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的中医护理方法
便秘的中医护理方法
便秘是指大便秘结不通,排便间隔时间延长,或有便意而排出困难的一种病证。 西医为习惯性便秘,或暂时性肠蠕动功能失调的便秘,以及因其它疾病而并发的便秘,均属本证范畴。
1、病因病机
便秘的发生,除大肠本身功能失职外,凡脾、胃肾、肺诸脏的功能紊乱,均能引起肠道气机失调,传导失常而形成便秘。
(1)燥热内结;素体阳盛,或过食辛辣厚味,以致肠胃积热,化燥伤津;或由于热病后期,余热留恋,津液不足,致使肠道燥结干枯,不能濡润,传导失常,以致大便干结,难以排出而成热秘。
(2)气机郁滞:忧愁思虑过度 ,情志不舒,或久坐少动,引起气机郁滞不畅,于是通降失常,传导失司,糟粕内停,不能下行而成便秘。
(3)气血两亏:饮食劳倦内伤或大病、久病、产后以及年老体弱,致气血两亏。气虚则大便传导无力;血虚则肠道失润。亦可因发汗、利尿太过,或肾之真阴亏损,均可致肠道干枯,排便困难而成便秘。
(4)阴寒凝结:素体阳虚,或年高体弱,命门火衰,温煦无权,阴寒内生,阳气不通,津液不行,大便为寒所滞,发为冷秘。
2、辨证论治
便秘临证,首先要分辨虚实。燥热、气滞不行为实,气血不足、阴亏、冷秘为虚。治疗时应针对其传导失常,津液不足或不行,采用调理气机,滋润肠道之法。在辨证论治时不可专用通下,否则津液愈伤,复下复结。正如李东垣所说:“治秘必究其源,不可一概以牵牛、巴豆之类下之。”
(1)实秘:
①燥热内结:证候:大便干燥不通,数日不行,面赤身热,腹部胀满或疼痛,口唇胀满或疼痛,口唇干燥生疮,口臭心烦,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脉滑数。
治法:清热润肠。
主方:麻仁丸。
②气机郁滞:证候:嗳气频作,胸胁痞满,甚则腹胀腹痛,食少纳呆,大便秘结,欲便不得,苔薄白而腻,脉弦。
治法:顺气行滞。
主方:六磨汤。
(2)虚秘:
①血虚肠燥:证候:大便燥结难下,头晕目眩,面色白,唇甲无华,心悸,舌淡苔白,脉沉细。
治法:养血润燥。
主方:润肠丸。
②气虚不运;证候:便秘或排便不畅,虽有便意,临厕努挣乏力,气短汗出,大便先结后软或并不一定干硬,面色白,神疲气怯,舌淡苔白,脉虚弱。
治法:益气润肠。
主方:黄芪汤。
③阴寒凝滞:
证候:大便艰涩难下或大便,腹中冷痛,面色青暗,畏寒喜暖,口中和,四肢不温,小便清长,舌质淡,苔薄白,脉沉迟。
治法:温通开秘。
主方:半流丸。
3、辨证施护
(1)燥热内结型:
①实证便秘者居住的病室应凉爽通风,湿度偏高。因患者热结于内,大便数日不通,是必心情急躁,烦恼易怒,故需保持病室安静,光线柔和,避免强光和噪音的刺激。
②饮食宜清淡,偏凉润为主,如蜂蜜、雪梨、番茄、西瓜、扁豆、苦瓜、田螺、芝麻、核桃、松子、香蕉等。
③禁忌辛辣厚味,烟酒油腻。
④鼓励患者多饮白开水或果汁,以泻热而通利小便。
⑤热邪熏蒸于上,口臭、口舌生疮者,应注意做好口腔护理,可用银花甘草水、2%黄芩水、2%双氧水、或五倍子、地骨皮煎水漱口,患处涂锡类散、冰硼散或消炎膏。
⑥针刺天枢、脾俞、胃俞、大肠俞、足三里、龟尾等穴(强刺激),可以调节胃肠功能而通便。
⑦服泻药后应注意患者排便的次数及大便量,观察有无腹痛和泻下不止的情况,如有腹痛难奈,腹泻严重时应立即停药,并请医生处理。
⑧用肥皂水灌肠通便时,应注意患者有无胸闷、腹痛、腹胀等反应,必要时中止灌肠。
(2)气机郁滞证:
①情志不畅,肝气不舒是致病原因,故调理气机,使七情和合是本证护理的关键,要对患者关心体贴,了解其心理活动,予以劝导;并应做好家属工作,避免不良环境的恶性刺激,尽量使之心情舒畅。
