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的原因
孤独症的原因
1、遗传因素
双生子研究显示,孤独症在单卵双生子中的共患病率高达61%~90%,而异卵双生子则未见明显的共患病情况。在兄弟姊妹之间的再患病率,估计在4.5%左右。这些现象提示孤独症存在遗传倾向性。
2、感染与免疫因素
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就有研究发现,孕妇患病毒感染后,其子代患孤独症的机率增大。后来数个研究均提示,孕期感染与孤独症发生可能有一定的关系。目前已知的相关病原体有: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梅毒螺旋体和弓形虫等。目前推测,这些病原体产生的抗体,由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与胎儿正在发育的神经系统发生交叉免疫反应,干扰了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从而导致了孤独症的发生。
尿检可测儿童孤独症
尿检可测儿童孤独症,孤独症又称自闭症,许多人认为这种疾病是患者后天与外界交流不够造成的,但实际上,许多孤独症患者是因大脑结构发育异常而导致出现社交障碍。目前在英国,孤独症发病率约为1%。
研究称尿检可测儿童孤独症
孤独症是发生在婴儿时期的一种特殊精神障碍。通常观点认为,儿童孤独症由遗传基因、脑部疾病或创伤及其他生理原因所致,而现有诊断方法多以观察儿童社交能力、交流反应等为主,诊断精确度差且诊断时间长。科学家新近发现,通过尿检也可判断儿童是否患孤独症。
尽管儿童孤独症及相关紊乱症患儿的比例如今在全球已达到5%。~7%。,但在临床诊断环节依旧存在诸多障碍,缺乏一套完善的化学检验方法。
而最近,英国的一项针对一批孤独症儿童展开尿检后发现,孤独症儿童尿检中可检测出某种菌群留下的特殊化学记号。研究人员说,孤独症儿童通常伴有肠道疾病,原因是他们内脏中存在一种特殊菌群。这种菌群在患者尿液中留下一种特殊化学记号,可经由光谱分光镜等设备轻松分辨。
这种检验手段的问世对儿童孤独症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快速诊断儿童孤独症使对症早期治疗成为可能。而传统诊断一般需在儿童3岁以后进行,错过最佳治疗时间。研究人员称,此项研究对儿童进行孤独症尿检是一项重大进步,由此可以对患者展开早期治疗。
此外,磁共振成像也可检测孤独症
英国一项最新研究说,只要对大脑进行约15分钟的磁共振成像,就可利用计算机分析出受试者是否患有孤独症,这比传统的心理分析诊断方式要快捷得多,有利于及时对患者进行治疗。
报道说,研究人员首先对受试者大脑进行约15分钟的磁共振成像,然后建立大脑灰质结构、形状等方面的三维图像,最后利用计算机分析判断是否存在孤独症症状。利用这一技术对20名健康人和20名孤独症患者进行测试的结果显示,准确度高达90%。
研究人员说,传统诊断孤独症的方式是心理分析和走访亲朋好友,既费时又费力,因此这项快速检测技术可为孤独症诊疗提供巨大帮助。目前,研究人员只对成人进行了测试,她希望进一步研究后也能应用于儿童,因为越早确诊越有利于治疗和帮助患者。
小儿孤独症的诊断措施
小儿孤独症的诊断措施有哪些?对于小儿孤独症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小儿孤独症给患儿的健康成长造成极大伤害,做好小儿孤独症的诊断工作,可以帮助我们在第一时间发现疾病,为患者的早期治疗提供有利的依据。那么,小儿孤独症的诊断措施有哪些呢?下面就由专家为大家详细介绍。
一、SPE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SPECT可以检测脑血流情况。小儿孤独症患儿SPECT检测发现,大脑血流灌注异常,阳性率达75%。主要表现在大脑皮质,小脑和皮质下多处结构,集中在皮质的额,颞叶,以左侧额叶最为常见。同时海马回局部血流灌注减少。
