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姜的制作方法
中药炮姜的制作方法
1、中药炮姜的炮制
炮制是中药加工中的专用名词,用我们平时的话说,也就是炒制,中药炮姜就是把新鲜的姜晒干以后,再放入锅中炒制,一直炒到外表发黑而内里是老黄色时,才能取出,晾凉以后即可入药。
2、中药炮姜的功效
中药泡姜在泡制好以后可以与一些补气和补血的药用搭配使用,具有温经活血和温中散寒等多种功效,在中医中经常被用来治疗人类的腹泻和便血以及四肢怕冷等不良症状,治疗功效明显。
3、中药炮姜的特点
生姜在经过不同的加工方法以后可以制成煨姜和干姜以及炮姜等多种中药材,而炮姜就是这些姜类中药中最重要的存在,它也叫黑姜,通过加工让生姜的辛散之气去除,让它具有了更出色的止血和温中以及止泻等功效,因此中药炮姜多被用于人类胃腹冷痛之症的治疗。
中药的炮制
药物在应用或制成各种剂型前,根据医疗、调制、制剂的需要,而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的过程。常用的炮制的方法包括修治、水制、火制、水火共制等。炮制的目的在于纯净药材,保证质量,分拣药物,区分等级;切制饮片,便于调剂制剂;干燥药材,利于贮藏;矫味、矫臭,便于服用;降低毒副作用,保证安全用药;增强药物功能,提高临床疗效;改变药物性能,扩大应用范围。引药入经,便于定向用药。
姜黄粉和姜粉的区别
姜黄粉是由原产于印度的姜科植物姜黄Curcuma longa L. 的干燥根茎磨制成的粉,用作调味品和黄色着色剂,是家庭使用的普通调味料,用于咖喱粉、调味料等。姜黄是一种多年生有香味的草本植物,既有药用价值,又可以作食品调料。辛香轻淡,略带胡椒、麝香味及甜橙与姜之混合味道,略有辣味、苦味。姜粉是由姜磨制而成。姜作为一种药食兼用的调料,其味辛辣芳香。用姜制成姜粉,可以用来调味、腌渍、调汤,用起来更加快捷方便。生姜味辛性温,长于发散风寒、化痰止咳,又能温中止呕、解毒,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及胃寒呕逆等证,前人称之为 “呕家圣药”。姜炙法就是取生姜的这些特性,用姜汁这一辅料对药物进行炮制,来增强药物祛痰止咳、降逆止呕的作用,并降低其毒副作用。干姜虽与生姜同出一物,但由于鲜干质量不同其性能亦异。干姜性热,辛烈之性较强,长于温中回阳,兼能温肺化饮,临床上常用于治疗中焦虚寒、阳衰欲脱与寒饮犯肺喘咳等证。因此,用干姜制备的姜汁与生姜汁的性能也不一样。如用干姜制备的姜汁炮制药物,必将影响药物的炮制效果,达不到药物炮制的目的,就不能增强具有降逆止呕作用的药物的功效。
中药炮姜的功效
1、中药炮姜能止血
中药炮姜有出色的止血作用,可以用于人类脾胃虚寒和多种出血性疾病的治疗,像血痢和吐血以及便血都疾病都会在治疗时用到炮姜,不过单独使用炮姜治疗效果不明显,在治疗时应该加入人参、黄芪和附子等中药材,这样会让它的止血功效得到更好的发挥。
2、中药炮姜能止泻
止泻是中药炮姜的重要功效,它入药以后性质温和可以温暖脾胃,能温中止痛和止泻,对人们因脾胃虚弱出现的腹泻和腹痛有良好的治疗功效,在治疗时可以与厚朴和附子等中药材搭配使用,另外炮姜对女性产后血虚也有很好治疗效果,可以与当归和桃仁一起使用。
中药炮姜的副作用
中药炮姜是一种性质温和的中药材,它是没有副作用存在的,不过它在入药与其他中药材搭配时,数量应该严格按中医药师的药方去执行,不能随意改变,另外把中药炮姜当保健性药品食用时,用量也不宜过大,不然容易出现上火和胃酸过多等不良症状,对身体健康极为不利。
中药车前草的炮制方法
【药材来源】车前子为车前科植物车前或平车前的干燥成熟种子。夏、秋二季种子成熟时采收果穗,晒干,搓出种子,除去杂质。
