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胸膜间皮瘤死前症状
恶性胸膜间皮瘤死前症状
一、呼吸困难
王良旭主任表示,胸膜间皮瘤患者没有太多的特异性病症,有60-90%的患者会产生呼吸困难,气急,气促的症状。这是由于肿瘤的大范围扩张会导致压迫到气管,进而出现明显的呼吸不适症状。
二、全身不适
王主任介绍,在肿瘤发展的中期,患者可出现各种全身不适的症状,有10%左右的病人会出现发烧,关节疼痛等全身不适的症状。此时病人的抵抗力已经有了显著的下降,对于外界的耐受能力境地,因此,继发性感染发生的几率会明显上升,因此,此时的患者应当注意防护,生活注重细节护理,包括个人卫生以及作息的规律性等。
三、咳嗽
胸膜间皮瘤患者中,有很大一部分会出现明显的咳嗽症状,多数是干咳,痰液较少甚至是无痰,一般也很少出现痰中带血的症状。但是这种症状往往由于缺乏特异性而被忽视,因此,此时的病人在出现长期咳嗽症状后,应当引起重视。
直肠管状腺瘤性息肉的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上,有姑息性治疗、外科治疗、化学治疗及放射治疗等,一般认为对于肿瘤相对局限的 I 期病人,主张做根治的胸膜肺切除术。对于Ⅱ、Ⅲ、Ⅳ期病人,根治性手术已经没有意义了,只有施行姑息性手术。事实上,多数病人到疾病明确诊断时,已处于 II 期以上。迅速增长的胸水常导致患者严重的呼吸困难,所以姑息性手术对于提高这些晚期病人的生活质量意义重大。以往采用胸腔内注入化疗药物等消退胸水或促使胸膜粘连闭锁的方法常难以奏效。我科采用胸腔镜胸膜固定术,在恶性胸膜间皮瘤的姑息性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胸腔镜手术可以彻底将胸水抽吸干净,并充分分离粘连,使肺复张,然后喷入消毒滑石粉,进行胸膜固定,控制胸水的产生,缓解晚期癌症患者的临床症状。
手术治疗 对病期属于Ⅰ期Ⅱ期的病例仍应首选或争取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肿瘤切除姑息切除术对瘤体较小病变较局限者应完整切除肿瘤及受累器官;如果病变较广泛应争取切除主要瘤体(姑息性切除术)对病变广泛严重已造成肠梗阻手术无法切除者可以考虑行姑息性手术以缓解病人的临床症状对良性和生物学行为低度恶性的腹膜间皮瘤手术切除疗效甚好如有复发可再次手术切除朱慰祺等报告1例恶性腹膜间皮瘤因多次复发20年内先后施行5次手术切除文献报道单纯手术切除治疗效果最好的一组病例(7例)中位生存期为147.2个月因此对部分腹膜间皮瘤病例手术仍不失为有效的治疗手段
治疗恶性胸膜间皮瘤新药
美国礼来公司华裔科学家石全博士研发出全球首个用于治疗恶性胸膜间皮瘤的药物——力比泰,被美国化学学会授予“化学英雄奖”。
石全博士是礼来公司著名的肿瘤研究专家,他和另外两位美国科学家历经二十年,终于成功研究出这一创新药物。该药不仅使得恶性胸膜间皮瘤这一顽症有药可医,同时已被美国和欧盟批准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并能大大降低化疗引起的副作用。 力比泰是一种抗叶酸药物,能够同时阻断癌细胞生长和分裂所必需的叶酸合成过程中三个关键酶,进而让癌细胞无法顺利合成DNA(脱氧核糖核酸)、RNA(核糖核酸)而死亡,达到抗癌效果。
恶性胸膜间皮瘤作为一种高死亡率的肺胸膜癌症,在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该病主要致病原因为石棉直接或间接接触,约80%病例的病因归因于石棉接触史。由于这种疾病的潜伏期长达20-50年,因此发病高峰往往是后期事件,各地发病高峰有所不同。
胸膜间皮瘤临床表现有哪些?
