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前列腺癌的诊断方法

前列腺癌的诊断方法

1.直肠指检

大多数前列腺癌起源于前列腺的外周带,DRE对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和分期都有重要价值。考虑到DRE可能影响PSA值,应在PSA抽血后进行DRE。

2.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查

PSA作为单一检测指标,具有更高的前列腺癌阳性诊断预测率,同时可以提高局限性前列腺癌的诊断率和增加前列腺癌根治性治疗的机会。

3.经直肠超声检查

在TRUS引导下在前列腺以及周围组织结构寻找可疑病灶,并能初步判断肿瘤的体积大小。但TRUS对前列腺癌诊断特异性较低,发现一个前列腺低回声病灶要与正常前列腺、BPH、PIN、急性或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梗死和前列腺萎缩等鉴别。在TRUS引导下进行前列腺的系统性穿刺活检,是前列腺癌诊断的主要方法。

4.前列腺穿刺活检

前列腺系统性穿刺活检是诊断前列腺癌最可靠的检查。

(1)前列腺穿刺时机

因前列腺穿刺出血影响影像学临床分期。因此,前列腺穿刺活检应在MRI之后,在B超等引导下进行。

(2)前列腺穿刺指征

1) 直肠指检发现结节,任何PSA值。

2) B超发现前列腺低回声结节或MRI发现异常信号,任何PSA值。

3) PSA>10ng/ml,任何f/t PSA和PSAD值。

4) PSA 4~10ng/ml,f/t PSA异常或PSAD值异常。

注:PSA4~10ng/ml,如f/t PSA、PSAD值、影像学正常,应严密随访。

(3)前列腺穿刺针数

系统穿刺活检得到多数医师认可。研究结果表明,10针以上穿刺的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10针以下,并不明显增加并发症。

(4)重复穿刺

第一次前列腺穿刺阴性结果,在以下1)~4)情况需要重复穿刺。

1) 第一次穿刺病理发现非典型性增生或高级别PIN。

2) PSA>10ng/ml,任何f/t PSA或PSAD。

3) PSA 4~10ng/ml,复查f/t PSA或PSAD值异常,或直肠指检或影像学异常。

4) PSA 4~10ng/ml,复查f/t PSA、PSAD、直肠指检、影像学均正常。严密随访,每3个月复查PSA。如PSA连续2次>10ng/ml或PSAV>0.75/ml/年,应再穿刺。

5) 重复穿刺的时机:2次穿刺间隔时间尚有争议,目前多为1-3个月。

6) 重复穿刺次数:对2次穿刺阴性结果,属上述1)~4)情况者,推荐进行2次以上穿刺。

7) 如果2次穿刺阴性,并存在前列腺增生导致的严重排尿症状,可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将标本送病理进行系统切片检查。

5.前列腺癌的其他影像学检查

(1)计算机断层检查

CT对早期前列腺癌诊断的敏感性低于磁共振,前列腺癌患者进行CT检查的目的主要是协助临床医师进行肿瘤的临床分期。对于肿瘤邻近组织和器官的侵犯及盆腔内转移性淋巴结肿大,CT的诊断敏感性与MRI相似。

(2)磁共振扫描

MRI检查可以显示前列腺包膜的完整性、是否侵犯前列腺周围组织及器官,MRI还可以显示盆腔淋巴结受侵犯的情况及骨转移的病灶。在临床分期上有较重要的作用。磁共振光谱学检查是根据前列腺癌组织中枸橼酸盐、胆碱和肌酐的代谢与前列腺增生和正常组织中的差异呈现出不同的光谱线,在前列腺癌诊断中有一定价值。

MRI检查在鉴别前列腺癌与伴钙化的前列腺炎、较大的良性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瘢痕、结核等病变时常无法明确诊断。因此影像学检查TRUS、CT、MRI等在前列腺癌的诊断方面都存在局限性,最终明确诊断还需要前列腺穿刺活检取得组织学诊断。

(3)前列腺癌的核素检查

前列腺癌的最常见远处转移部位是骨骼。ECT可比常规X线片提前3-6个月发现骨转移灶,敏感性较高但特异性较差。一旦前列腺癌诊断成立,建议进行全身骨显像检查,特别是在PSA>20,GS评分>7的病例,有助于判断前列腺癌准确的临床分期。