【古代炮制方法】宋代有酒浸(《总录》)、微炒(《局方》)、焙制(《宝产》)、酒蒸(《济生方》)等炮制方法。明代又增加了米泔水浸(《醒斋》)和酒煮(《瑶函》)的方法。清代除沿用宋代方法外,又增加了酒炒(《金鉴》)、青盐水炒(《幼幼》)等炮制方法。明、清两代对炮制的目的也有所记述。
【现代炮制方法】
1.车前子: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筛去灰屑。
2.炒车前子:取净车前子,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略有爆声,并有香气逸出时,取出放凉。
3.盐车前子:取净车前子,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略有爆声时,喷淋盐水,炒干,取出放凉。车前子每100kg,用食盐2kg。
【饮片性状】车前子呈椭圆形、不规则长圆形或三角状长圆形,略扁,长约2mm,宽约1mm;表面黄棕色至黑褐色,有细皱纹,一面有灰白色凹点状种脐;质硬。气微,味淡,嚼之带黏性。炒车前子略鼓起,色泽加深,略有焦香气。盐车前子微有咸味。
【质量标准】车前子水分不得过12.0%,总灰分不得过6.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2.0%,车前子膨胀度应不低于4.0,含京尼平苷酸不得少于0.50%,毛蕊花糖苷不得少于0.40%;盐车前子总灰分不得过9.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3.0%,膨胀度不应低于3.0,含京尼平苷酸不得少于0.40%,毛蕊花糖苷不得少于0.30%。
【炮制目的】车前子味甘,性微寒。归肾经、肝经、肺经、小肠经。具有利水通淋,渗湿止泻,清肝明目,清肺化痰的功能。
生车前子长于利水通淋,清肺化痰,清肝明目,用于水肿,淋证,暑湿泄泻,痰热咳嗽,肝火目赤。炒车前子寒性稍减,并能提高煎出效果,作用与生品相似,长于渗湿止泻。用于湿浊泄泻,小便短少。如《本草备要》就有“炒研,入利水泄泻药”的记载。盐车前子泻热作用较强,利尿而不易伤阴,能益肝明目。用于眼目昏暗,视力减退。
中药材水蛭该如何炮制
【水蛭来源】本品为水蛭科动物蚂蟥、水蛭或柳叶蚂蟥的干燥全体。
【水蛭异名】蚂蝗。
【水蛭炮制】生水蛭:除去杂质,洗净,切短段,干燥。
烫水蛭:先将滑石粉置锅内炒热,加入净水蛭段,烫至微鼓起,取出,筛去滑石粉,放凉。
每生水蛭100kg,用滑石粉30~50kg。
【成品性状】生水蛭:为不规则小段,扁平,有多数环节组成。背部黑褐色或黑棕色,腹部黄棕色。质脆,易碎。有腥臭气,味咸苦。
烫水蛭:形同生水蛭,略鼓起,黑褐色。质酥脆,易碎。有焦腥气。
中和一个单位的凝血酶的量,为一个抗凝血酶活性单位。
生水蛭每1g含抗凝血酶活性应不低于16.0U。
【性味与归经】咸、苦,平;有小毒。归肝经。
【功能与主治】破血,逐瘀,通经。用于癥瘕痞块,血瘀经闭,跌扑损伤。
【炮制目的】本品用滑石粉烫制可减低毒性、矫味,使质地酥脆易于粉碎,增强逐瘀通经作用,并能杀死虫卵,便于保管和服用。
【用法与用量】1.5~3g。
【处方应付】写水蛭、炒水蛭、烫水蛭均付烫水蛭;写生付生水蛭。
【注意】孕妇禁用;体弱血虚,无瘀血停聚及月经期忌服。
【贮藏】置干燥处,防蛀。
姜半夏如何炮制
国内半夏炮制方法很多,目前仍以《中国药典》法及地方炮制规范的方法为主。由于传统炮制工艺方法的局限,半夏姜制过程中存在易粘结、糊化、焦底;存在时间长、辅料用量大、劳动强度大、收得率低的缺点。为了改善姜半夏炮制的条件,在长期的炮制实践中,总结出一个新的炮制方法,具体来看看:
取生半夏10斤,倒入缸内,用清水浸1天,捞入筐内,滤干水分,投入缸内,用明矾粉两斤半,生姜两斤半(榨汁)放锅内腌1夜。次日加清水,高出药物五寸左右,春冬腌30天,夏秋腌20天,取出淘净明矾,换清水再漂,冬春漂7天,夏秋漂5天,每天换水,夏秋每天换水两次,漂至无麻性捞起,日晒夜露7日,用甘草120克,炒枳实10克,陈皮15克,五味子15克,炒枳壳12克,薄荷12克,川芎10克,青皮15克,共煎浓汁,投入半夏内,使药汁吸尽后,再用丁香15克,广木香15克,白蔻10克,沉香3克,肉桂10克,砂仁15克,同研细末,放药内拌匀晒干。
