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癌症会出现性别差异
为什么癌症会出现性别差异
由于男女解剖结构、生理功能的不同,其所患的某些肿瘤,如生殖系统肿瘤,自然也就不同,而且肿瘤的性质、恶性程度也不尽相同。此外,相同功能系统的肿瘤,男女均可发生,但男女所占的比例则有所不同。因此,总体而言,癌症病种、性质、恶性程度及发病率,与人的性别有较大关系。
男女患肿瘤出现性别差异,可能由以下原因导致:一是生理结构差异。除了生殖系统肿瘤完全不同外,还有一些癌肿也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如喉癌九成发生在男性,可能与喉是男性第二性器官,是男性激素的靶器官有关。实验证明,喉癌患者中血清睾酮水平升高,也许与睾酮(LH)影响有关。二是内分泌差异。如乳腺癌和子宫颈癌都被认为与雌激素有关。三是性格差异。相对而言,男性性格外向者居多,容易激动与暴躁,这些精神因素的刺激与影响,可损害机体的免疫力,易诱发某些癌症。四是生活方式差异。一般而言,嗜烟酗酒者多为男性,两者极易引起相关系统器官的恶变。五是职业差异。一般男性劳动强度大,多数人从事艰苦、有毒行业的工作,如致癌因素较多的职业采矿、石化、装修等。
知道了这些差异,对男女双方都有好处,可以自觉、主动地采取相应的保健和预警措施,把与自己密切相关的癌症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自闭症为什么男孩多 自闭症与性别有关吗
自闭症与性别有关。自闭症具有家族遗传性,可能与遗传基因有关,特别是性染色体。而男女的性染色体差异就决定了自闭症的性别差异,患自闭症的男性远远多于女性,患病比例大约为五比一。
食管癌临床病理及演变趋势有哪些
食管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40岁以上的男性中老年人发病较多。早期病人基本上没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觉。随着病情的发展,病人可逐渐出现异常感觉。开始时因这种感觉并不影响生活起居而不易引起重视。等到影响到生活的时候,往往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期。
食管癌病人年龄性别分布:男与女之比为3.05∶1,平均发病年龄为59.6岁。
食管癌病理类型:食管鳞癌占88.9%;食管腺癌占10.3%;未分化癌占0.8%。
食管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每年因食管癌而死亡的人数已列居恶性肿瘤的第三位,发病情况有明显的地区差异。食管癌的高发区一般位于较贫困、经济水平低、饮食缺乏营养的地区。
研究显示,高发年龄在45~65岁,尤以50~65岁为最多。食管癌发病存在性别差异,以男性发病率高,可能与男性吸烟率高有关。
对于食管癌发病率的变化,食管腺癌发病率相对稳定;国内对食管癌发病情况的报道总体显示经济文化发达地区食道癌发病呈稳定或下降,而相对落后地区呈上升趋势。
由于癌症症状是比较隐匿的,所以会在不知不觉中被癌症缠身。应及时治疗,以免耽误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如果您还有什么问题,与我们的医生进一步沟通交流。
心房颤动的发生存在性别差异
大家都知道,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据调查估计,中国现有心房颤动患者900万。心房颤动对患者主要有两大危害:
(1)一方面由于心房同步收缩性丧失,心室反应不规则及过快的心室率,造成患者的心功能损害;
(2)另一面由于心房内血流缓慢,并产生涡流,内膜受损,形成左房血栓,血栓脱落形成周围血管栓塞,造成患者致残,甚至致死。因此加强对心房颤动的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据调查发现,心房颤动的发生存在年龄和性别差异,40岁以后心房颤动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65岁以后房颤的发生率陡然增加,而各年龄段男性的发生率均比女性高。据国内最新报道,男性心房颤动发生率比女性要高。心房颤动的性别差异有:
(1)男女性发生心房颤动的预测因子是不同的:男性心房颤动与冠心病有关;而女性心房颤动与心脏瓣膜病(如风湿性心脏病)相关:
(2)女性心房颤动的临床过程更为复杂。据研究:
①心房颤动发作时的心率女性比男性更快,持续时间更长。
②女性非风湿性心脏病发生的心房颤动比男性更易引发栓塞。
③阵发性心房颤动经电复律或药物复律后,女性更难维持正常窦性心律。
据人群普查结果提示,女性绝经期前极少发生心房颤动,至65岁以后才明显增加,而且女性由于“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消融术者多在45岁左右,这味着在这一年龄由于雌激素水平开始下降而症状较多,故有人推测雌激素(“雌二醇”)可能有对抗房性心律失常(包括心房颤动)作用。
总之,由于女性雌激素水平的变化,心房颤动发生的情况与男性有所不同,无论发生的危险因素还是预后均与男性不同,提示在处理女性心房颤动时要考虑这些因素。
女性更易遗传失眠
研究团队从“弗吉尼亚精神和物质使用障碍双胞胎研究”中选取了7500名参与者的数据资料,并通过自评问卷来评估失眠的症状。分析结果显示:遗传因素对失眠症状的影响较大,这种影响会长期保持稳定状态。此外,遗传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女性的失眠遗传率为59%,而男性则为38%。
发表在《睡眠杂志》上的这项研究成果表明:与男性相比,基因对女性失眠症状的形成发挥了更大的作用。研究人员称,这是首次提出失眠存在性别差异的正式证据。这一证据也表明,未来可以考虑进行有性别差异的针对性睡眠干预。
宫颈癌疫苗男性可以打吗
可以打。
虽然宫颈癌是女人得的病,而宫颈癌疫苗又主要预防宫颈癌疾病,但这个疫苗除了宫颈癌以外,其他的因HPV病毒感染导致的病症,如:肛门癌、口咽癌和疣的致病病毒也可以预防,除了宫颈恶变以外,其他跟病毒感染有关的癌症是不分性别差异的,而且疫苗注射效果对男女同样有效,因此宫颈癌疫苗在接种性别上并没有男女之分,男性也是可以打的。
易患青光眼原因
1、性别和遗传女性青光眼患病率高于男性,男女比例大约是一比四,开角型青光眼无性别差异。青光眼属于多基因遗传病变,有家族患病史的人占整个发患者群13%-47%。2、局部用药药物也可导致青光眼的发生,往往眼压升高可发生在激素治疗后数天至数年,由于激素广泛使用及满意的抗炎效果,常常掩盖了无症状眼压升高,直到发现了严重的视功能损害时才被发现。3、年龄因素随着我们的年龄逐渐变大,青光眼的发病率也会越来越高的,闭角型青光眼大多是会出现在40岁以上,而50-70岁是最多的。但是开角型青光眼一般出现在20-60岁之间。再加上现在的人受到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这种疾病也在慢慢的上升。4、遗传因素青光眼的发病原因与遗传因素有关,青光眼属多基因遗传性病变,有家族史者,发病率高于无家族史的6倍,如果父母曾患有青光眼,那么子女患病的几率就很大了。
女性更易遗传失眠
在日常生活中,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出现难以入睡,睡眠质量差等问题,近日,美国弗吉尼亚联邦大学研究人员针对双胞胎的研究解释了这一原因:成年人的失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遗传因素导致的,而女性的遗传率要远高于男性。
研究团队从“弗吉尼亚精神和物质使用障碍双胞胎研究”中选取了7500名参与者的数据资料,并通过自评问卷来评估失眠的症状。分析结果显示:遗传因素对失眠症状的影响较大,这种影响会长期保持稳定状态。此外,遗传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女性的失眠遗传率为59%,而男性则为38%。
发表在《睡眠杂志》上的这项研究成果表明:与男性相比,基因对女性失眠症状的形成发挥了更大的作用。研究人员称,这是首次提出失眠存在性别差异的正式证据。这一证据也表明,未来可以考虑进行有性别差异的针对性睡眠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