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断昏迷病人是否偏瘫
怎么判断昏迷病人是否偏瘫
昏迷病人有无偏瘫,是区别脑血管病与其他昏迷疾病的主要依据之一。但是由于病人意识障碍,无法取得合作,给判断带来困难,而作以下检查,有助于偏瘫的诊断。
(1)头面部 病人有面瘫时,可见偏瘫侧鼻唇沟变浅,眼裂增宽,口角下垂。呼气时,偏瘫侧面颊鼓起;吸气时,瘫痪侧面颊下陷,此称为"船帆征"。患者常有头及眼向一侧偏斜。在中脑以上病变,则是注视病灶侧,头也略偏向病灶侧;中脑以下、桥脑部位的病变时,则是注视偏瘫肢体,头也略偏向偏瘫肢体侧。
用手翻开双侧眼睑时,偏瘫侧阻力小或无阻力,口角偏向健侧,如用力压迫眶上切迹,引起疼痛反应,正常侧面肌收缩,使口角歪向健侧更明显。
(2)肢体 正常人平卧时,双足与床面呈垂直位。有偏瘫者,偏瘫一侧的下肢呈外旋位。将两腿屈曲90度时,瘫痪肢体很快被动伸直,且往外倒。把上下肢放于不自然位置时,未瘫痪的肢体将逐渐移到自然位置。同时,还常有举手、拉被、摸胸、下肢伸屈等动作。
而偏瘫侧肢体则无此反应。抬起双侧肢体,然后松手让其自然下落,可见瘫痪侧肢体下落较健侧快。如用同等力量刺激双下肢的对称部位,可见健侧肢体伸缩、回避,而瘫痪侧肢体无此反应。偏瘫侧肌张力也较健侧低,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昏迷程度较深时,偏瘫侧病理反射为阳性。
散发性脑炎有什么症状
部分患者有前驱症状,如起病前数天感头痛、疲劳、纳差、呕吐、睡眠障碍或精神活动减退等。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常见的首发症状有精神障碍、瘫痪、头痛、发热、意识障碍、恶心呕吐及癫痫性抽搐等。根据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常可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一、精神障碍型:
以情感障碍(情感不稳、淡漠、抑郁、欣快、恐惧)、智能障碍(理解、记忆、计算、判断 、联想等能力减退)、思维障碍(缄默、多言、言语零乱及妄想)、行为障碍(动作减少、动作增多、冲动、木僵状态)等常见。精神障碍多与意识障碍(谵妄、错乱、意识模糊)并存。根据患者的主要精神症状可分为类紧张综合征、类精神分裂症、类痴呆综合征等亚型。在疾病的进展期中,精神障碍的表现常有变化,如从精神运动兴奋转为精神运动抑制。一般在病程中均可检出神经系统体征,如偏瘫、阳性锥体束征等。实验室检查,如脑脊液、脑电图、诱发电位、头颅CT及MRI等常有一定改变,可与非器质性的精神病如情感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等鉴别。
二、昏迷型:
起病后迅速出现严重意识障碍,如不同程度的昏迷或特殊的意识障碍。两侧大脑半球损害者,强表现为去皮质状态和睁眼昏迷;上脑干受损时出现去大脑强直;基底节受损进可出现震颤、舞蹈样作等锥体外系不自主运动;锥体束受损时出现偏瘫或双侧偏瘫。患者可因昏迷而并发肺炎,尿路感染等。昏迷持续时间不等,在意识障碍好转的过程中可出现精神异常。清醒后可残留一定的神经精神后遗症。
三、类脑瘤型:
主要表现为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瘫痪、部分性运动性癫痫发作等,常伴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这些虽然拟似颅内占位病变的症状,但起病急,病情迅速加重,从起病至症状顶点短者仅数小时,多数均在一个月内;颅内压急剧增高,部分患者可迅速出现颅内压增高危象;头颅CT 和MRI检查均可见弥散性脑水肿和脑软化区等,均有助与脑瘤鉴别,但确诊有时需依赖开颅探查或立体定向钻孔穿刺进行脑组织活检。
