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被虫子咬了如何知道是不是锥蝽 方法三:看叮咬位置

被虫子咬了如何知道是不是锥蝽 方法三:看叮咬位置

锥蝽又叫“接吻虫”,原因是这种虫子喜欢叮咬人的脸部,尤其是嘴唇,就跟你接吻一样。因此若是被虫子咬了的部位在脸部、唇部、眼睑等处的,要警惕是被锥蝽所咬。

怎样防锥蝽 叮咬后感觉不同

大多数锥蝽虫的种类,如:大锥蝽、骚扰锥蝽、长红锥蝽等,其叮咬时唾液中含有一定的麻醉成分,多数人被叮咬时一般不疼痛,因此很多人在晚上被咬时,都没感觉;而臭虫叮刺时会将唾液注入皮内,可使敏感性较高的人瘙痒难忍,局部出现红肿丘疹,挠破皮肤可造成继发性感染。

如何判断自己是不是被锥蝽咬了

1、看症状

被锥蝽咬后,它们所咬的伤口并无疼痛感,即使它们的体形很大,一次性吸得血很多。但却可能会感染上美洲锥虫病,这种病的发病症状有:急性期有发热、颜面水肿、淋巴结炎、贫血等。慢性期常有心肌炎、心力衰竭、巨食管炎、巨结肠及肺、脑栓塞,猝死等发生,但这种病的隐匿期极强,可能20—30年才发病。

2、看虫子外观

锥蝽的外观头部狭长似锥,通常成虫体长25mm左右,椭圆形,尾部尖或平,色黑或暗褐,腹部侧缘有红或黄斑。

3、看咬的部位

锥蝽的幼虫和成虫均吸食人血,它们专门叮咬人的面部,喜欢寻找皮肤较薄的区域下口,如唇部、眼睑等,一般咬的部位以脸部居多,不过同时也会叮咬其他部位,比较少见。

大家可根据以上3点进行初步分析判断,仅供参考,具体是否感染病症,还需就医诊断。

被锥蝽咬了有什么反应 如何避免被锥蝽咬

目前在广东广州已发布捉虫悬赏通知,价格为每只8元的锥蝽,被很多人吸引着去捉,建议要捉虫的人最好带上放大镜、手机、穿好长袖长裤、手套、瓶子等再去捉虫,避免被咬。

在户外草丛、林间工作或游玩的人,也要记得穿着严实,最好带上遮蜂咬的头盔,因为锥蝽最喜爱叮咬人的脸部区域,另外若是在户外睡觉的话,不要在草屋、草丛等简陋处,锥蝽喜欢晚上活动,睡觉场所不隐蔽的话,容易被咬。

日常在居室中,要做好房屋填缝的工作,锥蝽喜欢在有缝隙的地方藏匿,另外为了避免锥蝽在自家居室处活动,可购买杀虫剂杀死锥蝽,避免被咬。

锥蝽虫咬后发病是什么症状 被锥蝽咬了是怎么样的

人被叮咬后没感觉。

由于锥蝽的唾液中含有麻醉成分,人被叮咬后甚至都没感觉。据相关资料记载:

查尔斯-达尔文是较早了解并描述锥蝽吸血习惯的人。1835年,当他途经阿根廷时,曾经被锥蝽叮咬过。他在《小猎犬号航海记》中写道,“夜间,我遭受阿根廷彭巴斯草原上一种大黑虫的叮咬。一种无翼的昆虫在你身上爬,你总会感觉很不舒服。这种昆虫大约有1英寸(约合2.5厘米)长。”

它们专门叮咬人的面部,喜欢寻找皮肤较薄的区域下口,如唇部、眼脸等。它们所咬的伤口并无疼痛感,即使它们的体形很大,一次性吸得血很多。

如何消灭锥蝽虫 为什么要除去锥蝽虫

消灭锥蝽虫是目前防治克氏锥虫病的最有效方法。

克氏锥虫病也被相关专家称之为“新型艾滋病”,目前在美洲等全球感染人数有接近700万人,是一种可让患者出现心脏障碍、消化道(典型的情况是食道或结肠扩大)、神经或混合病变、甚至猝死或心力衰竭的严重疾病。这种病的传播源主要来自于锥蝽虫叮咬。

