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宝宝生气的权利
尊重宝宝生气的权利
1:尊重宝宝“生气”的权利
宝宝是自己情绪的主人,除了快乐,满足的积极情绪,当然也会有种种不良情绪,如任性、愤怒、不友好等。你也许不赞成,但必须承认,宝宝有按自己的意愿表达情绪的权利。
专家认为,“生气”是宝宝感情生活中的一部分,是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有机元素”之一,大人要把宝宝“发泄愤怒”简单地视为“有意破坏”,更不要动不动就严词训宝宝,指他们“发脾气”,不要剥夺宝宝自我心理调节的权利,若他们把怨气积存在心里,紧张和焦虑情绪就会不断增加。大原则是,在不致伤害到宝宝自己或别人的前提下,让他生气好了,那是被允许的———就像成人自己,不也经常以生气来宣泄自己的不满情绪吗?
2:耐心疏导宝宝,学会表达情绪
●允许宝宝发泄不满
发现宝宝有不良情绪时,家长要多和他交流,比如,“你怎么了,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吗,跟妈妈说一说吧。”引导他说出自己的想法。宝宝在倾诉过程中,不但提高了表达情绪的能力,同时也释放了不良情绪,从中获得了控制和调节情绪的方法。
●让宝宝适度宣泄
适当的情绪发泄是有效控制和调节情绪的手段之一。哭是宝宝表达情绪的一种方式,在他不开心的时候,允许他哭泣,有助于发泄内心的消极情绪。为宝宝设置“发泄角”,也是一种帮助宝宝学习情绪控制的好方法。例如,宝宝生气时,可以给他一只沙袋或一个枕头,供他宣泄怒气。
●给宝宝树立好的榜样
宝宝由于受生活经历和能力的限制,常常不知道如何表达和平衡自己的情绪。父母要以身作则,给宝宝树立榜样,管理好自己的情绪,给宝宝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平时也要用正确的宣泄方式表达愤怒,不要迁怒于人和物。
●转移宝宝的注意力
利用宝宝的情绪易变特点,把他的注意力从不愉快的情绪转移到别的事物上来。宝宝发脾气时,马上给他玩一些需要动手的玩具,例如搭积木、拼图、串珠等,也可以和他一起看图画书,巧妙转移他的情绪。需要注意的是,当宝宝发脾气的时候,不要责备宝宝小心眼、没出息,这种做法只会让宝宝更加沮丧。
●创建愉快的生活环境。
轻松地生活环境对宝宝的成长很重要,哪怕父母遇到难以解决得问题,也尽量不要在宝宝面前表露。生活环境会感染到宝宝的情绪,轻松的氛围可能够令宝宝随时自由地、放松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
如何让宝宝不再小气
当家里来了客人也带着小宝宝,你的宝宝是否会为了保护自己的玩具常常将玩具箱拖到一边,自己在那里玩,而不愿意与别人分享?宝宝“小气”,背后究竟是何原因?
“小气”背后的原因
进入两岁以后,宝宝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有了“我”和“你”的概念。他非常注重“什么是你的”和“什么是我的”,并以此来确认自我的边界。在这种情况下,“分享”常让宝宝感觉到“失去”或者“被侵犯”。出于这种不安全感,宝宝们常常极力捍卫自己的所有权,如果这种愿望不被理解,他们会更加不安,更加激烈地拒绝分享。
试试这样做:
1、尊重宝宝的所有权
尊重宝宝的“物权”,无论是玩具、食物还是书籍,只要是许诺给宝宝的,就由宝宝来支配,让他相信自己真正拥有自己的东西,而拥有的表现是“自由支配”,可以决定是否分享。分享是以“拥有”为前提的,没有人可以分享自己还没有拥有的东西,没有“拥有感”的分享不是真正的分享,而是父母的支配。强制的“大方”会使宝宝难过、生气、产生危机感。这种方式会剥夺孩子的需求,让他感觉自己的需求不重要,间接影响孩子自我价值感的建立。妈妈不要因为自己的面子在宝宝不肯分享玩具给小朋友的时候斥责他,“自私”、“小气”这些字眼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同时也反向强化了这种行为模式,使他的行为变得更加小气。
