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老人健身需慎重选择
高龄老人健身需慎重选择
高龄老人由于肌肉萎缩、骨质疏松,故不能承受高强度的运动,否则容易造成骨关节、肌肉的损伤。高龄老人运动之后,身体恢复过程慢,如果一次练习过于劳累,身体得不到恢复,反而会使身体机能下降。
高龄老人应该选择各关节、各肌群都能得到活动的全身性运动项目,动作要慢而有节奏,例如可选择散步、慢跑、练太极拳、气功、八段锦、保健按摩、打门球,以及日光浴、空气浴、冷水浴等。参加健身运动时,如果身体感到不适,切不可勉强,应待恢复后再练。此外,高龄老人健身运动最好要有医疗监督,健身运动前后检查身体,记录运动前、中、后的心率和血压,有条件时做心电图,根据反应情况、及时调整运动强度,必要时要更改运动项目。
老人锻炼的五原则
一、应特别重视有助于心血管健康的运动,如游泳、慢跑、散步、骑车等。专家们认为,鉴于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老年人的“第一杀手”,老年人有意识地锻炼心血管就显得格外重要。为保证心血管确实得到有效锻炼,专家们建议有条件的老年人每周都应从事3~5次、每次30~60分钟的不同类型运动,强度从温和至稍稍剧烈,这也就是说,增加40%~85%的心跳频率。当然,年龄较大或体能较差的老人每次20~30分钟亦可,锻炼的效果就差一些。
二、应重视重量训练。以前的观点是老年人并不适宜从事重量训练,其实适度的重量训练对减缓骨质丧失、防止肌肉萎缩、维持各器官的正常功能均能起到积极作用。当然,老年人应选择轻量、安全的重量训练,如举小沙袋、握小杠铃、拉轻型弹簧带等,而且每次不宜时间过长,以免导致可能的受伤。
三、注意维持体能运动的“平衡”。适度的运动对老年人同样重要。但没有哪一项单一的运动适应任何人。体能运动的“平衡”应包括肌肉伸展、重量训练、弹性训练等多种方面的运动。至于如何搭配,则视个人状况而定,其中最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是年龄。
四、高龄老人和体质衰弱者也应参与运动。传统的观念是高龄老人(一般指80岁以上)和体质衰弱者参加运动往往弊多利少,但新的健身观点却提倡高龄老人和体质衰弱者同样应尽可能多地参与锻炼,因为对他们来说,久坐(或久卧)不动即意味着加速老化。当然,他们应尽量选择那些副作用较小的运动,如以慢走替代跑步,游泳替代健身操等。
五、关注与锻炼相关的心理因素。锻炼须持之以恒,这对老年健身者来说,也许比年轻人更为重要。但遗憾的是,由于体质较弱、体能较差、意志力减弱或伤痛困扰,不少老年人在锻炼时往往会产生一些负面情绪(如急躁、怕苦、怕出洋相、因达不到预定目标而沮丧等),由此或使锻炼不能起到预定的健身效果,或使老年健身者半途而废,或“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高龄老人要预防跌倒
但从高龄老人身体健康状况调查发现,高龄老人死亡率比较高,特别是百岁老人死亡率达到了40%。这些死亡的老人中除疾病或自然死亡以外,有70%以上都是由于意外跌伤造成死亡的。东台的“寿星之王”108岁的丁国英老人,也是由于一年前不慎跌伤卧床一年多而去世的。所以说,老年人防跌,特别是高龄老人防跌,应引起子女及护理人员的重视。
高龄老人跌伤后,难以愈合恢复健康,其主要原因是老年人骨质疏松导致的。骨质疏松是老年人的常见病,由于人老后,体内钙质、蛋白质减少,新骨的生成降低,骨细胞的活性也降低,而骨内死亡细胞显著增生,从而致使老人容易骨质疏松。老人如果不注意而跌伤后,造成骨折就会难以愈合。实际上,骨质疏松是人骨老化的表现,是人体内钙代谢紊乱造成的。钙代谢受体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女性绝经期后,男性50岁以后,性激素水平下降,致使钙的吸收及钙在骨中沉积减少。此外,高龄老人又多有消化功能低下,蛋白质、维生素D和钙吸收不足的现象;加之高龄老人大多数卧床不起,户外体力活动少,对骨骼的机械应力减少,骨质弹性、韧性减弱,骨质变脆,所以在碰撞或跌倒时,易发生骨折。去年,世界卫生组织对65岁以上老年人做过一次调查,发现男性有21%,女性有65.8%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所以,高龄老人防跌尤其要引起重视。