其它半夏的炮制方法
1、生半夏
取原材料,除去杂质,洗净,干燥。用时捣碎。
2、清半夏
取净半夏,大小分开,用8%白矾溶液浸泡至内无干心,口尝微有麻舌感,取洗净,切厚片,干燥。每100kg半夏,用白矾20kg,加水250kg。
3、法半夏
取净半夏,大小分开,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取出,另取甘草适量,加水煎煮两次,合并煎液,倒入适量用生石灰配成的石灰液中,搅匀,加入上述已浸透的半夏,浸泡,每日搅拌1~2次,并保持浸液pH值12以上,至剖面黄色均匀,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洗净,烘干或阴干。每100kg半夏,用甘草15kg,生石灰10kg。
不同半夏的性状
1、半夏:本品呈类球形,有的稍偏斜,直径l~1.5cm。表面白色或浅黄色,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周围密布麻点状根痕;下面钝圆,较光滑。质坚实,断面洁白,富粉性。气微,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2、法半夏:本品呈类球形或破碎成不规则颗粒状。表面淡黄白色、黄色或棕黄色。质较松脆或硬脆,断面黄色或淡黄色,颗粒者质稍硬脆。气微,味淡略甘、微有麻舌感。
3、姜半夏:本品呈片状、不规则颗粒状成类球形。表面棕色至棕褐色。质硬脆,断面淡黄棕色,常具角质样光泽。气微香,味淡、微有麻舌感,嚼之略粘牙。
4、清半夏:本品呈椭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的片。切面淡灰色至灰白色,可见灰白色点状或短线状维管束迹,有的残留栓皮处下方显淡紫红色斑纹。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呈角质样。气微,味微涩、微有麻舌感。
不同半夏功效也不同,使用时一定要分辨清楚。内服一般炮制后使用,3~9g;外用适量,磨汁涂或研末以酒调敷患处。
远志的副作用有哪些
(一)毒性
远志根皮小鼠灌胃的LD50为10.03±1.98g/kg,远志全根的LD50为16.95±2.01g/kg,而根部木心用至75g/kg仍无死亡。100%远志注射液灌胃对小鼠的LD50为22.52g/kg。
(二)不良反应
据报道,远志内服致过敏反应1例,表现为舌及下颌部麻木,面部潮红,并出现散在性丘疹,停药后消失。另有1例,因工作中接触远志饮片导致过敏性哮喘。
(三)用药禁忌
(1)心肾有火,阴虚阳亢者忌服。
(2)《本草经集注》:得茯苓、冬葵子、龙骨良。畏珍珠、藜芦、蜚蠊、齐蛤。
(3)《药性论》:畏蛴螬。
远志的炮制方法
一古代炮制法
南齐时代就有“去心”(《鬼遗》)用法。至南北朝刘宋时代提出“用时须去心,若不去心,服之令人闷”。用熟甘草汤浸(《雷公》),此法沿用至今。此外宋代增加了炒黄甘草煮、生姜汁炒(《普本》)、酒浸(《鸡峰》)、焙制、酒洒蒸(《局方》)、姜汁淹、酒蒸炒(《心因》)等方法。明、清时代又增加了小麦炒、干姜汁蘸焙(《普济方》)、灯心煮(《奇效》)、甘草、黑豆水煮后姜汁炒(《入门》)、猪胆汁浸过,晒干,姜汁制(《回春》)、米泔浸、米泔煮(《准绳》)、微炒(《正宗》)、炙制(《金鉴》)、炒炭(《治裁》)等炮制方法。
二近代炮制辑要
远志的炮制方法,近代以来,全国各地尚有“蜜制”、“朱砂制”、“炒制”、“蒸制”、“制炭”、“生姜、甘草制”、“麸制”等制法。现行《药典》收载有远志和制远志两种饮片规格的炮制方法。
