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健康成长的早餐应该这样吃
让孩子健康成长的早餐应该这样吃
研究:对孩子最有益的早餐是鸡蛋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发现,对孩子最有益处的早餐,可能不是榖类食品或是燕麦片,而是蛋!
研究人员招募了40位年龄介于8-10岁的受试儿童,并让他们每周一次食用由蛋、榖类食品或是燕麦片组成,热量同为350卡路里(calorie)的早餐为时3周;受试儿童被要求将所有早餐吃完,餐后研究人员会跟受试儿童进行游戏,午餐时受试儿童可以依照自己想要的份量去取用食物。
研究发现,食用蛋类早餐(包括炒鸡蛋、全麦面包、切块桃子及1%的牛奶)的受试组别,可以维持较长时间的饱足感,在接下来的午餐食用较少的份量。研究人员表示,每天吃的食物若超过建议摄取热量,即使只超过一些,仍可能造成孩童体重增加及肥胖。因此,早餐吃蛋还可预防儿童肥胖。
蛋类早餐食谱推荐
1.白水煮蛋
原料:鸡蛋2个
做法:将洗净的鸡蛋轻轻放入锅内,加水至盖过鸡蛋为准;加入少量盐,以大火煮沸腾后,转为中火煮5-6分钟捞起;将煮好的鸡蛋放入冷水中,待鸡蛋不烫时即可剥壳食用了。需要注意的是,有的人喜欢吃溏心蛋,但给孩子吃的鸡蛋一定要煮透。
2.高汤鸡蛋羹
原料:鸡蛋、虾米、香肠、香菇、高汤精、盐、料酒、麻油、水
做法:将香菇洗净(干香菇用水泡开)后少许抹上点盐,香肠用热水泡一下去皮后切成小丁,虾米用清水冲一下浸泡着;鸡蛋里加入适量的高汤精和料酒及少许盐,然后打成蛋液;把香肠丁和泡着的虾米一起到入炖碗中,再加入蛋液和适量的水轻轻的打散一下;把炖碗放入蒸锅中,加锅盖后用中火加热,待蛋液基本凝固时轻轻放入香菇,再继续加热直至完全蒸熟;关火后取出炖碗滴入麻油即可食用。注意不要在炖碗上加盖,这样鸡蛋羹就会更平滑漂亮。
3.家常鸡蛋饼
原料:中筋面粉300克、冷水450毫升、淀粉1大匙、盐少许、色拉油2大匙、鸡蛋1个、葱末少许。
做法:将面粉、冷水、淀粉、盐、色拉油混合,搅拌均匀,醒15分钟左右,这些材料的用量要自己根据需要缩减;平底锅刷一层薄薄的油,烧热后倒入一大勺面糊,摊成面皮,待面皮凝固成型后打入一个鸡蛋,像摊煎饼一样操作,用锅铲将鸡蛋搅散,使蛋液均匀的覆盖在面皮上,待蛋液即将凝固的时候将饼卷起,一定要在蛋液还没完全凝固的时候卷起,这样才能裹得成型;卷起后小火再煎一下,待蛋卷上色,成金黄就可以拿出来了,切块装盘就可以吃了。
4.日式和风厚蛋烧
原料:蛋3个、胡萝卜细末1小匙、熟青豆仁1大匙,香菇酱油2大匙、味酣2大匙、素高汤粉1小匙。
做法:蛋去壳、打散,加入胡萝卜、细末、青豆仁及调味料混合拌匀待用;准备一只长方形煎蛋专用平底锅,先抹上一层油,舀入一杓蛋料,摇动锅子使蛋液平均流满锅子成一长方片,待稍微凝固时,用筷子或铲子把蛋片卷成长方条放置在锅子的二端,然后锅子再涂二层油,再舀入一杓蛋料,同样摇动锅子使蛋液平均流满锅子成一长方片,待稍凝固时,从原先长方蛋条的一边反卷成较厚的长方条,放置在锅子另一边,如此反复的把蛋料用完,就完全煎成厚厚的一长条蛋卷了;把寿司竹帘摊平,铺上一张吸油纸,把煎好的蛋卷放上,用竹帘包卷起来成圆筒状,待凉后取出,切块排盘。
5.蛋花麦片粥
原料:麦片30克,鸡蛋1个。
做法:将鸡蛋打入碗中,打散搅匀;把麦片用水浸泡,泡软后倒入锅中,小火煮沸;往锅中打入鸡蛋,煮熟即成。
最后提醒各位家长,如果宝宝鸡蛋过敏,就不要准备蛋类早餐啦。
什么人不能吃花生 促生长
吃花生也能帮助孩子健康成长,花生丰富多种维生素,正在长身体的孩子要吃些,这样可以促进人体的发育,让你的孩子健康的成长,是一种很好的营养食物,家长朋友们可以适当做些花生类的食物来吃,比如花生猪蹄或者牛奶花生汤等等。
五脏不调影响孩子健康成长
自闭症的孩子可能是肾有问题
