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喝酒的危害 导致低血糖
糖尿病喝酒的危害 导致低血糖
饮酒后,因酒精吸收和代谢较快,不能较长时间的维持血糖浓度,并且酒精本身也能刺激胰岛素分泌,增强胰岛素作用,加上患者可能会因为饮酒而减少饮食,因此容易导致低血糖。
糖尿病低血糖的症状 糖尿病低血糖的危害
我们坚信“血糖达标治疗无疑是延缓和降低糖尿病大、小血管并发症的重要手段”,但同时不要忘记:达标意味着有可能引起更多的低血糖,低血糖本身会增加病程较长的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低血糖所引起的心率加快、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脏收缩不协调等导致患者死亡的后果。不容忽视的另一方面是低血糖又诱发了高血糖,造成长期血糖不达标。因此说“低血糖不仅破坏安全,也破坏达标”并不过分。
糖尿病能喝酒吗
糖尿病饮食:糖尿病能喝酒吗?
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药方》中指出:所慎者三,一饮酒,二房事,三咸食及面。很多人对于糖尿病能喝酒吗的认知很片面。那么到底糖尿病能喝酒吗?关于糖尿病能喝酒吗的问题,专家的答案是肯定的。
糖尿病患者饮酒的弊大于利,那么糖尿病就不能喝酒了吗?很多患者前来咨询糖尿病能喝酒吗的问题。专家的回应是:对于酒药适可而止。
糖尿病能否饮酒一直是一个禁区。但是最近的研究发现,适量饮酒不仅不会加重糖尿病病情。糖尿病能喝酒吗?答案是肯定的。适量的饮酒还可以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危害。
糖尿病能喝酒吗?当然能,不过是适量小饮。因为酒精禁区体内会加重胰岛的负担。虽然饮酒不是糖尿病人的大忌,但是糖尿病人还是要以适度饮酒为主。
适度的饮酒还可以预防糖尿病。但是,饮酒一定要有个限度。虽然说不要过分关注糖尿病能喝酒吗,但是也不要觉得无所谓,想喝就喝的态度来面对糖尿病能喝酒吗的问题,是错误的。
但是作为一个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能喝酒吗已经被我们证实了,那么究竟要喝多少量的酒才是有效的呢?才算是科学的糖尿病饮食呢?
糖尿病患者饮酒要减少一些。每天喝酒的量不应高超过25克,小半杯为宜。但是喝酒的时候一定要看清究竟含量!统计显示饮酒对于糖尿病并发症的印象是很低的。
但是也不是说糖尿病能喝酒吗就可以成为治疗糖尿病的主要手段了。只是说糖尿病能喝酒吗的这个问题,答案是肯定的。糖尿病不仅可以喝酒,同时还可以缓解糖尿带来的症状和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可能。
偶尔喝酒也别忘了主食
在糖尿病饮食上,患者必须学会掌握饮酒的时机和数量。并且每天饮酒的量都应该计算在主食的范围之内。相当于半两主食的量。综上所述,糖尿病患者适度的饮酒,是可以的。
糖尿病能喝酒吗?空腹喝酒危害大
非常重要的一点,糖尿病人应该明确。空腹饮酒的危害是很大的。因为口服降糖药或者注射胰岛素治疗的患者,空腹饮酒很可能导致低血糖的发生。换言之,就是加重糖尿病人的糖尿病病情。
现在你知道糖尿病能喝酒吗?专家建议糖尿病患者喝酒要酌情有量。适量的饮酒可以起到舒经活血的作用,对改善糖尿病和缓解糖尿病并发症是有一定功效的。
糖尿病患者的健康隐患之低血糖
其实,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低血糖相当危险,其引起的心、脑、肾损害是不可逆转的。糖尿病医生介绍说,低血糖发生时,轻则心慌、冒冷汗,重则昏迷或引发心梗、脑梗,甚至危及生命。一次严重的低血糖可能抵消患者终生维持血糖正常带来的益处。
