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丁香叶的功效与作用 降逆止呕

丁香叶的功效与作用 降逆止呕

中医认为丁香叶味辛、性温具有温中降逆的作用,它可暖脾胃而行气滞,对由寒邪引起的胃痛、呕吐、呃逆、腹痛、泄泻以及妇女寒性痛经等均有良好的疗效。用丁香叶内服或制成稠膏外敷脐部,还可缓解腹部胀气增强消化能力减轻恶心呕吐尤其是孕妇害喜症状。

​胃寒的人适合吃什么水果

荔枝

荔枝生于南方,中医认为,荔枝味甘、性温,具有很好的温胃散寒的功效。荔枝红枣粥是不错的暖胃食疗方,取5颗荔枝、7颗红糖和100克粳米,一起煮成粥,加入白糖调味即可。

橘子

橘子是属于热性的水果,它性温,具有健脾、化痰、止咳、润肺的功效,胃寒的患者可以吃,经常吃降压药的老人吃橘子还能补钾。但是橘子也不能多吃,吃多了容易上火,体热的人最好少吃。

石榴

石榴性温,还有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有助于消化、抗胃溃疡等多种功能。可达到健胃提神、增强食欲的功效。

菠萝

菠萝味甘性温,具有解暑止渴、消食止泻之功效。

丁香茶

丁香茶虽然不是水果,但是丁香茶是暖胃养胃的好帮手。丁香茶以稀健丁香茶为代表,也是品质最佳!稀健丁香茶以长白山天然丁香叶制成。

丁香暖脾胃而行气滞,尤善降逆,故有温中散寒、降逆止呕、止呃之功.丁香茶其药理作用为养胃抗菌,健胃驱风,温中壮阳,下气降逆。稀健丁香茶叶作为天然食材,男女都适合饮用,有非常天然的滋补功效,是调理脾胃的最佳帮手,每天冲泡上几杯就可以达到你想要的滋补效果,让你的身体更加好,健康也慢慢回来,长期喝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要注意的是孕妇、儿童不要喝茶。

丁香叶总黄酮有极强的抑菌作用,丁香叶中含有的丁香油酚,可抑制幽门螺旋杆菌,对慢性胃炎、胃溃疡有重要意义。

丁香茶和蒲公英茶的功效与作用

降逆止呕

丁香性温,味辛,入归脾、胃经,其中含有的有效成分具有温中降逆的作用,对于脾胃虚寒、呃逆呕吐、食少吐泻的人来说能起到一定的降逆止呕,不过要注意的是,在和蒲公英泡茶时最好适当减少蒲公英茶的添加量,避免蒲公英的寒性影响功效。

清热解毒

蒲公英性寒,入肝、胃经,有良好的清热解毒功效,对于热病、疮疡肿毒、目赤肿痛、湿热黄疸、小便淋沥涩痛、牙痛咽痛等最好症候是十分有效的,因此这类人群正确的饮用蒲公英茶可以起到一定的调理帮助作用。

抗菌消炎

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蒲公英中含有的抗菌成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因此身体如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眼结膜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尿路感染等炎症疾病,可以用蒲公英茶来辅助改善疾病。

陈皮糖的功效与作用 降逆止呕

陈皮糖的原料是陈皮粉,而陈皮粉有通气健脾,降逆止呕的功效,陈皮粉含有的挥发油对肠胃有温和的刺激作用,能排除肠管内积气,缓解反胃症状所以陈皮糖有降逆止呕的功效。

枇杷叶有什么作用 降逆止呕

用于胃热呕吐,哕逆,枇杷叶能清胃热降胃气而止呕吐、呃逆,常配橘皮、竹茹等同用。此外,还可用于热病口渴及消渴,取其清胃止渴之功。

陈皮泡水喝降火吗 陈皮泡水喝的功效

陈皮泡水喝有助消化,理气健脾,降逆止呕,燥湿化痰,扩张支气管的作用。首先有助消化的作用,陈皮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可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有助于消化,可以促进人的食欲。其次,陈皮有理气健脾的作用,陈皮性温,有降逆止呕的功效,如果是有胃胀、消化不良、恶心呕吐的情况都可以用陈皮来泡水喝,另外一个方面,陈皮有燥湿化痰的这种功效,陈皮所含的有效成分是柠檬烯,柠檬烯可以刺激和扩张支气管,很容易使痰液容易咳出来。

