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黄是什么
雄黄是什么
【拼音名】 Xiónɡ Huánɡ
【英文名】 REALGAR
【别名】 明雄黄、黄金石、石黄
【来源】 本品为硫化物类矿物雄黄族雄黄,主含二硫化二砷(As2S2)。采挖后,除去杂质。或由低品位矿石浮选生产的精矿粉。
【性状】 本品为块状或粒状集合体,呈不规则块状。深红色或橙红色,条痕淡橘红色,晶面有金刚石样光泽。质脆,易碎,断面具树脂样光泽。微有特异的臭气,味淡。精矿粉为粉末状或粉末集合体,质松脆,手捏即成粉,橙黄色,无光泽。
【鉴别】 (1)取本品粉末10mg,加水润湿后,加氯酸钾饱和的硝酸溶液2ml,溶解后,加氯化钡试液,生成大量白色沉淀。放置后,倾出上层酸液,再加水2ml,振摇,沉淀不溶解。
(2)取本品粉末0.2g,置坩埚内,加热熔融,产生白色或黄白色火焰,伴有白色浓烟。取玻片覆盖后,有白色冷凝物,刮取少量,置试管内加水煮沸使溶解,必要时滤过,溶液加硫化氢试液数滴,即显黄色,加稀盐酸后生成黄色絮状沉淀,再加碳酸铵试液,沉淀复溶解。
【含量测定】 取本品粉末约0.1g,精密称定,置250ml 锥形瓶中,加硫酸钾1g、硫酸铵2g与硫酸8ml,用直火加热至溶液澄明,放冷,缓缓加水50ml,加热微沸3~5分钟,放冷,加酚酞指示液2 滴,用氢氧化钠溶液(40→100) 中和至显微红色,放冷,用0.25mol/L硫酸溶液中和至褪色,加碳酸氢钠5g,摇匀后,用碘滴定液(0.1mol/L)滴定,至近终点时,加淀粉指示液2ml,滴定至溶液显紫蓝色。每1ml 的碘滴定液(0.1mol/L)相当于5.348mg 的二硫化二砷(As2S2)。
本品含砷量以二硫化二砷(As2S2)计,不得少于90.0%。
【炮制】 雄黄粉:取雄黄照水飞法(附录Ⅱ D)水飞,晾干。取粉末适量,照上述三氧化二砷检查项下的方法检查,应符合规定。
【性味】 辛,温;有毒。
【归经】 归肝、大肠经。
【功能主治】 解毒杀虫,燥湿祛痰,截疟。用于痈肿疔疮,蛇虫咬伤,虫积腹痛,惊痫,疟疾。
【用法用量】 0.05~0.1g,入丸散用。外用适量,熏涂患处。
【注意】 内服宜慎;不可久用;孕妇禁用。
【贮藏】 置干燥处,密闭。
【摘录】 《中国药典》
雄黄是什么样子 雄黄是否溶于水
雄黄不溶于水和盐酸,可溶于硝酸,溶液呈黄色。雄黄的晶体结构为单斜晶系。晶体细小,呈柱状、短柱状。雄黄用炭火加热,会冒出有大蒜臭味的三氧化二砷白烟。置于阳光下曝晒,会变为黄色的雌黄(As2S3)和砷华。雄黄在矿中质软如泥,见空气即可变硬。硬度1.5-2,相对密度在3.56,性脆,熔点低。
雄黄的功效与作用
1、有抗肿瘤作用,能抑制移植性小鼠肉瘤S-180的生长,并对细胞有腐蚀作用。
2、吸收后,对神经有镇痉、止痛作用;体内外均有杀虫作用。水浸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人体结核杆菌、变形杆菌、绿脓球菌及多种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3、肠道吸收后能引起吐、泻、眩晕甚至惊厥,慢性中毒能损害肝、肾的生理功能。
4、雄黄有毒。体外试验对常见化脓性球菌,肠道致病菌,人型、牛型结核杆菌,耻垢杆菌及堇色毛菌等常见致病性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5、雄黄是一种胃毒剂,蛇对它反应非常敏感;但是加入酒精后的雄黄驱蛇更远,效力更大,原因是乙醇可以作为“稀薄剂”增强雄黄的挥发。
雄黄是什么东西 雄黄的药用价值
