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新手爸妈必看!新生儿需要呵护的8个重点部位! 头垢

新手爸妈必看!新生儿需要呵护的8个重点部位! 头垢

新生宝宝头皮上一般都会出现一层黄褐色的头垢,爱干净的新手爸妈千万不要用手直接抠,这样会伤害宝宝的。新手爸妈可以选择用植物油或者婴儿油涂抹在头垢上,等头垢软化就会自然脱落。

新手爸妈警惕新生儿护理的8误区

1、穿太多衣服睡

睡觉不宜穿太热。被窝湿度较高,加上宝宝代谢旺盛,容易诱发“闷热综合征”,可致宝宝大汗淋漓,甚至发生虚脱。同样,用电热毯也容易因为温度过高引起轻度脱水而影响健康。

2、开灯睡觉

关灯睡觉。床头的灯光不仅会影响宝宝的睡眠质量,还会影响视力发育。任何人工光源都会对人体产生一种微弱的光压力,这种光压力长期存在,会使婴幼儿焦虑、紧张,难于成眠。长期在灯光下睡觉,还会影响眼睛的网状激活系统,导致每次睡眠的时间缩短、睡眠深度变浅,容易被惊醒。睡在灯光下的婴儿与睡在黑暗中的婴儿相比,近视发病率要高出4倍。

3、唤醒熟睡中的宝宝把尿

宝宝的睡眠很重要,如果牺牲了宝宝宝贵的睡眠只为了不弄脏他的小屁屁,那就得不偿失了。选用优质的尿不湿保护宝宝的小屁屁,如果宝宝尿湿了很不舒服,他会用哭声提醒你及时更换。两三岁以后的宝宝夜里小便时,有的已经知道叫人,有的会在有尿意时自然醒了,根本不需要非把宝宝弄醒不可。

4、固定新生宝宝睡眠姿势

新生儿初生时保持着胎内姿势,四肢仍然蜷曲,为了帮他把产道中咽进的一些水和黏液流出,在生后24小时以内,仍要采取低侧卧位。长期仰卧会使孩子头形扁平,正确做法是经常为宝宝翻身,这次睡觉左侧卧,下次就要平躺,再下次右侧卧,这样才能使宝宝头形长得匀称好看。吃奶后要注意侧卧不要仰卧,以免吐奶呛到气管。左右侧卧时,要当心不要把小儿耳廓压向前方,否则耳廓经常受折叠也易变形。

5、奶粉冲泡过浓

奶粉不宜过浓或过淡。牛奶中的钠含量是人体的两倍,牛奶浓度越高含钠越多,易使婴儿血钠浓度升高,引起诸如便秘、血压上升甚至抽搐、昏迷等症状。

6、过早喂鸡蛋羹

4个月内只喂蛋黄。蛋清和薄膜含有致敏物质,宝宝过早食用,容易引起过敏性疾病,如湿疹、荨麻疹等。患有奶癣和尿布疹的宝宝,食用鸡蛋羹后,会使症状反复和加重。

7、用奶瓶喂固体食物

用小勺喂固体食物。不少父母喂食怕麻烦,或者担心宝宝吃得太少,把米粉等固体食物灌软奶瓶里来喂宝宝。这可能会增加宝宝的食量,导致体重过重,同时使宝宝失去了练习咀嚼的机会。其实,宝宝吃固体食物的一个重要目的——让宝宝了解进食的过程。

8、过早添加辅食

起码等到4个月后再添加辅食。母乳是婴儿最完美的天然营养品和饮料,可提供宝宝所需的全部营养,其中包括水和大部分维生素。所以,对4个月以内的、纯母乳喂养的宝宝,不必另外加水和其他饮料。

新生儿换尿布 新手爸妈必须的小技巧

给小宝宝换尿布七步骤 新手妈妈不发愁!

一、针对尚处月子内的小宝宝,我们应该如何操作呢?

1.针对自己家宝宝的生活习惯,爸爸妈妈们一定要养成习惯,每隔两小时左右就需要检查一下是否需要更换尿布。 如果湿了就要马上更换,否则容易起疹子。 但如果过于在意的话,一天之内就需要频繁更换。半夜喂奶的时候发现尿布湿了之后需要更换。如果您使用的是纸尿裤,可以用到第二天早上再换。但是有的宝宝对于小便很敏感,一尿就哭。对于这样的宝宝,是不是可以尝试只要不湿透,就可以隔着被子轻轻地拍他,让他睡着呢?

