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莫名发烧应该查查尿
幼儿莫名发烧应该查查尿
发烧是5岁以下幼儿最常见的症状,其中急性泌尿系统感染(简称尿路感染)也是引起发烧的原因之一,致病菌主要为大肠杆菌,其次是变形杆菌。据国内调查,急性发烧孩子中,尿路感染约占6%左右,多见于3岁以下的幼儿,且女孩明显多于男孩。不少临床医生只重视给发烧的孩子验血,忽略了尿液检查的重要性;加上婴幼儿局部尿路刺激的症状轻微或完全没有症状,以致尿路感染常被误诊或漏诊,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
事实上,对发烧的孩子,尤其是原因不明的发烧,检查尿液有助于早期诊断肾盂肾炎、膀胱炎和尿道炎,初步了解患儿肾功能状况,为抗菌素的选择提供可靠的指示。如果发现肾功能异常,则需慎用肾毒性抗菌素。此外,留尿对孩子不会造成痛苦,方便随时检查,家长只需收集患儿清晨主动排出的中段尿送检。在显微镜下,若每高倍视野白细胞多于5个为异常,可初步考虑为尿路感染;若发现尿中白细胞成堆或见到管型及中量蛋白尿,则诊断价值更大;有条件者可同时做尿细菌培养,若每毫升尿液中细菌数多于10万个,就可确诊为尿路感染。
一旦确诊为尿路感染,应及时选用有效的抗菌素治疗,疗程要充足,否则反复感染会导致肾功能损害,久之发展为慢性肾衰竭,危及生命。若孩子发烧多次尿液化验均无异常,且又没有泌尿道症状(如尿频、尿急及尿痛),可排除尿路感染。
幼儿发烧怎么办
1、冷敷法
这个方法简便易行,用冷毛巾敷在前额,毛巾变热后再用冷水浸后重新敷用。用冷水袋或冰袋敷效果较用冷毛巾敷前额要好。
2、全身温水拭浴或泡澡
将宝宝衣物解开,用温水(37℃左右)毛巾搓揉全身或泡澡,如此可使宝宝皮肤的血管扩张,将体气散出;另外水气由体表蒸发时,也会吸收体热。每次泡澡约10~15分钟,约4~6小时一次。
婴儿发烧怎么办
*小于3个月的婴儿发烧
以细菌感染最常见(如B型链球菌);其它如呼吸道、泌尿道、肠胃道受感染或中耳炎也会引起发烧。最严重的感染疾病是败血症。所以新生儿发烧时,一定要带给医生检查,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大于3个月的婴幼儿发烧
最常见的是感冒、中耳炎、泌尿道感染。中耳炎通常是因感冒的细菌或病毒由耳咽管向上感染到中耳,除了严重的中耳炎可以看到脓流到耳朵之外,大部分是无法从外表看到异常现象。
此外,当小朋友有原因不明显的发烧时,验尿检查也是很重要的。大小孩在泌尿道感染时可能出现尿频、尿痛,甚至于有尿失禁、腰痛的现象。小婴儿则可能只有厌食、吐奶、腹泻、黄疸等现象,看不出泌尿道方面的症状,所以非常容易误诊。少部分的泌尿道感染是因为泌尿器官先天发育畸型,例如肾脏的形状不对、输尿管进入膀胱的角度不对等等,需要以手术治疗。
婴儿多少度算发烧 婴儿发烧需要退烧吗
婴儿发烧是需要退烧的。婴儿发烧是一种正常的免疫反应,可以帮助白血球抵抗细菌,有帮助杀菌及提升抵抗力的作用,但还是要适度退烧,因为发烧会增加新陈代谢,造成内在的消耗,病人头痛、倦怠、心跳加速。婴幼儿容易脱水,发烧造成水分蒸发,更是恶性循环,婴幼儿热性痉挛的比例较高,放任发烧引起伤害是不必要的。
幼儿发烧的原因
1、感冒:不论一般感冒或流行性感冒都是宝宝最常见的疾病。感冒的症状不一,发烧、食欲下降、肠胃不适、拉肚子、耳鼻喉等问题都有。
2、耳鼻喉发炎:耳鼻喉的问题通常会有发炎现象,所以会有红肿的产生,是一种病毒感染, 常见有发烧、咳嗽、流鼻水、喉咙红肿(宝宝通常不愿意进食)等症状。
3、玫瑰疹:典型的症状就是会莫名高烧(39℃以上),大约持续3—4天,然后起红疹(此时烧会退去),红疹通常会慢慢消失,不会留下任何疤痕,也没有其他并发症,爸妈不用担心。
