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尿路感染的预防知识
妊娠期尿路感染的预防知识
1.勤清洗
睡前、便后用温水清洗下身。清洗顺序应先洗外生殖器,后洗肛门,避免交叉感染。夫妻双方均应养成每晚清洗的习惯,毛巾、水盆、脚布应分开,洗脚与洗外阴的毛巾也应分开。
有尿路感染病史的孕妇,孕期最好避免性生活
2.节制性生活
频繁或不洁的性生活会导致尿路感染。特别是原有尿路感染病史的孕妇,孕期最好避免性生活。有条件的话,房事前男女双方都应先洗澡,或者用温水清洗下身。房事后女方应排空膀胱,可起到冲洗尿道,减少感染的作用。
3.不憋尿
过度憋尿会造成尿液浓缩而刺激膀胱粘膜,导致发病。
4.注意睡眠姿势
怀孕中晚期,增大的子宫在仰卧位时压迫双侧输尿管,使尿液停留而易于感染。取侧卧位,特别是左侧卧位时,可解除子宫对输尿管的压迫,不仅利于尿液通畅、预防尿路感染,而且对增加胎儿血液供应量也有益。
5.及时就诊
患病后一定要去医院诊治,切勿拖延以待自愈。急性期一般在1周内应卧床休息。平时要注意劳逸结合,过度劳累或病后休息不好会导致感染复发和转变为慢性。
怀孕期间的女性在日常生活中的护理工作也不能马虎,做好护理工作的话可以从很大程度上避免妊娠期尿路感染的发生,这样是对自己好也是对别人好。
警惕女性生理期小心尿路感染
女性同胞生理期要小心尿路感染,平日要加强会阴部的卫生保健,定期清洗,以清水为宜,不可用肥皂、苏打等碱性液,以避免尿道口分泌的酸性液屏障作用受到破坏。
(1)月经期:女性月经期机体抵抗力降低及尿道口受经血刺激而易发生感染。
(2)妊娠期:由于雌激素分泌增多,使尿道周围菌丛改变及局部免疫力降低,还可引起输尿管平滑肌张力降低,蠕动减弱,在妊娠后期宫体膨大压迫输尿管及膀胱,导致尿流不畅。这些因素均可使妊娠期尿路感染发病率增高。
(3)更年期:这一时期妇女尿道粘膜呈退行性改变,免疫球蛋白和有机酸分泌减少,局部免疫功能下降,抗菌能力减弱,也构成尿路感染的高发病期。
针对以上三个时期发生的女性尿路感染,预防十分必要,具体要做到:
要注意身体锻炼,提高机体抵抗力,即使有少量致病菌侵入尿道,健康机体的免疫防护屏障也可将其杀灭而不致病。
养成良好饮水习惯是预防尿路感染的最简易方法。有人形容饮水如同给肌体洗澡,多饮水,多排尿对尿路起到冲刷作用,使不时侵入尿路的微量细菌随尿而排出体外。
合理饮食,增加瓜果蔬菜、绿豆、赤小豆等食品的摄入有助于减少尿路感染。
女性平日要加强会阴部的卫生保健,定期清洗,以清水为宜,不可用肥皂、苏打等碱性液,以避免尿道口分泌的酸性液屏障作用受到破坏。
男性尿路感染预防
男性泌尿生殖感染可影响到泌尿道、附属性腺及男性生殖器官的正常功能,尤其容易影响生理需求和男性生理功能,但这些影响多为暂时性的,一般感染症状被控制后,男性生理功能就可得到恢复。对于男性泌尿系统疾病的规范治疗,应遵守五大原则:
就医及时
拖延时间越长,治疗难度就越大,极易造成久治不愈的后果。
治疗规范
建议到正规医院进行科学规范的检查,明确病因病种,因病施治。
用药彻底
在治疗过程中,遵循规范,需要足量用药,疗程足够。
效果延续
避免频繁更换医院或医生,保证治疗效果的延续性。
自我调节
男性朋友应注意生活中的自我调节,注意卫生、清心寡欲、戒酒忌辛、规律作息、补充营养,以达到最佳预防。
女性非妊娠期尿路感染介绍
(1)急性单纯性膀胱炎
