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肩井的准确位置图 小儿推拿肩井的作用
小儿肩井的准确位置图 小儿推拿肩井的作用
宣通气血,解表发汗,通窍行气,舒筋活络,常用于治疗感冒,惊厥,上肢抬举不利,肩背痛,项强等病症,还可作为治疗的结束手法。
肩井的位置图和作用
肩井穴位于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穴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即乳头正上方与肩线交接处。
1.治疗头酸痛、头重脚轻、眼睛疲劳、耳鸣、高血压、落枕等;
2.缓解治疗肩背痛、颈项痛、落枕、牙痛、乳痈、乳腺炎、肩周炎、肩软组织损伤、上肢痛、难产、半身不遂、胞衣不下、肺炎、扁桃体炎、瘫痪、四肢厥冷、中风不语、诸虚百损等;
3.提高性功能。
小儿常规推拿方法大全
小儿推拿疗法,亦称“小儿按摩术”,是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种专门用于防治小儿疾病的自成体系的推拿治疗方法。
推拿治疗小儿疾病有着悠久的历史。如1973年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出土的医学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就记载了古代以勺匙边摩拭病变部位治疗小儿抽搐的推拿治法。
晋唐时期,许多医学名著中也有一些小儿推拿治法的记载,如《肘后备急方》介绍了“拈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从龟尾至顶乃止”的捏脊法,《千金要方》载述了以膏摩小儿囟门、手足心防治疾病的膏摩方药及操作方法,《外台秘要》也记有摩头按脊治疗小儿夜啼、咳嗽、盗汗等治疗经验。
金元时代,张子和《儒门事亲》载有“揉脾”一法,用以治疗小儿身瘦肌热等证。至明代以降,随着儿科推拿经验的积累,在理论及治疗手法、腧穴应用等方面逐渐形成专科特色,发展成为一门有独特体系的治疗方法。
清代释心禅《一得集?推摩法论》指出:“其法以手五指分主五脏,指尖属脏,本节属腑;热清寒温,实泻虚补,分顺推、逆推、左旋、右旋、右推、左推,以定温清补泻之;法俱有下数,或三百,或五百。不可乱推。又有揉以运气,掐以定惊;面上亦各有所主之部位,肚、腹、手、足,俱可推摩。”对诸如五指经穴与脏腑相通、温清补泻手法操作、特定腧穴分布等小儿推拿特色作了梗概的介绍。
由于小儿推拿疗法具有方便易行,疗效显著等特点,而且不受设备、医疗条件的限制,患儿又可免除打针服药之痛苦,因此深受患儿及其家属的欢迎,成为中医儿科治疗的一个颇具特色的常规疗法。
操作方法
1. 开天门:医者用两手大拇指指腹自眉心交互推至前发际,推24次,常作为每次推拿的第一个步骤。有发汗解表、开窍醒神等作用。可以治疗感冒、发热、头痛、惊风、神疲乏力等症。
2. 推坎宫:用两手大拇指指腹沿眉毛上缘向两侧分推至眉梢,一般分推24次,常用作每次推拿的第二个步骤。有发汗解表、开窍醒神等作用。可治疗感冒、发热、头痛、目赤痛等症。
3.运太阳:用两手大拇指指腹分别按在两侧颞部太阳穴上,作轻柔缓慢的环形移动,向眼方向运为补,向耳方向运为泻。?般运24次,每运3次后轻轻按一下,常用作每次推拿治疗的第三个步骤。有发汗、止汗、明目醒神等作用。
4. 掐总筋:用大拇指轻轻按掐腕横纹中点,另一手握住患儿手指轻轻摇其腕关节,常用作每次推拿的第四个步骤。有清心火、止惊搐、畅四肢等作用,也可用于口舌生疮、潮热、感冒鼻塞、四肢抽掣等症。
