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后为什么会出现低血糖
酒后为什么会出现低血糖
饮酒后并未醉,却突然出现昏迷症状,医生诊断为酒后低血糖。专家提醒,酒后低血糖症状易被醉酒反应掩盖,以致即使发生了严重而持久的低血糖而未被发现,抢救不及时会有生命危险。
武汉市民李先生前几天和朋友聚会,喝完酒后回家感觉良好,边看电视边削苹果,突然满身冷汗,昏倒在地,被紧急送到武汉协和医院急诊科就诊。接诊医生考虑到他未出现过度亢奋的情况,不像是喝醉了,可能是大量饮酒导致的低血糖昏迷,血糖检测证实了医生的判断。
协和医院内分泌科教授陈璐璐说,正常情况下,乙醇在体内经肝脏代谢变为乙醛,再继续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大量饮酒后,乙醇吸收到血液里,刺激胰腺分泌大量胰岛素,使血糖浓度降低。同时,乙醇迅速进入肝脏抑制肝糖元分解,促使低血糖出现。一旦发生低血糖即可有脑功能障碍,导致昏迷。
陈璐璐说,大多酒后低血糖经及时治疗能迅速康复,但若低血糖昏迷持续超过6小时,患者会因长时间低血糖导致脑水肿、中枢神经损害,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损伤,甚至死亡。如果酒后出现心悸、多汗、低体温、脉快有力、昏迷等症状时,要考虑酒后低血糖的可能,及时就医。
陈璐璐特别提醒,空腹喝酒乙醇吸收更快更多,更易发生低血糖,因此饮酒前最好吃些食物,且不要喝得太快。糖尿病人在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时最好不要饮酒,因为乙醇可增加降糖药效果,导致低血糖。
1.立即休息
患者要卧床休息,迅速补充葡萄糖是决定预后的关键。及时补糖将使症状完全缓解;而延误治疗则出现不可逆的脑损害。因此,应强调在低血糖发作的当时,立即给予任何含糖较高的物质,如饼干、果汁等。重症者应注意误使食物吸入肺中呛入气管引起吸入性肺炎或肺不张。
2.补充能量
能自己进食的低血糖患者,饮食应低糖,高蛋白,高脂肪,少食多餐,必要时午夜加饮糖料一次。
出现低血糖的症状有哪些
实际上糖尿病患者身上始终存在着低血糖与高血糖这对矛盾。正常人空腹血糖约在60至110mg/dl,餐后两小时血糖在60至140mg/dl。当血糖值低于50mg/dl时,就是发生低血糖了。患者会出现饥饿心慌、大汗淋漓、疲乏无力、面色苍白等。如果血糖更低,或者低血糖持续时间更长,患者就会出现精神和意识的障碍,甚至胡言乱语,再重者就会发生昏睡,甚至昏迷而危及生命。
发生低血糖主要有两种情况。第一种多发生在糖尿病早期,甚至发生在糖尿病诊断之前,主要是餐前低血糖。另外一种情况更为常见,多半是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没有驾驭好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这三驾马车,如进食量不够,该加餐的时候没加餐,运动量过大,或者药物使用不合理等。
值得提醒的是有些药物效力强劲,如优从降糖的角度来说这是它们的长处,但滥用这些药物则是目前造成低血糖的主要原因之一,应予以避免。糖尿病患者应尽量选择低血糖发生率较低的药物。
对于低血糖症必须做到“防重于治”,糖尿病早期的餐前低血糖一般不重,关键问题是做到少量多餐。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低血糖时,应立即进餐以迅速脱离低血糖状态,甚至可以吃些糖果以至白糖。
严重者,特别是已经或者即将发生低血糖昏迷者应立即送医院抢救。平时患者最好随身带上两样东西以利于低血糖的救治,一张是病人卡,卡上说明本人是糖尿病患者等个人信息,另一样东西就是食品或者糖果。这种卡能告诉发现您犯病的人,您目前很可能是低血糖或低血糖昏迷,请赶快将食品或糖果放在您口中,并及时与医院联系。这些措施对处理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症是十分重要的。
