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蛔虫病症状
儿童蛔虫病症状
由于蛔虫有喜钻孔的特点,特别是在孩子感冒、发热或其它不适时,肠内蛔虫也不安而扰动起来,可钻入胆道引起胆道蛔虫症,或在肠道扭曲成团可致肠梗阻。这些情况下如果延误治疗则可危及生命。而在幼虫移行时又可引起蛔虫性哮喘、出现咳嗽、喀痰或血痰、哮喘、呼吸困难、发热等症状;也有的出现荨麻疹、皮肤瘙痒、急性结膜炎等过敏症状。
蛔虫自测:如果孩子出现以下9种现象,即表明孩子很可能肚子里有蛔虫,这时就应该带孩子就医依医嘱采取相应措施了。
(1)不明原因的反复肚子痛,多发生在肚脐周围。
(2)不明诱因,反复出现荨麻疹。
(3)非长期性白天紧张激动,但夜间睡眠时经常磨牙。
(4)伸舌,舌面有散在的圆形,边缘整齐的乳头状红色丘疹。
(5)拉开下唇,接近龈缘处,可见密集、针头大小的灰白色小颗粒。
(6)白眼球上有三角形、圆形或半月圆形的蓝色斑点。
(7)用人不当上有指头大小的圆形白色癣块。
(8)尽管孩子吃的多,但仍不断消瘦。
(9)平时看东西注意力不集中。
得了肠蛔虫病应该怎么办呢
蛔虫病是蛔虫寄生在人体肠道所引起的疾病。蛔虫卵污染泥土、水或食物,如果人吃了被污染的食物就会患病。儿童容易玩泥土,如果手上沾了蛔虫卵,饭前又没洗手,就易患上蛔虫病
蛔虫病人多没有症状,有的常有脐周有阵发性腹冯,有的食欲不好,有的食欲很好却日渐消瘦,有的伴有腹泻,大便中带有不消化的食物并排出蛔虫;有的有低热,烦躁不安,晚上易惊醒、磨牙,蛔虫常引起严重的并发症,诸如肠梗阻、急性阑尾炎、胆道蛔虫症和急性胆道炎、急性腹膜炎等疾病都有可能由蛔虫引起。
1.丙硫咪唑400毫克顿服。
2.噻嘧啶成人每次剂量10毫克/公斤,晚间顿服,疗程1~2天。
3.甲苯咪唑成人每次200毫克顿服,疗程1~2天。
4.左旋咪唑成人一次口服150毫克,儿童2~3毫克/公斤,临睡前1次顿服。
蛔虫病症状
似蚓蛔线虫(1758)简称蛔虫,是人体内最常见的寄生虫之一。成虫寄生于小肠,可引起蛔虫病。此外,犬弓首线虫(简称犬蛔虫)是犬类常见的肠道寄生虫,其幼虫能在人体内移行,引起内脏幼虫移行症(VLM)。
临床表现
因虫体的寄生部位和发育阶段不同而异。
蛔蚴移行症蛔蚴在寄主体内移行时引起发热、全身不适、荨麻疹等。抵达肺脏后引起咳嗽、哮喘、痰中带血丝等症状,重者可有胸痛、呼吸困难和发绀。肺部X射线检查可见迁徙性浸润性阴影,临床上称为过敏性肺炎或勒夫勒氏综合征。末梢血液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约10%的患者痰中可查到蛔蚴。中国浙江等地曾多次报告蛔蚴引起的暴发性流行性哮喘,发病率高达20%——50%。
肠蛔虫症常见症状有脐周陷痛、食欲不振、善饥、腹泻、便秘、荨麻疹等,儿童有流涎、磨牙、烦躁不安等,重者出现营养不良。一旦寄生环境发生变化如高热时,蛔虫可在肠腔内扭结成团,阻塞肠腔而形成蛔虫性肠梗阻,患者出现剧烈的阵发性腹部绞痛,以脐部为甚,伴有恶心、呕吐,并可吐出蛔虫,腹部可触及能移动的腊肠样肿物。有时蛔虫性肠梗阻可发展成绞窄性肠梗阻、肠扭转或套叠,必须及时手术治疗。蛔虫也可穿过肠壁,引起肠穿孔及腹膜炎,若不及时手术即可死亡。
肚子有蛔虫的症状
肚子有蛔虫的症状,轻者可以没有任何特殊表现,严重时会引起儿童脐部周围不定时的腹痛、食欲不振或者容易饥饿、烦躁、磨牙、面部白色斑块等,影响儿童的成长发育。主要有以下3种情况:
1、幼虫移行时引起的症状
1)蛔虫卵移行可出现干咳、胸闷、痰中带血丝或哮喘样症状;
2)严重感染的时候,幼虫可以侵入儿童的脑、肝、脾、肾、甲状腺和眼睛,引起相应的反应。如:
移行至脑:可能会引起脑膜炎;
移行到肝:会引起右上腹痛,肝肿大、按压痛和肝功能异常;
移行至眼:会引起视网膜炎、眼睑水肿等。
2、成虫引起的症状
蛔虫有见孔就钻的习性,平时成虫在小肠定居,当环境不适合便会乱窜起来。如儿童发烧时,蛔虫就可以乱窜引起严重腹痛、呕吐出蛔虫。因此,临床症状的轻重,也会因蛔虫数目的多少,以及所在部位和状态而不同。
轻者一般无明显表现症状。
大量蛔虫感染的儿童出现以下症状:
1)饮食异常:儿童食欲不振或多食却易饥饿。
2)异食癖:儿童喜欢吃不该入口的东西,如炉渣、土块、塑料袋等。
3)常常感觉脐部周围腹痛,但是不剧烈,喜欢按揉
4)会出现烦躁易惊、磨牙、荨麻疹等反应。
3、成虫引起的并发症
1)胆道蛔虫症——最常见的并发症
表现为儿童突然感觉腹部剧烈绞痛、屈体弯腰、坐卧不安,还伴随有恶心呕吐。部分儿童还会发生胆道感染,出现发热和黄疸等。极少出现,儿童体内的蛔虫直接窜入肝脏,引起出血和脓肿。
2)蛔虫性肠梗阻
常见于10岁以下的儿童,其中2岁以下的发病率最高。发病非常突然,儿童会表现出现脐部周围或者右下腹有阵发性的剧烈疼痛、甚至有呕吐腹泻等反应。
3)肠穿孔及腹膜炎
多是因为持续较久的蛔虫性肠梗阻或阑尾炎,引起腹膜炎而导致的。表现为儿童突然感觉整个腹部剧烈绞痛,伴随有恶心呕吐、腹胀等反应。
蛔虫病传播途径
传染源:主要是蛔虫寄生患者。
传播途径:主要是经口吞入被蛔虫卵污染的食物、水、蔬菜水果等。蛔虫卵对外界抵抗力强,不需要中间宿主,可以附在飞扬的尘土中,儿童吸入咽下后就会感染蛔虫病。儿童由于喜欢玩土,手上可能沾有蛔虫卵,如果饭前不洗手,蛔虫卵即可以通过手而被吞入胃内,所以儿童容易得蛔虫病。
儿童得了蛔虫病后,家长只要给他们服用蛔虫药,就可以将蛔虫杀死或驱出体外。经过驱虫治疗,一般3-4个月后检查粪便中没有虫卵就治好了。服用蛔虫药最好禁食油类食物。现在的蛔虫药一般毒性较小,但吸收后仍有可能产生头痛、头晕、恶心等不良反应。如果儿童患有蛔虫病其他并发症,则需要对症治疗。
小儿蛔虫病的症状
孩子有偏食表现,并好吃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如泥土、纸张、布头等;
孩子常喊肚子痛,尤以脐周部位为多,揉按后可缓解;
孩子吃得多,易饥饿,爱吃零食,但总也胖不起来,严重的会出现面黄肌瘦等症状;
孩子夜间睡眠易惊醒、磨牙和流口水;
小儿面部、颈部皮肤上常有淡白色近似圆形或椭圆形斑片,有细小灰白色鳞屑,即“虫斑”;
孩子的皮肤常反复出现“风疙瘩”。
主要症状多数小儿蛔虫病可无症状,或有消化功能紊乱,如食欲不振或多食易饥,轻度腹泻或便秘等。久则可见偏食、异嗜,及营养不良、贫血、生长发育迟缓。最常见的症状是腹痛,以脐周或上腹部为主,痛无定时,可反复发作。还可出现精神不宁、易怒、睡眠不安、磨牙、易惊等。蛔虫病的并发症有蛔虫性肠梗阻,常起病急骤,阵发性剧烈腹痛,频繁呕吐,或见吐出蛔虫。腹胀可有肠型及蠕动波,肠鸣音亢进,腹部可扪及条索状包块。还有胆管蛔虫病,见突然出现剑突下或右上腹阵发性强烈绞痛,痛时屈体弯腰捧腹,哭叫打滚不安,面色苍白,出冷汗,呕吐,可吐出胆汁和蛔虫,疼痛可放射至右肩或腰背。腹部扪诊仅在剑突下或稍偏右方有局限性压痛,无肌紧张。若虫体完全钻入胆管甚至胆囊,可出现发热蛔虫卵主要通过手和食物感染。人生吃瓜果不洗烫,饭前便后不洗手,喜吃生凉拌菜和泡菜,喝不洁生冷水,特别是河水,都是感染蛔虫的重要因素。
