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中耳炎的概述
慢性中耳炎的概述
慢性中耳炎是中耳粘膜、骨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炎症,常与慢性乳突炎合并存在。急性中耳炎未能及时治疗,或病情较重,也可能形成慢性中耳炎。
慢性中耳炎感染发作缓慢,但破坏性很大,能够造成永久性伤害。因此,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是十分重要的。
★要保持耳部干燥,清洁,用棉花棒将耳中分泌物擦掉。
慢性中耳感染通常是由于在儿童期患耳部感染未加治疗的结果。这种感染或者是从来没有完全排除,造成感染的某些有机体仍然残留在耳内;或者是感染难以完全排除,留下一个容易受感染的部位。慢性感染会不断产生脓液,最后在鼓膜上造成穿孔,经常会使中耳的小骨受到损伤或遭到破坏。还有另一种
类的慢性中耳炎叫胆脂瘤,可导致面部麻痹,甚至可使脑部感染。
细菌感染所致中耳炎的分类
脓性中耳炎。最后再根据炎症所在位置,将上述四种中耳炎分为鼓室型和上鼓室型。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特点是起病急、发病快、疼痛剧烈、听力损伤严重、鼓膜病变明显、化脓明显、全身反应剧烈。
急性卡他性中耳炎
急性卡他性中耳炎不如前者严重,以耳鸣、耳聋、耳堵塞感为主要症状,多为单侧,两侧发病者也可见到。轻者仅见鼓膜内陷;重者可见鼓室积液,行咽鼓管吹张时可听到啰音或水泡音。由于鼓室内纤维性渗出物存积,致使鼓室内发生粘连改变,鼓膜内陷,听骨链粘连固定,造成听力障碍。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三个主症是耳道流脓、鼓膜穿孔、重听或耳聋。
慢性卡他性中耳炎
慢性卡他性中耳炎与急性卡他性中耳炎表现相似,唯有病程时间上区别。
上述分类方法仅就细菌感染所致的中耳炎而言,此外根据病因的不同,中耳炎尚可有其他分类方法。
警惕治疗小儿中耳炎的误区
小儿中耳炎发病率较高,在儿童耳部疾病中占首位,主要集中在学龄前儿童。小儿罹患中耳炎远多于大人。耳痛是化脓性中耳炎的主要症状,其痛剧烈,往往会使患儿从睡梦中痛醒、哭闹不安,当咳嗽、喷嚏、吞咽时,疼痛会加重。下面介绍一些治疗小儿中耳炎的误区。
警惕治疗小儿中耳炎的误区:
非化脓性中耳炎的危害不亚于化脓性中耳炎
非化脓性中耳炎由于症状不明显,常在“不知不觉”中导致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害,与“显而易见”的化脓性中耳炎相比,患者的早期就诊率低,治疗不当或延误治疗容易发展成慢性中耳炎,危害更大。隐匿性胆脂瘤型中耳炎还会引起面瘫、脑膜炎、脑脓肿等并发症,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只要有耳道“出水、流脓”,就是中耳炎
耳道“出水、流脓”,原因很多。专家分析:除中耳炎外,不少耳鼻喉科疾病也有“出水”症状。比如外耳道炎,有时可表现为耳道“出水”,伴细菌感染时,会有流脓。其与中耳炎的主要区别是前者鼓膜完整,无穿孔。此外,外耳道毛囊疖肿破溃、外耳道肿瘤继发细菌感染时,也可有流脓的表现。
没有耳痛、耳道流脓,就不是中耳炎
并非所有中耳炎都有耳痛和耳道流脓。中耳炎包括急性、慢性细菌性(化脓性)中耳炎,卡他性(分泌性)中耳炎,胆脂瘤型中耳炎等类型。耳道溢脓,急性期有耳痛是化脓性中耳炎的主要症状。分泌性中耳炎一般无耳道流脓症状,也较少出现耳痛,可仅有耳闷、听力下降等问题。部分胆脂瘤型中耳炎也可无耳道流脓症状。
治疗中耳炎,只要吃抗生素就可以了
抗生素仅是中耳炎的治疗方法之一。这种观点比较片面,中耳炎的治疗方法很多,并非吃吃抗生素那么简单。比如,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主要针对病因(如鼻炎、鼻窦炎、上呼吸道感染等)进行治疗,可选用滴鼻剂、中成药、抗生素等药物;
急性中耳炎患者除用抗生素外,有耳痛的患者还需要用滴耳剂;综合治疗是主流,片面服用抗生素治疗是一种中耳炎的治疗误区。
儿童中耳炎怎么预防
儿童中耳炎根据病情的不同可以分为急性中耳炎和慢性中耳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如果治疗不及时、不彻底,则大多可能转为慢性中耳炎。慢性中耳炎按患病时间、病情轻重不同分为单纯性,脓疡性和胆脂瘤性。儿童中耳炎的预防常识都有哪些呢?