前列腺癌科学检查很重要

由于前列腺癌早期症状的不明显,造成初诊晚期病人多,治疗的难度很大,预后也比较差。因此对于前列腺癌的检查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前列腺癌诊断常用的方法主要有直肠指诊、经直肠超声检查和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e special antigen, PSA)血清检测,这三种是临床诊断前列腺癌的基本方法。直肠指诊可发现前列腺结节、质硬。经直肠B超可发现前列腺内低回声病灶及其大小与侵及范围。前列腺癌常伴有血清PSA升高,血清PSA作为前列腺癌的标志物,对于早期没有症状的前列腺癌的诊断具有参考意义。另外,影像学检查如CT、MRI只能对C 期、D期肿瘤显示其肿瘤侵犯范围及盆腔肿大的淋巴结。全身核素骨显像和MRI可早期发现骨转移病灶。前列腺癌的确诊依靠经直肠B超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前列腺癌的病因不清楚,百分之九十八为腺癌,百分之六十到七十发生在前列腺外周带,百分之五到十发生在中央带。多数为雄激素依赖型。我国对前列腺癌多采用ABCD 分期系统,分为四期:

A(I)期:前列腺增生手术标本中偶然发现的小病灶,多数分化良好;

B(Ⅱ)期:肿瘤局限在前列腺包膜内;

C(Ⅲ)期:肿瘤穿破包膜并侵犯邻近器官,如周围脂肪、精囊、膀胱颈及尿道;

D(IV)期:有盆腔局部淋巴结或远处转移灶。推荐阅读:三大常见的前列腺癌的诊断方法

早期前列腺癌的生长依赖雄激素的存在,局部晚期和转移性前列腺癌临床通常采用去除雄激素为主的治疗,但是在经过一段时间后,这类患者都不可避免地出现不依赖雄激素的反弹性快速增长,导致患者死亡。而目前转化为不依赖雄激素的机制尚不清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对于早期前列腺癌患者可采用根治性治疗方法,能够治愈早期前列腺癌的方法有放射性粒子植入、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根治性外放射治疗。

根治性放疗适合于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主要采用三维适形放疗和调强适形放疗等技术。此外,外放射治疗还可用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病理为pT3~4、精囊受侵、切缘阳性或术后PSA持续升高患者的辅助性治疗;也可用于晚期或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的姑息性治疗。对于中期前列腺癌患者应采用综合治疗方法,如手术+放疗、内分泌治疗+放疗等。 对激素敏感型晚期前列腺癌患者以内分泌治疗为主,内分泌治疗的方法包括去势(手术去势或药物去势)和抗雄激素治疗(比卡鲁胺或氟他胺)或去势+抗雄激素治疗。手术去势或药物去势的疗效基本相同。但几乎所有患者最终都会发展为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或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对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患者可采用二线内分泌治疗。对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应持续保持去势状态,同时采用以多烯紫杉醇、米托蒽醌为基础的化疗。对于有骨转移的前列腺癌患者应联合骨保护剂(主要是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预防和降低骨相关事件、缓解骨痛、提高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率。体外放射治疗或放射性核素也可改善局部骨痛。

前列腺癌常见于男性老年人,一般没有症状,只有肿瘤较大时可以表现为下尿路梗阻症状,如尿频、尿急、尿流缓慢、尿流中断、排尿不尽、甚至尿潴留或尿失禁血尿少见。因此建议65岁以上的男性一定要做定期检查,一旦家人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尽早到医院就诊,早发现、早治疗。

通过以上专家的介绍,我们知道了只有在检查诊断保证正确的前提下,才能保证医生给患者制定的治疗方案准确,才能尽可能的帮助患者减轻病痛,及早的摆脱疾病的困扰。所以一定要重视前列腺癌的检查。

前列腺癌的早期筛查

前列腺癌的筛查方法主要为直肠指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检查、经直肠B超(transrectal ultrasonography,TRUS)和TRUS引导的前列腺穿刺。

