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吸虫病病人的饮食宜忌
血吸虫病病人的饮食宜忌
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虫卵引起的,主要累及肝脏与结肠。急性期主要病变为虫卵嗜酸性脓肿与肉芽肿。临床上有发热、肝肿大并有压疼,以及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伴腹泻或痢疾样大便。由于病人发热、贫血、消瘦,损耗很大,故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和高纤维素饮食。
又由于脾胃虚弱,消化功能差,饮食要易消化易吸收,可先采用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再逐步过渡到软食和普通饭。牛奶、豆浆、豆奶、果汁、蒸蛋、肉末、肉松、鱼松、鱼丸等都很合适。
慢性期病人,因肝脏和肠道受累,一般营养欠佳,特别在杀虫治疗前后更应加强营养和支持疗法,根据患者脾胃功能和消化能力,给予高蛋白和维生素丰富的饮食。
晚期病人,有腹水者应卧床休息,适当限制钠盐和水入量,以减轻腹水。血吸虫病所致肝纤维化与肝炎后肝硬化不同,前者肝细胞破坏不多,肝功能尚好,故可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和维生素丰富的食物,以促进蛋白合成,提高血浆渗透压,腹水也能进一步得到控制。
血吸虫病在我国的分布概况
血吸虫病分布于我国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四川、云南、广东、广西、福建和上海等12个省、市、自治区的400个县、市、区,5161个乡、镇、场。主要是长江中下游沿江5省和四川、云南等省。但在上述范围内并非普遍流行血吸虫病,各省有一定的县、乡,一定的居民点为疫区,疫区呈点状或片状分布。全国历年曾查出钉螺面积148亿平方米,病人1200万例,病牛100余万头。
血吸虫病在我国流行由来已久,是一种古老的疾病。70年代在湖南长沙和湖北荆州出土的西汉(公元前约100多年)古尸的肝脏和肠壁均发现了血吸虫卵,证明血吸虫病在我国流行至少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
哪些原因会导致结肠癌的发生
1)吸烟可能也是导致结肠癌的主要原因之一
2)遗传因素遗传因素是结肠癌的发病原因之一。家族史:一级亲属得过结直肠癌的,其下一代在一生中患此病比普通人群要多。
3)环境因素结肠癌的发病与生活习惯饮食有关,特别是饮食。高脂肪饮食和食物纤维不足是发病的主要原因。
4)血吸虫病血吸虫流行区和非流行区的结肠癌发病率与死亡率有明显区别,过去认为慢性血吸虫病患者,因肠壁血吸虫卵沉积与毒素刺激,导致大肠粘膜慢性溃疡,炎性息肉等,进而引起癌变。
5)息肉大部分结肠癌是从小的癌前病变发展而来的,发病的主要诱因是不良息肉。其中绒毛样腺瘤样息肉更容易发展成癌,癌变得发生率为25%左右;管状腺瘤样息肉恶变率为3%左右。
6)炎症性肠病患溃疡性结肠炎的病人比普通人得结肠癌要高得多,多见于幼年发病病变范围广病程长的患者,癌变常发生在扁平粘膜。
血吸虫病能够治好吗
血吸虫病是由一种叫血吸虫的从来引起的慢性寄生虫病,有两种一种是肠血吸虫病,还有一种是尿路血吸虫病,我国目前主要存在的是肠血吸虫病中的日本血吸虫病。日本血吸虫患者的粪便中会含有活卵,这是这种病的主要传染源,主要可以通过皮肤粘膜,还有疫水接触而受到干扰,主要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上。得了这种病是可以治好,但是对于血吸虫病引起的脏器损伤没有办法补救。
血吸虫是一种需要中间宿主的寄生虫,以田间的钉螺为中间宿主,但人体下水时血吸虫的尾蚴通过皮肤感染人体。主要是寄生于人体的肝脏系统,对人体的肝脏损害较大,可引起血吸虫性肝炎。可出现肝功能下降。面色暗黄、蜡黄无光泽,体虚乏力,以及消化系统的一些症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有疫水接触史者尤其要加以重视。要采取严格的规范化治疗。
糖尿病人饮食宜忌
宜:微量元素锌和铬有刺激胰岛素分泌的作用。因此,多吃一点鲜酵母、蘑菇和糙米等富含锌和铬的食物,对糖尿病患儿也很有益。烹调多采用清蒸、水煮、凉拌等方式。