防止跌伤和骨质疏松的办法是:一要加强锻炼。子女及护理人员要经常搀扶老人到户外去,多活动,多晒晒太阳,促使皮肤制造维生素D,保证钙的吸收,防止老年性骨折的发生。二要调理饮食,平衡营养结构。要从瘦肉、蛋类、鱼类、大豆、水果、蔬菜中吸收和补充蛋白质或维生素,特别是骨头汤、鱼汤等,既可以促进钙的吸收,增强骨密度,也可以减缓衰老。同时,也可适当食用高钙挂面、面包、果汁,加钙核桃粉,加钙芝麻糊等,老年人一般每天从膳食中摄入钙量在1000毫克左右,但不能过量。三是不要偏食、过饱。偏食会造成老年人体内某些营养元素的缺乏;过饱会增加胃肠负担,久而久之会引起肥胖或其他疾病,容易造成跌伤。每日三餐要定时,做到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少食多餐。四要采取防跌措施。提倡老年人穿布鞋,室内装潢要选防滑的地板或地面砖,住楼房的老年人上下楼梯一定要依柱扶栏或拐杖,以防滑倒而造成骨折。只有防患于未然,才能保障高龄老人健康长寿。
跳舞能治颈椎腰椎间盘突出吗
1、腰椎不好的人跳舞要谨慎
早上锻炼的晨练舞蹈要慎选因为很多老年人觉得在公园里,早上晨练对于康复是一件很有帮助的事情,但是如果不能够有针对性的选,那些踩着流行音乐的欢快的曲子和优雅的动作,可能会让一些腰椎不好的老人患病,所以还是要根据自身的状况来慎重选择的。跳舞本身是一件好事,希望更多的老人不要因为无知,让这件锻炼身体的好事,成为加重自己。
2、缓慢型舞蹈可以缓解腰椎间盘突出
缓慢型舞蹈更适合于老年人,例如慢三,慢四,或者老年舞等都是比较适合老年人健身活动,因为这些舞蹈多数是比较缓慢,而且音乐比较柔和,更重要的是这些舞蹈中有很多的倒步,倒行缓解椎间压力,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每天坚持倒着走,能够在治疗腰椎病方面起到神奇效果。
高龄老年人的生活禁忌
老人健康是所有人的一大愿望,人们通常认为:岁数越大疾病越多。统观世间的高龄老人,虽然长寿的原因很多,但至少有一点已经证实,那就是长寿者大多性格开朗、豁达大度、情绪乐观、心理健康。
必须重视的禁忌
老人健康是所有人的一大愿望,人们通常认为:岁数越大疾病越多。其实不然,人体的生理变化是分阶段的。80岁以后,人的机体进入“衰老”阶段。来看看老人想要长寿须重视的几大禁忌吧。
禁忌1:恐惧造成末路
高龄老人尤其是90岁以上者,随着同龄的朋友、同事一个个相继离开了人世,他们觉得自己也将不久于人世,结果惶惶不可终日。这样一来,非但于事无补,反而加快了死亡的步伐。
统观世间的高龄老人,虽然长寿的原因很多,但至少有一点已经证实,那就是长寿者大多性格开朗、豁达大度、情绪乐观、心理健康。概括起来,最正确的态度是顺其自然,泰然处之也。
禁忌2:倔强导致意外
一些老人平常生小病从来不去医院治疗,病情加重时就自己买点药吃,按自己多年的“经验”生活着。一旦遇到突发性重病,家人力劝其去医院看病无果,容易引发争执,最后,走了“不治而终”的不归路的新闻常见于报端。
老年人锻炼健身的原则
重视重量训练
以前的观点是老年人并不适宜从事重量训练,其实适度的重量训练对减缓骨质丧失、防止肌肉萎缩、维持各器官的正常功能均能起到积极作用。当然,老年人应选择轻量、安全的重量训练,如举小沙袋、握小杠铃、拉轻型弹簧带等,而且每次不宜时间过长,以免导致可能的受伤。力量训练包括静力训练,例如金鸡独立、高位马步静蹲等是老年人不可缺少的力量练习。
关注与锻炼相关的心理因素
锻炼须持之以恒,这对老年健身者来说,也许比年轻人更为重要。但遗憾的是,由于体质较弱、体能较差、意志力减弱或伤痛困扰,不少老年人在锻炼时往往会产生一些负面情绪(如急躁、怕出洋相、因达不到预定目标而沮丧等),由此使锻炼不能起到预定的健身效果,或使老年健身者半途而废。鉴于此,健身指导者给老人制定科学的健身计划时,还须同时关注他们可能出现的负面情绪,促其保持良好的思想情绪。