孕妇出现低血糖的危害
孕妇低血糖的症状表现在于头晕、头痛、心慌、手抖、过度饥饿感、出汗、面色苍白、打冷战、行为改变或异常(如烦躁、哭喊、易怒、富有攻击性)、口唇麻木、针刺感、全身乏力、视物模糊、严重者可能出现神志不清、全身抽搐、昏睡甚至昏迷,危及生命。这些孕妇低血糖症状均表明您的血糖水平可能过低。 如果低血糖反应重者,还需要在纠正低血糖后再增加口服碳水化合物的量。
孕妇有低血糖症状一定要到医院进行检查,以免出现危险。当孕妇血糖水平太低(低于50mg/dl或2.8mmol/L)或血糖下降太快,就可能出现孕妇低血糖症状。产生低血糖的情况常见于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或因妊娠剧吐进食不足的孕妇。有些患者血糖并没有低于50mg/dl,但是有一些低血糖的症状,称为低血糖反应。
糖尿病低血糖的危害确实很大,低血糖的症状比较明显,最有可能导致昏迷、死胎等严重的后果,所以说出现了孕妇低血糖情况时,一定要积极的就医,避免孕妇出现晕厥的情况。引起低血糖反应的常见原因有胰岛素使用过量或注射时间错误、饮食量不足或未按时进餐、运动量增加而未及时调整饮食或胰岛素用量、空腹过多饮酒等。严重的低血糖昏迷若不给予及时抢救,延误6小时以上就会造成患者大脑严重损伤,甚至死亡。
小孩出现低血糖的原因
孩子吃饭较少,活动量较大,就会容易造成低血糖,家长平时让孩子多吃饭,尤其是多吃甜食,有很好的补充血糖,维持血糖的作用。当血糖低于正常时,有些患者有症状,有些患者则没有症状。没有症状的多见于婴幼儿及长期频繁发生低血糖者,临床称之为“无症状性低血糖”。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与机体神经系统受损、交感神经对低血糖的感知能力降低有关。
什么情况会出现低血糖反应
1、胰岛素瘤引发低血糖
胰岛素瘤可产生过多的胰岛素,使血糖降低。几乎所有的胰岛素瘤都位于胰腺内,肿瘤均匀的分布在胰头、胰体、胰尾部,肿瘤一般很小,位置又很隐蔽,不易找到。大多数的胰岛素瘤是良性,但也会发生恶变。患者起病很慢,经常是发病很多年也没有察觉。症状主要是反复发作性低血糖,大多见于清晨早餐前,少数也可见于午饭、晚饭前。饥饿、劳累、精神刺激、饮酒、月经来潮、发热等均可诱发低血糖症,病情由轻渐渐变重,发作次数也越来越频繁,从一年发作一、两次渐渐增加至一天几次,发作时间长短不一。食用糖以后症状很快减轻或消失。最好的治疗办法是将肿瘤切除。
2、肝病性低血糖引发低血糖
肝脏是存储、转运和调节糖的主要器官,就像人体的“糖库”一样,当葡萄糖多的时候肝脏就将其储存起来,不足的时候再将库存拿出来使用。如果肝细胞大面积损伤、功能不足,就会引起低血糖。肝脏疾病引起低血糖有急有慢,多见于空腹、饥饿、运动时,肝病好转后低血糖症也自然减轻或消失。
3、早期糖尿病引发低血糖
Ⅱ型糖尿病在发病早期反应性地引起低血糖,低血糖症状一般在进食3~5个小时以后出现,患者的空腹血糖值略高或是正常值的高限,很难被患者发觉,必须通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诊。
4、功能性低血糖引发低血糖
功能性低血糖的患者在检查后没有发现任何疾病,可能是糖代谢调节不够稳定的缘故。患者以中年女性多见,病情与情绪不稳定、精神受刺激、焦虑有很大关系。低血糖症状多在早餐后2~4个小时出现,而午餐和晚餐后很少会出现,每次发作持续15~20分钟后自行缓解,病情也不会继续发展,食用糖以后症状立即消失。这种低血糖不需要特殊治疗,但一定要排除其他原因以后才能认定是功能性低血糖。
为什么打了胰岛素会出现低血糖
一、胰岛素致低血糖的诱因:
1、胰岛素使用不当
