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风池针刺方法

风池针刺方法

取穴法:正坐位或仰卧位,乳突后方,项肌隆起外侧缘,与耳郭软骨根下水平线交界处。

进针方向:针尖向内下朝人中或鼻尖方向,从后外斜向前内与矢状成45°。

进针深度:进针0.3-1.0寸,留20分钟;艾炷灸3-7壮,或温和灸5-10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胀向同侧头部。

外关针灸位置图和作用 外关常用配伍疗法

1.配风池,太阳,侠溪,悬颅,头维,针刺泻法,疏风清热,治疗少阳风热头痛。

2.配丘墟,太阳,风池,针刺泻法,宣通少阳,通络止痛,治疗邪热循经上扰之偏头痛。

3.配耳门,丘墟,听会,翳风,会宗,中渚,侠溪,针刺泻法,清宣少阳,开通耳窍,治疗三焦邪上扰之耳鸣,耳聋。

4.配睛明,风池,太阳,太冲,侠溪,针刺泻法,清热明目,治疗三焦火热上攻之目赤肿痛。

5.配丘墟,翳风,曲泽,针刺泻法,清热解毒,散结消肿,治疗邪热腹结,壅遏少阳之痄腮。

6.配列缺,大椎,风门,针刺泻法,祛风散寒,宣肺解表,治疗风寒感冒,头痛,咳嗽。

7.配风池,百会,曲池,大椎,针刺泻法,平肝熄风,治疗风阳上扰之头痛,眩晕,高血压。

8.配合谷,大椎,尺泽,曲池,针刺泻法,疏风清热,治疗风热感冒,咳喘。

9.配内关,行间,中庭,肝俞,侠溪,针刺平补平泻法,理气止痛,治疗肝俞胸胁胀满,疼痛。

10.配丘墟,针刺泻法,和解少阳,治疗疟疾,伤寒少阳证。

11.配大陵,原络相配,针刺平补平泻法,调气行血,治疗气血瘀滞之腹痛,肠痈等。

12.配曲池,针刺泻法,祛风散热,治疗风热外袭肌肤之扁平疣,寻常疣等。

13.配阳池,偏历,养老,针刺补法,健壮经筋,补益虚损,治疗经筋弛缓之手足痿弱无力。

14.配肩髃,曲池,手三里,合谷,后溪,阳谷,针刺平补平泻法,舒筋活络,治疗经脉痹阻之上肢不遂,肩臂肘痛,屈伸不利,腕下垂,手指疼痛等。

列缺针刺方法 列缺常用配伍疗法

1.配风池,太阳,风府,外关,针刺泻法,疏风散寒,宣肺解表,治疗外感风寒,感冒头痛,痛连项背,项强,恶寒发热等。若风寒偏头痛,加率谷,阳陵泉;风痰头痛,加上星,中脘,丰隆,印堂;项强,加天柱,风门,后溪。

2.配肺俞,合谷,针刺泻法,宣肺止咳,治疗各型咳嗽。若风寒疏肺,加外关,风门;风热壅肺,加尺泽,大椎;痰湿阻肺,加脾俞,太白,丰隆;肝火犯肺,加肝俞,太冲;风痰咳嗽,加太渊;寒饮伏肺咳嗽,加尺泽,风门。