四、癫痫型:
患者病前无癫痫史。常见的发作类型有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及其连续状态,部分性运动发作、复合性部分性发作或混合性发作。本型患者起病后均以癫痫发作为主要症状,有些患者在癫痫发作前可有发热、头痛、头昏、呕吐、主动活动减少等前驱症状,随后出现弥散性异常,脑脊液检查轻度异常或正常,CT及MRI可见弥散性脑水肿,单个或多个灶性病变等,为症状性癫痫的诊断提供了依据;散发性脑炎的其它表现有助本病的临床诊断。
五、局限性:
以偏瘫、单瘫、交叉性瘫、四肢瘫、运动性共济失调、锥体外系不自主运动、颅神经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表明病变位于大脑的某一局部,或位于小脑或脑干。根据起病缓急、疾病发展过程、脑脊液检查、CT或MRI以及对试验治疗的反应与脑血管病、脑瘤、多发性硬化症鉴别。
什么是偏瘫
偏瘫又叫半身不遂,是指一侧上下肢、面肌和舌肌下部的运动障碍,它是急性脑血管病的一个常见症状。轻度偏瘫病人虽然尚能活动,但走起路来,往往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瘫痪的下肢走一步划半个圈,我们把这种特殊的走路姿势,叫做偏瘫步态。严重者常卧床不起,丧失生活能力。现代医学认为,偏瘫多因脑血管病变所致,如脑血管破裂、栓塞、痉挛等造成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而发生头晕、头痛、呕吐、肢体麻木、抽搐、瘫痪、意识不清甚至昏迷等症状,有的患者立即死亡。中医认为,偏瘫的原因是由于湿痰内盛,气虚吹盛,以致肝阳上亢,肝风内动而导致机体的气血阴阳失调。并把凡是偏瘫又见昏迷的叫中脏腑;颜面局部或颜面与肢体的偏瘫,但无昏迷的叫中经络。推拿治疗多适用于后者。其临床常见症状是:半身肢体不遂,口眼喁斜,语言障碍,口角流涎,吞咽困难,并伴有颜面、手足麻木,肢体沉重或手指震颤等。
乙酰谷酰胺的适应症
主要适应症本品主要用于促进神经外科手术后昏迷病人苏醒(如脑肿瘤、颅脑外伤、脑血管疾病等)。脑外伤.肝昏迷,偏瘫、高位截瘫、脑神经瘤、神经性头痛、腰痛的治疗。智力减退、记忆力障碍、小儿麻痹后遗症,血防846等药物引起的精神障碍后遗症各种原因(如一氧化碳中毒、急性酒精及药物中毒、急性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肝性脑病、肺性脑病、电击伤后等)所致的昏迷、记忆与思维障碍。老年记忆力减退及脑血管病后的记忆力减退。老年脑功能衰退的辅助治疗。慢性精神病.老年性精神障碍综合症,精神忧郁症等。在精神科临床,常以本品与其它药物配伍静脉滴注,以改善细胞代谢及营养状况
急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症状
本病以偏瘫、失语及昏迷等最为常见。起病急骤是其共同特点。但不同的证型各有其症状表现。脑溢血:多患有高血压伴有剧烈头痛、眩晕、呕吐、偏瘫,甚至昏迷、二便失禁;脑血栓形成:起病缓慢,多在休息时发现偏瘫及半身麻木,神志清醒;脑栓塞:多有心脏病史,发病急骤,神志清楚或昏迷,伴见口眼喝斜、半身不遂等;脑血管痉挛:起病较急,有头昏、恶心等先兆,血压明显升高,伴见偏瘫、失语、昏迷或抽搐等,往往1-2h或数日自愈,但易反复发作。
洗胃后多久可以进食
