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血管瘤严重吗
先天性血管瘤严重吗
1. 影响美观:新生儿血管瘤发生在头面部等暴露部位,严重影响患者的形象,也有的血管瘤患儿由于治疗不当或者护理不当,留下疤痕,影响美观,造成内向、自闭、极端等心理障碍,造成患儿和家长的终身遗憾。
2.导致畸形,影响组织器官的功能:新生儿血管瘤的危害主要在于其占位性病变的病理特点,侵犯和压迫周围正常组织,从而损害正常的功能,给患者的学习、生活、工作带来极大不便,严重者回答导致肢体急性、功能障碍或者是残疾,曾经有过因为血管瘤而截肢的病例。
3.破溃出血,引起感染:发生在体表的血管瘤,瘤体很容易受到外界的碰撞、摩擦,特别是婴儿皮肤非常的脆弱,又没有正常的皮肤保护,由于来回的摩擦很容易会造成破溃和出血,从而会引起感染。如果一旦血管瘤出血,不容易止血,创面经久不愈,容易引起感染。创面愈后后会留下大小不同的疤痕组织。皮肤下面的婴儿血管瘤可见部位很广泛,全身各个部位均可发病。
蔓状血管瘤严重吗
血管瘤是一种良性瘤,同时,它又有很多的类型,其中有一种叫——蔓状血管瘤。那么,蔓状血管瘤严重吗?要怎么治疗呢?
蔓状血管瘤:由曲张、蜿蜓、盘曲如肠襻状的异常血管群组成,可见曲张的血管影,质软,用手摸有明显的波动感,且温度较高。好发于成人的外部、口唇部和肢体部位。
要想知道蔓性血管瘤严不严重,那我们就先来了解一下它的危害性,从它的危害性来判断它严不严重。危害有:
1.婴儿头皮下的蔓状血管瘤往往发展很快,可侵犯破坏颅骨外板障静脉,并可与颅骨内静脉连接。
2.蔓状血管瘤侵犯皮肤可发生局部溃疡,经常出血感染,溃疡长期不愈合。
3.蔓状血管瘤可有疼痛,因为皮下神经可与血管瘤相互缠绕,血管瘤搏动时牵拉神经引起。
4.蔓状血管瘤长在四肢引起畸形,特别是手术部位常见,严重影响病人的正常学习、生活。
血管瘤严重吗
血管瘤严重吗?血管瘤是一种先天性良性肿瘤,为血管的发育畸形,多见于婴儿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既然血管瘤是一种良性肿瘤,那么血管瘤严重吗?
血管瘤可以发生在全身的哪些部位,血管瘤可发生任何部位,但是最常发生的部位是面颈部,约占全身血管瘤的60%,其中大多数发生在面颈部皮肤、皮下组织及其口腔粘膜。深部和颌骨的血管瘤相对较少,但是治疗更加困难。
目前,血管瘤在国际上尚没有一个统一的分类标准,有些医学书上将血管瘤称为血管畸形或血管病变,都是一个名字。国内医学界将血管瘤分为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和蔓状血管瘤三种其中毛细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比较常见。
目前国际上对于血管瘤重新进行了定位。将传统上所称的血管瘤分成两大类:血管瘤和血管畸形。血管瘤一般出生时发现,可以自行缩小,在出生后6~12个月血管瘤有一个迅速生长期,之后几年内逐渐缩小。约50%的血管瘤在5年内基本消失,有些可以持续到10岁左右。围绕着血管瘤严重吗,再来了解一下,血管瘤畸形。血管畸形目前可以大致分为动脉畸形、动静脉畸形、静脉畸形和毛细血管畸形。
静脉畸形(过去叫海绵状血管瘤)属于良性病变,但是能够引起严重的后果。静脉血管瘤严重吗,筋脉是畸形的血管窦混乱的无序生长,由无数的侧支动脉所供养。做手术切除及其困难和危险,并且不易切除干净。静脉畸形在出生时即存在,在出生后可能会迅速增大,可以长得很大,导致严重的颜面畸形,或侵犯重要的器官引起严重的后果,血管瘤严重吗,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