2.如果您的宝宝是冬天降生的,妈妈请记得给宝宝换尿布之前,好先把尿布用你的双手温暖一下,也可以使用小太阳、电暖炉等,但请注意安全防火问题的发生。

3.很多宝妈习惯在给宝宝擦屁屁的时候惯用“湿巾”,使用湿巾请注意外包装上的药物成分标示,谨防刺激宝宝幼嫩皮肤。或者您也可以选用开水处理过的脱脂棉。

4.后,新妈妈们请注意:给你的小宝宝换尿布的时候,动作要轻柔。如果突然抬起他的双腿,容易引起股关节脱臼。所以要让他的双膝向外侧打开,双脚脚心并拢,慢慢地往上抬。

二、换尿布七步骤,让新妈妈们不慌乱

新妈妈爸爸们,听到宝宝的哭闹,可能自己就已经忙慌慌了,月嫂阿姨们告诉小编,坚持下面七个步骤,不仅能保证安全地给宝宝更换到尿布,而且往往能事半功倍。

1、做好充分的物质准备:在换尿布前将干净的尿布,尿布桶,护肤柔湿巾,护臀膏等准备好,以备更换尿布时使用。

2、拥有舒适的换尿布位置:将宝宝平放于地板、床或小桌上,使其感觉舒适安全。需要注意的是要时刻用手保护宝宝的身体以免摔伤。如果您选择桌面,请好保证桌面的高度和您腰的高度一致。

3、马虎爸妈做不得:请您确保换尿布的全过程,您的手始终托抚着宝宝,以防宝宝在换尿布的过程中从床或桌面上滚落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4、温柔抚触能加快完成进度:把帮宝宝换尿布的过程变成您和宝宝亲密接触的时间,通过抚触,亲吻,交谈会使您和宝宝都倍感亲切与愉悦。

5、请谨慎选择婴儿护肤柔湿巾:初的几个月,宝宝的娇嫩肌肤对一次性尿布中的护臀膏和润肤露成份是比较敏感的,因此在此阶段可清洁的,柔软的,温暖的尿布片是佳的选择。等到宝宝稍微大一些,可使用一次性尿布或两种尿布同时使用。

6、认真观察谨防尿布疹发生:如果宝宝得了尿布疹,可使用护臀膏在宝宝的臀部建立一层保护膜以防止进一步的感染和过敏。

7、正确穿戴尿布杜绝不适和危险:这完全取决于您使用一次性尿布还是尿布巾。根据不同尿布的特点来为宝宝更换一次性尿布:尿布的前后有拉扣用于调整尿布的松紧。尿布包裹的过紧会使宝宝不舒适,过松会造成污物的渗漏。尿布巾:安全的尿布巾带有别针可调节尿布的松紧。需要注意的是要随时留意别针是否扣紧以防伤害到宝宝。

新手爸妈必看!新生儿需要呵护的8个重点部位! 生殖器

男宝宝的阴经下面、睾丸内侧及褶皱处易缠身吧污垢,妈妈清理是要注意这些部位;

女宝宝的阴道由于离肛门比较近,很容易接触到粪便的细菌,为女宝宝清洁时要从前往后擦。

解析新生儿皮肤青紫的6大原因

解析新生儿皮肤青紫的6大原因

宝宝刚生下来时各个器官组织并没有发育成熟,如大脑、肝脏及胃肠等,这一点似乎每个妈妈都知道,然而,对于宝宝皮肤一些妈妈却知之甚少,甚至以为和大人没有多大区别。其实宝宝的皮肤同其他器官组织一样,结构尚未发育完全,不具备成人皮肤的许多功能,至少还需3年的时间才可发育得和大人一样。

因此妈妈在照料时一定要细心打理,有时稍有不慎,便会惹出不少的麻烦,给妈妈和宝宝的生活带来很大的烦恼。接下来就位大家介绍新生儿常见皮肤现象——局部青紫。

局部青紫

新生儿紫绀多是病理性的,不属于正常生理现象。但暂时性的紫绀不是疾病,新手爸爸妈妈不必为此着急,紫绀会自然消退的。

新生儿局部青紫的原因:

(1)发生在口唇、手足及甲床下的紫绀,多是由于手足外露受凉、受压、多血(脐带结扎延迟)等引起的;

(2)剧烈哭闹、屏气发作、食管反流等引起的呼吸短暂停歇,可引发全身紫绀;

(3)与生产过程中新生儿受到外力损伤有关,如产程过长,胎儿受压时间长,出现先锋头、先锋臀、先锋足,其特点是先锋处有受压痕迹,并伴有局部青紫水肿,可能还伴有出血点。

(4)助产士挤压新生儿口中的羊水,可能用力猛了点,新生儿面部出现青紫,也可能伴有出血点;

(5)有的新生儿娩出后哭声很小或不哭,助产士就拍打新生儿足底部或背部,刺激新生儿啼哭,这也可能造成某个部位的青紫和皮肤出血点。

(6)有的护士在给新生儿按脚印、系手条时,也会造成新生儿局部青紫或出现出血点。

以上情况,有时被医护人员忽视了,有时不敢和新手爸爸妈妈们说明原因,怕对方不理解,找麻烦,有意回避,结果就成了问题。新妈妈很是着急,以为宝宝得了什么大病。

特别提醒:新手父母不可过于心急

医生经常遇到这样的咨询,也在门诊工作中遇到这样的新手爸爸妈妈。在医生做了分析和解释后,他们还疑虑重重,一直等到宝宝的青紫自然消退,才真正放心。有的爸爸妈妈太心急了,给新生儿宝宝抽血化验,甚至住院治疗。不但经济上受损伤,宝宝身心上也受饱痛苦。

新生儿洗澡前的准备工作

不要小看新生儿沐浴问题,很多新手爸妈都觉得相当棘手。不过俗话说的好,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做好沐浴前的准备工作其实是相当重要的。

1.准备好婴儿专用的洗浴设备,如浴盆、小毛巾、婴儿沐浴露、婴儿爽身粉、浴巾、洗澡带等等。

2.确保室内的温度持续稳定在26~28°之间,这个温度会让后小孩觉得舒适,不容易着凉,再把室内的窗户关好,给孩子沐浴时不宜开窗通风。

3.在浴盆内放上温度适宜的水,一般来说新生儿接受的水温范围在37~42°左右,越小的孩子适应能力越差。妈妈们可用手肘或者手腕试试水温,先倒冷水再倒热水,以免控制不好放水量。

4.准备好沐浴后立马要用的东西,如干净的衣物、尿片等等。不要等到小孩洗完了再匆忙去找,出浴后时间耽误的越久越容易感冒。

新生儿打嗝怎么回事

新生儿打嗝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新生儿主要以腹式呼吸为主,膈肌是宝宝呼吸肌的一部分,所以当宝宝吃奶过快,或者吸入冷空气时,神经都会受到刺激,使膈肌发生突然地收缩,其实宝宝打嗝就是收缩引起的迅速吸气,它会发出“嗝”的一声,这就是新生儿打嗝了。

另外,宝宝在进食过急或者惊哭后进食,都可能产生哽噎而诱发打嗝,要知道的是,宝宝打嗝大多没有我们成人那样的难受感,所以新手爸妈们不用过于担心。但是新生儿打嗝还是与不正确的护理方法有关,所以新手爸妈们一定要学习正确护理宝宝,减少新生儿打嗝。

如何预防新生儿打嗝

新生儿打嗝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小宝宝的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所以容易发生打嗝和吐奶的现象,新手爸妈们不用担心,下面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小宝宝预防打嗝。

1、给宝宝喂奶的时候,妈妈保持正确的姿势,不要让宝宝身体别扭地喝奶。

2、如果母亲的乳汁很充足,给宝宝喂奶时就要避免乳汁流得过急。

3、不要在新生宝宝过度饥饿,或者哭得很厉害的时候喂奶,这时候很容易发生打嗝或吐奶。

新生儿打嗝与宝宝的身体结构有关,也与不正确的护理方式相关,所以新手爸妈们要注意上述三种情况,可以有效预防宝宝打嗝,减少自己的担忧,让宝宝更加健康地成长。

该怎么清洗男宝宝的私处

当妈后才懂:男宝要这样洗小JJ

我家宝宝3个多月了,每次大便都洗屁屁,每天都洗澡的。我自认为已经很注意宝宝的卫生问题,但还是出问题了……

有一天,我给宝宝洗澡的时候,发现宝宝的小鸡鸡有点不对劲儿,顶部有点红,我心想可能是上火了吧!没怎么在意。第二天发现他小便时特别闹,尿完后就不闹了,那时才开始注意,但还没想到是什么问题。

