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与肝脓肿如何鉴别诊断
肝癌与肝脓肿如何鉴别诊断
原发性肝癌:肝癌肿块较大,中心出现坏死,特别是并发感染时与肝脓肿不易区别。但肝癌坏死区密度高于脓液,形态呈裂隙状或不规则状,病灶增强环通常为厚薄不均。有时可见结节状阴影,边缘高低不平,增强持续时间短。增强后病灶边缘与正常肝组织之间分界更为清晰。如伴有门脉癌栓、腹膜后及肝门淋巴结肿大和甲胎蛋白(AFP)升高则更自助于肝癌的诊断。短期治疗复查病变明显好转也支持肝脓肿的诊断;
肝血管瘤:动态增强扫描血管瘤往往有典型的CT表现,一般不难鉴别。但在血管瘤较大,中心出现无强化区时也易与肝脓肿相混淆。但血管瘤没有急性感染症状,如发热、肝区疼痛、白细胞数常升高等炎性反应。增强后没有肝脓肿的靶征、一过性肝段强化等典型征象可资鉴别.
肝转移瘤:肝转移瘤一般有原发病灶,且肝内病灶多发,常均匀分布于肝左右叶,病变形态多为结节状。但肝内单发囊状转移瘤与肝脓肿也不易区别。但肝转移瘤没有全身感染症状,病灶周围没有水肿,而脓肿只有在较大的病灶才有环状强化。
综上所述,肝脓肿:表现发热、肝区疼痛、有炎症感染症状表现,白细胞数常升高,肝区叩击痛和触痛明显,左上腹肌紧张,周围胸腔壁常有水肿。临床反复多次超声检查常可发现脓肿的液性暗区。超声导引下诊断性肝穿刺,有助于确诊。CT扫描特别是动态增强扫描能够较好显示肝脓肿病变特点,解释其病理过程,结合临床能够对肝脓肿做出全面正确的判断,为临床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比较容易与肝癌区分。
肺脓肿与肺结核的区别
肺脓肿的x线表现根据类型、病期、支气管的引流是否通畅以及有无胸膜并发症而有所不同。
吸入性肺脓肿在早期化脓性炎症阶段,其典型的x线征象为大片浓密模糊炎性浸润阴影,边缘不清,分布在一个或数个肺段,与细菌性肺炎相似。脓肿形成后,大片浓密炎性阴影中出现圆形透亮区及液平面。在消散期,脓腔周围炎症逐渐吸收,脓腔缩小而至消失,最后残留少许纤维条索阴影。慢性肺脓肿脓腔壁增厚,内壁不规则,周围炎症略消散,但不完全,伴纤维组织显着增生,并有程度不等的肺叶收缩,胸膜增厚。纵隔向患侧移位,其他健肺发生代偿性肺气肿。
肺结核与肺脓肿鉴别诊断。浸润型肺结核如有空洞常需与肺脓肿鉴别,尤以下叶尖段结核空洞需与急性肺脓肿鉴别,慢纤洞型需与慢性肺脓肿鉴别。主要鉴别点在于,结核患者痰结核菌阳性,而肺脓肿为阴性,肺脓肿起病较急,白细胞总数与中性粒细胞增多,抗生素效果明显,但有时结核空洞可继发细菌感染,此时痰中结核菌不易检出。
肝癌的鉴别诊断是什么
肝瘤专家介绍,由于肝癌的早期症状与其它疾病的症状有些相似,所以在做肝癌的诊断时为了防止误诊的发生,我们要多了解一些跟肿癌相似的疾病,这样可以更好加以区分,具体内容下面就请专家为您做具体的介绍。
一、肝癌鉴别诊断
1、继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与原发性肝癌比较,继发性肝癌病情发展缓慢,症状较轻,其中以继发于胃癌的最多,其次为肺、结肠、胰腺、乳腺等的癌灶常转移至肝。常表现为多个结节型病灶,甲胎蛋白(AFP)检测除少数原发癌在消化的病例可阳性外,一般多为阴性。
2、肝硬化:肝癌多发生在肝硬化的基础上,两者鉴别常有困难。鉴别在于详细病史、体格检查联系实验室检查。肝硬化病情发展较慢有反复,肝功能损害较显著,血清甲胎蛋白(AFP)阳性多提示癌变。
3、活动性肝病:以下几点有助于肝癌与活动性肝病(急慢性肝炎)的鉴别。AFP甲胎球蛋白检查和SGPT谷丙转氨酶必须同时检测。
4、肝脓肿:表现发热、肝区疼痛、有炎症感染症状表现,白细胞数常升高,肝区叩击痛和触痛明显,左上腹肌紧张,周围胸腔壁常有水肿。
二、肝癌ct诊断
1、明确病灶的位置、数目、大小及其与重要血管的关系,通常1cm为宽度;
2、提示病变性质,尤其是增强扫描后有助于鉴别肝血管瘤;
