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肛检查诊断
脱肛检查诊断
1、肛门视诊可发现排粪时有柔软团块状肠粘膜脱出肛外,患者排粪动作时见肠粘膜自肛门脱出。
2、直肠指检。
3、血尿便常规检查。
4、直肠镜检。
5、钡灌肠造影 了解有无过长的乙状结肠。
6、排粪造影 可见力排时先出现在直肠内套叠,再发展为直肠外脱垂。
痔疮的鉴别诊断
痔疮是人体直肠末端粘膜下和肛管皮肤下静脉丛发生扩张和屈曲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多见于经常站立者和久坐者。痔疮包括内痔、外痔、混合痔,是肛门直肠底部及肛门粘膜的静脉丛发生曲张而形成的一个或多个柔软的静脉团的一种慢性疾病。痔疮给患者的身体带来很大的不便,日常如果出现该病的症状时,还需尽早诊断,及时治疗。
常见的检查方法
一、肛门视诊
首先应查看肛门周围有无血、脓、粪便、粘液、肿块及瘘管外口等,以便判断病变性质。如肛门周围有无内痔、息肉脱出,有否外痔、瘘管外口及湿疹等。然后嘱病人象解大便便一样下挣,医生用双手的食、中指将肛门轻轻地自然向两边分开,使肛门外翻,观察有无病变,如内痔位置,数目,大小,色泽,有无出血点,有无肛裂等情况或用特制的玻璃吸肛器将内痔吸出检查,这种视诊对诊断肛裂及环状痔,有时比肛门镜检查更为确切。
二、肛门触诊
要触摸肛门周围皮肤温度,弹性是否正常,在病变情况下,如肛痈可触到肛门周围肿胀,皮肤灼热,肿块呈漫肿,平坦,软陷及质地硬度等,中央是否有应指感等,如肛瘘是否可触及条索状硬结,外口距肛门长度,大小,深度等。
三、直肠指诊
直肠指诊的意义是肛门直肠疾病检查方法中最简便、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四、肛门镜检查
检查内痔的主要方法,可看清内痔的部位、大小和形态。同时还可鉴别直肠下端肿瘤和慢性结肠炎。
鉴别诊断
根据内痔的典型症状和检查,诊断一般无困难,但需与下列疾病鉴别。
1、直肠癌
临床上常将下端直肠癌误诊为痔,延误治疗。误诊的主要原因是仅凭症状诊断,未进行直肠指诊及肛门镜检查,因此在痔诊断中一 定要做以上两种检查。直肠癌在直肠指诊下可扪到高低不平硬快,表面有溃疡,肠腔常狭窄,指套上常染有血迹。特别要注意的是内痔和环状痔可与直肠癌同时并存,绝不能看到有内痔或环状痔,就满足于痔的诊断而进行痔的治疗,直至病人症状加重才进行直肠指诊或其他检查而明确诊断,这种误诊、误治的惨痛经验教训,在临床上并非少见,值得重视。
2、直肠息肉
低位带蒂的直肠息肉,若脱出肛门外有时误诊为痔脱垂,但息肉多见于儿童,为圆形、实质性、有蒂、可活动。
3、肛管直肠脱垂
有时误诊为环状痔,但直肠脱垂粘膜呈环形,表面平滑,直肠指诊时括约肌松弛;环状痔的粘膜呈梅花瓣状,括约肌不松弛。
根据病史和肛门物理检查,肛管直肠指检和肛门镜检,参照痔的分类作出诊断。如不能确诊应进一步检查,以除外结、直肠、肛管的良、恶性肿瘤及炎性疾病。
痔疮的鉴别诊断
常见的检查方法
一、肛门视诊
首先应查看肛门周围有无血、脓、粪便、粘液、肿块及瘘管外口等,以便判断病变性质。如肛门周围有无内痔、息肉脱出,有否外痔、瘘管外口及湿疹等。然后嘱病人象解大便便一样下挣,医生用双手的食、中指将肛门轻轻地自然向两边分开,使肛门外翻,观察有无病变,如内痔位置,数目,大小,色泽,有无出血点,有无肛裂等情况或用特制的玻璃吸肛器将内痔吸出检查,这种视诊对诊断肛裂及环状痔,有时比肛门镜检查更为确切。
二、肛门触诊
要触摸肛门周围皮肤温度,弹性是否正常,在病变情况下,如肛痈可触到肛门周围肿胀,皮肤灼热,肿块呈漫肿,平坦,软陷及质地硬度等,中央是否有应指感等,如肛瘘是否可触及条索状硬结,外口距肛门长度,大小,深度等。
三、直肠指诊