围绕着血管瘤严重吗,我们了解一下血管瘤的诊断,血管瘤的诊断一般并不难,但其治疗问题至今仍未完全解决,尤其是大面积混合血管瘤、动脉血管瘤严重吗仍是医学上一大难题。此外,大多数的患者就诊时间较晚,而开始治疗的时间恰恰对预后有决定性意义。约2/3的血管瘤在婴儿出生后即可发现,所以正确的诊治时间应该从新生儿期开始。
针对血管瘤严重吗专家指出,治疗血管瘤的方法有很多种,但要找到一种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法才能得到最好的治疗效果,同时血管瘤应早期诊治、早期治疗。
婴儿血管瘤严重吗
出生时存在的血管瘤为先天性血管瘤,比较少见。血管瘤是婴儿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生率4%~5%,女性发病率约为男性的3倍。血管瘤应与血管畸形鉴别,因为二者在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预后及治疗等方面有着显著的不同。
血管瘤是真性肿瘤,以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生长为特征,分为先天性血管瘤和婴儿血管瘤。根据受累血管部位及伴炎症的不同而有“软脑膜蛛网膜样鲜红斑痣”和“骨肥大性鲜红斑痣”的名称。前者出现软脑膜蛛网膜血管瘤病,导致其下大脑皮质进行性钙化,患者可发生癫痫,对侧软瘫,也可发生结膜、虹膜和脉络膜血管瘤病,导致青光眼或视网膜剥离。
血管疾病的分类
主要有以下几种分类法
按病理学改变产生的后果分类
原发性血管的各类疾病,可分为三大类
①血管壁因病变丧失弹性,变得薄弱,在长期承受压力作用下发生扩张,产生血管瘤样病变,甚至造成破裂而出血。
②病变使管腔狭窄,继而发生受供器官或肢体的缺血以至坏死。
③病变使血管内膜损伤后诱发血管内凝血,血栓形成,继而发生器官或组织缺血;或栓子脱落后阻塞远端管腔。
按病因与病理学改变分类
可将原发性血管疾病分为六类:
①退行性变性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动脉中层硬化、小动脉硬化(透明变性型小动脉硬化、增生型小动脉硬化)。
② 炎症性血管疾病。感染性动脉炎、梅毒性动脉炎、 巨细胞性动脉炎、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风湿性动脉炎。
③功能性血管疾病。雷诺氏病、手足发绀、红斑肢痛症。
④ 先天性血管疾病。先天性动脉瘤、先天性动静脉瘘、各类先天性血管肿瘤(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蔓状血管瘤)。
⑤损伤性血管疾患。损伤性动脉瘤(包括搏动性血肿及术后吻合口血管瘤)、损伤性动静脉瘘。
⑥肿瘤性血管疾患。血管肉瘤、血管内皮细胞瘤、血管外皮细胞瘤。
肝血管瘤的危害有哪些
血管瘤分为体表血管瘤和体内血管瘤。其中肝血管瘤属于体内血管瘤,是先天性发育异常,由于肝脏血管内皮细胞增生或继发性血管扩张所致,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见于女性,可发生于任何年龄。肝血管瘤的主要危害有:
(1)当肿瘤逐渐增大或压迫胃肠时,引起上腹部不适,出现腹胀、腹痛、恶心等症状,严重时导致患者体内脾胃等正常器官发生变形,破坏其功能形态。
(2)位于肝表面的巨大血管瘤自行破裂,可造成腹腔大出血,可引起急性腹腔炎症,甚至感染,严重者也可因失血过多而危及生命。
(3)可转变恶性血管瘤。如果肝血管瘤不及时治疗,任由病情的发展,很有可能转变为恶性血管瘤。绝大部分好发生于患者的头面部皮肤,或是乳房、大腿深部肌肉,其次为腹膜后、躯干及四肢皮肤,这种血管瘤的恶性程度比较高,常在早期即可经血循环转移至肝、肺、骨,经淋巴可转移至引流区淋巴结。
(4)肝区疼痛和心理压力。患者因为肝区的疼痛而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担心肝血管瘤会发生癌变。