洗胃后清洗的病人需要禁食24小时,昏迷病人按昏迷病人护理,一般也是禁食24小时,禁食24小时后留置胃管进行进行营养支持。
散发性脑炎的症状有哪些呢
散发性脑炎属于脑部疾病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生活中可能很多人对于此病并不是很了解,在病症发生的初期可能很难察觉,易耽误病情。今天,为了让大家能够对散发性脑炎这种疾病有一定的了解。小编就散发性脑炎的症状进行了一下详细的讲解,感兴趣的朋友不妨一起来看看。
1.精神障碍型
以情感障碍(情感不稳、淡漠、抑郁、欣快、恐惧)、智能障碍(理解、记忆、计算、判断、联想等能力减退)、思维障碍(缄默、多言、言语零乱及妄想)、行为障碍(动作减少、动作增多、冲动、木僵状态)等常见。精神障碍多与意识障碍(谵妄、错乱、意识模糊)并存。
2.昏迷型
起病后迅速出现严重意识障碍,如不同程度的昏迷或特殊的意识障碍。两侧大脑半球损害者,强表现为去皮质状态和睁眼昏迷;上脑干受损时出现去大脑强直;基底节受损进可出现震颤、舞蹈样作等锥体外系不自主运动;锥体束受损时出现偏瘫或双侧偏瘫。患者可因昏迷而并发肺炎,尿路感染等。
3.类脑瘤型
主要表现为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瘫痪、部分性运动性癫痫发作等,常伴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这些虽然拟似颅内占位病变的症状,但起病急,病情迅速加重,从起病至症状顶点短者仅数小时,多数均在一个月内;颅内压急剧增高,部分患者可迅速出现颅内压增高危象;头颅CT和MRI检查均可见弥散性脑水肿和脑软化区等。
脑部专家强调说:散发性脑炎属于一种比较严重的疾病,会给患者的正常智力带来很大障碍,严重的患者容易引起精神错乱和昏迷。因此,患上散发性脑炎的患者,为了不给自己的脑部健康带来影响,一定要积极的进行治疗方可,切不可讳疾忌医、延误病情。
脑卒中的早期症状
1、短时间内出现头痛,呕吐,偏身无力或/和麻木,口角歪斜,讲话不清,嗜睡,烦躁,甚至不省人事,这在出血性脑中风的症状中是比较严重的。
2、出血性脑中风的症状还表现在发病初期多有血压升高,心率快,呼吸急促,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3、眼底检查可见视网膜动脉硬化,视网膜出血,偶见视乳头水肿。
4、多数出血性脑中风病人脑膜刺激呈阳性。
5、肢体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同向偏盲。出血量大或出血靠近丘脑者常有高热,瞳孔小,昏迷及颞叶勾回疝表现。
6、桥脑出血:交叉性瘫痪,即出血侧面神经和外展神经麻痹,对侧肢体瘫痪;交叉性感觉障碍,即病源侧面部感觉障碍和对侧肢体的感觉障碍,双眼向患侧凝视;重症者双瞳孔缩小,昏迷,去脑强直或四肢瘫痪,高热,中枢性呼吸困难等。
7、小脑出血:多表现头晕,频繁呕吐,眼球震颤,共济失调,意向性震颤,行走基底部加宽。出血量大者可表现突然昏迷及枕骨大孔疝表现。
8、脑室出血:重症者出现昏迷,双瞳孔缩小,中枢性高热等。
脑梗塞症状
1.主要临床症状脑梗死的临床症状复杂,它与脑损害的部位、脑缺血性血管大小、缺血的严重程度、发病前有无其他疾病以及有无合并其他重要脏器疾病等有关,轻者可以完全没有症状,即无症状性脑梗死;也可以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肢体瘫痪或眩晕,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重者不仅可以有肢体瘫痪,甚至可以急性昏迷,死亡,如病变影响大脑皮质,在脑血管病急性期可表现为癫痫发作,以病后1天内发生率最高,而以癫痫为首发的脑血管病则少见。