3、有助于放射治疗的定位;
4、有助于了解肝周围组织器官是否有癌灶。通常平扫下肝癌多为低密度占位,边缘有清晰或模糊的不同表现,部分有晕圈征,大肝癌常有中央坏死液化。
肝癌的鉴别诊断是什么?以上做了具体的介绍,医院专家介绍,肝癌一旦被确诊了,就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为了能够有效避免误诊的发生,一定要到正规的医院接受诊断。
CT扫描对脂肪肝的诊断和鉴别
脂肪肝系过量脂肪尤其是甘油三脂在肝细胞内过度沉积所致,又称肝脏脂肪浸润。它的发病与慢性肝病、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以及酗酒、肥胖、营养不良、激素治疗等因素有关。
脂肪沉积或浸润在肝脏内的分布多种多样,可为局灶性或弥漫性,且程度不等。镜下见肝细胞肿大,内含大量脂肪球,周围血管和血窦变细。ct对脂肪肝的诊断具有优越性,其准确性优于b超,除了可用它对脂肪肝进行分型外,还可观察治疗前后肝脏体积的大小和密度变化,但价格昂贵及放射性是其不足之处。对于脂肪浸润的诊断ct虽然优于b超,但对直径小于2-3厘米的圆型或小片状脂肪浸润仍难与肝癌相区别。局限性脂肪肝外形不规则,不呈圆块状,无占位效应及血管绕行,密度较一致,注射造影剂后外形不变,范围不缩小。原发或转移癌为四块型,大时有占位效应,密度不均,中间有很低密度区,注射造影剂后范围略缩小,境界更清楚,有时病变中还可出现致密的条状影。
弥漫型脂肪肝的ct诊断
一、密度变化:肝脏密度普遍降低,严重病例肝ct值呈明显负值。ct诊断脂肪肝的标准,一般参照脾脏密度。如果肝脏ct值低于脾脏即可诊断为脂肪肝。
注:肝右叶见不规划块状低密度病灶,边缘比较清晰(密度低于脾脏)。
二、肝内血管阴影的改变,在正常肝脏的平扫ct图像上肝内血管呈负影。肝静脉及门静脉的主要分支清晰可见。在脂肪肝时,根据脂肪浸润程度的不同,肝内血管影变得模糊不清或血管呈相对高密度影,如同增强后的ct表现。
三、增强扫描的特征:与正常肝脏一致,但仍保持相对低密度,同样低于增强后的脾脏。但低密度区内血管影显示完整。
局灶型脂肪肝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
局灶型脂肪肝的脂肪浸润情况多种多样。若发生在叶或段及亚段的均一脂肪浸润,ct诊断容易。但如果脂肪浸润发生在肝门附近或呈斑片状或小结节状时,就必须和原发性肝癌或转移性肝癌、肝血管癌、肝脓肿等占位性病变相鉴别。这几种特殊类型的脂肪肝的ct表现有以下特征:(1)为非球形病灶,正常与病变组织之间分界不清,呈移行性改变。例如病灶在一个层面上有4 cm~5 cm大小,而以1 cm层厚和间隔连续扫描时,仅于1~2个层面上显示病灶。表明病灶呈片状。(2)无占位效应,增强扫描后可见血管影进入病灶内,而无血管推移受压和侵蚀等现象(见图2),肝脏边缘无膨出。(3)多数呈水样或脂肪密度。(4)注射造影剂后,病灶区ct值升高不及正常肝组织及脾脏,形成更明显的密度差异。 (5)如作动态扫描,其时间密度曲线与正常肝组织类似。局灶型脂肪肝以右叶较左叶多见,或较严重。这与肠系膜上血管内含量较高的脂肪酸主要流入肝右叶有关。相反,原发性肝癌或转移性肝癌通常呈园形或卵园形低密度区,邻近的血管有推压移位。在与原发性肝癌鉴别时,需注意门脉改变,两者的判别很有帮助。后者可侵犯门脉或形成门脉内癌栓。延迟扫描更有助于和血管瘤鉴别。肝脓肿通常为边缘强化,密度不均等改变。而局灶型脂肪肝增强前后密度始终呈均匀改变。
注:肝右叶低密度灶稍有强化,但均匀,边缘模糊,见门静脉进入病灶内,无移位和侵蚀改变。