首先是胰岛素使用不当,剂量或混合胰岛素的比例不当。一般来讲,注射胰岛素剂量越大越容易出现低血糖。早上空腹血糖偏低,是晚餐前的胰岛素的剂量过大影响到夜间和清晨空腹血糖,所以,应该把晚餐前的胰岛素使用量减少,餐前低血糖最常见的诱因是进食不足或运动量过大;餐后低血糖主要是因进食延迟、餐后呕吐、饮酒或未进主食所致;夜间睡眠时的低血糖常出现在治疗方案调整过程中,或服用β受体阻滞剂、停用激素类药物等情况。
通常初始剂量比实际需要量小,以免低血糖的发生。以后可根据血糖情况进行调整,一般观察3~4天调整一次剂量,每次调整量一天不超过8个单位。如果血糖偏低,尿糖阴性,应及时减少用量。
2、胰岛素注射方式不正确
其次是注射方式不正确;由于胰岛素是一种生长因子,反复在同一部位注射胰岛素可能会导致该部位皮下脂肪增生而产生硬结,并导致该部位胰岛素的吸收率下降,吸收时间过长,进而血糖控制不稳定。
然而,调查显示,41%的糖尿病患者因在同一部位过于频繁注射,导致皮下脂肪增生硬结。30.6%的患者在腹部注射时未捏皮, 如果使用的是8mm的针头,这可能造成肌肉注射的危险。还有近14.5%的患者选择在自己疼痛感较轻的部位注射,而不是按照药物起效的时间、特性来正确选择注射部位。
3、注射后不调整饮食、运动
再次是注射胰岛素后进食不足、未按时进餐或活动量增加。注射胰岛素后一定要进餐,并且要有一定的主食量,不进餐,就不注射胰岛素。在胰岛素相对过多,运动使肌肉摄取和利用葡萄糖增加,血糖降低,可诱发低血糖反应。
因此患者应避免早晨空腹运动。一般在餐后半小时或1小时开始运动。较大活动量应在运动前加餐或减少胰岛素用量(包括口服降糖药物)。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运动量不要过大,避免在胰岛素作用高峰时运动。
小儿出现低血糖的原因
1.新生儿期生糖基质不足
早产婴和低出生体重儿低血糖发生率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储备量不足,体脂成为供应能量的主要物质,由于婴儿小,特别是早产婴和未成熟儿或胎盘营养供应受损以及糖异生所需的酶系统发育不充分等是发生低血糖的主要原因。
2.新生儿高胰岛素血症
糖尿病母亲的婴儿可有暂时性高胰岛素血症,妊娠糖尿病的发生率约2%,此类婴儿体内储存糖原,蛋白质及脂肪充分,糖尿病母亲的新生儿出生后有高胰岛素血症同时胰升糖素的分泌减少,与正常新生儿不同,同时由于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髓质的肾上腺素耗尽,因此内生葡萄糖的产生量减少,因而易于发生低血糖。
3.婴儿和儿童的高胰岛素血症
高胰岛素血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新生儿期高胰岛素血症亦可以不是糖尿病母亲引起的。
4.内分泌激素的缺乏
皮质醇和生长激素是主要拮抗胰岛素的激素,是维持血糖在体内稳定的重要因素,单纯的生长激素缺乏或全垂体功能减低者,和(或)ACTH-糖皮质激素不足,使糖原异生的酶活性和基质生成减少,糖异生障碍,空腹时出现低血糖,艾迪生病及肾上腺脑白质病等亦可有低血糖,另外,肾上腺髓质缺乏反应的人当血糖降低时,肾上腺素的分泌不增加,不能促进糖原的分解,以致血糖不能上升,常停留在低水平,胰升糖素缺乏也引起低血糖。
5.基质的限制
酮症性低血糖;枫糖尿症。
6.糖原贮积症
糖原贮积症中Ⅰ型,Ⅲ型,Ⅳ型和O型有低血糖发生,其中以Ⅰ型葡萄糖-6-磷酸酶缺乏较为多见。
7.糖异生的疾病
糖异生发生障碍可引起低血糖。
8.脂肪酸氧化的缺陷
脂肪酸氧化为糖异生提供基质对血糖的作用亦很重要,如先天或药物引起脂肪酸代谢缺陷可发生空腹低血糖,各种脂肪代谢酶的先天缺乏可引起肉毒碱缺乏或脂肪酸代谢缺陷,使脂肪代谢中间停滞,不能生成酮体,出现低血糖、肝大、肌张力减低和惊厥等。
9.其他酶的缺乏及其他原因