②指导患者养成每日定时排便的习惯,不论有无便意,均按时去厕所作排便动作。
③鼓励患者在病情和体力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多运动,如散步、作操、打太极拳等,促进气机通畅。
④宜多食新鲜水果蔬菜和有疏利作用的食品,如香菇、大蒜、洋葱、芦根、竹笋、萝卜等,禁忌甜粘生冷油腻不易消化之品。
⑤可在便前热敷腹部或艾灸天枢、关元、气海等穴。
⑥腹胀时可用肛管排气,腹中胀痛时不可盲目用大量肥皂水灌肠。
(3)血虚肠燥型:
①虚计患者应注意保暖,充分休息,以养心血。需注意病室温暖、安静,勿使受到突然刺激,如巨响、惊吓、震动等,以免加重患者心悸、眩晕。
②饮食以易消化,补益为主,如饴糖、大枣、花生、莲子、羊肉、甲鱼、海参、芝麻、桑椹、荔枝等,并尽可能的补充一些油脂。
③大便时应选用坐坑,不宜用力过猛,防止因大便不下而引起虚脱;病情严重者,应有人陪同,预防跌伤。
④指导患者饮用有通便作用的饮料,如蜂蜜水,或用番泻叶3-6g泡水饮。
⑤虚证患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作腹部肌肉锻炼,以加强腹肌,有助于排便。
(4)气虚不运证:
①排便无力时可按摩腹部,在腹壁由右下腹顺结肠方向,向上、向下推,反复按摩10-15分钟。
②可用温热疗法,如腹部热敷、艾灸、熨贴等。
③鼓励适当锻炼,如做扩胸运动等,促使气血运行。
④保持心情愉快,防止因气滞而加重病情。
⑤大便难下时,勿蹲之过久,以预防中气下陷,必要时用开塞露或甘油栓注入肛门,或用液体石蜡30-50ml保留灌肠,以润肠通便。
(5)阴寒凝滞证:
①病室应温暖向阳,注意防寒保暖。
②本证多年老体虚患者,应限制活动量,勿使过劳。
③注意保持肛门部清洁,便后用温水清洗。
④饮食应营养丰富、高热量之补益之物,如牛羊肉、鸡蛋、牛奶、胡萝卜、鲫鱼、鲜虾等。
⑤鼓励患者多晒太阳,适当运动。
4、养生指导
(1)生活规律,养成每日一次的排便习惯。
(2)做好饮食调理,尽量食用新鲜水果蔬菜和粗粮,有宽肠通便作用。
(3)酌情进行体育锻炼,使气血通畅,排便自然顺利。
便秘中医可以医治好吗
一、气机郁滞型便秘
症状:大便干结,或不甚干结,欲便不得出,或便而不爽,肠鸣失气,腹中胀痛,胸胁满闷,嗳气频作,食少纳呆,舌苔薄腻,脉弦。
方药:六磨汤。方中木香调气,乌药顺气;沉香降气;大黄、槟榔、枳实破气行滞。可加厚朴、香附、柴胡以助理气之功。若气郁日久,郁而化火,可加黄芩、栀子、龙胆草清肝泻火;若气逆呕吐者,可加半夏、旋覆花、代赭石;若七情郁结,忧郁寡言者,加白芍、柴胡、合欢皮疏解郁;若跌仆损伤,腹部术后,便秘不通,属气滞血瘀者,可加桃仁、红花、赤芍之类活血化瘀。治法是顺气导滞。
二、阴寒积滞型便秘
症状:大便艰涩,腹痛拘急,胀满拒按,胁下偏痛,手足不温,呢逆呕吐,舌苔白腻,脉紧。
方药:大黄附子汤。方中附子温里散寒;大黄荡除积滞;细辛散寒止痛。可加枳实、厚朴、木香助泻下之力;加干姜、小茴香增散寒之功。若心腹绞痛,口噤暴厥属大寒积聚者,可用三物备急丸攻逐寒积。治法是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三、血虚型便秘
症状:大便干结,面色无华,心悸气短,失眠多梦,健忘,口唇色淡,舌淡苔白,脉细。
方药:润肠丸。方中当归、生地滋阴养血;火麻仁、桃仁润畅通便;枳壳引气下行。可以加玄参、何首乌、枸杞子养血润肠。若血虚内热,可加知母、胡黄连等以清虚热;若阴血已复,大便仍干燥者,可用五仁丸润滑肠道。治法是养血润燥。
