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夸奖孩子
怎样夸奖孩子
不要说些空洞的话,不管孩子做得怎么样,都一味地说孩子你真棒,这样会让孩子分不清是非,不知道自省,如实看待自己的优缺点;
尽量摆事实,看重孩子的实际努力和付出,让孩子重视学习和做事的过程和经历;
当孩子取得成功时,不要只夸奖孩子取得的成绩和辉煌;
引导孩子归因自己的成功来自于自身的努力;
把焦点放在孩子成功背后良好的习惯和踏实的态度;
譬如,孩子的做业得了优秀,就可以说,你做作业的时候真认真仔细,这种习惯真好,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你才得了优秀,你做得太好了。
考试考得好,就可以说,我注意到你考前认真复习了,而且很沉着仔细,所以你才能考得那么好,妈妈真为你骄傲,而不要让将考试成功归因于运气,试题简单等。
夸奖孩子不能随口就来要掌握方法
做一个合格的家长,需要懂得赏罚分明,做到不溺爱孩子,也不虐待孩子,这是最基本的。当孩子进步的时候,很多家长都会给他一点小奖励,或者夸一夸孩子。这里要提醒家长,夸孩子也要讲技巧的呢。那么,怎么夸才比较合适呢?
一、适当夸孩子的好处
1.给孩子以肯定的态度,可以帮助孩子正确的认识自己,知道自己如何做才是对的。
2.可以防止孩子出现自卑失落的情绪,因为孩子在取得进步的时候,都希望大家可以肯定自己的能力,所以,对于避免孩子变得自卑有很大的帮助。
3.可以让孩子的自信心增强,做事情就更加有干劲了。
4.能让孩子更好地发挥自己的长处,而且通常也表现得比较有兴趣。
5.可以让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感情变得更加的融洽,而且当孩子出错的时候,也会比较愿意去接受批评。
二、乱夸孩子的坏处
1.家长不根据实际情况,乱夸孩子,会让孩子无法正确认识自己,甚至养成了高估自己的性格习惯。
2.乱夸孩子,家长把孩子捧得太高了,哪一天孩子失败了,会摔得更重的,这样更加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
3.家长乱夸孩子,孩子可能意识到自己没做得那么好的,又不想家长失望,甚至是不想受到家长指责,所以会心生不安。
4.家长有事没事就夸孩子,孩子承受能力低,面对挫折和困难的时候,抗压能力会比较差。
三、家长该如何夸奖孩子
1.以事论事,如果孩子做了什么事请值得夸奖的,那么,家长就依据那件事夸张孩子就可以了,把事情具体化,而不是以偏概全,只要孩子一有进步就大夸特夸,否则孩子会觉得家长的态度并不真诚,有点敷衍的感觉。
2.多留意孩子的进步和努力,如果孩子付出了,那么家长可以适当地给点夸奖,起到推进的动力作用,这样有利于孩子增强自信心,更加有干劲去做事了。
3.孩子失落的时候,其实也需要家长的鼓励的,家长可以举些生活中的例说明给孩子听,让孩子知道如何重新振作起来,并且给予一定的鼓励。
你夸孩子的方法可能是错误的
1、夸具体不夸全部
家长随口的夸奖,可能意识不到会带来怎样的消极影响,直到有一天,发现孩子变得害怕失败,经不起一丁点儿挫折。
总是笼统地表扬孩子,比如你真棒,会让孩子无所适从。也许孩子只是端了一次饭,妈妈与其兴高采烈地表示“好孩子,你真棒”,不如告诉他“谢谢你帮妈妈端饭,妈妈很开心”。有针对性的具体表扬会让孩子更容易理解,并且知道今后应该怎么做,如何努力。
2、夸努力不夸聪明
如果家长对孩子的每一个进步都用“聪明”来定义,结果只能是让孩子觉得好成绩是与聪明划等号,一方面他会变得“自负”而非“自信”,另一方面,他们面对挑战会采取回避,因为不想出现与聪明不相符的结果。
