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肝的位置

肝的位置

人的肝脏大部分位于右季肋部及上腹部,小部分位于左季肋区,上界在右锁骨中线平第5肋,上部紧贴膈肌,与右肺和心脏相邻;下面与胃、十二指肠,结肠右曲相邻;后面接触右肾、肾上腺和食管贲门部,是人体最大腺体,红褐色,质软而脆,呈楔形,右端圆钝,左端扁薄,可分为上、下两面,前后两缘,左右两叶,一般重肝脏在人体的位置 约1200~1600g,约占成人体重的1/50,男性的比女性的略重,成年人肝脏男性有1.4-1.8公斤,女性有1.2-1.4公斤。胎儿和新生儿的肝脏相对较大,可达体重的1/20。正常肝脏外观呈红褐色,质软而脆。肝脏形态呈一不规则楔形,右侧钝厚而左侧偏窄,一般左右径(长)约25cm,前后径(宽)约15cm,上下径(厚)约6cm。上面突起浑圆,与膈肌接触,下面较扁平,与胃、十二指肠、胆囊和结肠相邻。肝上界与膈肌的位置一致,约在右侧第五肋间,肝脏有一定的活动度,可随体位的改变和呼吸而上下移动;肝下界一般不超过肋弓,正常情况下在肋缘下摸不到,有时在剑突下可触及,但一般不超过3cm,而小儿多可在肋缘下触及。

肝掌出现的位置

肝掌常见位置主要是手掌大鱼际、小鱼际以及手指掌面、手指基部,颜色呈现粉红色或胭脂样斑点,仔细观察可见许多扩张连成片的小动脉。一般肝掌会随着肝功能的好转而减轻。肝主筋,所以除肝掌外,肝病还会表现在指甲上,肝病一般表现为在指甲表面有凸起的棱线,或向下凹陷。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肝病科主任医师郭朋说,肝掌虽然是肝病的一种表现,但是没有肝掌等症状并不代表肝脏健康,很多肝病患者,比如酒精肝患者临床表现并不明确。症状只是“酒精性肝病”诊断的一个方面,它仅在某种程度上与肝病的发展程度一致。没有症状,也需要提高警惕。尤其是长期饮酒的人,饮酒量越大,饮酒时间越长,肝脏的损伤程度,一定越重。

肝在什么位置

一、肝在什么位置?

肝脏在人体位置和形态结构:肝脏位于右上腹,隐藏在右侧膈下和肋骨深面,大部分肝为肋弓所覆盖,仅在腹上区、右肋弓间露出并直接接触腹前壁,肝上面则与膈及腹前壁相接。从体表投影看,肝上界在右锁骨中线第5肋骨,右腋中线平第6肋骨处;肝下界与肝前缘一致,起自肋弓最低点,沿右肋弓下缘左上行,至第8、9肋软骨结合处离开肋弓,斜向左上方,至前正中线,到左侧至肋弓与第7、8软骨之结合处。

一般认为,成人肝上界位置正常的情况下,如在肋弓下触及肝脏,则多为病理性肝肿大。幼儿的肝下缘位置较低,露出到右肋下一般均属正常情况。 肝的位置常随呼吸改变,通常平静呼吸时升降可达2-3cm,站立及吸气时稍下降,仰卧和呼气时则稍升,医生在给患者肝脏触诊检查时,常要患者作呼吸配合就是这个道理。

肝在什么位置

正常肝呈红褐色,质地柔软。成人的肝重量相当于体重的2%。据统计,我国成人肝的重量,男性为 1157-1447g,女性为1029-1379g,最重可达2000g左右,肝的长、宽、厚约为25.8cm、15.2cm、5.8cm。

二、身体哪个部位痛才是肝疼?