值得一提的是正常肝岛。所谓正常肝岛是指在弥漫型脂肪肝中的正常肝组织,呈相对高密度改变。边缘清晰,形态各异,一般小而薄。ct值在正常范围内。常位于胆囊床附近、叶间裂附近及包膜下。根据其分布部位、病灶较薄、无占位效应,可见血管进入其内,可作出脂肪肝的诊断,尤其是动态ct显示与邻近脂肪肝一致的曲线等特点,更易作出诊断。并可与肝内占位性病变相鉴别。由此可见,增强扫描及动态增强扫描对特殊表现的脂肪肝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必不可少的作用。
肝囊肿如何鉴别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可以确诊。
鉴别诊断
①肝包虫囊肿:常有疫区居住史,包虫皮试阳性。
②肝脓疡:有炎症表现,常有化脓性疾病或痢疾史,超声显像所见并无清晰薄壁,液性占位周边有炎症表现。
③巨大肿瘤中央液化:超声可见病灶内同时有液性与实质性占位。
肝囊肿需与以下几类疾病进行鉴别。
1.肝内占位性病变
肝肿瘤、肝脓肿等易与本病混淆。但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结合B超等特殊检查,一般不难鉴别。肝肿瘤多为实质占位性病变;肝脓肿有明显的中毒症状,部分未完全液化的肝脓肿则表现为浸润性占位病变。对完全液化之脓肿行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既可达到治疗目的,又可明确诊断。
2.腹内肝外性囊肿
胰腺囊肿、肠系膜囊肿、胆囊积水、胆总管囊肿、巨大卵巢囊肿等均为囊性病变,但根据各自的特征通过B超并辅以相应的特殊检查多可做出鉴别诊断。
3.肝棘球囊肿
患者多来自牧区,有羊、牛等动物接触史,囊肿张力较大,触之硬韧,叩之有震颤,多数患者血嗜酸粒细胞增高,补体结合试验阳性,以及间接免疫荧光检查和被动血凝集试验均有助于鉴别。B超检查寄生虫性肝囊肿有厚的纤维性囊壁,有时囊壁伴有钙化,囊腔内可见虫体物质。
4.多囊肝
一般多与多囊肾并存,可通过询问家族史,检查其他脏器有无囊肿进行鉴别。
肝癌的诊断方法有哪些
肝癌大家应该都听说过吧,肝癌对人生命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对于此病的治疗最主要就是要在早的时候,及时的诊断出来,及时治疗,只有这样才能延长生命,那么肝癌的诊断方法有哪些?以下给大家做了详细的介绍:
1、继发性肝癌:许多肿瘤可能转移至肝脏。西方国家继发性肝癌远较原发性肝癌为多。继发于胃癌者最为多见,其次为肺、胰腺、结肠和乳腺癌等,应注意鉴别。继发性肝癌一般病情发展相对缓慢,多数有原发癌的临床表现,甲胎蛋白检测为阴性。与原发性肝癌的鉴别,夫键在于查明原发癌灶。
2、活动性肝病及肝硬化:急慢性活动性肝病可出现一过性甲胎蛋白增高,应做甲胎蛋白动态观察及转氨酶测定。如果二者动态曲线平行或同步,或丙氨酸转氨酶谷丙转氨酶,GPT持续升高,则活动性肝病可能性大;如果二者曲线分离,即甲胎蛋白升高、GPT 下降则应多考虑原发性肝癌。原发性肝癌与肝硬化鉴别常有困难,若肝硬化患者出现肝区疼痛、肝脏较以前增大、甲胎蛋白增高即使是低浓度增高等,其发生癌变的可能性极大,应及时做B超检查及肝血管造影以明确诊断。
3、肝脓肿:肝脓肿有发热、白细胞计数增高等炎性反庙.脓肿相戍部位的胸壁常有局限性水肿、压痛及右上腹肌紧张等改变。多次超声检查可发现脓肿的液平段或液性暗区,但肝癌液性坏死亦可出现液平段,应注意鉴别,必要时可在压痛点做细针穿刺。强化CT检查时,肝脓肿可呈周边强化特征。
4、肝海绵状血管瘤:肝海绵状血管瘤为肝内良性占位性病变,常因体格检查、B超检查或核素显像检查等偶然发现。本病我国多见。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甲胎蛋白测定、B超检查及肝血管造影。肝海绵状血管瘤肝血管造影主要有以下特点:①肝血管的粗细正常,瘤体较大时可有血管移位;②无动静脉交通;③门静脉正常,无癌栓;④血池影延续至静脉相,成为浓度大的微密影,血池的分布勾画出海绵状血管瘤的大小和形态为其特征性表现。
