吲哚乙酸生理作用的两重性
吲哚乙酸生理作用的两重性
较低浓度促进生长,较高浓度抑制生长。植物不同的器官对生长素最适浓度的要求是不同的。根的最适浓度约为10E-10mol/L,芽的最适浓度约为10E-8mol/L,茎的最浓度约为10E-5mol/L。在生产上常常用生长素的类似物(如萘乙酸、2,4-D等)来调节植物的生长如生产豆芽菜时就是用适宜茎生长的浓度来处理豆芽,结果根和芽都受到抑制,而下胚轴发育成的茎很发达。植物茎生长的顶端优势是由植物对生长素的运输特点和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两个因素决定的,植物茎的顶芽是产生生长素最活跃的部位,但顶芽处产生的生长素浓度通过主动运输而不断地运到茎中,所以顶芽本身的生长素浓度是不高的,而在幼茎中的浓度则较高,最适宜于茎的生长,对芽却有抑制作用。越靠近顶芽的位置生长素浓度越高,对侧芽的抑制作用就越强,这就是许多高大植物的树形成宝塔形的原因。但也不是所有的植物都具有强烈的顶端优势,有些灌木类植物顶芽发育了一段时间后就开始退化,甚至萎缩,失去原有的顶端优势,所以灌木的树形是不成宝塔形的。由于高浓度的生长素具有抑制植物生长的作用,所以生产上也可用高浓度的生长素的类似物作除草剂,特别是对双子叶杂草很有效。生长素类似物:如NAA、2,4-D。因为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存在量很少,且不易保存。为了调控植物生长,通过化学合成,人们发现了生长素类似物,它们具有和生长素类似的效果而且可以进行量产,现已广泛运用到农业生产中。 地球引力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 茎的背地生长和根的向地生长是由地球的引力引起的,原因是地球引力导致生长素分布的不均匀,在茎的近地侧分布多,背地侧分布少。由于茎的生长素最适浓度很高,茎的近地侧生长素多了一些对其有促进作用,所以近地侧生长快于背地侧,保持茎的向上生长;对根而言,由于根的生长素最适浓度很低,近地侧多了一些反而对根细胞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所以近地侧生长就比背地侧生长慢,保持根的向地性生长。若没有引力,根就不一定往下长了。 在失重状态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根的向地生长和茎的背地生长是要有地球引力诱导的,是由于在地球引力的诱导下导致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造成的。在太空失重状态下,由于失去了重力作用,所以茎的生长也就失去了背地性,根也失去了向地生长的特性。但茎生长的顶端优势仍然是存在的,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不受重力影响。
天竺葵的繁殖方法
常用播种和扦插繁殖。
播种繁殖:春、秋季均可进行,以春季室内盆播为好。发芽适温为20~25℃。天竺葵种子不大,播后覆土不宜深,约14~21天发芽。秋播,第二年夏季能开花。经播种繁殖的实生苗,可选育出优良的中间型品种。
扦插繁殖:除6~7月植株处于半休眠状态外,均可扦插。以春、秋季为好。夏季高温,插条易发黑腐烂。选用插条长10厘米,以顶端部最好,生长势旺,生根快。剪取插条后,让切口干燥数日,形成薄膜后再插于沙床或膨胀珍珠岩和泥炭的混合基质中,注意勿伤插条茎皮,否则伤口易腐烂。
插后放半阴处,保持室温 13~18℃,括后14~21天生根,根长3~4厘米时可盆栽。扦插过程中用0.01%吲哚丁酸液浸泡插条基部2秒,可提高扦插成活率和生根率。一般扦插苗培育6个月开花,即1月扦插,6月开花;10月扦插,翌年2~3月开花。
天竺葵也可用组织培养法繁殖。以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加入0.001%吲哚乙酸和激动素促使外植体产生愈伤组织和不定芽,用0.01%吲哚乙酸促进生根。组培法为天竺葵的良种繁育和迭育新品种提供了新的途径。
茭白有黑点是怎么回事
茭白里面的黑点其实是茭白体内的菰黑粉菌孢子,菰黑粉菌本来是生活在土壤中的一种真菌,当茭白的地下根茎开始萌发新芽的时候,这种菰黑粉菌就会趁机钻入茭白体内,并不断的分泌出吲哚乙酸。在吲哚乙酸的不断刺激下,茭白的茎才会不断的生长膨大,最终长成肥大白嫩的茭白。
吲哚乙酸 应用