小儿玩物不洁,吮指,喜用嘴含东西,也能带进蛔虫卵。蛔虫寄生在体内主要以小肠内乳糜液为食物,不但掠夺宿主营养,同时又分泌对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胰凝乳酶及组织蛋白酶E等的抑制剂,影响宿主对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肠道蛔虫可无任何症状,或有食欲不佳和腹痛,疼痛一般不重,多位于脐周或稍上方,痛无定时,反复发作,持续时间不定。痛时喜人揉按腹部,多无压痛,亦无肌紧张。个别患儿可有偏食或异食癖,喜吃炉渣、土块。也易发生恶心、呕吐、轻泻或便秘。大量蛔虫寄生不仅消耗营养,而且妨碍正常消化与吸收,即使患儿食量较大,也常造成营养不良、贫血、甚至生长发育迟缓、智力发育较差等现象。
小儿蛔虫病的另一特点是易出现精神、神经系症状。由于虫体代谢产物或崩解物被吸收后较易引起低热、精神萎靡或兴奋不安、头痛、易怒、睡眠不好、磨牙、易惊,甚至反复呕吐等。蛔虫有游走钻孔的习性,当蛔虫过多或于小儿高热、消化不良、驱虫不当时均可使蛔虫产生骚动,引起严重的临床现象。常见的并发症有蛔虫性肠梗阻,胆道蛔虫症,蛔虫性脓肿,蛔虫性阑尾炎。
蛔虫病吃什么好
蛔虫是人体内最常见的寄生虫之一,成虫寄生于小肠,可引起蛔虫病。蛔虫病是最常见的小儿肠道寄生虫病。环境被蛔虫卵污染,是婴幼儿感染的主要来源。儿童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平时多注意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生食未洗净的蔬菜及瓜果,不饮生水,防止食入蛔虫卵,减少感染机会。
蛔虫病药膳食疗推荐:(仅供参考,详细情况请咨询医生)
1、丝瓜仁
原料:黑生丝瓜子适量。
制法:将黑生丝瓜子去壳取仁即成。
功效:安蛔驱蛔,杀虫通便。适宜蛔虫病,脐周腹痛,时作时止,不思饮食,面黄肌瘦,鼻孔作痒,面有虫斑等。
服法:清晨空腹嚼烂食之。>5岁儿童30粒/次,<5岁儿童20粒/次,1次/d,连服2~3日。
2、莱椒散
原料:莱菔子(胡萝卜子)5~9 g,花椒末3~5 g。
制法:将莱菔子微炒香,研末,与花椒末拌匀即成。
功效:健脾驱蛔。适宜蛔虫病,症见脐周腹痛,胃脘嘈杂,恶心呕吐,面黄肌瘦等。
服法:空腹服下,2次/d,连服2~3日。
3、桃叶汁饮
原料:鲜桃叶30~60片。
制法:把新鲜桃树叶择洗干净,打烂即成。
功效:安蛔驱虫。适宜蛔虫病,症见小儿脐周腹痛,鼻孔作痒,饮食欠佳,睡中蚧齿流涎,面黄肌瘦等。
服法:开水冲泡,连渣服下,3次/d,连服2~3日。
4、胡椒绿豆散
原料:胡椒、绿豆各4大粒。
制法:将上2味同研成细末即成。
功效:安蛔止痛。适宜蛔虫病,症见突然发生胃脘及右胁部疼痛,痛引背心及右肩,并常伴蛔虫吐出,平时脐周腹痛时作,面黄肌瘦,鼻孔时痒等。
服法:少许酒调服,3次/d,连服2~3日。
5、炒香榧子
原料:香榧子肉50粒。
制法:将香榧子肉炒熟即可,不可炒焦。
功效:安蛔消积,杀虫通便。适宜蛔虫病,症见脐周疼痛,时作时止,胃脘嘈杂,面黄肌瘦等。