被携带克氏锥虫病源的锥蝽虫叮咬后的数十年都可能发病,而且这种病症到了慢性期,暂无特效药治疗,并且现在还缺乏有效的疫苗预防这种病,因此要今早消灭这种虫,防治克氏锥虫病对人类的威胁。

被锥蝽咬了是怎么样的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被锥蝽虫咬

被锥蝽咬后,它们所咬的伤口并无疼痛感,但却可能会感染上美洲锥虫病,这种病的发病症状有:急性期有发热、颜面水肿、淋巴结炎、贫血等。慢性期常有心肌炎、心力衰竭、巨食管炎、巨结肠及肺、脑栓塞,猝死等发生,但这种病的隐匿期极强,可能20—30年才发病。

锥蝽的外观头部狭长似锥,通常成虫体长25mm左右,椭圆形,尾部尖或平,色黑或暗褐,腹部侧缘有红或黄斑。

锥蝽的幼虫和成虫均吸食人血,它们专门叮咬人的面部,喜欢寻找皮肤较薄的区域下口,如:唇部、眼睑等,一般咬的部位以脸部居多,不过同时也会叮咬其他部位,比较少见。

如果你被不知名的虫子咬了,但很担心是不是被锥蝽虫所咬,那么可以及时就医,到医院让医生结合临床特征以及通过病原体检查、血清学检查等其他辅助检查找到病原虫或其抗原、抗体来确诊。

被锥蝽咬过是否一定得病 除了被锥蝽咬还可通过以下方式得病

上述被被锥蝽咬过得的锥虫病(恰加斯病),还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传播:

被锥蝽咬了的同时,锥蝽还会排出少量粪便滴于被叮咬动物的皮肤上,粪滴中若有寄生虫,即可经皮肤伤口或手指触抓携带至眼、口、鼻等部位侵入人体,在其间传播锥虫病。

已经被锥蝽咬过感染了锥蝽虫病的,身体内携带有病毒,可通过母乳、胎盘等方式进行传播。

如被锥蝽咬了的患者感染了克氏锥虫病的,这种病会像艾滋病一样,容易通过血液传播,在输血等过程中会进行传播疾病。

建议:在献血或输血之前做好相关检测。

若是患者不注意饮食卫生,吃了带有传染性锥蝽粪便污染的食物,同样也会随着进食而感染此病。

相关推荐

锥蝽人后怎么处理 锥蝽了人后会怎么样

锥蝽了人后,会吸食人血,其腹部会鼓胀,若被人捉到,拍打致死,会流出很多血液,跟蚊虫叮人后的状态类似。 (1)初期多无症状 被锥蝽后在最初感染后持续的两个月左右,身体此时有大量寄生虫随血液循环,但多数病例无症状或症状温和且无特异性。 (2)急性期有头痛发热等 在被锥蝽的不足50%的人群中,最早出现的典型体征是皮肤损伤或一侧眼睑青紫肿胀。此外,也可表现为发热、头痛、淋巴结肿大、脸色苍白、肌肉疼痛、呼吸困难、肿胀以及腹部或胸部疼痛。 (3)慢性期可出现多种严重病症 锥蝽后发病的慢性期,此时寄生虫

如何判断是不是锥蝽虫病 相关检查报告

病原体检查、血清学检查等其他辅助检查锥蝽虫,目前病临床上最常用的血清学诊断方法是:补体结合试验、间接血凝试验及闰接荧光试验。用纯化的抗原作朴体结合试验可达到90%的正确性。另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亦已开始用于锥蝽虫病的诊断。如确诊的话需从血液中查到锥虫或动物接种发现锥虫。 锥蝽虫病应与昆虫叮引起的过敏反应或继发感染鉴别,急性期的发热应与疟疾、伤寒、风湿热及急性白血病鉴别。慢性期应与原发性心胜疾患、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梅毒、食道或结肠癌及甲状腺机能减退鉴别。

怎么判断被锥蝽了是否得病

目前患者可根据以下3种方式进行判断被锥蝽了是否得病: 据了解,目前人后的锥蝽能传染锥虫病(恰加斯病)的,主要为大锥蝽、骚扰锥蝽、长红锥蝽等,但在我国发现的红带锥蝽,并不属于美洲锥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因此若是被我国的红带锥蝽,目前暂无发现得病案例。 如果患者被锥蝽了之后的6—10天内出现了发热、颜面水肿、淋巴结炎、贫血等急性期病症表现的话,说明已经得病;如果患者被锥蝽了之后只是局部炎症肿胀硬结、荨麻疹等过敏症状的,说明没有得病。 最后最靠谱的判断方法,即是去相关的大型医院感染科,去检查自己的血清