远志的炮制作用,现代一般认为远志生品“戟人咽喉”,有解毒消痈之功效。
中药丝瓜络的炮制方法
1.丝瓜络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残留种子,击扁,切成小块。《串雅内编》:“去子,剪碎。”生品长于祛风化痰,通络除痹。
2.炒丝瓜络取净丝瓜络块置锅内,用文火炒至深黄色,取出放凉。
3.丝瓜络炭取净丝瓜络块置锅内,用武火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褐色时,喷淋清水少许,灭尽火星,取出晾干。《证治准绳》:“连子烧灰存性。”《得配本草》:“煅炭存性。”炒炭后有止血作用,用于便血、崩漏等出血证。
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防潮。
中药丝瓜络味甘,性凉。归肺、肝、胃经。体轻通利。
1.《药性考》:“凉。”
2.张秉成《本草便读》:“味甘,性寒。”
3.《本草用法研究》:“无毒。归肺、胃、肝三经。”
4.《南宁市药物志》:“甘、平。”
壮阳酒是什么
壮阳酒在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国医药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历代医药著作中,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有药酒治疾健身的记载。如今,科学技术的进步已经让壮阳药的制作实现了从中药浸酒的传统工艺到利用萃取、浸提和生物工程等现代化手段的完美蜕变。
在中药制作里,酒是中药炮制最常用的辅料,而壮阳酒就是利用传统的调和作用进行补肾壮阳的一种极好的药材。它适用于患有阴寒症和虚损症的人,有助于补肾壮阳、养肝填精、健脾和胃、延年益寿,也有助于缓解疲劳、放松心情。
半夏有毒吗
专家的解释是半夏的确有毒。很多中药都含有一定的毒性,而经过炮制的中药一般上毒性会大大减少。生半夏是一种毒性非常大的药材。只要服上不到1g,就必死无疑。所以向来方剂中半夏一定久煎,而且多用制半夏。还有,医师也一定会吩咐病人煎了汤后万勿口尝药渣。要不然一定死。但是,半夏的毒性在方剂组成上是可以缓解的。重要配伍上,有很著名的一句话:“生姜杀半夏,半夏畏生姜”。简单地说,生姜是可以解除或大量减轻半夏的毒的。所以一般上用上半夏的方剂都会加生姜。就算方中不用生姜,半夏也一定会经过炮制。
炮制过的半夏有分姜半夏、法半夏和仙半夏等。姜半夏就是用生姜煎汤炮制的半夏,一般没有毒。法半夏则是用炙甘草加工过的半夏,其毒性大大减缓。仙半夏就是法半夏之上品。
所以现在成药里的半夏一般都很安全。让消费者知道里头含有有毒的半夏只不过是制药厂为自己的利益作保险而已。
半夏有毒,但不必惊慌,是药三分毒,注意医生的嘱咐,小心谨慎服用,也就可以达到其功效,发挥其药的作用了。且说一物降一物,就像生姜与半夏,只要你用对了药,毒性也可以减轻甚至消除。对于药物的了解,也可以让你在日常生活中,更加舒适的生活。
姜炭与炮姜的区别
炮姜与姜炭功能有异,且两者炮制方法、程度上也有较大差异。炮姜多利用辅料,炮制时间短,注重药物的膨胀度,意在除去部分挥发油,偏于温中。姜炭炮制火力大,制品炭化多,注重药物之颜色,意在炒炭存性,偏于止血。由于不同的炮制方法决定药物不同的功能与主治,这便是二者的根本区别。
在炮制实践中,炮姜多以砂伴炒为佳,烫法有受热均匀,炮制程度均一的优点。且炮制时间短,损耗少。姜炭宜清炒为佳(炒炭法),便于处理。由于炮制程度不一,炮姜炭化少,损耗率一般为20%,而姜炭炭化多,损耗率高达40%,导致其成本较高。