血管系统疾病有哪些
原发性血管的各类疾病,可分为三大类:①血管壁因病变丧失弹性,变得薄弱,在长期承受压力作用下发生扩张,产生血管瘤样病变,甚至造成破裂而出血。②病变使管腔狭窄,继而发生受供器官或肢体的缺血以至坏死。③病变使血管内膜损伤后诱发血管内凝血,血栓形成,继而发生器官或组织缺血;或栓子脱落后阻塞远端管腔。
常见血管系统疾病有:退行性变性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动脉中层硬化、小动脉硬化(透明变性型小动脉硬化、增生型小动脉硬化)。炎症性血管疾病。感染性动脉炎、梅毒性动脉炎、 巨细胞性动脉炎、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风湿性动脉炎。功能性血管疾病。雷诺氏病、手足发绀、红斑肢痛症。先天性血管疾病。先天性动脉瘤、先天性动静脉瘘、各类先天性血管肿瘤(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蔓状血管瘤)。
先天性血管瘤
生长期发生在子宫内,一般在出生前就已经达到了最大体积,故出生时的皮损已经成熟,不会再继续扩大发展。先天性血管瘤可分为迅速消退型和非消退型。两型临床均很少见,相对而言,非消退型更为少见。迅速消退型血管瘤多在生后6~10个月自然消退。非消退型血管瘤倾向于持续存在。根据受累血管部位及伴炎症的不同而有“软脑膜蛛网膜样鲜红斑痣”和“骨肥大性鲜红斑痣”的名称。前者出现软脑膜蛛网膜血管瘤病,导致其下大脑皮质进行性钙化,患者可发生癫痫,对侧软瘫,也可发生结膜、虹膜和脉络膜血管瘤病,导致青光眼或视网膜剥离。
检查根据皮损特点选择彩超、CT或磁共振(MRI)检查辅助诊断,必要时给予组织病理检查。
诊断根据临床表现,结合彩超、CT或MRI结果即可诊断。
鉴别诊断应与血管畸形鉴别。
治疗患有血管瘤的婴儿一定要早期到正规的医院专科检查以评估其风险。血管瘤的治疗方法有许多,应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法。常用的方法有口服普萘洛尔、局部注射治疗、局部冷冻、激光治疗和手术切除。
孩子的皮肤出现血管瘤,可以自行消退吗?
婴儿血管瘤是内皮细胞的良性增生,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肿瘤。表现为显著的出生后几个月内生长,随之缓慢在数年内自行消退。自然病程与血管畸形不同。2-6岁时逐渐退化,7-10岁时完全退化消失,约50%的儿童退化后的皮肤正常,剩下的有不同程度的毛细血管扩张、萎缩、纤维脂肪残留、或瘢痕形成(特别是婴儿期出现溃疡的患儿)。发生在某些特定部位如面部、颈部、腰骶部的婴儿血管瘤可能与系统性畸形有关。
历史
婴儿血管瘤是指发生在婴儿期的血管肿瘤,有特征性临床和组织病理表现。婴儿血管瘤经常用来多种血管异常包括血管畸形,曾经有多个名称,包括胎痣、单纯性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血管发育不良、草莓状痣、毛细血管瘤。血管瘤曾经是描述先天性和获得性血管皮损的通用词汇,不用考虑他们的生物学行为。1982年,Mulliken和Glowacki首先提出血管胎记应给根据生物学和临床行为分类,包括2类:血管肿瘤和血管畸形。血管肿瘤表现为细胞增殖,包括婴儿血管瘤、后期的化脓性肉芽肿、其他罕见的血管瘤包括丛状血管瘤和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血管畸形是指血管形态发生学异常,新生儿期常见,但不像婴儿血管瘤,血管畸形在1岁内不会快速增殖,也不会自行消退。血管畸形表现为发育不良的血管类型和他们的流动特性。
流行病学