5.分推大横纹:用大拇指指腹自总筋向两侧分推,常用作每次推拿的第五个步骤。有调和气血、止泻痢、除寒热、去腹胀、通二便等作用。可治疗惊风、痫症、昏迷、抽搐、泄泻、痢疾、黄疸、咳嗽、痰喘等症。
6. 拿肩井:一手捏拿小儿的肩井穴,另一手握住小儿食指和无名指,将上肢伸摇数次。不论何种病症进行推拿治疗,都以本法作为结束手法,所以又名“总收法”(收诊法)。拿肩井有畅通一身气血等作用。
肩井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肩井的作用
肩井穴为足少阳胆经的腧穴,又与手少阳三焦经,阳维脉交会,三焦经及阳维脉的阳气因此汇入穴内,气行则血行,此穴一打开,全身气血也随之而起,从而起到通经活络,消肿祛风的作用;加之肩井与足阳明胃经交会,故点按该穴能疏泄肝经之郁结,又能解胃经之积热。
肩井的准确位置图片 按摩肩井主治病症
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在”的规律,肩井穴是治疗肩背痹痛,上肢不遂,头痛,下肢痿痹的常用穴。坚持按摩该穴位,主治脑血管意外,颈项强痛,乳腺炎,小儿麻痹后遗症,中风,瘰疬,高血压,手臂不举,乳痈等症。
小儿推拿肩井怎么提拿? 小儿推拿肩井方法
有拿肩井,按肩井,揉肩井和掐肩井之分
患儿坐位,以两手拇指与食指,中指相对着力,稍用力做一紧一松交替提拿该处筋肉3-5次,称为拿肩井。
以两手拇指指端或在红纸指端用力,稍用力按压该处10-30次,称按肩井。
以两手拇指指腹或中指指腹着力,揉动10-30次,称揉肩井。
以两手拇指指甲着力掐该处3-5次,称为掐肩井。
肩井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肩井按摩方法
1.敲打法:用右手五指并拢微屈,以手腕部摆动,有节奏的敲打左侧肩井穴,然后左手敲打右侧肩井穴,两手交替进行。
2.提拿法:用拇指和食指,中指相对用力,提拿肩井处的筋肉,反复多次,每天操作不限次数。
3.点按法:用拇指指腹或食指跪指点按,以透力为度,使肩部或胸部,上肢出现麻木感。
4.指揉法:先用左手食指压于中指上,按揉右侧肩井5分钟,再用右手按揉左侧肩井5分钟。
小儿推拿肩井怎么提拿? 小儿推拿肩井临床应用
1.对外感风寒有较好的疗效,缓解头昏,头冷,提升阳气。
2.有醒脑开窍之功,使人身体放松,在操作中通常用于收式。
小儿推拿肩井怎么提拿
肩井在肩上,督脉大椎穴(第7颈椎棘突最高点),与肩峰连线之中点,肩部筋肉处,属足少阳胆经之经穴,系手足少阳,阳维之交会穴。
有拿肩井,按肩井,揉肩井和掐肩井之分
患儿坐位,以两手拇指与食指,中指相对着力,稍用力做一紧一松交替提拿该处筋肉3-5次,称为拿肩井。
以两手拇指指端或在红纸指端用力,稍用力按压该处10-30次,称按肩井。
以两手拇指指腹或中指指腹着力,揉动10-30次,称揉肩井。
小儿推拿肩井能宣通气血,解表发汗,通窍行气,舒筋活络,常用于治疗感冒,惊厥,上肢抬举不利,肩背痛,项强等病症,还可作为治疗的结束手法。
肩井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肩井的准确位置图
肩井位于肩部,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或以两手并拢,食指靠颈,中指尖到达处即是。
小儿疝气推拿手法图解 拿肩井10-20遍
患儿正坐位,推拿者站于患儿后方,将双手分别置于双侧肩井部(在肩上,当大椎与肩峰连线的中点)部,以拇指与其余四指指腹的对合夹力施用提拿法,以患儿能耐受为度,反复10-20遍,拿时注意前臂放松,手掌空虚,提拿的方向要与肌腹垂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