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手口足病的症状

手口足病的症状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一:咳嗽流涕和流口水等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有的孩子可能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二:手、足的指及趾背部出现椭圆形或棱形的水泡,疱的,周围有红晕,水泡的液体清亮。水疱的长轴与皮纹是一致的。然后水泡的中心凹陷,干燥变黄,脱落(脱屑)。另外,指、趾端会有散落的比较坚硬的淡红色的丘疹或者水疱。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三:口腔里,如嘴唇、舌口腔粘膜、齿龈上也有散在的水疱,由于口腔溃疡疼痛,患儿流涎拒食。 口腔黏膜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但是口腔里的水泡很快就会破溃而形成灰白色的小点或灰色的一层膜其周围有红晕,在灰色的膜下面可看见点状或片状糜烂面。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四:出现在手、足部位的皮疹有时在患儿臀部及肛周也可见到。

症状如下:

1、大多数患儿是突然发病,首先表现为发高烧,体温多在38度以上,同时伴有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体温持续不退,体温越高,病程越长,病情也就越重。

2、患儿发热的同时或发热1-2天后,可在他们的口腔粘膜、唇内见到疱疹,疱疹破溃后会形成溃疡,疼痛感较重,患儿常表现出烦燥、哭闹、流口水,不吃饭等不适。

3、口腔疱疹后1-2天可在患儿的手心、足心及小屁屁上看到皮肤斑丘疹,以脚心部最多,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小至米粒,大至豌豆大,较硬并内有混浊液体疹子周围绕以红晕。

4、小儿手足口病的疹子较少出现在躯干及面部,一般7天左右就能消退,不会造成瘢痕,更不会留下印迹。

5、小儿手足口病是一种病情较轻的自愈性疾病,绝大部分患儿预后较好,少数重症患儿可合并心肌炎、脑炎、但这种可能很小。

6、整个病程大约在1周左右结束,一般不会并发什么严重的后果,只要护理得当,不会在皮肤上留下任何色素痕迹或疤痕。

手口足病常见症状有哪些

手口足病是一种儿童传染疾病,传染性非常强,一般此类疾病多发病在5岁以下的儿童身上,初期症状表现为手、足和口等部位会出现少数疱疹。对于这类疾病不可小视,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

手口足病以手、足和口腔粘膜疱疹或破溃后形成溃疡为主要临床症状。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

患儿感染肠道病毒后,多以发热起病,一般为38℃左右。口腔粘膜出现分散状疱疹,米粒大小,疼痛明显;手掌或脚掌部出现米粒大小疱疹,臀部可受累。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

轻症患者早期有咳嗽流涕和流口水等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有的孩子可能有恶心、呕吐等反应。发热1~2天后开始出现皮疹,通常在手足、臀部出现,或出现口腔粘膜疱疹。有的患儿不发热,只表现为手、足、臀部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病情较轻。大多数患儿在一周以内体温下降、皮疹消退,病情恢复。

重症患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重症患者表现为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甚至昏迷;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运动障碍;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口唇紫绀,咳嗽,咳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面色苍灰、四肢发凉,指(趾)发绀;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血压升高或下降。

孩子一直是家长的手中宝,希望通过上述介绍,可以帮助到很多家长朋友,手口足病不可怕,只要及时进行治疗是完全可以治疗痊愈的。

小儿手口足病预防措施

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包括肠道病毒71型(EV71)和A组柯萨奇病毒(CoxA)、埃可病毒(Echo)的某些血清型。EV71感染引起重症病例的比例较大。肠道病毒传染性强,易引起暴发或流行。为指导各地做好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制定本指南。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染的关键。

(一)个人预防措施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二)托幼机构及小学等集体单位的预防控制措施

1、本病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

2、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3、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4、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5、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

手口足病日常如何护理

首先还是全身的护理,要给手足口病患儿最好的支持。

在孩子患任何疾病的时候,如果全身的抵抗力处在一个很好的状态的话,任何疾病的感染都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