直肠指诊作为前列腺癌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具有无痛苦、简便的特点,直肠指诊时前列腺癌表现为前列腺被膜粗糙不规则,前列腺内硬结,两侧也不对称。但此法监测前列腺癌阳性预测值较低,且临床可触及的前列腺癌多为晚期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的危险性与PSA水平有直接相关性,在前列腺癌缔查中血清PSA检测的意义是不容置疑的。PSA为4~10 pg/L时,发生前列腺癌的概率是25%-35%,PSA>10 ug/L时发生前列腺癌的概率为50%-80%。由于PSA的生物学活性在不同年龄段不同,有人建议在临床应用年龄调节的PSA正常值范围。一般认为40~49岁0~2.5vg/L;50~59岁0~3.5 vg/L;60~69岁0~4.5 vg/L;70~79岁0~6.5 vg/L。尽管PSA是一个组织特异性而非肿瘤特异性的标志物,PSA依然在前列腺癌的诊断和随访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前列腺穿刺活检是诊断前列腺癌的金标准。穿刺方法有手指引导经直肠、会阴及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穿刺。目前经直肠超声引导下6点前列腺癌系统活检较为常用。

目前美国前列腺癌的筛查方法是每年对50~75岁无症状的男性进行直肠指检、PSA检查。高危人群如黑种人和有家族史者则提前5年开始接受筛查。该项筛查使美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自1995年起呈下降趋势,前列腺癌相关病死率也下降。中国目前关于开始该项筛查的工作也在准备中。

前列腺癌诊断方法

首先,对于前列腺癌这种病症最直接的检查方法就是进行直肠指检。直肠指检是诊断早期前列腺癌的主要方法,一般因为前列腺是今天在直肠的前面的,因此通过直肠指检可以摸到前列腺的大小,质地等一切情况。从而可以更有效地发现患者所患的病症情况。

另外一项检查就是,经直肠的超声检查,医生可以通过经直肠的超声检查,检查患者的前列腺内有没有结节。医生可以通过患者体内有没有结节这种情况,来判断患者是不是患上了前列腺癌这一病症,这对于前列腺癌的早期发现治疗是很有帮助的。

最后一种检查就是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测定。这种检查就是检查患者的前列腺异性抗原。一般检查患者的时候会抽取患者的血液来检查集中相关的数值。可以有效的确诊患者所患的病症,这就为挽救患者的生命提供了更多的时间和机会。

一般男性都要注意及时的检查自己的前列腺,如果发现异常的情况就应该及时的进行各项指标检查,在自己的病症确诊以后,进行相应的治疗。

并不可怕的前列腺癌

以前列腺为例,将死于非癌症的男子进行解剖后发现,小于30岁的100名男子中,有8%具有少许的前列腺肿瘤;60岁年龄层是50%,70岁以上者则是80%。然而,具有可鉴别症状者却很少,60~70岁的男子具有明显前列腺肿瘤者,也只有1%而已。由此可见,在显微镜下检测人体的肿瘤细胞是非常容易的,但要确诊是否患有肿瘤病症却并非易事,也需要慎重考虑。

前列腺癌的发生自然与老年男性为主,但这些癌症的发生会不会与那些老年男性年青时的某些前列腺疾病,或者某些性行为有关呢?虽然没有明确的研究数据表明有某种必然联系,但过度性交、急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前列腺囊肿、前列腺结节等病症的不当处理,加重了的前列腺疾病的临床症状,如排尿不畅、排尿困难甚至不通、会阴疼痛、下腹疼痛、腰骶痛、尿血、便秘等,就很容易让中老年男性考虑医学介入诊治的需要,必然导致被诊断出患有前列腺癌的几率。因此,预防年轻时以上前列腺疾病的发生对于减少“被前列腺癌”诊断是有好处的。

那么,如何可以减少前列腺疾病的产生呢?当然良好的生活方式是其中最有价值的预防保健内容。经临床研究发现,至少以下21种不良生活方式是需要大家重视并避免的:久坐、运动缺乏、饮酒过量、酒后行房、暴饮暴食(含肥胖)、不洁性行为、忍精不射、过度手淫、房事过度、过劳后行房、疾病初愈行房、长时间憋尿、饮食不洁(含过食辛辣、肉食过量)、过度劳累、房事不规律、滥用壮阳药物、精神紧张、郁闷、经常熬夜、长时间驾车、身体虚弱、滥用抗菌药物(抗生素)。

怎样检查前列腺癌

1、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测定

这种方法很多人没有听说过,这是非常准确的一种诊断方法。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是目前诊断前列腺癌最为敏感的标志物。虽然在正常人的血液中也能检查出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但是当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升高到一定数值时,就提示患者的前列腺内存在癌细胞。一项研究发现,在经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测定并且最终被确认为患有前列腺癌的473例患者中,有40%的患者是经直肠指诊检查没有被发现的。目前,由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测定在临床上的普遍应用,使前列腺癌患者的确诊时间平均提早了5~8年,这就为挽救该病患者的生命提供了更多的时间和机会。

