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脊柱关节炎的症状是什么

脊柱关节炎的症状是什么

关节相关症状:早期症状主要是关节僵硬和疼痛,膝、踝是最常受累的关节,常是非对称的疼痛、僵硬和活动受限,发生关节严重肿胀的病人较少见。脊柱关节病最具特征性的表现是肌腱端病,炎症侵及手足指(趾)时,受累的手、足指(趾)可弥漫肿胀,形似腊肠,而成为腊肠指(趾)。下腰痛也可以是最早的症状,它可放射到臀区和大腿部,并随卧床休息和不活动而加重,活动后可缓解。

在一些严重、慢性和反复发作的患者脊柱成为最主要受累的部位,早期患者仅表现为反复的胸背部酸痛,晚期患者则表现为背部、颈部的僵硬和活动性减小。

关节外症状:发热、口腔溃疡、结膜炎、虹膜炎、龟头溃疡、尿道的炎症、上肺纤维化、房室传导阻滞、主动脉反流等表现。关节外的症状常是确诊脊柱关节病的重要线索。

怎么判断是否得了关节炎

关节炎最主要的症状是疼痛,常见于膝关节、髋关节、腕关节、肘关节、肩关节、脊柱关节等。发病初期疼痛并不严重,患病关节往往仅表现为酸适或轻度疼痛,遇天气变化或劳累后,症状可加重,休息后则减轻。随着病情进展,疼痛明显加重,休息时也可出现疼痛的症状。肿胀是关节炎症的常见表现,与关节疼痛的程度不一定相关。关节疼痛及炎症引起的关节周围组织水肿,导致关节活动受限。

脊柱性关节炎的简介

脊柱关节炎(spondyloarthritis, SpA),既往又称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seronegative spondyloarthropathies)或脊柱关节病(spondyloarthropathies,SpAs),这是一组慢性炎症性风湿性疾病,具有特定的病理生理、临床、放射学和遗传特征,炎性腰背痛伴或不伴外周关节炎,加之一定特征的关节外表现是这类疾病特有的症状和体征。这一类疾病包括: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反应性关节炎(reactive arthritis,ReA),银屑病关节炎(psoriatic arthritis,PsA),炎症性肠病性关节炎(arthropathy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未分化脊柱关节炎和幼年慢性关节炎。赖特综合征(Reiter’s syndrome, RS)与反应性关节炎为同义词,现已很少使用。该类疾病常在中青年发病,除银屑病关节炎发病无性别差异外,其他几种疾病男性均多于女性[1] 。

脊柱关节炎与HLA-B27基因有很强的相关性,这使其概念得到了很好的统一。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的真正概念早在十余年前就被Wright等明确。术语“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被用来描述一类相关的,具有许多相同的临床、放射学和血清学的特征,还有家族性和遗传关系的异质性疾病。这些疾病最初包括强直性脊柱炎,反应性关节炎,赖特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相关的关节病,惠普尔病和白塞病。这些疾病具有许多不同点和相似性,包括类风湿因子阴性,没有皮下结节,放射学的骶髂关节炎伴或不伴炎性的外周关节炎和家族聚集性[2] 。

脊柱性关节炎是什么

脊柱关节炎包括的所有疾病中B27抗原均显著增高。研究证实强直性脊柱炎和反应性关节炎有着相似的B27抗原频率。炎症性肠病性关节炎的外周关节炎为肠外受累的证据,但其B27抗原表达并不增高。然而,发生脊柱炎的炎症性肠病性关节炎患者却75%与B27抗原有关。这些发现提示炎症性肠病性关节炎关节病的发病机制与强直性脊柱炎相似,携带HLA-B27的炎症性肠病性关节炎患者有发展成强直性脊柱炎的较高风险。单纯的银屑病患者HLA-B27的发生率没有增高,外周型银屑病关节炎患者没有B27增高的证据,但45%银屑病性脊柱炎有B27抗原,不过与强直性脊柱炎和反应性关节炎与B27抗原的相关性相比明显减低。尽管如此,这些研究证实银屑病关节炎应该被包括在脊柱关节炎之中。这些资料提示一定有其它因素在脊柱的炎性关节炎中发挥了作用。一定形式的幼年发病的慢性关节炎也应包括在脊柱关节炎的范畴内,少关节病的儿童具有较高的B27频率。然而,惠普尔病和白塞病由于缺乏与HLA-B27的相关性和具有其它的特征不再包括在脊柱关节炎中。