治疗建议采用三日疗法治疗,即口服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或氧氟沙星。或左氧氟沙星。由于单剂量疗法的疗效不如三日疗法好,目前,不再推荐使用。对于致病菌对磺胺甲基异恶唑耐药率高达10%~20%的地区,可采用呋喃妥因治疗。
(2)急性单纯性肾盂肾炎
治疗建议使用抗生素治疗14天,对于轻症急性肾盂肾炎患者使用高效抗生素疗程可缩短至7天。对于轻症状病例,可采用口服喹诺酮类药物治疗,如果致病菌对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敏感,也可口服此药物治疗。
如果致病菌是革兰阳性菌,可以单用阿莫西林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对于重症病例或不能口服药物者,应该住院治疗,静脉使用喹诺酮类药物或广谱的头孢类抗生素治疗,对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者,可选用氨曲南治疗。如果致病菌是革兰阳性球菌,可使用氨苄西林/舒巴坦钠,必要时可联合用药治疗。
若病情好转,可参考尿培养结果选用敏感的抗生素口服治疗。在用药期间的方案调整和随访很重要,应每1~2周作尿培养,以观察尿菌是否阴转。在疗程结束时及停药后第2、6周应分别作尿细菌定量培养,以后最好能每月复查1次。
孕妇尿路感染怎么办
孕妇为什么容易尿路感染?
妊娠期妇女尿路感染十分常见,发生率约4-6%。孕妇尿路感染是孕妇常见的症状之一,需要引起准妈妈的注意。
孕妈妈由于生理原因,妊娠期泌尿系统的张力全面降低。孕妈妈受雌、孕激素的影响,肾盂及输尿管呈扩张状态,蠕动减慢。使尿液排出减慢,积得多,存得久,易于细菌繁殖,增加尿路感染发病率。
由于妊娠子宫逐渐增大压迫输尿管,正常孕妇的尿液中又会有少量的糖,故细菌易于侵入繁殖而发生尿路感染症状。
孕妇尿路感染有什么危害?
妊娠期尿路感染,轻者可引起膀胱炎,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血尿,重者为急性肾盂肾炎,除有膀胱炎症状外,还会有明显的腰痛发热、寒颤等全身症状。
孕妈妈患尿路感染,不仅会损害孕妈妈健康,甚至发生休克,危及患者生命。而且由于高热及不恰当地使用某些药物,易损害胎儿,引起流产、早产。高热还可使胎儿神经管发育出现障碍,出现无脑儿、先天性耳聋等。
详解妊娠期尿路感染的中西医治疗方法
妊娠期尿路感染是以尿频、尿急、尿痛,小腹胀痛、腰痛为主要临床症状。中医称妊娠期尿路感染为妊娠小便淋痛或子淋,中医辨证为膀胱湿热、气化不利证,以西药氨苄青霉素配合中药安胎通淋汤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
妊娠期尿路感染的西药治疗以氨苄青霉素入液静滴为主,每日2次。中药以安胎通淋汤为主,方药组成为菟丝子、桑寄生、续断、苎麻根、杜仲、车前草、芦根、白茅根、茯苓、淡竹叶、蒲公英、六一散、生栀子、生甘草等,水煎服200mL每日2次分服。治疗期间要多饮水,饮食以清淡为宜,忌香燥辛辣之品,多卧床休息,左右轮流侧卧以减少子宫对单侧输尿管的压迫,使尿液通畅。以7天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为好。