因为手足口病的感染主要是病毒的感染,针对病毒,目前来说我们还是以支持疗法为主,没有什么特别针对性的治疗,也提倡用抗病毒药物,但是总的来说效果还是有些欠佳。

因为抗病毒药一般在发病24小时到48小时前使用才是最佳的。而往往我们确诊手足口病的时候,都已经过了最有效的治疗阶段,现在也不提倡用这些抗病毒的药物。

总的来说,还是要提高孩子本身的抵抗力。

比方,提供给孩子容易消化的饮食,保持一定量的饮水,如果孩子体温高过摄氏38度的话,用适当的退热药物,将体温控制在比较适合的温度范围。

如果孩子口腔里面有口疮的话,让孩子用1%淡盐水或者温水经常漱口,这样做可以将疼痛控制在较轻的程度里面。

如果孩子出现严重的口腔疼痛或者溃疡时,家长可以带孩子到医院,医生可以用一些中药软膏或者用带有局部麻醉性剂的液体减轻孩子的疼痛。

孩子身上的皮疹主要是保持干净、清洁,不要让皮肤受到二度感染,这是最主要的。

如果没有任何的并发症出现,一般情况下,孩子在很好的护理氛围中,5—7天都可以痊愈。

宝宝手口足病症状

1、大多数患儿是突然发病,首先表现为发高烧,体温多在38度以上,同时伴有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体温持续不退,体温越高,病程越长,病情也就越重。

2、患儿发热的同时或发热1~2天后,可在他们的口腔粘膜、唇内见到疱疹,疱疹破溃后会形成溃疡,疼痛感较重,患儿常表现出烦躁、哭闹、流口水,不吃饭等不适。

3、口腔疱疹后1~2天可在患儿的手心、足心及小屁屁上看到皮肤斑丘疹,以脚心部最多,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小至米粒,大至豌豆大,较硬并内有混浊液体疱疹周围绕以红晕。

4、小儿手足口病的疹子较少出现在躯干及面部,一般7天左右就能消退,不会造成瘢痕,更不会留下印迹。

5、小儿手足口病是一种病情较轻的自愈性疾病,绝大部分患儿预后较好,少数重症患儿可合并心肌炎、脑炎、但这种可能很小。

6、整个病程大约在1周结束,一般不会并发什么严重的后果,只要护理得当,不会在皮肤上留下任何色素痕迹或疤痕。

儿童喉咙疼是怎么回事呢

一、可能出现的问题:普通咽炎

症状:喉咙看上去红肿,一般由比较弱的病毒引起,所以不用过于担心,可能是孩子吃了太多的冰凉食物。

护理方法:多让孩子喝水,多休息,如果不放心可去医院检査。

二、可能出现的问题:扁桃体发炎

症状:由链球菌感染引起,通常会在孩子扁桃腺上出现白色小斑点。其他并发症有:发烧、皮疫、淋巴红肿、恶心等。

护理方法:及时带孩子去看医生,可能需要抗生素治疗。

三、可能出现的问题:手口足病

症状:宝宝的喉咙、嘴和舌头上会出现白色溃疡或水泡。

护理方法:最好带孩子去医院检查,别让他再接触其他小朋友,以防传染。

宝宝长红点怎么办

有可能是手口足病了,赶紧带宝宝去医院确定吧,这个的话会有一点麻烦,要给他涂点外用药。祝宝宝健康成长!

怎么预防手口足病方法

在预防方面,应注意在夏季此病流行时,尽可能少带孩子到公共场所,平日教育小儿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对玩具、餐具要定期消毒。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隔离。若此病在托儿所或幼儿园内流行时,首先应将患儿与健康儿童隔离,将玩具用消毒液消毒,也可以给健康个孩子口服板蓝根颗粒预防。

可将金银花、茵陈、生薏仁、大青叶(即板蓝根的叶子)、甘草等放入水中,煮开后20分钟倒出,当茶饮用。三五天即可,但体虚、容易拉肚子的孩子不要喝。

对于口里长疱疹、有溃疡、口气臭的孩子,除了上述方子之外,还可用灯心花、藿香、生石膏、防风、淡竹叶煎水饮用,可清心火。对于食欲不振的孩子还可在灯心花方子里增加麦芽,以开胃。