5、肝棘球蚴病:肝棘球蚴病肝包虫病患者有肝进行性肿大,质地坚硬和结节感;晚期肝脏大部分被破坏,临床表现极似原发性肝癌。但本病一般病程较长,有2年~3年或更长的病史,进展较缓慢,可凭借流行区居住史、肝棘球蚴液皮肤试验阳性、甲胎蛋白阴性等各项检查与肝癌相鉴别。
6、邻近肝区的肝外肿瘤:腹膜后的软组织肉瘤,以及来自肾、肾上腺、胰腺、结肠等处的肿瘤,也可在右上腹出现包块。超声检查有助于区别肿块的部位和性质,甲胎蛋白检测多为阴性,鉴别困难时需剖腹探查才能确诊。
通过上面的介绍,大家应该知道怎样诊断肝癌吧,专家提醒:肝癌的发生不仅对患者本人造成了严重的危害,还给患者的家庭经济也带来了负担,所以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尽量避免此病的发生,一旦患上了肝癌,要及时去医院治疗,不要硬拖着,不然会导致病情更加恶化,导致无法治疗。
脂肪肝如何鉴别诊断
1、肝癌、肝血管瘤、肝脓肿、肝囊肿
局限性脂肪肝改变需与它们相鉴别。肝癌,尤其是小细胞肝癌和甲胎蛋白阴性的肝癌,很难与局限性脂肪肝鉴别。通常情况下小细胞肝癌多呈衰减,常有包膜影和门静脉侵犯。转移性肝癌多为超声增强,常见多结节,无门脉系统侵犯,CT显示肝癌多呈边界较清楚的密度减低区,加注造影剂后扫描组织对比增强。选择性肝动脉造影能较好地显示肿瘤血管或血管瘤。肝动脉造影虽然在鉴别肝血管瘤和肝癌时存在困难,但对于排除肝脓肿、肝囊肿等仍有一定价值。B超引导下肝穿刺活检是确诊各种肝内占位性病变的有效方法。
2、病毒性肝炎
脂肪肝患者肝内脂肪变性呈弥漫性分布,常需与病毒性肝炎等鉴别。病毒性肝炎患者除具有乏力、纳差、发热、恶心、呕吐、黄疸、尿黄等表现外,流行病学、病原学检查有助于确诊。
肝癌如何鉴别诊断
1、继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与原发性肝癌比较,继发性肝癌病情发展缓慢,症状较轻,其中以继发于胃癌的最多,其次为肺、结肠、胰腺、乳腺等的癌灶常转移至肝。常表现为多个结节型病灶,甲胎蛋白AFP检测除少数原发癌在消化的病例可阳性外,一般多为阴性。
2、肝硬化:肝癌多发生在肝硬化的基础上,两者鉴别常有困难。鉴别在于详细病史、体格检查联系实验室检查。肝硬化病情发展较慢有反复,肝功能损害较显著,血清甲胎蛋白AFP阳性多提示癌变。
3、活动性肝病:以下几点有助于肝癌与活动性肝病急慢性肝炎的鉴别。AFP甲胎球蛋白检查和SGPT谷丙转氨酶必须同时检测。
4、肝脓肿:表现发热、肝区疼痛、有炎症感染症状表现,白细胞数常升高,肝区叩击痛和触痛明显,左上腹肌紧张,周围胸腔壁常有水肿。
5、肝海绵状血管瘤:该病为肝内良性占位性病变,常因查体B型超声或核素扫描等偶然发现。该病我国多见。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甲胎蛋白测定,B型超声及肝血管造影。
6、肝包虫病:患者有肝脏进行性肿大,质地坚硬和结节感、晚期肝脏大部分被破坏,临床表现极似原发性肝癌。
7、邻近肝区的肝外肿瘤:如胃癌、上腹部高位腹膜后肿瘤,来自肾、肾上腺、结肠、胰腺癌及腹膜后肿瘤等易与原发性肝癌相混淆。除甲胎蛋白多为阴性可助区别外,病史、临床表现不同,特别超声、CT、 MRI等影像学检查、胃肠道X线检查等均可作出鉴别诊断。
肝癌的鉴别和诊断
肝癌大致分为继发性肝癌和原发性肝癌两种,肝癌与肝硬化、活动性肝病、肝脓肿、肝包虫病等肝类疾病有很大的相似之处,经常导致误诊,那么如何区别肝癌与其他的肝病呢?如何鉴别肝癌患者属于哪一类型的肝癌呢?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
1、继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与原发性肝癌比较,继发性肝癌病情发展缓慢,症状较轻,其中以继发于胃癌的最多,其次为肺、结肠、胰腺、乳腺等的癌灶常转移至肝。常表现为多个结节型病灶,甲胎蛋白AFP检测除少数原发癌在消化的病例可阳性外,一般多为阴性。