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许多报道认为小儿孤独症患儿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是异常的。从I---V波都有异常报道。异常率高达20%--60%。显示小儿孤独症患儿存在听觉缺陷,脑干传导时间延长,提示脑干功能改变可能是影响小儿孤独症症状的原因之一。脑干功能的障碍会导致向大脑传递通路的损害,这可能是造成小儿孤独症患儿在认知,社会和语言能力等方面异常发育的原因之一。
三、脑电图或脑地形图:脑电图检查异常率在10%-83%,由于一般脑电图的解释标准和选取的样本不同,故存在较大的差别。一般来说,导联越多,异常率越高。脑电图异常者一般为智商较低者,智商受损越明显的小儿孤独症,出现脑电图异常和癫痫的概率也越高。
四、CT和MRI:MRI检查部分小儿孤独症患儿的脑干总面积和脑桥总面积比一般相同年龄的儿童对照组小,小脑VI,VII蚓叶的正中矢状面面积比正常对照组小19%。提示小脑发育不良,与某些小儿孤独症的发生存在可能。
小儿孤独症的诊断措施有哪些?通过上述介绍,相信大家对小儿孤独症的诊断措施有了更多的了解,做好以上诊断工作,可以对小儿孤独症患者进行确诊,一旦被告知是小儿孤独症患者,不要放弃康复的希望,凭借现在的医疗技术,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是可以让患者获得康复的。
三种引发儿童孤独症的因素
现在生活条件这么好,孩子为什么会得孤独症呢?儿童孤独症的三大成因,儿童孤独症是由那些原因引起的呢?下面介绍了三种引发儿童孤独症的原因,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详细介绍:
1、社会发展环境和信息污染
在一系列被称为“现代病”的名单中,孤独症位居前列,信息污染是有关专家认定的使目前孤独症儿童日趋增多的罪魁祸首之一。人类被信息包围、淹没,造成一部分人在潜意识里对信息的排斥和对人际交流的厌倦,从而“影射”到了后代身上。而社会竞争的加剧、生存压力的加大,导致家庭没有亲情爱意,也是孤独症的一大诱因。
一些家长平日里忙于应酬、工作,对孩子漠不关心,或者态度粗暴,受了气发泄在孩子身上;有些孩子本来只有一些孤独倾向,父母却因他表现不如别的孩子,就对他大肆指责,甚至大施拳脚,使倾向演变成真正的孤独症。
三种引发儿童孤独症的因素
还有一种“蛋壳理论”认为,现代住宅过于封闭,孩子被关在里面,缺乏与外界的交流,容易导致孩子患上孤独症。饮食、水源等污染,不仅会影响胎儿,也会导致儿童患上孤独症。
2、家庭气氛紧张让孩子备感冷落
据统计,目前,儿童患孤独症的人数是以往的3.5倍左右。专家认为,这与家长工作紧张,无暇陪伴孩子或对孩子表现得急躁、缺乏耐心有关。
儿童孤独症过去的发病率为千分之二左右,现在为千分之七左右。患孤独症的儿童多有语言障碍、多动、不合群等。这些孩子上学后多会出现学习障碍,长大后在与人交往时也会遇到困难。如今患孤独症的儿童增多,除可能是母亲怀孕时过多接触电磁波等先天因素外,还与婴幼儿的家庭氛围有关。
据调查,患孤独症的儿童一半以上父母性格急躁、经常训斥孩子或家里只有老人单独带孩子。
3、与生物体本身有关
欧美科学家经过5年的联合研究,在第2、7、16和19对染色体上发现了导致儿童孤独症的切面。这一发现为彻底解开孤独症之谜,为预防和治疗孤独症带来了新的希望。至今,科学家一直观察不到孤独症儿童的大脑发育和活动情况。
但研究一直没有间断,在神经病理学方面,通过动物模型研究,一些研究者发现大脑边缘系统可能与孤独症有密切关系。
边缘系统中主要是杏仁核和海马回与孤独症有关,杏仁核呈杏仁形状,是控制人类情感和攻击行为的皮层下中枢。社会行为退缩、强迫行为、不了解危险处境、不能从记忆库存中提取信息、不能调节自己以适应新事件或环境与海马回受损有关。
杏仁核还负责对多种感觉的应答反应,例如声音、光线、味道和与感情以及恐惧相关的刺激。已经发现孤独症个体对这些刺激的反应是存在障碍,通过外科手术损伤或去除杏仁核可以在动物身上重现孤独症儿童的攻击行为和情感淡漠行为。
海马回是负责学习和记忆的一个中枢。孤独症儿童在遇到新情况时不能运用已往储存的信息可能与海马回有关。损伤海马回可以在动物身上重现刻板行为、自我刺激行为和多动行为。
通过上述内容介绍了解了三种引发儿童孤独症的成因,家长朋友们多注意观察孩子、多和孩子聊天沟通,让自己的孩子远离孤独症。
儿童自闭症应做的检查有哪些呢