干姜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其炮制品炮姜最早记载于汉《伤寒论》。至宋代,《太平圣惠方》中所载干姜除“炮”外,又出一“炮炭”即姜炭。故此可以认为姜炭从宋代开始为干姜的又一炮制品。明代缪希壅在《炮制大法》中指出干姜:“若产后血虚发热及止血俱炒黑,温中炮用,散寒邪理肺气止呕生用”。《本草崇原》中指出:“后人以干姜炮黑谓之炮姜,姜味本辛,炮过则辛味稍减,若炮制太过,本质不存,谓之姜炭,其味微苦不辛,其质轻浮不实,又不及炮姜之功能”。《全国中药炮制规范》明确把两者区分开:“炮姜温中散寒,用于脾胃虚寒腹痛吐泻。姜炭温经止血.主治吐衄崩漏,阴虚失血”。故可以认为炮姜、姜炭应该是干姜的两种不同炮制品。
医典药论
1.论姜炭善止血:
1.1.李中梓:“吐衄下血崩漏淋产证,熟者反能止之,何也?盖物极则反,血去多而阴不复,则阳亢无所附,得此助阳之生而复矣,且见火则味苦色黑,守而不走,血安得不止耶?然必病久气虚,亡阳而多盗汗及手足冷者宜用;若初病火炽,遽尔投之,是抱薪救火,危亡立至矣。”《雷公炮制药性解》
1.2.缨希雍:“其言止血者,盖血虚则发热,热则妄行,干姜炒黑能引诸补血药入阴分,血得补则阴生而热退,血不妄行矣。”(《本草经疏》)
1.3.冯兆张:“姜,若至炒黑,则辛辣变为苦咸味,既下走,黑又止血,辛热之性虽无,辛凉之性尚在,故能去血中之郁热而不寒,止吐血之妄行而不滞,较之别药徒以黑为能止血为事者,功胜十倍。”(《冯氏锦囊·药性》)
1.4.姚球:“干姜,炮灰色黑,入肾助火。火在下谓之少火,少火生气,气充则中自温也。血随气行,气逆火动,则血止溢。炮姜(炭)入肾,肾温则浮逆之火气皆下,火平气降,其血自止矣。”(《本草经解》)
1.5.赵其光:“后世遇失血每用姜炭,以为火从水化,使洛阳不僭而血自止。不知姜炭全失姜之本性,止宜炒以守中,配入凉血之味,使寒不凝而血乃和。”(《本草求原》)
2.论姜炭散寒助阳:
2.1.徐大椿:“姜炮黑,辛苦大热,入脾胃而守中逐冷,救急回阳,为温中止血专药,产后虚冷必须之,即设假热外浮,非炮姜导之不可。”(《药性切用》)
2.2.汪级:“黑姜,色黑则人肾经,火化则不热而止于温,苦坚肾水,辛补命火,续绝回阳。”(《医林纂要·药性》)
2.3.张秉成:“干姜,炮黑则辛少苦多,操散之性已减,温守之力尤独,能入血分,协助补药之力,故营血虚寒而欲温补者,非此不为功,即纯虚而无寒者,亦可用之,不温则虚不复也。”(《本草便读》)
3.论姜炭燮理阴阳的配伍应用:金灵昭:“按前贤朱丹溪云,姜本车热,炒黑则苦平矣,能由阳入阴,由阳出阳,所以引气药入血分而补血,引血药入血分而止血,如血虚发热、产后大热必须用之。止血痢肠红及唾血、吐血、呕血、下血、血脱,面色白而夭不泽,六脉懦弱,有阴无阳者,大宜加之,如古方有用四君子配当归、熟地,加炒黑干姜而治气虚血脱者;有用四物汤配人参、黄芪,加炒黑干姜而治血虚气弱者,有阳生阴长、阴和阳合之义。”(引自《本草汇言》)
用药禁忌
阴虚火旺者及孕妇慎服。
1、《本草徵要》:“血寒者可多用,血热者不过用三四分为向导而已。”
2、《本草备要》:“多用报阴耗气,孕妇忌之。”
3、《得配本单》:“孕妇服之令胎内消,气虚者服之伤元,阴虚内热多汗者禁用。”
女人生理期能吃姜吗
经期能吃姜吗
相信大家对于姜是再熟悉不过的了 姜是我们常见的调味料,其实姜除了食用外,药用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姜有杀菌,抗癌等方面的好处呢。
姜,姜科姜属植物,也称“生姜”;开有黄绿色花并有刺激性香味的根茎。根茎鲜品或干品可以作为调味品。姜经过炮制作为中药的药材之一。姜有散寒发汗的功效,所以姜茶可以治疗感冒。它还是日常烹饪常用佐料之一。姜与 葱和蒜并称为"三大佐料"。
别名:生姜、白姜、川姜。姜为姜科植物姜的根茎,多年生草本植物,供食用的部分是肥大的根茎。姜原产于中国,可一种二收,早秋收嫩姜,深秋收老姜。姜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调味品,一般很少作为蔬菜单独食用。它还是一味重要的中药材,有生发黑发作用,也是心血管系统的有益保健品。
