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孩子常见三种不良情绪

孩子常见三种不良情绪

常见情绪1:焦虑

在在幼儿5个月至1岁期间,就开始出现“陌生人焦虑”现象,到了1~2岁则出现与主要照顾者的“分离焦 虑”现象,只要一眼看不见父母,就会开始哭闹,并且感到不安,这都是正常的情绪发展现象。一般而言,在进入幼儿园1个月后,分离焦虑就会逐渐缓解,如果持 续太久还未见改善,父母就需带孩子就医评估。

专家建议:

如果幼儿的先天气质比较细腻、敏感,那么焦虑情况也可能比较严重,建议父母不要用过于严厉的方式教导幼儿,以免加剧焦虑现象。焦虑通常有许多表现形 式,例如分离焦虑、抗拒上学、特定畏惧症、社交恐惧症等,如果幼儿的焦虑情况已严重到影响与人正常互动,则建议尽快采取治疗措施。

从医学角度来看,并不建议对6岁以前幼儿实施药物治疗,心理疗法的成效反倒更为理想。具体方式可分2种,即“洪水法”和“逐步减敏法”。就“洪水 法”来说,假如幼儿怕蛇,那么就让孩子一次性看见很多蛇,那么今后再看见一两只蛇的时候,他的恐惧感就会下降。

常见情绪2:耍赖

毕竟人是社会性的动物,都愿意得到他人 的关心和注意。不过,如果幼儿长期持续以这种行为来索取他希望获得的人、事、物,那就有可能是完全不懂如何利用正面方式去达到目的。

专家建议:

如果孩子一直持续利用“耍赖”这种负面方式寻求关注,那么父母首先应该自我检查一下,平时多留心亲子互动的过程,注意孩子是否出现了太多负面情绪, 以至于他根本不懂得如何寻求正面渠道来表达自身需求。

常见情绪3:人来疯

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从众行为,也就是孩子看到别人“疯”起来之后,自己很快就跟着“疯”起来。查究“人来疯”的具体原因,主要是幼儿有过在众人面前勇于表现自己的经历,而且因此获得不少正面关注,比如他人的注意和称赞,久而久之,他就学会继续用这样的方式获得情感满足。

专家建议:

就幼儿的正常心理发展来看,到了2~3岁之后,基本都有表现自我的念头,以获取他人更多的认同。除非是特别严重的自我表现行为,一般都可看作是特殊心理发展阶段的正常行为,没必要太过担心。

不过,一旦发现幼儿的人来疯情绪特别严重或者“疯”的方式很不恰当时,建议立刻向幼儿说明,以引导幼儿建立正确认知观念。例如说话声音太大很容易影 响到别人,所以最好控制一下。

孩子情绪异常的三个时机

孩子情绪异常的3个特别时机

当孩子无理取闹时

当孩子为不合理的要求未被满足而哭闹时,你切不可因心软而改变立场。

你可以走过去,用轻柔和同情的语气说:“你是不是很不开心?看见你这样,我的心里也不舒服。”就这样分享他的情绪。一开始,孩子可能会拒绝你的关怀,

你可以走开,一会儿再回来,仍然用同样的方式跟他说话。用这种方式向孩子表明,你对事情的立场是坚定的,但在情绪方面,你愿意和他分享,因为你理解和在乎他的感受。甚至,你可以告诉孩子,他不开心,你也难过,因为你是很心疼他的。但他的要求不合理,是不可以答应的。

用这样的方式,你可以慢慢地改变孩子的情绪模式,使他逐渐学会用更有效的方法来处理同样的情况。

与心爱的事物分手时

心爱的玩具不小心被摔破、弄坏或丢失了,孩子免不了会号啕大哭,伤心不已,这时也是对他进行情绪教育的最好时机。

小孩子对时间和金钱的价值没有意识。一件只花了几元钱买回来的玩具,可能是他最心爱的,一旦摔破了,他的悲伤不亚于一个成年人一下子失去了价值数万元的东西时的感受。

可是,大人往往不明白这一点,而对哭闹的孩子说:“坏了就坏了吧,也不值钱。不要哭了,明天爸爸再给你买一个。”结果往往是孩子哭得更伤心了,因为他觉得父母一点儿也不理解他内心的苦痛。

既然孩子为摔坏的玩具哭泣,就说明这件玩具的价值对他来说是巨大到应该为失去它而哭泣的。父母应该肯定和接受他的情绪:“我看到你这么伤心,一定是因为你非常喜欢这件玩具。来,坐在我身边,跟我说说你现在心里的感觉。”