HLA-B27阳性的单合子双胞胎中发病不同及10%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不带有HLA-B27,表明环境因子也很重要。非基因致病因子中,以感染较多。在HLA-B27转基因鼠研究中也发现,转基因鼠生活在无菌环境中,并不发生强直性脊柱炎,提示环境因素是HLA-B27相关疾病发生不可缺少的条件。但是,尽管很多研究表明强直性脊柱炎与感染相关,目前为止,没有肯定的证据表明强直性脊柱炎的启动与致病菌有关,微生物在强直性脊柱炎中的作用尚不清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是一种通过两种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1及TNFR2)作用的细胞因子,可能会与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机制相关。免疫组化分析发现TNF-α是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中介导炎症的一种重要细胞因子,这也促成了首批TNF抑制剂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试验。

脊柱关节炎预防

本类疾病临床表现的轻重程度差异较大,有的患者病情反复持续进展,有的长期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可以正常工作和生活。

几种脊柱关节炎病情逐渐进展,都可能发展成典型的强直性脊柱炎,而经过治疗,病情也可能得到控制。

发病年龄较小,髋关节受累较早,反复发作虹膜睫状体炎,诊断延迟,治疗不及时和不合理,以及不坚持长期功能锻炼者预后较差。

尽管生物制剂的出现令本病的预后已经有了较大改观,但本病仍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应在专科医师指导下长期随诊。

常见的风湿病有哪些种类

(1)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包括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硬化症、多发性肌炎与皮肌炎、成人Still病、血管炎及其他血管疾病、干燥综合征、重叠综合征和脂膜炎等

(2)脊柱关节病:包括强直性脊柱炎、反应性关节炎、牛皮癣关节炎、炎症性肠病性关节炎和未分化脊柱关节病等。

(3)退行性关节炎:包括骨关节炎、骨关节病等。

(4)与感染因素有关的关节炎、腱鞘及滑膜炎,包括化脓性关节炎、反应性关节炎等。

(5)伴有风湿病表现的代谢性疾病和内分泌性疾病:包括痛风、焦磷酸钙沉积病及软骨钙化病、淀粉样变、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糖尿病引起的关节病、甲状腺及肢端肥大症等。

(6)与肿瘤相关的风湿性疾病:如滑膜肉瘤、多发性骨髓瘤等。

(7)神经变性疾病:如脊神经根病变。

脊柱关节炎诊断鉴别

诊断标准

(1)1991年欧洲脊柱关节病研究小组(ESSG)提出了一套适于整组脊柱关节炎的分类标准,这些标准尽管不是以临床诊断为目的,但对于鉴别非典型的或未分化脊柱关节炎上确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ESSG标准着重于脊柱关节炎的两个主要特征:炎性腰背痛和非对称的寡关节炎,如果再加上其他一项条件就可以诊断为脊柱关节炎。

脊柱关节炎的ESSG分类标准

炎性脊柱痛或滑膜炎(非对称性或下肢关节为主)加上以下至少1项:

阳性家族史

银屑病

炎性肠病

尿道炎、宫颈炎或急性腹泻

交替性臀区痛

肌腱附着点炎

骶髂关节炎

(2) 2004年,脊柱关节炎国际评价协会(ASAS)启动了一项国际间的合作来制定中轴和外周脊柱关节炎的分类标准,并于2009年完成了中轴脊柱关节炎的标准,在这个标准中修订的纽约标准所要求的X线骶髂关节炎只是作为影像学骶髂关节炎的一部分而非必须条件,对于那些没有放射学骶髂关节炎的患者磁共振所示的骶髂关节炎症也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同时它也结合了各项临床表现(如炎性腰背痛、关节炎、跟腱炎等)和实验室检查(HLA-B27和CRP),这就更加有益于早期疾病的诊断。

a) 中轴脊柱关节炎ASAS分类标准(适用于慢性腰背痛的患者,发病年龄小于45岁)

影像学骶髂关节炎加上至少1条脊柱关节炎的特点或HLA-B27阳性加上至少2条其他的脊柱关节炎的特点

脊柱关节炎的特点:炎性腰背痛;关节炎;跟腱炎;色素膜炎;趾炎;银屑病;克罗恩病/结肠炎;NSAIDS治疗有效;脊柱关节炎家族史;HLA-B27阳性;CRP升高;

影像学骶髂关节炎:MRI显示的活动性(急性)炎症,高度提示与脊柱关节炎相关的骶髂关节炎;X线显示符合修订的纽约标准的明确的骶髂关节炎。

鉴别诊断

1.类风湿关节炎

在强直性脊柱炎早期,单纯以外周关节炎表现为主时特别需要与类风湿关节炎进行鉴别。①强直性脊柱炎在男性多发而类风湿关节炎女性居多。②强直性脊柱炎无一例外有骶髂关节受累,类风湿关节炎则很少有骶髂关节病变。③强直性脊柱炎为全脊柱自下而上地受累,而类风湿关节炎只侵犯颈椎。④外周关节炎在强直性脊柱炎为少数关节、非对称性,且以下肢关节为主,并常伴有肌腱端炎;在类风湿关节炎则为多关节、对称性和四肢大小关节均可发病。⑤强直性脊柱炎无类风湿关节炎可见的类风湿结节。⑥强直性脊柱炎的类风湿因子阴性,而类风湿关节炎的阳性率占60%~95%。⑦强直性脊柱炎以HLA-B27阳性居多,而类风湿关节炎则与HLA-DR4相关。

2.痛风性关节炎

部分本病患者下肢关节炎发作持续时间较长,且有时发病期血尿酸不出现升高,此时往往需要与强直性脊柱炎引起的外周关节炎进行鉴别。此时需综合两种疾病的临床特点仔细鉴别。

3.非特异性腰背痛

此类腰背痛患者在临床上最为常见,该类疾病包括:腰肌劳损、腰肌痉挛、脊柱骨关节炎、寒冷刺激性腰痛等,此类腰痛类疾病没有强直性脊柱炎的炎性腰背痛特征,进行骶髂关节X线或CT检查以及行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等相关化验容易鉴别。

4.腰椎椎间盘脱出

椎间盘脱出是引起炎性腰背痛的常见原因之一。该病限于脊柱,无疲劳感、消瘦、发热等全身表现,所有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沉均正常。它和强直性脊柱炎的主要区别可通过CT、MRI或椎管造影检查得到确诊。

5.髂骨致密性骨炎

多见于青年女性,其主要表现为慢性腰骶部疼痛和发僵。临床检查除腰部肌肉紧张外无其他异常。诊断主要依靠骶髂关节前后位X线平片或CT,其典型表现为在髂骨沿骶髂关节之中下2/3部位有明显的骨硬化区,呈三角形者尖端向上,密度均匀,不侵犯骶髂关节面,无关节狭窄或糜烂,故不同于强直性脊柱炎。该病无明显坐久、卧久疼痛的特点,且接受NSAIDs治疗时不如强直性脊柱炎那样疗效明显。一些女性强直性脊柱炎早期的患者,和本病较难鉴别,骶髂关节MRI检查可能有一定帮助,但仍需综合临床情况判断,对于较难鉴别的患者建议随访观察。

常见的风湿病有哪些种类

风湿病包括100余种疾病,常见的风湿病有以下几类:

(1)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包括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硬化症、多发性肌炎与皮肌炎、成人Still病、血管炎及其他血管疾病、干燥综合征、重叠综合征和脂膜炎等

(2)脊柱关节病:包括强直性脊柱炎、反应性关节炎、牛皮癣关节炎、炎症性肠病性关节炎和未分化脊柱关节病等。

(3)退行性关节炎:包括骨关节炎、骨关节病等。

(4)与感染因素有关的关节炎、腱鞘及滑膜炎,包括化脓性关节炎、反应性关节炎等。

(5)伴有风湿病表现的代谢性疾病和内分泌性疾病:包括痛风、焦磷酸钙沉积病及软骨钙化病、淀粉样变、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糖尿病引起的关节病、甲状腺及肢端肥大症等。

(6)与肿瘤相关的风湿性疾病:如滑膜肉瘤、多发性骨髓瘤等。

(7)神经变性疾病:如脊神经根病变。

脊柱关节炎的临床表现

中轴受累

脊柱关节炎中强直性脊柱炎和银屑病关节炎脊柱病型以中轴受累为主。广义的中轴范围应该是指从骨盆到颈椎,其中包括髋关节;狭义的中轴受累主要指累及到颈、胸、腰椎和骶髂关节。中轴脊柱炎包括骨关节、韧带肌腱和附着点炎等。

中轴受累包括早期和晚期,早期主要表现为炎性腰背痛,但放射线上还未表现出骶髂关节炎的表现,这部分患者通常在临床上容易被漏诊或误诊。晚期的临床表现非常明显,包括骶髂关节炎、脊柱部分或全程受累、病人体型体态变化、活动受限、影像学变化,容易被临床确诊,但即使被临床正确地诊断,其治疗往往也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期,或者患者已经出现了功能受限或残疾。因此要重视强直性脊柱炎早期中轴受累的诊断和治疗,从而尽早控制病情。

(1)交替性臀部疼痛

这是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最常见的早期症状。表现为一侧臀部或髋部疼痛,较为明显,重者可导致髋部活动受限,不敢行走,经过治疗一段时间后可好转,但可反复发作,并可出现双侧交替发作。因为骶髂关节位于臀的深部,这些症状正是骶髂关节或髋关节炎症所导致。尽管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和机械性腰痛患者都有可能出现臀部疼痛,但是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更特异性的是表现为先是一侧臀部疼痛起病,逐渐交替性臀部疼痛。

(2)炎性腰背痛

脊柱关节炎患者的腰背痛常常隐匿性起病,起始部位位于腰臀部区域,渐向背部发展,常在后半夜较为明显,并伴有明显僵硬感,可导致夜间翻身困难,且在清晨起床时腰背部明显僵硬,需活动后方改善。这种晨僵的持续时间与患者的病情轻重有关,轻者数分钟可缓解,重者不仅持续时间长达数小时甚至全天。这种炎性腰背痛是脊柱椎小关节炎症、附着点炎的外在表现。炎性腰背痛是强直性脊柱炎最具有标志性的特点之一,作为筛选和鉴别那些慢性腰背痛的患者是否是中轴受累的脊柱关节炎的有力工具。

强直性脊椎炎急性期是怎么回事

所有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骶髂关节受累,临床上真正出现脊柱完全融合者并不多见。骶髂关节炎引起的炎性腰痛,呈隐匿性、很难定位,并感到臀部深处疼痛。起病初,疼痛往往是单侧和间歇性的,几个月后逐渐变成双侧和持续性,并且下腰椎部位也出现疼痛。

典型的症状是固定某一姿势的时间较长或早晨醒来时症状加重(“晨僵”),而躯体活动或热水浴可改善症状。肌腱端炎,是脊柱关节病的主要特征,炎症起源于受累关节的韧带或关节囊附着于骨的部位、关节韧带附近以及滑膜、软骨和软骨下骨。脊柱关节病的滑膜炎常常与临床上未发现的肌腱端炎有关,至少在某些关节,这种滑膜炎只是一种继发炎症。