当然对于儿童来说,导致自闭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所以对于父母来说,不要过于紧张,最好可以知道关于儿童自闭症应做的检查,有针对性的检查,这个是非常关键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1.儿童期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由专业人员对患儿进行评估时使用,该量表共15个条目每个条目按1-4每0.5分为一级的七级评分,1分为正常,4分为最严重,累计计算总分CARS总分≤29.5分为正常;CARS总分为30-36.5为轻-中度孤独症;CARS总分≥37分为重度孤独症;
2.脑电图或脑地形图脑电图检查异常率在10%-83%,由于一般脑电图的解释标准和选取的样本不同,故存在较大的差别。一般来说,导联越多,异常率越高。脑电图异常者一般为智商较低者,智商受损越明显的孤独症,出现脑电图异常和癫痫的概率也越高。但有大约20%-40%的患儿在青春期前出现癫痫,脑电图可能未见异常;
3.CT和MRIMRI检查结果表明部分孤独症患儿的脑干总面积和脑桥总面积比一般相同年龄的儿童对照组小,小脑VI,VII蚓叶的正中矢状面面积比正常对照组小19%。提示小脑发育不良,与某些孤独症的发生存在可能;4.SPE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SPECT可以检测脑血流情况。孤独症患儿SPECT检测发现,大脑血流灌注异常,阳性率达75%。主要表现在大脑皮质,小脑和皮质下多处结构,集中在皮质的额,颞叶,以左侧额叶最为常见。同时海马回局部血流灌注减少;
5.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孤独症患儿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是异常的。从I---V波都有异常报道,异常率高达20%--60%。显示孤独症患儿存在听觉缺陷,脑干传导时间延长,提示脑干功能改变可能是影响孤独症症状的原因之一。脑干功能的障碍会导致向大脑传递通路的损害,这可能是造成孤独症患儿在认知,社会和语言能力等方面异常发育的原因之一;
6.其他检查根据需要选择做染色体分析、智力测验等检查。
儿童孤独症的原因
尚不清楚,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遗传
遗传因素对孤独症的作用已趋于明确,但具体的遗传方式还不明了。
2.围产期因素
围产期各种并发症,如产伤、宫内窒息等较正常对照组多。
3.免疫系统异常
发现T淋巴细胞数量减少,辅助T细胞和B细胞数量减少、抑制-诱导T细胞缺乏、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减低等。
4.神经内分泌和神经递质
与多种神经内分泌和神经递质功能失调有关。研究发现孤独症患者的单胺系统,如5-羟色胺(5-HT)和儿茶酚胺发育不成熟,松果体-丘脑下部-垂体-肾上腺轴异常,导致5-HT、内啡肽增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分泌减少。
小儿自闭症要做的检查
为一级的七级评分,1分为正常,4分为最严重,累计计算总分CARS总分≤29.5分为正常;CARS总分为30-36.5为轻-中度孤独症;CARS总分≥37分为重度孤独症;
脑电图或脑地形图脑电图检查异常率在10%-83%,由于一般脑电图的解释标准和选取的样本不同,故存在较大的差别。一般来说,导联越多,异常率越高。脑电图异常者一般为智商较低者,智商受损越明显的孤独症,出现脑电图异常和癫痫的概率也越高。但有大约20%-40%的患儿在青春期前出现癫痫,脑电图可能未见异常;
CT和MRIMRI检查结果表明部分孤独症患儿的脑干总面积和脑桥总面积比一般相同年龄的儿童对照组小,小脑VI,VII蚓叶的正中矢状面面积比正常对照组小19%。提示小脑发育不良,与某些孤独症的发生存在可能;