常见的症状有:(1)主观症状 头痛、头昏、头晕、眩晕、恶心、呕吐、运动性和(或)感觉性失语甚至昏迷。
(2)脑神经症状 双眼向病灶侧凝视、中枢性面瘫及舌瘫、假性延髓性麻痹,如饮水呛咳和吞咽困难。
(3)躯体症状 肢体偏瘫或轻度偏瘫、偏身感觉减退、步态不稳、肢体无力、大小便失禁等。
2.脑梗死部位临床分类(1)腔隙性梗死 脑梗死的梗死面积小于1.5毫米,表现为:亚急性起病、头昏、头晕、步态不稳、肢体无力,少数有饮水呛咳,吞咽困难;也可有偏瘫、偏身感觉减退,部分患者没有定位体征。
(2)中等面积梗死 以基底核区侧脑室体旁丘脑、双侧额叶、颞叶区发病多见。表现为:突发性头痛、眩晕、频繁恶心、呕吐、神志清醒,偏身瘫痪或偏身感觉障碍、偏盲、中枢性面瘫及舌瘫、假性延髓性麻痹、失语等。
(3)大面积梗死 患者起病急骤,表现危重,可以有偏盲偏瘫、偏身感觉减退甚至四肢瘫、脑疝、昏迷等。
脑梗塞患者会有哪些典型症状
脑梗塞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青壮年多见,多在活动中集骤发病,无前驱症状,局灶性神经体征在数秒至数分钟达到高峰,多表现完全性卒中,意识清楚或轻度意识糊涂,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主干栓塞导致大面积脑梗死,可发生严重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甚至脑疝和昏迷,常见痫性发作,椎-基底动脉系统栓塞常发生昏迷,个别脑梗塞病例局灶性体征稳定或一度好转后又出现加重提示栓塞再发或继发出血。
约4/5的脑梗塞发生于前循环,特别是大脑中动脉,出现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或局灶性癫痫发作等,偏瘫以面部和上肢较重,椎基底动脉系统受累约占1/5,表现眩晕,复视,交叉瘫或四肢瘫,共济失调,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及构音障碍等,栓子进入一侧或两侧大脑后动脉导致同向性偏盲或皮质盲,基底动脉主干栓塞导致突然昏迷,四肢瘫或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大多数脑梗塞病人伴有风心病,冠心病和严重心律失常等,或心脏手术,长骨骨折,血管内介入治疗等栓子来源,以及肺栓塞(气急,发绀,胸痛,咯血和胸膜摩擦音等),肾栓塞(腰痛,血尿等),肠系膜栓塞(腹痛,便血等),皮肤栓塞(出血点或瘀斑)等体征。
脑梗塞其他先兆表现,如恶心呕吐或扼逆,或血压波动并伴有头晕眼花或耳鸣,不明原因的反复鼻拙血,常为高血庇脑拙血的近期先兆。脑梗塞患者会语言与精神改变,指发音困难、失语,写字困难。个性突然改变,沉默寡言、表情淡漠或急躁多语、烦躁不安,或出现短暂的判断或智力障碍,嗜睡。
高血压脑出血的鉴别诊断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出血前多无预兆,50%的病人出现头痛并很剧烈,常见呕吐、出血后血压明显升高。临床症状常在数分钟至数小时达到高峰,临床症状体征因出血部位及出血量不同而异,基底节、丘脑与内囊出血引起轻偏瘫是常见的早期症状;约10%的病例出现痫性发作,常为局灶性;重症者迅速转入意识模糊或昏迷。
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在活动或情绪激动时突然发病,迅速出现偏瘫、失语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症状,以及严重头痛、恶徒及意识障碍等,常高度提示脑出血可能,CT检查可以确诊。
