癔症型人格三个治疗方法
癔症型人格三个治疗方法
癔症型人格产生的原因一般认为与早期家庭教育有关,父母溺爱孩子,使孩子受到过分的保护,造成生理年龄与心理年龄不符,心理发展严重滞后,停留在少儿期的某个水平,因而表现出癔症型人格特征。另外,患者的心理常有暗示性和依赖性,也可能是本类型人格产生的原因之一。你知道癔症型人格有什么表现吗?患有癔症型人格应该如何治疗?
癔症型人格的具体表现有5个
1、引人注意,情绪带有戏剧化色彩。这类人常好表现自己,而且有较好的艺术表现才能,唱说哭笑,演技逼真,有一定的感染力。有人称她们为“伟大的模仿者”、“表演家”。她们常常表现出过分做作和夸张的行为,甚至装腔作势,以引人注意。
2、高度的暗示性和幻想性。这类人不仅有很强的自我暗示性,还带有较强的被他人暗示性。她们常好幻想,把想象当成现实,当缺乏足够的现实刺激时便利用幻想激发内心的情绪体验。
3、情感易变化。这类人情感丰富,热情有余,而稳定不足;情绪炽热,但不深,因此他们情感变化无常,容易激情失衡。对于轻微的刺激,可有情绪激动的反应,“大惊小怪”,缺乏固有的心情,情感活动几乎都是反应性的。由于情绪反应过分,往往给人一种肤浅,没有真情实感和装腔作势甚至无病呻吟的印象。
4、视玩弄别人为达到自我目的的手段。玩弄多种花招使我就范,如任性、强求、说谎欺骗、献殷勤、诌媚,有时甚至使用操纵性的自杀威胁。他们的人际关系肤浅,表现上温暖、聪明、令人心动,实际上完全不顾他人的需要和利益。
5、高度的自我中心。这类人喜欢别人注意和夸奖,只有投其所好和取悦一切时才合自己的心意。表现出欣喜若狂,否则会攻击他人,不遗余力。
此外,此类患者还有性心理发育的不成熟,表现为性冷淡或性过分敏感,女性患者往往天真地展示性感,用过分娇羞样的诱感勾引他人而不自觉。
癔症型人格的治疗方法:
对此类型人格障碍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加以治疗:
1、提高认识,帮助患者了解自己人格中的缺陷。只有正视自己,才能扬其长避其短,适应社会环境。如果不能正视自己的缺陷,自我膨胀,放任自流,就会处处碰壁、导致病情发作。
2、情绪自我调整法。癔症型人格的情绪表达太过分,旁人常无法接受。所以具有此种人格的人要改变这种情—况,首先要做的便是问目己的亲朋好友作一番调查,听听他们对这种情绪表达的看法。对他们提出的看法,千万不要反驳,要扪心自问,这些情绪表现哪些是有意识的,哪些是无意识的;哪些是别人喜欢的,哪些是别人讨厌的。对别人讨厌的要坚决予以改进,而别人喜欢的则在表现强度上力求适中,对无意识的表现,可将其写下来,放在醒目处,不时自我提醒。此外,还可请好友在关键时刻提醒一下,或在事后请好友对自己今天的表现作一评价,然后从中体会自己情绪表达过火之处,以便在以后的情绪表达上适当控制,达到自然、适度的效果。
3、升华法。前面讲过,癔症型人格患者有一定的艺术表演才能,我们不妨“将计就计”,让她们把兴趣转移到表演艺术中去,使患者原有的淤积能量到表演中去得到升华。事实上,许多艺术表演都有一定的夸张成份,为了使观众沉浸到剧情中去,演员必须用自己的表情、语言去打动他们。因此,癔症型人格的人投身于表演艺术是一条很有效的自我完善之路。
人格分裂的类型
1.反社会人格:也称无情型人格障碍,是对社会危害最大的一类。这类人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从小就表现逃学、说谎、打架、欺负小同学、违反校规。长大后旷工,常闹事,不遵守厂规和社会常规。他们脾气暴躁,感情冷酷而肤浅,无任何责任感,做事无计划,冲动好斗,具有高度攻击性,最终常触犯法律,给社会和他人造成伤害的同时也损害了自己。