肝脏主要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大部分肝为肋弓所覆盖,仅在腹上区、右肋弓间露出并直接接触腹前壁,肝上面则与膈及腹前壁相接。肝区疼痛的位置位于右侧季肋部,也就是肝脏的体表影射区域位置。肝区疼痛是因为许多内脏神经的感受器分布于肝、胆组织中,肝脏发生炎症或受外界各种因素的刺激-形成冲动-传入大脑-产生肝区疼痛感觉。

肝脏的位置

心肝脾肺肾被称为“五脏”,他是人体重要的器官。如果“五脏”出现病变对我们身体的影响是很大的,所以表现出来症状一般是很明显的。当然也有例外的,如肝脏疾病前期一般表现出来疾病并不明显,在肝脏出现病变的前期,由于肝脏缺少敏感的神经,所以在前期一般没有明显症状。

既然肝脏疾病在前期没有明显的症状,那是不是肝脏的疾病只有到了晚期才能检验出来呢?其实,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需要说肝脏的疾病在前期没有明显的症状,但是我们还是可以通过某些特殊的检查来了解,如体格检查等,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肝脏在人体中的位置。

从体表投影上看,肝脏的前方上界在右锁骨中线第五肋骨,后方上界平第8胸椎。在右腋中线平第6肋骨;肝脏的前方下界与肝前缘一致,起自肋弓最低点,沿肋弓下缘左上行,到第8、9肋软骨结合处离开肋弓,斜向左上方,至前正中线,向左侧至肋弓与第7、8软骨之结合处。

所以体检时,肋弓下不能触到肝脏。如在肋弓下触及肝脏,则多为病理性肝肿大。幼儿的肝下缘位置较低,露出到右肋下一般均属正常情况。

肝脏的位置常随呼吸改变,通常平静呼吸时升降可达2~3厘米,站立和吸气时稍下降,仰卧和呼气时则稍升,医生在给患者肝脏触诊检查时,常要患者配合呼吸来触摸肝脏,就是这个原因。

以上就是肝脏在我们人体中的位置,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到,需要肝脏在我们体内的位置比较偏,但是我们也可以通过特殊的体位检查检查出他的大体情况,当然,由于体格检查只是比较简单的检验,如果我们需要了解肝脏详细情况还需要做其他有针对性检验。

肝脏的位置

肝脏在人体位置和形态结构:肝脏位于右上腹,隐藏在右侧膈下和肋骨深面,大部分肝为肋弓所覆盖,仅在腹上区、右肋弓间露出并直接接触腹前壁,肝上面则与膈及腹前壁相接。

从体表投影看,肝上界在右锁骨中线第5肋骨,右腋中线平第6肋骨处;肝下界与肝前缘一致,起自肋弓最低点,沿右肋弓下缘左上行,至第8、9肋软骨结合处离开肋弓,斜向左上方,至前正中线,到左侧至肋弓与第7、8软骨之结合处。

一般认为,成人肝上界位置正常的情况下,如在肋弓下触及肝脏,则多为病理性肝肿大。幼儿的肝下缘位置较低,露出到右肋下一般均属正常情况。

肝的位置常随呼吸改变,通常平静呼吸时升降可达2-3cm,站立及吸气时稍下降,仰卧和呼气时则稍升,医生在给患者肝脏触诊检查时,常要患者作呼吸配合就是这个道理。

正常肝呈红褐色,质地柔软。成人的肝重量相当于体重的2%。据统计,我国成人肝的重量,男性为1157-1447g,女性为1029-1379g,最重可达2000g左右,肝的长、宽、厚约为25.8cm、15.2cm、5.8cm。

肝右叶上方与右胸膜和右肺底相邻;肝左叶上方与心脏相连,小部分与腹前壁相邻;肝右叶前面部与结肠相邻,后叶与右肾上腺和右肾相邻;肝左叶下方与胃相邻。

肝的上面隆凸称膈面,朝向前上方,与脆弯窿相适应,能随呼吸运动而上下移动。隔面借镰状韧带将肝脏分为左右两部,即左叶和右叶。右叶大而厚;左叶小而薄。肝的下面凹凸不平,称为脏面,朝向后下方,与腹腔器官相邻。脏面的中部有H形的两条纵沟和一条横沟。左侧纵沟的前部有肝圆韧带,为胚胎时期的脐静脉闭锁的遗迹;右侧纵沟的前部容纳胆囊,后部紧接下腔静脉。横沟叫肝门肝固有动脉、门静脉、肝管、淋巴管及神经等由此进入肝脏。

人体肝脏的位置

专家介绍,肝脏是身体内以代谢功能为主的一个器官,并在身体里面扮演着去氧化,储存肝糖,分泌性蛋白质的合成和制造消化系统中之胆汁等各种功能。

那么,人体肝脏的位置在哪?