2、为宝宝做出示范
身教重于言传。引导宝宝学会分享,家长首先要是真心乐于分享的人,在日常的小事中,潜移默化地将分享的概念传达给孩子,比如当宝宝玩弄大人的笔记本的时候,可以对他说“这些都是妈妈的东西,妈妈愿意和你分享”;再比如当宝宝想要玩别人的玩具时,我们可以鼓励宝宝(或暂时代替宝宝)问那个人:“你愿意和我分享吗?”这样的经历多了,宝宝就会认识到:东西固然是属于我的,也是可以分享的。
3、分阶段进行分享训练
第一阶段,通过在家中和宝宝玩游戏,让宝宝相信玩具分享后能够重新回到自己手里。如:向他借走一样玩具答应他5分钟后还给他。慢慢宝宝就会知道东西是暂时离开自己,过一会儿就会回来。
第二阶段,引导宝宝尝试和小朋友们进行交换玩具的游戏。如大家交换玩具3分钟后归还,让宝宝感受自己既能享用别人的玩具,也不会因此失去自己的玩具。进一步增强宝宝的安全感,并使他体会到分享的价值和快乐。
最后,组织宝宝们做集体活动,游戏最好选择需要团体协作的项目,如一起搭积木。在游戏过程中,鼓励并引导孩子们自行协商出分享的规则,从中体会出合作互利分享的好处。
宝宝看护注意事项
宝宝的看护是颇有讲究的,除了要注意方式方法之外,还需要尊重宝宝自己的愿望。另外,如果是长辈,比如爷爷奶奶来看护宝宝的话,为了避免长辈溺爱孙子,爸爸妈妈应该提前和老人家共同好教育理念。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宝宝看护注意事项具体有哪些!
1、如果是老人家来照看宝宝的话,爸爸妈妈有些问题需要提早跟老人沟通好。一般老人们对于孙子辈的晚辈会格外的疼爱,甚至可以说是溺爱,这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父母们在找爷爷奶奶照看孩子的时间,应该跟长辈沟通好,不可以过分娇惯孩子。
2、早期教育不等于智力开发,宝宝年纪还小,看护过程中不要过分强调知识的灌输,把教育片面理解为传授书本知识,把智力开发等同于提前进行读、写、算等技能训练,这些观念都是错误的。爸妈可以通过一些方式让宝宝的视、听、嗅、触等感觉更灵敏让宝宝自己体验生活、接受不同的刺激、让他自己作决定,对宝宝来说是更好的。
3、尊重宝宝自己做事的愿望:尊重宝宝的正当要求,即便是嫌宝宝动作太慢,担心他自己吃饭把饭吃凉,也要尊重宝宝自己吃饭的要求。把宝宝当作一个个体,尊重他的选择,不要因为担心他做不好而帮他做原本应该让他自己做的事情。
4、对宝宝最健康的情况下最好是半岁以上再开始加辅食,最好不要半岁内加辅食,半岁内加辅食会影响宝宝的健康,特别是会容易出现过敏的问题。如果宝宝四个月或者不到半岁加辅食会对食品过敏,有可能会导致他变成易过敏体质,长大了也比较麻烦。
5、婴儿的新陈代谢比成人快,所以也比较怕热,冬天时固然应该穿得保暖一点,但是天气热的时候,穿太多反而会令宝宝不舒服,加上他的体温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所以在给他穿衣时,必须更注意环境的冷暖变化。一般而言,大人觉得冷,必须穿多时,就给宝宝多穿一件;大人觉得热,必须少穿时,就帮宝宝多脱掉一件,而夜晚则比白天多穿一件。
产后禁忌食物有哪些 产后不能吃辛辣的食物
产妇由于大量失血,出汗等原因,体内容易出现津液不足的问题,食用辛辣的食物容易造成虚火上升,伤津耗液,导致产妇口舌生疮,大便秘结,痔疮等症;此外燥热辛辣的食物还会通过乳汁进入宝宝体内,加重宝宝内热,引发不适症状,还容易形成顽疾,影响宝宝生长发育。
怀孕吃太多水果好吗 怀孕期间吃太多水果好吗
怀孕期间吃太多水果并不好。
准妈妈都先孕育一个健康可爱的宝宝,生下来时的体重一直都很受重视,很多人认为胎儿出生时重点好,近期郑州出生一个“重”宝宝,这个宝宝出生就已经达到10.2斤,后来询问了其妈妈才知道,之所以这个宝宝重达10.2斤,是因为她在怀孕时期大量的食用水果,不但把自己吃成了个胖子宝宝也吃“重”了。