自闭症孩子每个都不同,大多数突现的脉象是脾软,其次为心。也有药物所致的孩子,突现的脉象有血液有问题,有心脉过弱的,有肾有问题的。五脏相生相克,调理起来绝非易事,中医有这么一句话,宁看十男,不看一女,宁看十女,不看一孩。孩子的病最难调,他们相当以世界上最精密的手表,差一毫就会偏,因此最安全的治疗方法应该是首选,尽量食疗或按摩。中医把脉、望诊的精准至关重要,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家长的判断与选择很重要。
“神”的治疗,不是任何中医都做得到的,但我认为是康复的关键所在,难度相当大。不解决此问题,治疗的进展不会很理想。
简单的讲,心力弱,心脉不足,影响速度、空间、听力、视觉等,这些都是我们与外界沟通的通路,通路不畅,无法吸收,如何学会,如何能输出应用如果不解决心力的问题,再多的教育和方法也只会收效甚微,或有瓶颈问题。
肝脏健康关系到孩子的协调能力
速度感、空间感差,孩子的时间概念很难建立,磨蹭、拖沓与心力有关,这方面通过训练来调整很难。心开窍于舌,舌为筋,语速、语调、说话是否顺畅,有话说不出来,应该与心、肝有关。肾开窍于耳,听的问题应该与肾和心力有关,另外智力也与肾有关。肝主筋,藏魂。肌肉的控制全杖于此。力量大小的控制,发力方向的控制,均跟肝有关。肝通目,运动刺激能改善筋的控制(运动通过经络能刺激相应的脏腑),能提高视觉能力,视觉的进步亦能影响运动的进步,如果从根本上解决肝的问题,那么能使运动精细程度以及视觉能力、手眼协调能力、目光对视进展加速。
思考能力与脾胃有关
脾胃与思考力关系密切,主运化,主此事物与彼事物之间的关联。思维的连续,举一反三等应与此相关。学习障碍的孩子,也会存在脏腑不调的问题,不过他们的“神”的问题,较自闭症或行为发育障碍儿童比,正常得多的多。相对,他们的问题容易解决得多。
五脏调和,孩子的才能健康聪明
脏腑的调和、生理健康是康复的基础,同时加强教育,人格塑造,才能使孩子完全康复成为可能。尤其要强调孩子的人格塑造,我们的孩子有疾,但家长要注意不应溺爱和纵容,行为矫正是必要的,对于正常孩子也是如此,青春期之后,再进行人格改变,就非常难了,家庭教育也很重要。
小孩吃什么补脑
1、鱼
鱼被认为是最佳补脑食材。鱼类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比肉类高约10倍),是健脑的重要物质。特别是海鱼中含二十二碳六烯酸和二十碳五烯酸,是促进神经细胞发育最重要的物质,具有健脑作用。还含有丰富的钙、磷、铁及维生素等,适当摄取可增强和改善儿童的记忆力。
淡水鱼通常刺较细、小,难以剔除干净,容易卡着孩子,一般情况下,1岁以上才适合吃。为了减少营养流失,对于富含DHA的鱼类,建议采用清蒸或炖的方法。幼小的孩子食用时,注意别让鱼刺卡住他的喉咙。
2、鸡蛋
鸡蛋中含有丰富的胆碱维生素B复合物,能够帮助提高记忆力。一个鸡蛋中大概含有113毫克胆碱,是合成大脑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必要物质,也是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对于大脑记忆力的维持有着重要作用。如果儿童每天早餐吃1~2个鸡蛋,不仅可以强身健脑,还能使孩子在学习中精力旺盛。
鸡蛋虽然营养丰富,但婴幼儿吃鸡蛋时要多加注意。有的妈妈为了让孩子健康成长,几乎每顿饭都给孩子吃鸡蛋类的食品,结果导致孩子出现消化不良性腹泻。也不宜给婴幼儿吃没煮熟的鸡蛋。即使没打破的鸡蛋也很容易受到细菌污染,因此煎蛋要煎3分钟,煮蛋要煮7分钟,否则容易导致细菌感染。
这5个习惯会让孩子越来越笨,甚至抑郁!再不改就晚了 限制爱好
我们家长不要老是用“你以为”的目光看孩子,怕孩子学了其它的兴趣班,就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孩子从小的生活不光只有学习这一条枯燥乏味的路,还有他的兴趣爱好。 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才是对孩子健康成长最好的帮助,而强制孩子放弃自己的兴趣爱好去学习,不仅对孩子是一种伤害,而且还会让孩子的逆反心理更加严重。
