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油有毒吗
桐油有毒吗
桐油可以入药,但是本身是有毒的,柯南里面就有桐油引起皮炎的场景呢,在某个剧场版里面。
下面是介绍:
【毒性】桐油毒性较大,临床都作外用,禁忌内服。中毒者均系误食(将桐油误当一般食油烹调菜肴)所致。据289例观察,误食后大多在2小时内出现中毒症状,最早者40分钟,少数在4小时左右。主要表现为恶心、频繁的呕吐;其次为腹痛,头痛,头晕,呼吸困难,四肢抽搐,手足麻木、发冷,呕血、便血,发烧;严重者出现昏迷和喉肌痉挛。实验室检查提示,部分病例的肾脏有轻度损害;并能加剧肝脏疾患的临床症状及肝功能改变。经及时救治均告恢复。此外,尚有因持续食入微量桐油(食油中掺有桐油)而引起亚急性中毒者。据52例报告,其临床表现较之上述急性中毒有如下不同之点:一胃肠症状轻;二全身症状明显,发热、气憋、手足发麻远多于急性中毒,且有下肢水肿、感觉减退、潮红灼热、心脏扩大等急性中毒者罕见的征象;三预后较严重,本组病例中有5例因心力衰竭而死亡
食物中毒是由什么引起的
真菌在谷物或其他食品中生长繁殖产生有毒的代谢产物,人和动物食人这种毒性物质发生的中毒,称为真菌性食物中毒。中毒发生主要通过被真菌污染的食品,用一般的烹调方法加热处理不能破坏食品中的真菌毒素。真菌生长繁殖及产生毒素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因此中毒往往有比较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区性。
食入动物性中毒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即为动物性食物中毒。动物性中毒食品主要有两种;①将天然含有有毒成分的动物或动物的某一部分当做食品,误食引起中毒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产生了大量的有毒成分的可食的动物性食品,如食用鲐鱼等也可引起中毒。近年,我国发生的动物性食物中毒主要是河豚鱼中毒,其次是鱼胆中毒。四、植物性食物中毒
主要有3种。①将天然含有有毒成分的植物或其加工制品当作食品,如桐油、大麻油等引起的食物中毒;②在食品的加工过程中,将未能破坏或除去有毒成分的植物当作食品食用,如木薯、苦杏仁等;③在一定条件下,不当食用大量有毒成分的植物性食品,食用鲜黄花菜、发芽马铃薯、未腌制好的咸菜或未烧熟的扁豆等造成中毒。一般因误食有毒植物或有毒的植物种子,或烹调加工方法不当,没有把植物中的有毒物质去掉而引起。最常见的植物性食物中毒为菜豆中毒、毒蘑菇中毒、木薯中毒;可引起死亡的有毒蘑菇、马铃薯、曼陀罗、银杏、苦杏仁、桐油等。植物性中毒多数没有特效疗法,对一些能引起死亡的严重中毒,尽早排除毒物对中毒者的预后非常重要。
为什么会有食物中毒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为什么会有食物中毒,当我们食物中毒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病情对症下药,食物中毒的预防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慢慢积累。我们一定要记牢不至于手忙脚乱。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人们摄入含有细菌或细菌毒素的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最常见的原因就是食物被细菌污染。据我国近五年食物中毒统计资料表明,细菌性食物中毒占食物中毒总数的50%左右,而动物性食品是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食品,其中肉类及熟肉制品居首位,其次有变质禽肉、病死畜肉以及鱼、奶、剩饭等。