1、昏迷病人应与一氧化碳中毒、肝昏迷,尿毒症、低血糖等引起的意识障碍相鉴别。主要详细询问病史,体征以及CT、脑脊液等检查。
2、颅内占位病变,颅脑外伤、脑膜炎等疾病:根据发病急缓程度,外伤史、发烧等其他临床表现以及CT 、MRI,脑脊液等检查做出诊断。
3、与其他脑血管病鉴别如脑梗塞、蛛网膜下腔出血,根据发病过程、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确诊。
脑充血引发死亡
脑出血的早期死亡率很高,约有半数病人于发病数日内死亡,幸存者中多数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脑出血的预后与出血部位,出血量,出血次数,全身情况和并发症等有关。轻症脑出血以及外囊出血、脑叶出血,预后较好,经治疗后偏瘫可明显恢复,通过功能锻炼,有的病人还可恢复工作。而内囊、脑室和桥脑部位的出血,预后较差,多于病后数小时或数天死于脑疝。昏迷1周以上者,多死于并发症或遗留后遗症。
以下为判断脑出血预后的参考条件:西安脑卒中托管康复中心提示
1)年龄越大,预后越差,60岁以下的病死率较低,约占30%左右,70岁以上的病死率可高达70%以上。
2)高血压病史越长,血压越高,预后越差。血压在26.6/16kPa(200/120毫米汞柱)以上者,死亡率为30.07%。
3)发病越急越重,起病时血压越高或血压下降,预后越差。
4)昏迷越深,时间越长,预后越差。深昏迷者94%死亡。病后无意识障碍,或意识障碍逐渐好转者,预后较好。嗜睡时间越长,预后越差。
5)病情进展越快,高颅压症状出现越早,表现越重,预后越差。有视乳头水肿者死亡率59%,视乳头水肿出现越早死亡率越高。在发病后3小时内出现者,100%死亡。48小时出现者,50%死亡。腰穿压力在200毫米汞柱以上者,死亡率占64.5%。
6)出血量较大者,预后较差。有血肿形成,中线结构移位明显者,预后较差。腰穿脑脊液无色透明者,预后较好。
7)神经体征与死亡率的关系:两侧瞳孔不等大者死亡率64%,瞳孔对光反应消失者死亡率88%,角膜反射消失者死亡率92%。有眼球分离斜视或眼球浮动者,或去皮层强直,去大脑强直者,大多数死亡。偏瘫完全或四肢全瘫,肌张力低下者,预后较差。
高血压脑出血常见部位
(一)内囊出血:是高血压脑出血最常见的出血部位,其最典型的表现为“三偏征”,即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具体的来说,偏瘫:即出血病灶的对侧肢体发生瘫痪;偏身感觉障碍:即出血病灶的对侧偏身感觉减退;偏盲:即出血病灶的对侧视野缺损。
(二)脑叶出血:表现为大脑各脑叶内的出血。根据出血部位的不同临床有不同的表现。一般除突然起病、头痛、昏迷外,常有相应脑叶的症状。如额叶、颞叶出血常出现精神症状;额叶、顶叶出血常出现偏瘫失语等症状;枕叶出血常出现偏盲等症状。
(三)桥脑出血:常突然起病,头痛、呕吐,数分钟内进入昏迷状态。出血往往自一侧开始,很快影响到对侧,出现两侧面部及四肢瘫痪,瞳孔极度缩小,呈针尖样瞳孔,为其特征性症状。另外,桥脑出血常阻断丘脑下部对体温的正常调节而使体温上升,呈持续高热状态。双侧桥脑出血病情常极危重,由于脑干呼吸中枢的影响,常常早期出现呼吸困难,呼吸不规则,有些病人可很快死亡。但一侧桥脑出血,病情较轻,预后良好。
(四)小脑出血:大多数小脑出血发生在一侧小脑半球,可导致急性颅内压升高,脑干受压,甚至发生脑疝。凡高血压病人突然发生一侧后枕部剧痛、频繁呕吐、严重眩晕、瞳孔缩小、意识障碍逐步加重,无明显瘫痪者必须警惕小脑出血的可能。