在引导孩子说出内心的情绪感受后,应该向他做一些必要的解释,帮他明白以下的道理:

★ 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事物,总有别离的一天。

★ 因此,和它在一起的时候,应该好好地对待它,也好好享受它带给自己的好处,珍惜和它在一起的乐趣。

★ 在它离去后,把美好的记忆好好保存起来,让它在心里陪伴自己过好以后的每一天。

当你火冒三丈时

有时候,孩子实在顽劣,弄得你火冒三丈。若没有及时控制住,就可能口不择言地呵斥孩子,甚至噼里啪啦地揍他一顿。结果,不仅破坏了亲子关系,也可能给孩子幼小的心灵留下创伤。

察觉到盛怒来临的迹象后,最有效的方法是让家人带走孩子,或自己离开“事发之地”,然后,

◆ 做10次以上深而长的呼吸;

◆ 拉紧,然后放松全身的肌肉数次;

◆ 出外散步10分钟;

◆ 对自己说“我会保持冷静”,然后回想过去自己曾经表现得很冷静时的情景,或者回忆一段轻松开心的时光。

看到父母能够控制自己不乱发脾气,这对孩子是很好的榜样教育。你也可以把这种冷静技巧教给孩子,让他从小就学会做情绪的主人。

支招如何解决七种不良情绪状态

1、淡漠

淡漠情绪是指对外界客观事物和自身状况漠不关心,无动于衷;在人际关系方面表现为孤独、不合群。一般来说出现淡漠情绪,就要小心一些情绪性的心理疾病,如抑郁症等。

2、燥狂

燥狂情绪是指情绪高涨、兴奋,活跃好动,动作增多,交际频繁,声音高亢,有强烈的欣快感。如种这种燥狂情绪经常出现,持续时,就要小心有躁狂症。

3、激情

适度的激情状态对我们的生活有帮助,但是经常呈现出激情状态,就不排除有躁狂症。

4、反常

情绪情感反常,不协调,甚至出现矛盾的情感状态。

5、疑病

常有疑病情绪反应,有疑病性不适症状;自我暗示性强,求医心切。

6、焦虑

焦虑情绪是指对客观事物和人际关系,表现出不必要的焦虑、紧张,经常忧心忡忡,疑虑不快,虽然具有强烈的生存欲望,但对自己的健康和疾病存有忧虑。如果长时期的存在焦虑情绪,就会出现焦虑症。

7、抑郁

抑郁情绪经常处于忧郁、沮丧、悲哀、苦闷状态;常有长吁短叹和哭泣表现。如果抑郁情绪严重,就会出现抑郁症,对工作和生活失去兴趣,有自杀厌世的倾向,严重时会自杀。

上面所说的七种情绪状态千万不要轻视,下面为大家介绍几种方式,帮助朋友更好的解决出现不良情绪状态的问题!

1、寻找情绪不佳的原因

当你闷闷不乐或忧心忡忡的时候,不要任其发展下去,关键要找出原因,究竟是别人误会了你,还是自己做错了事,找出问题的症结后,想办法对付它。如果找不出原因,那么你可能处于情绪周期的“低潮期”或“危险期”,也可能由于天气等环境的影响,过一段时间就好了。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的罗拉德?达尔教授的一项研究发现,睡眠不足对我们的情绪影响极大,他说:“对睡眠不足者而言,那些令人烦心的事更能左右他们的情绪。

2、做一些运动

去散散步,或者做一些身体的锻炼。写下 10 件你可以做的事,然后开始按照列表去做,来克服身体的惰性。

3、记录你的想法和感受

万一你意识到让你苦闷、烦躁的原因,你可以把它记录下来,不时翻一翻,看看你的记录反映了你怎样的心情。你也可以通过Blog记录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4、找一些快乐的事情去做

看书、听音乐,或者出去逛逛,体验一些新的玩意。看看电影或者玩玩你新买的iPod。

把你希望做的事情列一个清单,当你无聊的时候,拿出来看看哪些事情适合你去做。

不良情绪危害健康

临床医学研究表明,癌症与情绪是有密切联系的。癌症病人在发病前大多有长期不正常的心理状态,特别是有严重的精神创伤、过度紧张和忧郁的病史。正象有些人所说的“情绪是癌细胞的催化剂。”不仅癌症与人的情绪有关,而且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神经官能症、溃疡病以及常见的偏头痛、糖尿病、哮喘、神经性皮炎等许多疾病都与情绪状态有关。现已证明,重大的精神刺激、长期的不良情绪可引起神经和内脏器官的功能失调,使人们对感染或中毒的免疫力减低,食欲减退,导致营养不良或对有毒物质的抵抗力受损。如果精神过度紧张、情绪过于激动,或长期处于苦闷、焦虑、悲观、恐怖、绝望等不良情绪之中,就很容易诱发高血压或冠心病等身心疾病,甚至还可以使已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发生脑血管病、心肌梗塞、高血压危象等意外。