服法:适宜于>5岁儿童食用,清晨空腹细嚼咽下,2粒/(岁,次),3次/d,连服l周。<5岁小儿,须将香榧子研成细末,用温开水吞服,1 g/(岁,次),3次/d,连服1周。
温馨提示:对病人和带虫者进行驱虫治疗,是控制传染源的重要措施。驱虫治疗既可降低感染率,减少传染源,又可改善儿童的健康状况。驱虫时间宜在感染高峰之后的秋、冬季节,学龄儿童可采用集体服药。由于存在再感染的可能,所以,最好每隔3~4个月驱虫一次。对有并发症的患者,应及时送医院诊治,不要自行用药,以免贻误病情。
蛔虫病症状 蛔虫性肠梗阻
这种现象多见于小儿蛔虫病患者,并以两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蛔虫会在肠道内扭结成团,导致肠道梗阻;蛔虫性肠梗阻发病急,发病时肚脐四周或右下腹有剧痛感,并会出现呕吐现象,做腹部X线检查是可见肠型和蠕动波。
成人蛔虫病症状
蛔虫病是人体当中很常见的寄生虫病,蛔虫病不仅会消耗我们体内大量的营养,而且还会导致剧烈的腹痛以及胃肠功能紊乱,有时还会诱发肠梗阻、肠穿孔、胆道蛔虫症等一系列危险的并发症,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1.蛔幼性肺炎少量蛔虫幼虫在肺部移行时,可无任何症状。如短期内进食含大量感染期蛔虫卵的蔬菜或其他食品,经7~10天潜伏期后,可出现全身与肺部症状。表现为咳嗽、咳痰、咯血、发热、畏寒,乏力,伴胸闷、气促等类似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重症者可出现哮喘样发作,表现为胸疼、咽部异物感,吼喘、端坐呼吸,少数可出现痰中带血,鼻出血、声嘶、腹痛及腹泻等。体检可闻及双肺干湿性啰音,偶有局部肺实变征。X线胸片检查可见双肺门阴影加深及肺纹增多,常于1~2周内消失。痰可查见嗜性粒细胞和夏科-莱登晶体(Charcot-Leydencrystals),偶可发现幼虫。血嗜酸性粒细胞可明显增高。病程持续7~10天后,上述症状逐渐消失。急性蛔幼性肺炎、哮喘和嗜酸性细胞增多等,临床上称为肺蛔虫症,即单纯性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
2.肠蛔虫病成人肠蛔虫病多无特殊表现,也可出现情绪不稳定、易怒、头昏、工作能力下降等。肠内大量蛔虫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症状,如多食或厌食、偏食,甚至异食癖等。儿童患者常有食欲减退与恶心;多有突然发生的脐周一过性隐痛或绞痛,常不定时反复发作,不伴腹肌紧张与压痛。少数儿童患者可出现类似消化性溃疡症状,但驱虫治疗后症状即消失。婴幼儿患者多有消化不良表现。少数患儿可因高热或其他原因而呕吐出蛔虫,或自肛门排出蛔虫。严重感染的小儿可引起营养不良、发育迟钝、智能低下、皮肤瘙痒、磨牙或惊厥等表现。极个别患者可出现神经性呕吐,顽固性皮疹,视力障碍,听力减退,肌肉麻痹,皮肤血管神经性水肿及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胃及十二指肠蛔虫病可有反复发作的腹部饱胀、嗳气、上腹隐痛或剧痛,常有食欲缺乏、反酸、恶心,也可出现呕吐等。常有呕吐蛔虫史,偶尔有呕血及黑便。
肠蛔虫病的体征较少,腹痛时脐周可有较轻而不恒定的深压痛。腹壁脂肪较薄的儿童患者可见肠蠕动波,深压可扪及条索样肠型。严重感染的患儿,体型瘦小,腹部膨隆。