低血糖通常分两种:一是药物性低血糖,是超量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导致的,也有的是患者没有按时进餐或加餐造成的。二是自发性低血糖,这种情况在糖尿病患者和正常人中都会发生,主要是与体质有关,也与膳食纤维含量少、碳水化合物过精或油脂含量偏多有关(即食物能量密度过高)。比如,部分人会在吃了早餐两三个小时后出现明显的饥饿感,或伴有心慌、头晕等症状。此外,运动过度也可导致低血糖。
病程过长(超过10年至15年)的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品种多、数量大的糖尿病患者以及老年人(尤其是70岁至75岁以上者)等三类人群对低血糖的调节能力较差,容易发生低血糖意外。以上高危人群要高度重视血糖监测,不仅要查早晨空腹和三餐后两小时的血糖数值,还要抓住“三餐前、睡前和夜间两三点钟”这几个低血糖高发的重要时间节点做好血糖监测。
警惕披上“伪装”的低血糖
低血糖发生可以“无症状”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和/或联合口服降糖药强化血糖控制,而长期应用β受体阻滞剂(如心得安)者可掩盖和延缓低血糖症状,亦可表现为无症状性低血糖。患者长期处于低血糖状态,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永久性损害,甚至危及生命,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无症状性低血糖的发生多是因为糖尿病导致的神经病变,使交感神经变得不敏感,反复的低血糖发作使胰升血糖素或肾上腺素对低血糖反应的血糖阈值下降,患者可无前驱症状而迅速进入昏迷状态,多发生于病程长的1型糖尿病患者、老年糖尿病患者、肝肾功能减退的患者或合并糖尿病肾病,使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蓄积于体内者。对这些病人定期监测血糖是及时发现无症状性低血糖的重要手段。
注意鉴别醉酒和低血糖。饮酒所致低血糖可发生在空腹或餐后,与饮酒方式、饮酒量和饮酒者个体情况有关。饮酒后酒精在体内代谢,减少或抑制糖原异生,同时抑制或减弱了低血糖时升糖激素的释放,加重了低血糖的发生并延长低血糖的恢复时间。饮酒使糖负荷后胰岛素分泌增加,从而增加餐后低血糖发生的危险。值得警惕的是,这种低血糖表现常常被醉酒反应掩盖,即使发生了严重而持久的低血糖,患者也往往浑然不觉,导致低血糖性休克。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脑组织不可逆的损伤,甚至引起死亡。
糖尿病患者应该常备糖果、巧克力等食品。当低血糖发生时,糖尿病患者要采取自救措施,一般为复合加餐,即先吃糖果等含糖量多的食物,后吃饼干等含淀粉多的食物。其次,借助医生等专业人士的力量,帮助自己分析、查找导致低血糖的原因,然后有的放矢地采取防治措施。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不要不敢加餐,而是要注意及时调药和调餐,才能更好地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糖尿病低血糖危害
糖尿病低血糖有哪些危害?
首先,低血糖会对心血管系统功能产生影响,如导致心率增加、脉压增加、静息期心肌缺血、心绞痛、心梗等。低血糖的发生可损伤大脑细胞,引起司机的认知能力、反应能力低下,极易造成事故的发生。
其次,严重的低血糖可出现眼压突然下降,引起动脉破裂、出血。轻微的低血糖症状对日常的社会活动如学习、工作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如记忆力无法集中、头晕等。
另外,一旦发生了低血糖,及时救治非常重要。大多数病人可以通过进食含糖食物而很快纠正,糖水、水果糖,果汁、水果等都能有效缓解症状。如仍不能缓解,则应到医院诊治。
糖尿病低血糖该怎么办?
