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半身不遂该怎么办
慢性半身不遂该怎么办
半身不遂又叫偏瘫,是指一侧上下肢、面肌和舌肌下部的运动障碍,它是急性脑血管病的一个常见症状。轻度偏瘫病人虽然尚能活动,但走起路来,往往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瘫痪的下肢走一步划半个圈,我们把这种特殊的走路姿势,叫做偏瘫步态。
多由急性脑血管病及其原发病引起。急性脑血管病人产生原因,主要是大脑半球皮层运动中枢受损的缘故。从人的大脑半球分工来讲,右侧大脑半球通过运动中枢管理着左侧肢体运动;左侧大脑半球,通过运动神经管理着右侧肢体运动。任何一侧发生病变,都会导致对侧偏瘫。两侧大脑半球最易发生病变的部位是内囊。因为这里主要是由一个叫豆纹动脉的小血管供应血液,而豆纹动脉是从大脑中动脉垂直分出的,管径小,压力大,受血流冲击时,容易破裂出血。所以,又叫做出血动脉。是发生
脑出血的好发部位,但当血压下降,血流缓慢时,又容易发生血栓形成。而内囊区神经纤维排列很紧密,上行和下行的纤维都从此处穿过,一旦受损,便产生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即所谓三偏征。
定期体格检查是预防中风、偏瘫的重要措施。有很多发生中风的病人,家属往往觉得很惊讶,因为病人平时从来不看病不吃药,一直以为他(她)身体很健康,没想到却一下子中风了。其实,身体健康只是病人和家属的一种错觉。中风的病人往往存在中风的危险因素而不自知。这些人如果能早期发现疾病,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中风是可以预防的。所以,对年龄40岁以的人群,特别是有高血压、糖尿病或中风家族史的人,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及早发现及早治疗中风的危险因素,可以预防中风的发生。
脑梗塞预防的机理是一定要让已经动脉硬化的脑血管尽可能的恢复弹性,防止脑血栓的形成,又不至于影响机体的凝血功能,而维生素E和B-胡萝卜素等因为破坏的细胞膜的结构,不具备有上述功能。另外,严重高血压的要控制好血压,低密度脂蛋白显著高的可辅助用他汀类药物,最危险的事高密度脂蛋白低的患者,一定要设法提升高密度脂蛋白。
两低饮食,即低脂,低盐饮食.摄人动物脂肪使血脂升高,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增加脑梗塞的可能性;食盐过多,可引起水钠储留,血压升高;长时间血压升高可引起脑梗塞.
半身不遂的运动方法
第一步:医生为病人进行翻身、摆腿等床上训练,目的是让病人的肌肉恢复力量。
第二步:医生开始为其进行坐位训练,让病人恢复坐的平衡能力。
第三步:通过斜床、站立架、先进的减重步行训练系统等恢复步行的能力,病人先是在站立架等器械的帮助下练习站立平衡,同时锻炼下肢肌力,为步行做好准备。
第四步:在导师的帮扶下练习步行,然后扶着平行杠开始练习自己步行……
在此期间,医生还会针对病人的情况为其安排语言训练。
所谓作业治疗主要通过拉锯、做橡皮泥、下象棋等训练恢复上半身的活动能力,让病人重新学会吃饭、穿衣等。
医生说,生命体征平稳后的一个月内开始进行康复治疗,60%的人有机会过上正常人的生活。没有进行过康复治疗的瘫痪病人,80%永远躺在床上。每个病人进行康复治疗的时间一般在5-6个月左右,康复治疗只占整个神经系统治疗的1/10,通过循序渐进,病人逐渐恢复生活自理能力。
但是不可避免的是,传统的偏瘫康复手段存在治疗理念技术落后、治疗手段不全面、治疗的碎片化、治疗效果不稳定,反弹复发的问题。怎么办呢?我们知道,中风后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瘫痪,瘫痪的肢体初期往往很"松弛",然而这种现象只是暂时的。
