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玉枕的作用 玉枕穴配伍应用方法

玉枕的作用 玉枕穴配伍应用方法

配风池,后溪,通络止痛,治疗头痛;配太阳,睛明,和血明目,治疗目疾;配合谷,迎香,疏风通窍,治鼻塞不同;佩曲池,风池,有明显的降低血压作用,治疗高血压病。


按摩哪个部位对眼睛好 按摩玉枕穴升清降浊

玉枕穴是足太阳膀胱经上的穴位,根据经穴与病变相对应的原则,玉枕穴位于枕部,当枕外粗隆上缘外侧,本穴具有升清降浊,清热泻火,祛邪解毒的功效,主治目痛,头痛,鼻塞等症。

按摩取穴:在后头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旁开1.3寸,平枕外隆凸上缘的凹陷处。

按摩手法:两手拇指按住玉枕穴,向内上方用力按揉该穴,可有压痛感,用拇指可触及卵圆形或条索状阳性物,自己按摩不好用力时,也可以请人帮助按摩,但力度上要以自己能够承受为度,不要过度用力。


感冒鼻塞睡不着觉怎么办 穴位按摩法

穴位:鼻通穴,迎香穴,玉枕穴。

按摩方法:

1.按揉鼻通穴:两手食指按住鼻通穴,缓慢用力,按揉的力度以感觉到酸胀为宜。每次2~ 3分钟。

2.按揉迎香穴:双手食指分别按揉鼻翼两侧的迎香穴,稍微用力,缓慢点按,以鼻翼两侧感到酸胀为宜。每次2分钟左右。

3.按揉玉枕穴:双手拇指分别按住玉枕穴,然后用拇指指腹用力横抹玉枕穴,以该处感到酸胀为宜。每次3~ 5分钟。


玉枕的作用 玉枕穴的穴位解剖

穴下皮肤,皮下组织,枕额肌枕腹。浅层布有枕大神经,枕动,静脉。深层为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和颅骨外膜。


中医怎么治疗小儿口疮方法

1、身体穴位——玉枕、劳宫

A.家长用手从宝宝的脖子后面正中线一直向上摸,在后脑勺中间能摸到一个最高的突起,这个骨性的突起叫做枕外粗隆,在枕外粗隆上缘稍微靠外侧,距后正中线约一横指(宝宝的手指)宽的地方就是玉枕穴;劳宫穴在掌心,中指自然弯曲的时候所指的地方即是。

B.让宝宝坐好,家长站在背后,两手拇指按住玉枕穴,可以摸到穴位附近有圆形或条索状的突起;然后家长用三棱针或采血针快速刺入阳性突起,出针后轻轻挤压针孔,挤出1~2滴血后用干棉球把血擦干净。

C.玉枕刺血之后,家长用双手拇指轻轻按揉宝宝手心的劳宫穴,一方面可以清心泻火,另一方面也能缓解刺血后宝宝的哭闹。

2、耳穴处方

A.主穴 心----耳甲腔正中凹陷处;

口----耳轮脚下方前1/3处;

舌----眼穴上方,耳垂二区;

配穴 神门----三角窝后1/3的上部;

脾----BD线下方,耳甲腔的后上部;

胃----耳轮脚消失处。

B.耳穴压豆或用棉签依次按压上述耳穴,以孩子能忍受为度,不拘时间次数。

3、辅助饮食

A.饮食原则:饮食宜清淡,多吃新鲜的蔬果,如果口疮疼痛剧烈,家长可将蔬果榨汁或捣泥让孩子服食;多喝水通利小便,可引热下行,减轻口疮;可适当多食富含维生素B2的食物,如猪肝、羊肝、猪肾、羊肾、羊奶、黄鳝、羊奶、蘑菇等;忌辣椒、葱、姜及煎烤炸食品,以免助火上炎,影响口疮的愈合。

B.食疗方:冰糖银耳羹----银耳10克,冰糖适量。将银耳泡发后洗净,加水和冰糖炖至熟烂,当点心食用。

玉枕穴的功效作用有哪些

取正坐位,在后发际正中向上轻推可触及枕骨,由此旁开2横指,在骨性隆起的外上缘可触及一凹陷处,即为玉枕穴。

玉枕穴属膀胱经,位于头后部,具有清头明目,通窍止痛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痰涎或风火郁遏经络,气血阻滞所致之头痛,目痛,目眩,视物不清,鼻塞及浊阴不降之呕吐;加之太阳主一身之表,本穴还有疏风解表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外感风邪,邪束太阳的恶风,鼻塞,头痛,项强等。