SPE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SPECT可以检测脑血流情况。孤独症患儿SPECT检测发现,大脑血流灌注异常,阳性率达75%。主要表现在大脑皮质,小脑和皮质下多处结构,集中在皮质的额,颞叶,以左侧额叶最为常见。同时海马回局部血流灌注减少;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孤独症患儿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是异常的。从I---V波都有异常报道,异常率高达20%--60%。显示孤独症患儿存在听觉缺陷,脑干传导时间延长,提示脑干功能改变可能是影响孤独症症状的原因之一。脑干功能的障碍会导致向大脑传递通路的损害,这可能是造成孤独症患儿在认知,社会和语言能力等方面异常发育的原因之一。
儿童自闭症应做的检查
1.对患儿进行评定
儿童期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由专业人员对患儿进行评估时使用,该量表共15个条目每个条目按1-4每0.5分为一级的七级评分,1分为正常,4分为最严重,累计计算总分CARS总分≤29.5分为正常;CARS总分为30-36.5为轻-中度孤独症;CARS总分≥37分为重度孤独症。
2.做脑电图
脑电图或脑地形图脑电图检查异常率在10%-83%,由于一般脑电图的解释标准和选取的样本不同,故存在较大的差别。一般来说,导联越多,异常率越高。脑电图异常者一般为智商较低者,智商受损越明显的孤独症,出现脑电图异常和癫痫的概率也越高。但有大约20%-40%的患儿在青春期前出现癫痫,脑电图可能未见异常。
3.CT和MRI
MRI检查结果表明部分孤独症患儿的脑干总面积和脑桥总面积比一般相同年龄的儿童对照组小,小脑VI,VII蚓叶的正中矢状面面积比正常对照组小19%。提示小脑发育不良,与某些孤独症的发生存在可能。
4.做SPECT检测
SPE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SPECT可以检测脑血流情况。孤独症患儿SPECT检测发现,大脑血流灌注异常,阳性率达75%。主要表现在大脑皮质,小脑和皮质下多处结构,集中在皮质的额,颞叶,以左侧额叶最为常见。同时海马回局部血流灌注减少。
5.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检查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孤独症患儿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是异常的。从I---V波都有异常报道,异常率高达20%--60%。显示孤独症患儿存在听觉缺陷,脑干传导时间延长,提示脑干功能改变可能是影响孤独症症状的原因之一。脑干功能的障碍会导致向大脑传递通路的损害,这可能是造成孤独症患儿在认知,社会和语言能力等方面异常发育的原因之一。
6.其他检查根据需要选择做染色体分析、智力测验等检查。
儿童孤独症应该做哪些检查
1.儿童期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
由专业人员对患儿进行评估时使用,该量表共15个条目每个条目按1-4每0.5分为一级的七级评分,1分为正常,4分为最严重,累计计算总分CARS总分≤29.5分为正常;CARS总分为30-36.5为轻-中度孤独症;CARS总分≥37分为重度孤独症;
2. 脑电图或脑地形图
脑电图检查异常率在10%-83%,由于一般脑电图的解释标准和选取的样本不同,故存在较大的差别。一般来说,导联越多,异常率越高。脑电图异常者一般为智商较低者,智商受损越明显的孤独症,出现脑电图异常和癫痫的概率也越高。但有大约20%-40%的患儿在青春期前出现癫痫,脑电图可能未见异常;
3.CT和MRI
MRI检查结果表明部分孤独症患儿的脑干总面积和脑桥总面积比一般相同年龄的儿童对照组小,小脑VI,VII蚓叶的正中矢状面面积比正常对照组小19%。提示小脑发育不良,与某些孤独症的发生存在可能;
4.SPE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SPECT可以检测脑血流情况。孤独症患儿SPECT检测发现,大脑血流灌注异常,阳性率达75%。 主要表现在大脑皮质,小脑和皮质下多处结构,集中在皮质的额,颞叶,以左侧额叶最为常见。同时海马回局部血流灌注减少;