3.过敏反应蛔虫的变应原可引起宿主皮肤、结膜、肠黏膜的过敏反应,表现为荨麻疹、腹胀痛及结膜炎等。文献报道,蛔虫感染是儿童对植物花粉等过敏而发生哮喘的诱因。
成人蛔虫病症状就给大家介绍这么多,总的来说这种疾病的症状表现是很多的,所以大家在生活中对于自己的状况一定要重视,在生活中一旦出现这些成人蛔虫病症状一定要及时到正规的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
蛔虫病是什么
蛔虫病(ascariasis)是由似蚓蛔线虫(简称蛔虫Ascaris lumbricoides)寄生于人体小肠或其他器官所引起的最常见寄生虫病。国内流行广泛,儿童发病为多。临床表现依寄生或侵入部位、感染程度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仅限于肠道时称肠蛔虫病。多数肠蛔虫病无自觉症状,儿童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症状。蛔虫进入胆管、胰腺、阑尾及肝脏等脏器,或蚴虫移行至肺部、眼、脑、甲状腺及脊髓等器官时,可导致相应的异位性病变,严重时可引起胆管炎、胰腺炎、阑尾炎、肠梗阻、肠穿孔及腹膜炎等并发症。
小孩有蛔虫病的症状
蛔虫病是人体最常见的一种肠道寄生虫病,以儿童感染率最高。幼虫期致病可出现发热、咳嗽、哮喘、血痰以及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增高等临床症象。成虫期致病患者常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以及间歇性脐周疼痛等表现。可出现荨麻疹、皮肤瘙痒、血管神经性水肿,以及结膜炎等症状。由于临床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
蛔虫病主要症状表现如下:
1、蛔幼性肺炎
少量蛔虫幼虫在肺部移行时,可无任何症状。如短期内进食含大量感染期蛔虫卵的蔬菜或其他食品,经7~10天潜伏期后,可出现全身与肺部症状。表现为咳嗽、咳痰、咯血、发热、畏寒,乏力,伴胸闷、气促等类似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重症者可出现哮喘样发作,表现为胸疼、咽部异物感,吼喘、端坐呼吸,少数可出现痰中带血,鼻出血、声嘶、腹痛及腹泻等。体检可闻及双肺干湿性啰音,偶有局部肺实变征。
X线胸片检查可见双肺门阴影加深及肺纹增多,常于1~2周内消失。痰可查见嗜性粒细胞和夏科-莱登晶体(Charcot-Leyden crystals),偶可发现幼虫。血嗜酸性粒细胞可明显增高。病程持续7~10天后,上述症状逐渐消失。急性蛔幼性肺炎、哮喘和嗜酸性细胞增多等,临床上称为肺蛔虫症,即单纯性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
2、肠蛔虫病
成人肠蛔虫病多无特殊表现,也可出现情绪不稳定、易怒、头昏、工作能力下降等。肠内大量蛔虫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症状,如多食或厌食、偏食,甚至异食癖等。儿童患者常有食欲减退与恶心,多有突然发生的脐周一过性隐痛或绞痛,常不定时反复发作,不伴腹肌紧张与压痛。少数儿童患者可出现类似消化性溃疡症状,但驱虫治疗后症状即消失。