注意维持体能运动的“平衡”
适度的运动对老年人很重要。但没有哪一项单一的运动项目能把体能全部内容都练习到。体能运动的“平衡”应包括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肌肉韧带的伸展练习、动力和静力的力量训练等多种方面的运动。搭配内容则视个人状况如年龄、疾病、原有的身体素质水平等等因素。
有助于心血管健康的运动
如游泳、慢跑、散步、骑车等。专家们认为,鉴于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老年人的“第一杀手”,老年人有意识地锻炼心血管就显得格外重要。为保证心血管确实得到有效锻炼,专家们建议有条件的老年人每周都应从事3~5次、每次30~60分钟的不同类型运动,强度从温和至稍稍剧烈,这也就是说,增加40%~85%的心跳频率。当然,年龄较大或体能较差的老人每次20~30分钟亦可,锻炼的效果就差一些。
高龄老人应参与运动
传统的观念是高龄老人(一般指80岁以上)和体质衰弱者参加运动往往弊多利少,但新的健身观点却提倡高龄老人和体质衰弱者同样应尽可能多地参与锻炼,因为对他们来说,久坐(或久卧)不动即意味着加速老化。当然,他们应尽量选择那些安全度高、副作用较小的运动,如以慢走替代跑步,游泳替代健身操等。
老年人健身的五大原则
一、重视有助于心血管健康的运动
如游泳、慢跑、散步、骑车等。专家们认为,鉴于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老年人的“第一杀手”,老年人有意识地锻炼心血管就显得格外重要。
为保证心血管确实得到有效锻炼,专家们建议有条件的老年人每周都应从事3~5次、每次30~60分钟的不同类型运动,强度从温和至稍稍剧烈,这也就是说,增加40%~85%的心跳频率。当然,年龄较大或体能较差的老人每次20~30分钟亦可,锻炼的效果就差一些。
二、重视重量训练
适当重量的训练会对老年人身体起到很好的防止肌肉萎缩和让器官正常功能均能的作用,很多老年朋友认为不适合重量训练,这是一种很错误的观念。
当然,老年人应选择轻量、安全的重量训练,如举小沙袋、握小杠铃、拉轻型弹簧带等,而且每次不宜时间过长,以免导致可能的受伤。力量训练包括静力训练,例如金鸡独立、高位马步静蹲等是老年人不可缺少的力量练习。
三、注意维持体能运动的“平衡”
适度的运动对老年人很重要。但没有哪一项单一的运动项目能把体能全部内容都练习到。体能运动的“平衡”应包括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肌肉韧带的伸展练习、动力和静力的力量训练等多种方面的运动。搭配内容则视个人状况如年龄、疾病、原有的身体素质水平等等因素。
四、高龄老人和体质衰弱者也应参与运动
传统的观念是高龄老人(一般指80岁以上)和体质衰弱者参加运动往往弊多利少,但新的健身观点却提倡高龄老人和体质衰弱者同样应尽可能多地参与锻炼,因为对他们来说,久坐(或久卧)不动即意味着加速老化。当然,他们应尽量选择那些安全度高、副作用较小的运动,如以慢走替代跑步,游泳替代健身操等。
五、关注与锻炼相关的心理因素
锻炼只有坚持,才能看到效果,而老年人从这方面来说,比年轻人更加重要,而由于老年人身体状况不如年轻人,所以在锻炼的时候难免会有一些负面的情绪,从而让健身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由此使锻炼不能起到预定的健身效果,或使老年健身者半途而废。鉴于此,健身指导者给老人制定科学的健身计划时,还须同时关注他们可能出现的负面情绪,促其保持良好的思想情绪。
高龄老人应选择什么样的运动方式
由于我国老龄阶段的划分是把60~69岁为低龄老人,70~79岁为中龄老人,80岁以上为高龄老人。高龄老人健身运动的方法中龄老人和低龄老人也可参照,这要因人而异。
中高龄老人(80岁以上为高龄者人)由于机体各器官功能明显衰退,参加健身运动必须谨慎从事。高龄老人由于肌肉萎缩、骨质疏松,故不能承受高强度的运动,否则容易造成骨关节、肌肉的损伤。高龄老人运动之后,身体恢复过程慢,如果一次练习过于劳累,身体得不到恢复,反而会使身体机能下降。