如果孩子手足出现疱疹,则可采用外洗法,用野菊花、紫草、地肤子、苦参等煮沸,冷却至适中温度时浸泡手足,以起到清热、化湿、凉血的作用。

手口足怎么辨别 手口足怎么治疗

1、及时就医。如果患上手口足病,应该及时就医,在医生的就诊下进行专业的治疗。

2、隔离患者。在隔离患者的同时,接触者应该注意消毒,以免交叉感染。

3、清洁卫生。及时更换床单、衣物,保持衣物等生活用品的清洁。

4、涂抹药膏。在医生的建议下涂抹适量的药膏,能够加快病情的恢复。

宝宝身上起疱疹是手足口病吗

手口足病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身上出疱疹,那么孩子身上有疱疹就一定是手足口病吗?本文我们一起来看看。

Q:我宝宝有3岁了,没有发烧,可是屁股上有一两个疱疹,脚环有一两个疱疹,脚丫底有两个,好痒,他老是挠,请问专家是不是手足口病?

A:光以疱疹来诊断是否是手足口病的话很难确认,因为皮肤上的疹子是多样形表现的,要记住:如果是手足口病发生的情况下,一、要有发烧,低烧的症状;二、有口腔的溃疡早于四肢的皮疹产生。

通过网友的描述看,这个好像不是手足口病,可能是其他皮肤上的疱疹,或者是过敏性的皮疹。建议他带孩子去看看医生,做进一步的确认,因为现在隔着网络看不到,往往对皮疹不能做确切的诊断,如果医生能看到患儿,只要看一眼就可以马上对症状作出判断。

中医怎么治疗小儿手口足病

手足口病属于中医“温病”范畴,湿热疫毒经口鼻而入,发于手足,上熏口咽,外透肌肤,发为疱疹,并见发热、倦怠、恶心、便秘等症状;或邪毒内陷,出现高热、抖动、肢体痿软,甚则发生喘、脱,危及生命。婴幼儿系稚阴稚阳之体,感受疫毒后,病情变化迅速,宜早发现,早治疗,防变证。

中药治疗

(一)普通型

临床表现:发热,口腔黏膜出现散在性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红晕,伴咽痛、流涎,倦怠,纳差,大便多秘结,舌淡红或红,苔腻,脉数,指纹红紫。

治法:清热解毒,化湿透邪。

参考处方:金银花、野菊花、黄连、生石膏(先下)、知母、紫草、白茅根、青蒿、藿香、生甘草,药物用量根据患儿年龄、体重、病情等酌定。

用法:水煎分3~4次口服,或灌肠、直肠点滴。此外,对于高热、抖动、易惊者加羚羊角粉冲服;便秘加生大黄;咽喉痛加元参、板蓝根;咳嗽加杏仁、炙杷叶。

中成药:蓝芩口服液、小儿豉翘颗粒、清开灵口服液、黄栀花口服液、金莲泡腾片,也可选用炎琥宁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等。

(二)重型

1.临床表现:高热不退,汗少,疹出不畅,嗜睡易惊,呕吐,肌肉瞤动,或见肢体痿软、无力,甚则昏睡等,舌红,苔厚腻,脉细数,指纹紫暗。

治法:清热祛风。

参考处方:生石膏、生大黄、栀子、滑石(包煎)、寒水石、桂枝、生龙骨、生牡蛎、赤石脂、广地龙、全蝎、羚羊角粉(冲服),药物用量根据患儿年龄、体重、病情等酌定。

用法:水煎分3~4次口服,或可灌肠、直肠滴注。

中成药:紫雪丹或新雪丹等,也可选用炎琥宁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等。

2.临床表现:发热,喘促,面色苍白晦暗,口唇紫绀,四肢厥逆、冷汗出,或口吐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液(痰),舌质紫暗,脉细数或迟缓,或脉微欲绝。

治法:回阳救逆

参考处方:人参、炮附子、山萸肉、煅龙骨、煅牡蛎,药物用量根据患儿年龄、体重、病情等酌定。

用法:浓煎鼻饲或直肠滴注。重症患儿发病急,传变快,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有针对性地加强中西医结合救治工作。