5.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孤独症患儿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是异常的。从I---V波都有异常报道,异常率高达20%--60%。显示孤独症患儿存在听觉缺陷,脑干传导时间延长,提示脑干功能改变可能是影响孤独症症状的原因之一。脑干功能的障碍会导致向大脑传递通路的损害,这可能是造成孤独症患儿在认知,社会和语言能力等方面异常发育的原因之一;
6.其他检查
根据需要选择做染色体分析、智力测验等检查。
儿童孤独症可检查唾液
儿童孤独症可检查唾液。儿童孤独症是一类以严重孤独,缺乏情感反应,语言发育障碍,刻板重复动作和对环境奇特的反应为特征的疾病。儿童孤独症严重危害孩子的健康,而且儿童孤独症预后大多不良,儿童孤独症患儿往往残留行为障碍,以致适应困难,不能独立生活,仅少数人年长后,能适应社会生活。当然儿童孤独症预后与智力水平有关,智力障碍严重者预后差。
但令人开心的是,有研究发现唾液可测儿童孤独症,这样非常有利于儿童孤独症的治疗,提高儿童孤独症患儿的生活质量。
唾液可测儿童孤独症
意大利科学家完成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孤独症儿童的唾液中含有某些特别的复合物。因此唾液检测可诊断出孤独症。研究焦点集中手某些较小蛋白和缩氨酸。结果发现,三分之二的儿童孤独症患儿至少有一种唾液缩氨酸与健康孩子不同。唾缩氨酸分析有助于识别出自闭症倾向的人群。
儿童孤独症要及早治疗
儿童孤独症预后差,所以越早治疗儿童孤独症,越有利于患儿恢复健康,而且五岁以内绝大多数可以治愈,特别严重的需四岁半以前,所以父母要提高警惕,一旦发现孩子缺乏情感反应,语言发育障碍,就要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
儿童孤独症的诊断检查方法
1、CT和MRIMRI检查结果表明部分孤独症患儿的脑干总面积和脑桥总面积比一般相同年龄的儿童对照组小,小脑VI,VII蚓叶的正中矢状面面积比正常对照组小19%。提示小脑发育不良,与某些孤独症的发生存在可能。
2、SPE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SPECT可以检测脑血流情况。孤独症患儿SPECT检测发现,大脑血流灌注异常,阳性率达75%。主要表现在大脑皮质,小脑和皮质下多处结构,集中在皮质的额,颞叶(颞叶【译】:位于外侧裂下方,由颞上沟和颞下沟分为颞上回、颞中回、颞下回,隐在外侧裂内的是颞横回。),以左侧额叶最为常见。同时海马回局部血流灌注减少。
3、儿童期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由专业人员对患儿进行评估时使用,该量表共15个条目每个条目按1-4每0.5分为一级的七级评分,1 分为正常,4分为最严重,累计计算总分CARS总分≤29.5分为正常;CARS总分为30-36.5为轻-中度孤独症;CARS总分≥37分为重度孤独症。
4、脑电图或脑地形图脑电图检查异常率在10%-83%,由于一般脑电图的解释标准和选取的样本不同,故存在较大的差别。一般来说,导联越多,异常率越高。脑电图异常者一般为智商较低者,智商受损越明显的孤独症,出现脑电图异常和癫痫的概率也越高。但有大约20%-40%的患儿在青春期前出现癫痫,脑电图可能未见异常。
5、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孤独症患儿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是异常的。从I---V波都有异常报道,异常率高达20%--60%。显示孤独症患儿存在听觉缺陷,脑干传导时间延长,提示脑干功能改变可能是影响孤独症症状的原因之一。脑干功能的障碍会导致向大脑传递通路的损害,这可能是造成孤独症患儿在认知,社会和语言能力等方面异常发育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