由于失去了大脑的控制,随着低级神经功能的恢复,肢体会逐渐变得僵硬,也就是出现了"痉挛"。痉挛现象常在脑中风后数周内出现并将持续存在,轻者影响患肢的功能恢复,导致肢体姿势怪异,重者甚至出现关节挛缩、皮肤溃烂。
半身不遂推拿治疗费用大约是多少
一、半身不遂推拿治疗费用和患者选择的治疗方法有关
半身不遂治疗方法与康复保健极其重要,在中风患者度过危险期后,大多留有言语不利等后遗症,此时加强防治中风后遗症有着较好的效果。脑中风病人在康复期如无吞咽困难,宜以清淡、少油腻、易消化的柔软平衡膳食为主,另外稳迈舒运动按摩轮有助于恢复下肢、关节和足部的运动功能。适合于中风后遗症半身不遂患者的主动肢体康复锻炼,对膝踝关节、下肢和足部的骨折和扭挫伤等长时间固定治疗后的肌肉萎缩和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也有不错效果。使用时要注意交替选择运动按摩方式。可单脚运动按摩;或一只脚做运动按摩,另一只脚做静止穴位刺激按摩;或双腿脚同向运动;或双腿脚反向运动。
二、半身不遂推拿治疗费用和患者选择的治疗医院有关
有些半身不遂患者可能会有这样的经历,同样是一种疾病,为什么有的人在这家医院治,才花区区几十块钱;而有的人在另外一家医院治,却得花上成千上万呢?这就涉及每家医院的资质、专业程度,以及医疗专家及前沿技术等。地区不同的医院,治疗半身不遂费用是不一样的,并且引起半身不遂的原因有很多,专家会针对半身不遂患者的不同症状和不同病情,采取个性化治疗,达到治愈半身不遂的目的。
三、半身不遂推拿治疗费用和患者自身的病情有关
半身不遂患者不同的病情程度也就意味着不同的治疗方案及结果,半身不遂的治疗费用甚至与病情也是成一定的正比关系,半身不遂在治疗费用上病情程度越轻,半身不遂的治疗及预后就越有利,反之不仅治疗困难、而且预后也是很差的半身不遂与治疗情况也有关,若正规专业可得到有效的治疗,在缩短疗程的同时也就相应的降低了治疗费用;若盲目治疗,不仅延误治疗时机,而且导致半身不遂病情的恶化,同时也就大大增加了治疗半身不遂费用,因此半身不遂治疗费用可以说是不能以具体数据来回答的。
怎样预防半身不遂
1.洗澡水温不可过高过低:有些中老年人的体质较弱,体温调节和血管舒张功能较差,在水温过高或过低的刺激下,或洗浴时间过长,血压容易波动,心率加快,容易诱发中风与虚脱等。
2.大便时不可过于屏气用力:便秘患者排便过于憋气用力,是中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诱因。排便时因腹压增加,会使血压猛升。所以,大便时不可操之过急,不可过于屏气用力,若蹲的时间太长,要缓缓站起。老年人最好用坐式便器,平时要重视对便秘的防治。
3.早晨起床应赖床数分钟:研究表明,酣睡一夜醒来之后,特别是刚睡醒的一刹那,若猛然起床最容易诱发中风,有人将其称为“魔鬼时间”。这是因为,睡眠之时大脑皮层处于抑制状态,在睡醒的刹那间,生理功能要迅速恢复正常,交感神经与肾上腺兴奋,心跳加快,血压上升。加之一夜睡眠,体液有所损失,血液变得黏稠,血流速度减慢,血栓容易形成,故易诱发脑栓塞,导致中风。
半身不遂如何治疗
一般来说出现半身不遂治疗起来非常困难,最好程序,中药调理的方法,以及针灸,按摩等方法,但是不论采取哪种方法,半身不遂都需要毅力,治疗起来,疗程比较长,需要家属和患者要坚持住。如果没有一定的毅力的话,有时候半身不遂可能会伴随终生,最好采取中药调理的办法,抓紧一切时机积极进行治疗,对于偏瘫的部分,一定要每天坚持按摩,可以热敷一下,坚持下去,奇迹会出现。
半身不遂的前兆有哪些方面
半身不遂我们也叫做是偏瘫,半身不遂的出现不但会影响到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而且也会给患者的家庭带来严重的伤害,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好对于半身不遂的预防工作,一旦出现了半身不遂的前兆,我们要及时去治疗才行,很多朋友都想知道到底半身不遂的前兆有哪些方面,下文我们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半身不遂的前兆。