因此,在日常紧张的工作、繁忙的学习中,我们应该自觉地培养、维护与发展积极的良好情绪,因为良好的情绪是维护人的生理机能正常进行的前提,也是防病治病的重要因素。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在不断加强自身修养的同时,还要使自己成为宽厚、大度、开朗和乐观的人,控制感情,消除不必要的精神激动,经常心平气和,从容地应付各种挫折和不幸,乐观处世,减少和避免由于情绪激动而带来的损失,努力克服消极的不良情绪,以保持良好的情绪稳定的状态,通过自我调控,在紧张中松弛情绪,以适应社会环境的需要。只要这样,才能保证身心的健康,才能延年益寿。

如何摆脱不良情绪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生活中遇到不愉快和艰难的事情,在所难免,长期的不良情绪对机体各系统的功能运转极为不利,劣性刺激还是导致癌症的诱因。对摆脱不良情绪,心理学家提出了以下七点:

①针对问题采取相应的行动,即设法消除消极情绪的根源;

②对事态加以重新估计,不要只看坏的一面,也要看到好的一面。

③提醒自己,不要忘却在其它方面取得的成就;

④不妨自我犒劳一番,譬如去逛街、逛商场、去酒楼美餐一顿,听歌赏舞;

⑤思索一番,怎样避免今后不再出现类似问题;

⑥想想还有许多处境不如自己者;

⑦将自己当前的处境和过去比较一番,往往会蓦然悟到“知足常乐”。

建议中老年人平时可本着“六多六少”的心态对待一些事物,,对情绪稳定有一定的帮助:

第一点:多看一些情景喜剧类和欢乐的节目,少看一些悲伤、恐惧的节目,这对稳定情绪很重要的。

第二点:多回忆一些有意义值得回味的事,少想一些苦恼、不愉快的事。

第三点:多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少去干涉儿女和晚辈的事,你可以提提建议,儿女有他们的具体情况。

第四点:多参与一些对社会有益的事,少和别人攀高低。和别人攀高低,心理上永远不会平衡。

第五点:多与亲朋好友来往,多交朋友,老年人应该广交朋友,多上公园,谈天说地都可以,多谈愉快的人和事,少议论街坊四邻的长与短,包括公园大家在一起锻炼,首先肯定人家,不去议论,因为议论容易招来不愉快。

第六点:多从客观角度来看问题,不管生活上也好,社会上也好,人与人之间遇事客观的看问题,根据现在的社会情况来看问题,少去推理,劳神琢磨事,晚上易失眠,人活着不能老是郁闷,应该拿的起,放得下,高高兴兴过好每一天。

如何控制不良情绪

现代人越来越压不住火

愤怒,确实是普通人最不善于处理的一种情绪。美国弗吉尼亚州林奇伯格市的愤怒化解研究所主任道尔·金特里博士曾统计过,每人每周会发怒两次,男人发怒的强度要大一些,女人每次发怒的时间要长一些。美国生理学家爱尔马教授的研究发现,人生气10分钟耗费掉的精力不亚于参加一次3000米赛跑。

“向来以隐忍著称的中国人,也越来越压不住火。”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首先,生存压力成为人们易怒的根源。第二,价值观的碎裂,让人们觉得未来无法把握,而曾经教导人们“温良、忍让”的传统文化,也面临消亡;第三,自然环境的缺失,钢筋水泥的围绕,使人们越来越不安;第四,缺少朋友、缺乏沟通,让坏脾气只能通过谩骂得以宣泄。

愤怒的生理反应会让全身“中毒”

当你感到愤怒时,你全身的肌肉,你的脖子后的汗毛,你的血压,你的血糖水平,你的心率,你的呼吸频率,你的肠道,甚至你手指头的温度……都会发生反应。陕西省人民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张天布对此也表示:“人生气时,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等激素分泌都会增加,严重影响心脑血管系统的健康。”

虽然生气和长跑同样会造成人的血压上升、心跳加快,但长跑是血压缓慢上升且心跳加快的过程,回落过程同样缓慢;生气则是瞬间上升,身体不好的人或老人,很容易出现脑溢血、心脏并心肌梗死,还伴有头晕、多梦、失眠、心情烦乱等,这些心理和生理的异常因素如果相互影响,会带来恶性循环,诱发疾玻

