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前期综合症的原因 神经介质因素
经前期综合症的原因 神经介质因素
经前期综合征发病原因虽然还不很明确,但通过近年的深入研究,经前期综合征的发病诱因可能产生于黄体的E2、孕酮及(或)它们的代谢产物。
由于它们的周期性改变,通过神经介质的介导(它们包括β-EP、5-Sr,甚至还有γ-氨基丁酸、肾上腺素能神经系统),而影响脑内某些区域功能,形成精神神经内发泌障碍,产生经前期综合征的表现。
经前期综合症的原因 水肿因素
醛固酮激素过高引起全身性液体潴留,常被用以解释经前期综合征的形成。经前期综合征患者的5一HT改变,使垂体促皮质激素增加,肾上腺分泌的醛固酮、血管紧张素Ⅱ增加,从而影响电解质代谢,造成水钠潴留。
但也有研究发现经前期综合征患者的血管调节功能不稳定。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体内液体再分配,引起腹胀、乳房胀痛。
经前期综合症的检查
很多人很容易患有经前期综合症,面对这样的疾病需要做什么样的检查呢,其实检查的内容还是很多的,尤其是女性得了这样的经前期综合症之后,就需要全面的考虑一下检查方法,了解一下身体的很多疾病,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确诊是不是经前期综合症。
经期综合症的检查:
1、宫颈粘液检查:
正常情况下,在月经周期第8~10天,粘液涂片可见结晶,排卵期体内雌激素水平达到高峰,涂片出现典型的羊齿状结晶。排卵后结晶逐渐减少,至22天结晶就不再出现。结晶的多少及羊齿状的完整与否,提示体内雌激素水平的高低。
2、阴道分泌物检查:
阴道分泌物检查阴道分泌物是由女性生殖系统,主要是由阴道分泌的一种液体,也叫做“白带”。留取阴道分泌物检查通常应该清洗外阴部以后,由医生或护士为经前期综合征患者采取标本。阴道分泌物一般可进行涂片检查。
3、基础体温测定:
月经周期规律,每周期为28--30天,排卵一般在下次月经前的14天左右,在排卵前5天和排卵后4天之间的10天内为排卵期,也是易孕期。月经周期中,排卵以前的基础体温常较低,正常每日清晨起床前的体温(即基础体温)在37度以下。
4、腹腔镜检:
必要时做经前期综合征的腹腔镜检,乳房红外线透视,钼靶摄片等检查。
5、其它检查:
血常规,肝、肾功能,血浆蛋白,血浆葡萄糖,胰岛素的测定主要是排除全身性疾病或低血糖。
经前期综合症的病人需要做上面的几个检查项目,只有好好的检查身体,才能够根据检查的结果确诊一下疾病,如果真的是患有了经前期综合症了,那么就需要关注赶快去治疗,千万不要耽误疾病的治疗。
经前综合症是怎么回事
经前综合症也被称为经前期综合症,是指女性在经前受到月经周期血液中的荷尔蒙变化影响,出现一系列精神和躯体症状,包括烦躁易怒、精神紧张、神经过敏、浮肿、腹泻、乳房胀痛等症状,随月经来潮而消失的一种疾病。
经前综合症一般发生在月经前7-14天。典型的经前综合症在经前一周开始,症状逐渐加重,等到月经来潮前两到三天最为严重,当月经来潮后就会突然消失。
经前期综合症的发病率可达行经女性的50%,以20-30岁之间女性患病率最高。女性朋友可以通过在平时生活中加强锻炼,保持良好愉快的心情,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能有效缓解和预防经前综合症的发生。
经前期综合征到底有什么症状
一、经前期综合征精神症状:
激怒焦虑抑郁情绪不稳定疲乏以及饮食睡眠性欲改变。
二、经前期综合征躯体症状:
表现为头痛乳房胀痛腹部胀满肢体浮肿体重增加运动协调功能减退。
三、经前期综合征行为改变:
思想不集中工作效率低意外事故倾向易有犯罪行为或自杀意图。
经前期综合征的症状就有以上这些了。如果有患经前期综合症的女性朋友,一定要注意做好预防。女性要记住月经到来的日期,因为经期保健要从经期前开始。经前期紧张综合症的典型症状开始于月经来潮前7~14天,症状逐渐加重,行经期前2~3天达到高峰,行经后明显消失,而且症状伴随月经周期每月出现一次。在这期间,妻子稍忙或工作不顺心,就有可能使症状加重。