婴儿血管瘤是婴儿期最常见的肿瘤。多数皮损在出生后数周内发现,到1岁时有10-12%的婴儿出现血管瘤。出生时立马出现的血管瘤约有1-2.5%。女孩多见,女性:男性比为2-5:1。而且严重的并发症也更多见于女孩(女:男=7:1)。早产儿更多见,出生体重小于1000克的有23-30%出现血管瘤,1000-1500克之间的有15%出现血管瘤。施行了绒毛膜穿刺的婴儿发生率较羊膜腔穿刺或没有施行穿刺的婴儿出现血管瘤的概率多3倍。高龄产妇的孩子也容易出现血管瘤。婴儿血管瘤常散在分布,仅10%有家族史。
发病机制
有多种假说,包括:1)血管内皮细胞发生了体细胞突变,从而导致与正常微血管不同的生物学行为。2)血管瘤外周环境中的细胞如单核细胞、纤维母细胞、间充质细胞、脂肪细胞、肥大细胞引起正常的微血管内皮细胞异常增殖,从而形成血管瘤。3)血管瘤细胞来源于胎盘,因为与胎盘内皮有同样的免疫组化表型,如葡萄糖转运蛋白-1、merosin、FcγRII、Lewis Y抗原,胎盘内皮栓塞在某个部位从而增殖形成血管瘤。4)血管瘤起源于不成熟的内皮前体细胞。
临床表现
包括三个不同亚群:1)血管瘤前期皮损;2)新生儿期形成的典型的血管瘤,与后期发生的血管瘤有共同的自然病程;3)罕见的先天性血管瘤,表现为子宫内增生,出生后几乎不生长,要么出生后快速消退或不完全消退或不消退,这组皮损称之为快速消退的先天性血管瘤(RICH)或不消退的先天性血管瘤(NICH)和不进展的血管瘤。
自然病程
三个阶段:增殖、退化、消失。对未经治疗的婴儿血管瘤的自然病程研究发现,30%的患者在3岁内消退,50%的在5岁内消退,70%的在7岁内消退,90%的在9岁内消退。约50%的儿童退化后的皮肤正常,剩下的约50%残留不同程度的毛细血管扩张、萎缩、纤维脂肪残留、或瘢痕形成(特别是婴儿期出现溃疡的患儿)。
早期血管瘤可以是色素减退的白斑伴或不伴有毛细血管扩张(类似贫血痣)或红色或淤青色斑片,表面和边缘不规则。周围有典型的放射状引流的几条大点的静脉。多数血管瘤直径0.5-5里面,有些面部、躯干、四肢的皮损可以更大些。80%的患儿只有1个皮损,最常见于头颈部(60%),其次是躯干(25%)、四肢(15%)。20%的患儿有多个血管瘤,这些患儿的皮肤肿瘤是小、圆顶形皮损伴内脏血管瘤(比如肝脏)。
不典型表现:包括深部(皮下)血管瘤、毛细血管扩张性血管瘤、动静脉畸形(AVM)样的血管瘤、多发皮肤血管瘤、先天性血管瘤。
深部血管瘤既往曾称之为海绵状血管瘤,位于真皮下部和皮下组织。表现为局限性、质硬、橡皮样硬度的皮下肿块,可轻度隆起,淤青色或表面毛细血管扩张或皮损位置深以至于表面皮肤完全正常。有些血管瘤既可以累及真皮浅层,也累及深部,表现为典型的鲜红色表面和皮下肿物。
毛细血管扩张性血管瘤,表面平坦或轻度高起,深红色伴一系列的浅表扩张的毛细血管放射状。类似葡萄酒样痣,但与所有出生后血管瘤一样可以随着时间自然消退。广泛的毛细血管扩张性血管瘤与快速血流、充血性心力衰竭、溃疡有关。
动静脉畸形样的血管瘤,可能是局限性的血管瘤伴动静脉短路,并发症包括周期性出血、静脉栓塞、心输出量增加和衰竭。消退缓慢。
多发婴儿血管瘤,表现为多个小的(1-20毫米)皮损,仅仅累及皮肤称之为良性皮肤血管瘤病或同时累及皮肤和内脏的称之为弥漫性婴儿血管瘤病。内脏的血管瘤常位于淋巴结、肝脏、脾脏、脑和脑膜、虹膜、视网膜、腮腺、心脏、胸腺、胃肠道、肺部、尿道膀胱、胰腺、肾上腺。肝脏的血管瘤可以是单个或多个,死亡率可以高达30-40%,因为高输出性心衰。多发婴儿皮肤血管瘤在出生后3-6个月开始退化,1-2岁数完全消失,比单发的婴儿血管瘤要消退的快。
先天性血管瘤,是指在胎儿期间出现的血管瘤,在子宫内增生,出生时已完全成熟。根据自然病程分为快速退化的先天性血管瘤和部退化的先天性血管瘤。先天性血管瘤没有男女性别差异。
1)快速退化的先天性血管瘤(RICH),表现为紫色的半球形结节,表面毛细血管扩张,淡灰色边界,周围大的静脉。有时也表现为质硬、红色到紫红色斑块,浸润真皮或皮下脂肪。婴儿早期消退,比普通的血管瘤消退快。近50%的快速退化的血管瘤在出生后7个月消退。