儿童中耳如何预防
1.预防急性传染病,中耳炎还常常是儿童时期一些急性传染病的并发症,它常在麻疹、脑膜炎、腥红热、中毒性菌痢、肺炎、流感等病的后期发生。除了这些疾病使儿童身体抵抗力降低,为鼻咽部的细菌入侵创造条件以外,中耳的感染也可以通过血液引起。所以,做好传染病的预防、隔离和早期治疗,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也能减少发生中耳炎的机会。
2.预防伤风感冒,大部分化脓性中耳炎是由于咽鼓管的感染而引起的,这种感染多半发生于感冒的时候。因此,预防伤风感冒,就能减少发生中耳炎的机会。伤风感冒,人人都患,事实上并不是每一次都会导致中耳炎。因此,对伤风感冒只要调理得当,是可以避免发生中耳炎的。
3.掌握正确游泳方法,夏天游泳是一项良好的运动项目,但是如果掌握不好,也有可能导致中耳炎。其原因是外耳道压力突然增高,使耳膜震裂,发生感染。跳水姿势不正确,使外耳道直接受水面打击,或潜泳时受到别人的打出,常常造成这种后果。有中耳炎或中耳炎痊愈不久的人,不应游泳。
警惕:儿童中耳炎可导致患者耳聋
中耳炎是由病毒或细菌引起中耳部位发生炎性变化的一种耳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这两类又各自可分为非化脓性和化脓性两种。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在孩子中仅见于一般的上呼吸道感染,没有耳痛和耳道流水的症状,但会出现轻度听力障碍。而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则会出现发热、耳痛、听力减退、脓液外流等症状,甚至还会转变为慢性中耳炎。
两侧中耳乳突炎怎么回事
中耳乳突炎就是中耳炎的进一步发展,病变由中耳腔发展到乳突腔。其实慢性中耳炎的病都有乳突炎症。中耳乳突炎分为三种:一种是慢性单纯性中耳乳突炎 二:慢性骨疡性中耳乳突炎,三种:胆脂瘤性中耳乳突炎。不同类别的中耳炎治疗方式也是不一样的,建议遵照医嘱积极治疗。
中耳炎的症状
儿童如果患了中耳炎,家长一般可发现孩子有听力减退的现象,当家长多次呼唤儿童才有反应,这时家长就要引起注意了,这有可能是中耳炎。作为家长,要及时发现儿童的不适,如果出现以下中耳炎的症状,就要进行及时的治疗。那么,中耳炎的症状有哪些?
中耳炎分为非脓性中耳炎和化脓性中耳炎。非脓性中耳炎称为卡他性中耳炎,化脓性中耳炎包括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中耳炎的症状根据中耳炎的种类也显示不同的症状特征。一般情况下,儿童患卡他性中耳炎的症状主要是耳鸣、耳闷等,急性中耳炎的症状有局部和全身症状之分,主要发生在身体虚弱、患有糖尿病的儿童,而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症状,儿童表现为耳流脓、耳聋、眩晕、呕吐等。
引起化脓性中耳炎的原因是什么
引起化脓性中耳炎的原因是什么?化脓性中耳炎是耳鼻喉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那么为什么化脓性中耳炎的发病率如此之高呢。化脓性中耳炎治疗专家说需要大家了解一些化脓性中耳炎的原因,对于化脓性中耳炎的预防以及治疗都会有很多的帮助。
化脓性中耳炎的原因:
1.耵聍缺乏:因正常人外耳道的耵聍呈微酸性,具有抗感染作用,耵聍缺乏时,外耳道即失去其抗菌的酸性外衣,故易致病。
2.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内分泌紊乱、慢性便秘和贫血等也易诱发此病。
3.外伤:挖耳时不慎损伤外耳道皮肤,或异物擦伤皮肤,可导致细菌进入表皮层甚至真皮层,引起感染。
4.水液浸渍:游泳或冲洗外耳道后,若耳内未拭干净,皮肤受浸渍,破损,易招致感染。
5.化脓性中耳炎:急、慢性化脓性化脓性中耳炎的脓性分泌物的刺激,常致外耳道皮肤抵抗力降低。
6.变态反应:外耳道在变态反应基础上,继发感染。如外耳湿疹患者易并发化脓性中耳炎。
7.温度和湿度变化:温度上升和湿度增加常可导致耵聍的化学性质变化和耵聍腺管堵塞,从而降低了它的防御能力。
引起化脓性中耳炎的原因是什么?以上做了具体的介绍,化脓性中耳炎专家说了解了化脓性中耳炎的病因之外,还需要大家掌握化脓性中耳炎正确的预防措施,这样的话就可以有效的避免化脓性中耳炎的出现。