由于胸肋骨连接部位、棘突、髂骨嵴、坐骨结节和跟骨部位的肌腱端炎,引起的关节外或关节附近的骨压痛是这类疾病的早期特点。只有极个别病人没有或只有很轻微的腰背部症状,而其他病人可能仅仅是抱怨腰背发僵、肌肉疼痛和肌腱触痛。寒冷或潮湿可使症状加重,而这部分病人常常被误诊为纤维肌痛综合征。

以上就是强直性脊椎炎急性期的一些相关内容。患有这种疾病的人可以适当吃一些大蒜、辣椒和大葱等等,还可以饮用姜汤,可以驱寒暖胃,也可以吃一些果实食品之类的食品或者是吃一些豆类食物,加强身体的锻炼,避免抽烟喝酒。

未分化脊柱关节炎知识普及

未分化脊柱关节病是指一组具有脊柱关节病的某些临床和(或)放射学特征,而又表现不典型,但尚未达到已确定的任何一种脊柱关节病诊断标准的疾病。它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也不是一种综合征,它只不过是一组症状谱和临床相的命名,是一个临时诊断,借以区分类风湿关节炎、弥漫性结缔组织病以及其它风湿性疾病。未分化脊柱关节病可以表现为一种或多种症状,可间歇出现,可有不同轻重和不同病程。

临床表现

起病多隐匿,男女均可受累,但以男性多发,占62%~88%。发病年龄在16~23岁之间。由于女性病变较轻,受累关节少,其平均发病年龄较男性高。另外,迟发的未分化脊柱关节病广泛存在于中年人。主要临床表现有:

(1)炎性腰背痛,占52%~80%;

(2)下肢为主的周围关节炎(60%~100%),常见于膝、髋、踝关节。可累及一个或多个关节,后者常为不对称多关节炎(40%);

(3)肌腱末端病,如附着点炎(56%),足跟痛(20%~28%);

(4)骶髂关节炎(16%~30%)、脊柱炎(29%)。其他中轴关节炎,如椎间关节炎、头颈关节炎和肋椎关节炎等;

(5)特征性系统表现,如结膜炎或虹膜炎(33%)、皮肤粘膜病变(16%)。皮肤黏膜病变常见的有溢脓性皮肤角化病、龟头炎、口腔溃疡,偶见坏疽性脓皮病;

(6)其他临床表现:还可有泌尿生殖系统病变(26%)、炎性肠病(4%)、心脏受损(8%)等多种表现。50岁以后发病的HLA-B27阳性的患者少数可有下肢可凹性水肿。口干、眼干症状,可能为非特异性炎症累及唾液腺引起的继发性干燥综合征。

关节炎的自我鉴别

1、晨僵现象与关节痛

晨僵为下半夜和(或)早晨起床时关节疼痛、僵硬或不适症状加重,起床活动后逐渐减轻。晨僵现象持续时间,短则十几分钟,长则大半天。

有明显晨僵者,往往提示该关节疼痛是炎症性的,多是与自身免疫相关的风湿病,即传统概念中的结缔组织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血清阴性型脊柱关节病(强直性脊柱炎等)、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硬化症、风湿性多肌痛等。特殊类型的骨关节炎(手指出现Heberden结节和Bouchard结节者)和出现继发性滑膜炎时可有晨僵,但晨僵时间短暂,一般不超过30分钟。骨关节炎患者多无晨僵,非风湿病性疼痛(如外伤、神经性疼痛等)一般无晨僵。

有明显晨僵现象和夜间疼痛者,往往提示疾病处在活动期,是使用免疫抑制剂和(或)小剂量激素的指征之一。也可在睡前口服长效非类固醇类抗炎药。

2、关节肿胀

关节肿胀提示处于疾病活动期。按压有波动感提示有关节腔积液。按压手指关节有柔韧感提示滑膜增厚。关节肿胀可见于各种炎症性关节病变,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的下肢大关节、继发滑膜炎的骨关节炎、痛风等。肿胀和压痛部位在关节的边缘或上下方,提示肌腱骨附着点炎症,是血清阴性型脊柱关节病(如强直性脊柱炎、瑞特综合征等)的特征。