4、打预防针:因施打疫苗而有轻微发烧的宝宝很多,但会引起较明显发烧的通常是在注射白喉、百日咳、破伤风”的疫苗后。若有身体不适或感冒则不适合带宝宝去打疫苗,以免症状混淆。72小时内是注射预防针发烧的观察期,超过就不是因为疫苗而引起的发烧了,爸妈要另外做判断。
5、败血症:它是一种细菌侵蚀到血液中的疾病,一般伴有高烧症状,此病危险性高,必须引起爸妈注意。
6、尿道感染:1岁以下男女宝宝是好发年龄。女宝宝通常是大便、尿片污染;男宝宝则是膀胱输尿管回流所致。除了容易发烧至38.5℃以上外,外观不易察觉。
7、脑炎、脑膜炎:6个月至3岁的宝宝是该病好发年龄。最典型也最受威协的症状就是容易高烧至39℃以上。而且伴随精神倦怠、眼神呆滞、食欲欠佳,甚至有抽筋现象出现。尽快就医是惟一的方法,目前惟一的检查方法是抽脊髓。
8、穿太多、发牙热、夏季热:这类原因所引起的发烧通常是短暂而无危险,但容易受到爸妈的忽视。只要宝宝活动力和精神状况均佳,食欲也不错,宝宝身体有发热现象,可能只是穿得太多或室内温度太高了,只要改善现况,通常就不会再有过热的问题了。
9、肠胃炎合并脱水:分为细菌(沙门氏杆菌)感染和病毒(轮状病毒)感染两种。症状有:呕吐、拉肚子、尿步、食欲下降、精神不佳、发烧38.5℃以上(会合并脱水)。此病一定要就医住院,需给予注射添加电解质的点滴,其排泄物也需要特别隔离。
10.川崎症:1岁—1岁半的宝宝是该病的危险族群,而且原因目前仍不详。症状颇多,例如持续多日高烧39℃—40℃以上;眼红;口唇有草莓舌、唇裂、手脚四肢肿;颈部淋巴肿;以及打卡介苗的部位会红肿等。
幼儿发烧咋办呢
不要急于降温
如果医生确定你只是感冒了,在你能耐受的范围内,最好不要急于服用解热药。发高烧是体内抵抗感染的机制之一。我们的身体藉由升高体温来调动自身的防御系统杀死外来病菌(一般来说,病菌在39℃以上时就会死亡),从而缩短疾病时间、增强抗生素的效果。如果你在感冒初起时(37—38.5℃)使用药物来退烧,会使体内的细菌暂时变成假死状态,并使他们产生抗药性,一旦死灰复燃,往往更难治疗。
冷敷
如果高烧让你无法耐受,可以采用冷敷帮助降低体温。在额头、手腕、小腿上各放一块湿冷毛巾,其他部位应以衣物盖住。当冷敷布达到体温时,应换一次,反复直到烧退为止。也可将冰块包在布袋里,放在额头上。
热敷
假使体温不是太高,可以采用热敷来退烧。用热的湿毛巾反复擦拭病人额头、四肢,使身体散热,直到退烧为止。
但是,如果体温上升到39℃以上,切勿再使用热敷退烧,应以冷敷处理,以免体温继续升高。
婴儿发烧的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外周血中白细胞计数降低,多为病毒感染。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高,多为细菌感染。外周血中有异常淋巴细胞提示病毒感染。幼稚细胞则提示白血病。
(2)长期发热患儿血培养,检查C-反应蛋白、前降钙素原、血沉、抗链球菌溶血素“O”、肝肾功能、肥达反应、外斐反应、嗜异性凝集试验、肺炎支原体抗体和类风湿因子等,还应做结核菌素试验。
(3)粪便常规、粪便培养考虑为消化系统感染者。
(4)尿常规当伴有泌尿系统症状时检查。
(5)脑脊液检查当小儿高热伴有头痛、呕吐、抽搐、意识障碍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时。
(6)骨髓穿刺当小儿高热伴有贫血、肝脾和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时。
2、其他辅助检查
根据临床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有关辅助检查,如X线、CT、磁共振、B型超声、心电图等检查及活体组织病检。