陈皮搭配什么泡水喝好

陈皮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中医认为其味苦,辛,性温,入肺、脾经,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等功效,它可以单独泡水饮用,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与其他药材配伍使用,如理气健脾与苍术、厚朴配伍;消积化滞与山楂、神曲同用;降逆止呕者与枳实、生姜同用;理气化痰者与半夏、杏仁配伍。

丁香和薄荷能一起泡茶吗 丁香泡水一次放几粒

3~5克为宜。

丁香性温芳香,具有温中散寒、降逆止呕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寒、呃逆呕吐、食少吐泻等症状,一般来说,泡水的用量在3~5克,不建议过量服用,以免导致肠胃不适,若身体有不适症状,建议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公丁香的功效与作用 温中降逆

公丁香辛温芳香,入脾胃二经,暖脾胃而行气滞,尤善降逆,故有温中散寒、降逆止呕、止呃之功,为治胃寒呕吐呃逆之要药。可用于治疗虚寒呃逆及脾胃虚寒之吐泻、食少,常与柿蒂、人参、生姜、白术、砂仁等药配伍。

中医治疗呕吐方法大全

偏方治疗

1、饮羊奶治反胃干呕

方剂:鲜羊奶适量。

制用法:将羊奶煮沸。每次饮1杯,每日2次。

功效:滋阴养胃。治阴虚所引起的反胃、干呕等症。

2、醋矾糊外敷止呕

方剂:陈醋、明矾、面粉各适量。

制用法:上三味共调成糊状。用时敷于两足心涌泉穴,用纱布包扎固定,一般半小时后可发生止呕作用。

功效:消积解毒、清热散癖。用治呕吐不止、泄泻。

3、萝卜蜂蜜止恶心呕吐

方剂:萝卜1个,蜂蜜50克。

制用法:将萝卜洗净切丝捣烂成泥,拌上蜂蜜。分2次吃完。

功效:健脾,和中,养胃。用治恶心呕吐。

4、白胡椒半夏治呕吐

方剂:白胡椒、制半夏、鲜姜等份。

制用法:前两味共研细末。鲜姜煎汤。以姜汤和面同白胡椒末、半夏末调匀并捏成大丸粒。每服30-40丸,用姜汤送下,每日2次。

功效:暖肠胃。用治呕吐(包括胃炎,幽门肥厚、狭窄,胃癌初期等的呕吐)。

5、甘蔗姜汁治吐食干呕

方剂:甘蔗汁半杯,鲜姜汁1汤匙。

制用法:甘蔗汁是将甘蔗剥去皮,捣烂取的汁液。姜汁制法与此同。将两汁和匀稍温服饮,每日2次。

功效:清热解毒、和胃止呕。

推拿疗法

推揉脾经100~300次(约3分钟),健脾和胃。推板门穴10 0~300次(约3分钟),降逆止吐。按揉外劳宫穴100~300次(约3分钟),温阳散寒止吐。直推天柱穴 100~500次(约5分钟),降逆止呕。摩腹100~300次(约3分钟),消食和胃,降逆止呕。