高龄老人应该选择各关节、各肌群都能得到活动的全身性运动项目,动作要慢而有节奏,例如可选择散步、慢跑、练太极拳、气功、八段锦、保健按摩、打门球,以及日光浴、空气浴、冷水浴等。参加健身运动时,如果身体感到不适,切不可勉强,应待恢复后再练。此外,高龄老人健身运动最好要有医疗监督,健身运动前后检查身体,记录运动前、中、后的心率和血压,有条件时做心电图,根据反应情况、及时调整运动强度,必要时要更改运动项目。
老年人锻炼身体应关注什么因素
应特别重视有助于心血管健康的运动
1应特别重视有助于心血管健康的运动,如游泳、慢跑、散步、骑车等。专家们认为,鉴于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老年人的“第一杀手”,老年人有意识地锻炼心血管就显得格外重要。为保证心血管确实得到有效锻炼,专家们建议有条件的老年人每周都应从事3~5次、每次30~60分钟的不同类型运动,强度从温和至稍稍剧烈,这也就是说,增加40%~85%的心跳频率。当然,年龄较大或体能较差的老人每次20~30分钟亦可,锻炼的效果就差一些。
应重视重量训练
1应重视重量训练。以前的观点是老年人并不适宜从事重量训练,其实适度的重量训练对减缓骨质丧失、防止肌肉萎缩、维持各器官的正常功能均能起到积极作用。当然,老年人应选择轻量、安全的重量训练,如举小沙袋、握小杠铃、拉轻型弹簧带等,而且每次不宜时间过长,以免导致可能的受伤。
注意维持体能运动的“平衡”
1注意维持体能运动的“平衡”。适度的运动对老年人同样重要。但没有哪一项单一的运动适应任何人。体能运动的“平衡”应包括肌肉伸展、重量训练、弹性训练等多种方面的运动。至于如何搭配,则视个人状况而定,其中最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是年龄。
高龄老人和体质衰弱者也应参与运动
1高龄老人和体质衰弱者也应参与运动。传统的观念是高龄老人(一般指80岁以上)和体质衰弱者参加运动往往弊多利少,但新的健身观点却提倡高龄老人和体质衰弱者同样应尽可能多地参与锻炼,因为对他们来说,久坐(或久卧)不动即意味着加速老化。当然,他们应尽量选择那些副作用较小的运动,如以慢走替代跑步,游泳替代健身操等。
关注与锻炼相关的心理因素
1关注与锻炼相关的心理因素。锻炼须持之以恒,这对老年健身者来说,也许比年轻人更为重要。但遗憾的是,由于体质较弱、体能较差、意志力减弱或伤痛困扰,不少老年人在锻炼时往往会产生一些负面情绪(如急躁、怕苦、怕出洋相、因达不到预定目标而沮丧等),由此或使锻炼不能起到预定的健身效果,或使老年健身者半途而废,或“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鉴于此,专家们要求健身指导者在对老人制定科学的健身计划时,还须同时关注他们可能出现的负面情绪。
健身因人而异健身选择要慎重
面对五花八门的健身项目,很多人都会感觉无所适从,其实,锻炼身体,要因人、因时、因地而异。根据人的不同年龄、性别、性格、健康状况、职业特点等,选择项目很有讲究。
健身选择一、体弱者适宜做操
最后,选择项目还要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健康水平不同,适宜的运动项目也不同。
体格强壮的青少年,可以参加任何喜爱的体育项目,且应针对自己的身体素质,有意识地加强对薄弱环节的锻炼。例如,臂力差的人可以通过打羽毛球、器械练习等重点提高臂部力量,柔韧性差的可以练习瑜伽、普拉提等,力求身体各部位得到均衡发展。
体质弱者,可以选择太极拳、气功、八段锦及徒手操等。患病的人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适宜的项目。病愈初期,可以选择散步,随着病情好转逐渐加快步速。身体基本恢复后再选择其他项目锻炼,并且逐步提高运动密度和负荷。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训练学博士 武文强
健身选择二、脑力劳动者最好室外健身
