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下关针刺注意 下关穴位层次解剖

下关针刺注意 下关穴位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腮腺-咬肌与颞骨颧突之间-翼外肌。浅层布有耳颞神经的分支,面神经的颧支,面横动,静脉等结构。深层有上颌动,静脉,舌神经,下牙槽神经,脑膜中动脉和翼丛等。


鱼际针刺方向 鱼际穴位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筋膜-鱼际筋膜-拇短展肌-拇对掌肌-拇短屈肌。有拇短展肌,拇指对掌肌;有拇指静脉回流支;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混合支,掌侧为正中神经掌侧皮支。


风池针刺方法 风池穴位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头夹肌-头半棘肌-头后大直肌与头上斜肌之间,浅层布有枕小神经和枕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深层有枕下神经等结构。


针刺下关穴怎么操作

下关针刺手法

取穴:坐位,在颧弓下缘1横指,下颌切迹上缘,耳屏肩切迹水平前方1横指处。

简易取法:

1.闭口,以食指第1指指关节宽度,由耳屏向前量1横指处是穴。

2.闭口,由耳屏向前摸有一高骨,其下有一凹陷,若张口则该凹陷闭合和突起,此凹陷即是本穴。

进针方向:从外侧稍斜,向前内刺与矢状面成80°。

进针深度:直刺,略向下进针1.5寸(治三叉神经痛);或斜刺,向前,后斜刺进针0.8-1寸(治下颌关节炎),进针1.5-2寸(治牙痛);或向后斜刺,进针1.5寸(治耳病);或向下斜刺1.5-2寸(治咬肌痉挛),留针20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10-15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舒服感。

作用主治

下关为足阳明胃经腧穴,又是足阳明与足少阳之会穴,故能疏泄阳明,少阳气机,而起到疏风调气,活络止痛,开关通络,开窍益聪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耳聋,耳鸣,耳痛,牙痛,口眼歪斜,牙关开阖不利,下颌脱臼。

注意事项

1.做好操作前准备,施针者要熟悉面神经,三叉神经主干及主要分支的分布部位,以及下关的局部层次解剖,根据病情合理选用治疗方法。

2.针刺所用亳针多以28号为主,而火针,三棱针等刺激方法是不宜使用的。

3.切勿为了获得较好的得气感而在神经干上反复提插探寻或进针过深。当病人出现穴区疼痛,发热及上通下达之触电感时,立即将针上提少许,待此类现象消失后,再行手法或注入药物。

下关针刺注意 下关常用配伍疗法

1.本穴经配伍,针刺泻法,熄风解痉,开关通络,如配耳门,合谷,太冲,大椎,治疗破伤风口噤不开;配合谷,水沟,井穴,治疗中风闭证牙关紧闭;配内关,水沟,颊车, 治疗气厥牙关开阖不利。

2.配太阳,风池,翳风,四白,地仓,合谷,针刺平补平泻法,疏风通络,治疗风痰阻络之口眼㖞斜。

3.配翳风,合谷,颊车,地仓,内庭,针刺泻法,清热止痛,治疗胃火齿痛。

4.配耳门,听会,翳风,中渚,侠溪,针刺泻法,清热降火,聪耳利窍,治疗少阳胆火上炎之耳鸣,耳聋等。

5.配风池,大椎,翳风,听宫,外关,足临泣,针刺泻法,清热解毒,治疗热毒聤耳。

6.配风池,四白,迎香,颊车,合谷,内庭,针刺泻法,清泻阳明胃火,通络止痛,治疗胃火面痛。

7.配百会,风池,行间,太溪,水泉,针刺补泻兼施,平肝潜阳,治疗肝阳上亢之眩晕。

8.配三阴交,太溪,针刺补法,补精强筋,坚固关节,治疗精血不足,经筋失养之惯性下颌关节脱位。


针刺天枢作用 天枢穴穴位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鞘前壁-腹直肌。浅层布有第9,10,11胸神经浅支的外侧皮支和前皮支及脐周围静脉网。深层有腹壁上,下动静脉的吻合支,第9,10,11胸神经前支的肌支。


针刺关元的进针方法 关元穴位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浅层主要有第12胸神经浅支的前皮支和腹壁浅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深层主要有第12胸神经前支的分支。


下关的准确位置图 下关穴穴位解剖

当颧弓下缘,皮下有腮腺,为咬肌起始部,有面横动,静脉,深层为上颌动,静脉。布有面神经颧眶支,耳颞神经分支,最深层为下颌神经。


肺俞针刺手法 肺俞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第3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分布。

2.皮下组织:有上述皮神经的分支通过。

3.斜方肌:该肌由副神经和第3,第4颈神经支配。

4.菱形肌:该肌由肩胛背神经支配,到该肌的神经纤维第5颈神经组成。

5.上后锯肌腱膜:上后锯肌由第1,第2,第3,第4肋间神经支配。

6.竖脊肌(骶棘肌):该肌由脊神经后支节段性支配,到穴区肌肉的神经主要是第3,第4胸神经后支的外侧支。

竖脊肌的深面有横突棘肌等背深部小肌肉。


天柱针刺注意 天柱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第3枕神经分布,第3枕神经由第3颈神经的后支纤维组成。