宝宝生病时该如何进行喂养
许多家长都知道,在宝宝生病的时候最不想吃东西了!这样让家长们很苦恼,宝宝不吃饭,营养从哪里来呢?我们针对几种病历,来教家长们如何在宝宝生病时给他进行喂养。具体如以下:
假如宝宝发高烧,则应补充水分。父母可给宝宝喂一点小麦茶或含糖分少的果汁以补充水分。如果宝宝饿了的话,则可以喂点母乳或米粉粥等容易消化的食物,但不能过多,应适量。
假如宝宝便秘,父母应注意给宝宝补充水分,喂一些有助于缓解便秘的食物,例如富含纤维素的水果及蔬菜。
宝宝腹泻,一般来说是喂养不当引起的,这时应延长两次喂奶的时间间隔,让宝宝的胃肠得到休息。另外,腹泻时应停止添加辅食,等宝宝有所好转时再进行辅食的添加。
宝宝还小,身体器官还未发育完全,这时就需要父母的精心照顾,如果因为添加辅食不当引起了不良反应,应停止辅食的喂养。如果继续喂养则会加重宝宝的肠胃负担,引起消化吸收系统紊乱,加重宝宝的不适感。
开发儿童创造力的原则
创造一种气氛,使每个儿童受到尊重,并作为小组的一名成员受重视。
使每个儿童懂得自尊,并学会提出自己的想法。
应让每个儿童有独立去创造成就的勇气和信心,并应当许可他进行创造性的尝试。
儿童需要利用和体验其能力及环境的自由,以便学习自由。
对儿童的新奇念头、想像力和别出心裁的想法要称赞、鼓励。
应当鼓励儿童去探索,选择新途径,不停留在已经明白的事物上。
好问态度应当是教育的主要目标。
家长应当做到倾听、观察和沉默。
应当避免引起儿童害怕的压力。
应当避免在评价儿童中迷信权威做法。
同时,还要注意开发宝宝创造力的误区哦。
预防接种是每个宝宝的权利
预防接种的疫苗是如何起作用的?
人体的免疫系统可保护机体抵抗疾病及感染,当一种微生物(细菌或病毒)侵犯人体时,免疫系统发现这种微生物并产生抗体,抗体抵抗感染从而预防了疾病的发生。
抗体还能够预防宝宝将来不患特定的疾病,如果宝宝再次接触这种微生物,宝宝的免疫系统会迅速产生更多的抗体去杀灭微生物,从而有效的保护了宝宝;譬如,得过水痘的宝宝一般不可能再次得水痘,即使他和感染水痘的宝宝有过密切接触。
疫苗主要是刺激宝宝的机体产生抗体,但和细菌及病毒不同,疫苗一般不会导致宝宝得病。
预防接种疫苗的类型有哪些?
(1)主动免疫制剂:主动免疫制剂是利用有害细菌或病毒减毒后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主动免疫制剂的疫苗包括脊髓灰质炎,麻疹,腮腺炎及风疹疫苗。
(2)被动免疫制剂:被动免疫制剂是利用从许多供体提取出的抗体,起到暂时免疫的作用,例如乙肝免疫球蛋白,如果刚出宝宝的母亲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那么就要给宝宝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以抵抗乙肝病毒的感染。
预防接种的方式有哪些?
宝宝的疫苗大多数需要注射的方式,当然也有其他方式,如口服的疫苗(脊髓灰质炎和轮状病毒)
预防接种的费用谁来承担?
就中国而言,国家会给宝宝免费提供国家计划免疫之内的疫苗,但计划免疫外的疫苗大多需要家长自己付费。
预防接种的副作用有哪些?
大多数疫苗是安全的,很少出现严重的副作用。
(1)轻度的副作用:疫苗接种偶尔会出现轻度的副作用,包括低热、注射部位红肿。
(2)中度的副作用:偶尔接种疫苗后会出现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关节疼痛,这些反应称为血清病,通常情况下不危险并在数天或数周内缓解;
(3)严重的副作用:疫苗严重的副作用较少,包括严重的神经系统反应(如抽搐)或严重的过敏反应(例如过敏性休克);过敏反应通常发生在接种疫苗后的数分钟至数小时,如果是在医院发生,会得到及时的救治,如果在医院外发生,要及时的拨打急救电话。
什么情况下宝宝不能预防接种?