真菌毒素中毒,真菌在谷物或其他食品中生长繁殖产生有毒的代谢产物,人和动物食人这种毒性物质发生的中毒,称为真菌性食物中毒。中毒发生主要通过被真菌污染的食品,用一般的烹调方法加热处理不能破坏食品中的真菌毒素。真菌生长繁殖及产生毒素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因此中毒往往有比较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区性。
动物性食物中毒,食入动物性中毒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即为动物性食物中毒。动物性中毒食品主要有两种;①将天然含有有毒成分的动物或动物的某一部分当做食品,误食引起中毒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产生了大量的有毒成分的可食的动物性食品,如食用鲐鱼等也可引起中毒。近年,我国发生的动物性食物中毒主要是河豚鱼中毒,其次是鱼胆中毒。
植物性食物中毒,主要有3种。①将天然含有有毒成分的植物或其加工制品当作食品,如桐油、大麻油等引起的食物中毒;②在食品的加工过程中,将未能破坏或除去有毒成分的植物当作食品食用,如木薯、苦杏仁等;③在一定条件下,不当食用大量有毒成分的植物性食品,食用鲜黄花菜、发芽马铃薯、未腌制好的咸菜或未烧熟的扁豆等造成中毒。一般因误食有毒植物或有毒的植物种子,或烹调加工方法不当,没有把植物中的有毒物质去掉而引起。最常见的植物性食物中毒为菜豆中毒、毒蘑菇中毒、木薯中毒;可引起死亡的有毒蘑菇、马铃薯、曼陀罗、银杏、苦杏仁、桐油等。植物性中毒多数没有特效疗法,对一些能引起死亡的严重中毒,尽早排除毒物对中毒者的预后非常重要。
上面就是为什么会有食物中毒,急诊科专家指出当我们发生食物中毒的时候一定要努力回想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所以知道食物中毒的主要分类是很重要的。
梧桐子孕妇能吃吗
1孕妇能吃吗
怀孕期间,少量吃梧桐子,一般情况下,对怀孕胎儿影响小
2
功效和作用
清热除火,解毒,消食,止泄,止血凉血,亮发,提高免疫力,健脾,和胃
3
营养价值
梧桐子富含蛋白质,磷,碳水化合物,脂肪,具有消除水肿,调节脂肪代谢,提供膳食纤维,增强肠道功能,顺气和胃、健脾消食,以及止血之功效。
4
上火吗
不会上火的,请放心食用。
5
副作用
梧桐子属于中药类食物都有一定副作用,要适量吃,是药三分毒。
6
能吃吗
可以食用,具有健脾养脾、养胃健胃、提高免疫力、排毒解毒、开胃消食、清热、止泻的功效
7
怎么吃
梧桐子可生食,咳嗽多痰者勿食用;
梧桐子不可多吃。
8
禁忌人群
咳嗽多痰者、患有耳疾者不宜食用梧桐子。
9
适宜人群
母婴,儿童青少年,老人,职业人群,更年期妇女,久病体虚人群适宜食用梧桐子。
10
保存方法
秋季梧桐子成熟时将果枝采下,打落种子,除去杂质,晒干。
11
挑选技巧
以饱满、完整、淡绿色者为佳。
12
制作技巧
成熟时将梧桐子收集起来,在清水里淘洗干净,晾干后用放点盐用油炒着吃,味道好特别香,可以当零食吃。青涩涩的带了丝丝甜味。
梧桐子的营养价值 营养价值
梧桐子含脂肪油其脂肪酸,有苹婆酸,锦葵酸等,还含具止血作用的生物碱及咖啡碱。脂肪油(不干性油)39.69%,灰分4.85%,粗纤维3.69%,蛋白质23.32%,非氮物质28.45%。
1、梧桐子富含蛋白质,具有维持钾钠平衡,消除水肿的功效。提高免疫力,有利于生长发育。
2、梧桐子富含磷,具有构成骨骼和牙齿,促进成长及身体组织器官的修复,供给能量与活力,参与酸碱平衡的调节。
3、梧桐子富含碳水化合物,构成机体的重要物质,调节脂肪代谢,提供膳食纤维,节约蛋白质,解毒,增强肠道功能。
4、梧桐子富含脂肪,维持体温和保护内脏,提供必需脂肪酸,促进这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增加饱腹感。
食物中毒的特征 地区性特点