雄黄在传统医学中具有解毒、杀虫、燥湿、祛风痰的作用,可以用来治疗痈疽疔疮,疥癣、毒蛇咬伤、虫积腹痛等症。现代研究发现,雄黄有很好的抑菌作用,对葡萄糖球菌、大肠杆菌有灭杀作用,此外雄黄还具有提高机体免疫、抗癌等作用。
端午节喝什么酒
端午节喝雄黄酒是从古时候就传承下来了的习俗。古语曾说“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雄黄是一种矿物质,俗称“鸡冠石”,一般饮用的雄黄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酿的黄酒里加入微量雄黄,是不会纯饮的。雄黄酒具有杀菌驱虫解五毒的功效,中医还用来治皮肤病。在没有碘酒等消毒剂的古代,雄黄酒还能用来祛病解痒。而不能喝酒的小孩,大人们则把雄黄酒涂抹在他们的额头、耳鼻、手足心等地方,据说可以消毒、防病、防虫。
当然,雄黄酒不能引用过多,现代医学证明雄黄酒含有毒性。而端午节饮用的最多的另一种酒就是菖蒲酒了,菖蒲酒是用菖蒲、艾叶泡制而成,在宋代,菖蒲被视为“辟邪之物”,因此后来端午节饮菖蒲酒辟邪的风气大为盛行。
而端午节也有引用纯黄酒的,黄酒就是米酒。现代医学证明,黄酒含有丰富的营养,具有强身健体等功效,因此,端午节引用黄酒是值得推荐的。
当然了,端午节喝什么酒都没问题,只要你喜欢,现代医学上说,经常少量喝点酒,有益身体健康,但不能饮酒过量,更不能喝醉,适量最好了。
端午喝什么酒
1、雄黄酒
端午节喝雄黄酒是从古时候就传承下来了的习俗。古语曾说“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雄黄是一种矿物质,俗称“鸡冠石”,一般饮用的雄黄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酿的黄酒里加入微量雄黄,是不会纯饮的。
雄黄本属矿物,含有三硫化砷成分,与酒混合。即成雄黄酒,用以驱虫解五毒,小儿涂于头额。耳鼻,手足心。并洒墙壁问,以法诸毒。流传民间之《白蛇传》故事,即是以雄黄酒解蛇虺诸毒,而现白蛇原形。此种习佰,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
不过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喝雄黄酒对人体是极有害的,即便不喝,只是把雄黄酒涂在孩子的头上、身上,也不可取。即使小剂量服用,也会对肝脏造成伤害。所以,一般不建议直接饮用雄黄酒。
2、五加酒
“五月初五采五加,酿五加酒”是民间的习俗。五加即五加皮,气香味苦,五加树皮有奇香,可滋补肝肾壮筋骨。民间认为喝了五加酒,可以避难避邪。五加皮的药用主要为治疝气、腹痛、男子阳痿、小便余沥、女人腰脊痛、两脚疼等。地处潮湿的区域,特别适合在端午节喝五加酒。
传说,东海龙王的五公主佳婢下凡到人间,与凡人致中和相爱。因生活维难五公文提出要酿造一种既健身又治病的酒,致中和感到为难。五公文让致中和按她的方法酿造,并按一定的比例投放中药。
在投放中药时,五公主唱出一首歌:“一味当归补心血,去瘀化湿用妾黄。甘松醒脾能除恶,散滞和胃广木香。薄荷性凉清头目,木瓜舒络精神爽。独活山楂镇湿邪,风寒顽痹屈能张。五加树皮有奇香,滋补肝肾筋骨壮,调和诸药添甘草,桂枝玉竹不能忘。凑足地支十二数,增增减减皆妙方。”原来这歌中含有十二种中药,便是五加皮酒的配方。五公主为了避嫌,将酒取名“致中和五加皮酒”。据秦汉时期的〈申农本草经〉载,“鲁定公母单服五加皮酒,以致不死”。
3、菖蒲酒
端午节饮用的最多的另一种酒就是菖蒲酒了,菖蒲酒是用菖蒲、艾叶泡制而成,在宋代,菖蒲被视为“辟邪之物”,因此后来端午节饮菖蒲酒辟邪的风气大为盛行。