针灸治疗

外邪犯胃型:常用中脘、足三里、内关、合谷、公孙,用泻法,祛邪解表,和胃降逆。

饮食停滞型:常用内关、公孙、足三里、天枢、下脘,用泻法,消食化滞,和胃降逆。

肝气犯胃型:常用中脘、足三里、内关、阳陵泉、太冲,用泻法,疏肝和胃降逆。

脾胃虚寒型:常用脾俞、胃俞、中脘、内关、足三里,补法加灸,温中健脾,和胃降逆。

脾胃阴虚型:常用中脘、内关、阴陵泉、胃俞,用补法,滋阴养胃,降逆止呕。

脾胃实热型:常用内关、中脘、公孙、天枢、支沟、下脘,用泻法,清热导滞,和胃止呕。

惊恐气逆型:常用中脘、足三里、内关、太冲、神门、阳陵泉,用泻法,清肝安神,降逆止呕。

枇杷叶的功效和作用

功效清肺和胃,降气化痰。治肺热痰嗽,咳血,衄血,胃热呕哕。

禁忌

胃寒呕吐及肺感风寒咳嗽者,法并忌之。

枇杷叶是止咳的常用药,具有清肺止咳,和胃降逆,止渴的作用。枇杷叶生品与熟品药效不同,止咳宜炙用,止呕宜生用。喟于怖热咳嗽,气逆喘急,胃热呕逆,烦热口渴。

枇杷叶不去背面毛,刺激咽喉而咳嗽,所以要去毛,肉眼看不见为好。枇杷叶味苦性平,胃热呕哕呃逆灵。肺热咳嗽兼口渴,咳喘痰稠最适宜。

枇杷叶功效

第1步清肺化痰止咳

用于肺热咳嗽,本品味苦能降,性寒能清,肃降肺气而止咳。治肺热咳嗽,常配桑叶、前胡等同用。治燥热咳喘,配桑白皮、知母、沙参等,若肺虚久咳,则配阿胶、百合等养阴润肺药同用。

第2步降逆止呕

用于胃热呕吐,哕逆,本品能清胃热降胃气而止呕吐、呃逆,常配橘皮、竹茹等同用。此外,还可用于热病口渴及消渴,取其清胃止渴之功。

树上的枇杷叶.jpg

【性味】

苦、辛;寒;无毒。

《别录》:味苦,平,无毒。

《药性论》:味甘。

《滇南本草》:性微寒,味苦辛。

【归经】

入肺、胃经。

《滇南本草》:入肺。

《本草经疏》:入手太阴、足阳明经。

《本草经解》:入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

【功效主治】

枇杷叶苦,微寒。归肺,胃经。具有清肺止咳,降逆止呕的功效。用于肺热咳嗽,气逆喘急,胃热呕吐,哕逆等症的治疗。

《别录》:主卒啘不止,下气。

《食疗本草》:煮汁饮,主渴疾,治肺气热嗽及肺风疮,胸、面上疮。

《滇南本草》:止咳嗽,消痰定喘,能断痰丝,化顽痰,散吼喘,止气促。

《纲目》:和胃降气,清热解暑毒,疗脚气。

《本草再新》:清肺气,降肺火,止咳化痰,止吐血呛血,治痈痿热毒。

《安徽药材》:煎汁洗脓疮、溃疡、痔疮。 [转载需保留出处 - 苹果绿养生网] 枇杷叶的功效与作用

法半夏的功效与作用 降逆止呕

法半夏具有降逆止呕的功效,可用于各种呕吐,尤宜于湿浊中阻所致的脘闷呕吐,常配生姜、茯苓。热证呕吐,应配清热泻火药。所以法半夏也是一味止吐良药。

姜半夏作用与功效 降逆止呕

半夏入脾胃经,善于化中焦痰湿,帮助脾胃运化,调中和胃,有很好的止呕作用。对于痰饮或畏寒所致的胃气上逆尤为适宜。特别是清半夏对于降逆止呕的效果更甚。

公丁香泡水喝放几颗 丁香泡水喝的功效

丁香芳香浓郁,还含有大量的丁香油和丁香酚,能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的活性,常喝丁香茶可以清新口气,减少口腔中的细菌,有改善口臭的作用,还能预防龋齿。

丁香性温、味辛,具有温中散寒、降逆止呕的功效,常喝丁香茶可以暖胃养胃,而且丁香中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可以增加胃液的分泌,促进食物消化,还能减少恶心、呕吐等症状。

丁香性质温热,具有暖肾助阳的功效,可用于阳痿、腰腿冷痛等症状,适合肾虚阳痿者服用,丁香单用力薄,可以配伍附子、肉桂等同用。

相关推荐

果冻橙和橙子营养区别 和胃降逆

果冻橙味酸甜,入肝经、胃经,且有降逆、和胃的功效,对饮食留滞引起的吐、胃气上逆等有一定改善作用

丁香茶清新口气又养胃

丁香茶能带来清新口气 丁香是古代用来去除口臭的良药,丁香之所以能够除口臭,是因为其芳香可以压制口中的臭气,当然这与它能去除胃寒的功效有关。 很多人认为口臭发生的原因只是胃热,实际上胃热引起的口臭只是一种,而且大部分发生在有胃热、积食等人的身上。 反复发作的口臭,有不少属于胃寒引起的,这种口臭只要多喝丁香茶,戒掉寒凉的食物,就能很快消除口臭。 丁香茶能暖胃 丁香茶还是暖胃养胃的好手,丁香暖脾胃而行气滞,尤善降逆,故有温中散寒、降逆呃之功,为治胃寒逆之要药。 常与柿蒂、党参、生姜等同用,治虚寒逆,