(五)脑室出血:多数脑室出血是由于大脑基底节处出血后破入到侧脑室,以致血液充满整个脑室系统和蛛网膜下腔所造成的,原发性脑室出血少见。另外,小脑出血和桥脑出血也可破入到第四脑室,这种情况极为严重。意识往往在起病后1~2小时内陷入深度昏迷,出现四肢抽搐发作或四肢瘫痪,如血压下降、体温升高则病势危重。
脑梗塞临床表现
1.主要临床症状脑梗死的临床症状复杂,它与脑损害的部位、脑缺血性血管大小、缺血的严重程度、发病前有无其他疾病以及有无合并其他重要脏器疾病等有关,轻者可以完全没有症状,即无症状性脑梗死;也可以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肢体瘫痪或眩晕,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重者不仅可以有肢体瘫痪,甚至可以急性昏迷,死亡,如病变影响大脑皮质,在脑血管病急性期可表现为癫痫发作,以病后1天内发生率最高,而以癫痫为首发的脑血管病则少见。常见的症状有:
(1)主观症状 头痛、头昏、头晕、眩晕、恶心、呕吐、运动性和(或)感觉性失语甚至昏迷。
(2)脑神经症状 双眼向病灶侧凝视、中枢性面瘫及舌瘫、假性延髓性麻痹,如饮水呛咳和吞咽困难。
(3)躯体症状 肢体偏瘫或轻度偏瘫、偏身感觉减退、步态不稳、肢体无力、大小便失禁等。
2.脑梗死部位临床分类
(1)脑梗死的梗死面积以腔隙性梗死最多,表现为:亚急性起病、头昏、头晕、步态不稳、肢体无力,少数有饮水呛咳,吞咽困难;也可有偏瘫、偏身感觉减退,部分患者没有定位体征。
(2)中等面积梗死以基底核区侧脑室体旁丘脑、双侧额叶、颞叶区发病多见。表现为:突发性头痛、眩晕、频繁恶心、呕吐、神志清醒,偏身瘫痪或偏身感觉障碍、偏盲、中枢性面瘫及舌瘫、假性延髓性麻痹、失语等。
(3)大面积梗死患者起病急骤,表现危重,可以有偏瘫、偏身感觉减退甚至四肢瘫、脑疝、昏迷等。
在临床医学上脑梗塞都有哪些症状表现呢
1.主要临床症状
脑梗死的临床症状复杂,它与脑损害的部位、脑缺血性血管大小、缺血的严重程度、发病前有无其他疾病以及有无合并其他重要脏器疾病等有关,轻者可以完全没有症状,即无症状性脑梗死;也可以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肢体瘫痪或眩晕,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重者不仅可以有肢体瘫痪,甚至可以急性昏迷,死亡,如病变影响大脑皮质,在脑血管病急性期可表现为癫痫发作,以病后1天内发生率最高,而以癫痫为首发的脑血管病则少见。
常见的症状有:
(1)主观症状 头痛、头昏、头晕、眩晕、恶心、呕吐、运动性和(或)感觉性失语甚至昏迷。
(2)脑神经症状 双眼向病灶侧凝视、中枢性面瘫及舌瘫、假性延髓性麻痹,如饮水呛咳和吞咽困难。
(3)躯体症状 肢体偏瘫或轻度偏瘫、偏身感觉减退、步态不稳、肢体无力、大小便失禁等。
2.脑梗死部位临床分类
(1)腔隙性梗死 脑梗死的梗死面积小于1.5毫米,表现为:亚急性起病、头昏、头晕、步态不稳、肢体无力,少数有饮水呛咳,吞咽困难;也可有偏瘫、偏身感觉减退,部分患者没有定位体征。
(2)中等面积梗死 以基底核区侧脑室体旁丘脑、双侧额叶、颞叶区发病多见。表现为:突发性头痛、眩晕、频繁恶心、呕吐、神志清醒,偏身瘫痪或偏身感觉障碍、偏盲、中枢性面瘫及舌瘫、假性延髓性麻痹、失语等。
(3)大面积梗死 患者起病急骤,表现危重,可以有偏盲偏瘫、偏身感觉减退甚至四肢瘫、脑疝、昏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