半身不遂的早期症状表现口吃:流涎症状是说话不利索、流口水,有中风迹象,可能会突然发病。
半身不遂的早期症状表现一过黑蒙:即突然出现眼前发黑,看不见东西,数秒钟或数分钟即恢复,还伴有恶心、呕吐、头晕及意识障碍。最近,挪威医生科蒂在18例一过性黑蒙的病人中,发现11例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半身不遂的早期症状表现状视物模糊:即表现为短暂性视力障碍或视野缺损,多在1小时内自行恢复。科蒂对出现短暂视力障碍的10例病人进行了眼底检查和脑血流量测定,发现其中有3例视网膜中心动脉闭塞,7例为视网膜分支动脉闭塞。
半身不遂的早期症状表现状剃刀落地:是指自己持刀刮胡子时,头转向一侧,突然感觉手臂无力,剃刀落地,1至2分钟后完全恢复。这是由于转头扭颈时,引起已经硬化的颈动脉扭曲,加重了狭窄,导致了颅脑供血不足所致。
半身不遂的早期症状表现偏侧麻瘫: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严格说来,这已是最轻型中风。据追访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3至5年,约有半数以上的人发生缺血性中风。
半身不遂的早期症状表现有哪些?以上已经做了具体的介绍,相信大家对半身不遂的症状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希望以上的内容会给患者的病情带来帮助。目前我院治疗半身不遂主要采用的疗法是干细胞疗法,该疗法的治疗效果显著。温馨提示:当孩子出现半身不遂症状时,应及时进行检查诊治,以便明硬病因,对症治疗。
在上面的文章里面我们介绍了什么是半身不遂,我们知道半身不遂也被叫做是偏瘫,半身不遂的出现会给患者带来了多方面的麻烦,掌握半身不遂的前兆有利于我们去预防和治疗半身不遂,上文详细介绍了半身不遂的前兆有哪些方面。
半身不遂如何预防
半身不遂是多种疾病的后遗症,那么平时我们应该怎样预防呢?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预防半身不遂的的注意事项:
1、忌中断药物治疗
脑血栓的病理基础是脑动脉粥样硬化。在血栓消退后脑动脉硬化并未消退,脑血栓仍然可能重新形成。因此,不能中断抗动脉硬化血栓形成、抗血小板聚集类的药物治疗。这其中包括西药拜阿司匹林,还应包括中药如天欣泰血栓心脉宁片,以达到活血化瘀、芳香开窍,降脂抗凝,抗血栓形成的治疗目的。脑血栓患者需要长期用药改善症状降低复发,而有效的中西药合理并用是治疗的关键,是能够达到增效减毒,有针对性多靶点治疗脑血栓的临床主要治疗原则。
2、忌降压过度
降压过度是诱发脑梗塞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正确应用降压药。用药过程中要坚持定期测量血压,调节剂量,切不可自己随便加大剂量。
3、忌劳累过度或休息不好
劳累过度或休息不好易引起血压波动或血液动力学发生改变,易引起脑血栓的形成。
4、忌生活不规律
道理同劳累过度一样,是导致脑梗塞复发的诱因之一。
5、忌嗜烟
烟中的尼古丁可损害血管内膜,并能引起小血管收缩,管腔变窄,因而容易形成血栓。
6、忌酗酒
大量引用烈性酒,对血管有害无益。据调查,酗酒是引起脑梗塞的诱因之一。
7、忌暴怒或忧郁
情绪恶劣,尤其是暴怒或长期忧郁、焦虑,可引起血管神经调节失常,或导致脑血管收缩,是诱发脑梗塞的重要诱因。
8、忌受寒
寒冷的刺激,不仅可引起小血管收缩,还可引起血液粘稠度增加,易诱发脑梗塞,所以冬季往往是脑血栓的高发季节,这个季节对脑血栓的二级预防尤为重要。
半身不遂的诊断检查
半身不遂应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一)皮质与皮质下性偏瘫