运动处方减轻不良情绪

现在生活节奏快、压力大,无论是谁都免不了有情绪低落、心情烦躁的时候。这种时候该怎么办呢。专家告诉我们,情绪低落时,放下手中的工作,出去运动一会儿,你的心情就会轻松起来。

事实上,很多人都有过运动后心情舒畅的体验。这是因为,当运动量超过一定量时,身体内会产生一种叫做内啡肽的物质。这种物质可以使人产生愉悦感,让你一扫郁闷的心情,感觉愉快。所以,内啡肽也被称之为“快感荷尔蒙”或者“年轻荷尔蒙”,意味着这种荷尔蒙可以帮助人保持年轻快乐的状态。这种效应还能影响到性格,能使人们对精神紧张和来自各方面有害刺激的忍受力加强。

其次,运动其实也是一种发泄方式。你在运动的时候,不良的情绪可以借由运动这个方式得以发泄。运动能分散注意力,在你情绪低落时转移焦点,避免过度专注于目前的烦恼及衍生的不适。

起到这种缓解效果的运动包括较长时间健步走,跑步,游泳,滑雪,长距离划船,骑车,举重,爬山或球类运动(例如篮球,足球)等。

学龄前的儿童有哪些不好的行为习惯

孩子是家里的上帝,一旦孩子有什么事情发生,总会引起家长的格外关注。下面列举的是6岁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看看你家宝宝有没有?

吮吸手指

吮吸手指在婴儿期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到2-3岁以后,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消失。如不消失,则是一种不良的行为偏差。

屏气发作

婴幼儿在受到刺激哭闹时,在过度换气之后出现屏气,呼吸暂停,口唇青紫,四肢僵硬,严重者可出现短暂的意识障碍。短则半分钟到1分钟,长则2分钟到3分钟。多见于2岁以内的孩子。

口吃

说话时言语中断、重复、不流畅的状态,是儿童期常见的语言障碍。约有半数口吃的儿童在5岁前发病。

咬指甲

咬指甲是儿童时期很常见的不良行为,男女儿童均可发生。

程度轻重不一,重者可引起局部出血,甚至甲沟炎。爱咬指甲的孩子常伴有睡眠不安和抽动。

相关推荐

冬跑的好处 消除不良情绪

在跑步过程中,容易转移心理,使人从平常的烦恼和琐碎中挣脱出来,完全享受跑步过程中的愉悦。因为运动时,大脑不同区域的兴奋会有区别,这对大脑细胞的休息和恢复有很好的作用。

经常锻炼对精子好处吗

身体比较虚弱的男性通过适当的体育锻炼,也是提高精子质量的有效方式之一,缓解工作上的压力,释放各种不良情绪,提高精子活力。

孕期不良情绪该如何调节

胎儿到6个月以后,能听到声音,并能在妈妈肚子里作出各种反应,如胎动增加、心跳加快等。“胎儿与母亲血脉相连,他自然能够体会妈妈的心情。”陈岱佳告诉记者,“当母亲心情愉快时,胎儿也会在母体里感受到这份愉悦,它可能会微笑、吃手指、掏耳朵,在羊水里自得其乐。但如果母亲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惊吓、忧郁、悲痛时,胎儿也可能捂着嘴巴,感觉到害怕。”无疑,孕妇的情绪会传染给BB。 陈岱佳认为,孕妇的恶劣情绪肯定会殃及胎儿。研究发现,孕早期母亲情绪波动,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可能会导致流产或早产。另外,孕妇情绪低沉还会影响

早搏的危害

早搏分为功能性和器质性两种。功能性早搏多见于健康人或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孩子,常因过劳、精神紧张、消化不良、情绪激动或植物神经系统不稳定因素引起,往往因运动或心率加快而早搏消失。器质性早搏是由某些疾病引起的,常见于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电解质紊乱、洋地黄等某些药物中毒、急性感染等,早搏常在运动或心率加快时增多。 功能性早搏一般为良性早搏,次数少于5次的为偶发早搏,一般不会影响心脏的血液排出量和供血,对健康影响不大。如果每分钟6次以上称为频发早搏,一般可以伴排血量减少,出现心脏、脑、肾等重要脏器供