胸膜间皮瘤为胸膜原发性肿瘤,是来源于脏层、壁层、纵隔或横膈四部分胸膜的肿瘤。国外发病率高于国内,各为0.07~0.11%和0.04%。死亡率占全世界所有肿瘤的1%以下。近年有明显上升趋势。50岁以上多见,男女之比为2:1。胸膜间皮瘤是一种少见的肿瘤,一般情况下可以分为局限型胸膜间皮瘤和弥漫型胸膜间皮瘤,局限型胸膜间皮瘤属于良性肿瘤,而弥漫型胸膜间皮瘤属于恶性肿瘤。良性局限型间皮瘤,生长缓慢,一般无症状,多在X线查体时发现。
肿瘤生长于脏层或壁层胸膜,大小不等,表面光滑或有结节,肿瘤范围局限,质地均匀。在X线检查中难以同胸内其他肿瘤鉴别,大多数在手术切除后经病理检查才得出诊断。恶性弥漫型间皮瘤是主要的原发性胸膜肿瘤,较良性者多见。近年来胸膜恶性间皮瘤发病率增高同石棉类物质的使用有关。实验证明,于动物胸膜腔内注入石棉混悬液,可以诱发恶性间皮瘤。目前,恶性型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
临床表现为局限型者可无明显不适或仅有胸痛、活动后气促;弥漫型者有较剧烈胸痛、气促、消瘦等。;患侧胸廓活动受限,饱满,叩诊浊音,呼吸音减低或消失;可有锁骨上窝及腋下淋巴结肿大。
了解“恶性腹膜间皮瘤”
恶性腹膜间皮瘤是唯一原发于腹腔浆膜的一种较少见的肿瘤。
1908年Miller等首先报道了该肿瘤,腹膜间皮瘤约占所有间皮瘤病理的20%。其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目前腹膜间皮瘤在我国并不多见,发病率也低于胸膜间皮瘤,有事可与胸膜间皮瘤共存。
这种疾病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多见于40~60岁,约半数病例发病与石棉接触有关,值得注意的是腹膜间皮瘤患者常有严重的石棉接触史,而胸膜间皮瘤则以短暂性接触石棉的患者居多。肿瘤的潜伏期常达15年或更长。
一些腹膜间皮瘤的发生于与胶质二氧化钍(Thorotrast,一种含二氧化钍的造影剂)接触之后,而另一些则继发于反复的间皮刺激。由于其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异性,难与结核性腹膜炎及腔内转移肿瘤及腹膜转移癌等疾病相鉴别。
而且由于间皮的多潜能分化能力,使该肿瘤细胞的形态多种多样,经常与转移性腺癌,反应性间皮细胞混淆,在临床和病理诊断上颇为困难,误诊率高。
间皮瘤怎么治疗呢
对于胸膜间皮瘤能治好吗这个问题需要重视,关于胸膜间皮瘤能治好吗这个问题为你解答如下:姑息性治疗 恶性胸膜间皮瘤病人的胸水,穿刺吸出后很快又会出现,用化学药剂注入胸膜腔内,造成胸膜粘连,大多数病人的胸水得到控制,这样胸膜固定术如果失败或在拟行诊断性开胸的病人,应考虑做胸膜剥脱术。
恶性胸膜间皮瘤临床表现
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中80%为男性,通常表现为与胸腔积液相关的呼吸困难,常伴有胸壁疼痛(超过60%的患者)。即使所有细胞学检查结果都是阴性,对不明原因的胸腔积液和胸膜疼痛也应怀疑恶性胸膜间皮瘤。恶性胸膜间皮瘤通常在症状出现2或3个月后才被确诊,在发病率低的地区延误诊断的可能性更大些。常规胸部X线检查偶然也会发现恶性胸膜间皮瘤。因为恶性胸膜间皮瘤的发生和发展较为隐蔽,所以患者就诊时肿瘤往往已经广泛侵犯周围组织,但肿瘤转移并不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恶性胸膜间皮瘤局部侵袭非常常见,可引起淋巴结肿大,可导致上腔静脉堵塞、心包填塞、皮下肿块、脊髓压迫等。恶性胸膜间皮瘤也可发生栗粒状的播散。10%~20%的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可发生对侧肺或腹膜腔的转移。