皮质性偏瘫时,上肢瘫痪明显,远端为着。如果出现皮质刺激现象有癫痫发作。顶叶病变时,有皮质性感觉障碍,其特征是浅层感觉即触觉、温痛觉等正常,而实体觉、位置觉、两点辨别觉障碍明显。感觉障碍以远端为明显。右侧皮质性偏瘫时常伴有失语、失用、失认等症状(右利),双侧皮质下偏瘫伴有意识障碍,精神症状。大脑皮质性偏瘫一般无肌萎缩,晚期可有废用性肌萎缩;但顶叶肿瘤所致的偏瘫可有明显的肌萎缩。皮质或皮质下偏瘫腱反射亢进,但其他锥体束征均不明显。皮质与皮质下偏瘫以大脑中动脉病变引起的最常见,其次为外伤、肿瘤、闭塞性血管病、梅毒性血管病或心脏病引起的脑栓塞等。
(二)内囊性偏瘫
锥体束在内囊部受损伤后出现内囊性偏瘫,内囊性偏瘫表现为病灶对侧出现包括下部面肌、舌肌在内的上下肢瘫痪。偏瘫时受双侧皮质支配的肌肉不被累及,即咀嚼肌、咽喉肌以及眼、躯干和上部面肌。但有时上部面肌可以轻度受累,额肌有时可见力弱,表现眉毛较对侧轻度低下,亦可有眼轮匝肌力弱,但这些障碍为时短暂,很快恢复正常。内囊后肢的前2/3损害时,肌张力增高出现较早而且明显,伸展肌给病理反射均易出现,内囊前肢损害时出现肌僵直,病理反射以屈肌组为主。内囊性偏瘫最常见的病因是大脑中动脉分支的豆纹动脉供应区出血或闭塞。
(三)脑干性偏瘫(亦称交叉性偏瘫)
脑干病变引起的偏瘫多表现为交叉性偏瘫,即一侧颅神经麻痹和对侧上下肢瘫痪。其病因以血管性、炎症和肿瘤为多见。
1、中脑性偏瘫:
⑴Weber氏症候群:是中脑性交叉性偏瘫的典型代表,其特点是病变侧动眼神经麻痹,病灶对侧偏瘫。由于动眼神经麻痹,故临床上出现脸下垂,瞳孔散大,眼球处于外下斜视位。有时见到眼球向侧方共同运动麻痹,即出现Foville氏症候群,并可伴有与偏瘫现侧的感觉迟钝,以及小脑性共济失调。其机理是在Weber氏症候群的基础上病变范围更广泛,影响了眼球的脑干侧视中枢及其径路。以及感觉纤维和小脑红核束所致。
⑵Benedikt氏症状群:表现为病灶对侧不全偏瘫,同时偏瘫侧有舞蹈和手足徐动症。
2、脑桥性偏瘫:
⑴Millard-Gubler氏症候群:病灶同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和同侧外展神经麻痹,病灶对侧偏瘫,呈交叉性瘫痪。因面神经的核上纤维在脑桥高位交叉,终止于脑桥下部的面神经核,再由顼神经核发出面神经纤维,走向背内侧,绕过外展神经核,再走向腹内侧,于脑桥及延髓交界处出脑。当面神经核上纤维交叉后的脑桥部病变时,即再现病灶同侧周围性面瘫,与外展神经麻痹,对侧上下肢锥体束损害的交叉性瘫痪。
⑵Foville氏症候群:表现为面神经麻痹,外展神经麻痹同时两眼向病灶对侧注视,实际上是Millard—Gubler氏症候群加上两眼侧视运动障碍,故应称Millard—Gubler—Foville氏症候群。如病变侵及同侧三叉神经根丛或三叉神经脊束核可有病变同侧面部感觉迟钝。
3、延髓性偏瘫:
⑴延髓上部症候群:病例对侧上下肢瘫痪,病灶同侧舌肌瘫痪和舌肌萎缩。
⑵延髓旁正中症候群;病灶对侧有深感觉和精细感觉障碍。
⑶延髓背外侧症候群(wallenberg氏症候群):有时伴有轻偏瘫。此外尚有同侧肢体共济失调、眼球震颤、同侧软腭下垂、声带麻痹、面部核性感觉障碍、Horner氏症等。
⑷Babinski—Nageotte氏症候群:病变对侧偏瘫与偏侧分离性感觉障碍,血管运动障碍。病变同侧颜面感觉障碍,小脑共济失调症,Horner氏征,眼震,软腭,咽及喉肌麻痹(Avellis症候群)。
⑸延髓交叉部病变:在交叉前病变可有对侧上下肢瘫痪。
(四)脊髓性偏瘫
1、锥体交叉以下:脊髓半侧病变时,于病变同侧出现上下肢瘫痪,而无颅神经麻痹,病灶侧深部感觉障碍,对侧有温度觉、痛觉障碍,(Brown-S'equard症候群)。
2、颈膨大(颈5~胸2)受损:可出现偏瘫。表现为上肢下运动元瘫痪,下肢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各种感觉丧失、尿失禁和有向上肢放散的神经痛。常有Horner氏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