早在先秦时期,《神农本草经》、《周礼》等古籍中,就有关于菖蒲药用价值的记载。以菖蒲浸酒,在明代最为盛行。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曾指出“菖蒲酒,治三十六风,十二痹,通血脉,治骨痿,久服耳目聪明”。
菖蒲酒产于山西垣曲,是一种配制酒,色橙黄微翠绿,清亮透明,气味芳香,酒香酿厚,药香协调,而不失中草药之天然特色,入口甜香,甜而不腻,略带药味,使人不厌,酿和爽口,辣不呛喉,饮后令人神气清爽。酒度为45度,糖度为12度。
4、黄酒
从科学的角度,雄黄酒需要谨慎对待,而黄酒则有益于人体健康。黄酒其实是种米酒,与白酒不同的是,黄酒没有经过蒸馏,酒精含量低于20%,不同种类的黄酒颜色亦呈现出不同的米色、黄褐色或红棕色。
中医上,黄酒可以做药用,生饮对心跳过快、厌食、烦躁等有疗效;热饮可以缓解血淤、缺奶、风湿性关节炎、腰酸背痛及手足麻木。
热着喝是有利身体健康的,烫过之后会挥发掉一些酒里的有害物质。黄酒加话梅,养阴美容的作用显着,还能润肺护肝,缓解酒精对肝脏的伤害。黄酒加桂圆、荔枝、红枣同煮能缓解月经不调、贫血、遗精和腹泻。
雄黄是什么样子 雄黄的毒性
雄黄因其含有砷而毒性较大。雄黄受热后容易生成毒性更大的三氧化二砷,砷是一种全身原浆毒物,可以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干扰细胞的代谢,可引起血管、肝、肾、大脑、神经、胃肠等组织器官的损害。雄黄中毒时可见有口干咽燥、流涎、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重者可出现尿血、血样便,或者多部位出血症状,并可伴有发热、烦躁,严重甚至可出现肝肾功能衰竭、或呼吸、循环系统衰竭而死亡。
雄黄有哪些功效
方法/步骤
雄黄经过氧化便会变成As2O3,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砒霜, 是另外一味著名的毒性很高的矿物药, 其解毒杀虫的原理也在于此。
有抗肿瘤作用,能抑制移植性小鼠肉瘤S-180的生长,并对细胞有腐蚀作用。
吸收后,对神经有镇痉、止痛作用;体内外均有杀虫作用。水浸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人体结核杆菌、变形杆菌、绿脓球菌及多种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肠道吸收后能引起吐、泻、眩晕甚至惊厥,慢性中毒能损害肝、肾的生理功能。
雄黄是一种胃毒剂,蛇对它反应非常敏感;但是加入酒精后的雄黄驱蛇更远,效力更大,原因是乙醇可以作为“稀薄剂”增强雄黄的挥发。
单斜晶系,a0=0.929nm,b0=1.353nm,c0=0.657nm,β=106.33';Z=16。具有与自然硫类似的分子结构型,由As4S4构成环状分子,As与S之间以共价键相联系;环间以分子键联系。在As4S4分子中,四个S原子排列成正方形,四个As原子排列成四面体,而正方形和四面体的中心相吻合。每个S原子与两个As原子相连;每个As原子与两个S原子及另一个As原子相连。
雄黄是什么 雄黄的主要用途
雄黄在冶金工业中用于炼制砷合金;砷铅合金在军事工业中用以制造子弹头、军用毒药和烟火;砷铜合金等用于制造雷达零件和汽车;在轻工业中用以制造乳白色玻璃、玻璃脱色、浸洗羊毛、制革药剂以及用于木材防腐;在农业上用作杀虫剂、除草剂、灭鼠药等含砷农药;在医药工业上可作药物及强刺激剂,高品位的雄黄和雌黄矿石可直接作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