2、辅助诊断方法

另外还有许多的诊断方法可以作为辅助,比如CT、X线等。X线检查:胸片、骨盆、腰椎摄片是诊断癌肿是否转移的一个重要筛查手段,有时也可做精囊输精管造影。活检:前列腺癌诊断的金标准是病理学检查。在出现局部扩散和远处转移之前,只有局部硬结时,活检便可做出诊断,活检是诊断前列腺癌的最可靠检查之一。CT及磁共振检查:其图像清晰,分辨率高,且安全无痛苦,可了解肿瘤生长及转移情况,是有诊断价值的检查。

以上介绍的几种前列腺癌的诊断方法,前列腺癌诊断的难点在于此病的症状不明显,导致了患者不能及时到医院里进行检查,而当出现明显症状时往往已经到了晚期。因此应该大力宣传,提高人们防病控病方面的能力。

CT或MRI检查是前列腺癌常用的诊断方法

前列腺癌诊断具体如下:

1.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血清测定患者血清PSA水平可增高,游离PSA与总PSA的比值降低;有转移时血清酸性磷酸酶可能增高。二者合并前列腺癌诊断的符合率较高。

2.B超检查前列腺内低回声结节,但须与炎症或结石相鉴别,这也是前列腺癌诊断方法之一。

3.前列腺癌诊断:核素骨扫描较X线拍片常能早期显示转移病灶。

4.前列腺癌诊断还有:CT或MRI检查可显示前列腺形态改变、肿瘤及转移。

5.前列腺穿刺活检,可作为前列腺癌诊断的方法。未能穿刺取出肿瘤组织不能否定的前列腺癌诊断。

前列腺癌不可忽视年龄因素

前列腺癌发生不可忽视年龄因素:

1、年龄因素

前列腺癌患者主要是老年男性,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在5O岁以后,发病率和病死率均以近似指数的比例增加,年龄小于39岁以下的个体,患前列腺癌的可能性为O.o05,4O~49岁年龄段增至2.2,6O~79岁年龄增至l3.7。

2、家庭因素

有前列腺癌阳性家族史的患者比无家族史的患者发病率高,这种遗传性前列腺癌占所有前列腺癌的9,现已知发生前列腺癌的危险性取决于在前列腺癌诊断时的年龄和亲属中患前列腺癌的人数。

3、种族因素

东方人发病率低,加勒比海及斯堪的纳维亚地区最高,美国黑人发病率为全世界最高,我国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

4、外源性因素

高动物脂肪是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而维生素E、硒、木脂素类、异黄酮的低摄入也是重要危险因素。

5、内分泌因素

前列腺是一个雄激素依赖性的器官,而睾丸酮是由双侧睾分泌的一种激素,所以手术的目的是降低体内雄激素的浓度,抑制肾上腺来源的雄激素合成,抑制睾酮转化为双氢酮或阻断雄激素与其受体结合,以抑制或控制前列腺癌细胞的生长。

男性前列腺检查要点

前列腺癌诊断要点:①原发肿瘤;②淋巴结转移;③远处转移。

(一)原发肿瘤

直肠指诊发现前列腺结节,可通过tru-cut活组织检查,或经直肠franzen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经直肠前列腺超声扫描可了解肿物大小及范围,正常前列腺回声均匀,侵及包膜时界限不清。

回声改变亦可由于炎症和结石所致,应予鉴别。CT、核磁共振(MR),亦可了解肿瘤的病变范围以及膀胱、精囊、淋巴结的病变。

(二)淋巴转移

前列腺癌最先侵犯的淋巴结是闭孔-髂内链,实际上在闭孔处的淋巴结一般不受侵犯。临床上常将髂内淋巴结称为闭孔淋巴结,位于髂外静脉内侧,沿髂内血管走行是最重要的应清除淋巴结。

淋巴结转移的诊断近年依靠CT及MR,但不能发现小病灶。淋巴造影可发现70%~90%的转移。但假阴性和假阳性较高,近年较少应用。

最有价值的诊断的改良的淋巴结清除术,即切除髂内外血管与闭孔间的淋巴结,作为分期比较精确,可以避免既往清除髂血管,闭孔、盆壁、髂前淋巴结后所造成淋巴漏、淋巴肿、下肢肿等并发症,因为即使广泛的清扫并不能阻止已有的扩散。