2)不退化的先天性血管瘤(NICH),随孩子的身体长而长大,不能自行消退。外观、大小、位置与快速退化的先天性血管瘤是类似的。特征性表现包括表面的毛细血管扩张粗糙、淡色晕环、与苍白区有交叉。平均直径5厘米,常位于头颈部、四肢、躯干。影像学检查为低血流。组织病理与快速退化的先天性血管瘤不同,包括更大、更不规则的结节内管腔,更多细胞、多个显微镜下动静脉瘘。常选择手术切除。
重要部位的血管瘤和皮肤外受累
眼周的血管瘤并发眼科疾患。鼻尖部的血管瘤可并发软骨变形、巨鼻畸形。唇部血管瘤在增殖期出现疼痛性溃疡影响进食。耳廓部位的血管瘤可继发溃疡和感染,并发疤痕和组织变形,堵塞外耳道可引起传导性耳聋。乳房部位的血管瘤可影响下面的乳房组织,导致乳房不对称,并发溃疡形成疤痕。肛门生殖器部位的肿瘤常合并溃疡和感染,大小便时出现疼痛。
相关的组织畸形,女性患儿多见,大的面颈部血管瘤可以表现为1)眼部异常包括小眼、先天性白内障、视神经增生不良;2)胸骨发育不良和肚脐上缝;3)动脉异常包括持续性颅内和颅外胚性动脉,颈动脉/椎动脉异常、右侧主动脉弓缩窄;4)后颅窝畸形,包括Dandy-Walker畸形、PHACE综合征。面下部或下巴处的血管瘤可能是喉部血管瘤的标志,可在几周或几个月时出现气管阻塞,应尽快行耳鼻喉科检查。盆腔和骶部血管瘤可以与泌尿生殖道和肛门直肠畸形有关(如肛门闭锁、直肠膀胱瘘、直肠阴道瘘、半阴蒂、小阴唇萎缩或缺失等)。骶尾部血管瘤提示可能有脊髓神经管闭合不全,应该MRI检查。这些血管瘤通常临床有特异性,包括毛细血管扩张、斑疹、或弥漫性,有时伴有皮赘。
并发症
包括溃疡、出血、感染、角膜变形;视轴、鼻道、喉部、听道阻挡。骨骼变形;骨骼过度生长罕见。自发溃疡、出血、继发感染常累及嘴唇和生殖器部位。肝脏血管瘤的肝脏实质的血液动力学改变,左到右侧分流短路。多发性肝脏血管瘤在16周时出现三联征:肝大、充血性心力衰竭、贫血。有时候,肝脏动静脉畸形或单个大的肝脏血管瘤也可以在出生时出现上述三联征。
实验室检查
影像学特征
影像诊断技术包括超声、CT、MRI,用来诊断和评价婴儿血管瘤。
病理
婴儿血管瘤的组织学特征与不同期的血管瘤有关。
诊断
临床和病史通常可以诊断。不典型皮损,有时可以通过活检、超声、MRI、CT、免疫组化如红细胞型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GLUT1见于婴儿血管瘤的各个时期,以及微血管屏障部位如脑和胎盘。GLUT1有助于鉴别血管畸形,但RICH和NICH不表达GLUT1。
鉴别诊断
早期皮损容易误诊为毛细血管畸形,深部血管瘤可以误诊为血管畸形(特别是静脉、淋巴管、静脉-淋巴管畸形)、卡波西血管内皮瘤、丛状血管瘤。其他罕见的婴儿期肿瘤包括血管周皮细胞瘤、纺锤状细胞血管瘤、先天性外泌汗腺血管瘤样错构瘤。化脓性肉芽肿可以在儿童期获得,类似血管瘤,通常在出生后数月发生,皮损有蒂。
恶性肿瘤如先天性纤维肉瘤、横纹肌肉瘤、神经母细胞瘤、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及其他深部软组织肿块。其他还包括婴儿肌纤维瘤病、脂肪母细胞瘤、鼻胶质瘤。
治疗
20世纪早期提倡早期积极干预,当发现治疗后出现并发症,而且多数患者的皮损可以自行消退,因而在20世纪晚期提倡不干预。目前的观点是积极的不干预,意思是主动与患儿父母讨论病情,父母学习关于血管瘤和治疗相关的知识、治疗的指征、治疗的类型、为什么他们的小孩必须要随访观察,密切观察和定期摄像来监测血管瘤是有必要的。通过照片回顾血管瘤的消退过程对家长是有帮助的。许多父母害怕出血和溃疡,因此预先温习出血或溃疡的护理,预知这些潜在的并发症是值得的。
溃疡的处理
旨在促进溃疡愈合、防止感染、减轻疼痛,4个方面包括局部伤口护理、治疗感染、特殊治疗(包括脉冲染料激光、糖皮质激素)、止痛。
