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泡脚中药配方 草乌干姜二藤汤活血祛风
类风湿泡脚中药配方 草乌干姜二藤汤活血祛风
配方:制草乌5克,干姜20克,络石藤,鸡血藤各50克,桂枝,伸筋草,川芎,丹参各15克。
用法:将所有药材洗干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放入泡脚盆内,晾温后泡脚,每日2次,每次15-30分钟,每日1剂。
功效:活血祛风,温经散寒,适宜于瘫,痹,痿症之偏风寒湿瘀者。
最简单的补气血的神奇方法有什么
最简单的补血法---晚上泡脚
脚是阴血的大本营,三条阴经都汇集于此: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肾生血、肝藏血、脾统血。
1.晚上泡脚为什么能补血 血虚、血淤→手脚冰凉、舌质黯淡、脸上有斑、心脏发紧、憋闷、喘不过气→晚上泡脚。 热水中放红花(味辛,性温,归肝经和心包经,破血、行血、和血、调血),活血化淤;疏通肾、肝、脾三条阴经。
2.泡脚的窍门
春天泡脚,开阳固脱;
夏天泡脚,祛湿除热;
秋天泡脚,清肠润肺;
冬天泡脚,丹田暖和。
水中放醋→脚臭→祛除脚臭、防治脚气、促进血液循环、祛除风湿。
水中放生姜、陈皮、薄荷→脾胃虚→暖脾胃,祛湿邪。
水中放花椒→除臭祛湿、利气行水、扶助阳气。
水中放白芍、益母草、当归→痛经→痛经一般是体寒或气滞血瘀引起白芍除阴气、祛腹痛、通顺血脉;益母草去瘀生新,活血调经;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还可以使皮肤白皙红润,改善手脚冰凉的问题。
水中放干姜→风湿骨痛、怕冷怕凉→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
水中放黄芪10克、透骨草10克、伸筋草10克、花椒6克→糖尿病(阴虚所致)→花椒祛湿;黄芪补气固表;透骨草可以帮助药物透过皮肤深入肌体发挥药力。艾叶泡脚:干艾叶50—100克。先用水将艾叶煮开,加凉水或待降低温度后再泡脚;或用热水浸泡艾叶20分钟,再加热泡脚。艾草加姜可治风寒感冒、关节病、类风湿、咳嗽、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艾草加红花可改善静脉曲张、末梢神经炎、血液循环不好、手脚麻或瘀血;艾草加花椒20粒,适用脚汗、脚臭、脚气、温疹。
水中放艾绒红花 艾叶加红花,呵呵就更不用说了!痛经、脸上长痘痘、手脚冰凉、通经活络.补气血.....泡脚再适合不过!
3.泡脚四忌讳:
(1)忌刚吃饭或空腹后泡脚。应饭后半小时后。
(2)忌水温过高。应40-50度。
(3)忌时间过长。应20分左右,微微出汗既可。
(4)忌自作主张,乱放中药。
泡脚禁忌:经期或妊娠期妇女;有出血症状的病人不可泡脚。
泡脚时:
上半身不出汗,下身出汗→肾寒;
上身发热,下半身不出汗→气虚
关节炎泡脚用什么中药
五枝液祛风除湿
配方:杨树枝,柳树枝,槐树枝,桑枝,桃枝,紫苏梗,石菖蒲,生姜,葱白各250克。
用法:将石菖蒲,姜,葱白捣烂后放置于木桶内,再将剩余药材煎汤倒入木桶中,先熏蒸双足,再泡脚,每日一次,连续5-7天。
功效:祛风除湿,消肿止痛,适宜于下肢风湿肿痛治疗。
威灵仙汤祛风止痛
配方:威灵仙50克,甘草60克,松针60克。
用法:将所有药材择洗干净,水煎取汁,置于泡脚桶内,先熏双足,待水温适宜时泡洗双脚,每日1次,每次10-30分钟,每日1剂。
功效:祛风止痛,散寒除湿,适宜于下肢冷痛不能行走者。
当归五加皮汤散寒除湿
配方:当归,五加皮各20克,川芎,桃仁,红花,巴戟天各15克,黄芪30克,制附片5克,细辛7克。