(三)远处转移

静脉泌尿系造影发现输尿管梗阻时,说明肿瘤已侵犯精囊、膀胱颈和淋巴结,并有远处转移的可能。

骨转移常见,仅次于淋巴结。全身同位素扫描增强而平片正常应想到是转移。肺x线照相可发现肺转移,常为淋巴管扩散,结节状少见。

血清酸性磷酸酶升高与前列腺癌转移有关,但缺乏特异性。近年用放射免疫测定可提高其特异性。前列腺酸性磷酸酶单克隆抗体,前列腺抗原测定有待提高其特异性。

C期前列腺癌20%~70%有酸性磷酸酶升高,有淋巴结转移亦升高,如果持续升高则肯定有骨转移。血清酸性磷酸酶,前列腺酸性磷酸酶升高者在手术后下降,是预后较好的象征。

在包膜内的前列腺癌酸性磷酸酶由前列腺细胞分泌,经前列腺导管排泄,前列腺癌时,癌细胞产生的酸性磷酸酶无导管排出或导管被癌病变梗阻,酶吸收入血循环,以至酸性磷酸酶升高。

通过以上检查,前列腺癌即可分期,文献统计A期占10%~20%,B期25%,C期25%,D期35%,说明发现时半数以上已经不是局限的病变。临床分期常低于实际病变范围。

相关推荐

前列腺癌要做哪些检查

1、直肠指诊:直肠指诊是诊断前列腺癌的主要办法。80%患者可取得诊断前列腺癌直肠指诊表示为腺体增大、坚硬结节、上下不平、中央沟消逝、腺体固定等。 2、酸性磷酸酶测定:前列腺癌患者血清酸性磷酸酶升高。但特异性不高。有学者采用免疫电泳法,可加强敏理性,能早期发现前列腺癌。 3、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目前以为诊断价值较血清酸性磷酸酶价值更高。 4、前列腺穿刺活检:近年来采用直肠B超引导下穿刺活检。精确率大大进步,对早期前列腺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5、B超检查: B超检查可发现前列腺形态改动、移位,包膜反射

前列腺肿瘤怎样及时的发现呢

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存在的困难主要在于它没有症状的特性,这种情况的确加大了诊断的难度。前列腺癌的主要原发部位为后侧包膜下腺体,因此前列腺癌的早期往往没有症状,当出现排尿不畅等膀胱出口阻塞症状时也往往被认为是前列腺增生症,而得不到足够重视。当转移症状出现时疾病已到达晚期。因此早期诊断前列腺癌对治疗及病人预后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但是其实早期诊断前列腺癌是完全可行的,比如可以进行直肠指诊。直肠指诊可发现前列腺癌的硬结区,认真仔细的直肠指诊对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和分期都有重要意义。如指诊发现可疑硬结便可行前列腺穿刺活

荷尔蒙对前列腺癌的影响

前列腺癌的发病是由于很多的因素导致的,接下来为大家介绍一下,荷尔蒙对前列腺癌的影响,前列腺癌发病随年龄而增长,其发病率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欧美地区较高。接下来通过下面介绍,让我们加深对于前列腺癌的认识,提高预防的意识。 据报道仅次于肺癌,在男性是癌症死亡的第二位。我国以前发病率较低,但由于人口老龄化,近年来发病率有所增加,同时由于对前列腺癌诊断方法的不断改进,如酸性磷酸酶的放射免疫测定,前列腺液的乳酸脱氢酶的测定,经直肠的超声显像,CT检查以及前列腺穿刺针改进等,使前列腺癌得以早期诊断,也使前列腺癌的发病

前列腺癌如何进行早期诊断

如何早期诊断前列腺癌前列腺癌的主要原发部位为后侧包膜下腺体,因此前列腺癌的早期往往没有症状,当出现排尿不畅等膀胱出口阻塞症状时也往往被认为是前列腺增生症,而得不到足够重视。当转移症状出现时疾病已到达晚期。因此早期诊断前列腺癌对治疗及病人预后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发现早期前列腺癌最简便且有效的方法是直肠指诊。直肠指诊可发现前列腺癌的硬结区,认真仔细的直肠指诊对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和分期都有重要意义。如指诊发现可疑硬结便可行前列腺穿刺活检,约70%的病人可得到确诊。 目前对前列腺癌早期诊断非常有意义的检查为经