2.皮下组织:内有上述神经分支和皮下静脉。

3.斜方肌:位于项部和背上部皮下,为三角形的阔肌,两侧的斜方肌加在一起,形似斜方形,故名斜方肌。此肌受副神经脊髓根和第3,4颈神经前支支配。

4.头夹肌:位于胸锁乳突肌的深面,是不规则的三角形扁肌,受第3至第8颈神经后支支配。针刺此穴时,针尖在此肌的内侧通过。

5.头半棘肌:为项背部的小肌肉,头半棘肌位于头夹肌的深面。瘦人项部两条纵行的隆起,即为此肌的体表投影。此肌受颈神经后支支配。


相关推荐

针刺人迎注意事项 人迎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颈横神经分布,该神经是来自颈丛的皮神经,神经纤维来自第2,3颈神经。2.皮下组织:内有上述皮神经分支,在皮下组织有受面神经颈支支配的皮肌-颈阔肌。3.颈深筋膜浅层:为包绕胸锁乳突肌的深筋膜在该肌前缘融合而成。其深面紧邻颈动脉鞘。尚有甲状腺上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4.咽缩肌:是主要附着在甲状软骨,并构成咽壁的组织,其运动受迷走神经的咽支支配。

命门的针刺方法 命门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第2腰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分布。2.皮下组织:有上述皮神经分支通过。3.胸腰筋膜:该筋膜包裹竖脊肌,可分为浅,深两层,浅层在竖脊肌的表面,向内侧附着于棘突,其腰部明显增厚与背阔肌的腱膜筋膜结合;深层位于竖脊肌深面。4.棘上韧带或竖脊肌:该处棘上韧带由第2腰神经后支分布,竖脊肌由脊神经后支支配。5.第2,3腰椎棘突间的棘间韧带:由第2腰神经后支分布。

三叉神经痛的治疗偏方 推拿缓解法

患者去枕仰卧,按摩者坐椅于床头,用双手中指勾揉两侧风池穴及颈部肌肉约3-5分钟。然后用拇指按患侧攒竹穴、太阳穴、下关穴、率谷穴、颊车穴,每个穴位1分钟。再用拇指以按揉自攒竹穴到太阳穴、太阳穴至下关穴、下关穴至颊车穴,如法反复操作5-8次。

长强的针刺方法 长强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尾神经和肛神经分布;肛神经是阴部神经的分支。2.皮下组织:内有上述神经的分支。3.肛尾韧带或骶结节韧带:肛尾韧带位于肛和尾骨之间,针刺此韧带有一定韧性阻力,骶结节韧带从骶,尾骨的外侧缘至坐骨结节。4.尾骨肌或肛提肌:尾骨肌位于肛提肌后方,由第4,第5骶神经支配,肛提肌由第4骶神经和阴部神经的肛(直肠下)神经或会阴神经支配。

列缺针刺多深下不到动脉 列缺穴位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筋膜-前臂深筋膜-旋前方肌-桡骨骨膜。在肱桡肌腱与拇长肌腱之间;有头静脉及桡动,静脉分支;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的混合支。

针刺血海的功效 血海穴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股神经前皮支分布,到该穴皮肤的神经纤维来自第3腰神经。2.皮下组织:内有上述皮神经的分支。3.股内侧肌:为股四头肌之一部分,由股神经支配,到该肌的神经纤维来自第2到第4腰神经。4.针的深面是股骨的前内侧缘:深层有股动,静脉的肌支和股神经的肌支。

大陵针刺方位 大陵穴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正中神经掌支分布。到达穴区的神经纤维由第7颈神经支配。2.皮下组织:有上述神经的分支通过。3.于桡侧腕屈肌腱和掌长肌腱之间通过:两肌均由正中神经支配。到前肌的神经纤维由第6,第7颈神经组成。到后肌的神经纤维由第7,第8颈神经组成。4.正中神经干:该神经干在此处位置表浅,被刺中后可产生向手桡侧半及指端放射的强烈触电感,一般此时可停止继续进针。5.于拇长伸肌腱和指浅,深屈肌腱之间通过:前者

手三里针刺方法 手三里穴位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指伸肌的前方-旋后肌。浅层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前臂后皮神经等。深层有桡侧返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以及桡神经深支。

膝阳关透曲泉的针刺手法 曲泉穴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隐神经髌下支,小腿内侧皮神经分布。小腿内侧皮神经是隐神经本干在小腿部的直接延续,到该穴皮肤的神经纤维来自第4腰神经。2.皮下组织:内有上述皮神经的分支和大隐静脉。3.针在缝匠肌的后缘刺入:此肌由股神经支配,到该肌的神经纤维来自第2,第3腰神经。4.股薄肌腱:该肌是大腿内收集群中靠最内侧一条长带状的肌肉,下方以腱止于胫骨上端的内侧。它由闭孔神经支配,其神经纤维来自第3,第4腰神经。5.半

极泉针刺手法 极泉穴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第2肋间神经外侧支即肋间臂神经分布。2.皮下组织:有上述皮神经的分支通过。3.腋腔:刺过深筋膜(即腋筋膜),针进入腋腔。腋腔位于肩关节下方,前界是胸大肌,胸小肌等结构,后界是大圆肌,背阔肌和肩胛下肌等结构。外侧是肱骨及臂部肌肉,内侧是胸侧壁。腋腔近似四棱椎体形。下部称为底,由腋筋膜封闭,此筋膜与胸部,背部,上肢的深筋膜相延续;上部是腋腔上部,直达颈根;窝内有淋巴结,腋动脉,腋静脉,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