用法:将所有药材洗干净,放入药罐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文火煮沸,先熏患处,待温度适宜时将双足放入浸泡,每日2次,每次10-30分钟,每日1剂。
功效:散寒除湿,通络温经。
泡脚对类风湿有效果吗
有效果。
类风湿多为风寒湿侵袭,痹着关节肌肉,气血不活,经脉不利所致,治疗以疏风散寒,活血通络,消肿止痛为主,泡脚可以疏通经脉,驱除体内寒气,加适当的中药材,对类风湿可以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泡脚治疗类风湿可以采用以下中药配方。
祛寒湿最快的中成药 中药泡脚祛寒湿配方推荐
当归干艾汤
配方:当归,伸筋草,透骨草,干姜,艾叶各50克。
具体做法:将以上药材一并研成粗粉末,然后用干净纱布袋封装好,置于锅内,加水煮沸,沸腾20分钟后,将药液倒入足浴盆,药液量以能覆盖双脚为宜,温度适宜时浸泡双脚,足浴盆持续加温,保证适宜的温度,每天浸泡30分钟。
在这个配方中,当归可以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伸筋草具有祛风散寒,除湿消肿,舒筋活血的功效,透骨草祛风胜湿,舒筋活络, 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燥湿消痰。艾叶散寒止痛,温经止血,诸药合用泡脚,利于活血散寒,祛风除湿。
治疗荨麻疹常用的中药方剂有哪些
疏风散寒
调和营卫,可用桂枝汤加减,药用桂枝、芍药、荆芥、防风、生姜、甘草、大枣,或麻黄蝉蜕汤,药用麻黄、槐花、蝉蜕、浮萍、黄连、甘草;疏风清热,方用消风散加减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药用荆芥、防风、桑叶、杭菊、蝉衣、金银花、苦参、生地、生甘草,或麻黄、连翘根、杏仁、赤小豆、大枣、生梓白皮、生姜、炙甘草。
肠胃湿热
解表疏风化湿,通腑解毒,方用防风通圣散加减.药用防风、荆芥、连翘、薄荷叶、川贝、当归、芍药、白术、山栀、大黄、芒硝、生石膏、黄芩、桔梗、滑石、甘草、茵陈、苦参。
血热
凉血清热,消风止痒,方用犀角地黄汤合化斑汤加减.药用犀角、地黄、丹皮、赤芍、知母、生石膏、元参、黄连、黄芩、鲜茅根、芦根。
血瘀
活血化瘀,活血祛风,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或当归饮子、八珍汤加减,药用桃红、红花、赤芍、当归、熟地、白鲜皮、防风、地肤子、生甘草,或黄芪、党参、炒白术、全当归、大生地、何首乌、白蒺藜、荆芥、珍珠母、茯苓、白芍。
虫积伤脾
消食合胃,化湿散结,用保和丸,药用炒山楂、半夏、茯苓、陈皮、莱菔子、连翘、元曲;健脾驱虫,用乌梅丸,药用乌梅、细辛、干姜、当归、附子、蜀椒、桂枝、黄柏、黄连、人参。
卫表不固
固表御风,方用玉屏风散合桂枝汤加减,药用黄芪、白术、防风、荆芥、党参、芍药、生姜、大枣、甘草。
气血两虚
调补血气,益气养血,祛风止痒,方用当归饮子、八珍汤加减,药用黄芪、党参、炒白术、赤芍、防风、全当归、大生地、何首乌、川贝、白蒺藜、珍珠母、茯苓、白芍。
冲任不调
调理冲任,养血活血,方用四物汤合二仙汤加减.药用全当归、白芍、大生地、肉苁蓉、仙茅、菟丝子、炙甘草、夜交藤、珍珠母、丹参、黄柏、大枣。
七种水泡脚有奇效
一:晚上泡脚为什么能补血
血虚、血淤→手脚冰凉、舌质黯淡、脸上有斑、心脏发紧、憋闷、喘不过气→晚上泡脚
---热水中放红花(味辛,性温,归肝经和心包经,破血、行血、和血、调血),活血化瘀;疏通肾、肝、脾三条阴经。
二:泡脚的窍门
春天泡脚,开阳固脱;
夏天泡脚,祛湿除热;
秋天泡脚,清肠润肺;
冬天泡脚,丹田暖和。
水中放盐
治便秘→还可以消除疲劳,帮助睡眠。
水中放醋
治脚臭→祛除脚臭、治脚气、促进血液循环、祛除风湿。
水中放生姜、陈皮、薄荷
治脾胃虚→暖脾胃,祛湿邪。
水中放花椒
除臭祛湿、利气行水、扶助阳气。