2、肝硬化:肝癌多发生在肝硬化的基础上,两者鉴别常有困难。鉴别在于详细病史、体格检查联系实验室检查。肝硬化病情发展较慢有反复,肝功能损害较显著,血清甲胎蛋白AFP阳性多提示癌变。少数肝硬化患者也可有血清AFP升高,但通常为“一过性”且往往伴有转氨酶显著升高,而肝癌则血清AFP持续上升,往往超过500ng/ml,此时与转氨酶下降呈曲线分离现象。甲胎蛋白异质体LCA非结合型含量75%提示非癌肝病。如果肝硬化病人出现进行性肝肿大,质硬而有结节,影像学诊断揭示占位病变,应当反复检测AFP,严密观察。徐州市中医院普外科吴建华
3、活动性肝病:以下几点有助于肝癌与活动性肝病急慢性肝炎的鉴别。AFP甲胎球蛋白检查和SGPT谷丙转氨酶必须同时检测,如二者动态曲线平行或同步升高,或SGPT持续升高至正常的数倍,则活动性肝病的可能性大;如二者曲线分离,AFP升高,SGPT正常或降低,则应多考虑原发性肝癌。影象学检查以B超为主,必要时在B超下进行细针肝活检。应反复动态观察,可配合CT和MRI核磁共振。
4、肝脓肿:表现发热、肝区疼痛、有炎症感染症状表现,白细胞数常升高,肝区叩击痛和触痛明显,左上腹肌紧张,周围胸腔壁常有水肿。临床反复多次超声检查常可发现脓肿的液性暗区。超声导引下诊断性肝穿刺,有助于确诊。
5、肝海绵状血管瘤:本病为肝内良性占位性病变,常因查体B型超声或核素扫描等偶然发现。本病我国多见。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甲胎蛋白测定,B型超声及肝血管造影。肝血管造影主要有以下特点:①肝血管的粗细正常,瘤体较大时可有血管移位。②无动静脉交通。③门静脉正常,无癌栓。④血池影延续至静脉相、成为浓度大的微密影;血池的分布构画出海绵状血管瘤的大小和形态为其特征性表现。
6、肝包虫病:患者有肝脏进行性肿大,质地坚硬和结节感、晚期肝脏大部分被破坏,临床表现极似原发性肝癌。但本病一般病程较长,约2-3年或更长的病史,进展较缓慢,可凭流行区居住史、多囊肝肝包虫病等可用甲胎蛋白AFP、核素血池扫描和超声、CT等帮助诊断,肝包囊虫液皮肤试验阳性、甲胎蛋白阴性等各项检查相鉴别。
7、邻近肝区的肝外肿瘤:如胃癌、上腹部高位腹膜后肿瘤,来自肾、肾上腺、结肠、胰腺癌及腹膜后肿瘤等易与原发性肝癌相混淆。除甲胎蛋白多为阴性可助区别外,病史、临床表现不同,特别超声、CT MRI等影像学检查、胃肠道X线检查等均可作出鉴别诊断。目前与小肝癌相混淆的肝脏良性病变如腺瘤样增生、肝硬化再生结节、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等鉴别尚有一定困难,定期随访必要时作实时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可助诊断。不能排除恶性肿瘤时为不失早期根治机会其鉴别主要靠影像学诊断和AFP必要时亦可考虑剖腹探查。
生活中,原发性肝癌比较常见,继发性肝癌比较少见,且继发性肝癌病情发展比较缓慢,症状较轻。肝癌细胞容易随血液扩散转移至身体其他部位,最终导致整个身体系统崩溃,肝癌晚期,癌细胞一般都扩散转移了,因此治愈率很低。所以肝癌还是要早发现、早治疗。
肝血管瘤诊断鉴别
根据临床症状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可以确诊。
鉴别诊断
1.肝细胞癌:一般有肝炎,肝硬变病史,AFP可为阳性,静脉增强扫描有助鉴别。没有延迟增强表现,典型肝癌增强ct表现“早进早出”
2.肝转移瘤:部分肝内转移瘤增强扫描可表现边缘强化,类似血管瘤早期表现,但延时扫描呈低密度可资鉴别。
3.肝脓肿:一般病变周围界限不清,模糊,脓肿周围可见低密度晕环,典型的病变周围强化,病变内气体存在,需结合临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