蛔虫病的危害
蛔虫的幼虫和成虫均可致病,故蛔虫病通常分为幼虫期致病和成虫期致病。
1.幼虫期致病
自二期幼虫侵入人体肠壁开始,经肝、肺移行,发育至最后在小肠内寄生,均可引起组织损伤,其中以肺病变更为明显。重度感染时,幼虫也可侵入甲状腺、脾、脑、肾等器官,引起异位损害。若通过胎盘,也可到胎儿体内寄生。
2.成虫期致病
肠蛔虫病绝大多数病例无任何症状。有症状者中儿童以腹痛为最常见,常从大便中排出蛔虫或呕吐出蛔虫。儿童可引起神经症状,如惊厥、夜惊、磨牙、异食癖等。蛔虫病可发生多种并发症,可分别引起胆道蛔虫症、蛔虫性胰腺炎、阑尾炎或蛔虫性肉芽肿等。胆道蛔虫症的主要症状是突发性右上腹绞痛,伴有恶心、呕吐等;如诊治不及时,可导致化脓性胆管炎、胆囊炎,甚至胆管坏死、穿孔等。肠梗阻也是常见的并发症,是由于大量成虫扭结成团,堵塞肠管所致。国外曾报道一例 2岁女孩因感染大量蛔虫而死亡。尸检发现回肠内有蛔虫团块,导致肠扭转和肠坏死,检获908条虫体。
肚脐旁边痛是怎么回事 感染蛔虫
感染蛔虫导致的肚脐眼周围疼一般多发于儿童,除了肚脐眼周围间歇性疼外,还会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面黄形瘦、喜食异物、大便干稀不稠等症状。
建议:儿童蛔虫症一般是饮食不洁或者饭前便后不洗手导致吞食了蛔虫卵引起的,建议确诊后遵医嘱服药治疗,并且在之后要好好教育孩子饮食卫生。
儿童有蛔虫的症状
1.幼虫移行引起的症状
(1)蛔幼性肺炎或蛔虫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即Loffler综合征)幼虫移行至肺引起,表现为咳嗽、胸闷、血丝痰或哮喘样症状,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肺部体征不明显,X线胸片可见肺部点状、片状或絮状阴影,病灶易变或很快消失。症状1~2周消失。
(2)重症感染幼虫可侵入脑、肝、脾、肾、甲状腺和眼,引起相应的临床表现,如惊厥、肝肿大、肝功能异常、视网膜炎、眼睑水肿及尿的改变等。
2.成虫引起的症状成虫寄生于空肠,以肠腔内半消化食物为食。临床表现与蛔虫多少、寄生部位有关。轻者无任何症状,大量蛔虫感染可引起食欲不振或多食易饥,异食癖;常腹痛,位于脐周,喜按揉,不剧烈;部分病人烦躁易惊或萎靡、磨牙;虫体的异种蛋白可引起荨麻疹、哮喘等过敏症状。感染严重者可造成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
常吃南瓜有什么好处 预防疾病
秋天生吃南瓜或者蒸至半熟食用,有利于降低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从而预防高血压。
秋天适量吃南瓜有利于预防糖尿病,因为南瓜中含有的南瓜多糖是一种降糖活性成分,具有降低血糖值的作用,糖尿病患者一次食用南瓜不能超过250克,每天不能超过500克。
南瓜中含有胡萝卜素、番茄红素,秋天吃南瓜有利于预防乳腺癌、卵巢癌和男性前列腺癌等,同时南瓜中富含锌,有利于抑制细胞癌变。
秋天吃南瓜或者南瓜子,也有利于儿童蛔虫、绦虫病等的治疗,可以起到驱虫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