(1)暂时不能接种的情况
早产儿、难产儿,正在发热或患一般疾病的急性期时暂时不要接种,可待这些宝宝可以在疾病康复后补种。
如果宝宝最近输过血或用过免疫球蛋白,应该推迟麻腮腺风和水痘疫苗的接种,因为血或血制品会使这些疫苗的作用降低。
(2)绝对不能接种情况
如果你的宝宝具有免疫功能缺陷、或是严重过敏体质,接种疫苗可能发生异常反应,甚至危及生命,所以绝对不可接种疫苗。
什么情况下不影响宝宝预防接种?
宝宝正在患或最近患某些轻度疾病;
宝宝正在用或最近应用抗生素;
宝宝上次接种疫苗只是出现上述轻度副作用。
宝宝为什么要按时预防接种?
许多疫苗可预防的疾病,如宝宝未接种疫苗,当宝宝患病时往往比较严重,因此在宝宝1岁前会推荐宝宝接种许多疫苗,一些疫苗在宝宝入学之前推荐接种,疫苗接种不但预防宝宝患病同时会降低疾病流行的风险。
预防接种是每个宝宝的权利
为了更好的保护您的宝宝,减少宝宝患病的机会,请按时按需给宝宝接种疫苗,因预防接种的每个宝宝应有的权利。
宝宝咳嗽的错误护理方法
我们成年人尚且对天气感受这么大,宝宝遇到这种情况那才“可怕”呢。天气的突然变化,很容易导致宝宝感冒。宝宝生病,我们就要跟着着急上火。只有宝宝有点不舒服,我们就很容易“各种办法”一起上。我们的一些错误做法,会加重宝宝的疾病,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你的哪些错误行为,“害了”宝宝的健康?
咳嗽就用药
很多妈妈看到宝宝咳嗽,马上就想给宝宝吃咳嗽药。其实,咳嗽是宝宝的一种反射性保护动作。宝宝如果白天玩的比较厉害,晚上很可能会出现咳嗽的情况。
这种情况,既不是细菌感染导致,也不是风寒感冒导致的。我们首先要做的祛寒,而不是清热化痰。而大多数止咳药品主要功效清热化痰,并不对症。
咳嗽能抗就抗
和感冒就用药相对的就是,让宝宝能抗就抗。有些妈妈觉得宝宝也可以和我们一样扛过去。这种情况,很可能会导致宝宝久咳不愈,甚至可能会引发其他疾病。所以,宝宝咳嗽,最安全的解决方式是咨询医生,及时治疗。
咳嗽就用抗生素
宝宝咳嗽,很多妈妈都会想要用抗生素。其实,抗生素主要是治疗细菌感染导致的咳嗽。但是,宝宝的咳嗽很多并不是由细菌感染的,而是病菌感染。盲目使用抗生素,不但不能治疗宝宝咳嗽,反而会加重病情。
宝宝咳嗽,我们都很着急。但是,我们一定不要乱用药。如果我们错误用药,会直接加重宝宝的病情。宝宝生病,我们一定要谨慎用药。如果自己不确定,最好可以咨询医生,千万不要自己乱用药。
宝宝咳嗽很常见,但是千万不要因为我们错误的用药方式,让宝宝的疾病更加的严重。宝宝用药,一定要慎重、科学。
尊重孩子从母体内开始
盲目产检易“打扰”胎儿
随着国外教育理念的涌入和新闻媒体的宣传,“尊重孩子”成为很多父母乃至成人世界的共识。但是,大多数的“尊重孩子”着力于孩子出生后的天性培养和独立教育,却少有人关注孩子在离开母体前作为“胎儿”、离开母体作为“婴儿”这两个时期对宝宝权利的尊重,并或多或少地以不同形式对宝宝权利产生了“侵犯”。
科学安排产检次数
很多孕妇怀孕以后每天患得患失,一会担心宝宝胎心是否正常,一会担心胎儿是否正常发育,所以动辄就到医院做超声检查。蔡雁曾遇到一名孕妇由于过度紧张,3个月时间里做了5次超声检查,除了正常的产检,还主动要求多个单项检查,反复求证孩子的健康。她不知道的是,这种盲目产检反而侵扰了孩子的孕育环境。
以每个孕妇都奉若至宝的四维超声为例,通俗地说,它就是将一3D超声图像加上时间维度参数制作的一张DVD,而录制这种DVD需要较长的时间,一方面较长时间让胎儿暴露在超声环境中,妈妈也会感到疲劳,另一方面也破坏了胎儿平静的宫内环境。因此,提倡产检在必要、科学的前提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