阴部和耻骨上疼痛,甚至急性尿潴留。
ⅱ型和ⅲ型临床症状相似,多有疼痛和排尿异常等。不论哪一类型慢性前列腺炎都可表现为相似临床症状,统称为前列腺炎症候群,包括盆骶疼痛,排尿异常和性功能障碍。盆骶疼痛表现极其复杂,疼痛一般位于耻骨上、腰骶部及会阴部,放射痛可表现为尿道、精索、睾丸、腹股沟、腹内侧部疼痛,向腹部放射酷似急腹症,沿尿路放射酷似肾绞痛,往往导致误诊。排尿异常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排尿不畅、尿线分叉、尿后沥滴、夜尿次数增多,尿后或大便时尿道流出乳白色分泌物等。偶尔并发性功能障碍,包括性欲减退、早泄、射精痛、勃起减弱及阳痿。
iv型无临床症状。
靠借疾病症状的目的是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这里针对大家关注的前列腺炎特征有哪些我们就介绍到这里了,相信现在的您对该病的症状表现已经有了比较基本的认识,希望每个男性都能关注自身的身体健康状况,发现有病就尽早治疗是很重要的!
流行腮腺炎的症状有哪些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俗称痄腮。四季均有流行,以冬、春季常见。是儿童和青少年期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它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以腮腺肿痛为主要特征,有时亦可累及其他唾液腺。常见的幷发症为病毒脑炎、睾丸炎、胰腺炎及卵巢炎。腮腺炎病毒属副黏液病毒科。病人是传染源,通过直接接触、飞沫、唾液的吸入为主要传播途径。
接触病人后2~3周发病。流行性腮腺炎前驱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肿大,肿大的腮腺常呈半球形边缘不清,表面发热,有触痛。7至10天消退。本病为自限性疾病,目前尚缺乏药物
潜伏期8~30天,平均18天。起病大多较急,无前驱症状。有发热、畏寒、头痛、肌痛、咽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全身不适等,数小时腮腺肿痛,逐渐明显,体温可达39℃以上。
腮腺肿痛最具特征性。一般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状如梨形,边缘不清;局部皮肤紧张,发亮但不发红,触之坚韧有弹性,有轻触痛,张口、咀嚼(尤其进酸性饮食)时刺激唾液分泌,导致疼痛加剧;通常一侧腮腺肿胀后1~4天累及对侧,双侧肿胀者约占75%。颌下腺或舌下腺也可同时被累及。10%~15%的患儿仅有颌下腺重大,舌下腺感染最少见。重症者腮腺周围组织高度水肿,使容貌变形,并可出现吞咽困难。腮腺管开口处早期可有红肿,挤压腮腺始终无脓性分泌物自开口处溢出。咽及软腭可有肿胀,扁桃体向中线移动。腮腺肿胀大多于3~5天到达高峰,7~10天逐渐消退而回复正常。腮腺肿大时体温升高多为中度发热,5天左右降至正常。病程10~14天。
经过前面段落的介绍,相信大家已经知道流行性腮腺炎的症状和它的预防措施了。对孩子的照顾,尤其是在小时候,一定不要过于粗心大意,不然,孩子小时候经常长病是会对以后的生活有所影响的。所以对孩子的照顾一定要十分细心细致的,毕竟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花一点时间照顾他们也是未尝不可的。
腮腺炎的原因
病毒性腮腺炎:常见腮腺炎病毒,还可见单纯疱疹病毒、柯萨奇病毒、甲型流感病毒等。腮腺炎病毒感染引起流行性腮腺炎最常见。
急性细菌性腮腺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链球菌。常见病因为腮腺分泌机能减退者、腮腺导管口堵塞及腮腺淋巴结炎、邻近组织炎症波及。
免疫性:如干燥综合征、米库利奇病等可引起慢性自身免疫性腮腺炎。
堵塞:主要腮腺管及分支堵塞继而引起细菌感染,多见涎腺结石、黏液栓及较少见的肿瘤,多见良性肿瘤。
病因未明:慢性非特异性腮腺炎、复发性儿童腮腺炎、变性型涎腺肿大症等,极少由某些药物引起。
腮腺炎传染吗
腮腺炎是会传染的。腮腺炎的传染主要是通过呼吸道传播的,四季都可流行,以晚冬、早春多见。腮腺炎的潜伏期一般较长,患者腮腺炎前期多数会出现高烧现象,这时,便是腮腺炎的传染期,待体温正常后就不会传染了。若被传染得腮腺炎,切不可延误治疗,腮腺炎的不及时治疗会引起睾丸炎、卵巢炎等升值期并发症或者神经系统并发症等疾病,严重危害着患儿的健康成长。
腮腺是涎液腺中最大的腺体,位于两侧面颊近耳垂处,腮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可以一侧或两侧。病因为感染性、免疫性、阻塞性及原因未明性炎症肿大等。最常见为感染引起的腮腺炎,多见于细菌性和病毒性。细菌性腮腺炎主要表现为发热、腮腺局部红、肿、热、痛,白细胞计数增多,病变进入化脓期,挤压腮腺可见脓液自导管口流出。
病毒性腮腺炎,最常见为流行性腮腺炎,还可见其他病毒感染引起的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其特征为腮腺的非化脓性肿胀并可侵犯各种腺组织或神经系统及肝、肾、心、关节等几乎所有器官,常可引起脑膜脑炎、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等并发症,病后可获持久免疫力。
腮腺炎疫苗什么时候打