直到第三天,我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尿布上有两块指甲盖大小的粉色出现,我懵了,是小鸡鸡出血了吗?还是尿血了?当时还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只看到小鸡鸡顶部有点红。我只能想到的是不是奶粉上火了,因为虽然宝宝以母乳为主,但还是喝了些配方奶粉,谁知道会不会也有问题啊!

小鸡鸡里面都是包皮垢!

我立刻带宝宝去了医院,我还挂了肾内科,害怕是肾脏有问题。结果医生一听完我说完情况,伸手就把宝宝的小鸡鸡翻开,说:“你们看看,能不出血吗!”我和孩子他爸爸一看,立刻傻掉。宝宝的小鸡鸡里面全是乳白色的包皮垢。

医生说,你们大概从来没翻开小鸡鸡洗过吧!(的确是的,我在一旁都不好意思说了,点了下头)医生还说,“既然生了男孩,就必须学会男孩的护理。小男孩的小鸡鸡必须每周清洗一次,否则很容易得尿路感染和包皮粘连。万一要是包皮粘连,还得开刀呢!”啊!真是吓死我了!我心里责怪自己,怎么这样当妈的?!

后来医生给宝宝验尿,清洗小鸡鸡,做细菌培养,一通忙活。我就不罗嗦了,反正是宝宝受罪,妈妈心疼,作孽啊!都是妈妈的错。

洗小鸡鸡要推开包皮

从医院回来,我就特别小心呵护宝宝的小鸡鸡,没办法,这可关系到宝宝的一生啊,呵呵!清洁宝宝小鸡鸡的时候,特别遵从医生的忠告。所以要提醒男宝宝的新手妈妈,一定要吸取我的教训,护理好宝宝的小鸡鸡一定要注意几点:

清洗的时候要把小鸡鸡轻抬起来,两个手指捏住小盆友的小鸡鸡,往里面,根部的方向一推,它就会翻进去,卷起来,露出里面的蘑菇头,包皮垢一般积累在蘑菇头的根部,大多是白色的,一洗就掉。还有,阴囊的褶皱,阴囊下边也是个隐蔽之所,包括腹股沟的附近,都是较容易藏脏东西,所以这两个也是清洗重点。

要注意的是,水温不能太高,手势也不能太重。洗完之后一般是撸回去,没有必要一直翻开来。医生说要每周要有一次包皮清洗。一般就第一次洗的时候特别脏,后面就清水冲冲就好了,非常简单,可以每次洗澡的时候洗,不必每天特意洗。

新生儿喝几段奶粉呢

对新手爸妈来说,照顾可爱又娇弱的小宝宝总是伴随着层出不穷的问题。当母乳不足时,新手爸妈就不得不去选购配方奶粉了。新手爸妈这时会惊讶地发现,原来新生儿奶粉也有分段的,这是怎么回事啊?新生儿应该喝几段奶粉?

新生儿应该喝一段奶粉,一段奶粉适合6个月以内的宝宝食用,其营养配比更接近于母乳。对蛋白质中氨基酸的配比,各种脂肪酸的配比,以及各微量营养素的配比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因为这个月龄宝宝所需的全部营养素都来自奶。

接触过奶粉的妈妈都知道,奶粉包装的下方一般都会印有醒目的阿拉伯数字,这些数字对应具体的年龄段。精明妈妈会依据宝宝年龄来选购不同分段的奶粉,因为不同阶段的奶粉的营养比例和成分并不相同。宝宝在哪个阶段需要哪些营养成分?不同分段的奶粉它们的营养比例又有什么区别?我们一起来探个究竟。