美国的研究人员让幼儿园孩子解决了一些难题,然后,对一半的孩子说:“答对了8道题,你们很聪明。”对另一半说:“答对8道题,你们很努力。”接着给他们两种任务选择:一种是可能出一些差错,但最终能学到新东西的任务;另一种是有把握能够做得非常好的。结果2/3的被夸聪明的孩子选择容易完成的;被夸努力的孩子90%选择了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3、夸事实不夸人格
“好孩子”这样的话是典型的“夸人格”,家长们会无心地将其挂在嘴边。但“好”是一个很虚无的概念,如果孩子总被扣上这样一顶大帽子,对他反而是种压力。
成年人也是,当领导不断夸奖你时,开始还会沾沾自喜,但慢慢地就会感觉到压力,甚至不想做得完美,以便得到喘息的机会。
如果家长的称赞总是“言过其实”,孩子也会有压力,觉得自己不配这样的赞美。他们会怎么办呢?那就是在你刚刚赞美完他的时候,他就做出让你头疼的事情,以示“真诚”。
夸奖孩子必知三大窍门
1、留心孩子的努力
为达到激励孩子的目的,真正做到“夸具体”、“夸努力”,家长首先要对孩子做事情的整个过程有所了解。当你在总结孩子成绩的时候,不妨详详细细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描述出来。
比如孩子写完作文之后,你可以说:“文章的开头很好,你能想出这样的开头实在不容易;中间的描述能感觉出你经过了仔细的观察。结尾的一句话也比较精彩,用它来点题很恰当……”这样,你把孩子在作文上所花费的辛苦一一说了出来,愉快自信的笑容立刻就会洋溢在孩子的脸上。
如果你没有亲眼见到孩子的努力也没关系,你可以用提问的方式让孩子自己说出努力的过程,这中间不失时机地加以适当的点评,同样可以给孩子一个有益的赞美。
2、夸孩子别嫌“啰嗦”
仔细分析一下,家长们对待表扬的态度的确是随便了一些,甚至有点心不在焉、张嘴就来。当孩子表现好时,家长的第一反应就是“你真棒”,看起来既省事又符合鼓励为主的教育精神。其实这样的表扬多了,对孩子毫无意义。
所以当了解了“夸具体”原则时,很多家长开始很难适应,不知道除此之外还能说些什么。很简单,教你一招——好话不嫌“啰嗦”,看看上述有益的表扬语,哪一句不比“你真棒”啰嗦?这就意味着要用更多的话语描述孩子的努力,结果自然引起孩子共鸣,夸奖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3、把夸奖当“预防针”
夸奖不仅仅是事后对孩子的肯定,有时候在预见到孩子对某些事情可能有抵触时,可以事先夸夸孩子,用表扬来打预防针,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疗效”。
演员宋丹丹在《幸福深处》有这样一段描写:有一次儿子巴图生病,我对小阿姨说:“我发现巴图和别的小孩儿不一样,别的小孩儿吃药都哭,可他从来不哭,他不怕吃药。这一点他和别的小孩儿真的不同。”然后我把中药端给他。他捧着碗,烧得红红的小脸一副紧张的表情,闭着眼睛一口气就把药喝下去了。我们大家都赞不绝口。从那次起,多么苦的药他都不怕。
可以试试这样夸孩子
1、有益的称赞:我喜欢你的卡片,很漂亮,也很风趣。
孩子的感觉:我的品味不错,我可以信赖自己的选择。
2、有益的称赞:非常感谢你今天洗了盘子。
孩子的感觉:我很负责。
3、有益的称赞:你的作文有几个新的想法。
孩子的感觉:我也可以有创造性的。
描述性的语句以及孩子由此得出的积极结论是精神健康的基石。孩子从我们的话中对自己作出结论,事后还会默默地对自己重申。会使他们对自己及周围的世界抱有积极看法。
正确夸奖孩子的方式
1 真心夸奖孩子
孩子有时确实会有出人意料的好表现,这时候家长硬要板起脸说些“胜不骄、败不馁”的话,那也未免有点太矫情了!毕竟,孩子还是需要赞美的嘛。请注意,我们一定要真心地去夸奖孩子,而不是为了某些目的去奉承、糊弄孩子。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鼓励他今后有更好的表现。
2 夸奖过程而非结果