3.配少商,尺泽,合谷,鱼际,少商点刺出血,余穴针刺泻法,清热宣肺,利咽止痛,治疗肺热炽盛之喉痹咽痛。

4.配合谷,下关,颊车,外关,风池,针刺泻法,泻火止痛,治疗风火牙痛。

5.配上星,印堂,迎香,风池,针刺泻法,清热宣肺,通利鼻窍,治疗肺经热盛之鼻渊,鼻塞,浊涕黄臭,头额胀痛等。

6.配合谷,风门,风池,肺俞,肺俞针刺补法,俞穴针刺平补平泻法,固表散邪,治疗营卫不和之自汗,汗出恶风,身重乏力等。

7.配照海,神门,内关,太溪,巨阙,关元,气海,针刺补法,滋阴清热,交通心肾,治疗阴虚内热之心烦补眠,口燥咽干等。

8.配身柱,本身,丰隆,鸡尾,太冲,丘墟,针刺泻法,化痰定痫,治疗风痰惊痫。

9.配中极,水道,针刺泻法,清热除湿,利尿止痛,治疗湿热下注之尿血,小便热,阴经痛等。

10.配大椎,至阳,天柱,列缺,后溪,颈部夹脊穴,针刺平补平泻法,行气活血,通络止痛,治疗经脉痹阻之肩凝症。

11.配曲池,列缺,阳溪,合谷,针刺泻法,阳溪,曲池加灸,温经散寒,宣痹止痛,主治风寒湿邪痹阻经脉之肩臂痛,大指,此指痛而不用等。

12.本穴祛风通络,配颊车,地仓,合谷,太阳,针刺平补平泻法,治疗风中经络之口眼㖞斜;配肩髃,曲池,外关,合谷,针刺平补平泻法,治疗中风半身不遂。

腕骨的定位 腕骨常用配伍

1.配至阳,阳陵泉,太冲,针刺泻法,清热祛湿,利胁退黄,治疗湿热黄疸,胁痛。

2.配风池,上星,头维,合谷,三阳络,针刺泻法,清热散风,治疗风热头痛。

3.配大椎,后溪,液门,曲池,针刺泻法,和解少阳,治疗热伏少阳之疟疾,寒热往来。

4.配通里,大椎,合谷,太冲,阳陵泉,井穴,其中配通里为原络配穴法,井穴点刺出血,余穴针刺泻法,清热安神定惊,治疗热盛惊风。

5.配足三里,三阴交,针刺平补平泻法,健脾滋阴增液,治疗脾胃阴虚之消渴。

风池针刺方法 风池穴位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头夹肌-头半棘肌-头后大直肌与头上斜肌之间,浅层布有枕小神经和枕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深层有枕下神经等结构。