恶性胸膜间皮瘤病理学诊断
作为一种从浆膜腔的间皮细胞进展而来的恶性肿瘤,间皮瘤的准确诊断是建立在组织病理检查基础上的。但是,诊断依旧是困难的,因为间皮瘤是多种细胞异型性的癌症,从而产生很多误导组织病理学确诊的陷阱。并且,胸膜也是转移性肿瘤的好发部位。
恶性胸膜间皮瘤的组织学构成包括纤维细胞和上皮细胞成分。根据组织形态恶性间皮瘤主要有3个亚型:上皮型、肉瘤型、双相型(或混合型),分别占60%、20%和20%。
间皮瘤在其自然进展过程中是多变的,其他恶性肿瘤可能有假间皮瘤样表现(如胸腺瘤、癌、淋巴瘤和血管瘤等),诊断时必须注意鉴别恶性胸膜间皮瘤的显微镜下表现多变,很容易与良性胸膜病变或者胸膜转移性肿瘤相混淆,例如最常发生胸膜转移的肿瘤肺癌和乳腺癌(分别为7%~15%和7%~11%),在标准切片固定进行HE染色的条件下,其细胞形态容易和间皮瘤混淆。此外,有些良性的胸膜炎症或者反应性胸膜病变(如心力衰竭、胶原性疾病、肺炎、消化系统疾病如肝硬化等所致的胸腔积液)中同样存在间皮细胞的增生,并且这些患者与恶性胸膜间皮瘤的发病年龄相当,从而导致误诊。
间皮瘤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间皮瘤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有上升趋势,可能与广泛暴露于石棉环境有关,可分为有两种,胸膜间皮瘤和腹膜间皮瘤。其中胸膜原发肿瘤,有局限型(多为良性)和弥漫型(都是恶性)之分。腹膜间皮瘤是指原发于腹膜间皮细胞的肿瘤。常见的症状和体征有:腹痛、腹水、腹胀及腹部包块等。一般与长期接触石棉、猿病感染等因素有关。人们一定要详细了解其病因,以便做更好的治疗。
一、发病原因
发病原因与机制至今仍不十分清楚,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长期接触石棉
被认为是该肿瘤的主要致病因素 所有种类的石棉纤维,几乎都与间皮瘤的发病机制有关,但每种纤维的危险性并不相同,最危险的是接触青石棉,危险性最小是接触黄石棉。第1次接触石棉到发病的潜伏期一般为20~40年,间皮瘤的发病率与接触石棉的时间和严重程度成正比。石棉致病理由如下:
(1)动物实验:石棉液可诱发胸膜间皮瘤。
(2)恶性间皮瘤中发现石棉纤维。
(3)石棉工人,特别是工作20~40年者,尸检发现间皮瘤发病率高达3.1%。
2.其他非石棉原因
接触天然矿物纤维、胸膜腔慢性感染(结核性胸膜炎)以及反复的肺部感染。也有报道接触放射线后引起胸膜间皮瘤的病例,从接触放射线到发现患胸膜间皮瘤的时间为7~36年,平均16年。
3.猿病40(SV40)感染
在没有石棉接触史的患者中,30%~50%可能与SV40感染有关。脊髓灰质炎流行的年代,数百万的美国人可能因接种沙克(Salk)疫苗而感染SV40。最近,在脑瘤及间皮瘤患者中分离出SV40。Carbone及其同事在60%的间皮瘤患者中分离出SV40片段,并给大鼠胸腔内注射SV40后成功地诱发了间皮瘤。
二、发病机制
1.病变的早期
肉眼可见在正常或不透明的脏层或壁层胸膜上有众多白色或灰色颗粒和结节或薄板块。随着肿瘤的发展,这些结节相互融合、生长,胸膜表面愈来愈厚,占据胸膜腔,包囊肺脏使其容积越缩越小,并使受累侧胸壁塌陷。
