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骨折的固定方法
常见骨折的固定方法
肱骨骨折的固定
肱骨骨折是常见的骨折,固定时将患者手臂呈屈肘状,用两块夹板固定,一块放于上臂内侧,另一块放在外侧,用绷带固定。如只有一块夹板,则夹板放在外侧加以固定,用三角巾悬吊伤肢。
脊柱骨折的固定
患者发生脊柱骨折时病情多较严重,此时应严禁乱加搬动,应轻巧平稳地在保持脊柱安定状况下,移至硬板担架上,用三角巾固定后,及早转运。切勿扶持患者走动,也不要让伤者躺在软担架之上,这样有可能会造成脊柱神经损伤,引起终生截瘫。
下肢骨折的固定
下肢骨折也是常见的骨折,其固定方法比较特殊,首先应将伤腿拉直,夹板长度上至腋窝,下过脚跟。两块夹板放于大腿内、外侧;用绷带或三角巾缠绕固定。
桡骨骨折怎么固定
桡骨骨折固定方法两种,一种是外固定,一种是内固定。
外固定就是通过闭合复位,然后做甲板、石膏或者外固定支架的固定,有时候外固定支架固定完之后还得需要结合克氏针的固定单纯,因为外固定支架的比较少。
内固定就是手术固定,这个如果是不稳定的骨折,经过那个手法复位之后没法维持正常的位置,这时候就需要切开复位内固定。 那固定一般都用钢板,儿童一般用克氏针,所以说桡骨骨折之后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固定方法,要么内固定要么外固定。
常见骨折的固定方法
1.肱骨(上臂)骨折固定法
夹板固定法:用两块夹板分别放在上臂内外两侧(如果只有一块夹板,则放在上臂外侧),用绷带或三角巾等将上下两端固定。肘关节屈曲90度,前臂用小悬臂带悬吊。
无夹板固定法:将三角巾折叠成10厘米~15厘米宽的条带,其中央正对骨折处,将上臂固定在躯干上,于对侧腋下打结。屈肘90度,再用小悬臂带将前臂悬吊于胸前。
2.尺、挠骨(前臂)骨折固定法
夹板固定法:用两块长度超过肘关节至手心的夹板分别放在前臂的内外侧(只有一块夹板,则放在前臂外侧)并在手心放好衬垫,让伤员握好,以使腕关节稍向背屈,再固定夹板上下两端。屈肘90度,用大悬臂带悬吊,手略高于肘。
无夹板固定法:大悬臂带、三角巾固定:用大悬臂带将骨折的前臂悬吊于胸前,手略高于肘。再用一条三角巾将上臂带一起固定于胸部,在健侧腋下打结。
3.股骨(大腿)骨折固定法
夹板固定法:伤员仰卧,伤腿伸直。用两块夹板(内侧夹板长度为上至大腿根部,下过足跟;外侧夹板长度为上至腋窝,下过足跟)分别放在伤腿内外两侧(只有一块夹板则放在伤腿外侧),并将健肢靠近伤肢,使双下肢并列,两足对齐。关节处及空隙部位均放置衬垫,用5~7条三角巾或布带先将骨折部位的上下两端固定,然后分别固定腋下、腰部、膝、踝等处。足部用三角中“8”字固定,使足部与小腿呈直角。
无夹板固定法:伤员仰卧,伤腿伸直,健肢靠近伤肢,双下肢并列,两足对齐。在关节处与空隙部位之间放置衬垫,用5~7条三角中或布条将两腿固定在一起(先固定骨折部位的上、下两端)。足部用三角巾“8”字固定,使足部与小腿呈直角。
4.脊柱骨折固定法:不得轻易搬动伤员。严禁一人抱头,另一个人抬脚等不协调的动作。
如伤员俯卧位时,可用“工”字夹板固定,将两横板压住竖板分别横放于两肩上及腰骰部,在脊住的凹凸部位放置衬垫,先用三角巾或布带固定两肩,再固定腰骶部。现场处理原则是,背部受到剧烈的外伤,有颈、胸、腰椎骨折者,绝不能试扶着让病人做一些活动,以此“判断”有无损伤。一定要就地固定。
5.头颅部骨折:头颅部骨折,主要是保持局部的安定,在检查、搬动、转运等过程中,力求头颅部不受到新的外界的影响而加重局部损伤。具体做法是,伤员静卧,头部可稍垫高,头颅部两侧放两个较大硬实的枕头或沙袋等物将其固定住,以免搬动、转运时局部晃动。