对于口咽部疱疹者还可选用中医药外治法进行治疗,如选用西瓜霜、双料喉风散、冰硼散等,蜜调外涂敷用,2~3次/日。

中药预防

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婴幼儿应注意勤洗手,避免到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居处宜多通风,勤晒衣被;家长也应注意个人卫生。同时,也可服用方药进行疾病的预防。

如:针对素有内热的小儿选用白菊花6克、生甘草3克、生山楂10克,以沸水200毫升浸泡后加冰糖适量频饮。或针对素有脾胃虚弱的小儿,采用生薏米10克、扁豆10克,加冰糖适量,煮粥调服。

此外,在生活调护方面,患儿饮食宜清淡,宜服用梨汁、苹果汁、西瓜汁、荸荠汁等,不宜食用辛辣食物,不宜食用发物。

怎样判断孩子手口足病 症状轻重不同

1.轻度的手足口病一般来说发病急,伴有发热、口痛、厌食、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或溃疡等症状。

2.手、足、臀部、臂部、腿部出现斑丘疹,后转为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皮疹数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个。消退后不留痕迹,无色素沉着。

3.部分患者还出现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部分病例皮疹表现不典型,如单一部位或仅表现为斑丘疹。

当确诊手足口病后,孩子高烧3天以上,体温仍然没有下降的趋势;

在确诊手足口口病以后,孩子出现严重的呼吸道症状,例如:咳嗽、气喘、喘憋、呼吸困难等;

在确诊手足口病以后,孩子的精神越来越差,出现打蔫儿、叫不醒,甚至异常的兴奋;大一点的孩子可能出现头疼,头晕,不舒服,有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

手口足病的潜伏期是多久

手口足病的潜伏期一般是一周到两周时间左右,手足口病传染几率是非常高,而且传热速度是很快的,通过,唾液,粪便,空气进行传染,所以孩子感染手足口病的几率是非常大的。谨以这段时间可以给他喝一些板蓝根,或者抗病毒的口服液,定时给他量体温,看他有没有发烧的情况,还有身上有没有长疹子,确诊之后要立刻送到医院去进行治疗,生活细节要注意隔离。

手足口病是一种细菌疾病,发病时孩子的身上会起成片的皮疹,这种病在饮食上应该特别的注意,因为是细菌导致的生病,所以患者一定不能生的食物,当然凉的食物也不能吃,所有的东西在吃的时候都应该彻底地煮熟、煮透之后再食用这样才能彻底的杀死食物内的病菌,当然,还应该少吃生葱、姜、蒜之类的辛辣食品,蟹肉、鹅肉一类的东西也应该让孩子少吃。

手足口病一般还是尽量避免吹风,因为它一种病毒感染,患这种病的人大多说在身上都会起一些皮疹,不用过于担心。家长应该带孩子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服用一些清热解毒的药物就可以了,平时让孩子多喝水,多吃一些营养成分高的食物,提高孩子的自身免疫力,如果孩子出现的发烧的的状况,简单的吃药可能就不能缓解了,应该听医生的建议,打一些抗病毒的针剂。

如何有效预防手口足病

1、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手,不喝生水,不食生、冷、不洁的食物等。

2、在流行季节和地区尽量少到拥挤的公共场所,避免和手足口病患儿接触。

3、保持居家、教室等场所卫生,经常通风换气。

4、定期对玩具、儿童个人卫生用具(水杯、毛巾等)、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减少感染机会。

5、关注儿童体温变化并时常查看口腔、手及足底等部位是否有皮疹,发现有类似症状后,要采取立即送诊、居家观察等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消毒处理。

6、托幼机构和学校做好晨午检工作,如出现手足口病病例,应按要求采取停班、停园措施,家长应给予理解与配合,防止手足口病的传播蔓延。

7、请父母们掌握手足口病的早期预警指征,发现类似情况,及时就医:持续高热,常规退热效果不佳;出现精神萎靡、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站立或坐立不稳等神经系统表现;呼吸增快、减慢或节律不整;出冷汗、四肢发凉、皮肤花纹,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等。并建议到正规医院就诊,以免延误诊断和治疗。