肝脏作为人体内脏里最大的器官,位于人体中的腹部位置,在右侧横隔膜之下,位于胆囊之前端且于右边肾脏的前方,胃的上方。肝脏主要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大部分肝为肋弓所覆盖,仅在腹上区、右肋弓间露出并直接接触腹前壁,肝上面则与膈及腹前壁相接。

从体表投影看,肝上界与膈穹隆一致,成人肝的上界一般在右锁骨中线第5肋骨水平,右腋中线平第6肋骨处。肝下界起自肋弓最低点,沿右肋弓下缘左上行,至第8、9肋软骨结合处离开肋弓,斜向左上方,至前正中线,到左侧至肋弓与第7、8软骨之结合处。

一般我们正常的肝脏是呈红褐色的,它的质地柔软。成人的肝重量相当于体重的2%。据统计,我国成人肝的重量,男性为 1157-1447g,女性为1029-1379g,最重可达2000g左右,肝的长、宽、厚约为25.8cm、15.2cm、5.8cm。

温馨提示:肝脏对人体是很重要的,同时它也很容易受到损害。平时若不注意保护,很容易导致肝脏受损,从而使肝功能出现异常,因此,日常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注意保护好我们的肝脏,此外,如果发现自己肝功能异常,一定要重视起来,及时选择到正规的肝病专科医院详细检查,找出病因,针对病因积极给予治疗。

肝的位置

人的肝脏大部分位于右季肋部及上腹部,小部分位于左季肋区,上界在右锁骨中线平第5肋,上部紧贴膈肌,与右肺和心脏相邻;下面与胃、十二指肠,结肠右曲相邻;后面接触右肾、肾上腺和食管贲门部,是人体最大腺体,红褐色,质软而脆,呈楔形,右端圆钝,左端扁薄,可分为上、下两面,前后两缘,左右两叶,一般重

约1200~1600g,约占成人体重的1/50,男性的比女性的略重,成年人肝脏男性有1.4-1.8公斤,女性有1.2-1.4公斤。胎儿和新生儿的肝脏相对较大,可达体重的1/20。

正常肝脏外观呈红褐色,质软而脆。肝脏形态呈一不规则楔形,右侧钝厚而左侧偏窄,一般左右径(长)约25cm,前后径(宽)约15cm,上下径(厚)约6cm。上面突起浑圆,与膈肌接触,下面较扁平,与胃、十二指肠、胆囊和结肠相邻。肝上界与膈肌的位置一致,约在右侧第五肋间,肝脏有一定的活动度,可随体位的改变和呼吸而上下移动;肝下界一般不超过肋弓,正常情况下在肋缘下摸不到,有时在剑突下可触及,但一般不超过3cm,而小儿多可在肋缘下触及。

肝俞的位置

肝俞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简易找法:坐位,两肩胛骨下角水平线与脊柱相交所在的椎体为第7胸椎,向下数2个椎体(第9胸椎),引一垂线,再从肩胛骨内侧缘引一垂线,两条垂线之间距离的中点处,按压有酸胀感。

肝脏在什么位置

人的肝脏在什么位置可能很多人还不太了解,而有效的防治肝病以及及时的发现病情,首先应该对肝脏有一处很好的了解,如肝脏在人体内的作用、肝脏在什么位置、肝脏是一种什么样的器官以及肝脏出现问题的症状有哪些等等。

肝脏是人体内先进的一个消化性腺体,对于肝脏在什么位置这个问题,肝脏是位于人体的右上腹部,大部分被右肋骨覆盖,并且正常情况下成年人是不能在肋骨下触及肝脏的,不过婴儿则是可以从右肋骨下触摸到肝脏的。另外肝脏的的功能也是非常强大的的,它的主要功能就是对蛋白质、脂肪、糖类的代谢,解毒、分泌胆汁、造血凝血等作用,当然肝脏的功能远远不只有这些。

不过肝脏在什么位置并不是固定不动的,肝脏的位置会随着呼吸而上下浮动2-3cm,一般情况下肝脏的上边缘在右肋的第5根肋到第6根肋的位置,下边缘在第8到9根肋的位置。