目前国际上采用让病人卧于特制硬板上,然后用带子固定头颅部;或用头颅部专用固定装置,其目的也如上述。颈部骨折也如上述原则,应保持颈部安定。众所周知,颈部骨折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如果转运中因搬运、位置不当可致脊髓损伤,可导致高位截瘫。
小儿肱骨骨折怎么办
肱骨骨折一般常因直接暴力所引起,如产伤骨折、穿衣时将患儿上肢粗暴地塞入衣袖造成骨折。间接暴力也能引起骨折,如儿童掰腕而扭断。常见骨折部位在肱骨中、下段。
其症状是患肢上臂肿胀、疼痛、畸形,出现骨摩擦伤和功能障碍,X线摄片或透视可以确定诊断。
治疗新生儿产伤肱骨骨折比较简单,可在患儿腋下前胸间置一棉垫,肘关节屈曲成直角位,用绷带缚于胸部固定2~3周即可痊愈。
儿童肱骨骨折如有错位,需在麻醉下手法复位后,用夹板固定,或用管形悬垂石膏以纠正重叠畸形,一般固定4~6周。
各种骨折如何固定
上臂肱骨骨折固定:肱骨在外伤骨折后,可以出现上臂的肿胀、淤血、活动障碍及疼痛,有时可有明显畸形存在。如症状不典型,检查可将伤肢伸直并使手腕尽量背伸,轻扣手掌根,力量传导至上臂骨折部位,可引起疼痛。肱骨骨折在现场可用木板木棍儿、杂志、书本、硬纸夹等敷于上壁内外侧,用三角巾叠成带状或其他布带、领带、皮带等环绕绑扎3--4匝,然后再用三角巾或绷带等将上壁悬吊并固定在躯干上。注意所有硬质外固定物均应在用柔软的毛巾等敷料衬垫后使用,不要直接敷在肢体上,防止损伤皮肤、软组织及血管神经。在没有木板等物品的时候,可以用多根布带将上臂绑扎固定在躯干上,然后再屈肘悬吊即可。
前臂骨折固定:前臂有尺、桡两根长骨,如果单根骨骨折,相对比较稳定,可以仅用三角巾等将伤肢悬吊固定即可:如果尺、桡骨双骨折,其固定的原则与上臂骨折相同。也可以简单用书本、杂志等物托于前臂下方,然后直接悬吊固定。注意应将肘、腕全部固定,才能真正起到前臂骨折固定作用,两端任一关节运动,都可以带动骨折断端活动。另外,前臂肌间隙狭小,骨折出血肿胀严重,可以造成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即压迫动脉血管,使肌肉缺血坏死。所以,绑扎固定时应松紧适当,并及时调整固定带。
锁骨骨折固定:锁骨骨折多因摔伤或车祸引起,伤后肩上可以肿胀,触压或上肢活动时剧烈疼痛,有时可有明显隆起等畸形。现场仅将伤侧上肢用三角巾、围巾或衣襟上翻包扎悬吊,并限制伤肢活动即可。
大腿股骨骨折固定:股骨粗大,多因车祸、高空坠落或重物砸伤等巨大外力打击造成骨折,因此,常合并有软组织严重损伤或大出血。股骨闭合骨折(皮肤没有破裂)就可以出血800毫升以上,开放骨折出血会更为严重。如不及时固定,可因骨折断端活动而加重出血,经常出现血压下降或休克等症状。股骨骨折后,通常大腿肿胀严重,可以出现成角畸形或短缩,局部疼痛剧烈,不能站立行走,甚至不能挪动。可以用一块长木板或木棍等,从伤侧腋下直到足跟敷于大腿外侧;另一块木板从大腿根部到内侧足跟敷于大腿内侧,用6~8根布带分别在胸部、腰间、髋部、大腿、膝关节、小腿等处绑扎固定,最后将踝关节“8”字固定于90度位。注意所有骨性突起的部位,例如季肋、髋、膝、踝等,务必用于毛巾等敷料衬垫,防止磨损皮肤软组织。在只有一块板时,可将木板敷于大腿外侧固定:如果没有外固定物,可以在两腿间衬垫衣物,然后用领带、皮带或其他布带等将两下肢绑扎到一起,利用健侧肢体作为外固定物。此法也可用于小腿骨折的固定。
小腿胫腓骨骨折固定:小腿胫骨前方紧贴皮下,发生骨折后极易穿破皮肤造成开放骨折或骨外露,需要积极止血并尽早固定。另外,小腿和前臂相似,闭合骨折后出血肿胀易造成骨筋膜室综合征,引起肌肉缺血坏死。所以,固定时也应注意不要绑扎过紧,防止肢体远端血供不良。小腿骨折的固定方法与大腿相似,可以用木板木棍儿或纸板、杂志等敷于腿内、外侧,然后用布带绑扎5~6匝固定,最后将双踝成90度“8”字绷带固定。外固定物下面同样须用布料或衣服衬垫,防止皮肤软组织磨损;木板长度亦需超过小腿上下的膝、踝关节,才能真正起到固定的作用。在不能找到外固定物的情况下,同样可以将伤肢与对侧健肢绑扎固定。