四、阴虚型便秘
症状:大便干结,如羊屎状,形体消瘦,头晕耳鸣,两颧红赤,心烦少眠,潮热盗汗,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
方药:增液汤。方中玄参、麦冬、生地滋阴生津。可加芍药、玉竹、石斛助养阴之力;加火麻仁、柏子仁、栝蒌仁增润肠之效。若胃阴不足,口干口渴者,可用益胃汤;若肾阴不足,腰膝酸软者,可用六味地黄丸;若阴亏燥结,热盛伤津者,可用增液承气汤增水行舟。治法是滋阴通便。
中医调理便秘的7个方法
1.热秘
主要表现是大便干结,肚子发胀,疼痛,并且伴有口臭,口干,小便发黄,身体发热,心烦面红,特别喜欢喝水,舌苔发红,小便是黄色的,这种便秘是热秘。
适合用麻子仁丸,单方可以用大黄冲服,也可以喝三黄片,加重计量。
2.冷秘
中医治病和辨别股票,看易经是一样的,分阴阳虚实,那么冷就属阴。
表现的症状是:腹痛拘紧,手不能碰肚子,拒按,手脚发凉,经常伴有呕吐症状,大便很硬,舌苔发白,且有点腻,此时,必须温中健脾,才会解决这种便秘。
常用的药物主要是附子,大黄,细辛。可以研磨冲服
临床主要用的是温脾汤加半硫丸,成药不好买,按照那几味冲服就行
3.气秘
主要是大便干结,或者不是很干,但是想拉,拉不出来,就是便不爽,放屁比较厉害,肚子张的比较厉害,疼,不想吃饭,舌苔薄,腻,很多人还伴有胸前不舒服的感觉,总觉得堵得慌。
上面的就是气秘,治法主要是顺气,导滞。
主要用的药物是木香,沉香,乌药,大黄,槟榔。
4.脾肺气虚
主要症状是大便并不是十分干,有便意,但是排便困难,用力排便容易出汗,短气,便后发力,面色发白,身体没劲,懒得说话,舌苔发白。
这一类就属于脾肺气虚,主要润肠,益气,黄芪,对此类便秘效果极佳,代表方是黄芪汤。
主要用到的药物:黄芪,白蜜,陈皮,可以加上麻仁。如果是这样的,光黄芪,蜂蜜泡水效果就很好。
5.血虚亏虚型
主要症状:大便干,面色不好看,没有血色,有头晕目眩的症状,有部分人容易心慌,害怕,伴有气短,还有健忘等症状,同时嘴唇比较颜色淡,缺少血色,舌苔少而白,准确的是淡而白。
生地、当归、桃仁,效果极佳,可以加入麻仁,典型的方子就是润肠丸
6.阴津不足
此类患者,形体消瘦,经常头晕,伴有耳鸣,两个颧骨红,脾气不好,睡眠也不好,容易盗汗,腰腿有部分容易酸软,舌苔少,舌头红
主要的药物是玄参、生地、当归、麦冬
主要治疗方法是滋阴通便,我们平常生地,当归,麦冬泡水就可以
主要代表方子就是增液汤
7.阳虚寒凝
主要治法是温阳通便。
老年人便秘中医怎么治疗
一、非药物治疗 应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注意饮食调理及身体锻炼,特别是功能性便秘更应如此。食物应富含纤维并多饮水。
二、药物治疗 便秘临床上分为气秘、虚秘、冷秘和热秘。虚秘又分为气虚和血虚2种。
1、气虚便秘 特点为虽有便意,但临而努挣乏力,大便并不干硬,神疲气怯,舌嫩苔薄,脉虚。药用黄芪、茯苓、山楂、木香、佛手、香椽、麻仁、白蜂蜜等。
2、血虚便秘 特点为大便秘结,面色苍白,舌淡脉细。药用当归、麻仁、玉竹、生地、熟地、元参、佛手、香椽、枳壳、生黄芪、白蜂蜜等。
3、冷秘特点为大便难涩,腹中或有冷痛,喜热恶冷,舌淡苔白,脉沉迟。药用当归,仙灵脾、肉苁蓉、木香、枳壳、麻仁、生黄芪等。
4、气秘特点为大便秘结,噫气频作,腹胀痛,胸胁痞满,苔薄腻、脉弦。药用木香、槟榔、佛手、郁金、枳实、麻仁、柴胡、内金等。
5、热秘特点为大便干结,口渴喜冷饮,苔黄燥,脉数。药用大黄、炙枳实、白芍、生地、元参、生芪等。
饮食疗法
简介