经前期综合征饮食要注意什么
经前期综合征可与神经介质—神经内分泌系统平衡失常、激素改变、水、钠潴留、精神因素等有关。PMS发病原因虽然还不很明确,但通过近年的深入研究,PMS的发病诱因可能产生于黄体的E2、孕酮及(或)它们的代谢产物。由于它们的周期性改变,通过神经介质的介导(它们包括β-EP、5-Sr,甚至还有γ-氨基丁酸、肾上腺素能神经系统),而影响脑内某些区域功能,形成精神神经内发泌障碍,产生众多、涉及多系统的症状。
经前期综合征不该吃什么
含咖啡因的饮料:会使乳房胀痛,引起焦虑、易怒与情绪不稳,更消耗体内储存的B族维生素,破坏碳水化合物的新陈代谢。
乳酪类是经痛的祸源:如牛奶、奶油、酵母乳、蛋等,这些食物会破坏镁的吸收。
巧克力使情绪失控:会造成情绪更加不稳与嗜糖,除了会发胖之外,增加人体对B族维生素的需求。
糖会消耗B族维生素:糖消耗身体内B族维生素与矿物质,并使你更爱吃糖类食物。
酒会毒害肝脏:消耗体内B族维生素与矿物质,破坏碳水化合物的新陈代谢及产生过多的动情激素。
牛、猪与羊肉是高脂食品:吃过多会提高对矿物质的需求。
高钠食物使乳房胀痛:造成水肿与乳房胀痛。
经前期综合征饮食保健介绍
黑木耳炖豆腐
木耳30克,豆腐3块、核桃(去皮)7个,三付食材加水共炖汤服用,对经前期易怒、烦燥很有效果。
朱砂心
猪心一个,朱砂2克。将猪心洗净控干血水,把朱砂放入猪心中捆紧,加水炖熟,吃肉喝汤,用于经前综合可起到镇静、安神、定志的作用。
百合枣仁汁
鲜百合50克,生熟枣仁各15克。把枣仁用水煎去渣取汁煮百合,喝汁吃百合,有宁心安神的功效。可治经前期失眠、烦燥、易怒等症。
荔枝核香附酒
荔枝核、香附各等份。将上两味研末,黄酒调服6克,每日早晚各一次。有散寒袪湿、理气散结、调经止痛的功效,治妇女经前小腹疼痛。
银杏桂圆汤
白果仁(银杏)3枚,桂圆7枚,加水同煮汤,每日空腹炖服。治头痛失眠症。
银耳参
银耳15克,太子参25克,冰糖适量。水煮饮用。每日一次,用于经前期精神症状者。
大枣甘草汤
大枣10枚,甘草4克,浮小麦30克。用三大碗水把这三样食材煮成一碗,去渣取汁服用,有养阴、润燥、生津的功效,用于经前综合症的精神症状者。
枸杞头荠菜汁
将鲜枸杞头250克,鲜荸荠250克分别洗净,放入温开水中浸泡15分钟,取出,切碎,立即放入家用捣搅机中搅打成浆汁,用洁净纱布过滤取汁,用小火煮沸即成。上、下午分服。
芦笋糊冷饮
将罐头芦笋1听启封后,取出芦笋及汁液,倒入家用粉碎机中快速打成糊状,加入等量的凉开水,搅匀后贮入冰箱即成。当冷饮食用,每日2次,3日内服完。
杞菊柿叶茶
将干柿叶6克(鲜柿叶12克)洗净,晒干,研成粗末备用。将枸杞子10克,菊花5克与柿叶粗末同放入有盖杯中,用沸水冲泡,加盖焖10分钟即成。可代茶频饮,每日冲泡1次,每次冲泡1剂,每剂约冲泡5回。
杞菊决明子茶
将枸杞子20克,菊花5克,决明子30克洗净后,放入杯中,用沸水中泡,加盖焖10分钟即成。可代茶频饮。可冲泡3-5次。
柴胡枳壳蜜饮
将柴胡10克,枳壳10克入锅,加适量水,用小火煎煮30分钟,取汁,待温后调入蜂蜜20毫升即成。上、下午分服。
个体素质不同更年期症状不同
1、绝经
女性到了一定的年龄后,卵巢功能就会有一定程度的减退情况,由于机体不断的在衰老,所以,就会是神经血管功能不稳定的综合症后群,而此时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绝经,这就是导致导致此病出现的重要因素。
2、个体素质
人们身体的素质在到了一定年龄之后,也会有所变化,女性的内分泌平衡会受到影响,从而就会引起下丘脑于植物神经中枢的功能失调,因此就会导致一些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的临床症状,由此可见,女性的个人身体素质、健康状态以及社会环境都会导致更年期综合症的出现。
3、神经介质失调
当女性的雌激素在慢慢下降的时候,就会通过酶系统的影响,而导致神经介质失调的情况出现,其中去甲肾上腺素作用占优势而多巴胺功能相对不足。这样就比较容易出现更年期综合症这种情况。