赞美孩子是一门学问,除了对结果表示满意,我们更应该对孩子在过程中付出的专心与毅力表示赞赏。假如没有这个努力的过程,也就不可能有完美的结果。另外,家长也不要只是单纯地直接夸奖孩子,要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孩子有多么优秀。经常对亲人和朋友表示对孩子的赞美之情,就是一个非常有技巧的方式。
3 戒除孩子的功利心
当孩子因为做好一件事而受到称赞时,就会产生某种期待,比如下次再完成这件事之后,他还希望家长能够继续夸奖他。为了获得夸奖而去努力,这似乎不是一个正确的处事态度,容易让孩子养成较强的功利心。所以,随着孩子年龄的日益增加,家长可以逐渐减少夸奖的次数,让孩子转变态度,认识到自己把事情做好是理所当然的。比如说:“对,这就对了,你就应该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4 让他人来夸奖孩子
除了父母以外,也可以请其他人来夸奖孩子,比如亲戚和朋友。这样孩子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将更加充沛,因为他意识到自己的表现不仅得到了父母的认可,而且得到了更多人的称赞。至于夸奖的理由和角度,倒不必要求其他人和父母完全一致。如果其他人能够找到更多的理由去夸奖孩子,那效果反而会更好。这样可以引导孩子去思考其他人的说法与观点,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很好,所以才会得到不同类型的夸奖。
5 及时而适当的奖赏
“口头表扬和精神鼓励固然重要,但是物质奖励也不可或缺。”很多父母都抱有这样的教育理念。
的确,物质奖赏是一种很有效的方式,但是过多的奖赏就如同贿赂,对孩子并没有太多的好处。因此,物质奖赏既要及时,又要适当,不要把物质奖赏作为一项惯用的、例行的方法,更不要买十分昂贵的礼物来讨孩子的欢心。
每天都夸奖孩子一句话
一项研究表明,孩子经常受到家长夸奖和很少受到家长夸奖的,其成才率前者比后者高水平5倍!
在受到大人的夸奖时,孩子不仅得到了心理上的愉悦,而且懂得了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大人提倡的,什么是大人反对的。这样比家长直接对他说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效果要好得多。
每天夸孩子一句并不难,但夸奖孩子并不是一件易事。首先要夸的准,如果夸错了,孩子会把错的当成对的,即使你以后想更改过来都很难。因此,家长要时刻关注孩子的每一点细微的进步,及时给予夸奖和鼓励,让孩子产生成就感和自豪感,促使孩子不断进步!
赏识教育≠一味夸奖
1.伪夸奖泛滥
无论何时何地都用“孩子你真棒”“你太厉害了”这样的语言来夸奖,实际上是一种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无效夸奖。一是孩子听多了,也能感觉出大人是随便说说并不走心,从而不珍视大人的表扬。二是大人这种随时随地脱口而出的话,却让孩子感觉自己真的是“十全十美”,当遇到批评和竞争的时候,无法面对挫折和失败。三是失去了指导行为的效果,比如甜甜的奶奶,不该在追着喂饭时,还用“吃得真好”这种无效夸奖来鼓励她。这只会让甜甜以为自己这种行为是正确的。抛弃这种无的放矢的表扬,是家长需要排除的第一大雷区。
2.攀比夸奖损人不利己
“你画得真好,是小区里画得最好的。”“我看你比×××画得更好。”攀比式夸奖并不少见。这种夸奖建立在比别人更强的基础上,无形中增加了孩子的心理压力。一方面影响了孩子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不能明白好成绩是努力的结果;另一方面也会影响孩子的人际交往,盲目自大地轻视在某一方面比较弱的孩子。
3. 苛刻夸奖犹如“紧箍咒”