骨盆骨折固定:骨盆是连续躯干和下肢的重要支撑结构,当髋部或骶尾部被挤压、撞击或砸伤时,常可以将骨盆的完整性破坏。骨盆骨折如果没有损伤盆腔内的脏器,其早期最大的危险是骨折断端在搬动时互相错动引起大出血,使伤员休克死亡。所以在车祸或其他严重外伤后,如果伤员双髋挤压疼痛,怀疑有骨盆骨折时,应尽快给予包扎固定。可以用衣服、床单、苫布或三角巾等兜住整个臀部,并在两髋前打结系紧,使骨折骨盆被环绕加压固定。然后使伤员平卧硬板上,取屈膝位,膝下用衣物等垫实,以减轻伤员的疼痛。
处理骨折的策略
骨折固定技术在急救中占有重要位置,及时、正确的固定,对预防休克,防止伤口感染,避免神经、血管、骨骼、软组织等再遭损伤有极好作用。
·急救固定器材院外急救骨折固定时,常常就地取材,如各种2—3 厘米厚的木板、竹竿、竹片、树枝、木棍、硬纸板、枪支、刺刀,以及伤者健(下)肢等,均可作为固定代用品。
·颈椎骨折固定使伤者的头颈与躯干保持直线位置;将木板放置于头至臀下,用棉布、衣物等,将伤者颈、头两侧垫好,防止左右摆动;然后用绷带或布带将额部、肩和上胸、臀部固定于木板上,使之稳固。
·锁骨骨折固定用绷带在肩背做8字形固定,并用三角巾或宽布条系于颈部吊托前臂。
·肱骨骨折固定 用代用夹板2—3块固定患肢,并用三角巾、布条将其悬吊于颈部。
·前臂骨折固定选用两块木板,长度要超过肘关节,分别置于前臂掌、背两侧,然后用布带或三角巾捆绑托起。
·股骨骨折固定选用木板两块,将大腿小腿一起固定。置于大腿前后长达腰部,并将踝关节一起固定,以防这两部位活动引起骨折错位。
·小腿骨折固定腓骨骨折在没有固定材料的情况下,可将患肢固定在健肢上。
骨折固定五大策略:
1.遇有呼吸、心跳停止者先行心肺复苏术;出血休克者先止血,病情有根本好转后进行固定。
2.院外固定时,对骨折后造成的畸形禁止整复,不能把骨折断端送回伤口内,只要适当固定即可。
3.代用品的夹板要长于两头的关节并一起固定。夹板应光滑,夹板靠皮肤一面,最好用软垫垫起并包裹两头。
4.固定时应不松、不紧而牢固。
5.固定四肢时应尽可能暴露手指(足趾),以观察有无指(趾)尖发紫、肿胀、疼痛、血循环障碍等.
不幸骨折应该如何急救与固定
急救固定器材院外急救骨折固定时,常常就地取材,如各种2—3厘米厚的木板、竹竿、竹片、树枝、木棍、硬纸板、枪支、刺刀,以及伤者健(下)肢等,均可作为固定代用品。
颈椎骨折固定使伤者的头颈与躯干保持直线位置;将木板放置于头至臀下,用棉布、衣物等,将伤者颈、头两侧垫好,防止左右摆动;然后用绷带或布带将额部、肩和上胸、臀部固定于木板上,使之稳固。
锁骨骨折固定用绷带在肩背做8字形固定,并用三角巾或宽布条系于颈部吊托前臂。
肱骨骨折固定用代用夹板2—3块固定患肢,并用三角巾、布条将其悬吊于颈部。
前臂骨折固定选用两块木板,长度要超过肘关节,分别置于前臂掌、背两侧,然后用布带或三角巾捆绑托起。
股骨骨折固定选用木板两块,将大腿小腿一起固定。置于大腿前后长达腰部,并将踝关节一起固定,以防这两部位活动引起骨折错位。
小腿骨折固定腓骨骨折在没有固定材料的情况下,可将患肢固定在健肢上。
骨折固定五大技巧:
1.遇有呼吸、心跳停止者先行心肺复苏术;出血休克者先止血,病情有根本好转后进行固定。
2.院外固定时,对骨折后造成的畸形禁止整复,不能把骨折断端送回伤口内,只要适当固定即可。
3.代用品的夹板要长于两头的关节并一起固定。夹板应光滑,夹板靠皮肤一面,最好用软垫垫起并包裹两头。
4.固定时应不松、不紧而牢固。
5.固定四肢时应尽可能暴露手指(足趾),以观察有无指(趾)尖发紫、肿胀、疼痛、血循环障碍等.