半乳糖血症;果糖不耐受症;其他肝脏的损害;药物中毒;小肠吸收减少;难控制的低血糖发作。
在上面的文章里面我们介绍了家长应该帮助儿童在日常生活里面预防疾病的侵袭,有一些儿童容易出现低血糖的症状,其实儿童低血糖和很多因素有关系,上文详细分析了儿童低血糖的病因。
为什么喝酒后会出现低血糖现象
酒后易出现低血糖
在正常情况下,酒精即乙醇在体内经肝脏代谢之后变为乙醛,再继续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乙醇吸收到人体血液之中,会刺激胰腺分泌大量的胰岛素,人体血糖的浓度就会随之降低。同时,乙醇迅速进入肝脏,从而抑制肝糖原的分解,这样一来,就会导致低血糖现象的出现。一旦发生低血糖即可造成脑功能障碍,导致嗜睡,甚至昏迷。
酒后低血糖症状与人的醉态非常相似,很容易被误认为是醉酒反应,从而导致严重持久的低血糖,延误抢救,严重者甚至会有生命危险。如果低血糖昏迷超过6小时,会导致脑水肿、中枢神经损害等,造成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损伤,甚至死亡。出现酒后低血糖并不可怕,及时补充糖分,一般都能迅速康复。如果酒后出现心悸、多汗、低体温、脉快有力、昏迷等症状,要考虑酒后低血糖的可能,及时就医。
酒后低血糖可以预防
空腹喝酒,酒精会吸收得更快更多,易发生低血糖,因此饮酒前最好吃一些米饭、面、糖等,补充体内糖分,同时最好不要喝得太快。
专家提示,适量的喝酒对身体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但是如果饮酒无度,则会给身体造成严重的损害,低血糖便是其中之一。所以,为了避免低血糖出现,建议广大男性朋友能够注意控制酒量,这样才能防止低血糖发病。
为什么人会出现低血糖
一、什么是低血糖?
成年人空腹血糖浓度低于2.8mmol/L称为低血糖,但血糖低于更低的水平才会导致一些症状的出现,叫低血糖症,低血糖症是指,血糖低于一个特定水平,并导致一系列症状出现,诊断标准为:男<50mg/dl(<2.78mmol/L),女<40mg/dl(<2.5mmol/L)(饥饿72小时后正常男性,女性最低值),婴儿和儿童<40mg/dl(2.22mmol/L)。当血糖浓度低于50~60mg/dl时,出现低血糖早期症状(四肢发冷、面色苍白、出冷汗、头晕、心慌、恶心等);当血糖浓度低于45mg/dl时,出现低血糖晚期症状(除早期症状外还出现惊厥及昏迷等)。
二、为什么会发生低血糖?
1、受胰岛B一细胞瘤、胰腺癌、胰岛细胞肥大与增生、胰外肿瘤等的影响,导致胰岛素分泌过多而诱发低血糖反应。
2、由于迷走神经过度,刺激胰岛B一细胞分泌过多,引起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发生低血糖。
3、当严重的肝脏疾病患者血糖降低时又没有及时补偿,极易出现了低血糖反应。
4、由于胰岛素及降血糖药物用量过大,造成了药源性低血糖。
5、脑垂体机能减退,控制生长激素释放,使糖异生能力下降,血糖减少形成低血糖。
6、长期进食不足,过度消耗,如神经性厌食、慢性吸收不良、慢性腹泻、肾陛糖尿等,促使血糖下降。
7、由于进餐后胰岛素分泌延迟,使血糖升高,但在进食后3—5小时期间,胰岛分泌达高峰,于是突然出现低血糖。
除此之外,低血糖病因很多,据统计可多达100种疾病,近年来仍在发现其他病因,本症大致可分为:
器质性低血糖:指胰岛和胰外原发病变,造成胰岛素,C肽或胰岛素样物质分泌过多所致。
功能性低血糖:指患者无原发性病变,而是由于营养和药物因素等所致。
反应性低血糖:指患者多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迷走神经兴奋,使得胰岛素分泌相应增多,造成临床有低血糖表现。
三、低血糖的分期:
对于低血糖所致的精神症状,精神科医师把它归纳为四期:
1、朦胧前期:无意识障碍,主观感觉乏力、出汗、饥饿、心悸、嗜睡、气促、手顺。
2、朦胧期:意识开始模糊至意思浑浊阶段,反应迟钝,言语含糊,可执行简单的命令,如张口、伸舌,可有情绪释放、喊叫、哭笑、兴奋躁动或昏睡,不语、少动。
3、浑浊期:意识障碍加深、第二信号系统抑制,呼之不应,或对各种刺激都以同样一单调回答,可出现原始动作,如舔唇、伸舌和原始反射,肌张力增加、面肌抽搐、肌体阵挛,但痛觉反射存在。
4、昏迷期:意识完全丧失、痛觉反应消失,对外界无反应,全身肌肉松弛,对光、角膜反射存在,口流、呼吸深慢,可有病理反射。
病人、家属及医生都应该充分把握这四期的临床表现,力争在朦胧前期乃至朦胧期就做到及时救治,如进入浑浊期、昏迷期进行处理就为时过晚,甚至虽经救治,却留下明显的后遗症,因脑细胞可因长期低血糖导致不可逆的损害。
看了以上的介绍,现在你知道了为什么人会出现低血糖了吧。
小儿出现低血糖的原因
1、内分泌和遗传代谢病
一些疾病如激素缺乏、糖尿缺陷、先天性垂体功能低下等,还有先天性代谢性缺陷,如枫糖尿症、半乳糖血症等,均能导致糖减少,影响血糖水平,出现新生儿低血糖症。其他如脑垂体、甲状腺或肾上腺等先天性功能不全也可影响血糖含量。
2、葡萄糖储存不足
1、胎儿在发育的第8-10月,肝脏才进行肝糖原的储存。早产儿出生时间过早,因此肝糖原的储存量不足。
2、围产期遇到缺氧、酸中毒等刺激时,肝脏细胞会加速肝糖原的分解。同时由于在缺氧环境下葡萄糖消耗的增加,也会导致葡萄糖存储不足。
3、足月小样儿由于宫内生长迟缓,不仅在肝糖原的储存速度上有所不足,将非糖物质转化为糖的能力也十分有限。
4、其他原因导致的葡萄糖消耗增多,如败血症、心脏病、热量不足。
3、葡萄糖利用增加
新生儿患严重疾病如窒息、呼吸窘迫综合征、硬肿症和败血症时,往往不能很好地进食,体内现有的葡萄糖消耗量又大,代谢增加、糖消耗增加,摄入减少,从而导致低血糖。
4、血胰岛素水平增高
母亲患有糖尿病或新生儿患有半乳糖血症、糖元积累病等遗传性疾病,也会出现小儿低血糖:
1、孕妇患糖尿病:会增加胎儿患高胰岛素血症的几率。由于大量血糖从患病母体涌入胎儿体内,胎儿会增加胰岛素分泌以稳定血糖浓度。此时胎儿被分娩出来,血糖的来源便也会迅速地减少,然而胰岛素的分泌量还依然维持在原有水平来不及调节,于是就会导致血糖急速降低。
2、Rh溶血病:会刺激胰岛素的分泌,导致葡萄糖利用增加。
低血糖可以运动吗 空腹运动造成低血糖
空腹剧烈运动之后,出现低血糖的可能性更大,因为人在运动过程中需要消耗血糖提供能量,食物消化是血糖来源,如果空腹运动,并且进行剧烈运动的话,血糖就会急剧消耗掉,如果没有食物消化来补充血糖,因此就会出现低血糖的症状。
荔枝多少钱一斤 荔枝吃多了会低血糖吗
食用过多可能会出现低血糖的情况。
荔枝中含有大量的糖分,其中果糖的成分非常可观,果糖是单糖,需要经过转化酶催化转为葡萄糖后才能被人体吸收和利用,吃了大量的荔枝,血液中的糖分增加,转化酶运转未能即使跟进,就会出现低血糖的症状。
低血糖对人体的主要危害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人往往会出现低血糖的现象,要知道低血糖对于人体的危害也是很大的。专家指出,低血糖的危害两方面都有,既容易发生昏迷危及生命,又会对人体器官产生损害。
(1)如果患者出现低血糖昏迷过久未被及时抢救可造成死亡。
(2)低血糖还可以刺激心血管系统,增加心脑血管意外如心肌梗死、脑卒中的危险性。
(3)低血糖反应如果长期反复发作,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不可逆的损害,造成脑功能障碍。
(4)反复发生低血糖会使病情变得难以控制。因为低血糖时,体内的升糖激素会增加,导致低血糖后反跳性高血糖(苏木杰反应),造成血糖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