处在不同成长期的宝宝对营养的需求不一样,宝宝在不同阶段所需的营养也不一样。婴幼儿配方奶粉会根据宝宝适用年龄进行分段。常见的分段有1段(0-6个月)、2段(6-12个月)和3段(1-3岁)。但这种分段形式并非绝对的,例如日本奶粉常见分段是1段(0-9个月)、2段(9-24个月)。所以,妈妈们不要把奶粉的常见分段当作公式一样机械地装在心里,购买时要看清它的具体年龄分法。

相关推荐

帮助新生宝宝注意做皮肤的护理

其实,小宝宝这样娇嫩的 皮肤 特别 敏感 ,稍不注意就可能受到 伤害 。或许只是 衣服 上的一粒小扣子,或者是妈妈手上的一枚戒指,都能在宝宝的皮肤上留下划痕。那么,年轻的爸爸妈妈们该如何 呵护 小宝宝娇嫩的肌肤呢? 洗澡方法有讲究 “宝宝的皮肤,正常情况下并不需要特别的护理,注意保持清洁就可以了。”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新生儿科副护士长刘静说。 在正规医院出生的宝宝,医生和护士会结合婴儿的皮肤状况选择适当的清洁方法。比如,如果婴儿出生后胎脂较多,医生会考虑油浴,帮助宝宝清洁胎脂。 产妇和宝宝出院后,皮肤护

男宝宝的私处护理方法

男宝宝私处护理 清洁方法: 第1步:宝宝大便后首先要把肛门周围擦干净。先把柔软的小毛巾用温水沾湿,擦干净肛门周围的脏东西。 第2步:用手把阴茎扶直,轻轻擦拭根部和里面容易藏污纳垢的地方,但不要太用力。 第3步:阴囊表皮的皱褶里也是很容易积聚污垢的,妈妈可以用手指轻轻地将皱褶展开后擦拭,等小鸡鸡完全晾干后再换上干净、透气的尿布。 清洗的注意事项 水温要适当 宝宝洗澡时的水温要控制在38~40摄氏度,这不仅仅是要保护宝宝的皮肤不受热水烫伤,也能保护阴囊不受烫伤。爸爸妈妈们会发现,当天气很热或者宝宝兜着潮热的纸

新生儿护理常规

新生儿护理常规收藏 新生儿由于肠道发育还没完全,而且臀部皮肤细嫩,因此经常会有便秘、腹泻、尿布疹、红臀等等的问题,因此如何正确处理新生儿的大小便显得尤其重要。 新生儿大便:新生儿大便里面,隐藏了很多宝宝身体里的小秘密。爸妈可以通过观察宝宝便便的性状、排便次数等,去了解宝宝消化状态和适时调整孩子饮食。爸妈对孩子每天的大便次数要心中有数,留意便便的颜色有没有异常,有没有特殊气味等。 婴儿尿布疹:尿布疹是发生在裹尿布部位的一种皮肤炎性病变,也称为婴儿红臀,表现为臀部与尿布接触区域的皮肤发红、发肿,甚至出现溃烂、

新生儿洗澡水温是多少

对于新生儿洗澡来说,水温是废需要格外注意的一个事项。因为新生儿皮肤嫩,所以对水温是非常敏感的。那新生儿洗澡水温是多少呢? 给新生宝宝洗澡时,新手爸妈们一定要注意控制洗澡水温。新生儿洗澡水温一般控制在37度左右。通常情况下,爸妈们会用手部接触去感应水温,但是,手部对水温的敏感度也没有婴儿的整个身体对水温的敏感度高。爸妈们可以用手肘或者是腕部来试水温。还可以使用专业的温度计来测量水温。 寒冷季节时,家长在给宝宝洗澡的时候要时刻注意,水温是否下降,洗澡过程中要做到快速。家长们还要注意,水温太高或太热很容易烫伤宝

新生儿护理最为关键的48小时

一个宝宝的到来,往往会开启一个家庭生活全新的一页。在孕期,你可能阅读了大量的读物,已经知道了分娩之后要接受哪些治疗和检查。但是,宝宝在出生后的48小时里需要做些什么呢?要怎样护理娇嫩的新生儿呢? 宝宝出生后的10分钟 1、剪脐带 脐带通常在宝宝出生后几分钟内就会被剪掉。如果爸爸被允许进产房,那么爸爸一定要争取这一光荣的使命哦。 2、哭 刚刚出生的宝宝,他的第一声啼哭很重要。第一声啼哭是肺脏建立功能的开始,是由胎儿转变为婴儿的信号。 3、检查 婴儿出生后第1分钟以及5分钟之后需要分别接受一次新生儿评分,即对