由于生理原因老年人是便秘的高发人群。老年便秘的特点是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排便量少、无便意、粪便坚硬和排便不尽等。中医认为,老年人患便秘多是由于气血不足、阴津亏损所致,因此可采用食疗的方法进行治疗。下面就介绍4款用于治疗老年便秘的食疗:
红薯粥
原料:红薯150克,白米适量。
制作方用及用法:将红薯洗净去皮,切成小块状后,与白米加水共同煮成粥。每日2次,作早或晚餐食用。
红薯蜜糖饮
原料:红薯200克,大枣30克。
制作方用及用法:先将红薯洗净,削去外皮,并切碎,和大枣一起入锅,加水500毫升左右,用旺火熬煎至200毫升时,再将蜂蜜加入和匀,用文火煎10分钟,冷后即可服用。
上文就向大家详细介绍了老年人便秘的中药治疗方法,其实这是要根据自己的原因来进行选择中药的,大多数便秘都是由于气虚而导致的,这样的话就应该用当归,生地,还有黄芪等药方煎制成中药来进行服用。
孕妇便秘中医推荐食疗方
1、红薯粥——适用于热秘、气秘取红薯50克,小米50克。将红薯洗净去皮,切成小块,小米淘净。共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用大火烧沸后,转用文火煮至米烂成粥。每日1-2次,早晚餐食用。
2、爆炒地瓜叶——适用于气秘取地瓜叶500克,花生油30克,蒜姜、食盐适量。将地瓜叶洗净,空一下水,将花生油加热至七成,放入蒜瓣、姜丝、地瓜叶,翻炒两下后加入食盐适量,再翻炒2分钟,倒入盘中即可食用。
3、苁蓉羊肾汤——适用于冷秘取肉苁蓉30克,羊腰子1对。将羊腰子剔去筋膜细切,用酱油、淀粉、黄酒拌匀稍腌制;肉苁蓉加水适量,煮20分钟去渣留汁;再入羊腰子同煮至水沸,加葱、姜盐、味精、香油调味即成。
4、大枣五仁泥——适用于血虚便秘取松子仁、麻子仁、柏子仁、黑芝麻、杏仁各100克,大枣500克。先将大枣煮熟、去皮、仁,制成枣泥;以上五仁捣碎与枣泥混匀,置一密闭容器内,放入冰箱可做点心食用。
5、黄芪蜂蜜饮——适用于气虚便秘取黄芪30克,陈皮10克,蜂蜜30克。把黄芪、陈皮加水煮20分钟,取汁300毫升,兑入蜂蜜搅匀即可饮用。
小儿便秘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便秘,以润肠、通便为基本原则,但宜针对病因同用消积、增液润燥、理肺、健脾、疏肝、益肾等治本之法。药治、食治并举,通下法只可暂用,不可攻伐过度,以免损伤正气。
辨证论治:
(1)食积便秘:
主证:大便秘结,脘腹胀满,不思乳食,或恶心呕吐,手足心热,小便短黄,苔黄腻,脉滑数有力。
治则:消积导滞、清热化湿。方剂:导滞丸加减。
常用药:枳实、神曲、山楂、黄连、黄芩、茯苓、大黄(后下)、泽泻、白术等。伤于面食:加用莱菔子;伤于谷食:重用神曲;伤乳食:加麦芽。恶心呕吐:加半夏、生姜;食积化热:加连翘、胡黄连;腹胀满:加木香、鸡内金。
(2)燥热便秘:
主证:大便干结,排出困难,甚至秘结不通,面红身热,口干口臭,腹胀或痛,小便短赤,或口舌生疮,舌质红,苔黄燥,脉滑数。
治则:清热、润肠、通便。方剂:麻子仁丸加减。
常用药:大黄(后下)、麻仁、枳实、厚朴、杏仁、白芍、蜂蜜(冲)。口干舌燥、津液耗伤者:加生地、沙参或麦冬;大便干结坚硬者:加芒硝;肺热肺燥下移大肠者:加黄芩、知母、瓜蒌仁;腹胀痛者,加木香、槟榔、白芍。
(3)气滞便秘:
主证:大便秘结,欲便不得,嗳气频作,胁腹闷胀痛,舌质红,苔薄白,脉弦。
治则:疏肝理气、导滞通便。方剂:六磨汤加减。