(2) 偏执型人格:较多见于男性。这类人固执,心胸狭窄,敏感多疑,总怀疑周围人对自己有敌意,傲慢,嫉妒心强,这类人易发生偏执型精神病。
(3) 分裂样人格:这类人情感冷淡,人际关系有明显缺陷,他们常使人感觉古怪,不可理喻,不修边幅或穿戴奇特,行为不合时宜。在人群中他们孤僻,不合群,不与人交往,甚至退缩,活动能力差,无进取心。这类人童年就有此类迹象,终生如此。
(4) 循环型人格:较多见于女性。循环型人格障碍以心境良好和悲伤交替出现为特征。心境良好进他们精神振奋,充满信心,热情而好交往,但做事有始无终,常作出大量的计划,而很少付诸于行动或坚持到底。而悲伤时他们表现情绪低落,悲观失望,办事无信心,寡言少语,自感精力不足,做事困难而吃力。也有部分病人是以其中一种情况为主。
(5) 强迫型人格:男性较多见,他们常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凡事追求完美,否则就焦虑不安。做事要先计划,且考虑问题过于详细,按部就班。平时禁拘谨小心,办事犹豫不果断,缺乏自信,事后爱反复检查,追究细节,此类型与强迫性神经症的发生有关。
(6) 癔症型人格:女性较多见。这类人日常行为夸张、做作,表情生动,暗示性和依赖性极强,极其情绪化,情感不稳定,待人似乎很热情,但感情肤浅、不真诚,很难长久与人保持良好的社会关系。高度自我中心,总是想尽办法引起他人的注意,耐不住寂寞,盼望生活像演戏一样热闹而富于刺激。这类人有时为了引起他人的注意与翔,会采取过激行为。
(7) 冲动型人格:这类人显著的特点是有高度的冲动性。他们常因一些不必要的小事而大发雷霆,情绪激烈可到狂暴的程度,甚至丧失控制,做出伤人、毁物或自伤的行为。发作间歇期情绪不稳定,可伴有空虚感和厌恶感。
青春期抑郁症的病因
1.青春期抑郁症的发病与遗传因素有关
家族内发生抑郁症的概率约为正常人口的8~20倍,且血缘越近,发病概率越高。调查发现,青春期抑郁症中约71%有精神病或行为失调家族史。抑郁症儿童青少年的一级亲属终生患该症的比率在20%~46%范围内。在家族遗传方面,导致儿童抑郁症的危险因素包括:亲子分离或早期母婴联结剥夺;父母患有精神病;父母虐待或忽视;家族中有抑郁症和自杀史;某些慢性躯体病。
2.青春期抑郁症的发病与生化因素有关
如5-羟色胺(5-HT)功能降低可出现抑郁症状,5-HT功能增强与躁狂症有关。药理研究表明,中枢去甲肾上腺素(NE)和/或5-HT及受体功能低下,是导致抑郁症的原因。
3.早期生活经验方面的因素
先天易感素质的儿童经历创伤性体验后容易促发情感性障碍。有调查提到抑郁症儿童精神刺激事件比对照组多三倍。一个人早年和儿童时期不良的生活经历会使患抑郁症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4.性格缺陷
如被动—攻击型人格、强迫型人格、癔症型人格等。有些学者认为急性抑郁症儿童病前个性多为倔强、违拗,或为被动—攻击性人格;慢性抑郁症则病前多表现为无能、被动、纠缠、依赖和孤独;隐匿性抑郁症患者病前有强迫性和癔病性格特征。
忧郁症是如何造成的
1、遗传因素:抑郁症存在一定的遗传因素的情况,如果一个家庭中发生有抑郁症的概率是正常人的8-20倍的情况,而且当血缘关系越近的情况下,发病的概率也是越高的,青春期抑郁症患者大概有71%的人有精神病或者是行为失调的家族史,而抑郁症儿童、青少年的一级亲属终生患有这方面的疾病的比率也是非常的高的。