低血糖的治疗方案应依据其发挥的频率、严重程度以及个体情况而定。
首先,低血糖的发作需由医师或糖尿病专业护士评定。轻度低血糖的症状及体征为:肥胖和衰弱、冷汗、四肢颤抖、紧张不安、兴奋、易怒及口唇、舌和手指刺痛等;中度体征为:心悸、脸色苍白、焦虑、进攻性和视觉模糊等;重度体征为:吐词不清、嗜睡和昏迷。
急性发作时应给予患者糖水或精炼糖。护士的主要责任是对患者、看护人员进行发作时症状的识别及治疗的教育。轻度发作的恢复应控制在15分钟内。在发作后的数小时内应多次检测其血糖,患者需由专业护士或有经验的血糖监测护士教授应怎样监测自身的血糖水平。中度发作时的治疗可能需要在15分钟后重复。在这种情况下建议给予未精炼的碳水化合物餐,如三明治、香蕉或一杯牛奶。一旦食物已被消化,患者必须立即进食,
怀孕喝碳酸饮料的危害 导致低血糖
碳酸饮料中含有大量的砂糖,这些砂糖的味道常常会被强烈的刺激感冲掉,但它确实是存在的。而孕妈妈喝碳酸饮料会使身体摄入的糖分严重超标,降低体内的葡萄糖浓度,从而导致妊娠低血糖。
低血糖是糖尿病导致的吗
低血糖是指血浆葡萄糖(简称血糖)浓度低于正常的一种临床现象。临床上,几乎所有糖尿病人都曾有过低血糖的经历。究其原因,大多与降糖药(尤其是胰岛素)用量过大或是与饮食及运动配合不当有关,我们将这类低血糖统称为“糖尿病相关性低血糖”。除此以外,还有其他许多疾病也同样可以导致低血糖,我们将其称之为“非糖尿病相关性低血糖”。也就是说,低血糖并非都与糖尿病有关。
糖尿病也会患低血糖
三因素可导致低血糖
1、疾病。导致低血糖的首要因素就是疾病,患有胰岛细胞瘤之后,瘤细胞会制造大量胰岛素,使血糖降低。同理,肾上腺、甲状腺、垂体等内分泌疾病以及肝病也可能导致低血糖。
2、药物、酒精。糖尿病患者往往会服用一些降糖药,这些药物也可能导致低血糖,不仅如此,空腹喝酒也会导致低血糖。
3、功能性。除了上述亮点,一些原因不明的功能性低血糖也会发生,尤其是在一些较胖的中年女性身上。
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怎么办?
低血糖是一种急性反应,患低血糖只有应该及时处理,下面我们就来简单说说:
1、如果有血糖仪,首先要进行检测,查看是否真的是低血糖,有时候血糖降得快也会出现类似症状,但是血糖不一定低。
糖尿病患者如何预防低血糖 糖尿病患者血糖低怎么办 预防糖尿病低血糖的方法
2、在确认低血糖之后,应该立刻补充糖分,应立即喝糖水或含糖饮料、进食糖果(最好为葡萄糖片)。
3、约15分钟后再检测一次血糖,如果血糖仍低,或仍有低血糖症状,应再次进食,症状持续不缓解或持续低血糖者及有意识丧失者应立即送往医院处理。
喝酒能降糖吗
病人问:我今年52岁,患糖尿病3年了。最近我偶然发现,喝酒后测出血糖比平时要低,是不是喝酒也能降血糖呢?