感染艾滋病的概率 为什么被称作新型艾滋病

由于锥蝽的唾液中含有麻醉成分,人被叮后甚至都没感觉,而美洲锥虫病又隐匿性极强,可长达20—30年,目前在临床上确诊此病症的难度极大,确诊率极低,类似艾滋病一样的确诊难度,因此被称之为“新型艾滋病”。 被锥蝽了得的“新型艾滋病”和艾滋病一样,可以通过母体、血液或在器官移植及实验室意外等情况下传播。 另外被被锥蝽了得的“新型艾滋病”,和艾滋病一样,无疫苗可以预防,到了晚期几乎没有特效药,只能针对出现的相关病症予以对症治疗。

锥蝽叮人有危险吗 中国的锥蝽人有危险吗

暂时没有危险。 就目前的研究表明来说,上述携带有锥虫病的锥蝽,大致有大锥蝽、骚扰锥蝽、长红锥蝽锥蝽种类,这些锥蝽多在美洲地区,而在中国发现的红带锥蝽,虽然发现了有被的患者,但是并未发现其体内携带有病原体,因此就目前来说,中国的锥蝽人暂无危险。

锥蝽白天出来吗

白天不出来。 锥蝽这种虫子的生活习惯就好像是吸血蝙蝠,白天躲藏起来,等到晚上就去吸食动物或人的血,因此人被的时间都是在夜间,在熟睡中不知不觉的就被了,并且由于其叮时唾液中含有麻醉成分,被的人都不觉得疼痛。

锥蝽是什么虫 被锥蝽了是怎样的

多数锥蝽虫种类叮人不痛,不易被察觉,但吸血锥蝽则叮人甚痛,引起局部肿胀硬结或致荨麻疹。 通常锥蝽虫主要叮人体的暴露部位,特别是皮肤粘膜交界处如口角外眦,尤其喜欢寻找皮肤较薄的区域下口,如:唇部、眼脸等,许多种类的锥蝽虫常叮刺熟睡者唇边的皮肤,故俗名“接吻虫”。 1、急性期有发热、颜面水肿、淋巴结炎、贫血等。 2、慢性期常有心肌炎、心力衰竭、巨食管炎、巨结肠及肺、脑栓塞,猝死等发生。

中国锥蝽后会感染吗

临床上暂无感染记录。 目前对中国锥蝽后,仅有的记载是在2016年相关新闻资料报道中,曾经报道在临近广州的顺德,曾发生一起锥蝽人事件,经调查,这是在顺德首次发现并记录红带锥蝽事件。 而在中国发现的是红带锥蝽,并不属于美洲锥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在临床上也并没有感染记录。 中国没有发现美洲锥虫主要传播媒介大全圆蝽、骚扰锥蝽和长红猎蝽,现有媒介种类(红带锥蝽)是否能感染美洲锥虫也未开展过研究。因此,该疾病引起继发传播和暴发疫情可能性不高,市民无需恐慌。 不过需要警惕的是,目前全世界估计约有600—700万人

锥蝽怎么办 方法二:疼痛感

锥蝽在吸食人血的同时,其唾液中还含有麻醉的成分,可在人熟睡时不知不觉的进行叮人时,大多数人不感觉疼痛,多半要之后才会有疼痛感。不过也有个别的人表示,时有剧痛,但通常以不痛居多。大家可根据自己被虫子疼痛感强烈与否进行初步判断。

锥蝽了怎么办 被锥蝽了会得艾滋病吗

不会得艾滋病。 很多人新闻或朋友圈消息说是被锥蝽了会得“新型艾滋病”,以为被这种虫子了就会得艾滋病,其实不是的,这里所说的“新型艾滋病”,指的是被锥蝽了得的锥虫病就跟艾滋病一样,确诊率低,没有疫苗可以预防,并且到病程晚期没有特效的药物,另外其传播途径和艾滋病类似,因此有学者把它称为“新型艾滋病”,而并不是说被锥蝽了就会得艾滋病,出现艾滋病的病症。 但被锥蝽了虽然得的不是艾滋病,确实和艾滋病一样非常危险、严重可能致命的病症,需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