糖皮质激素治疗
包括系统给予强的松龙或强的松、皮损内注射激素、局部外用激素。
其他局部治疗
噻吗洛尔凝胶、5%咪喹莫特乳膏。
其他系统治疗
包括普萘洛尔,重组干扰素-α。重组干扰素-α可以抑制血管生成,成功用于治疗危及生命和功能的血管瘤。干扰素-α需要几周才显效,与激素几天内起效不同。干扰素-α的副作用包括发热、过敏、腹泻、中性粒细胞减少、转氨酶升高和皮肤坏死。
激光治疗
包括闪光灯泵脉冲染料激光(PDL)595和585nm,其他激光包括氩激光和Nd:YAG激光(适用于较深部的血管瘤)。
外科治疗
手术切除适用于退化期皮损和消退遗留的纤维脂肪组织肿块。
动脉栓塞用于危及生命的血管瘤如高输出量的充血性心力衰竭,可与其他方法同上和前期使用。
冷冻治疗
接触冷冻最常使用,浅表血管瘤部分或全部消退,副作用包括疤痕形成、色素改变、感染。
先天性血管瘤如何判断
1.皮损出生即有或生后不久发生;
2.各型血管瘤的皮损特点;
3.组织病理;
4.鲜红斑痣:真皮内毛细血管增生与扩张;
5.单纯血管瘤:真皮或皮下组织内毛细血管及血管内皮增生;
6.海绵状血管瘤:真皮和皮下组织内大小不等的血管腔,外膜细胞增生。
根据以上临床表现,皮损特点,组织病理特征性即可诊断。
形成婴儿先天性血管瘤的原因
形成婴儿先天性血管瘤的原因是什么?大家都了解过了吗?能够认识过早的认识到这些病因知识对以后的病情是很有帮助的。还不懂的朋友请听下面详细解说。
婴儿先天性血管瘤的发病与雌二醇增高有关,这就证明了女孩发病率比男孩发病率高。近年来,婴儿先天性血管瘤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这是为什么呢?这种现象可能与环境污染、蔬菜、水果、肉类内含有的生长素、催化剂等化学物质有关。其实,该病最主要的病因是雌二醇增高,引发雌二醇增高的原因有什么呢?
因某种病情大量摄入雌激素,导致体内雌激素增高;或者由于饮食或环境因素的影响,如人工饲养的家畜食物中添加了大量的增加剂,而添加剂中还有生长激素等。这些都可能导致雌二醇升高,进而产生血管瘤。
以上所提到的的内容,都是经常遇到的婴儿先天性血管瘤发病的原因。那么在此也借以告诉患儿家属和治疗医师,只有科学合理地治疗,才能将血管瘤的发病率降到最低,那么血管瘤也是可以彻底康复的。
草莓状血管瘤有什么样的症状
血管瘤其实不属于“肿瘤”,而是先天性血管畸形的一种。在每100位新生儿中就有5位。其中草莓状血管瘤属毛细血管瘤的最常见一种。
婴儿草莓状血管瘤为较小而突出皮面的结节状肿物,压之退色有弹性。皮肤表面有大小不等暗红或紫红色高出皮肤斑块,形状不规则,边界清楚,表面凹凸不平呈菜花样,颜色鲜红或暗红,外形如草莓,故称为草莓状血管瘤。
草莓状血管瘤可生长在全身任何部位,以四肢、面部、颈部、躯干较为常见,也可生长在皮下组织、粘膜、肌肉内,少数可累及骨膜和骨骼等部位。好发面部、头皮、颈部、肩背部、外阴部,也见于任何部位。一般单发,也可多发,多发性草莓状血管瘤可与海绵状血管瘤混合存在,称之为混合型血管瘤。
草莓状血管瘤可随着天气气候冷暖的变化而变化,草莓状血管瘤局部的颜色可受情绪的波动也随之改变,随着年龄增长隆起部位也随之变大,损伤瘤体易于出血。
婴儿草莓状血管瘤的危害比较大,关于婴儿草莓状血管瘤的危害可以具体到以下两点:
1、婴儿草莓状血管瘤严重危害患儿的健康,在前6个月时,迅速生长,富有极大的侵犯性,在几周之内,正常组织可以受到严重破坏,以致眼睑、口唇、鼻、耳等组织都被不断扩张的血管瘤组织所覆盖。肿瘤的形态不规则,呈紫红色,易发生溃破,出血、感染、坏死、瘢痕形成。
2、婴儿草莓状血管瘤增大后还可以引起一系列继发性问题,眼、耳被遮蔽,口唇肿大等,因而出现呼吸、饮食、视觉、听觉等的功能障碍。混合型血管瘤在婴儿出生后生长迅速,不断增长扩展,向周围皮肤及深部组织侵犯,影响其正常功能。
肝血管瘤严重吗
肝血管瘤严重吗?
