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容易得大肠癌
怎么样容易得大肠癌
不良饮食习惯易引发大肠癌
1、钙质摄取缺少 ,也可能会引发大肠癌发生的,主要是因为钙质可以结合胆酸和脂肪酸,进而可能会减少大肠壁与此等一些胆酸接触的时间,防止大肠癌的发生。
2、摄取高动物性脂肪食物过多 ,有可能会增加到粪便当中胆酸的浓度,而胆酸可能会促使大肠癌的产生,在对喜吃高脂肪食物大肠癌病人粪便检测中发现,胆酸含量高出低脂肪膳食者和正常人许多倍,胆固醇含量也比健康人高一倍以上。再加上高脂肪食物往往是高热量的。根据相关最近的研究,热量摄取的太高,体重可能超重,也可能会增加到大肠癌的机率。
3、经常吃腌制食品, 有较多量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可与肉中的二级胺合成亚硝酸胺,是导致胃肠道癌肿的直接元凶。在烟熏类食品中含有高达107微克的强烈致癌性的3,4-苯并芘;电烤箱熏肉,每千克肉中则含23微克;在熏制的肉中及煎炸类食品还含有较多的杂环胺类化合物。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每千克食品中丙烯酰胺不得超过1毫克,丙烯酰胺可导致基因突变,诱发良性或恶性肿瘤。
4、摄取维他命A、C、E及矿物质硒减少 ,则可能减少体内的抗氧化剂,影响大肠黏膜细胞的生长及分化,导致大肠癌。
5、缺少纤维素的摄取亦可引发大肠癌发生,纤维素大都来自蔬菜水果,它与致癌物质结合,可吸附胆酸,胆固醇及有害物质,加上它不可溶解而且有保水性,可使粪便量增加,亦可促进大肠蠕动,使吸附的致癌物快速排出,减少大肠癌发生,反之纤维素摄取太少,则有罹癌可能。
肠癌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爱吃肉是肠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这些东西被细菌分解后,产生许多的致癌物质,再加上这些物质不是可溶性纤维素,大便肠溶性不够,导致大肠蠕动慢并积压在肠中,刺激肠粘膜,产生癌变。新西兰的研究表明,牛肉卖得好的地区,大肠癌发病机率也就越高。另外,饱和脂肪酸、动物油过多摄入也可导致大肠癌病发。
武汉人大肠癌高发,不良饮食习惯是诱因。偏爱麻、辣、酸、咸、煎、炸、熏、烤八大重口味,习惯宵夜,如同让胃肠道长期在休息时间“加班”,重口味刺激加重了胃肠道的负担,增加肠癌风险。
吃腌制的食品也容易引发大肠癌,广东潮汕地区的人们喜欢吃腌制的食品,所以也是大肠癌的高发区。
很多人在办公桌前,一坐就是十多个小时,久坐缺乏运动,导致肠道蠕动减弱减慢,粪便中的有害成分在结肠内滞留并刺激肠黏膜。而且,近年来得大肠癌的患者有着年轻化的趋势,并且城市中得大肠癌的人数多于农村。
年轻的上班族长期吃快餐,饮食过于单一,热量高又缺乏纤维素,这都增加了结肠癌的发病危险。
这两个都不用说了,几乎所有癌症的诱因里都有它们的身影。有研究认为,吸烟可以对大肠产生长期性、持续性的慢性刺激,从而诱发大肠癌。
为什么得大肠癌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年轻人为什么得大肠癌的越来越多,年轻人为什么得大肠癌有什么特点?现在大肠癌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年轻人中大肠癌的发病率也随之升高,那么大肠癌为什么会向年轻人慢慢“逼近”呢?下面我们就了解一下年轻人得大肠癌有什么特点。
年轻人得大肠癌有什么特点:
1、发现时大多为晚期:医学上将大肠癌分为4期,第一、第二期为早期,治疗效果较好。第三、第四期属于中晚期,治疗效果不甚理想。在确诊的青年大肠癌患者中,第三、第四期患者占到50%到80%。
2、恶性程度高、预后差:肿瘤的恶性程度越高,治疗效果越差。年轻患者得恶性大肠癌的比例明显高于老年患者。再加上就诊时间普遍较晚,与老年人相比,年轻患者的预后也明显较差。
3、出血被忽视:由于就诊时大多已经到了晚期,极易发生肠梗阻,因此,约40%的青年患者以腹痛为第一表现。而此前的出血症状则往往被当作痔疮,造成病情的误诊和耽搁。
4、就诊时间晚:一般来说,年轻患者从出现不适,到被确诊,整个过程约在5到15个月左右。自以为年轻,身体不会有大问题,就拖着不看病,或者对便血、腹痛等大肠癌“信号”不加以重视,随便用药,是年轻人容易被耽误诊断、治疗的主要原因。