常用药:木香、乌药、沉香(后下)、大黄(后下)、槟榔、枳实。胸胁胀闷痛甚者:加香附、川楝子;腹胀攻痛者:加白芍、元胡;嗳气不除者:加旋复花、代赭石;恶心呕吐:去槟榔,加半夏、生姜、陈皮;气郁日久化火:口苦咽干者:加栀子、龙胆草等:虫积阻滞气机者:重用槟榔,并加雷丸、使君子等。
(4)气虚便秘:见于重病后。
主证:虽有便意,大便不干硬,但挣扎乏力。难于排出,挣则汗出气短,便后疲乏,面色苍白,神疲懒言,舌淡,苔薄,脉弱。
治则:健脾益气,润肠通便。方剂:黄芪汤加减。
常用药:黄芪、白术、党参、火麻仁、陈皮、蜂蜜(冲)。久咳肺虚气短者:加生脉散及紫菀、白前;气虚下陷脱肛者:重用黄芪,加升麻、柴胡。大便干硬:加枣仁、冬瓜仁。
(5)血虚便秘:
主证:大便干结,挣扎难下,面白无华,唇甲色淡,头晕心悸,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则:养血、润肠、通便。方剂:润肠丸加减。
常用药:当归、生地、火麻仁、桃仁、枳壳、何首乌。血虚有热,伤阴者:加玉竹、元参、知母;气虚见神疲气短、自汗者:加党参、黄芪;心悸:加酸枣仁、白芍;唇甲淡白:加阿胶(烊化)。
感冒的中医护理措施
病室环境:病房应安静整洁,限制家属探访。根据感冒病因不同,采取不同应对措施。风寒及气虚感冒者应注意保暖防寒,室温可稍高,达到“寒者热之”的目的;风热、阴虚感冒,室内宜稍凉,并注意保持适当温度,达到“热者寒之”的目的。署湿感冒则应注意室内的通风透气。
作息:重症患者宜卧床休息。服药后汗出过多者,宜擦干身体后换干爽衣服,以免受凉。热退后可适当活动。同时患者应保证充分的休息和睡眠,以利疾病康复。
用药:风热感冒者应以辛凉解表,祛风清热为冶法。风寒感冒者以辛温解表为冶法。解表发汗药轻煎即可,风寒感冒汤药应热服,并可盖被取暖、服热稀粥以促汗出,同时应慎避风寒;风热感冒药则宜温服。
监护:密切注意体温、血压、呼吸、脉搏、痰色、舌苔、脉象,以及用药后的反应。如有异常情况报告医生处理。
饮食:以清淡、稀软为宜。若同时配合食疗,应以疏风解表为原则。风寒感冒宜以辛温散汗的食物为主。风热感冒宜以辛凉清热的食物为主,暑湿感冒宜食清热生津的食物。梅雨季节宜食化湿通气的食物。同时忌服辛辣油腻食品。
临证施护:
①体虚感冒者可用艾灸的补法,取大椎、关元,足三里等穴;临睡开水泡脚,以去湿、散寒、振奋卫阳之气。
②感冒无汗伴头痛、流涕者可应用捏脊、按摩、热敷等疗法。
③阴虚感冒者可用滁菊泡水代茶饮。风热感冒可用茅根、苏叶煎汤代茶饮;暑湿感冒可用鲜藿香、佩兰、薄荷泡水代茶饮。
④便秘者可服用麻仁丸或番泻叶泡水代茶饮。
出院指导:起居有常,饮食有节,注意四时天气变化。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坚持每日凉水洗脸等,以提高机体防御疾病能力及对寒冷的适应能力。感冒流行季节少去公共场合,杜绝感染。
便秘护理
养成良好的排便习
每个人都有各种习惯,大便也不例外,到一定的时间就要排便,如果经常拖延大便时间,破坏良好的排便习惯,可使排便反射减弱,引起便秘,所以不要人为地控制排便感。对经常容易发生便秘者一定要注意把大便安排在合理时间,每到时间就去上厕所,养成一个良好的排便习惯。
积极锻炼身体
活动、活动,大便自通。散步、跑步,作深呼吸运动、练气功、打太极拳,转腰抬腿、参加文体活动和体力劳动等可使胃肠活动加强、食欲增加,膈肌、腹肌、肛门肌得到锻炼;提高排便动力,预防便秘。经常劳动的农村老年人很少便秘,而懒于活动,养尊处优的城市老年人便秘者较多,说明了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