2、性格方面的因素:性格的缺陷也是导致青春期抑郁症发生的其中一种病因,比如像那些被动-攻击型人格、强迫型人格、癔症型人格都是会导致出现抑郁症的情况,也有的患者发现儿童在患病之前如果个性比较倔强、被动、依赖和孤独等方面性格方面的患者,在含有环境方面的诱发因素的情况下,也是很容易会引发抑郁症的。
3、早期生活经验方面的因素:先天易感素质的儿童经历创伤性体验后容易促发情感性障碍。有调查提到抑郁症儿童精神刺激事件比对照组多三倍。一个人早年和儿童时期不良的生活经历可能是青春期抑郁症的病因。
4、疾病因素:一些患有心脏病、癌症等的患者往往会担心自己的病情,极易患上抑郁症。
5、生活不规律:生活中不规律的生活习惯也会诱发抑郁症,生活不规律会影响患者的工作效率,加之自我调节能力比较差,易患上抑郁症。
6、药物影响:一些药物长期服用势必会影响患者的精神状况,导致患者出现抑郁的症状表现。如:降压药。
7、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包括内在环境因素和外在环境因素,外在环境因素主要有:大气污染,压力事件,生活不和谐。内在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病痛的折磨,精神状况不佳等。
精神分裂的人是否有双重人格
双重人格是多重人格的一种,是严重的心理障碍。美国精神病大词典对于多重人格的定义是这样的:"一个人具有两个以上的、相对独特的并相互分开的亚人格,是为多重人格。是一种癔症性的分离性心理障碍。"多重人格的基本特征是,虽然同一个人具有两种或更多完全不同的人格,但在某一时间,只有其中之一显现出来。每种人格都是完整的,有自己的记忆、行为、偏好。多重人格可以有双重人格、三重、四重,最多的可以达到17重人格。其中以双重人格相对多见,通常其中一种占优势,但两种人格都不进入另一方的记忆,几乎意识不到另一方的存在。
至于双重人格是精神分裂症吗?回答:根本就不是一个概念。的确常被混淆。其区别有:1精神分裂症是以基本个性改变,思维、情感、行为的分裂,精神活动与环境不协调为主要特征的精神疾病。而多重人格通常是指自我意识障碍,属于精神障碍。2精神分裂患者的思维是与现实脱节的,他们虽然智能正常,但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无法正常的融入生活。而多重人格者并没有与现实脱离,而是以不同的人格生活,他们可能更善于利用现实来实现自己的目的。多重人格障碍很容易被临床精神医师误诊为精神分裂症。假设完整的人格结构好比一个魔方,它的运作是整体的,功能是一致的。而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人格则像是这个魔方的各个小方块散落一地,完全解体掉了。这时,病人的时常搞不清自己与外界或其他人之间的界限。于是别人的一举一动都误认为与自己有
精神障碍吃什么药
1、焦虑、强迫型:焦虑型(回避型)人格障碍患者伴有明显焦虑,可用抗焦虑药改善之。既往曾用氯氮卓(利眠宁)、地西泮(安定)、奥沙西泮(去甲羟安定)等治疗此类人格障碍,目前多采用阿普唑仑。
2、强迫型、表演型、依赖型人格障碍可试用胰岛素低血糖治疗。
3、偏执型人格障碍如考虑与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有关,可给予碳酸锂。
4、其他:早年曾用苯丙胺治疗反社会人格,但收效有限。哌甲酯(哌醋甲酯)对成人MBD有效。对冲动控制不良者可用抗痉药,特别是脑电图示每秒14~16阳性棘波者。电休克治疗仅限于改善人格障碍患者伴发的焦虑和抑郁。对兴奋、激动可给予吩噻嗪类药物。精神外科已为日益发展的药物治疗和精神治疗所取代。