水中放白芍、益母草、当归
治痛经,痛经一般是体寒或气滞血瘀引起,白芍除阴气、祛腹痛、通顺血脉;益母草去瘀生新,活血调经;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还可以使皮肤白皙红润,改善手脚冰凉的问题。
水中放干姜
治风湿骨痛、怕冷怕凉→干姜温中散寒、回归通脉。
水中放黄芪10克、透骨草10克、伸筋草10克、花椒6克→缓解糖尿病(阴虚所致)→花椒祛湿;黄芪补气固表;透骨草可以帮助药物透过皮肤深入肌体,发挥药力。
泡脚对关节炎有好处吗 ?可以用什么泡脚
泡脚对关节炎有好处。
从中医角度看,关节炎属于痹症,即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使得经络不通而气血不畅,以致筋骨,关节等部位出现疼痛,酸麻,屈伸不利,僵硬甚至变形等,究其根本都是阳气不足导致,治疗当以疏风散寒,行气止痛为主。泡脚对下肢痹症有较好的疗效。关节炎泡脚可以选择以下中药泡脚治疗。
五枝液
配方:杨树枝,柳树枝,槐树枝,桑枝,桃枝,紫苏梗,石菖蒲,生姜,葱白各250克。
用法:将石菖蒲,姜,葱白捣烂后放置于木桶内,再将剩余药材煎汤倒入木桶中,先熏蒸双足,再泡脚,每日一次,连续5-7天。
功效:祛风除湿,消肿止痛,适宜于下肢风湿肿痛治疗。
威灵仙汤
配方:威灵仙50克,甘草60克,松针60克。
用法:将所有药材择洗干净,水煎取汁,置于泡脚桶内,先熏双足,待水温适宜时泡洗双脚,每日1次,每次10-30分钟,每日1剂。
功效:祛风止痛,散寒除湿,适宜于下肢冷痛不能行走者。
当归五加皮汤
配方:当归,五加皮各20克,川芎,桃仁,红花,巴戟天各15克,黄芪30克,制附片5克,细辛7克。
用法:将所有药材洗干净,放入药罐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文火煮沸,先熏患处,待温度适宜时将双足放入浸泡,每日2次,每次10-30分钟,每日1剂。
功效:散寒除湿,通络温经。
绝密风湿药酒配方大全
风湿类风湿药酒配方大全:黄芪酒
黄芪20克,独活10克,防风10克,炙甘草10克,川椒10克,制附子10克,白术10克,牛膝10克,川芎10克,细辛5克,炮干姜12克,当归9克,桂枝9克,葛根6克,秦艽6克,制乌头6克,山茱萸6克,生大黄3克,白酒2000克。将上述药物共研成粗末,浸泡于酒内,7天后饮用。每日2次,每次10克。
补气活血、温经散寒、祛风除湿。适用于气血不足、风寒所致的关节痹痛、手足麻木、屈伸不利等症。阴虚火旺者忌服。
风湿类风湿药酒配方大全:川乌酒
生川乌、生草乌、乌梅、牛膝、大青叶各15克,金银花10克,白酒500~1500毫升。将前6味切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10天后,过滤去渣,备用。口服。每次服5~10毫升,每日早、晚各服1次。
祛风除湿、消炎解毒、温经止痛。主治半身不遂、类风湿性关节炎(肢体变形,活动受限者佳)。若无生二乌,可用熟二乌代,但剂量加倍。上述剂量匆过量,口唇麻木者可减量服之。验之临床,确有良效。
风湿类风湿药酒配方大全:追风酒
当归、川芎、白芷、熟地、杜仲、川牛膝、香附、羌活、独活、寻骨风、木瓜、桂枝、革拨、干地龙、云茯苓、红枣各15克,水蛭、土鳖虫、三七参、红花、生川乌、生草乌、全蝎、蝉蜕各9克,枸杞子5克,马钱子(制)4。5克,乌梢蛇30克,蜈蚣16克,白酒1000毫升。将前28味共为粗末,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20天后,过滤去渣,即成。口服。每次服15~30毫升,日服3次。
追风活络、和血止痛。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顽痹日久、关节变形、肿大、屈伸不利、疼痛不止等症)。用治风湿性关节炎,日久不愈者,效果亦佳。但痹证初起或热痹忌服。