知道肝脏在什么位置以后,如果肝脏发生病变的话,可能会伴有肝区疼痛也就是右上腹部疼痛。并且可能还会有恶心、想吐、没有食欲,疲倦的症状出现,这些症状非常类似胃肠疾病的症状很容易被肝病患者忽略,不过如果伴有肝区疼痛的话就需要引起注意了,所以了解肝脏在什么位置也是非常有必要的,特别是对于有肝病史的人,这对于及时发现病情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以上的介绍,大家对于肝脏在什么位置以及肝脏的一些基本情况应该有所了解了,目前我国的肝病患者数量还是比较惊人的,肝病是影响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并且治疗不恰当的话,还会导致病情的加重。

肝的位置

人的肝脏大部分位于右季肋部及上腹部,小部分位于左季肋区,上界在右锁骨中线平第5肋,上部紧贴膈肌,与右肺和心脏相邻;下面与胃、十二指肠,结肠右曲相邻;后面接触右肾、肾上腺和食管贲门部,是人体最大腺体,红褐色,质软而脆,呈楔形,右端圆钝,左端扁薄,可分为上、下两面,前后两缘,左右两叶,一般重约1200~1600g,约占成人体重的1/50,男性的比女性的略重,成年人肝脏男性有1.4-1.8公斤,女性有1.2-1.4公斤。胎儿和新生儿的肝脏相对较大,可达体重的1/20。正常肝脏外观呈红褐色,质软而脆。肝脏形态呈一不规则楔形,右侧钝厚而左侧偏窄,一般左右径(长)约25cm,前后径(宽)约15cm,上下径(厚)约6cm。上面突起浑圆,与膈肌接触,下面较扁平,与胃、十二指肠、胆囊和结肠相邻。肝上界与膈肌的位置一致,约在右侧第五肋间,肝脏有一定的活动度,可随体位的改变和呼吸而上下移动;肝下界一般不超过肋弓,正常情况下在肋缘下摸不到,有时在剑突下可触及,但一般不超过3cm,而小儿多可在肋缘下触及。

肝在什么位置

肝脏在人体位置和形态结构:肝脏位于右上腹,隐藏在右侧膈下和肋骨深面,大部分肝为肋弓所覆盖,仅在腹上区、右肋弓间露出并直接接触腹前壁,肝上面则与膈及腹前壁相接。从体表投影看,肝上界在右锁骨中线第5肋骨,右腋中线平第6肋骨处;肝下界与肝前缘一致,起自肋弓最低点,沿右肋弓下缘左上行,至第8、9肋软骨结合处离开肋弓,斜向左上方,至前正中线,到左侧至肋弓与第7、8软骨之结合处。

一般认为,成人肝上界位置正常的情况下,如在肋弓下触及肝脏,则多为病理性肝肿大。幼儿的肝下缘位置较低,露出到右肋下一般均属正常情况。 肝的位置常随呼吸改变,通常平静呼吸时升降可达2-3cm,站立及吸气时稍下降,仰卧和呼气时则稍升,医生在给患者肝脏触诊检查时,常要患者作呼吸配合就是这个道理。

正常肝呈红褐色,质地柔软。成人的肝重量相当于体重的2%。据统计,我国成人肝的重量,男性为 1157-1447g,女性为1029-1379g,最重可达2000g左右,肝的长、宽、厚约为25.8cm、15.2cm、5.8cm。

肝斑长在什么位置

黄褐斑也称为肝斑,是面部黑变病的一种,是发生在颜面的色素沉着斑。

根据中医理论,黄褐斑是由于肝失条达,气机郁结,郁久化火,灼伤阴血,血行不畅,可导致颜面气血失和;脾气虚弱,运化失健,不能化生精微,则气血不能润泽于颜面;肾阳不足,肾精亏虚等病理变化均可导致颜面发生黄褐斑。

通俗地说,中医研究得出,反映在皮肤上的斑斑点点,都和脏腑有着必然的联系。五脏六腑之精气充盈,皮肤则细嫩光泽;五脏六腑之精气匮乏,皮肤则萎靡枯黄。“斑”实质上是五脏六腑功能紊乱,气血不和,肝郁气滞,气滞血瘀、气血津液流通不畅及内分泌失调在面部的反映。治斑应标本兼治,中医草本祛斑调理从五脏论治,通过调节气血津液以求平衡阴阳,达到祛斑养颜的目的,可取得阻止黄褐斑复发的。