为什么月经前心情不好 经前期综合征
月经前心情不好可能与经前期综合征有关,但目前来说对于经前期综合征的确切原因尚不清楚,普遍认为与身体发育变化迅速、神经系统发育不够完善、内分泌失调和精神因素的刺激导致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及水盐代谢平衡失调有关。
经期综合征怎么回事
经前综合症是怎么回事
经前综合症也被称为经前期综合症,是指女性在经前受到月经周期血液中的荷尔蒙变化影响,出现一系列精神和躯体症状,包括烦躁易怒、精神紧张、神经过敏、浮肿、腹泻、乳房胀痛等症状,随月经来潮而消失的一种疾病。
经前综合症一般发生在月经前7-14天。典型的经前综合症在经前一周开始,症状逐渐加重,等到月经来潮前两到三天最为严重,当月经来潮后就会突然消失。
经前期综合症的发病率可达行经女性的50%,以20-30岁之间女性患病率最高。女性朋友可以通过在平时生活中加强锻炼,保持良好愉快的心情,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能有效缓解和预防经前综合症的发生。
经前期综合症的原因 精神因素
经前期综合症是一种身心疾病,与社会环境、文化、心理压力有着密切的联系。研究发现,情绪紧张、心理压力大的妇女容易患经前期综合症。
有学者发现,不良情绪可以加重和诱发妇女经前期症状,例如:有些妇女对月经期的出血有恐惧、担心、害怕情绪,也可导致成每月定期的焦虑、抑郁和身体不适。
妇科病不及时治疗会引发更年期吗
心理因素
女性朋友有没有发现过这些情况?心理因素出现如情绪不稳定,记忆力下降,多疑,多虑、抑郁、恐惧、烦躁易怒、孤独、自卑自弃、恐癌心理等现象。这时的家属应该及时了解并加强心理护理,给予更多的理解、宽容和支持,就显得更加重要。
社会关系原因
这个时期的女性朋友会遇到较多的社会问题,如离婚、父母疾病或死亡、孩子长大离开身旁等这些都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压力,常感觉自己变老容易发脾气。
不及时治病
女性自身疾病的治疗也影响着更年期问题的产生与否。更年期的发生与卵巢功能有着密切的联系,所谓的卵巢功能早衰,实际上就是女性过早地把卵细胞 排完了。在发生卵巢功能早衰的人群中,有70%多的人都是先开始出现月经的改变,像是量少了,间隔时间长了等,只有极少数的人是突然就不来月经了。因此, 要正确的对待自己的疾病,及时的治疗更年期。
个体素质
人们身体的素质在到了一定年龄之后,也会有所变化,女性的内分泌平衡会受到影响,从而就会引起下丘脑于植物神经中枢的功能失调,因此就会导致一些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的临床症状,由此可见,女性的个人身体素质、健康状态以及社会环境都会导致更年期综合症的出现。
神经介质失调
身体内部的影响也是不能忽视的。当女性的雌激素在慢慢下降的时候,就会通过酶系统的影响,而导致神经介质失调的情况出现,其中去甲肾上腺素作用占优势而多巴胺功能相对不足。这样就比较容易出现更年期综合症这种情况。
经前食欲不振怎么回事
1.若是女性朋友雌、孕激素比例失调,则是可以引起经前期综合症的,很多女性经前期综合症是由雌激素水平相对过高、孕激素水平相对不足引起的,也有的女性朋友是由于组织对孕激素的敏感性失常所致。
2.女性朋友的精神状态与经前期综合症的严峻程度有紧密的关系,部分患者的精神症状突出、情绪波动、精神紧张等都导致了经前期综合症原症状的加重。
3.还有维生素B6不足也是可以引起经前期综合症的,一部分女性由于口服避孕药可出现类似经前期综合症的症状。
经前期综合征的病因
内啡肽学说(20%):
由于内啡肤水平的变化可影响精神、神经因素,静脉内给内啡肽可增加催乳激素浓度。动物实验也表明,给予内啡肽后抗利尿激素增高。而内啡肽抑制剂钠络酮作用于内啡肽受体后可改变黄体生成激素的分泌,且β-内啡肽随月经周期而变化,故提出经前期紧张综合征,是黄体期内啡肽浓度改变所致。
雌、孕激素比例失调(25%):