吲哚乙酸广谱多用途,但因它在植物体内外易降解而末成常用商品。早期用它诱导番茄单性结实和坐果,在盛花期以3000毫克/升药液浸泡花,形成无籽番茄果,提高坐果率;促进插枝生要是它应用最早的一个方面。以100~1000毫克/升药液浸泡插枝的基部,可促进茶树、胶树、柞树、水杉、胡椒等作物不定根 的形成,加快营养繁殖速度。1~10毫克/升吲哚乙酸和10毫克/开恶霉灵混用,促进水稻秧苗生根。25~400毫克/升药液喷洒一次菊花(在9小时光周期下),可抑制花芽的出现,延迟开花。生长在长日照下揪海棠以10负5次摩尔/升浓度喷洒一次,可增加雌花。处理甜菜种子可促进发芽,增加块根产量和含糖量。
催乳素与生长素分泌区别是什么
催乳素(Prolactin,简称PRL,又叫促乳素或催乳激素)是一种由垂体前叶腺嗜酸细胞分泌的蛋白质激素。主要作用为促进乳腺发育生长,刺激并维持泌乳,还有刺激卵泡LH受体生成等作用。催乳素(prolactin,PRL)是含199个氨基酸并有三个二硫键的多肽,分子量为22000。在血中还存在着较大分子的PRL,可能是PRL的前体或几个PRLA分子的聚合体,成人血浆中的PRL浓度<20μg/L。生长素(auxin)是一类含有一个不饱和芳香族环和一个乙酸侧链的内源激素,英文简称IAA,国际通用,是吲哚乙酸(IAA)。4-氯-IAA、5-羟-IAA、萘乙酸(NAA)、吲哚丁酸等为类生长素。1872年波兰园艺学家谢连斯基对根尖控制根伸长区生长作了研究[1] ;后来达尔文父子对草的胚芽鞘向光性进行了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属于农药类。虽然它们的毒性一般是低毒或微毒,但是在使用中仍然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保证人、畜的安全。
野生茭白里面全是黑的是怎么回事
茭白里面的黑点其实是茭白体内的菰黑粉菌孢子。
菰黑粉菌本来是生活在土壤中的一种真菌,当茭白的地下根茎开始萌发新芽的时候,这种菰黑粉菌就会趁机钻入茭白体内,并不断的分泌出吲哚乙酸。在吲哚乙酸的不断刺激下,茭白的茎才会不断的生长膨大,最终长成肥大白嫩的茭白。当茭白开始变得老硬时或者天气炎热时,菰黑粉菌也开始形成黑色的孢子了,这些孢子一部分落到土壤,一部分留在茭白体内,留在茭白体内的这些孢子,就是我们切开茭白后看到的黑点了。
吲哚美辛副作用
一、过敏反应:服药后可引起口周、舌和四肢麻木,突然心里难受、头痛恶心、语言不利、全身颤动、不能自控,甚至晕倒。有的发生全身血管性浮肿、皮疹。亦有病人出现哮喘样发作。故凡有过敏体质及哮喘病人均不宜使用消炎痛。过敏反应多于服药后1 ~2小时出现,也有的长达3天者。
二、消化系统:消炎痛对胃肠道有明显的刺激和诱发溃疡作用,并有引起胃肠粘膜糜烂和溃疡出血的危险。发生机理除药物直接刺激外,是消炎痛抑制了前列腺的合成,胃粘膜屏障受到破坏而导致粘膜发生炎症、坏死及溃疡。因此有胃、肠道病史者不宜服用消炎痛。对需长期使用消炎痛的患者应定期作大便潜血试验,另外,消炎痛还会引起暂时性的黄疸、转氨酶升高,但程度较轻。
三、循环系统:消炎痛能减少速尿及其它利尿剂的降压作用,能抵消心得安的降压效果,从而使血压升高。另外,由于消炎痛可显著地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能使胎儿动脉导管提前闭合,故对高血压及妊娠期妇女不宜应用。
四、血液系统:消炎痛对造血系统功能有抑制作用,可诱发粒细胞缺乏和再生障碍性贫血;能引起血小板的减少和影响血小板的功能而导致出血。另外,消炎痛可通过自体免疫而产生溶血性贫血。有出血倾向者禁用。
五、泌尿系统:有人用消炎痛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结果是尿蛋白增加、面部浮肿加重,停药数天后症状好转。新生儿在接受大剂量消炎痛治疗时可引起轻度肾功能不全,表现为尿量减少,血清肌酐暂时性升高。故大多数学者认为肾功能减退者应慎用。
六、神经系统:可出现前额头痛、眩晕、个别出现躁动、四肢强直、言语紊乱、哭笑不休、睁眼张口困难等精神障碍。停药后好转。
七、其它:可有耳鸣、耳聋、角膜混浊、眼运动障碍、复视,停药后消失,并可导致生育妇女不孕或分娩推迟及早产婴儿并发症增加。
天竺葵的繁殖方式
天竺葵常用播种和扦插繁殖。
播种繁殖
春、秋季均可进行,以春季室内盆播为好。发芽适温为20~25℃。天竺葵种子不大,播后覆土不宜深,约2~5天发芽。秋播,第二年夏季能开花。经播种繁殖的实生苗,可选育出优良的中间型品种。