中耳炎的症状和治疗
因为中耳在耳部比较靠内的地方,我们的肉眼很难观察到。那么,中耳炎的病症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化脓性中耳炎
(1)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其症状主要是耳痛、流脓。可有发热、呕吐等。
(2)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本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常以耳内间断或持续性流脓、鼓膜穿孔、听力下降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时可引起颅内、颅外的并发症。
2、非化脓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
(1)听力下降。
(2)耳内闷胀感或闭塞感。
(3)耳痛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时可有轻微耳痛,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多在继发感染时可出现耳痛。
(4)耳鸣 一般不重,可为间歇性,当头部运动、打呵欠或擤鼻时可闻及气过水声。
(5)耳镜检查 急性期鼓膜周边有放射状血管纹。
因为中耳炎主要分为急性化脓中耳炎和慢性中耳炎两种,所以对于这两种中耳炎的治疗与用药,我们需要区别对待。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鼓膜未穿孔者全身使用抗生素治疗,耳内疼痛严重的使用酚甘油滴耳,伴有急性鼻炎的使用呋麻液滴鼻;鼓膜穿孔者则不能使用酚甘油滴耳,应该使用过氧化氢清洗外耳道和中耳,清洗干净后在使用抗生素滴耳液滴耳,配合全身使用抗生素治疗,一般不难治愈,穿孔的鼓膜也可以愈合。
慢性中耳炎分为慢性单纯性中耳炎、慢性骨疡型中耳炎和慢性胆脂瘤型中耳炎。慢性单纯性中耳炎的治疗要使用过氧化氢溶液清洗外耳道和中耳,将外耳道和中耳的脓性分泌物清洗干净后,吸干或擦干,再使用抗生素滴耳液滴耳,配合全身使用抗生素治疗,一般可以控制急性炎症,炎症控制后中耳内粘膜恢复正常,无分泌物,这时叫“干耳”,干耳后如果咽鼓管功能正常可行鼓膜修补术,以便达到治愈的目的;慢性骨疡型中耳炎和慢性胆脂瘤型中耳炎的治疗则必须行手术治疗才能彻底治愈,并解除颅内感染的危险,开放引流鼓室和鼓窦、清除炎性组织和胆脂瘤,最后根据情况进行鼓室成形术。
慢性中耳炎能根治吗
慢性中耳炎是一个从急性中耳炎开始的长期病变过程,常合并鼓膜穿孔并有脓液从中耳流出,所以也称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从专业学术的观点来说,慢性中耳炎仅是一个笼统的名词,因为它不能代表不同的病理变化,而且这些不同的病理变化又需要原则上不同的处理方式。所以,从实际出发,根据慢性中耳炎不同的发展规律,将它区分为不同类型,再来进行处理方为妥当。 慢性中耳炎的分类一般可分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其中包括单纯型、骨疡型及胆脂瘤型)和慢性非化脓性中耳炎,后者又可分为渗透性、遗迹性、胶性、分泌性中耳炎以及中耳积液、胶耳等。其症状根据分类的不同而异。如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主要症状就是流脓,并伴有听力减退。脓液的性质有脓性和粘脓性之分,如脓性分泌物伴恶臭味常常提示合并胆脂瘤形成;如粘脓性分泌物无臭味,则可能属于慢性单纯中耳炎。
强直性脊柱炎的并发症状 耳部病变
Gamilleri等报道42例强直性脊柱炎病人中1/2例(29%)发生慢性中耳炎,为正常对照的4倍,而且,在发生慢性中耳炎的强直性脊柱炎病人中,其关节外明显多于无慢性中耳炎的强直性脊柱炎病人。
细菌感染所致中耳炎的分类