直肠指诊的意义是肛门直肠疾病检查方法中最简便、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四、肛门镜检查
检查内痔的主要方法,可看清内痔的部位、大小和形态。同时还可鉴别直肠下端肿瘤和慢性结肠炎。
鉴别诊断
根据内痔的典型症状和检查,诊断一般无困难,但需与下列疾病鉴别。
1、直肠癌
临床上常将下端直肠癌误诊为痔,延误治疗。误诊的主要原因是仅凭症状诊断,未进行直肠指诊及肛门镜检查,因此在痔诊断中一 定要做以上两种检查。直肠癌在直肠指诊下可扪到高低不平硬快,表面有溃疡,肠腔常狭窄,指套上常染有血迹。特别要注意的是内痔和环状痔可与直肠癌同时并存,绝不能看到有内痔或环状痔,就满足于痔的诊断而进行痔的治疗,直至病人症状加重才进行直肠指诊或其他检查而明确诊断,这种误诊、误治的惨痛经验教训,在临床上并非少见,值得重视。
2、直肠息肉
低位带蒂的直肠息肉,若脱出肛门外有时误诊为痔脱垂,但息肉多见于儿童,为圆形、实质性、有蒂、可活动。
3、肛管直肠脱垂
有时误诊为环状痔,但直肠脱垂粘膜呈环形,表面平滑,直肠指诊时括约肌松弛;环状痔的粘膜呈梅花瓣状,括约肌不松弛。
根据病史和肛门物理检查,肛管直肠指检和肛门镜检,参照痔的分类作出诊断。如不能确诊应进一步检查,以除外结、直肠、肛管的良、恶性肿瘤及炎性疾病。
痔疮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根据内痔的典型症状和检查,诊断一般无困难,但需与下列疾病鉴别:
1、直肠癌:临床上常将下端直肠癌误诊为痔,延误治疗。误诊的主要原因是仅凭症状诊断,未进行直肠指诊及肛门镜检查,因此在痔诊断中一定要做以上两种检查。直肠癌在直肠指诊下可扪到高低不平硬快,表面有溃疡,肠腔常狭窄,指套上常染有血迹。特别要注意的是内痔和环状痔可与直肠癌同时并存,绝不能看到有内痔或环状痔,就满足于痔的诊断而进行痔的治疗,直至病人症状加重才进行直肠指诊或其他检查而明确诊断,这种误诊、误治的惨痛经验教训,在临床上并非少见,值得重视。
2、直肠息肉:低位带蒂的直肠息肉,若脱出肛门外有时误诊为痔脱垂,但息肉多见于儿童,为圆形、实质性、有蒂、可活动。
3、肛管直肠脱垂:有时误诊为环状痔,但直肠脱垂粘膜呈环形,表面平滑,直肠指诊时括约肌松弛;环状痔的粘膜呈梅花瓣状,括约肌不松弛。
肛门坠胀容易与哪些症状混淆
诊断
一、询问病史
详细询问病史时,有数日没有大便的情况,指诊检查可触及干硬的巨大粪块,需手法抠出粪便,症状即可消除。当直肠外生长有较大体积的平滑肌瘤、脂肪瘤、骶前囊肿时,也可引起肛门坠胀感。骶神经的某些病变以及肛门神经官能症,虽然没有实质性病变,也会出现肛门坠胀感,诊断时应详细检查,排除其他器质性病变后,才能下结论。
二、病理肛门坠胀与产后肛门坠胀的区分
产后肛门坠胀的诊断方法主要是:注意精神营养状况,腹部有无明显膨隆及肠型,是否贫血貌、急性痛苦面容,全身皮肤有无瘀斑、瘀点。肛指检查是否扪及干结大便,阴道壁是否扪及触痛的包块;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凝血功能及大便常规检查。必要时作腹部x线平片或钡剂灌肠检查有助于诊断。
鉴别
1.内痔发炎
因为大便干结或其他原因,导致内痔表面粘膜糜烂,水肿,出血及粘膜下大量血栓形成,严重时可脱出肛门外。患者多伴有强烈的肛门下坠感,嵌顿痔患者还会出现剧烈疼痛。
2.直肠、肛窦炎症
如果慢性结肠炎累及到直肠,可以出现肛门下坠感与排便次数增多,一般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病变程度轻重不一。炎症是引起肛门坠胀的主要原因之一。
3.直肠内脱垂
也可称“脱肛”,指肛门内组织脱到肛门外面。直肠粘膜松弛堆积在直肠内,但尚未脱到肛门外,可引起肛门坠胀感及排便不尽感。直肠内脱垂是指在排便过程中近侧直肠肠壁全层或单纯黏膜层折入远侧肠腔或肛管内,不超出肛门外缘,并在粪块排出后持续存在者。