针刺合谷的作用 合谷常用配伍疗法

1.配二间,牙痛穴,鱼际,中脘,颊车,足三里,曲池,针刺泻法,清泄阳明经热,治疗阳明热盛之牙痛龈肿,颈肿,口臭,便秘等。

2.配列缺,少商,鱼际,尺泽,内庭,少商点刺出血,余穴针刺泻法,清热解毒,通络止痛,治疗邪热壅盛之喉痹,乳蛾。

3.配列缺,头维,通天,风门,风池,肺俞,针刺泻法,针后在肺俞,风门拔罐,疏风散寒,主治风寒感冒,头痛。

4.配翳风,列缺,上关,下关,颊车,针刺泻法,疏风泄热,治疗风火牙痛,颊肿痛等。

5.配列缺,风门,风池,针刺平补平泻法,调和因为,治疗营卫不和之自汗,热病无汗,先补合谷,后泻复溜;多汗,先泻合谷,次补复溜。

6.配上星,印堂,迎香,风池,列缺,针刺泻法,肺热清宣,通利鼻窍,治疗肺经蕴热之鼻衄,鼻渊,鼻塞,时流黄臭浊涕,头额胀痛等。

尺泽的针刺方法 尺泽常用配伍疗法

1.配风池,大椎,肺俞,合谷,曲池,针刺泻法,疏散风热,宣肺化痰,治疗风热外袭,肺卫失宣之感冒,发热,身痛,气喘,咳嗽痰黄等。

2.配大椎,合谷,少商,少商点刺出血,余穴针刺泻法,疏风清热利咽,治疗风热咽喉肿痛。

3.配合谷,尺泽,内庭,关冲,针刺泻法,清热利咽,治疗肺胃热盛之咽喉肿痛。

4.配合谷,大椎,丰隆,膻中,中府,孔最,针刺泻法,清肺蠲痰,治疗痰热壅肺之咳吐浊痰,脓血,哮喘,口气腥臭等。

5.配膏肓,肺俞,孔最,曲池,复溜,太溪,足三里,丰隆,针刺平补平泻法,滋阴清热,理肺祛痨,治疗肺肾阴虚之潮热盗汗,咳嗽,反复咯血,胸痛,肺痨等。

6.配中脘,章门,气海,大杼,命门,上星,大陵,复溜,曲泉,针刺泻法,清暑泄热,治疗邪热闭郁之中暑。

7.配中脘,天枢,天百,足三里,内庭,针刺泻法,泄热和中,理肠止泻,治疗暑湿秽浊之邪直中肠胃之急性吐泻,胃痛。

8.配大椎,合谷,曲池,井穴,井穴点刺出血,余穴针刺泻法,清热熄风,治疗小儿热盛惊风。

听宫针刺的注意事项 听宫常用配伍疗法

1.配翳风,率谷,听会,中渚,侠溪,丘墟,太冲,针刺泻法,清泻肝胆,治疗肝胆火盛,火热上扰之耳鸣,耳聋等。

2.配风池,角孙,翳风,合谷,外关,足临泣,针刺泻法,祛风泻火,治疗风火湿毒之聤耳。

3.配耳门,听会,丰隆,劳宫,针刺泻法,清热化痰,治疗痰火郁结之耳聋。

4.配廉泉,少商,合谷,曲池,针刺泻法,疏风清热,利咽开音,治疗风热失音。

5.配下关,颊车,合谷,外关,针刺泻法,清热止痛,治疗风火牙痛,颊肿。

天柱针刺注意 天柱常用配伍疗法

1.配头维,通天,合谷,风池,风府,太阳,针刺泻法,疏风解表,治疗风邪袭表之感冒,头痛等。

2.配列缺,合谷,迎香,印堂,针刺泻法,宣肺利窍,治疗肺气不利之鼻塞不闻香臭。

3.配合谷,太阳,睛明,少商,针刺泻法,疏风清热明目,治疗风热目赤肿痛。

4.配少商,尺泽,曲池,合谷,针刺泻法,疏风清热利咽,治疗风热咽痛。

5.配风池,商阳,关冲,液门,针刺泻法,解表发汗,治疗热病汗不出。

6.配大椎,风池,大杼,肩井,肩外俞,列缺,后溪,悬钟,针刺平补平泻法,祛风散寒,舒筋活络,治疗风寒痹阻经络之落枕,颈项强痛,肩痛,臂痛等。

7.配间使,太溪,太冲,足三里,三阴交,风池,针刺平补平泻法,滋阴清热,宁心舒郁,治疗痰热腹结之瘿瘤。

相关推荐

治疗面瘫

西医口服以及注射用药治疗面瘫 治疗面瘫临床常采用糖皮质激素(如强的松、泼尼松等等)、维生素B族(维生素B1、B12之类的药物)及活血化瘀药共奏抗炎、减轻水肿、改善微循环之功效。显而易见,激素类药物副作用较强烈,加之其本身就是对症支持治疗,疗效并不确切。但如果过用激素,将产生许多反作用和副作用,让面瘫患者肥肿难分、水钠潴留、免疫力下降,恢复缓慢。而维生素B1、B12之类的药物是营养神经的药物,但是见效缓慢,作用比较弱,使用周期比较长。 所以治疗面瘫的过程中一定要慎重,尤其是面瘫患病15天之内是面部神经缺血水

血海的针刺方法 血海穴常用配伍疗法

1.本穴清热凉血止血,善清血分之热。配气海,三阴交,水泉,针刺泻法,治疗血热崩漏;配合谷,足三里,委中,阿是穴,针刺泻法,治疗热入血分,郁于肌肤之丹毒;配关元,地机,行间,针刺泻法,治疗郁热月经过多。 2.配气海,太冲,三阴交,中极,地机,针刺平补平泻法,行气活血,通瘀调经,治疗气滞血瘀之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等。 3.配风池,风门,曲池,针刺泻法,疏风清热凉血,治疗风热客表之风疹。 4.配风门,膈俞,脾俞,气海,足三里,针泻风门,余穴均用补法,益气养血祛风,治疗血虚生风之瘾疹。 5.本穴清热利湿,祛风止痒

针刺肩髃有危险性吗? 肩髃常用配伍疗法

1.配肩髃,曲池,合谷,环跳,足三里,悬钟,针刺平补平泻法,疏经通络止痛,治疗风寒湿痹阻之关节疼痛,气血瘀滞之半身不遂。 2.配肩髎,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针刺泻法,祛风通络,治疗风痰阻络之上肢麻木,上肢不遂,疼痛等。 3.配天宗,肩髎,曲池,条口透承山,针刺泻法,舒筋利节,治疗经脉痹阻之肩臂痛,上举不利,肘臂疼痛等。 4.配曲池,支沟,肘尖,三间,章门,针刺泻法,清热散风,软件散结,治疗风热瘰疬。 5.配阳溪,大椎,曲池,三阴交,针刺泻法,疏散风热,和营止痒,治疗风热瘾疹,风疹等。

腹哀的准确位置图 腹哀穴常用配伍疗法

1.配下脘,梁门,太白,天枢,曲池,针刺泻法,消积导滞,治疗饮食积滞之腹痛,食积不化。 2.配气海,中脘,内庭,足三里,针刺泻法,调理肠胃,理气止痛,治疗胃肠气滞之腹痛肠鸣。 3.配中脘,足三里,大横,公孙,合谷,针刺泻法,针后加灸,治疗寒积绕脐腹痛。 4.配合谷,曲池,腹结,上巨虚,针刺泻法,清热通便,治疗热结便秘。 5.配合谷,天枢,上巨虚,针刺泻法,清热除湿,治疗湿热痢疾。