男人腿疼可能是癌

教师,前段时间由于右髋关节疼痛而前往医院求医,检查结果一出来,张大伯和家人都吃了一惊,他的右髋关节疼痛竟然是前列腺癌骨转移。 黄健解释说,前列腺癌有不同的恶性程度和分期。常见有三种情况:第一种,肿瘤以局限生长为主,很少发生转移,这类肿瘤恶性度低,可能终生不危害患者生 命;第二种,肿瘤局部浸润性生长,肿瘤可以侵犯膀胱、精囊以及直肠等前列腺周围的组织器官;第三种,肿瘤虽然局限在前列腺内,但已经发生转移,严重危害患 者健康。 但是,患了前列腺癌,也不用过分紧张。黄健教授说,多数病人经过系统的规范的治疗,都可以获

前列腺癌诊断

1、直肠指检 通过医生的食指触摸前列腺,如果发现有前列腺结节,则怀疑有前列腺癌的可能,应该进一步接受前列腺穿刺活检以确诊。 2、尿液涂片 前列腺的分泌物常可混杂在尿液中而与尿液同时排出。前列腺癌患者前列腺的分泌物中亦可能有癌细胞存在,因而可通过尿液检查确诊。 3、经直肠超声波检查 将超声波的探头放入直肠进行检查。此项检查对血清PSA有升高作用,因此应该在抽血后进行。如果病人直肠指检摸到结节、血清PSA升高或超声波检查发现可疑病灶都应该接受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

前列腺癌的症状和体征有哪些

由于前列腺癌主要发生于前列腺的外周带,少有因移行区增生而导致排尿困难,因此前列腺癌的临床症状并不明显,甚至终身不出现症状。有时前列腺癌小而隐蔽,以转移癌(如骨转移)为首发症状,患者表现为骨痛等症状,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水平升高,可经穿刺等证实为前列腺癌转移等。当疑为前列腺癌时,可做以下检查:①肿瘤标记物检测:血清泌尿系统与骨PSA正常值小于g/L,其值在1CVg/L以上时对前列腺癌诊断价值;影像学诊断:超声检查、MRI、CT等对前列腺癌诊断有参考价值;前列腺穿刺活检:穿刺活检是目前诊断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有哪些症状 男

由于前列腺癌多发生于后叶,早期并无症状,即使有不适,也不足以引起病人的重视,因此给早期诊断带来了困难。一旦临床上出现了明显症状,往往已属病变的 晚期,预后不良。可见,早期发现前列腺癌的症状显得十分重要。特别是对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的病人,反复发作不愈,应十分注意病情变化,以防癌变。 前列腺癌的症状在早期常会出现尿频及夜尿增多、排尿困难、尿流变细、尿程延长、排尿痛以及尿潴留等症状,与前列腺增生相同,因此很难据此诊断前列腺癌,主要依靠直肠指检诊断。 直肠指检在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中极为重要,其准确率可达50%-

一个动作就能够看出前列腺癌

尴尬却简单有效的一个动作 用手指摸肛门,也就是肛门指检。肛检,是直肠、肛门内部检查最简便且首选的方法。许多肛管直肠疾患仅凭肛门指检即可早期发现,资料统计,直肠癌好发在直肠中下段,80%的直肠癌可以通过肛检发现。 肛检过程很简单,一般没有异常情况的话,一分钟就能结束检查。检查者食指戴指套,涂润滑剂,伸出肛门检查直肠状态。 听起来不麻烦,可也确实有点尴尬。但放弃显然不是一个明智的举动,有数据称直肠癌漏诊者中有80%是因漏检所致,医生一直呼吁,应把肛门指检作为常规检查项目。特别是55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做1次指

如何判断前列腺炎呢

前列腺的腺性成分位于尿道的后方,尿道的前方为不含腺体的纤维肌肉组织。前列腺的实质均由导管及腺泡组成,其表面覆有两层上皮细胞,内层腔面的为分泌细胞,含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及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AP。中央区的腺泡,大而轮廓不规则,腔面的柱状腺上皮形成许多复杂的乳头状的嵴突向腔内;间质致密,多平滑肌束。而外周区、移行区和尿道周围区的腺泡结构与中央区的不同,但三者却相似,唯其间质不同。三者的腺泡小而轮廓圆整,内壁平坦,上皮胞浆透明、核小;外周区的间质较疏松,分散着平滑肌细胞,移行区的间质致密,主要由交叉的平滑肌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