走出营养误区 让孩子健康成长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孩子们的生长发育也出现了两个极端,有的“膘肥体胖”,也有的“骨瘦如柴”。两者都是营养不均衡的表现。许多家长认为孩子要吃得多,吃得好,就会发育得快,长得更高。于是,经常强迫孩子吃这吃那,补东补西。其实有时候这些做法反倒影响孩子正常的身心发育和健康。下面,小编就给大家讲讲如何把握孩子健康的饮食。
如何把握孩子的健康饮食:
一、为孩子建立饥饱规律。
老人们常说:“若要孩子康与健,常用三分饥与寒”。孩子应有饱有饥,有饥饿感,才会有食欲。儿童对饮食的调节,往往比成人更依赖其内在的本能。他们的胃口常常内在的饥饱来决定。换言之,他们真是饿了,即使不勉强或强迫,也会乖乖地进食。为使孩子有饥饿感,应做到每日三餐定时,不要因一餐不饱怕饿着就给零食填肚子。睡眠充足,生活有规律,多到户外活动,如做游戏、散步、游泳等都会增加孩子的饥饿感。
二、创造良好环境,切忌强迫进食。
孩子对什么都有好奇心。所谓有样学样,就是要利用孩子好模仿的本性,诱导他们进食。家长可在开饭前为孩子生动描述一下将要进食的美味饭菜,以激发孩子的食欲。对孩子的劝食方法要得当,切忌强迫孩子必须吃某种食物,也不要用“不吃菜要生病打针”等语言恐吓孩子,使孩子对吃菜产生恐惧心理和厌烦情绪。对有拨弄食物而又不进食的孩子,不要严加责备,而应多予以耐心帮助,使孩子树立自觉吃饭的信心。
三、烹调得当,膳食平衡。
小孩牙齿和骨骼正值生长发育期,食物应做软些,要易于咀嚼,不要用成人的色香味标准来衡量、评价孩子饮食的好与差。在膳食结构中,要有甜有咸、有荤有素、有粗有细。单吃牛奶、鱼肉、鸡蛋、营养虽好,但容易便秘;单吃蔬菜瓜果,不仅易饥饿还可导致营养不良。终日奶糖、巧克力、瓜果,会扰乱饥饱规律,影响消化功能、降低食欲。因此,膳食必须平衡不能顾此失彼。
四、因势利导,讲授知识。
在饭桌上,当孩子出现良好的进食情绪时,父母要抓住机遇,有意识地谈论一些有关食物的营养价值,让孩子懂得各种食物对人体健康都有其独到的好处,从而使孩子从中懂得偏食的害处。
最后,小编提醒广大家长们,挖空心思让孩子多多地吃这吃那,甚至当孩子出现偏食、拒食时,采取许愿、哄骗、训斥、打骂等方式,来强迫孩子进食,其结果,往往导致孩子产生反抗情绪和恐惧、厌恶进食的心理,久而久之很容易造成营养不良,使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孩子的健康受到影响。因而,当孩子出现偏食、拒食时,不一定要强迫其进食。家长一定要根据孩子生长发育的特点,结合具体情况,科学地拟定食谱和合理地安排膳食,并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能够激发孩子食欲的用餐环境,让孩子心情愉快地、津津有味地进食。
重视宝宝补锌 让孩子健康成长
要补锌,首先要保证饮食均衡,摄入多样化,戴教授说,这是解决孩子缺锌问题的基本原则。动物内脏、瘦肉、鱼肉,以及贝壳类等海产品都是含锌量丰富的食品,另外还有蛋黄、坚果类食品都应该多吃,这才能从根本上保证锌元素摄入足量。
当然,摄入足量后,还要尽量保证多吸收。所以,柴博士建议,应该多吃些发酵食品,比如可以在吃米饭之外,吃些面包、馒头等面食;还应该增加奶制品的摄入,因为奶制品中不含有植酸,不会影响到锌的吸收,并能加强营养。而对于要断奶的孩子,在添加辅食时,可以试试柴博士推荐的方法:用牛奶泡面包喂孩子。
健康专家建议,可以定期到医院给孩子查一查微量元素,一旦发现孩子缺锌,就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锌剂。因为补锌产品需要有相应的服用时间和服用量,不能随便乱吃,否则可能又被化合掉,而失去了补充的意义。