扦插繁殖
除6~7月植株处于半休眠状态外,均可扦插。以春、秋季为好。夏季高温,插条易发黑腐烂。选用插条长10厘米,以顶端部最好,生长势旺,生根快。剪取插条后,让切口干燥数日,形成薄膜后再插于沙床或膨胀珍珠岩和泥炭的混合基质中,注意勿伤插条茎皮,否则伤口易腐烂。插后放半阴处,保持室温13~18℃,括后14~21天生根,根长3~4厘米时可盆栽。扦插过程中用0.01%吲哚丁酸液浸泡插条基部2秒,可提高扦插成活率和生根率。一般扦插苗培育6个月开花,即1月扦插,6月开花;10月扦插,翌年2~3月开花。
温室繁殖
天竺葵适应性强,花色鲜艳,花期长,适用于室内摆放,花坛布置等。下面将其温室繁育技术介绍如下。
组织培养
天竺葵也可用组织培养法繁殖。以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加入0.001%吲哚乙酸和激动素促使外植体产生愈伤组织和不定芽,用0.01%吲哚乙酸促进生根。组培法为天竺葵的良种繁育和迭育新品种提供了新的途径。
金鱼草的繁殖方法
主要用播种和组培繁殖。
播种繁殖:长江以南地区可秋播,以9~10月为好。播种土壤用泥炭土或腐叶土、培养土和细沙的混合土壤,通过高温消毒后,装入播种盘。金鱼草每克种子6300~7000粒,播后不覆盖,将种子轻压一下即行,发芽适温为21℃,浇水后盖上塑料薄膜,放半阴处,约7天可发芽,切忌阳光暴晒。发芽后幼苗生长温度为10℃,出苗后6周可移栽。
组培繁殖:1984年美国菲斯特(Pfister)用幼茎作外植体,经灭菌消毒的外植体切成5毫米一段,接种于MS培养基加6-苄氨基腺嘌呤1毫克/1升和吲哚乙酸0.2毫克/升,培养丛生芽。将丛生芽切割继代1~2次后,转接到1/2MS培养基加KT0.2毫克/升和吲哚乙酸2毫克/升。才能得到完整的金鱼草植株。
茭白黑点能吃吗
茭白当中有黑点是可以食用的,这不是发霉导致的,也不是由于太晚采收长出的。这是一种自然现象,可以吃。
当我们把买来的茭白切开以后,有些时候会发现一些黑点藏在里面,其实这些黑点是寄生在茭白体内的菰黑粉菌孢子,它不仅可以食用,还含有相当丰富的人体必需的赖氨酸。
菰黑粉菌本来是生活在土壤中的一种真菌,当茭白的地下根茎开始萌发新芽的时候,这种菰黑粉菌就会趁机钻入茭白体内,并不断的分泌出吲哚乙酸。
就是在这种吲哚乙酸的不断刺激下,茭白的茎才会不断的生长膨大,最终长成肥大白嫩的茭白。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这种菰黑粉菌的存在,我们也不可以吃到茭白这种美味的食物了。
茭白变得老硬时,菰黑粉菌也开始形成黑色孢子,它一部分落到土壤当中,一部分留了下来,就是我们看到的黑点。
所以,长了黑点的茭白是完全可以食用的,只是口感通常不如先前那般的鲜嫩了。
吲哚乙酸的使用方法
1、浸泡:
(1)浸花 西红柿在盛花期以3000毫克/升药液浸泡花,诱导西红柿单性结实和坐果,形成无籽西红柿果实,提高坐果率;
(2)浸根 促进苹果、桃、梨、柑橘、葡萄、猕猴桃、草莓、一品红、石竹、菊花、月季、木兰、杜鹃、茶、水杉、杨树等作物生根、诱导不定根的形成,加快营养繁殖速度,一般用100-1000mg/L浸渍插条基部,容易生根的种类使用较低的浓度,不易生根的种类使用浓度略高的。浸泡时间约8-24小时,浓度高,浸泡时间短。
2、喷施
菊花(在9小时光周期下)使用25-400mg/L药液喷洒一次,可抑制花芽的出现,延迟开花。
茭白里面有黑点是怎么回事
真菌感染。
茭白在生长过程中,会受到一种叫菰黑粉菌的真菌寄生,其中的黑点点,就是菰黑粉菌形成的孢子留下所导致,但这种孢子对人体健康并没有危害,所以茭白有这种黑点是可以正常食用的。
而且受到菰黑粉寄生的茭白,会生长的更为肥大,因为菰黑粉菌孢子会不断分泌一种叫吲哚乙酸的物质,而这种物质具有促进茭白生长的作用。
吲哚美辛栓是什么
吲哚美辛栓又名消炎痛栓,本品为非甾体抗炎药,且有镇痛、解热作用,适应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肿瘤止痛及肿瘤血液病退热。主要成份为吲哚美辛,其化学名称为:2-甲基-1-(4-氯苯甲酰基)-5-甲氧基-1H-吲哚-3-乙酸。本品的不良反应较布洛芬、萘普生及栓氯芬酸多。不宜与阿司匹林合用,以免降低吲哚美辛的疗效。吲哚美辛栓为直肠给药。取塑料指套一只,套在食指上,取出栓剂,持栓剂下端,轻轻塞入肛门约2厘米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