近视按摩穴位 玉枕穴

位置:位于人体的后头部,是在后发际的正中直上2.5寸,右旁开1.3寸,平枕外隆凸上缘的凹陷处。

功效:该穴具有升清降浊、明目、清热、通经活络等功效。主治视神经炎、近视眼、青光眼、目痛、目眩、头痛、鼻塞等症。

做法:可运用食指指腹按揉1~3分钟,常按摩玉枕穴可有效缓解近视、目眩、头痛,还能醒脑。


玉竹应用与配伍

用于燥咳,劳嗽。玉竹入肺胃二经,甘寒质润,功善滋阴润燥,养胃生津。肺胃燥热,阴液不足,干咳少痰,口燥咽干,常配沙参、麦冬、桑叶等,共奏滋明清热、润燥止咳之功,如《温病条辨》沙参麦冬汤;本品性平而不过寒,故治凉燥伤肺,可选配杏仁、紫苏叶、前胡、桔梗之类,以疏散燥邪、润肺止咳。治阴虚劳嗽,玉竹滋阴润肺,常配生地、知母、贝母等滋阴清热、润肺止咳;兼低热不退者,还可加地骨皮、青蒿、白薇等清退虚热。 用于热病咽干口渴,内热消渴。玉竹益胃生津、润燥止渴,治热病后期胃阴未复,或脏腑失调、内火伤及胃阴,饥不欲食,口舌干燥等,多与沙参、麦冬、生地、冰糖等同施,如《温病条辨》玉竹麦门冬汤、益胃汤。治内热消渴,可配天花粉、山药、生地黄、生葛根等,以滋阴清热、生津止渴。用于阴虚外感。玉竹补而不腻,无敛邪之弊,对素体阴虚,复有外感之身热,微恶风寒,干咳痰少,心烦口干等,多配薄荷、豆鼓、桔梗等,滋阴透表,如《通俗伤寒论》加减葳藐汤。此外,阴虚内风旋动之头昏眩晕,阴血亏虚不能柔儒筋脉而挛缩疼痛,用玉竹有滋阴息风、养液柔筋之功。

相关推荐

女性膀胱经不通的危害 膀胱经有哪些穴位

睛明穴、攒竹穴、眉冲穴、曲差穴、五处穴、承光穴、通天穴、络却穴、玉枕穴、天柱穴、大杼穴、风门穴、肺俞穴、厥阴俞穴、心俞穴、督俞穴、膈俞穴、肝俞穴、胆俞穴、脾俞穴、胃俞穴、三焦俞穴、肾俞穴、气海俞穴、大肠俞穴、关元俞穴、小肠俞穴、膀胱俞穴、中膂俞穴、白环俞穴、上髎穴、次髎穴、中髎穴、下髎穴、会阳穴、承扶穴、殷门穴、浮郄穴、委阳穴、委中穴、附分穴、魄户穴、膏肓穴、神堂穴、譩譆穴、膈关穴、魂门穴、阳纲穴

络却的功效与作用 络却穴配伍应用

络却能清头明目而治疗脑病和眼病。治疗眩晕耳鸣配风池,听会,潜阳从而;治眼病配睛明,太阳,和血明目;治痫证配大椎,长强,调和阴阳气机;治癫狂配风府,水沟醒脑开窍。

膀胱经穴位按摩养生作用

承光穴常按可放松身心承,承受;光,光明。穴在头顶部,容易承受光线。【主治】清热明目,疏风散热。主治头痛、口眼喁斜、鼻塞、目眩、目视不明。【部位】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2.5寸,旁开1.5寸。【快速取穴】先取百会,再取百会至前发际的中点,再旁开量2横指处即是。【特效按摩】以食指指腹按压承光,每次左右各卜3分钟,对头痛、目眩、鼻塞等症有特殊的疗效。通天穴让鼻内畅通无阻通,通达;天,天空,指上部。穴在头

气舍的准确位置图作用 气舍的作用主治

气舍穴是胃经要穴,有软坚散结,活血化瘀,宣肺调气,利咽清热,和胃降逆的作用,是治疗咳嗽,喘息,喉痹,咽肿,呃逆,落枕,甲状腺肿大的重要穴位。配伍水突穴还可治疗瘿瘤。配伍中脘,内关,足三里,膈俞,气户以和胃降逆,治疗胃气上逆之呃逆。

疏通经络的方法 梳头——促进血循环

用手指或木梳从额头前至枕后,从两侧的颞部至头顶进行“梳头”,每回50~100次,以晨起梳头为最佳。人体各条经络都汇聚于头部,梳头时要经过眉冲、通天、百会、印堂、玉枕、风池等近50个穴位,对这些穴位进行如同针灸的刺激,可以促进头部血流,疏通经络。

库房的作用 库房穴配伍应用疗法

配周荣,中府,尺泽宣肺平喘,治咳逆上气,咳唾,脓血;配肺俞,膻中,天突,尺泽宣肺利气,治胸痛,咳嗽,吐脓血;配少泽,心俞治咳嗽;配乳根,肩井,曲泽治乳痈初发。

小舞蹈病 小舞蹈病怎样治疗

方法上,体针为主,头针亦有较好的疗效;在取穴上,多主张用督脉的穴位;在疗效上,病程在半年以内者,痊愈率较高,且远期疗效巩固。除此之外,针灸对偏侧舞蹈病(又称半舞蹈病),也有较好的效果[2]。该病多系脑基底节血管损害所致,舞蹈动作以上肢为重,额面与下肢较轻。1体针(一)取穴主穴:大椎、风府、百会、水沟。配穴:摇头挤眉加风池、太阳;努嘴弄舌配颊车、地仓;上肢配合谷、内关、郄门;下肢配足三里、三阴交、太

曲差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曲差穴配伍应用

曲差具有祛风,明目的作用,常用于治疗急慢性鼻炎,副鼻窦炎等。治疗急,慢性鼻炎配迎香,合谷疏风通窍;治副鼻窦炎配风池,上星,阳白理血通窍;治目视不明配睛明,承光,光明养血明目;治头额痛配太阳,阳白,合谷活血通络。

辄筋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辄筋穴配伍应用

临床常配内关,中脘,脾俞,胃俞,健脾和胃,降逆止呕,治宿食吞酸,呕吐;配膻中,期门,支沟,肝俞,疏肝理气,活血止痛,治胁痛。

五处的作用是什么 五处穴配伍应用

五处具有祛风明目,通窍止抽的作用。治头痛配百会,头维,益气通络;治目眩,视物不鸣配风池,太阳,养血明目;治脊强反折,癫痫,配大椎,身柱,长强,以理气血,调阴阳,镇痉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