5、女性患者发生卵巢转移的比例高:研究显示,在年轻女性患者中,大肠癌的卵巢转移率高达12%。有部分患者甚至是由于卵巢肿瘤前来就诊,追根溯源后才发现,原发病竟是大肠癌。
以上是年轻人得大肠癌有什么特点方面的相关问题,希望给你带去帮助,同时提醒年轻人在饮食方面,摄入过多的高油、高脂、高蛋白食品会令肠道不堪重负,减少酒精摄入有利于预防大肠癌。
注意办公室一族久坐易得大肠癌
大肠癌的早期症状是大便带血
大肠癌的第一个症状是大便带血,但出现这种情况,人们总认为是痔疮造成的。久坐的人最容易发生痔疮,因而民间也有“十人九痔”的说法。许多人认为痔疮无关紧要,不出血就好了,忽视了大便带血是大肠癌最初的主要症状之一。发现自己大便带血,一定要到医院作检查。
大肠癌除了有明显的大便带血外,还会出现大便次数增多或便秘、粪便黏液增多、便不净及便后肛门坠胀等;腹痛也常见,但在患病早期不剧烈,只是隐隐作痛。腹部包块是早期信号,约占1/3,特别是右侧结肠癌;40岁以上的人,当有原因不明的贫血和体重减轻时,再有以上几点的出现,则应考虑大肠癌。
总之,长期久坐的人应提高警惕,尽量克服久坐的不良习惯。适当增加活动的时间。
什么人容易得大肠癌 患有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
患者由于大肠长期受慢性炎症的刺激而恶变成癌。因此,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一定要重视自己的这个疾病,不仅要积极治疗争取尽快治愈,而且对于长期经久不愈者或反复复发的病例,可能要考虑进行外科手术切除这个“定时炸弹”。
什么人容易得大肠癌 其他患者
如胆囊切除后的患者,患有糖尿病的患者以及长期便秘者,虽然不如前面人群得肠癌的风险大,但根据资料研究显示,他们得肠癌的机会比普通人群要大。
以上人群就属于大肠癌高危人群,我们建议这类人群即使无症状也必须定期去医院进行结肠镜的检查。
我们建议1~2年做肠镜检查1次,这样有利于发现癌前期病变大肠腺瘤和早期癌,使患者能获得及时治疗。
男人腿越长越容易得这种癌症
身材高大腿长的人患肠癌几率高
大肠癌主要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早期常无症状,至出现便血、腹痛、腹泻等非特异症状时,患者常常已属中晚期。
大肠癌高危人群主要包括:大肠癌高发地区年龄大于40岁的有症状人群;接受过大肠癌、大肠息肉手术治疗的人群;有直系亲属患过大肠癌或大肠息肉的人群。
身材高更易患大肠癌
大肠癌是一种可以预防的癌症,根据调查,我国大肠癌高发年龄在50-60岁,而西方国家则为60-70岁,相比之下我国发病年龄平均年轻了10岁。
容易得大肠癌的人群包括肥胖、高蛋白高热能低纤维饮食人群,有大肠癌家族史的人群,有结肠息肉病史、家族史的人群。
成年人身材高大可增加大肠癌的危险性,男性身材高于185CM患大肠癌的危险性大于身材低于165CM的男性。
而且肥胖可增加结肠癌的危险性,“肥胖的男性人群患结肠癌的危险性增加两倍,而体形较胖的女性罹患结肠、直肠癌的危险性也增加。
预防大肠癌的四驾马车
专家提出,男性要预防大肠癌,首先要改善饮食习惯。合理安排每日饮食,多吃新鲜水果、蔬菜等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及粗纤维的食物;适当增加主食中粗粮、杂粮的比例,不宜过细过精;改变以肉类及高蛋白食物为主的习惯;少吃高脂肪性食物,特别是要控制如猪油、肥肉等动物性脂肪的摄入。
其次要积极防治肠道疾病,预防各种息肉、慢性肠炎等,对于肠道息肉应及早处理。
第三要坚持适当运动,注意减肥。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是大肠癌的危险因素,体力活动过少是大肠癌高发的诱因。经常运动的人,不但看起来更年轻,而且不容易得癌症,尤其是不易得大肠癌。每天慢跑30分钟或进行相同运动量的人,患大肠癌的几率会降低。
最后还要定期检查。患大肠癌的高危人群有:肥胖、40岁以上的男性、家族性多发性肠息肉患者、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慢性血吸虫病患者及有大肠癌家族史的人等。这些人应该定期接受肠镜检查,早发现、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