首先,选择的健身项目要与自己的工作与学习密切相关。
脑力劳动者一般长期坐办公室,低头弯腰工作。由于颈部长时间向前弯,流向脑部的血液受限,容易头晕脑涨。另外,长期使用电脑的人容易得神经衰弱。
脑力劳动者参加体育锻炼,能使肺部得到充分扩展,氧气供应更加充足,还能加快胃肠蠕动,促进消化。另外,在运动中,神经细胞的兴奋、抑制过程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能使人精力充沛。
脑力劳动者的体育锻炼就是积极性休息。因此,脑力劳动者最好在室外健身,充分利用日光和新鲜空气的保健作用,可以选择散步、慢跑、游泳、广播体操、太极拳、气功等。
体力劳动一般来说有锻炼身体的作用,但它不能代替体育锻炼。因为不少工种需要长期保持某种固定姿势,或只是身体某些肌群在活动,容易产生局部疲劳、劳损甚至职业病。因此,体力工作者需要的是全身性活动,建议这类人参加长跑、打球、游泳、武术、体操等,以达到全身锻炼的目的。
老年人健身五个方面要谨记
老年人健身原则一、重视有助于心血管健康的运动
如游泳、慢跑、散步、骑车等。专家们认为,鉴于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老年人的“第一杀手”,老年人有意识地锻炼心血管就显得格外重要。为保证心血管确实得到有效锻炼,专家们建议有条件的老年人每周都应从事3~5次、每次30~60分钟的不同类型运动,强度从温和至稍稍剧烈,这也就是说,增加40%~85%的心跳频率。当然,年龄较大或体能较差的老人每次20~30分钟亦可,锻炼的效果就差一些。
老年人健身原则二、重视重量训练
以前的观点是老年人并不适宜从事重量训练,其实适度的重量训练对减缓骨质丧失、防止肌肉萎缩、维持各器官的正常功能均能起到积极作用。当然,老年人应选择轻量、安全的重量训练,如举小沙袋、握小杠铃、拉轻型弹簧带等,而且每次不宜时间过长,以免导致可能的受伤。力量训练包括静力训练,例如金鸡独立、高位马步静蹲等是老年人不可缺少的力量练习。
老年人健身原则三、高龄老人和体质衰弱者也应参与运动
传统的观念是高龄老人和体质衰弱者参加运动往往弊多利少,但新的健身观点却提倡高龄老人和体质衰弱者同样应尽可能多地参与锻炼,因为对他们来说,久坐不动即意味着加速老化。当然,他们应尽量选择那些安全度高、副作用较小的运动,如以慢走替代跑步,游泳替代健身操等。
老年人健身原则四、注意维持体能运动的“平衡”
适度的运动对老年人很重要。但没有哪一项单一的运动项目能把体能全部内容都练习到。体能运动的“平衡”应包括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肌肉韧带的伸展练习、动力和静力的力量训练等多种方面的运动。搭配内容则视个人状况如年龄、疾病、原有的身体素质水平等等因素。
老年人健身原则五、关注与锻炼相关的心理因素
锻炼须持之以恒,这对老年健身者来说,也许比年轻人更为重要。但遗憾的是,由于体质较弱、体能较差、意志力减弱或伤痛困扰,不少老年人在锻炼时往往会产生一些负面情绪,由此使锻炼不能起到预定的健身效果,或使老年健身者半途而废。给老人制定科学的健身计划,同时还须关注他们可能出现的负面情绪,促其保持良好的思想情绪。
根据老年人的本身状况来说,比较适合选择轻运动,比如说步行,其不受地点时间器材的限制,并且也很容易得多。经常步行不但有利于促进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另一方面,还有利于消耗多余热量和降低体重。
高龄老人怎么做健身运动
高龄老人应该选择各关节、各肌群都能得到活动的全身性运动项目,动作要慢而有节奏,例如可选择散步、慢跑、练太极拳、气功、八段锦、保健按摩、打门球,以及日光浴、空气浴、冷水浴等。
中高龄老人(80岁以上为高龄者人)由于机体各器官功能明显衰退,参加健身运动必须谨慎从事。高龄老人由于肌肉萎缩、骨质疏松,故不能承受高强度的运动,否则容易造成骨关节、肌肉的损伤。高龄老人运动之后,身体恢复过程慢,如果一次练习过于劳累,身体得不到恢复,反而会使身体机能下降。