忌:易于使血糖迅速升高的食物不宜多吃:白糖、红糖、冰糖、葡萄糖、麦芽糖、蜂蜜、巧克力、奶糖、水果糖、蜜饯、水果罐头、汽水、果汁、甜饮料、果酱、冰淇淋、甜饼干、蛋糕、甜面包及糖制糕点等。少吃油煎、炸、油酥及猪皮、鸡皮、鸭皮等含油脂高的食物。饮食不可太咸,少吃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例如腰花、肝、肾等动物内脏类食物。含淀粉质高的食物及中西式点心均应按计划的份量食用,不可随意吃,以免过量吸取。
糖尿病患儿的饮食应随孩子身体变化而不断调整。家长可以定期带孩子检查身体,并根据具体情况和医生协商,制定出适合孩子生长发育以及能控制病情的饮食计划。家长还需教导孩子正确认识自己的病情,不要因一时口快而进食了不利于身体健康的食物。
鼓胀中医辨证 如何预防鼓胀
1.居室洁雅,行住坐卧,生活规律,起居有节,调适寒温。
2.饮食宜低盐或无盐,以防助邪。合理营养,以“热不炙唇,冷不振齿”为宜。忌酒,对已患过黄疸的病人更应忌饮。忌辛辣、坚硬之物而防助热伤络。忌暴食。
3.避免情志所伤和劳欲过度,怡性适怀,安心静养。
4.在血吸虫地区,避免与疫水接触,做好防护措施。
血吸虫病会传染吗
一、感染血吸虫病的症状:
血吸虫病是由寄生在血液中的血吸虫引起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发热是急性血吸虫病的突出症状,病人绝大多数会肝脏肿大,伴有压痛。感染较重或反复感染者可出现脾肿大,若不及时治疗,可迅速出现消瘦、贫血、营养性水肿和腹水症状,严重的会导致死亡。钉螺是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
二、血吸虫病的传播有哪些特点?
1、传播途径
血吸虫的无性繁殖阶段在中间宿主钉螺体内完成。血吸虫的分布与钉螺的分布严格一致,凡有血吸虫病流行的地方,必有钉螺孳生。没有钉螺的地方,虽然可以有患者(转入型患者)但不能在本地传开来。因此钉螺生态学研究对于血吸虫病流行病学有重大的意义。
血吸虫病属于传染性疾病,为粪-口传播,但其传播必须有三个条件:1)是带虫卵的粪便进入水中;2)钉螺的存在(因为钉螺是血吸虫必需的唯一中间宿主,即必需的中间环节);3)人接触了被感染的水,如因生产生活而接触疫水(捕鱼、种田、游泳、洗漱等)。
血吸虫病传染常见的感染方式有两大类:
1-1、血吸虫病传染生产性接触疫水:疫区群众常因生产活动接触疫水,如打湖草、捞猪草、防洪抢险、抢收庄稼、捕捞洪水鱼、打藜蒿等。有时清晨进湖草场,沾到草上的露水,也能感染到血吸虫病。
1-2、血吸虫病传染非生产性接触疫水:主要有青少年游玩、玩水。其次还有吃用疫水,如淘米、洗衣、洗菜等。
2、流行特征:
2-1、地方性:日本血吸虫病的地理分布与钉螺分布相吻合。因为钉螺的活动范围及扩散能力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钉螺的地理分布有严格的地方性。血吸虫病流行取决于钉螺的分布特征。钉螺作为日本血吸虫的惟一中间宿主,在血吸虫病流行病学与防治措施中均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2、人畜共患:迄今有人畜共患的流行区及只有动物感染的疫源地,而不存在仅有人群病例而无动物感染的地区,因而认为血吸虫原系动物寄生虫,随其进化而成为人兽共患寄生虫。目前,我国江湖洲滩地区耕牛在血吸虫病传播中起着越来越显着的作用。
血吸虫病作什么检查对身体危害
血吸虫病是由裂体吸虫属血吸虫引起的一种慢性寄生虫病,主要流行于亚、非、拉美的73个国家,患病人数约2亿。血吸虫病主要分两种类型,一种是肠血吸虫病,主要为曼氏血吸虫和日本血吸虫引起;另一种是尿路血吸虫病,由埃及血吸虫引起。我国主要流行的是日本血吸虫病。 病因 1.传染源 日本血吸虫患者的粪便中含有活卵,为本病主要传染源。 2.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皮肤,黏膜与疫水接触受染。 3.易感性 人与脊椎动物对血吸虫普遍易感。 2临床表现 1.侵袭期 患者可有咳嗽、胸痛、偶见痰中带血丝等。 2.急性期 临床上常有如下特点: (1)发热为本期主要的症状,发热的高低,期限和热型视感染轻重而异。 (2)胃肠道症状常呈痢疾样大便,可带血和黏液。 (3)肝脾肿大。 (4)肺部症状咳嗽相当多见,可有胸痛,血痰等症状。 3.慢性期 多因急性期未曾发现,未治疗或治疗不彻底,或多次少量重复感染等原因,逐渐发展成慢性。本期一般可持续10~20年,因其病程漫长,症状轻重可有很大差异。 4.晚期 病人极度消瘦,出现腹水、巨脾,腹壁静脉怒张等...