“跑第一名真不错,继续努力,不要下一次就不行了。”这样的夸奖,包含着必须得第一的要求。这种苛刻的要求会成为孩子心灵的桎梏,应当给孩子提供宽阔的成长空间,第一名或是获奖并不能说明什么,结果也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孩子付出了努力。夸奖应该着重于付出而不是结果。
4.好话坏说
明明是表扬的话,说出来却好像是批评,比如有的家长爱说:“真没想到你能做得这么好,不错啊。”“这次表现不错,以后也别捣蛋了行不行?”孩子听到这样的话,喜悦的心情也会大打折扣,反而认为无论我怎么做,在父母心中我都是个捣蛋鬼、坏孩子,大大挫伤了孩子的积极性。
夸孩子从接纳欣赏开始
有些家长担心:孩子不优秀,怎么夸呀?光夸孩子好,孩子骄傲了怎么办?其实,每个孩子一定都有优秀的地方。当父母细心观察,而且适当放低期望值,不要总是拿孩子的弱项和别的孩子的强项对比,就一定可以找到孩子身上很多的优点。
很多学者强调要夸孩子,但不能胡夸,让孩子觉得夸奖不那么“值钱”。夸奖不只是语言的夸奖,更多的是表现出美好的态度——爸爸妈妈对孩子的认同态度,比如信任,对他充满着兴趣,而且对孩子的存在感到幸福。
如果父母喜欢说“不管你怎么样,只要你健康快乐地活着,我们就觉得很满足”,孩子就会无意识地想让父母满足,会有事没事也喜滋滋的,凡事都愿意往好的方面想。父母喜欢说“孩子你必须好好学习”,虽然是表达关心和督促,态度上却让孩子读到“如果你不好好学习,爸爸妈妈就不喜欢你”,那么,学习在本身的意义之外,有了更多的意义与压力,孩子对学习厌烦就会是早晚的事。父母无条件地接纳孩子,不管他聪明也好,愚笨也罢,都无条件接纳,孩子就会按照天赋的能力顺利发展,甚至会比别的孩子更有创造力和自我感。
即使是一个非常聪明,非常能干的孩子,如果父母总是有条件,有选择地接纳,孩子就需要把自己割裂,分出什么是好的,父母喜欢的,什么是坏的,不被喜欢的。他要花出精力来处理,就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成长与学习。那么,是不是可以老夸孩子?不!孩子不能无条件地夸,夸也会夸出毛病来。夸什么往往也意味着在否定孩子另外的什么。
所以,接纳、欣赏孩子比语言的夸要好,夸是寻求孩子与父母价值观念的一致,接纳、欣赏可以存在双方的价值差异。语言上的表达会给孩子误解与错觉,接纳他、信任他的态度是不容易被曲解的。
家长夸奖孩子也要讲究方法
1.留心孩子的努力
为达到激励孩子的目的,真正做到“夸奖孩子夸具体”、“夸奖孩子夸努力”,家长首先要对孩子做事情的整个过程有所了解。有的时候可以亲眼看见孩子的良苦用心和付出的努力,当你在总结孩子成绩的时候,不妨详详细细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描述出来。比如孩子写完作文之后,你可以说:“文章的开头很好,你能想出这样的开头实在不容易;中间的描述能感觉出你经过了仔细的观察。结尾的一句话也比较精彩,用它来点题很恰当……”这样,你把孩子在作文上所花费的辛苦一一说了出来,愉快自信的笑容立刻就会洋溢在孩子的脸上。
如果你没有亲眼见到孩子的努力也没关系,你可以用提问的方式让孩子自己说出努力的过程,这中间不失时机地加以适当的点评,同样可以给孩子一个有益的赞美。
2.夸孩子别嫌“啰唆”
仔细分析一下,家长们对待表扬的态度的确是随便了一些,甚至有点心不在焉、张嘴就来。当孩子表现好时,家长的第一反应就是“你真棒”,看起来既省事又符合鼓励为主的教育精神。其实这样的表扬多了,对孩子毫无意义。
所以当了解了“夸具体”原则时,很多家长开始很难适应,不知道除此之外还能说些什么。很简单,教你一招——好话不嫌“啰唆”,看看上述有益的表扬语,哪一句不比“你真棒”啰唆?这就意味着要用更多的话语描述孩子的努力,结果自然引起孩子共鸣,夸奖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3.把夸奖当“预防针”