手腕骨折的简介
手腕骨折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受伤者中以老年人居多,大部分患者是因为跌倒后手掌着地所致。骨折多发生在桡骨远端近关节2cm处,临床上称为柯力氏骨折。如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患者腕关节将遗有关节畸形、关节活动功能受限,以及关节疼痛等症状,常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因此,诊治时必须做到正确的复位、良好的固定。
手腕骨折治疗方法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保守治疗主要采取手法复位、小夹板或石膏托外固定。虽然保守治疗可以做到早期的关节功能锻炼,但由于保守治疗有骨折固定不牢固之虑,骨折可能发生再移位,而导致治疗的失败。手术治疗主要是采取手术切开复位,并行钢板等内固定。手术切开复位可以做坚强的内固定。
四肢骨折内固定术手术过程
1.上臂骨折固定:将夹板放在骨折上臂的外侧,用绷带固定;再固定肩肘关节,用一条三角巾折叠成燕尾式悬吊前臂于胸前,另一条三角巾围绕患肢于健侧腋下打结。若无夹板固定,可用三角巾先将伤肢固定于胸廓,然后用三角巾将伤肢悬吊于胸前。 2.前臂骨折固定:将夹板置于前臂四侧,然后固定腕、肘关节,用三角巾将前臂屈曲悬吊于胸前,用另一条三角巾将伤肢固定于胸廓。若无夹板固定,则先用三角巾将伤肢悬吊于胸前,然后用三角巾将伤肢固定于胸廓。 3.股骨骨折固定:①健肢固定法:用绷带或三角巾将双下肢绑在一起,在膝关节、踝关节及两腿之间的空隙处加棉垫。②躯干固定法:用长夹板从脚跟至腋下,短夹板从脚跟至大腿根部,分别置于患腿的外、内侧,用绷带或三角巾捆绑固定。 4.小腿骨折固定:用长度由脚跟至大腿中部的两块夹板,分别置于小腿内外侧,再用三角巾或绷带固定。亦可用三角巾将患肢固定于健肢。 5.脊柱骨折固定:将伤员仰卧于木板上,用绷带将脖、胸、腹、髂及脚踝部等固定于木板上。
右侧胫骨平台后缘见小骨片影右膝在位严重吗
骨折固定是必须的,经过石膏固定对血液循环是不好的,你好,这个情况需要看看片子才能确定,目前考虑不严重,可以观察看看的
桡骨小头骨折要手术吗 桡骨小头骨折固定多久
桡骨头的骨折,总共有四种类型,Ⅰ型、Ⅱ型、Ⅲ型和Ⅳ型,依次比较严重。 一般Ⅰ型的时候没有移位,关节面也比较平整,这个时候可以选择保守治疗,保护治疗就是适当地石膏外固定,也可以简单地悬吊,一般来说桡骨头骨折固定三周左右。 骨折就可以愈合,然后再适当活动,一般问题不大。
骨折后如何恢复快 骨折如何治疗好的快
将移位的骨折段恢复正常或近乎正常的解剖关系,重建骨的支架作用。是治疗骨折的首要步骤,也是骨折固定和功能锻炼的基础。早期正确的复位,是骨折愈合过程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主要方法有手法复位及手术复位。
将骨折维持在复位后的位置,使其在良好对位情况下达到牢固愈合,是骨折愈合的关键。常见的固定方法有夹板固定、石膏绑带固定、外展架固定以及内、外固定器等。
在不影响固定的情况下,尽快的恢复患肢的活动。早期合理的功能锻炼,可促进患肢血液循环、消除肿胀,减少肌萎缩、保持肌肉力量,防止骨质疏松、关节僵硬,促进骨折愈合,是恢复患肢功能的重要保证。
骨折后怎么选择固定术方法
一、小夹板固定
(一)方法可用木板、竹片或杉树皮等,削成长宽合度的小夹板。固定骨折时,小平板与皮肤之间要垫些棉花类东西,用绷带或布条固定在小夹板上更好,以防损伤皮肉。此法固定范围较石膏绷带小,但能有效防治骨折端的移位,因其不包括贩折的上下关节,故尔便于及时进行功能锻炼,防止发生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具有确实可靠,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好,治疗费用低等优点。