吐出血针灸治疗

推拿疗法 推揉脾经100~300次(约3分钟),健脾和胃。推板门穴10 0~300次(约3分钟),降逆吐。按揉外劳宫穴100~300次(约3分钟),温阳散寒吐。直推天柱穴 100~500次(约5分钟),降逆。摩腹100~300次(约3分钟),消食和胃,降逆。 针灸治疗 外邪犯胃型:常用中脘、足三里、内关、合谷、公孙,用泻法,祛邪解表,和胃降逆。 饮食停滞型:常用内关、公孙、足三里、天枢、下脘,用泻法,消食化滞,和胃降逆。 肝气犯胃型:常用中脘、足三里、内关、阳陵泉、太冲,用泻法,疏肝和胃降逆

小孩胃热吐怎么办 小儿吐推拿处方

治则:清热和胃,降逆。 推拿处方:清脾经,清大肠,退六腑,推天柱骨,横纹推向板门,运内八卦,推下七节骨。 推拿方解:清脾经,清大肠,推天柱骨以清中焦积热,配横纹推向板门以降逆;退六腑以加强清热作用;运内八卦以宽胸理气,和胃吐;推下七节骨以清热通便,使胃气下行。

枇杷叶煮水的功效 降逆

枇杷叶煮水有泄热苦降,下气降逆之功,对恶心吐有很好的缓解作用,出现恶心或吐,取适量枇杷叶加清水煮制,取汁液饮用,能很快缓解吐的症状。

柿蒂的功效作用 降逆

柿蒂苦平偏温,苦可泄降,温能祛寒,苦温通泄,又入肺胃,善降肺胃之气,为温中祛寒,降逆呃之常用药物。又本品性平,和入养阴或清热之品,又可用于胃阴不足、胃火上炎及气机郁滞之呃逆。

小儿推拿治疗打嗝 第四步:推膻中穴

位置:膻中穴位于胸骨上,平第四肋间隙处,相当于小儿两乳头之间连线的中点处。 推拿方法:用两拇指自穴位中向两旁分推至乳头,即为推膻中穴。 功效作用:膻中穴为气之会穴,推之可以宽胸理气,降逆呃。

孕吐食疗调理方推荐

方1 绿豆粥 【配方】 绿豆50克,粳米100克,白糖适量。 【制用法】 按常法煮粥食用。每日1剂。 【功效】 平肝和胃,降逆。用治肝胃不和型妊娠吐,症见孕后恶心吐剧烈,不能进食,吐酸水或苦水,心烦口干、口苦,胸胁胀痛,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滑。 方2 姜汁粥 【配方】 生姜50克,粳米60克,白糖5克。 【制用法】 将生姜洗净切片,捣烂取汁,兑入粳米粥内,再煮2~3沸,加入白糖服食。每日1剂。 【功效】 温中和胃,降逆。用治脾胃虚弱型妊娠吐。 方3 芦根粥 【配方】 鲜芦根60克,粳米10

小儿推拿治疗打嗝 第一步:清胃经

位置:胃经位于小儿拇指掌面近掌端的第一指节处,呈一条短直线。 推拿方法:用拇指指端由小儿拇指第一节处向小儿指根方向直推为清胃经,直推300次。 功效作用:可以和胃降逆,适用于降逆呃逆。

怎样腌洋姜比较好吃

姜,姜科姜属植物,也称“生姜”;开有黄绿色花并有刺激性香味的根茎。根茎鲜品或干品可以作为调味品。姜经过炮制作为中药的药材之一。姜有散寒发汗的功效,所以姜茶可以治疗感冒。它还是日常烹饪常用佐料之一。姜与 葱和蒜并称为"三大佐料"。 别名:生姜、白姜、川姜。姜为姜科植物姜的根茎,多年生草本植物,供食用的部分是肥大的根茎。姜原产于中国,可一种二收,早秋收嫩姜,深秋收老姜。姜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调味品,一般很少作为蔬菜单独食用。它还是一味重要的中药材,有生发黑发作用,也是心血管系统的有益保健品。 生姜味辛性温,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