妊娠期尿路感染的治愈标准,应以症状及阳性体征消失、尿常规检查2次以上结果正常;尿菌阴性,并于第2周、6周复查尿菌1次,均阴性才可。
Tips--如何判断治疗的效果
中西结合治疗妊娠期尿路感染的疗效判断需结合临床症状及化验结果综合评定。症状及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尿菌阴性,可判定为显效;以临床症状体征减轻,尿常规显着改善,尿培养偶有阳性为有效;症状及尿检改善不明显,尿菌定量仍阳性,或于第2、6周复查时尿菌阳性,且为同一种菌为无效。
妊娠期尿路感染引起假性宫缩如何治疗
一般治疗:
除一般尿路感染的多饮水,使尿量每日维持在2000mL以上外,还应卧床,并卧向健侧以减轻子宫对患侧输尿管的压迫,使输尿管引流通畅,如为双侧肾盂肾炎,则交替左右侧卧。孕妇中常规筛选无症状性菌尿检查,是必须对无症状性菌尿予以控制,以免影响母亲及胎儿的发育。
药物治疗:
孕妇无症状性菌尿或无症状性下尿路感染(排尿困难、尿频、类似经产妇的非妊娠妇女的急性无并发症性膀胱炎)的治疗,与非妊娠期相同。短程疗法,单剂量疗法与3天疗法两者对孕妇的尿路感染均有效。
与非妊娠妇女相比,妊娠期尿路感染治疗有两个不同点:用药必须安全、副作用少,这使选药范围大大受限;妊娠期预防治疗必须密切随诊。
磺胺、呋喃妥因、氨苄西林、头孢氨苄在妊娠早期相对安全;足月时禁用磺胺类药物,因该类药物可引起胆红素脑病。动物试验证实甲氧苄啶(TMP)用量大时对胎儿有毒性作用,尽管已成功地用于人类妊娠期,且并未发现毒性作用或致畸作用,但甲氧苄啶(TMP)常禁用;喹诺酮可能抑制胎儿软骨的发育也禁用;妊娠期UTI,选用呋喃妥因、氨苄西林或头孢氨苄,这些药物已广泛用于妊娠期无症状或症状轻的UTI。
症状明显的妊娠期肾盂肾炎,应住院胃肠外给药,并予以正规的监护,β-内酰胺酶(如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等)和(或)氨基苷类如阿米卡星、奈替米星(Netilmine)等是治疗的基本药物。
小心尿路感染侵犯女人三个时期
女性较男性更易引起尿路感染。但细菌并不是随时都威胁着女性尿路的,容易侵入而引起发病是在女性三个时期。
月经期 女性月经期机体抵抗力降低及尿道口受经血刺激而易发生感染。
妊娠期 由于雌激素分泌增多,使尿道周围菌丛改变及局部免疫力降低,还可引起输尿管平滑肌张力降低,蠕动减弱,在妊娠后期宫体膨大压迫输尿管及膀胱,导致尿流不畅。这些因素均可使妊娠期尿路感染发病率增高。
更年期 这一时期妇女尿道粘膜呈退行性改变,免疫球蛋白和有机酸分泌减少,局部免疫功能下降,抗菌能力减弱,也构成尿路感染的高发病期。
针对以上三个时期是女性尿路感染高发期之特点,在女性尿路感染的预防环节中,必须强调这三个特殊期的卫生与保健,以减少致病菌的侵入机会,降低发病率。
小心尿路感染侵犯女人三个时期
月经期 女性月经期机体抵抗力降低及尿道口受经血刺激而易发生感染。
妊娠期 由于雌激素分泌增多,使尿道周围菌丛改变及局部免疫力降低,还可引起输尿管平滑肌张力降低,蠕动减弱,在妊娠后期宫体膨大压迫输尿管及膀胱,导致尿流不畅。这些因素均可使妊娠期尿路感染发病率增高。
更年期 这一时期妇女尿道粘膜呈退行性改变,免疫球蛋白和有机酸分泌减少,局部免疫功能下降,抗菌能力减弱,也构成尿路感染的高发病期。