关于中耳炎的分类方法有很多,我国临床常用的方法是根据中耳炎的起病缓急和病程长短将其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临床上一般以2个月为急性中耳炎和慢性中耳炎的界限。然后每一类中在根据其炎症的发展阶段的不同分为分泌性中耳和化脓性中耳炎。最后再根据炎症所在位置,将上述四种中耳炎分为鼓室型和上鼓室型。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特点是起病急、发病快、疼痛剧烈、听力损伤严重、鼓膜病变明显、化脓明显、全身反应剧烈。
急性卡他性中耳炎
急性卡他性中耳炎不如前者严重,以耳鸣、耳聋、耳堵塞感为主要症状,多为单侧,两侧发病者也可见到。轻者仅见鼓膜内陷;重者可见鼓室积液,行咽鼓管吹张时可听到啰音或水泡音。由于鼓室内纤维性渗出物存积,致使鼓室内发生粘连改变,鼓膜内陷,听骨链粘连固定,造成听力障碍。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三个主症是耳道流脓、鼓膜穿孔、重听或耳聋。
慢性卡他性中耳炎
慢性卡他性中耳炎与急性卡他性中耳炎表现相似,唯有病程时间上区别。
上述分类方法仅就细菌感染所致的中耳炎而言,此外根据病因的不同,中耳炎尚可有其他分类方法。
宝宝患急性或慢性中耳炎的症状
一、慢性中耳炎
1、流脓:慢性中耳炎的症状最主要的症状是流脓。脓液的状态可以为粘液、粘脓或纯脓性。非感染性脓液质地稀薄,没有异味,预后也比较好。而感染性脓液量少粘稠,多为纯脓性,并伴有强烈的异味。
2、听力下降:慢性中耳炎会根据程度不同患上轻重不一的听力下降。由于多数都是一边耳朵听力下降,所以很多时候会被小朋友和家长忽略。此种耳聋,多与病性的进展成正比,即病变较重,耳聋也加重。一般为传导性聋;除上述症外,如有眩晕呕吐、面瘫、剧烈头痛、寒战、高热等症状出现,证明已有并发症发生,应立即去医院就诊。
二、急性中耳炎
急性中耳炎会根据发病进程分为卡他性中耳炎、化脓性中耳炎、穿孔性中耳炎以及坏死性中耳炎。芬兰一项最新研究说,幼儿如果经常患急性中耳炎,可能会导致大脑皮层对语言的处理功能受影响。
1、早期(卡他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又被称为分泌性中耳炎。听觉障碍为此类中耳炎的最常见症状。卡他性中耳炎的听觉障碍很有特色。患上卡他性中耳炎的小伙伴们听外面的声音会非常低,但听自己说话声却是会变大。在吞咽时,患耳内有回声。有时体温会有轻微的升高。小儿患病后会比表现为高热,哭闹不安。小儿对声音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此期为时不久,常被忽视,特别是小儿更不易觉察。
分泌性中耳炎在3岁幼儿当中患病率最高。武汉市儿童医院历经三年时间,对市属15家幼儿园内36岁的7469名儿童调查发现,分泌性中耳炎的患病率为百分之六点六七,其中3岁患病率最高,而中耳炎因症状极易被家长忽略,很有可能导致孩子耳聋。
2、中期(化脓性中耳炎):化脓性中耳炎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害耳底。顾名思义,化脓性中耳炎是由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的,以疼痛、脓液为主要症状的中耳炎症。小朋友患上化脓性中耳炎后会伴有明显的全身症状,包括发热和消化道症状。化脓性中耳炎严重的并发症有颅内并发症如脑膜炎、脑脓肿等,其它并发症有颅外并发症如迷路炎、面神经麻痹等。小儿哭闹不安,体温可高达40°C。惊厥,伴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3、晚期(穿孔性中耳炎):穿孔性中耳炎可以说是发展到最晚期的急性中耳炎。穿孔性中耳炎会由于鼓膜穿孔会有大量的脓液外流。由于脓液得以引流,局部症状和全身症状亦随着改善,耳痛减轻,体温下降。耳漏初为血水样,后为粘脓性或脓。
中耳炎的四大治疗误区你了解吗
中耳炎的四大治疗误区你了解吗?中耳炎看似小病,实则危害大,所引起的颅外并发症,如脑膜炎、脑脓肿、血栓性静脉炎等,可造成生命危险。尤其是那些严重高热、呼吸衰竭的病人,应尽早治疗中耳炎。对于及早治疗中耳炎尽管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不少患者对于治疗中耳炎仍认识不足,甚至是错误的认识,以下介绍常见的四种中耳炎治疗的认识误区。
中耳炎的四大治疗误区你了解吗?