姜味辛性温,长于发散风寒、化痰止咳,又能温中止呕、解毒,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及胃寒呕逆等症,前人称之为 “呕家圣药”。姜炙法就是取生姜的这些特性,用姜汁这一辅料对药物进行炮制,来增强药物祛痰止咳、降逆止呕的作用,并降低其毒副作用。如竹茹生用长于清热化痰,姜炙后可增强其降逆止呕的功效;厚朴其味辛辣,对咽喉有刺激性,通过姜炙可消除其刺激咽喉的副作用,并能增强宽中和胃的功效;黄连姜炙后可缓和其过于苦寒之性,并善治胃热呕吐。
干姜虽与生姜同出一物,但由于鲜干质量不同其性能亦异。干姜性热,辛烈之性较强,长于温中回阳,兼能温肺化饮,临床上常用于治疗中焦虚寒、阳衰欲脱与寒饮犯肺喘咳等证。因此,用干姜制备的姜汁与生姜汁的性能也不一样。如用干姜制备的姜汁炮制药物,必将影响药物的炮制效果,达不到药物炮制的目的,就不能增强具有降逆止呕作用的药物的功效。
虽然很多人都爱吃姜,姜的用途也是很广泛的,比如生理期能吃姜吗,这个问题很多女孩子都想知道,其实生姜的好处有很多,女人生理期这个阶段一定要格外注意一下饮食的,如果饮食不合理是最容易伤害身体的,适当的喝一些姜茶也能够缓解女人的痛经。
中药磁石的炮制方法
1、磁石:除去杂质,砸碎。本品为不规则的碎块。灰黑色或褐色,条痕黑色,具金属光泽。质坚硬。具磁性。有土腥气,味淡。
2、煅磁石:取净磁石块,照煅淬法(按明煅法煅烧至红透后,立即投入规定的液体辅料中骤然冷却的方法称煅淬。煅后的操作程序称为淬,所用的液体辅料称为淬液。)煅至红透,醋淬,碾成粗粉。(每100kg磁石,用醋30kg。)
经期能吃姜吗
姜,姜科姜属植物,也称“生姜”;开有黄绿色花并有刺激性香味的根茎。根茎鲜品或干品可以作为调味品。姜经过炮制作为中药的药材之一。姜有散寒发汗的功效,所以姜茶可以治疗感冒。它还是日常烹饪常用佐料之一。姜与 葱和蒜并称为"三大佐料"。
别名:生姜、白姜、川姜。姜为姜科植物姜的根茎,多年生草本植物,供食用的部分是肥大的根茎。姜原产于中国,可一种二收,早秋收嫩姜,深秋收老姜。姜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调味品,一般很少作为蔬菜单独食用。它还是一味重要的中药材,有生发黑发作用,也是心血管系统的有益保健品。
姜味辛性温,长于发散风寒、化痰止咳,又能温中止呕、解毒,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及胃寒呕逆等症,前人称之为 “呕家圣药”。姜炙法就是取生姜的这些特性,用姜汁这一辅料对药物进行炮制,来增强药物祛痰止咳、降逆止呕的作用,并降低其毒副作用。如竹茹生用长于清热化痰,姜炙后可增强其降逆止呕的功效;厚朴其味辛辣,对咽喉有刺激性,通过姜炙可消除其刺激咽喉的副作用,并能增强宽中和胃的功效;黄连姜炙后可缓和其过于苦寒之性,并善治胃热呕吐。
干姜虽与生姜同出一物,但由于鲜干质量不同其性能亦异。干姜性热,辛烈之性较强,长于温中回阳,兼能温肺化饮,临床上常用于治疗中焦虚寒、阳衰欲脱与寒饮犯肺喘咳等证。因此,用干姜制备的姜汁与生姜汁的性能也不一样。如用干姜制备的姜汁炮制药物,必将影响药物的炮制效果,达不到药物炮制的目的,就不能增强具有降逆止呕作用的药物的功效。
按中医理论,生姜是助阳之品,自古以来中医素有“男子不可百日无姜”之语。宋代诗人苏轼在《东坡杂记》中记述杭州钱塘净慈寺80多岁的老和尚,面色童相,“自言服生姜40年,故不老云”。传说白娘子盗仙草救许仙,此仙草就是生姜芽。生姜还有个别名叫“还魂草”,而姜汤也叫“还魂汤”。
黑糖如姜茶:
黑糖具有养血、活血的作用,姜可以加入黑糖一起冲泡,能健胃整肠、驱寒解热、促进血液循环、缓和经期的不适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