3、疼痛与活动的关系

活动后症状减轻,提示自身免疫介导的炎症性病变;活动后症状加重,则提示是退行性病变(如骨关节炎)或机械性因素(如椎间盘突出)导致的疼痛。关节疼痛休息不能缓解,长时间不活动反而更痛或僵硬,则提示免疫介导的风湿病,如类风湿关节炎、血清阴性型脊柱关节病;骨关节炎的疼痛则多发生在活动时,如行走、上下楼梯、爬坡等症状加重,休息后好转。

强质性脊椎炎的治疗

1.临床概况 25年前发现的HLA-B27与强直性脊柱炎和脊柱关节病之间的关系,拓宽了我们对这类疾病总的认识。这类疾病以肌腱端炎、指/趾炎或少关节炎起病,部分病例可发展成骶髂关节炎和脊柱炎,伴有或不伴有急性前葡萄膜炎或皮肤黏膜损害等关节外表现。肌腱起始端炎症(图1),发生在足(跖底筋膜炎和(或)跟骨骨膜炎及跟腱炎可引起足后跟疼痛)、胫骨结节和其他部位。

而在临床往往缺少明显的炎性肠病、银屑病或肠道或泌尿生殖道的感染。肌腱端部位受到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多形核白细胞浸润,其附近的骨髓腔也出现水肿和受到浸润。强直性脊柱炎的显著特点是,其中轴肌端炎和滑膜炎的高发生率,且最终导致骶髂关节和脊柱的纤维化和晚期的骨性强直。

虽然所有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骶髂关节受累,临床上真正出现脊柱完全融合者并不多见。骶髂关节炎引起的炎性腰痛,呈隐匿性、很难定位,并感到臀部深处疼痛。起病初,疼痛往往是单侧和间歇性的,几个月后逐渐变成双侧和持续性,并且下腰椎部位也出现疼痛。

典型的症状是固定某一姿势的时间较长或早晨醒来时症状加重(“晨僵”),而躯体活动或热水浴可改善症状。肌腱端炎,是脊柱关节病的主要特征,炎症起源于受累关节的韧带或关节囊附着于骨的部位、关节韧带附近以及滑膜、软骨和软骨下骨。脊柱关节病的滑膜炎常常与临床上未发现的肌腱端炎有关,至少在某些关节,这种滑膜炎只是一种继发炎症。

什么是肠病性关节炎

肠病性关节炎主要指的是由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两种炎性肠道疾病所引起的关节炎。

溃疡性结肠炎以青壮年发病居多,有间歇发作性腹泻,伴有便血、粪便含有黏液和脓液。起病缓慢或骤然发生,发作过后可毫无症状,但有部分病人,腹泻和便血竟然绵延不愈。

克罗恩病又称局限性回肠炎、局限性肠炎、节段性肠炎及肉芽肿性肠炎,也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炎症性肠病,好发于回肠与结肠。常缓慢发病,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严重者可并发肠梗阻。

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一起统称为炎性肠病。肠病性关节炎与免疫有关,常侵犯四肢及脊柱关节,而且受累关节以下肢大关节为主,并有单侧、非对称性的特点,血中类风湿因子阴性。

所以和强直性脊柱炎、赖特综合征、银屑病关节炎、反应性关节炎等一起,被列入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

强直性脊柱炎的危害

腰、颈、胸段脊柱关节和韧带以及骶髂关节的炎症和骨化,髋关节常常受累,其它周围关节也可出现炎症。开始时疼痛为间歇性,数月数年后发展为持续性,以后炎性疼痛消失,脊柱由下而上部分或全部强直,出现驼背畸形。