痛风应该怎么样治疗比较
1.湿热阻痹:
治宜清热化湿、宣痹止痛。
药用白虎加桂枝汤加薏苡仁、防己、黄柏、牛膝等。
2.瘀热内郁证:
治宜清热化瘀通络。
药用凉血四物汤加减。
3.痰湿阻滞证:
治宜化痰除湿、舒筋通络。
药用六君子汤加味。
4.肝肾阴虚证:
治宜滋补肝肾、舒筋通络。
药用杞菊地黄丸加减。
5、风寒湿痹型:
治法:祛风散寒,除湿通络。
方药:薏苡仁汤加味,方中羌活、独活、防风祛风胜湿;川乌、麻黄、桂枝温经散寒;薏苡仁、苍术健脾除湿;当归、川芎养血活血;生姜、甘草健脾和中。
若风邪偏胜,以上肢游走痛为主者可重用羌活达30g,并加桑枝30g、片姜黄10~159祛风胜湿;寒邪偏胜,痛处不移,得温则减者可加细辛1.5~3g、草乌10g,温经散寒;湿邪偏胜,关节肿胀,重着不利,以下肢为主者酌加防己10~15g、土茯苓15~30g、木爪10~20g、萆薢15~30g,以利水胜湿。
脊柱炎的中医治疗
1.阴虚型:
治宜滋肾阴凉血活血祛风止痛。
方选芍药甘草汤加减。药用生地、白芍,麦冬、甘草、知母、蜂房、丹参、木瓜、独活、桑寄生、乳香、没药等。可酌加细辛,但量应少。
2.虚寒型:
治宜温阳为主,佐以祛风、活血、止痛。
方选乌头桂枝汤加味。药用制川乌、草乌(先煎,剂量各在9g以下)、炙甘草、熟地、当归、川芎、桑寄生、细辛、乳香、没药、干姜、桂枝、独活。
3.瘀血型:
治宜活血祛瘀,佐以止痛祛风温经活络。
方选活络效灵丹加味。药用赤芍、丹参、王不留行、桂枝、地龙、土鳖虫、全蝎、蜂房、当归、乳香,没药、徐长卿、虎杖、玄参。
4.湿热型:
治宜健脾清热利湿祛风止痛。
方选四妙丸加味。药用黄柏、苍术、牛膝、秦艽、防己、徐长卿、鸡血藤、白附子、薏苡仁、川断、独活、桑寄生、姜黄。
上述辨证治疗有效率可达90%,但可复发。
中药泡脚的20个药方
1、风寒感冒
配方药材:荆芥、防风、苏叶、葱白、生姜。
2、风热感冒
配方药材:白菊花、板蓝根。
3、高血压
配方药材:冬桑叶、茺蔚子、桑枝。
4、失眠
配方药材:吴茱萸、米醋(白醋)。
5、足跟痛
配方药材:五加皮、川芎、红花、威灵仙。
6、温肾壮阳
配方药材:阳起石、菟丝子、小茴香、肉桂、熟地、蛇床子、茨实。
7、活血祛瘀
配方药材:丹参、赤芍、泽兰、王不留行、当归、大黄、牛膝、川芎。
8、祛风除湿
配方药材:老姜、肉桂、牛膝、秦艽、泽兰、桑枝、独活、赤芍、徐长卿、防己。
9、消除疲劳
配方药材:党参、北芪、茯苓、白术、川芎、陈皮、石菖蒲。
10、袪脚气
配方药材:苦参、黄柏、大黄、蛇床子、紫草、赤芍、地肤子、石菖蒲、蒲公英。
11、中老年腰腿痛
配方药材:防风、金毛狗脊、丹参、黄芪、当归。
12、妇科养血滋阴
配方药材:丹参、炒酸枣仁、炒麦芽、炒谷芽、熟地黄、全当归、山茱蓃、远志、五味子、附子、白芍、枸杞子、菟丝子。
13、疏肝理气
配方药材:当归、陈皮、青皮、砂仁、红曲、丁香、麦芽、枳壳、栀子、厚朴、藿香、木香。
14、缓解压力
配方药材:桂皮、刺五加、甘草、人参叶、川芎、何首乌、益智仁、菟丝子。
15、慢性支气管炎
配方药材:枇杷叶、桑白皮、浙贝母、陈皮、半夏、鱼腥草、桔梗、苏子。
16、慢性胃病
配方药材:藿香、佩兰、鸡蛋壳、当归、陈皮、红曲、砂仁、丁香。
17、糖尿病
配方药材:桂枝,生附片,丹参,忍冬藤,生黄芪,乳香,没药。
18、肥胖症
配方药材:黄精,干姜,肉桂,冬瓜皮,普乌,槐角。
19、风湿性关节炎
配方药材:苦参,苍术,川椒,黄柏,防风,荆芥,甘草,当归,牡丹皮。
20、更年期综合症
配方药材:黄连,枣仁,麦冬,白芍,白薇,丹参,龙骨。
一般泡脚30到40分钟即可,泡脚后,如果觉得中药水脏的话可以用热水洗脚,完成后要注意脚部保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