鼻出血常见的三种情况

最常见的三种鼻出血情况如下: (1)鼻涕带血:鼻腔干燥或挖鼻孔都会造成鼻粘膜毛细血管破裂,这种鼻出血治疗较简单,避免用力擤鼻、挖鼻,可以向鼻腔点油性滴鼻剂。 此外,鼻腔、鼻窦和鼻咽部肿瘤、萎缩性鼻炎等鼻部病变也会出现经常性的鼻涕带血,并且伴随其他症状,此时应到医院检查一下。 (2)少量流血,可以止住:此时多数是一侧鼻孔出血,可用手指压迫鼻翼,或鼻孔内塞小的棉球压迫5-10分钟,同时用冷毛巾冷敷前额和鼻部,就可止血。只要不是反复流血,就不必担心。 (3)反复出血、流血不止或者大量出血:特别是堵住鼻孔也不能止

怀孕9周如何给心理补充影响

相反,倘若孕妇得不到应有的心理满足,就易引起烦躁、忧虑、不安等负性情绪。不良情绪会加重妊娠反应,使孕妇的食欲减退,影响营养摄入。甚至使肌体内分泌腺的功能及血液成分发生变化,以致对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组织有害的化学物质增加。再通过胎盘传递给胎儿,产生种种不适的感觉,使胎儿活动频率猛增。若这种过度活动贯穿整个胎儿期,使胎儿长期不安,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孩子出生后往往身体瘦弱、喜欢哭闹,长大后则情绪不够稳定,自我控制能力差,易罹患多动症及其它心身疾病。 不良情绪严重的,可导致胎儿畸形,甚至流产。例如德国儿科专家蒙特

老年人如何调节不良情绪

1、自我宽慰 衰老是生命发展的必然,老年人在体力和智力方面不能与青年人相比,在思想认识上也可能跟不上时代潮流,这是不容回避的客观事实。老年人要学会自我宽解和自我安慰,切莫因为衰老而产生自卑、自弃的心理。同时,要尽量保持平和的心境,不勉强自己做一些力不从心的事情,遇事要三思而后行,切莫心急气躁跟自己过不去。 2、多学一些自我保健知识 老年人应该正视心变异,抽时间多学一些自我保健的常识,弄清楚发生心理变异的生理原因及其主要表现,一旦发现自己有了心理变异的苗头,应及时进行自我克制和自我纠正。 另外,家属一定要提

不良情绪可加重孕吐症状

情绪与孕吐反应有着密切关系,不良情绪会加重孕吐反应。 在早孕期,由于胎儿对孕妇来说是一种异物,孕妇即对其产生应答反应,这种应答表现于行为上就是妊娠反应。 日本曾经有学者调查分析,认为孕妇的人格和情绪与孕期呕吐反应有关。有些神经质的孕妇反应更为显著。孕妇厌恶妊娠,则绝大多数有呕吐反应;否则,则相反。这说明情绪与孕吐反应有着密切关系。 还有调查发现,孕吐反应剧烈或其它妊娠反应剧烈的孕妇多数为性格外向、心理及情绪均不太稳定者。家庭、社会环境因素如丈夫、公婆对生男生女的偏颇看法,对孕妇过于关心或不关心,家庭住房条

不良情绪有碍乳腺癌治疗

癌症患者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研究表明,癌症患者的情绪异常对预后影响很大,抑郁状态可加重治疗的副作用,也能促进癌症的复发、转移、恶化等。河南省人民医院乳腺外科主任尤伟教授介绍,特别是乳腺癌患者,经过手术后,女性的部分特征没有了,心理上一时难以调适过来。这时,如果加上配偶不体贴,夫妻关系和性生活不和谐,80%的乳腺癌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 治疗乳腺癌目前改良根治术是主要手段,综合化疗、放疗使乳腺癌的治疗效果有所提高,但乳腺癌患者的总体复发率仍达40%,而一旦出现复发或转移,患者的治

不良情绪致使宝宝坏习惯

园园是个早产儿,从生下她的那天起,妈妈就老是觉得对不起她,没有给她一个和其他孩子一样的健康的开始。在保温箱里躺了15天后,园园回到了妈妈身边。从那以后,妈妈就辞了职专心在家里照看起园园。妈妈照看园园太精心了,就连吃母乳都要先挤到奶瓶里量好了量再给园园吃,生怕奶水量不够,妈妈又不知道。而且会严格地按照书上的要求,每天喂6次,一次都不能少,不管园园是不是真的饿了。 久而久之,妈妈发现园园开始不爱吃奶了,经常是把奶吐出来,要不然就是抗拒奶嘴。真是把园园妈妈急死了! 专家支招:像园园妈妈这样的情况现在越来越多,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