2.病变的晚期
肿瘤结节向四方伸延,连续成片,可累及膈肌、肋间肌、纵隔结构、心包及对侧胸膜。一旦心包及纵隔受累,患者可能死于肿瘤对心脏及肺的过度限制。尸检病人有50%发现有血源性转移,但临床很少提及。
间皮瘤起源于间皮干细胞,干细胞可以分化为上皮或间质细胞。
温馨提示:如发现自己有腹痛、腹胀、腹水、腹部包块、厌食、恶心、呕吐、腹泻、便秘、乏力、发热、消瘦、贫血、低血糖、弥漫性腹部骨化等症状出现时,就考虑是间皮瘤已经发生了,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疾病蔓延。
盆腔间皮瘤常识
约一半以上的病人有大量胸腔积液伴严重气短.无大量胸水者胸痛常较为剧烈常见体重减轻.普通X线胸片发现胸膜腔积液同时肺被肿瘤组织包裹等晚期病例可有心包渗液引起的心影扩大及软组织影和肋骨破坏等.对于可疑恶性胸膜间皮瘤的病人CT检查最为有用.胸水的细胞学检查也有助于诊断.常规实验室检查中部分病人可有血小板增多血清癌胚抗原(CEA)升高等.对于常规检查不能明确诊断的可用胸腔镜做胸膜活检.一般大部分病人可因此而获得诊断。
恶性胸膜间皮瘤的治疗目前仍然没有有效的根治方法.治疗方法上有手术治疗、化学治疗及放射治疗等一般认为对于肿瘤相对局限的I期病人主张做根治的胸膜肺切除术.对于Ⅱ、Ⅲ、Ⅳ期病人根治性手术已经没有意义了只有施行姑息性手术大多数病人发病在40-70岁之间男性多于女性.
间皮瘤症状体征
间皮瘤,胸膜间皮瘤是胸膜原发肿瘤,首发症状以胸痛、咳嗽和气短为最常见。晚 期病例可有心包渗液引起的心影扩大及软组织影和肋骨破坏等。分为胸膜间皮瘤和腹膜间皮瘤。一般症状为腹痛、腹水、腹胀及腹部包块等。在疾病的不同阶段也会有相应的症状出现,需要注意的是,人们一定要积极了解此病的症状,以便在疾病早期时,及早发现,及早治疗,以免疾病蔓延。
间皮瘤的症状体征
男性多见,男女比约为2:1,2/3的病人年龄为40~70岁。大约半数的病人述有石棉接触史。起病缓慢,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上皮型和混合型胸膜间皮瘤常伴有大量胸腔积液,而纤维型通常只有少量或无胸腔积液。上皮型病人似乎更多累及锁骨上或腋下淋巴结并伸延至心包,对侧胸膜和腹膜;纤维型多有远处转移和骨转移。
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60%~90%的患者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干咳和气短,约10.2%病人可以有发热及全身不舒服等症状,3.2%病人以关节痛为主诉症状。病人常有咳嗽,多为干咳,无痰或痰量很少,亦没有痰中带血。恶性胸膜间皮瘤病人气短的症状很明显,尤其是活动以后胸闷、气短明显加重,休息后症状缓解。呼吸困难继发于胸腔积液,程度随着胸腔积液和肿瘤的增大而加剧。积液早期在胸膜腔内是游离的,然后逐渐局限包裹,最后逐渐为大块肿瘤组织替代。胸痛起初为模糊钝痛,当肿瘤侵袭肋间神经时,疼痛局限。
中期:50%~60%病人表现为大量胸腔积液,其中血性胸腔积液占3/4。肿瘤组织可以包裹压迫患侧肺组织,使肺复张受限。恶性胸膜间皮瘤病人如不经治疗,病人体重减轻伴严重气短、进行性衰竭,最后终因极度呼吸困难窒息死亡。无大量胸腔积液病人的胸痛较剧烈,逐渐加重至病人难以忍受,一般镇痛剂难以缓解。疼痛常常出现于病变局部,膈肌受累及后可放射至上腹部、肩部。未详细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可能误诊为冠心病、肩周炎或胆囊炎。有些病人出现周期性低血糖和肥大性肺性骨关节病,但这些指征在良性间皮瘤较多见。