(二)适应症
1.四肢闭合性管状骨折。
2.四肢开放性骨折,创面小,经处理后创口已愈合者。
3.陈旧性四肢骨折适合于手法得位者。
二、石膏绷带固定
(一)方法有无水硫酸钙(熟石膏)的细粉末,均匀撒在特制的稀纱布绷带上,做成石膏绷带,经水浸泡后缠绕在肢体上数层,使成管型石膏;或做成多层重迭的石膏托,用湿纱布绷带包在肢体上,待凝固成坚固的硬壳,对骨折肢体起有效的固定作用。其优点是固定作用确实可靠。其缺点是无弹性,固定范围大,不利于患者肢体活动锻炼,且有关节僵硬等后遗症和防碍患肢功能迅速恢复的弊病。
(二)适应症
1.小夹板难于固定的某些部位的骨折,如脊柱骨折。
2.开放性骨折,经清创缝合术后,创口尚示愈合者。
3.某些骨,关节手术后(如关节融合术后)
4.畸形矫正术后。
5.治疗化脓性骨髓炎、关节炎者。
三、外展架固定
(一)方法 用铅丝夹板、铅板或木板制成的外展架,再用石膏绷带包于病人胸廓侧方后,可将肩、肘、腕关节固定于功能位。病人站立或卧床,均可使患肢处于高抬位置,有利于消肿、止痛、控制炎症。
(二)适应症
1.肿胀较重的上肢闭合性损伤。
2.肱骨骨折合并神经损伤。
3.臂丛牵拉伤,严重上臂或前臂开放性损伤。
4.肩胛骨骨折。
5.肩、肘关节化脓性炎症及结核。
四、几种骨折固定技术
固定技术在急救中占有重要位置,及时、正确的固定,对预防休克,防止伤口感染,避免神经、血管、骨骼、软组织等再遭损伤有极好作用。
急救固定器材:院外急救骨折固定 时,常不能按医院那样要求,而常就地取材,代替正规器材。如各种2~3cm厚的木板、竹杆、竹片、树枝、木棍、硬纸板、枪支、刺刀,以及伤者健(下)肢等,者可作为固定代用品。
1.颈椎骨折固定:
(1)使伤者的头颈与躯干保持直线位置。
(2)用棉布、衣物等,将伤者颈睛、头两侧垫好,防止左右摆动。
(3)用木板放置头至臀下,然后用绷带或布带将额部、肩和上胸、臀固定、于木板上,使之稳固。
2.锁骨骨折固定:用绷带在肩背做8字形固定,并用三角巾或宽布条于颈上吊托前臂。
3.肱骨骨折固定:用代用夹板2~3块固定患肢,并用三角巾、布条将其悬吊于颈部。
4.前臂骨折固定:用两块木板,一块放前臂上,另一块放背面,但其长度要超过肘关节,然后用布带或三角巾捆绑托起。
5.股骨骨折固定:用木板2块,将大腿小腿一起固定。置于大腿前后两块长达腰部,并将踝关节一起固定,以防这两部位活动引起骨折错位。
6.小腿骨折固定:腓骨骨折在没有固定材料的情况下,可将患肢固定在健肢上。
7.脊柱骨折:脊柱骨折和脱位是常见伤害之一,常常是骨和脊髓伤情比较严重而复杂脊柱骨折由各种暴力使颈椎、胸椎、腰椎、尾椎骨折或错位,以及脊髓损伤,常使致残废,危及生命,需要及时、正确地急救。脊柱骨折正确搬运和不正确搬运见图31.
正确搬运如下:
(1)伤者两下肢伸直,两上肢垂于身两侧。
(2)3~4名急救者在伤者一侧,两人托臀和双下肢,另两人分别托头,腰部部,置伤者于担架或门板上。
(3)不要使伤者躯干扭曲,千万不能一人抬头一人抬足。
(4)用枕头、沙袋、衣物垫堵腰和颈两侧。如果颈、腰脱臼错位,或骨折时应将颈下、腰下垫高,保持颈或腰过伸状态。
五、固定注意事项
1.遇有呼吸、心跳停止者先行复苏措施,出血休克者先止血,病情有根本好转后进行固定。
2.院外固定时,对骨折后造成的畸形禁止整复,不能把骨折断端送回伤口内,只要适当固定即可。
3.代用品的夹板要长于两头的关节并一起固定。夹板应光滑,夹板靠皮肤一面,最好用软垫垫起并包裹两头。
4.固定时应不松、不紧而牢固。
5.固定四肢时应尽可能暴露手指(足趾)以观察有否指(趾)尖发紫、肿胀、疼痛、血循环障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