而对黄褐斑的治疗,除了专门针对消除斑点的治疗以外,更多的还应注重内分泌的调节,防治黄褐斑,就应该去斑与调节内分泌两手一起抓。

看过上面介绍的内容之后,相信大家都已经知道了肝斑就是我们平时所知道的黄褐斑,而黄褐斑一般多见于已经生育过的女性的面部。造成黄褐斑最主要的因素是由于女性体内的内分泌出现问题所引起的,因此在治疗方面也应该要注意先从调理内分泌开始。

人体肝脏的位置

人的肝脏大部分位于腹腔右上部,小部分在左上部,是人体最大的重要实质性脏器,一般重约1200克~1600克。成年人肝脏的重量约为体得的1/40~1/50;小儿肝脏的重量经贸部占体重的1/20。

正常肝脏外观呈红褐色,质软而脆。肝上界与膈穹的位置一致,约在右侧第五肋间(相当于叩诊的相对浊音界)肝脏有一定的活动度,可随体位的改变和呼吸而上下移动。肝下界一般不超出肋弓。正常情况下在肋缘下摸不到肝脏,而小儿多可在肋缘下触及。

肝的邻近脏器为左叶上面膈邻近心包和心脏。右叶上面膈邻近右胸膜腔和右肺,因此肝右叶脓肿有时侵蚀膈面而波及右胸膜腔和右肺。

右叶后缘内侧邻近食道,左叶下面接触胃前壁,方叶下接触幽门,右叶下面前边接触结肠右曲,中部近肝门处邻接十二指肠。后边接触肾和肾上腺。

肝的位置

人的肝脏大部分位于右季肋部及上腹部,小部分位于左季肋区,上界在右锁骨中线平第5肋,上部紧贴膈肌,与右肺和心脏相邻;下面与胃、十二指肠,结肠右曲相邻;后面接触右肾、肾上腺和食管贲门部,是人体最大腺体,红褐色,质软而脆,呈楔形,右端圆钝,左端扁薄,可分为上、下两面,前后两缘,左右两叶,一般重

约1200~1600g,约占成人体重的1/50,男性的比女性的略重,成年人肝脏男性有1.4-1.8公斤,女性有1.2-1.4公斤。胎儿和新生儿的肝脏相对较大,可达体重的1/20。正常肝脏外观呈红褐色,质软而脆。肝脏形态呈一不规则楔形,右侧钝厚而左侧偏窄,一般左右径(长)约25cm,前后径(宽)约15cm,上下径(厚)约6cm。上面突起浑圆,与膈肌接触,下面较扁平,与胃、十二指肠、胆囊和结肠相邻。肝上界与膈肌的位置一致,约在右侧第五肋间,肝脏有一定的活动度,可随体位的改变和呼吸而上下移动;肝下界一般不超过肋弓,正常情况下在肋缘下摸不到,有时在剑突下可触及,但一般不超过3cm,而小儿多可在肋缘下触及。

相关推荐

俞的准确位置在哪里

俞位于脊柱区,第9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处。 俞穴是之背俞穴,为经之气输注之处,故有疏解郁,理气止痛,平潜阳,熄风化痰之功;又因开窍于目,具有清明目,消肿止痛,养血统血,清热利胆的作用。中医认为藏血,具有储存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对俞进行刺激,能增强脏的藏血和调节血量的功能,是养不可缺少的穴位。

三阴交穴位位置

从小腿内侧看来,脚踝骨最高处的骨尖往上数三指的距离,在那个胫骨边有个小窝,那就是三阴交穴位位置。这里是三条血脉交汇之处,就象我们身体血液的十字路口。路口可能会有稍稍拥堵的情况,经常按揉,血脉会即时通畅,身体也自然会健康硬朗。 人体的任脉、督脉、冲脉这三条经脉的经气都同起于胞宫(子宫和卵巢)。其中,任脉主管人体全身之血,督脉主管人体全身之气,冲脉是所有经脉的主管。每天晚上5点—7点,肾经当令之时,用力按揉每条腿的三阴交穴各15分钟左右,能保养子宫和卵巢。促进任脉、督脉、冲脉的畅通。女人只要气血畅通,就会面色

避孕环的放置位置

避孕环是在宫内放置节育器,通过机械性刺激及化学物质的干扰而达到避孕的目的。 一般初次使用者于月经来潮第5天,由医务人员将其放置在阴道最深处(阴道后穹窿)即可。阴道前后壁平时相贴呈闭合状态,所以阴道避孕环在阴道深部一般不易脱出,但使用者应定期去医院检查,并在医务人员指导下学会自己检查和矫正环的位置