强直性脊柱炎是较为常见的疾病,病程缠绵,易造成残疾。

4、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标准(纽约标准)

4.1、腰椎在前屈、侧屈、后仰3个方向皆受限;

4.2、腰椎或腰背部有疼痛史3个月以上;

4.3、胸部扩张受限,取第四肋间隙水平测量,扩张<2.5厘米。

4.4、根据上述临床诊断标准及骶髂关节炎X线改变分级可作出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和可疑诊断。

5、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表现

5.1、腰或脊柱、腹股沟、臀部或下肢酸痛不适,或不对称性外周寡关节炎、尤其是下肢寡关节炎,症状持续≥6周。

5.2、夜间痛或晨僵明显;活动后缓解。

5.3、足跟痛或其他肌腱附着点病。

相关推荐

强直性脊柱炎的分类有什么

强直性脊柱炎一种以骶髂关节和脊柱关节慢性炎症为主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性病理改变为肌腱、韧带附着点炎症,如不及时治疗,病变可逐步由骶椎向腰、胸、颈椎发展以至脊柱关节弯曲、变形、强直,甚至出现柱状腰、驼背等,导致脊柱融合,并波及外周关节及眼、肺、肾等脏器,致残率较高。 强直性脊柱炎西医的名称。从中医角度来说属于“痹症”、“痿症”。大体上可以归为的“肾痹”、“痿痹”、“骨痹”、“督脉病”等。中医讲究辨证论治。 强直性脊柱炎的分类 第一、四面型。主要肾虚脉阻,邪郁化热引起的。这种类型的患者发病

强直性脊柱炎初期注意事项有什么

强直性脊柱关节炎脊柱关节炎中的发病率最高,目前我国患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近500万,且正以每年数10万人的速度增长。据专家介绍,倘若患者未能得到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三年致残率为45.5%,目前超过50%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确诊之后都已中晚期,但早期治疗与中晚期治疗的效果几乎存在天壤之别。 虽然所有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骶髂关节受累,临床上真正出现脊柱完全融合者并不多见,骶髂关节炎引起的炎性腰痛,呈隐匿性,很难定位,并感到臀部深处疼痛,起病初,疼痛往往单侧和间歇性的,几个月后逐渐变成双侧和持续性,

脊柱关节炎的检查

1.实验室检查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HLA-B27基因阳性率为90%~95%,但人群中HLA-B27阳性者仅有约10%患强直性脊柱炎,因此,尽管HLA-B27检查对于强直性脊柱炎具有高度特异性和敏感性,但HLA-B27检测结果既不能作为诊断依据,也不能预见患者的预后,只能增加诊断的可能性。 活动期患者可见血沉(ESR)增快,C反应蛋白(CRP)增高、血小板增多及轻度贫血。类风湿因子(RF)阴性和免疫球蛋白轻度升高。 2.影像学检查:X线、CT、MRI X线表现对强直性脊柱炎具有诊断意义。强直性脊柱炎最早的变

脊柱关节炎的的鉴别诊断

类风湿关节炎 在强直性脊柱炎早期,单纯以外周关节炎表现为主时特别需要与类风湿关节炎进行鉴别。 ①强直性脊柱炎在男性多发而类风湿关节炎女性居多。 ②强直性脊柱炎无一例外有骶髂关节受累,类风湿关节炎则很少有骶髂关节病变。 ③强直性脊柱炎为全脊柱自下而上地受累,而类风湿关节炎只侵犯颈椎。 ④外周关节炎在强直性脊柱炎为少数关节、非对称性,且以下肢关节为主,并常伴有肌腱端炎;在类风湿关节炎则为多关节、对称性和四肢大小关节均可发病。 ⑤强直性脊柱炎无类风湿关节炎可见的类风湿结节。 ⑥强直性脊柱炎的类风湿因子阴性,而类