怎样预防小儿手口足病

1、预防小儿手口足病之家庭消毒要做好

(1)消毒时只需对经常接触的门把手、课桌椅、餐桌、婴儿床栏杆、楼梯扶手等物体表面,玩具、游乐设施、寝室及书本等做重点消毒,清洁完的物体可放到户外,接受阳光照射,通过紫外线杀灭病毒。

(2)家庭用肥皂、普通84消毒液对日常用品、玩具、尿布进行消毒即可,对奶具、餐具煮沸消毒即可。将儿童衣被拿到阳光下曝晒20分钟,也可达到消毒效果。EV71病毒因其没有脂质包膜,故亲脂性消毒剂如酒精对其无效。但56摄氏度以上就可灭活,高温天气、温开水都能消灭它。紫外线、甲醛、含氯漂白水、强碱等也可抑制其活性。

2、预防小儿手口足病之注意卫生勤洗手

(1)很多孩子还小,没有正确洗手和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所以家长要不时提醒孩子洗手,并教以正确洗手的步骤。

(2)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宝宝洗手,剪短小儿指甲。

(3)看护人接触宝宝前、替宝宝更换尿布、处理粪,更前后均要洗手

3、预防小儿手口足病之勤通风晒被

(1)居室内应空气新鲜,温度适宜,定期开窗通风,每日进行空气消毒。居室内应避免人员过多,禁止吸烟,防止空气污浊,继发感染。孩子衣服、被褥要清洁。

(2)衣着应宽大、柔软,经常更换,晒太阳,床铺应平整干燥。

4、预防小儿手口足病之多喝开水多休息

(1)家长注意孩子的休息,避免日光曝晒,防止因过度疲劳降低抵抗力。

(2)尽量避免让孩子到拥挤的公共场所,以防孩子与患儿亲密接触。

(3)让孩子养成不喝生水、不食生冷和不净食物的好习惯,多饮温开水。

相关推荐

儿童患有咽喉炎要注意什么

1. 适当补充水分及电解质:当宝宝有口腔咽喉的感染,会因红肿疼痛,不肯喝奶、吃东西,甚至连喝开水的量,小便的量也减少了许多。尤其是一些会引起发烧、口腔溃疡的手口足病、疱疹性咽峡炎和疱疹齿龈舌炎的病毒感染,宝宝往往会因为口腔的疼痛,拒食任何东西,反而引起脱水现象,可给予口服电解质液甚至使用静脉点滴,适当的补充水份和电解质,改善症状。 2. 此时给予冰凉饮食较适宜:宝宝喉咙痛拒食的时候,建议家长试试下列的方法:六个月以下的宝宝,牛奶、开水可以冲凉一点,慢慢喂。开始吃辅食的宝宝,此时可以试一些凉的稀饭汤,或冰凉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传染病。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

手足口病常见的信号表现如下: 1.患儿在发病前的2~3天内,会出现持续的低热、咳嗽、流涕、流口水、食欲减退,甚至厌食、焦躁不安,年龄大的患儿会感到口腔和咽喉部疼痛。 2.皮疹多在发热后出现,多见于患儿的手掌、足底,其次为臀部、躯干以及四肢,表现为小米粒或绿豆大小不等的斑丘疹或疱疹,并伴有轻度的瘙痒,疱疹多不破溃,疹后不留色素沉着,一般会在一周左右消退。 3.在患儿的口腔里可见到黏膜疹,如粟米大小,为红色的斑疹或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有疼痛感,常常流口水,导致患儿不能吃东西。一般在7~10天愈合。 4.有的

小儿手足口病症状

1、大多数患儿是突然发病,首先表现为发高烧,体温多在38度以上,同时伴有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体温持续不退,体温越高,病程越长,病情也就越重。 2、患儿发热的同时或发热1~2天后,可在他们的口腔黏膜、唇内见到疱疹,疱疹破溃后会形成溃疡,疼痛感较重,患儿常表现出烦躁、哭闹、流口水、不吃饭等不适。 3、口腔疱疹后1~2天可在患儿的手心、足心及小屁屁上看到皮肤斑丘疹,以脚心部最多,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小至米粒,大至豌豆大,较硬并内有混浊液体,疹子周围绕以红晕。 4、小儿手足口病的疹子较少出现在躯干及面部,一