农药中毒,桐油中毒,野生植物中毒多发生在农村;臭米面中毒多发生在东北地区;肉毒杆菌中毒有90%发生在新疆地区;鱼类食物,贝类食物中毒多发生在沿海或海岛地区。
植物性食物中毒是怎么回事
误食有毒植物或有毒植物种子,因烹调加工方法不当,没有把有毒物质去掉而引起的中毒。季节性、地区性比较明显。植物中的有毒物质多种多样,毒性强弱差别较大,临床表现各异,救治方法不同,预后也不一。植物性食物中毒多散在发生,多数没有特效疗法。
1.引起植物性食物中毒原因:将天然含有有毒成分的植物及其加工制品当做食品。在加工过程中未能破坏或除去有毒成分的植物当作食品。在一定条件下产生大量有毒成分的可食的植物性食品。
2.常见的植物性食物中毒:毒蘑菇、发芽马铃薯、豆浆、菜豆、曼陀罗、白果、桐油、苦杏仁。
豆渣的妙用 豆渣可清洁桐油污渍
如果衣服不小心染上桐油污渍,一般洗衣剂难以去除,可以将衣物泡湿润后用豆腐渣搓洗,这样桐油污渍便可轻易去除。
桐油是什么东西
成分:
桐油是一种优良的带干性植物油,具有干燥快、比重轻、光泽度好、附着力强、耐热、耐酸、耐碱、防腐、防锈、不导电等特性,用途广泛。桐油又分生桐油和熟桐油两种,生桐油用于医药和化工;熟桐油由生桐油加工而成,可代替清漆和油漆等涂料,直接用于机器保养,室内木地板,木制天花板,桑拿板,木制阳台扶手等;室外木地板,花架,木屋,凉亭,围栏,木桥,船只,坐椅,木制农用工具等。
作用:
桐油因其迅速干燥、耐高温、耐腐蚀,防水性好等特性,被广泛的用在建筑、油漆、新印刷(油墨)农用机械、电子工业等方面。而在现今因为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能源供需矛盾也越来越大,所以以油桐为主要的生物质能源作为替代能源将是我国的必然选择,加之我国工农业、渔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桐油需求量将会大大增加。
桐油除了上面的作用外,还有具有要用作用,桐油可以用来治探吐风痰,外用治疥癣,臁疮,汤火伤,冻疮皲裂、治化脓性炎症,阑尾炎,胆囊炎,扁桃体炎等。但是直客外敷,禁忌内服,误食后会中毒。
中医治疗脉管炎方法有哪些
黄芪当归汤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功能主治】益气、温阳、散寒,活血化瘀,通脉止痛。主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初中期。
【偏方组成】炙黄芪、当归、鸡血藤各30克,桂枝、红花、川芎、白芍、川牛膝、炙乳香、炙没药各10克,炙甘草6克。
【用法用量】水煎服,二煎合而为一,分2次口服。倒人脸盆再煎,趁热外洗患肢,每日外洗2~3次,每次不少于20分钟。每60剂为1个疗程。1疗程结束后用水蛭三七粉(l:l比例)口服巩固疗效;每次3克,每日2次。
【加减】肢凉明显者,加制附子10克(先煎)、细辛6克;下肢酸胀沉重者,加木瓜20克、薏苡仁3.克;患肢局部有紫红色斑点,压久退色者,加丹参30克、丹皮10克,赤芍15克。
【宜忌】患者应绝对禁烟,肢体保暖,避免外伤。可适当活动肢体,在床上做患肢抬高(450)、下垂、水平位交替活动(每项不少于2分钟),以促进患肢血脉流畅。
生石膏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功能主治】主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偏方组成】生石膏250克,桐油100毫升。
【用法用量】将石膏研末,加桐油调成糊状,匀敷患处,外裹消毒纱布。每日换药1次。敷药时注意:患部如有溃破,需将溃破口敷平;换药时,先用浓度为15%的温盐开水洗净、拭干患处,然后敷药糊;冬季使用本方时,桐油质地黏稠,只需与生石膏粉多拌和数次,即可调匀。切勿将桐油加热熔化,以免桐油变质影响疗效和引起急性皮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