脱肛的诊断检查方法
脱肛的诊断并不困难,患者蹲下做用力排便动作,即可见红色球形肿块突出肛门2~5cm,有放射状沟纹,指检示其为两层折叠的黏膜,排便后自行缩回,完全脱垂的脱出肠段较长,呈椭圆形或宝塔状,长约10cm,有层层折叠的环状皱襞,两层黏膜之间可触及肌层,直肠指检感肛管括约肌松弛无力可确诊。还可根据以下检查辅助诊断:
1、肛门视诊:可发现排粪时有柔软团块状肠粘膜脱出肛外,患者排粪动作时见肠粘膜自肛门脱出。
2、直肠指检:是医生用一个手指头伸进患者的肛门,是检查疾病的一种简便易行却非常重要的临床检查方法。
3、血尿便常规检查。
4、直肠镜检:就是利用直肠镜对直肠进行检查。
5、钡灌肠造影:了解有无过长的乙状结肠。
6、排粪造影:可见力排时先出现在直肠内套叠,再发展为直肠外脱垂。
怎样区别诊断脱肛和内痔脱出
脱肛的症状与内痔脱出类似,所以临床上常常将脱肛与内痔脱出混为一谈,都被称为“脱肛”,但实际上二者有较大的区别。
区别诊断脱肛和内痔脱出方法介绍:
1、视诊
内痔脱出物为充血肿大的痔块,呈花瓣状或环状,可见有出血,痔核之间凹陷有正常的粘膜。脱肛的脱出物为直肠,有明显的放射状纵形沟纹或直肠环圈,色淡白或淡红,无出血。
2、指诊
内痔脱出,肛门松紧度正常。脱肛肛门括约肌明显松弛。
3、窥器检查
内痔用窥器检查时,可见到粘膜呈花瓣状且粘膜隆起的肉块大小不一。脱肛粘膜呈环状隆起,呈均匀状。
温馨提示:脱肛与内痔脱出要区分开来,治疗的时候最好到专业的肛肠科医院进行明确的诊断,然后采取相对应的治疗措施。
得了内痔需要到医院做哪些诊断检查
诊断内痔可依据常规检查包括:肛门触诊、肛门视诊、直肠指诊和肛门镜检查。
一、肛门视诊首先应查看肛门周围有无血、脓、粪便、粘液、肿块及瘘管外口等,以便判断病变性质。如肛门周围有无内痔、息肉脱出,有否外痔、瘘管外口及湿疹等。
然后嘱病人象解大便便一样下挣,医生用双手的食、中指将肛门轻轻地自然向两边分开,使肛门外翻,观察有无病变,如内痔位置,数目,大小,色泽,有无出血点,有无肛裂等情况或用特制的玻璃吸肛器将内痔吸出检查,这种视诊对诊断肛裂及环状痔,有时比肛门镜检查更为确切。
二、肛门触诊要触摸肛门周围皮肤温度,弹性是否正常,在病变情况下,如肛痈可触到肛门周围肿胀,皮肤灼热,肿块呈漫肿,平坦,软陷及质地硬度等,中央是否有应指感等,如肛瘘是否可触及条索状硬结,外口距肛门长度,大小,深度等。
得了内痔需要到医院做哪些检查
1.全身检查要按四诊和望、扪、叩、听及其他特殊检查,注意有无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和血液病等。
2.局部检查要按步骤进行,不能省略,否则易漏诊和误诊。
(1)视诊:注意肛门外形有无异常,内痔的检查有无血迹。如有便后脱出不能自行还位时,可行蹲位检查脱出形态、长度、颜色、数目,有无糜烂渗血。如平时不能自行脱出,可用吸肛器缓慢吸出肛外进行检查。
(2)指诊:注意括约肌间沟深浅,进入直肠腔时有无括约肌痉挛,女性有无直肠前突。如有,在阴道口可见指尖,有无肿块,主要是除外其他疾病。指诊内痔只能触到柔软肿物,可移动,不能分清个数、部位及大小。所以诊断不准。
(3)镜检:选用筒式肛镜缓慢插人直肠腔抽出闭孔器,利用侧灯观察有无血迹,肠腔是否正圆,有无直肠黏膜脱垂突入肠腔。然后退镜观察至齿状线,可见痔体从四周突入肠腔及肛镜筒内,查清部位、数目大小,表面颜色,有无糜烂渗血。令患者咳嗽增加腹压,用力努臀,观察痔体是否增大、有无充血。
肛镜所见是内痔确诊的重要依据。不宜用两叶肛镜,因挣开加压,使内痔移位和变形,诊断不准确。必要时可行纤维镜检以除外息肉及息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