误区一、没有耳痛、耳道流脓,就不是中耳炎
并非所有中耳炎都有耳痛和耳道流脓。中耳炎包括急性、慢性细菌性(化脓性)中耳炎,卡他性(分泌性)中耳炎,胆脂瘤型中耳炎等类型。耳道溢脓,急性期有耳痛是化脓性中耳炎的主要症状。分泌性中耳炎一般无耳道流脓症状,也较少出现耳痛,可仅有耳闷、听力下降等问题。部分胆脂瘤型中耳炎也可无耳道流脓症状。
误区二、非化脓性中耳炎发病率低、危害小
非化脓性中耳炎的危害不亚于化脓性中耳炎。非化脓性中耳炎由于症状不明显,常在“不知不觉”中导致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害,与“显而易见”的化脓性中耳炎相比,患者的早期就诊率低,治疗不当或延误治疗容易发展成慢性中耳炎,危害更大。隐匿性胆脂瘤型中耳炎还会引起面瘫、脑膜炎、脑脓肿等并发症,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误区三、治疗中耳炎,只要吃抗生素就可以了
抗生素仅是中耳炎的治疗方法之一。这种观点比较片面,中耳炎的治疗方法很多,并非吃吃抗生素那么简单。比如,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主要针对病因 (如鼻炎、鼻窦炎、上呼吸道感染等)进行治疗,可选用滴鼻剂、中成药、抗生素等药物;急性中耳炎患者除用抗生素外,有耳痛的患者还需要用滴耳剂;慢性中耳乳突炎反复发作者、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应尽早手术。
误区四、中耳炎屡治屡发,无法根治
部分中耳炎可被根治。中耳炎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主要原因是药物治疗不能彻底清除炎性病灶,鼓膜未修复导致中耳鼓室进水、继发炎症。随着耳科显微技术的发展,部分中耳炎,如慢性中耳乳突炎和胆脂瘤型中耳炎,可通过手术达到根治的目的。
提示:在治疗中耳炎的同时,其预防也很重要,中耳炎患者一定要引起重视,及时选择正规专业的耳鼻喉医院治疗是关键。手术疗法后,需要注意饮食方面,不能吃过于辛辣和饮酒。洗澡的时候最好用棉花把耳朵塞住,避免耳朵进水进行再次感染引起更多不良反应。
老年人中耳炎的治疗方法
不同类型的中耳炎特点不同,非化脓性中耳炎如卡他性中耳炎可以有听力下降、堵闷感,自听过强等症状,化脓性中耳炎分为急性中耳炎和慢性中耳炎,急性中耳炎可以有耳痛、听力下降、外耳道流脓等症状,慢性中耳炎分为慢性单纯性中耳炎、慢性骨疡性中耳炎和慢性胆脂瘤性中耳炎,都有长期外耳道流脓症状,听力下降症状,骨疡性和胆脂瘤性中耳炎脓液有臭味,可以引起脑脓肿。
急性卡他性中耳炎一般是由于鼻粘膜水肿、充血导致的咽鼓管不通畅,而使中耳气压失衡(鼓室负压)所致。应该使用糖皮质激素+抗生素+呋麻液滴鼻,必要时行咽鼓管吹张,早期一般不难治愈。后期有时候可行鼓膜穿刺术(抽液)或者鼓膜置管术。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鼓膜未穿孔者全身使用抗生素治疗,耳内疼痛严重的使用酚甘油滴耳,伴有急性鼻炎的使用呋麻液滴鼻;鼓膜穿孔者则不能使用酚甘油滴耳,应该使用过氧化氢清洗外耳道和中耳,清洗干净后在使用抗生素滴耳液滴耳,配合全身使用抗生素治疗,一般不难治愈,穿孔的鼓膜也可以愈合。
慢性中耳炎分为慢性单纯性中耳炎、慢性骨疡型中耳炎和慢性胆脂瘤型中耳炎。慢性单纯性中耳炎的治疗要使用过氧化氢溶液清洗外耳道和中耳,将外耳道和中耳的脓性分泌物清洗干净后,吸干或擦干,再使用抗生素滴耳液滴耳,配合全身使用抗生素治疗,一般可以控制急性炎症,炎症控制后中耳内粘膜恢复正常,无分泌物,这时叫“干耳”,干耳后如果咽鼓管功能正常可行鼓膜修补术,以便达到治愈的目的;慢性骨疡型中耳炎和慢性胆脂瘤型中耳炎的治疗则必须行手术治疗才能彻底治愈
我们应该根据以上介绍的老年人中耳炎的治疗方法挑选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都能够帮助我们更快的恢复自身的身体健康,同时日常也一定要多进行听力方面的检查,一旦发现了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