新手爸妈新生儿的注意事项

新生儿的注意事项 注意托着宝宝的头部:出生不久的宝宝,头大身子小,颈部肌肉发育还不成熟,也没有力量支撑起整个头部的重量。所以抱宝宝时,一定要托着他的头,以免伤到劲部。在抱的时候,可以把宝宝抱得稍紧一点,这样可以增强宝宝的安全感。 不要竖着抱:竖抱宝宝时,宝宝头的重量就会全部压要颈椎上。而新生儿的头占全身长的1/4,颈椎还不足以支撑整个头部,这样就会伤到宝宝的脊椎。这些损伤在当时不容易发现,却可能影响孩子将来的生长发育。所以在宝宝在1~2个月,颈肌还没有完全发育时,一定要防止这种不正确的抱姿。 多与宝宝交

怀孕五个月胎儿位置

正所谓十月怀胎,怀孕五个月已经是怀孕中期了,这时候的宝宝长什么样了,在怀孕五个月胎儿位置哪里呢,又在干些什么呢?此时的胎儿看上去象一只梨子,大约有13厘米长,重约170克,在今后3周内,他将经历一个飞速增长的过程,重量和身长都将增加两倍以上。 这个月的胎儿身高20~25厘米,体重250~300克,全身长出细毛(毳毛),开始长头发,眉毛、指甲等也出齐。头的大小像个鸡蛋,头重脚轻的身体分成三部分,身体比例终于显得匀称,皮肤渐渐显现出红色,皮下脂肪开始沉着,皮肤不透明了。胎儿的心跳十分活跃,在羊水中胎儿的手脚可

新手爸妈必知4种NG育儿法

正确育儿法,爸妈知多少? 无论是老一辈流传下来的育儿方法,或周遭亲友异口同声称赞的照顾方式,不见得全都正确。到底哪些是常见的错误育儿法?不妨先听听小儿科医师的解析,避免因为错误的照顾方式而影响宝宝健康。 NG育儿法1:母奶宝宝黄疸时,最好停喝? 吃得够、小便量够,黄疸会下降 母奶宝宝之所以会出现黄疸,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宝宝刚出生时,妈妈的奶量较少,加上宝宝的吸吮能力不佳,因此,喝到的奶量较少而引起黄疸。李佳容医师表示,鼓励妈妈多亲喂,当孩子吃得够、小便量足够,黄疸会逐渐下降。其次,如果母奶宝宝持续出现

婴儿护理从头开始

一、不随意抚摸按压宝宝的头部 宝妈们都知道新生儿的头颅由于颅骨尚未发育完全,骨与骨之间存在缝隙,并在头的顶部和枕后部形成两个没有骨头覆盖的区域,分别称为前囟门和后囟门。 前囟门呈菱形,是头颅上最大的骨缝交点,此处无骨块存在,较其他部分略凹陷、柔软,摸上去有轻微的搏动。前囟门一般在宝宝1岁到1岁半的时候闭合。 后囟门是枕骨与两块顶骨之间的骨缝交点,尺寸较小,闭合的很早,有时甚至摸不到。 宝宝的囟门非常重要,宝妈及家人切记不能随意抚摸、按压新生儿的头,尤其是囟门的地方,否则有可能会对宝宝的大脑造成损伤。 二、

宝宝出生13天身上脱皮 妈妈必知:新生宝宝皮肤的那些事

刚出生的宝宝,真可以称为变色龙”:新生儿变动体位,皮肤颜色出现界线分明的不同变化,这就是医学上称的皮肤变色。 新生儿紫绀多是病理性的,不属于正常生理现象。但暂时性的紫绀不是疾病,新手爸妈妈不必为此着急,紫绀会自然消退的。 新生儿出生头几天,可能出现皮肤红斑。红斑的形状不一,大小不等,颜色鲜红,分布全身,以头面部和躯干为主。新生儿有不适感,但一般几天后即可消失,很少超过一周。有的新生儿出现红斑时,还伴有脱皮的现象。 新生儿出生后可在皮肤或黏膜部位出现一些与皮肤本身颜色不同的斑点或丘疹,称为新生儿胎记,也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