晚期:患者表现为衰弱、恶病质、腹腔积液以及胸腹部畸形。临床表现是肿瘤进行性侵袭而未受到有效控制的结果。某些病人在病晚期,可发现胸壁肿块,其来源于间皮瘤自胸腔向外长出,也可能因胸腔穿刺后针道种植所致。
温馨提示:感染是肿瘤化疗最常见的并发症,特点是病情发展快,一旦发生感染易发展为败血症;又由于感染多发生在化疗后白细胞下降时,加上此时化疗反应未完全恢复,有时原发病的症状甚至比一般败血症为重,这些临床特点造成诊断上的困难,此时不一定等待化验结果,即可开始治疗。
胸膜间皮瘤早期症状
胸膜间皮瘤起病隐匿,症状没有特异性,容易漏诊,多数患者有石棉暴露史,仔细询问患者的职业对本病的诊断有提示意义。持续性胸痛是最常见的症状,甚至可是本病早期的唯一症状。分为局限型和恶性间皮瘤:
局限型间皮瘤,起病隐匿,早期一般多无明显症状,常在体检或X线检查时发现。肿瘤长大时可有压迫症状,压迫支气管可造成肺不张,呈胸部钝痛、干咳、气促、乏力等症状。胸腔积液罕见。个别患者有关节痛、杵状指及低血糖的表现。20%可有肥大性肺性骨关节病和杵状指、关节僵直疼痛、踝部水肿等。4%可发生低血糖。但两者均可在肿瘤切除后缓解消失。
恶性间皮瘤,常有持续性胸痛和进行性气促。胸部疼痛逐渐加重,并不因积液的增多而症状减轻。随着疾病的进展可出现干咳、疲乏、体重减轻。少数有咯血和不规则发热。后期胸腔积液和胸膜增厚体征日趋明显。尤其在弥散型间皮瘤更为突出。肿瘤侵犯胸壁后,可形成所谓的“冰冻胸”,限制了胸廓的扩张运动,患者容易患肺炎,或虽有明显胸膜增厚,却不伴有肋间或胸壁凹陷,反有局部胸壁膨隆。晚期随着血性胸水迅速增长,病情日益恶化,出现恶病质及呼吸衰竭而死亡。不少时候,肿瘤也会侵犯另一侧胸腔或腹腔。体检患删胸廓活动受限,饱满,患侧胸部叩诊呈浊实变,呼吸音减弱或消失,纵隔移位,呼吸运动减弱等,部分病人可有锁骨上窝及腋下淋巴结肿大。
另外,部分间皮瘤患者出现副癌综合征,如肺性骨关节病、杵状指(趾)、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自体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高凝状态、高钙血症、低血糖症等。
胸膜间皮瘤
首发症状以胸痛、咳嗽和气短为最常见。也有以发热、出汗或关节痛为主诉症状者。约一半以上的病人有大量胸腔积液伴严重气短。无大量胸水者胸痛常较为剧烈,体重减轻常见。普通X线胸片发现胸膜腔积液,同时肺被肿瘤组织包裹等,晚期病例可有心包渗液引起的心影扩大及软组织影和肋骨破坏等。对于可疑恶性胸膜间皮瘤的病人,CT检查最为有用。胸水的细胞学检查也有助于诊断。常规实验室检查中,部分病人可有血小板增多,血清癌胚抗原(CEA)升高等。对于常规检查不能明确诊断的,可用胸腔镜做胸膜活检。一般大部分病人可因此而获得诊断。
恶性胸膜间皮瘤的治疗,目前仍然没有有效的根治方法。治疗方法上,有姑息性治疗、外科治疗、化学治疗及放射治疗等,一般认为对于肿瘤相对局限的I期病人,主张做根治的胸膜肺切除术。对于Ⅱ、Ⅲ、Ⅳ期病人,根治性手术已经没有意义了,只有施行姑息性手术。事实上,多数病人到疾病明确诊断时,已处于II期以上。迅速增长的胸水常导致患者严重的呼吸困难,所以姑息性手术对于提高这些晚期病人的生活质量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