哪些人更易患直肠癌
①大肠息肉。已知腺瘤性息肉,尤其是多发性和直径大于1厘米的腺瘤性息肉,癌变危险性较大,被称为直肠癌的癌前病变,必须摘除干净。
②溃疡性结肠炎。其发生癌变的几率比正常人高5 - 10倍,特别是未成年时就发病,病程在5年以上的人,癌变危险性更大。
③日本血吸虫病。血昅虫的虫卵长期存在于大肠黏膜中,刺激肠黏膜而导致癌变。血吸虫病重灾区与无此病地区相比,直肠癌的检出率要高12倍。
④直肠癌患者的家庭成员,有直肠癌家族史者,直肠癌的发生率比无家族史者高3倍;除遗传因素外,可能与相同的饮食习惯也有关。
血吸虫病的传播途径 血吸虫病的传染源
血吸虫病病人是主要的传染源,包括急性、慢性和晚期血吸虫病患者以及无症状的感染者。而血吸虫携带者将含有活卵的粪便排入水中,是血吸虫病传播的一个重要环节。
感染血吸虫病的家畜和动物也是血吸虫病的主要传染源之一,也称为保虫宿主。
家畜包括:黄牛、水牛、奶牛、山羊、绵羊、马、骡、驴、猪、犬、,猫、兔等。
野生动物包括:家鼠、白鼠、沟鼠、野鼠、猴、獐、麝鼩、鹿、獾、貉、豹、野猪、野兔、野猫等。
得结肠癌的原因
结肠癌的病因一、环境因素
结肠癌的病因二、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是结肠癌的发病原因之一。家族史:一级亲属得过结直肠癌的,其下一代在一生中患此病比普通人群要多。大约1|4的新发病人有结直肠癌的家族史。
结肠癌的病因三、炎症性肠病 患溃疡性结肠炎的病人比普通人得结肠癌要高得多,多见于幼年发病病变范围广病程长的患者,癌变常发生在扁平粘膜。炎症的增生性病变的发展过程中,常可伴有息肉形成,进一步发展为肠癌;克隆氏(Crohn)病时,有结肠、直肠受累者也能引起癌变。克隆氏病或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会是常人的30倍
结肠癌的病因四、血吸虫病、 血吸虫流行区和非流行区的结肠癌发病率与死亡率有明显区别,过去认为慢性血吸虫病患者 ,因肠壁血吸虫卵沉积与毒素刺激,导致大肠粘膜慢性溃疡,炎性息肉等,进而引起癌变。 对着个观点进行推测血吸虫卵沉积在结肠粘膜下引起慢性炎症和息肉样增生,是癌发诱因。
结肠癌的病因五、息肉 大部分结肠癌是从小的癌前病变发展而来的,发病的主要诱因是不良息肉。其中绒毛样腺瘤样息肉更容易发展成癌,癌变得发生率为25%左右;管状腺瘤样息肉恶变率为3%左右.
结肠癌的病因六、有关资料报道了胆囊切除术后结肠癌的发病率也在增高,有关学者认为与次级胆酸进入肠腔增加有关系。
血吸虫病的传播途径 血吸虫病的易感染群
基本上所有人都对血吸虫病易感,只要人体与疫水接触,就会被感染。并且病人可重复感染,也就是说疾病经过治疗和康复后,还可再次被感染,无免疫性。
其他脊椎动物,如猫、狗、羊、兔等,也易感血吸虫病。
因此无论是青壮年还是老人、小孩,都需要注意预防血吸虫病。
蛔虫病病人饮食宜忌
1.饮食清淡,少食辛辣、炙煿及肥腻之品,免助热生湿。
2.对于蛔虫病患者可服驱虫药服药后要注意休息和饮食,保持大便通畅,注意服药后反应及排便情况,蛔厥时,口服食醋60~100ml,有安蛔止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