手足口病的症状

1、潜伏期3~5天,有低热、全身不适、腹痛等前驱症。 2、1~2天内口腔、咽、软腭、颊黏膜、舌、齿龈出现疼痛性粟粒至绿豆大小水疱,周围绕以红晕,破溃成小溃疡,由于疼痛,常流涎和拒食。 3、同时手足亦出现皮疹,在手足的背侧面和手指(趾)背侧缘、甲周围、掌跖部,出现数目不定的水疱,除手足口外,亦可见于臀部及肛门附近,偶可见于躯干及四肢,数天后干涸、消退,皮疹无瘙痒,无疼痛感。 4、个别儿童可出现泛发性丘疹、水疱,伴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心肌炎等。一般经过良好,全病程约5~10天,多数可自愈,预后良好。 5、部

手足口病的症状

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4岁以下的儿童,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 1、普通病例表现 急性起病,发热、口痛、厌食、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或溃疡,位于舌、颊黏膜及硬额等处为多,也可波及软腭,牙龈、扁桃体和咽部。手、足、臀部、臂部、腿部出现斑丘疹,后转为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手足部较多,掌背面均有。皮疹数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个。消退后不留痕迹,无色素沉着。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部分病例皮疹表现不典型,如单一部位或仅表现为斑丘疹。 2、重症病例表现 少

经常口腔溃疡小心是性病

白塞病以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为特征,不少白塞病的生殖器溃疡常被误诊为性病 除了常见的单纯复发性口腔溃疡外,其他疾病如口腔念珠菌病、红斑狼疮、梅毒、白血病、淋巴瘤等都有可能表现为口腔溃疡 阿俊近日发现自己患上“男炎”之隐,阴茎出现红疹溃疡。到性病科就诊多次,仍未见好转。此外,他的口腔溃疡几乎每一两个月就“找上门来”。上月,阿俊不小心碰了一下溃疡结果疼痛难耐,于是到口腔医院就诊。经检查,医生告诉阿俊,从口腔溃疡的状况来看,他患的并非性病,很可能是与风湿免疫缺陷有关的白塞病,建议他进一步复查。 专家表示,在口腔溃

手足口病症状

手足口病是一种病毒性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是甲类柯萨奇病毒,属于肠病毒的一种。手足口病多数会在夏天及初秋出现。 病症 发病初期会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发烧情况可能持续4至5日;手掌、脚掌、有时臀部亦会出现无痛的皮疹或水疱;口腔内会有疼痛的溃疡,导致吞咽困难,因而食欲减退。这些水疱及皮疹通常会在7至10日内消退。手足口病的并发症并不常见,在罕见的情况下,此病才会引发病毒性脑膜炎。 传播途径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受患者的粪便污染的食物而传播。直接接触患者穿破的水疱亦会传播病毒。患者在患病第1周最易把此病传染他人,而患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

手足口病发病初期,孩子会先有发热、咳嗽流涕和流口水等像上呼吸道感染一样的症状。有的孩子可能有恶心、呕吐等症状,以后手、足的指及趾背部出现椭圆形或梭形的水泡,疱的周围有红晕水疱的液体清亮,水疱的长轴与皮纹是一致的。 然后水疱的中心凹陷变黄、干燥、脱掉(脱屑),另外指、趾端有散在的比较坚硬的淡红色丘疹或者疱疹。 同时在口腔里,如嘴唇、舌口腔粘膜、齿龈上也有散在的水疱,但口腔里的水疱很快破溃而形成灰白色的小点或灰白色的一层膜其周围有红晕,在灰白色的膜下可以见到点状或片状的糜烂面。

怎样判断孩子手口足病 手足口不吃药能自愈吗

手足口病属于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属于自限性疾病,当疾病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后不需要采取特殊治疗,就会逐渐恢复痊愈,发病期间只需要采取对症治疗即可。所以手足口病不吃药是能够自愈的。 但,手足口病发病期间可能出现心肌炎、脑炎或脑膜炎、肺炎、肺水肿、脊髓灰质炎样肢体瘫痪、过敏性紫癜等严重并发症,所以发病期间要引起重视,病情一旦恶化要及时就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