俞的位置 俞穴保健按摩手法

正坐或站立,双手绕到背部,大拇指置于穴位上,用拇指腹垂直按揉穴位,力度以出现酸痛为宜,每天早晚各按摩一次,每次1-3分钟。

胆的位置

胆,dǎn,从肉从詹。詹有不断说话义。胆,不断分泌胆汁。 胆,连之府也。白虎通曰。府者、为藏官府也。胆者、之府也、主仁。仁者不忍。故以胆断。仁者必有勇也。素问曰。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胆囊位于右上腹,脏的下缘,附着在脏的胆囊窝里,借助胆囊管与胆总管相通。它的外型呈梨形,长约7~9厘米,宽约2.2~3.5厘米,其容积为30~50毫升,分为底、体、颈三部。底部游离,体部位于脏脏面的胆囊床内,颈部呈囊状,结石常嵌顿于此。胆囊管长约2~4厘米,直径约0.3厘米,其内有螺旋式粘膜皱襞,有调节胆汁出

迎香穴位位置

迎香穴的位置:取穴时一般采用正坐或仰卧姿势,迎香穴位于面部,在鼻翼旁开约一厘米皱纹中(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取迎香穴时一般采用正坐或仰卧姿势,迎香穴位于人体的面部,在鼻翼旁开约1厘米皱纹中(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此穴的主治疾病有鼻炎、鼻塞、鼻窦炎、流鼻水、鼻病、牙痛、感冒等。当你上齿牙痛时,指压该穴,可以快速止痛。

春季助长推拿方法 春季助长第八步:捏脊

功效:脊柱两侧是足太阳膀胱经,捏脊可刺激五脏背腧穴(心、、脾、肺、肾)。五脏皆调,自然可以活气血,调节睡眠。 位置:脊柱两侧1.5寸。 手法:捏脊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拇指在前,拿-提-捏-放,左右交换,波浪状前进。捏的时候,拇指向前,与食指轻扣在一起,用食指的指间关节轻轻地贴着皮肤,用拇指轻轻提着皮肤。捏的时候,要根据孩子皮肤的松紧度和胖瘦程度,做到拿捏有度。

俞的准确位置图作用 俞主治疾病

俞属膀胱经,位于背部,为脏精气直接转输之处,故善于舒理气,清利胆,用于治疗胁肋胀痛,黄疸;平潜阳,熄风镇惊宁神的作用,用于头痛,眩晕,癫狂等症治疗;由于开窍于目,本穴还可以用于火上炎所致的目赤肿痛,阴不足所致的视物不清,夜盲症治疗。

中泉穴位置 中泉穴位位置

在前臂后区,腕背侧远端横纹上,指总伸肌肌腱桡侧凹陷中。 中泉穴位于手背腕横纹上当阳池穴与阳溪穴连线的中点处。 中泉穴位于前臂后区,腕背侧远端横纹上,指总伸肌腱桡侧凹陷中。左右计2穴。 取穴方法:中泉穴在腕背侧横纹上,当指总伸肌腱桡侧的凹陷处。 【生理解剖】(1)针刺层次:皮肤皮下组织腕背侧韧带(伸肌支韧带)指伸肌腱。(2)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前臂背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手背支分布;深层有桡神经肌支和桡动脉腕背支分布。 作用:理气宽胸,调和气血。 中泉穴主治胸闷,胃痛,吐血,心胸疼痛,胸中气满不得卧,肺胀满膨膨

脏在身体那个位置

脏位于人体的腹腔位置,大部分在腹腔的右上部,小部分在左上部,一般情况下,被右侧肋骨和肋弓遮盖,在上腹部触摸不到脏下缘,但有一少部分人位置下垂,则可于肋缘下触及脏下缘,但一般不超过1-2cm。脏是人体最大的实质性腺体器官,一般重约1200~1600g,约占成人体重的1/50,男性的比女性的略重,胎儿和新生儿的脏相对较大,可达体重的1/20。正常脏外观呈红褐色,质软而脆。上界与膈肌的位置一致,约在右侧第五肋间,脏有一定的活动度,可随体位的改变和呼吸而上下移动;下界一般不超过肋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