青春期抑郁症如何治疗好呢
1、青春期抑郁症的发病与遗传因素有关:家族内发生抑郁症的概率约为正常人口的8~20倍,且血缘越近,发病概率越高。调查发现,青春期抑郁症中约71%有精神病或行为失调家族史。抑郁症儿童青少年的一级亲属终生患该症的比率在20%~46%范围内。在家族遗传方面,导致儿童抑郁症的危险因素包括:亲子分离或早期母婴联结剥夺;父母患有精神病;家族中有抑郁症和自杀史;某些慢性躯体病。 2性格缺陷也是青春期抑郁症的病因之一。例如被动—攻击型人格、强迫型人格、癔症型人格等。有些学者认为急性抑郁症儿童病前个性多为倔强、违拗,或为被动—攻击性人格;慢性抑郁症则病前多表现为无能、被动、纠缠、依赖和孤独;而隐匿性抑郁症患者病前会有强迫性和癔病性格特征。
抑郁症形成的原因你知道吗
1、早期生活经验方面的因素。先天易感素质的儿童经历创伤性体验后容易促发情感性障碍。有调查提到抑郁症儿童精神刺激事件比对照组多三倍。一个人早年和儿童时期不良的生活经历会使患抑郁症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2、性格缺陷。如被动-攻击型人格、强迫型人格、癔症型人格等。有些学者认为急性抑郁症儿童病前个性多为倔强、违拗,或为被动-攻击性人格;慢性抑郁症则病前多表现为无能、被动、纠缠、依赖和孤独;隐匿性抑郁症患者病前有强迫性和癔病性格特征。
3、青春期抑郁症的发病与生化因素有关。如5-羟色胺(5-HT)功能降低可出现抑郁症状,5-HT功能增强与躁狂症有关。药理研究表明,中枢去甲肾上腺素(NE)和/或5-HT及受体功能低下,是导致抑郁症的原因。
4、青春期抑郁症的发病与遗传因素有关。家族内发生抑郁症的概率约为正常人口的8~20倍,且血缘越近,发病概率越高。调查发现,青春期抑郁症中约71% 有精神病或行为失调家族史。抑郁症儿童青少年的一级亲属终生患该症的比率在20%~46%范围内。在家族遗传方面,导致儿童抑郁症的危险因素包括:亲子分离或早期母婴联结剥夺;父母患有精神病;父母虐待或忽视;家族中有抑郁症和自杀史;某些慢性躯体病。
癔症会遗传吗 如何检查癔症
1.癔症的鉴别可以做:脑神经检查,颅脑MRI检查。通过以上两种检查,可以检查出,颅内是否存在器质性的病变。如果物相应器质性病变的话,才会考虑是癔症。
2.判断是否具有癔症型人格。如果想象力过于丰富,易受暗示,情绪不稳定等,得癔症的可能会大很多。
3.发病前是否有社会心理刺激。如果是由于经受了外界的刺激而导致的癔症症状,那么是癔症的可能性大。
4.癔症症状的持续时间,即环境对于病症的影响。只有长时间的存在癔症症状,才能够确诊癔症。
癔症治疗的自我调节方法
癔症治疗的自我调节方法,癔症是大多数人都有所了解的,因为癔症疾病威胁着患者的健康生活,很多人都害怕的癔症疾病的干扰。因此,对癔症疾病的正确理解是非常重要的。专家来为我们介绍癔症的自我调节的方法:
一、体育需要较高的自我控制能力,信心,勇气和刚毅果断的意志品质为基础。因此,精神上的缺陷,运动是正确的,对健全人格培养有效的心理训练方法。
二、性格改变:努力学习,大脑中的勤奋,有助于正确的心理不成熟的缺陷。阅读是有意义的,有利于改变情绪极不稳定的歇斯底里人格缺陷,情感战胜理性缺陷。
多反省:情感丰富不稳定、心理不稳定、心理不成熟等心理缺陷
三、多反省:情感丰富不稳定、心理不稳定、心理不成熟等心理缺陷,常使癔症患者在人生道路上动荡不安,遇到心理矛盾和压力,常可诱发各种疾病,甚至导致癔症大发作。克服心理不稳定,更好地培养良好个性的方法是自我反省。