针对以上三个时期是女性尿路感染高发期之特点,在女性尿路感染的预防环节中,必须强调这三个特殊期的卫生与保健,以减少致病菌的侵入机会,降低发病率。
女性尿路感染有什么类型
1.妊娠期尿路感染
包括无症状性细菌尿、急性膀胱炎及肾盂肾炎,均需及时有效的治疗。无症状细菌尿采用单剂量疗法,急性膀胱炎或肾盂肾炎采用联合治疗方案。由于妊娠的特殊性,应注意选择相对毒性小、对胎儿无明显致畸作用的抗生素,是女性朋友四种尿路感染的治疗重要方法。
2.急性膀胱炎
一般采用短程抗菌疗法,常用3日或7日治疗方案。3日方案是主要且常用的方案,适合于无其他合并症的患者。7日方案适用于合并糖尿病、近期有尿路感染病史及老年患者。无论3日还是7日方案均应采取联合用药,一般以喹诺酮类如氧氟沙星、环丙沙星为主。
妊娠期尿路感染的预防
女性怀孕期间是个特殊的生理阶段,这个阶段比较容易患上尿路感染。这是因为女性怀孕时受到雌、孕激素的影响,尿液排出减慢,积得多,存得久,易于细菌繁殖,增加了患病机会,甚至引起肾盂肾炎。特别到了怀孕后期,扩大的子宫压迫输尿管,使尿流不畅。妊娠期有糖尿产生,这也有利于细菌的繁殖;另外,分娩时如果膀胱受伤,更容易诱发上行性感染。预防关键在于注意日常生活中的卫生细节。
勤清洗:睡前、便后用温水清洗下身。清洗顺序应先洗外生殖器,后洗肛门,避免交叉感染。夫妻双方均应养成每晚清洗的习惯,毛巾、水盆、脚布应分开,洗脚与洗外阴的毛巾也应分开。
科学饮食、多喝水:多喝水能增强利尿作用和肾脏的免疫功能,通过冲洗尿道,有利于细菌和毒素的排出。怀孕期间,每天喝水量应在1500至2000毫升;多吃新鲜水果和果汁饮料,少吃葱、韭菜、蒜、胡椒、生姜等辛辣刺激性食物,减少对尿路的刺激。戒烟禁酒。忌食温性食物,如羊肉、狗肉、兔肉及油腻之品。
注意睡眠姿势:怀孕中晚期,增大的子宫在仰卧位时压迫双侧输尿管,使尿液停留而易于感染。取侧卧位,特别是左侧卧位时,可解除子宫对输尿管的压迫,不仅利于尿液通畅、预防尿路感染,而且对增加胎儿血液供应量也有益。
及时就诊:患病后一定要去医院诊治,切勿拖延以待自愈。急性期一般在1周内应卧床休息。平时要注意劳逸结合,过度劳累或病后休息不好会导致感染复发和转变为慢性。
对于孕妇来说,一定要定期去医院进行尿常规检查,并不要觉得麻烦而拒绝,此外,即使没有出现尿路感染的症状,也要坚持一个月检查一次或者多次,以便于及早发现问题,避免因为一时的疏忽而影响了自己和胎儿的健康。
孕妇为什么容易尿路感染
妊娠期妇女尿路感染十分常见,发生率约4-6%。孕妇尿路感染是孕妇常见的症状之一,需要引起准妈妈的注意。
孕妈妈由于生理原因,妊娠期泌尿系统的张力全面降低。孕妈妈受雌、孕激素的影响,肾盂及输尿管呈扩张状态,蠕动减慢。使尿液排出减慢,积得多,存得久,易于细菌繁殖,增加尿路感染发病率。
由于妊娠子宫逐渐增大压迫输尿管,正常孕妇的尿液中又会有少量的糖,故细菌易于侵入繁殖而发生尿路感染症状。
孕妇尿路感染有什么危害?
妊娠期尿路感染,轻者可引起膀胱炎,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血尿,重者为急性肾盂肾炎,除有膀胱炎症状外,还会有明显的腰痛发热、寒颤等全身症状。
孕妈妈患尿路感染,不仅会损害孕妈妈健康,甚至发生休克,危及患者生命。而且由于高热及不恰当地使用某些药物,易损害胎儿,引起流产、早产。高热还可使胎儿神经管发育出现障碍,出现无脑儿、先天性耳聋等。
孕妇尿路感染怎么办?