孩子8个月以上的可以接种腮腺炎疫苗。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以腮腺肿大为特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发病以儿童、青少年为主,多见于冬春季节。该病在我国广泛流行,常有局部暴发。接种腮腺炎减毒活疫苗可取得良好的预防效果。
腮腺炎的诊断
1.化脓性腮腺炎
根据临床表现及体征(腮腺局部红肿热痛,挤压腮腺时腮腺口有脓液流出,发病通常单侧,)。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增加,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上升,核左移,临床诊断不难。取腮腺导管流出的脓液进行细菌培养可以明确诊断。
2.流行性腮腺炎
根据流行情况及患者接触史,发热、以耳垂为中心的腮腺肿大,局部皮肤发热、紧张发亮但皮肤不红,通常可累及对侧腮腺,张口咀嚼及进食酸性饮食时疼痛加剧,可累及其他涎液腺、胰腺、睾丸或中枢神经系统等器官。查血常规白细胞数正常及减低(伴睾丸炎者白细胞计数可增高),血尿淀粉酶增高,可作出临床诊断。特异性腮腺炎病毒抗体IgM阳性(1个月内未注射疫苗),恢复期与急性期腮腺炎病毒抗体IgG≥4倍以上增高(含抗体阳转)可以确诊诊断。
需与其他自身免疫性腮腺炎、慢性非特异性腮腺炎、症状性腮腺炎、过敏性腮腺炎等相鉴别,一般伴有相应的临床表现,多为双侧,一般不伴急性感染症状,局部也无明显疼痛和压痛。
腮腺炎会引起什么危害
流行性腮腺炎俗称“痄腮”,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大多发生于学龄前或学龄期儿童,集体儿童机构易于暴发流行,近年来其发病率已超过麻疹,且该病的并发症危害较大,故应高度重视。
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特征:在腮腺肿大之前的1-2天内,可有发热、倦怠、头痛、食欲不振、呕吐等前驱症状,而以腮腺肿大疼痛为先发征象,整个病程为8-10天。腮腺炎症为非化脓性,多数患者愈后良好。但由于腮腺炎病毒有延及全身各种腺体和神经组织的倾向,故部分病例可发生各种危害较大的并发症,如脑炎、睾丸炎、前列腺炎、卵巢炎、胰腺炎、心肌炎、肾炎、甲状腺炎等,尤其是青春发育期后的病人,倘若双侧睾丸受累后萎缩者,就有影响不育的可能性;并发卵巢炎后,有可能使更年期提前、过早闭经;少数孕妇罹患后可出现流产或死胎的情况。流行性腮腺炎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效疗法,常以中草药内服外用兼治为主,辅以对症处理。整个病程最好卧床休息,以有利病情顺利恢复,并可减少其他脏器的并发损害。饮食给予半流质或软质,避免酸味食品。
流行性腮腺炎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有哪些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呈世界性分布,在我国归属于法定丙类传染病,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季为高峰,多发于儿童,呈散发或流行,在集体儿童机构中可形成暴发流行。临床以唾液腺急性非化脓性肿胀为特征,常伴发脑膜炎、胰腺炎及睾丸炎等。为更好地指导防治工作,特制定本病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诊断:
1.化脓性腮腺炎
常为一侧腮腺局部红肿、压痛明显,晚期有波动感,挤压时有脓液自腮腺口流出,腮腺口位于第二磨齿相对的颊黏膜处。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
2.颈部及耳前淋巴结炎
肿大不以耳垂为中心,而是局限于颈部或耳前区,为核状体,较坚硬边缘清楚,压痛明显,表浅者活动。可发现与颈部或耳前区淋巴结相关的组织有炎症,如咽峡炎、耳部疮疖等。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3.症状性腮腺肿大
在糖尿病、营养不良、慢性肝病中,应用某些药物如碘化物羟保泰松、异丙肾上腺素等可引起腮腺肿大,为对称性无痛感,触之较软,组织学检查主要为脂肪变性。
处理:
本病为自限性疾病,目前尚无抗腮腺炎特效药物,抗生素治疗无效。主要对症治疗,隔离患者使之卧床休息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注意口腔清洁,饮食以流质或软食为宜,避免酸性食物,保证液体摄入量。
可用利巴韦林及中草药治疗,紫金锭或如意金黄散,用醋调后外敷。体温达38.5度以上可用解热镇痛药。并发脑膜脑 炎者给予镇静、降颅压等药物。睾丸炎患儿疼痛时给解热镇痛药,局部冷敷用睾丸托,可用激素及抗生素。并发胰腺炎应禁食、补充能量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以上便是对流行性腮腺炎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的内容分析,相信大家在患上流行性腮腺炎疾病后,已经对于如何诊治该病有了大致的了解,在此需要提醒患者的是,由于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传染病,因此,一旦患病,就需要做好相应的防传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