可由雌激素水平相对过高,孕激素水平相对不足引起;也可能由于组织对孕激素的敏感性失常所致。正常情况下,孕激素促进远端肾小管钠和水的排泄,而雌激素则通过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系统使水钠潴留,故雌、孕激素比例失调可引起体重增加等征象。
维生素B6不足(18%):
维生素B6可促进体内过多的雌激素的清除,缓和情绪和行为。缺乏维生素B6的话就有可能引起经前期综合症。
精神因素(15%):
部分患者精神症状突出,情绪波动,精神紧张等均可使原症状加重。
(一)病因
可与神经介质—神经内分泌系统平衡失常、激素改变、水、钠潴留、精神因素等有关。PMS发病原因虽然还不很明确,但通过近年的深入研究,PMS的发病诱因可能产生于黄体的E2、孕酮及(或)它们的代谢产物。由于它们的周期性改变,通过神经介质的介导(它们包括β-EP、5-Sr,甚至还有γ-氨基丁酸、肾上腺素能神经系统),而影响脑内某些区域功能,形成精神神经内发泌障碍,产生众多、涉及多系统的症状。
外周血内卵巢甾体激素水平在PMS病人虽仍在正常范围,但它并不反映中枢神经系统内的水平,它对中枢神经介质的影响仍与健康妇女不同。
(二)发病机制
1、神经介质—神经内分泌系统平衡失常:
内啡肽(β-endorphin,β-EP)学说:正常月经周期β一EP从排卵前开始升高,持续至下次月经前。而PMS患者黄体期的β一EP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使用内啡肽抑制剂钠铬酮(na1axone)可以产生与PMS相似的症状。
黄体期时,β一EP的异常或对β一EP的敏感性是引起PMS的各种表现的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变化过程的主要原因。
5-羟色胺(serotonin,Sr)学说:表明5一HT与PMS的发生有关。在月经前这一阶段PMS病人的Sr能神经系统发生缺陷,对刺激的反应性产生变异。使用释放5一HT或阻断其再吸收的药物,可以有效地治疗PMS。
2、激素改变:
孕酮不足:PMS常发生在有排卵的周期,黄体期孕酮水平下降或导致E/P比值的改变可导致PMS。
孕酮不足以致雌激素相对过多,而产生电解质平衡失调,细胞外液增加,出现头痛、水肿、烦燥、乳胀等。
催乳素(PRL)排出量增多:PRL对渗透压的调节作用在动物比较显著而在人类则影响不大,可能仅作用于乳腺,影响其局部渗透压的平衡使乳房胀大、触痛。高PRL血症妇女很少有PMS症状。应用溴隐亭治疗,仅减轻乳房症状,而对其他症状疗效不显著等,使PRL排出量增多学说还缺乏可靠有力证据。
肝病患者雌激素代谢受影响,常易发生经前期综合征。
可是近年许多研究并未发现PMS病人卵巢激素的产生与代谢有异常情况。PMS病人卵巢甾体的平均水平与正常人并无差异。PMS病人均有正常的生殖功能,并不影响生育能力亦可证明其卵巢激素处于正常平衡状态。
临床上发现,应用维生素B6治疗可以促进体内过多的雌激素在肝内代谢,增强脑的单胺基生物合成,调节行为和情绪,改善症状,因此认为维生素B6缺乏可能是PMS的发病因素之一。
3、水、钠潴留:
醛固酮激素过高引起全身性液体潴留,常被用以解释PMS的形成。PMS患者的5一HT改变,使垂体促皮质激素增加,肾上腺分泌的醛固酮、血管紧张素Ⅱ增加,从而影响电解质代谢,造成水钠潴留。
但也有研究发现PMS患者的血管调节功能不稳定。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体内液体再分配,引起腹胀、乳房胀痛。
4、精神因素:
不少学者提出,精神社会因素引起身心机能障碍这一病因学说Parker综合许多学者意见,认为个性及环境因素对PMS症状的发生极为重要,症状的出现反映病人内心存有未能解决的矛盾冲突。追溯病人生活史,常有较明显的精神刺激遭遇,如童年时期的不幸经历和精神创伤、父母家庭不和、学习成绩低劣、失恋等,可能都是产生经前情绪变化的重要因素。部分患者精神症状突出,且精神紧张时常使原有症状加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