1、取得医生的指导,根据疾病的程度、体质情况、孕期的长短而合理选择药物。一般来说,青霉素和头孢菌素对母婴无影响,整个孕期都是安全的,故一般作为首选用药。而喹诺酮类、四环素、氯霉素、氨基糖苷类等对母亲或者婴儿的健康不利,一般应避免使用。
2、在治疗期间不可以随便选用那些对尿路感染很有效而对胎儿不利的药物,比如像喹诺酮类药物、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氯霉素等,以免影响胎宝宝正常发的生长发育。
3、最好每天换一次内裤,内裤要用纯棉制品,煮沸消毒,并经日晒最好。
4、裤子要宽松,太紧的裤子会束压外阴部,使得细菌容易侵入尿道。
5、饮食多吃点清淡的,可吃冬瓜、西瓜、青菜等清热利湿的食物,也可用莲子肉、赤豆、绿豆等煮汤喝,既有利于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还可以保胎养胎。
尿路感染有什么常用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尿路感染:
盐酸多西环素片治疗尿路感染,本品的主要成分为盐酸多西环素,可以有效治疗立克次体病,如流行性斑疹伤寒、地方性斑疹伤寒、洛矶山热、衣原体属感染,包括鹦鹉热、性病、淋巴肉牙肿、非特异性尿道炎、输卵管炎、尿路感染等疾病,患者朋友们可以选择此药物治疗尿路感染。
注射用甲磺酸左氧氟沙星治疗尿路感染,本品主要成份为甲磺酸左氧氟沙星,呼吸系统感染: 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弥漫性细 菌支气管炎、肾盂肾炎、复杂性尿路感染、子宫附件炎、盆腔炎等疾病,不过患者朋友们在用药时一定要先咨询过医生用法用量之后才可以。
饮食治疗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有什么常用的治疗方法?尿路感染患者要控制饮食结构,避免酸性物质摄入过量,加剧酸性体质,饮食的酸碱平衡对于尿频的预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尿路感染患者要多吃富含植物有机活性碱的食品,少吃肉类,多吃蔬菜,恰玛古富含植物有机活性碱,能迅速排除体内酸毒,使达到酸碱平衡,保持一个健康的身体,减少肾的压力,同时恰玛古还富含类黄酮,能够有效的修复尿路感染患者的肾的排毒功能。
如果是妊娠期女性尿路感染的话,妊娠期妇女抵抗力低下,罹患尿路感染的几率是非妊娠期妇女的2-4倍,尿路感染可导致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的风险增加。致病菌主要是大肠杆菌,尚包括 厌氧菌和肠球菌等。妊娠期尿路感染头孢类或青霉素类抗生素,可合用甲硝唑,应禁忌喹诺酮类药物。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将喹诺酮类药物定为C类药,表明对胎儿可能具有致畸或其他毒害作用,故患上尿路感染的妊娠期妇女应避免使用。
孕妇尿道感染的原因
在妊娠期间有10.6%的孕妇会发生尿道感染,这与增大的子宫压迫输尿管,造成尿路的阻塞,使尿流不畅,细菌在其中滋生有关。
另外,激素的变化使尿道变得更加松弛,使得细菌更容易进入。
孕妇尿道感染怎么办
妊娠期尿路感染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与抗菌治疗。一般治疗除一般尿路感染的多饮水,使尿量每日维持在2000mL以上外,还应卧床,并卧向健侧以减轻子宫对患侧输尿管的压迫,使输尿管引流通畅,如为双侧肾盂肾炎,则交替左右侧卧。妊娠期尿路感染的抗菌治疗最主要的是抗菌药物的选择问题。既要杀灭细菌,又要保证孕妇及胎儿的安全。因此,与非妊娠妇女的用药有所不同,尤其妊娠的最后3个月,抗菌药物的使用要特别慎重。
不同人群的尿路感染
绝经期尿路感染:绝经期妇女泌尿系统感染的主要症状包括尿频、尿急、排尿困难、夜尿、尿不尽感及张力性尿失禁等。
小儿尿路感染:很少局限于上述某一部位,有时难以分辨,所以常统称为尿路感染。小儿以急性尿感为多见,其表现不像成人尿感有典型的尿频、尿急、尿痛,其症状变化多端。新生儿患病时,轻重不一。
老年人尿路感染:早期常因尿路症状不明显而误诊。慢性期可出现疲倦、背痛、贫血、高血压、脓尿、蛋白尿。随个体表现不同,但逐步进展均可影响肾功能。
产后泌尿道感染:是产后常见的并发症。尿频、尿急、尿痛等,肾区有压痛或叩击痛。产后出现寒战高热,体温可达39℃以上,可出现反射性的呕吐。
妊娠期尿路感染:妊娠期是一个敏感的时期,尿路感染的发病率相当高,许多无症状性菌尿患者在此期间可表现为症状性菌尿,尿道感染在妊娠过程中很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