肝血管瘤这种疾病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良性肿瘤,但在不发现任何症状的前提下才不会危及生命健康,如果瘤体逐渐的扩大或到一定程度就会影响到正常的器官功能,影响到肝的代谢作用等,其危害程度是不容小视。
肝血管瘤严重与否主要取决于自身的生长速度和部位大小。没有症状5公分以下的肝血管瘤只需半年作一次超声波检查就行,并不需要进行治疗。倘若肝血管瘤超过5公分且伴有症状,就应该考虑采取治疗措施。
肝血管瘤虽是一种先天性疾病,不过幼时一般很小,没有什么症状,不易察觉。随着肝血管瘤的逐渐长大,病症往往到了中年才被发现。也有部分学者认为肝血管瘤与内分泌有关,理由是该症女性较男性发病率高。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肝血管瘤的病因与病毒性肝炎没有关联。
肝血管瘤严重吗?其实,肝血管瘤并不可怕,所以我们在发现之后要保持平和心态。平时要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不要让肝区受到外力碰撞以免肝血管瘤破裂。要定期去医院作复查,另外患者要注意饮食上的一些禁忌等。此外,及时的进行治疗也是很重要的。
先天性血管瘤有哪些表现
1、中位型鲜红斑痣
见于枕部及面中部,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退,皮损不高出皮面;
2、侧位型鲜红斑痣
带见于一侧面部,亦见于一侧或数侧,发生于面部者,一般随年龄的增长而颜色变深,亦可高出皮面或其上发生结节,常伴发其他血管畸形,根据受累血管部位及伴有炎症的不同而有Sturge-Weber综合征(软脑膜蛛网膜样鲜红斑痣)和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骨肥大性鲜红斑痣)的病名,前者出现软脑膜蛛网膜血管瘤病,导致其下大脑皮质进行性钙化,患者可发生癫痫,对侧软瘫,亦可发生结膜,虹膜和脉络膜血管瘤病,导致青光眼或视网膜剥离,后者可伴发软组织和骨肥大,静脉曲张和(或)动脉静瘘。
二、草莓状血管瘤
草莓状血管瘤又称毛细血管瘤,呈鲜红色,柔软分叶状肿瘤,数目单个或数个,大小不等,通常1cm至数厘米,偶亦见整个肢体受累者,境界清楚,好发于颜面,肩部,头部和颈部,出生时就存在,但常在生后2~3个月内发生,在3~6个月内逐渐增大,此后逐渐退化,70%~90%患者在5~7岁时可自行完全消退,有些血管瘤,可伴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即所谓的Kasadach-Merritt综合征。
三、海绵状血管瘤
为单个或多数大而不规则的真皮内和皮下结节,表浅损害颜面鲜红或深红,表面不规则;深在性损害,颜色呈紫色,表面光滑,性质柔软,常可压缩,状似海绵,其上方可伴发草莓状血管瘤,好发于头,颈部,亦可见于其他部位,小儿出生时即存在或生后数周发生,在1年内逐渐增大,经不定的静止期后,亦可能逐渐消退,但常缓慢而不完全,海绵状血管瘤尚见于两种罕见病,即Maffucci综合征和蓝色橡皮大疱痣,前者突出的特点是软骨发育不良,导致骨化不全,骨变脆引起严重畸形;骨软骨病可演变为软骨肉瘤,后者血管瘤隆起,暗蓝色,柔软可压缩,有些还带蒂,肠道经常见有血管瘤,引起慢性出血和贫血,尸检发现除肠道外,尚可见许多器官均有血管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