腕骨的定位在哪里

腕骨的定位 科学定位:在手内侧,第5掌指关节尺侧与钩骨之间的赤白肉际凹陷中。 取穴手法: 1.在手掌小指侧,沿着第五掌骨向上摸,直至第五掌骨末端,与另外一个小骨头交界处,即为腕骨穴。 2.屈肘,掌心向下,由后溪向腕部推,可摸到两块骨头(第5掌骨基地和三角骨),在两骨的结合部可触及一凹陷处即为本穴。 3.屈肘,掌心向下,在手掌尺侧,第5掌指关节后,有一皮肤褶皱突起,其尖端处即为本穴。 腕骨的作用 腕骨为手太阳小肠经腧穴,乃本脉经气所过,为之原穴,具有疏散太阳经邪气,清小肠之湿热而退黄疸的作用,多用于治疗头痛

神堂的位置和作用 神堂穴的作用

类属:足太阳膀胱经。 作用:宁心安神,理气宣肺,通络止痛,止咳平喘,清热散风。 主治病证: 1、心神失养之心痛,心悸,失眠,健忘,癫狂诸病证。 2、肺失宣肃之咳嗽,气喘,胸满诸症。 3、经脉痹阻之肩痛,脊背强痛诸症。 常用配伍 1.配心俞,内关,神门,针刺补法,宁心安神,治疗心气虚之心悸,失眠,健忘,心痛等症。 2.配鸠尾,丰隆,太冲,针刺泻法,祛痰开窍,治疗痰浊蒙心之癫狂。 3.配肺俞,大椎,尺泽,曲池,针刺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治疗风热咳嗽。 4.配肺俞,风门,膻中,尺泽,列缺,针刺泻法,疏风散寒

针刺风池注意事项 风池穴位常用配伍

1.配风门,肺俞,列缺,支正,迎香,针刺泻法,祛风散寒,宣肺止咳,治疗外感风寒,肺失宣肃之感冒,咳喘。 2.配合谷,外关,曲池,大椎,针刺泻法,疏散风热,清利头目,治疗风热侵袭之感冒,头痛。 3.配合谷,外关,睛明,少商,少商点刺出血,余穴针刺泻法,疏散风热,清热明目,治疗风热上扰之目赤肿痛。 4.配睛明,太冲,侠溪,太阳,针刺泻法,清肝明目,治疗肝胆火盛之目赤肿痛。 5.配肝俞,曲泉,肾俞,复溜,针刺平补平泻法,滋补肝肾,清热明目,治疗肝肾阴虚之夜盲,青光眼,斜视,近视等。 6.配上星,印堂,迎香,太冲

水沟针刺禁忌 水沟常用配伍疗法

1.配巨阙,尺泽,大陵,丰隆,太冲,针刺泻法,泄热化痰,清心开窍,治疗痰热壅盛,内闭心包之昏迷,厥证。 2.配中冲,合谷,丰隆,太冲,涌泉,针刺泻法,中冲点刺出血,清热启闭,开窍醒志,治疗中暑昏迷。 3.配曲泽,曲池,神门,委中,内庭,针刺泻法,曲泽点刺出血,解暑清热,醒神开窍,治疗中暑昏迷。 4.配颅息,神门,丰隆,太冲,针刺泻法,清心开窍,镇肝熄风,治疗痰热扰心之惊风。 5.配曲池,劳宫,神门,合谷,委中,太冲,针刺泻法,清心平肝,熄风开窍,治疗热入营血之痉证。 6.配大椎,神门,后溪,丰隆,太冲,针

中医用针灸治疗面瘫效果怎么样

以针灸治疗,难点在于手法与取穴,在治疗的过程当中通常不加用药物、电针。针灸治疗面瘫的法则为:祛风通络。 取穴:合谷,太冲,牵正,颊车透地仓,地仓透颊车,风池,下关,迎香,承浆或颊承浆.每次选三或四穴. 加减法:眼睑不能下合,露睛流泪者,加攒竹,鱼腰,丝竹空,阳白透鱼腰.耳后痛者,加翳风.味觉减退者,加廉泉.手法:平补平泻,抽针法. 操作:合谷,太冲,风池针用泻法,下关,牵正,迎香,平刺,采用平补平泻法,阳白向下平刺透鱼腰,地仓向颊车平刺,颊车向地仓斜刺,并采用抽针法,使面肌向后抽动,留针20分钟.余穴均用

曲池怎么用针刺

曲池针刺方法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桡侧腕长伸肌和桡侧腕短伸肌-肱桡肌。浅层布有头静脉的属支和臂后皮神经,深层有桡神经,桡侧返动,静脉和桡侧副支,静脉间的吻合支。 位置:坐位,前臂旋前,肘关节半屈,在肘横纹外侧端,前臂背腹面交界处;对肱桡关节。 简易取法:仰掌屈肘成45°,肘关节桡侧,肘横纹头即是本穴。 进针方向:从上向下直刺与肘部平面成90°。 深度:针0.5-1.0寸,留针20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5-10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酸向深面或向前臂及手。 针刺曲池的好处 曲池为手阳明大肠经脉气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