宝宝发烧的原因
1、非疾病因素
宝宝体温容易受外在环境影响:温度过高 、衣服穿太多、水份摄取不够、水份流失、某些特殊药物作用等,都可能引起发烧。
当宝宝体温呈现不稳定状态,则应考虑疾病的可能性。
2、疾病因素
(1)小于3个月的婴儿发烧
以细菌感染最常见(如B型链球菌);其它如呼吸道、泌尿道、肠胃道受感染或中耳炎也会引起发烧。最严重的感染疾病是败血症。所以新生儿发烧时,一定要带给医生检查,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2)大于3个月的婴幼儿发烧
最常见的是感冒、中耳炎、泌尿道感染。当宝宝有原因不明显的发烧时,验尿检查也很重要。大小孩在泌尿道感染时可能出现频尿、小便痛等现象,小婴儿则可能只有厌食、吐奶、腹泻、黄疸等现象,看不出泌尿道方面的症状,所以非常容易误诊。
一般情况下,宝宝的体温在36.2℃~38℃为正常。超过了这个数值,爸爸妈妈们就该多注意观察宝宝的情况,并科学照顾好宝宝。
幼儿贫血的原因
贫血是幼儿常见的一种疾病,其中缺铁性贫血是幼儿贫血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那么,引起幼儿贫血的原因有哪些呢?引起幼儿发生贫血的原因有很多,具体来说,可分为如下几种情况:1、膳食中缺乏足够的铁。有些幼儿有挑食、偏食的坏习惯,不喜欢吃鱼、蛋以及绿叶蔬菜使铁质不足而引起贫血。2、铅中毒。有时幼儿会在无意之中接触到用作涂料的铅,因铅中毒而引起贫血。另外,玩具、铁栏杆上面涂料中的铅,也会使幼儿中毒而引起贫血,一旦孩子身边有这些致毒物质,家长应及时送其到医院进行相关的检查,以免情况愈加严重。3、钩虫病。患有钩虫病的幼儿,可引起严重的贫血。一旦幼儿有食用不施化肥的蔬菜时,家长一定要常检查其粪便是否有虫卵。4、慢性肾炎。患有慢性肾炎的幼儿,也可引起贫血。家长如怀疑孩子有贫血时,可带孩子到医院进行血液检查,同时也要查查尿常规。5、长期使用抗癫痫药物。长期使用抗癫痫药物的幼儿,可致叶酸不足而引起贫血,因此癫痫患儿如有服用苯妥英钠这种药物,家长一定要引起重视。
如何对疝气疾病进行检查
腹股沟疝气好发于一岁以下的幼儿,如果发作时,在腹股沟会有鼓起的肿块,稍有警觉就很容易发现。幼儿如果有以下表现应引起高度重视。
1、不明原因的哭闹不止需考虑患小儿疝气并伴有嵌顿的可能。
2、剧烈的呕吐,发烧;需要考虑患小儿疝气并伴有嵌顿的可能。
3、肠梗阻:需要考虑患小儿疝气并伴有嵌顿的可能。
4、发现血便:需要考虑患小儿疝气并伴有嵌顿的可能。
一定要仔细探查有无腹股沟疝气,当然也要请医师检查有无其他的疾病。
疝气应该怎么检查
1、疝气检查应该到普外科,做b超就可以确诊。
2.对无合并症的脐疝患者,检查专案以检查框限心电图、肝功能检查为主
3.对合并有肺部腹部其他疾病而诊断未明者,检查专案可包括检查框限心电图、肝功能检查和血肌酐、血尿素氮(bun)、胃肠道疾病的超声检查。
糖友要定期查查尿常规
内分泌科大夫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糖尿病病人,他们以发热、纳差、恶心、胃部不适等不特异的症状就诊,查血糖很高,血象中白细胞也很高。遇到对糖尿病不熟悉的急诊科医生,有时就会以急性胃肠炎将病人收住到消化内科,这就犯了大错。
糖尿病的主要急性并发症之一就是感染,其中泌尿系感染在糖尿病所合并的感染性疾病中发病率高居第二,仅次于肺部感染。上述这些病人大多不是患了胃肠炎,而是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患了无症状或症状不典型的泌尿系感染,从而诱发了糖尿病酮症的发生,在出现发热、乏力等感染症状的同时会有恶心、腹痛等糖尿病酮症的伴随症状。