目前补锌产品已经发展了三代,新稀宝牌锌硒宝片是新一代补锌产品的代表,它从海洋动物蛋白中提取蛋白锌,完全消除了酸根离子对肠胃的刺激,可饭前空腹服用,安全、无任何肠道刺激,且锌元素的吸收效率达90%以上,非常适合肠胃娇嫩的儿童服用
想要孩子免疫力好,这6件傻事不要做 饮食过于单一
有些妈妈非常执迷于“吃什么能提高免疫力”,并且总是让孩子只吃这类食物。但事实上,均衡营养才是更需要关注的事情,否则孩子极可能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而没有了营养不良,孩子就不会因为缺乏某种营养而免疫力低下。
这也就表示,妈妈们没必要纠结于要多吃什么,而是让孩子吃各类食物,不要挑食。一般来说0-6个月是纯母乳喂养,而6个月之后就要开始添加各类辅食,以确保孩子健康成长。
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家庭特征
1、家长有较强的自信心,在任何情况下,对孩子始终抱有热切的期望,认为孩子将来一定有作为。
2、家长能为孩子提供丰富的生活内容。入学后,同学之间智力素质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龄前生活内容的丰富与否。明智的家长总是让孩子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开阔眼界、多见世面。
3、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三、四岁的孩子事事都想自己动手,家长能够鼓励孩子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
4、有一套合理的能被孩子接受的家规。合理的科学的家规,对约束孩子的行为,使之向好的方面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5、家长是孩子的好朋友、好老师也是孩子入学后学习方面的得力助手。
6、家长非常关心孩子在学校里的情况,和老师保持经常性的联系,配合学校教育好孩子。
7、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注意培养孩子的优良品德。
四类家庭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一、父母离婚
父母一旦离婚,家庭的正常生活就被破坏。这种打击对年幼的孩子往往比对成年的父母更加沉重。加上生活缺乏照顾,情感上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孩子稚嫩的精神世界仿佛整个崩溃了,常表现情绪低沉、抑郁寡欢、自卑感强、不合群、学习成绩下降。
二、父母认识不一致
同一家庭中如果不同的成人对培养下一代所持的态度不同,就会使孩子不能形成统一的标准,从而失去方向性,增加随机性。例如:孩子的母亲主张孩子继续上学,而父亲却坚持孩子辍学经商,为此经常吵闹不休,使孩子无所适从,情绪不稳定,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或积郁成疾。
三、父母不惜钱物
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完成家庭作业或得高分数而给他们钱或买昂贵的奖品,搞金钱、物质刺激,这无疑是一种贿赂,使孩子丧失内在的学习动力,为钱财读书,有害无益。另外,父母不惜钱物,家庭装修豪华,追求吃喝玩乐,往往使孩子贪图安逸享受,不求上进。
四、父母娱乐过度
父母打牌成瘾,甚至废寝忘食,孩子的生活失去规律,在嘈杂的环境中难以安心学习,睡眠不足又影响次日的听课,自然会影响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