癔症对患者的危害是非常大的,所以早发现早治疗,这样对恢复治疗有很大的帮助,其次是选择正规专业的治疗医院,这样对治疗有很大的保障
重人格症的种类
人格障碍的分型及表现:
(1)反社会人格障碍:也称无情型人格障碍,是对社会危害最大的一类。这类人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从小就表现逃学、说谎、打架、欺负小同学、违反校规。长大后旷工,常闹事,不遵守厂规和社会常规。他们脾气暴躁,感情冷酷而肤浅,无任何责任感,做事无计划,冲动好斗,具有高度攻击性,最终常触犯法律,给社会和他人造成伤害的同时也损害了自己。他们对自身的人格缺陷浑然不知,不论做出多么损害他人的事情也没有内疚和羞惭感。
(2)偏执型人格障碍:较多见于男性。这类人固执,心胸狭窄,敏感多疑,总怀疑周围人对自己有敌意,傲慢,嫉妒心强,这类人易发生偏执型精神病。
(3)分裂样人格障碍:这类人情感冷淡,人际关系有明显缺陷,他们常使人感觉古怪,不可理喻,不修边幅或穿戴奇特,行为不合时宜。在人群中他们孤僻,不合群,不与人交往,甚至退缩,活动能力差,无进取心。这类人童年就有此类迹象,终生如此。
(4) 循环型人格障碍:较多见于女性。循环型人格障碍以心境良好和悲伤交替出现为特征。心境良好进他们精神振奋,充满信心,热情而好交往,但做事有始无终,常作出大量的计划,而很少付诸于行动或坚持到底。而悲伤时他们表现情绪低落,悲观失望,办事无信心,寡言少语,自感精力不足,做事困难而吃力。也有部分病人是以其中一种情况为主。
(5)强迫型人格障碍:男性较多见,他们常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凡事追求完美,否则就焦虑不安。做事要先计划,且考虑问题过于详细,按部就班。平时禁拘谨小心,办事犹豫不果断,缺乏自信,事后爱反复检查,追究细节,此类型与强迫性神经症的发生有关。
(6)癔症型人格障碍:女性较多见。这类人日常行为夸张、做作,表情生动,暗示性和依赖性极强,极其情绪化,情感不稳定,待人似乎很热情,但感情肤浅、不真诚,很难长久与人保持良好的社会关系。高度自我中心,总是想尽办法引起他人的注意,耐不住寂寞,盼望生活像演戏一样热闹而富于刺激。这类人有时为了引起他人的注意与翔,会采取过激行为。
(7)冲动型人格障碍:这类人显着的特点是有高度的冲动性。他们常因一些不必要的小事而大发雷霆,情绪激烈可到狂暴的程度,甚至丧失控制,做出伤人、毁物或自伤的行为。发作间歇期情绪不稳定,可伴有空虚感和厌恶感。
有人格障碍怎么办
升华法
癔症型人格患者有一定的艺术表演才能,不妨“将计就计”,将兴趣转移到表演艺术中去,这样患者原有的淤积能量就会在表演中得到升华。
事实上,许多艺术表演都有一定的夸张成分,为了使观众沉浸到剧情中去,演员必须用自己的表情、语言去打动他们。因此,癔症型人格的人投身于表演艺术是一条很有效的自我完善之路。
交友训练法
交朋友一定要真诚相见,以诚去交心,交往中尽量主动给予知心朋友各种帮助;要格外注意交友间的“心理相容原理”。
敌意纠正训练法
经常提醒自己不要陷于“敌对心理”的漩涡中;要懂得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尊重的基本道理;要学会向你认识的所有人微笑;要在生活中学会忍让和有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