什么样的糖尿病患者易并发泌尿系感染?一是血糖处于较高水平,控制不良的患者。由于这些糖尿病患者血和尿中葡萄糖含量较高,而葡萄糖是细菌的主要营养物质,为细菌的繁衍提供了绝好的环境。二是糖尿病病程相对较长且高龄的人。老年女性雌、孕激素水平下降,使女性泌尿生殖道pH值降低,泌尿道黏膜变薄,易发生尿路感染。老年男性前列腺病包括前列腺增生、细菌性前列腺炎等,因尿液引流不畅,残余尿增多,细菌易逆行进入膀胱而致病。由于女性患者尿道的生理及解剖特点特殊(尿道短而宽),因而较男性更易发生尿路感染。此外,糖尿病肾病患者较合并其他并发症者更易发生尿路感染,可能是由于蛋白从尿中排出,使血清蛋白水平降低,抵抗力下降,部分患者肾功能受损,尿量减少,通过排尿对细菌的冲刷作用减弱有关。
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者的尿路刺激症状不明显。如我们前面提到的,这些患者并没有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但尿液化验检查可确定泌尿系感染。无症状可能与糖尿病病程延长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植物神经病变使局部敏感性、刺激性减低有关,也可能与老年人反应迟钝、多种疾病症状重叠以及高血糖、多尿掩盖了膀胱刺激症状有关。另有研究认为,因为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降低,细胞因子(如白介素6等)产生减少。因此与非糖尿病患者比较,不易产生尿频、尿急、尿痛、发热、白细胞升高的临床表现,更多地表现为无症状菌尿。由于无症状,不能及时发现,导致炎症迁延,延误治疗。有一些糖尿病患者泌尿系感染反复出现,这与治疗不规范,不彻底,细菌产生耐药性有关。因此糖尿病合并的尿路感染具有发病率高、起病隐袭、易反复、需综合治疗的特点。
临床上有相当一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泌尿系感染后无自觉症状,而是在做尿常规检查时才被发现。这些无症状的糖尿病患者是容易被忽视的人群,感染不能及时发现,致使炎症长时间存在,可导致慢性肾脏损害,同时可能使糖尿病病情进一步加重,甚至引起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和感染性休克甚至死亡。
因此,糖尿病患者要定期检查尿常规,以便及早发现,及早治疗。一旦发现尿路感染,要先做尿细菌培养和药敏,再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避免不做尿培养,而盲目使用抗菌药物。否则,既影响治疗效果,又可造成细菌耐药、菌群失调及二重感染。
小孩发烧的原因
小于3个月的婴儿发烧以细菌感染最常见(如B型链球菌),其它如呼吸道、泌尿道、肠胃道受感染或中耳炎也会引起发烧。最严重的感染疾病是败血症。
所以说当新生儿发烧的时候一定要去医院检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大于3个月的婴幼儿发烧最常见的是感冒、中耳炎、泌尿道感染。
中耳炎通常是因感冒的细菌或病毒由耳咽管向上感染到中耳,除了严重的中耳炎可以看到脓流到耳朵之外,大多无法从外表看到异常现象。
此外,当小朋友有原因不明显的发烧时验尿检查也是很重要的。较大的宝宝在泌尿道感染时可能出现频尿、小便痛,甚至于有小便失禁、腰痛的现象。
小一点的婴儿可能只有厌食,吐奶等症状,看不出其他症状,所以非常容易误诊。
少部分的泌尿道感染是因为泌尿器官先天发育畸型,例如肾脏的形状不对、输尿管进入膀胱的角度不对等需要以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