夸奖不仅仅是事后对孩子的肯定,有时候在预见到孩子对某些事情可能有抵触时,可以事先夸夸孩子,用表扬来打预防针,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疗效”。
演员宋丹丹在新书《幸福深处》中就有这样一段:有一次儿子巴图生病,我对小阿姨说:“我发现巴图和别的小孩儿不一样,别的小孩儿吃药都哭,可他从来不哭,他不怕吃药。这一点他和别的小孩儿真的不同。”然后我把中药端给他。他捧着碗,烧得红红的小脸一副紧张的表情,闭着眼睛一口气就把药喝下去了。我们大家都赞不绝口。从那次起,多么苦的药他都不怕。
欺骗和恐吓孩子会丧失权威
不要过分关心孩子。怕孩子会过度地以自我为中心。
·不要贿赂孩子。让孩子从小就知道不尽义务就不能享受权利。
·不要太亲近孩子。鼓励孩子与同龄人一起生活、学习、玩耍,学会与人相处。
·不要勉强孩子做不能胜任的事。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做事成功而来。
·不要对孩子太严厉、苛求和打骂。会使孩子自卑、胆怯、逃避等,或导致反抗、残暴、说谎离家出走等。
·不要欺骗和无谓地恐吓孩子。这会丧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
·不要在小伙伴面前当众批评或嘲笑孩子。会造成孩子怀恨和害羞,损害自尊心。
·不要过分夸奖孩子。孩子做对了,略表赞许即可,过分夸赞会使孩子沽名钓誉。
·不要对孩子喜怒无常。孩子会敏感多疑、情绪不稳、胆小畏缩。
·要帮助孩子去分析他所处的环境,而不是代替他们解决困难。
宝宝喂药妙招 滴管喂药
对于1岁之内的小婴儿使用小滴管喂药最适宜。将小滴管吸进药(可以混入少许白糖)后,伸进孩子的嘴里,滴管嘴放在一侧颊黏膜和牙龈之间将药少量挤进,待孩子吞咽后再继续喂下一口,吃完药后再喂上几口水,然后亲亲和夸奖孩子。
在使用滴管时,药物不会经过舌头,宝宝更容易接受,也很难将药吐出。
爸爸妈妈如何正确夸奖孩子
正确夸奖孩子的重要性和影响
1、增加孩子自信
人都是需要被肯定的,当孩子受到夸奖,无形中会觉得被肯定,所以就会产生自信心,做起事来也会比较容易有信心,不容易被击败。
2、影响孩子行为
受到肯定的孩子,行为上会比较容易呈现正向、乐观的行为,相反的,时常被否定的小孩,比较容易悲观、负面。
3、增进亲子感情
时常受到父母夸奖的小孩,对爸妈说的话会比较认同,所以也会比较在乎家庭、亲情,因此可以提升亲子间的关系,加温感情。
4、影响学习动力
经常被夸奖的小孩比较敢冒险、尝新,所以在学习上会比较主动,通常成绩也会比较好,如果孩子常被责骂、否定,很容易影响他学习新事物的心态。
爸爸妈妈如何正确夸奖孩子
1、何时才该夸奖
夸奖孩子是很好的,但不是随便乱夸奖,应该是有很好理由的时候,你可以让孩子更了解自己的潜力,并且强化他的努力。
2、鼓励你的孩子
鼓励你的孩子可以增强他的自信心,并帮助你想要未来你的孩子发展哪些行为。如果孩子成绩不好,欣赏他的努力,并鼓励他下次做的更好。
3、不要担心事情太小
你的夸奖不应该差距很大,应该鼓励孩子的成就,不论有多小,让他知道你正在关注他以及他的成就。
4、听孩子说什么
大多数的父母都是工作忙碌,而且常常思想不集中,我们听但并不是真的仔细倾听孩子。听听孩子想跟你说什么,并且鼓励他。
5、加强强化优点
你可以请孩子重复他讲的笑话,因为你觉得很好笑,或是再唱一次歌。告诉他你认为他很棒,所以想要听到他唱歌或是再讲一次笑话。
6、利用问句夸奖
“你是怎么选择出这么漂亮的图画颜色的?”、“你怎么给娃娃装扮的这么漂亮?”、“教教妈妈你是怎么学会弹奏这么好听的曲子的?”,使用一些类似漂亮、有趣、特别的问题,这些可以让孩子感觉到赞美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