高龄老人应该选择各关节、各肌群都能得到活动的全身性运动项目,动作要慢而有节奏,例如可选择散步、慢跑、练太极拳、气功、八段锦、保健按摩、打门球,以及日光浴、空气浴、冷水浴等。参加健身运动时,如果身体感到不适,切不可勉强,应待恢复后再练。此外,高龄老人健身运动最好要有医疗监督,健身运动前后检查身体,记录运动前、中、后的心率和血压,有条件时做心电图,根据反应情况、及时调整运动强度,必要时要更改运动项目。
由于我国老龄阶段的划分是把60~69岁为低龄老人,70~79岁为中龄老人,80岁以上为高龄老人。上述高龄老人健身运动的方法中龄老人和低龄老人也可参照,这要因人而异。
老年人健身的注意事项
老年人健身运动强度应从轻度活动开始。据研究发现,长期坚持低能量运动的中老年人较不参加或偶尔参加剧烈运动的人,不仅能使心血管疾病、糖 尿病、老年性痴呆等患病率减少了35%,而且降低了死亡率。
运动时间每天可一次或几次相加在30分钟以上,行有余力者可以过渡到中度,身体健康者也可直接 从中度运动开始,重度运动应慎重,剧烈运动应列为禁忌。至于每天消耗热量在开始阶段可以低一些,逐步增加到每日150—200千卡。
老年人健身运动类型应灵活多样并注重康乐。太极拳、扭秧歌、跳老年迪斯科、打门球、作体操均可,步行也是很好的锻炼方式。70岁以上老年人 坚持每天步行30分钟者,在男性对骨盐含量、肺功能和上楼梯能力;在女性对肌力和上楼梯速度,都有明显好处。我国对高龄老人和久病卧床老人健身运动研究不 多,国外已有椅子操、床上操等活动项目,值得借鉴和进一步研究。
如在清晨锻炼,运动量应小一些。人们习惯于清晨运动,但早晨冠状动脉张力高,交感神经兴奋性也较高,无痛性心肌缺血、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发作和猝死发病也多在早晨6时至中午12时,因此应尽量选择下午和晚上活动为妥。
饭后百步走并不科学,宜慎重行事。中国有句古话:“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从近代医学观点来看,老年人不宜提倡饭后百步走,因为吃饭特 别是吃饱饭对于有心血管疾病者,是一种负荷。
研究发现,老年人在餐后60分钟血压由餐前的139毫米汞柱降到 129毫米汞柱,而心率上升15次/分,中度运动后出现体位性低血压者占25%,说明餐后运动对心血管系统有一定负性作用,但心电图并无改变。因此老年人 应避免在餐后特别是饱餐后两小时内进行健身运动。
维持体力活动的健康效果有赖于长期坚持。一般停练数周后这种效果逐渐消失,至于生病或在酷暑严寒季节,可以暂时停练。
有助老人长寿的饮食习惯有哪些
1、食用新鲜水果
研究发现,经常食用新鲜水果的高龄老人其健康状况好于不经常食用新鲜水果的高龄老人。这与新鲜水果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和纤维素有关。
此外,经常食用新鲜蔬菜的高龄老人其健康状况好于不经常食用新鲜蔬菜的高龄老人,是因为新鲜蔬菜富含叶绿素和维生素,有助于健康。
2、食用鱼类产品
研究表明,与高龄老人的健康状况显著相关的饮食因素还有是否经常食用鱼类水产品。越经常食用鱼类水产品,高龄老人的健康状况就越好。
鱼类水产品的蛋白质含有人体所必需的9种氨基酸,且易于消化,87%至98%可以被人体吸收。
3、食用豆制品
豆制品是与高龄老人的健康状况显著相关的又一饮食因素。高龄老人食用豆制品越频繁,其健康状况越好。
豆制品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还含有较大比例的亚油酸,且不含 胆固醇 ,这些都是对高龄老人的健康有帮助的。
4、喝茶
茶也是与高龄老人的健康状况显著相关的饮食因素。经常喝茶的高龄老人其健康状况好于不经常喝茶的高龄老人。
茶含有500多种化学成分,其中具有 营养作用的有蛋白质、氨基酸、多糖、维生素和无机盐,此外还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茶多酚,这些都有助于高龄老人防治多种疾病,因而有助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