某主任解答:饮酒并不能真的降低血糖,而是会造成血糖波动,因为饮酒后人体的血糖往往先低后高。饮酒后血糖降低有两种可 能性:一是饮酒后3~4小时,由于酒精刺激胰岛素分泌加快,导致血糖降低;二是空腹状态饮酒且酒后没有进食,体内储存的肝糖原用完就会出现低血糖。另一方 面,由于酒本身的热量很高,每克酒精能产7千卡热量,相当于增加了主食量。酒精本身又会降低某些降糖药的效果,从而导致患者血糖的上升。因此对于糖友而 言,依靠“喝酒降糖”是个伪命题,千万不可如此尝试,否则血糖会忽高忽低。当血糖反复发生异常波动时,容易造成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导致治疗过程中频繁发 生低血糖并出现各种慢性并发症。
对普通人来说,经常饮酒会增加肝脏负担、影响肠胃消化功能、损伤呼吸系统功能甚至影响生育能力。对糖友而言,过量饮酒危害更大。但并不是每一位糖友 都必须滴酒不沾。对于长期以来血糖控制较为理想的糖友来说,可少量饮酒。具体来说,就是每次饮酒量啤酒(酒精度4%)控制在350毫升以内,干红(酒精度 10%)140毫升以内,或白酒(酒精度30%)50毫升以内;每周饮酒次数不超过2次。适度饮用红酒还有益于降脂护心。然而血糖控制不佳或者合并有肝 脏、肾脏疾病的糖友应当严格进酒。
糖尿病人喝酒的危害有什么
酒类,主要含酒精,产热高,而其他营养素含量很少,故不饮为宜。
(1)空腹饮酒容易发生低血糖。酒精可以抑制肝脏的糖原异生及糖原分解反应,使血糖自动调节机制受损,还可抑制降糖药物的分解与排泄,因此,空腹饮酒很容易导致低血糖的发生,尤其是对口服磺脲类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治疗的患者更是如此。
(2)饮酒往往会打乱糖尿病患者的正常饮食(过饱或饥饿)和用药,从而导致血糖波动和失控。例如,有的患者在饮酒同时吃进许多食物,由于酒精本身含有较高的热量,这势必造成总热量摄入过多,致使血糖升高。
(3)酗酒能引起脂代谢紊乱,导致脂肪肝。饮酒可使患者血脂(主要是三酰甘油及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加快肝脏中的脂肪合成和堆积,导致脂肪肝甚至肝硬化。另外,血脂升高,还能促进血管壁发生硬化。
(4)乙醇能直接损坏胰腺,使原本受损的胰腺功能再遭重创,雪上加霜。
(5)糖尿病患者常伴有高尿酸血症,饮酒可使血尿酸进一步升高,容易诱发或加重痛风。
(6)糖尿病患者过量饮酒,可造成酒精性酮症酸中毒,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总之,糖尿病患者饮酒危害多多,绝不可放纵豪饮
血糖高时不要运动
过量运动危害糖尿病人:
并不是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适合进行运动,血糖不稳定的糖尿病患者,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严重的肾功能不全患者,严重的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足的患者是不适宜进行运动的。运动要适度,不要过量运动,尤其是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及老年患者,运动量过大可能导致低血糖,甚至造成脑供血不足、昏迷等严重后果,反复的低血糖可能诱发心梗等不良后果,甚至造成死亡。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运动方案应该个性化,不同的患者应根据体质差异,选择不同的运动方式和强度。老年糖尿病患者应该选择低强度、短时间的运动;中青年糖尿病患者可选择中等强度,时间不过长的运动。
低血糖和糖尿病的关系
1首先要明白,引起低血糖的原因有很多的,比如空腹会引起低血糖现象,还有药物也可以导致低血糖,另外对抗胰岛素的内分泌激素不足也会引起低血糖,所以糖尿病患者出向低血糖的几率也是很大的。
2糖尿病的并发症有很多,而最常见的并发症就是低血糖,特别是对于一些打胰岛素治疗的病人,更易出现低血糖,如接受过高剂量的治疗、延迟吃饭、吃得太少、过量的运动、喝酒等等,这些都会导致低血糖出现。
3对于一些病程长的糖尿病患者来说,有时可能发生低血糖时并不察觉,而当血糖低到某一程度,便会出现马上昏迷的现象,这是很危险的,所以糖尿病患者时时警惕低血糖的发生,患者和家属也要去学习怎样去应付低血糖的发生,以防出现意外。
低血糖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后果比高血糖还要严重,所以对于患有糖尿病的患者,一定要注意观察防止低血糖的出现,一旦发生低血糖,要及时做好应急处理,及时提升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