眼睛不舒服小心这些病

干燥综合征 干燥综合征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各个年龄段都可发病,但以中年女性多见,每10个患者中,至少有八九个女性患者。干燥综合征的病因目前仍不清楚,可能与自身免疫、遗传、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本病可以单独存在,称之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亦可出现在其他自身免疫疾病中,如继发于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称为“继发性干燥综合征”。 干燥综合征的显著特征“干燥”,由于患者的外分泌腺被自身免疫细胞侵害,导致唾液、泪液、胃肠道内的消化液、汗液等腺体分泌显著减少,因而出现一系列“干燥”症状,较典型的症状口干

风湿性疾病如何分类

风湿性疾病(rheumaticdiseases)简称风湿病,一组以内科治疗为主的肌肉骨骼系统疾病,包括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和各种病因引起的关节和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疾病。风湿指关节、关节周围软组织、肌肉、骨出现的慢性疼痛。 风湿性疾病根据其发病机制、病理及临床特点可分为弥漫性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硬化病、皮肌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血管炎病)、脊柱关节病(强制性脊柱炎、银屑病关节炎、炎症性肠病关节炎)、退行性变(骨性关节炎)、晶体性疾病(痛风、假性痛风)、感染因子相关

风湿病不仅仅“风湿”和“类风湿”

“风湿病”很多中老年人挂在嘴边的一个病名,很多人都以为“风湿病”就平时所说的老寒腿或者简单的腰腿痛。其实不然,风湿病并不指某一个独立的疾病,它包含了上百种具体的疾病,诸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类风湿关节炎”等可能致畸、致残、致命的疾病。由于它们的发病机制各异,临床表现也就各有不同。 1.类风湿关节炎:一种广为人知的风湿性疾病,表现为对称性多关节炎,慢性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生活中常常称为“类风湿”。 2.风湿热:细菌感染导致的全身炎症,主要临床表现风湿性关节炎。 3.系统性红斑狼疮:

强直性脊柱炎症状

1、临床概况:25年前发现的HLA-B27与强直性脊柱炎和脊柱关节病之间的关系,拓宽了我们对这类疾病总的认识,这类疾病以肌腱端炎,指/趾炎或少关节炎起病,部分病例可发展成骶髂关节炎和脊柱炎,伴有或不伴有急性前葡萄膜炎或皮肤黏膜损害等关节外表现,肌腱起始端炎症,发生在足(跖底筋膜炎和(或)跟骨骨膜炎及跟腱炎可引起足后跟疼痛),胫骨结节和其他部位,而在临床往往缺少明显的炎性肠病,银屑病或肠道或泌尿生殖道的感染,肌腱端部位受到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多形核白细胞浸润,其附近的骨髓腔也出现水肿和受到浸润,强直性脊柱炎的

类风湿可以刮痧吗

类风湿可以刮痧的。 类风湿可引起并发症——类风湿关节炎,由于动脉炎引起梗死性病变、雷诺现象,进一步发展可引起指尖坏死、脱落的情况。典型表现为多发性关节炎,多对称性地累及膝、踝、肩、腕、肘、髋等大关节,关节局部红肿热痛。症状在关节间游移不定,亦可同时累及几个关节。受累关节不化脓,有时可波及手、足小关节及脊柱关节。 通过刮痧可以健脾益气、凉血消肿、化瘀止痛,缓解类风湿关节炎的症状,减轻痛苦。

什么方法缓解脊柱关节炎的疼痛呢

1.非药物治疗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以及有外周关节病变的脊柱关节炎患者尤其应注意康复锻炼。要谨慎而不间断地进行体育锻炼,以取得和维持脊柱关节的最好位置,增强椎旁肌肉和增加肺活量。站立时应尽量保持挺胸、收腹和双眼平视前方的姿势。坐位也应保持胸部直立。应睡相对较硬的床垫,多取仰卧位,避免促进屈曲畸形的体位,枕头不宜过高。减少或避免引起持续性疼痛的体力活动。炎性关节或其他软组织的疼痛选择必要的物理治疗。 2.一般药物治疗 (1)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