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和干姜的区别
生姜和干姜的区别
生姜具有辛温解表,温中止呕,温肺化饮,解鱼蟹毒等功效。尤其在在解热、止呕和解毒3个方面具有独特功效。所以在临床上,生姜主要用于治疗风寒所致的伤风感冒、头痛鼻塞、发热咳嗽。以及胃寒呕吐、鱼蟹毒等。生姜可以直接食用。例如,用鲜姜30克切片与红糖煮水,趁热喝可治风寒感冒、头痛鼻塞、经期腹痛;而将鲜姜榨汁饮用可治胃寒呕吐、咳嗽痰多等,吃鱼蟹时加些姜末与醋,可防鱼蟹之毒。
干姜具有辛热、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等性能。尤其在暖胃、通脉具有独特功效。故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寒、亡阳虚脱、手足厥冷及咳喘之症等。干姜不可直接食用,常和其他中药配伍组方煎汤服用。例如,用于脾胃虚寒的理中汤,寒饮咳喘的苓桂五味姜辛汤等,其中均以干姜为主药之一,另外,当阴寒所致亡阳虚脱时,可用干姜加附子以增强祛寒作用,具有回阳救逆之疗效。
注意事项:生活中有很多同样的物品,在一定程度下是会发生变化的,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去学习了解的。
生姜削皮好还是不削皮好 生姜是干的好还是湿的好
各有各的好。
生姜是生活中比较常用的一种药食两用的食材,将生姜晒干或低温干燥即可得到干姜,生姜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的功效,一般用于风寒感冒、脾胃寒症、胃寒呕吐、肺寒咳嗽等症。
而干姜的功效主要是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多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寒饮喘咳等脾胃寒症,且虚寒或实寒都可用干姜,由此可知生姜干的或湿的都各有益处,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即可。
干姜的功效和作用
1、含挥发油,油中主成分为姜醇、姜烯、没药烯、α-姜黄烯、芳樟醇、桉油素及α-龙脑;另含辛辣成分姜辣素及分解产物姜酮;尚含多种氨基酸等。
2、干姜甲醇或醚提取物有镇静,镇痛,抗炎,止呕及短暂升高血压的作用;水提取物或挥发油能明显延长大鼠实验性血栓形成时间;干姜醇提取物及其所含姜辣素和姜辣烯酮有显着灭螺和抗血吸虫作用。
3、用于脾胃阳虚而出现里寒证,症见积食不消,呕吐清水,大便稀,腹冷痛,舌淡苔白,脉沉细等。
4、有效治疗脾胃虚冷,吃不下饭,头晕吐逆。
5、用于肺寒,痰饮内停之咳嗽证。
干姜的药用价值
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寒饮喘咳。
1、用于治脾胃虚寒,腹痛下利,以及胃中寒饮,喜唾涎沫:人参、干姜、白术、甘草。如理中汤。(《伤寒论》)
2、用于治中寒水泻:干姜(炮)研末,饮服二钱。(《千金方》)
3、用于治寒痢青色:干姜切豆大,海米饮服六、七枚,日三夜一。(《补缺肘后方》)
4、用于治妊娠呕吐不止:干姜、人参各一两,半夏二两。上三味,末之,以生姜汁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丸,日三服。如人参半夏丸。(《金匮要略》)
5、治头目旋晕吐逆:川干姜二两(炮),甘草一两(炙赤色)。上二味,为粗末。每服四、五钱,用水二盏,煎至八分,食前热服。(《传信适用方》止逆汤)
6、治伤寒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太热者:干姜一两,附子一枚(生用,去皮,切八片)。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伤寒论》干姜附子汤)
7、治脾寒疟疾:㈠干姜、高良姜等分。为末。每服一钱,水一盏,煎至七分服。㈡干姜炒黑为末,临发时以温酒服三钱匕。(《外台》)
8、治吐血不止:干姜为末,童子小便调服一钱。(《千金方》)
9、治吐、下血:当归、阿胶各八分,川芎五分,蒲黄一钱,柏叶一钱五分,炒姜炭七分。上水煎,百草霜末点服。(《观聚方要补》断红饮)
10、治脾胃虚弱,饮食减少,易伤难化,无力、肌瘦:干姜(频研)四两,以白饧切块,水浴过,入铁铫溶化,和丸梧子大。每空心米饮下三十丸。(《十便良方》)
干姜泡水有什么功效
材料:干姜10g、红茶3g。
用法:用干姜的煎煮液25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效:温中散寒,回阳通脉。
用途:心腹冷痛、肢冷、吐泻;寒饮咳喘;风湿寒痹;阳虚吐血衄血下血。
来源:《医学入门》。
生姜与干姜的区别
姜原生的那个块叫母姜,母姜的辣性特别足。母姜晒干了就是干姜;母姜放到土里面当年生出的茎块为生姜;干姜是母姜晒干的,所以干姜的辣性会更足一些;生姜因为是新生长出来的,所以它发散的作用会更强一些。
生姜:最主要的作用是发散表寒,比如感冒受寒了,切两片姜,渴姜汤出一身汗就好了,因为生姜走表,汗往外一散寒邪就随着汗往外出去了。生姜还能和中降逆,比如呕吐的人渴点姜汁可以止呕。
干姜:干姜走表的性质弱,干姜的作用主要是暖中,回阳通脉,温中散寒,温肺化饮。对于治疗吃冷饮过度,寒邪直接进入体内,下大雨天淌水,寒邪从下而入,这种情况用干姜暖中效果比较好。
炮姜与干姜的区别
干姜是生姜干燥所得,炮姜是干姜用河砂拌炒到一定程度所得。
炮姜:炮姜为不规则的厚片或块状,表面鼓起,棕黄色,内部深黄色,质地疏松,气香。具有温中散寒,温经止血的功能。其辛燥之性较干姜弱,温里之力不如干姜迅猛,但作用缓和持久,且长于温中止痛,止泻和温经止血。可用于中气虚寒的腹痛,腹泻,和虚寒性出血。
干姜:为不规则的厚片或丁块。表面灰棕色或淡黄棕色。切面黄白色,有明显的筋脉小点,显粉性,有特异香气。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的功能。干姜能守能走,故对中焦寒邪偏盛而兼湿者以及寒饮伏肺的喘咳颇为相宜。又因为本品力速而作用较强,故用于回阳救逆,其效果甚佳。常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痰饮喘咳。
干姜的副作用
毒性很弱,干姜浸剂给小鼠灌胃的半数致死量折合生药为33.5g/kg;干姜水煎剂给小鼠灌胃的半数致死量在250g/kg以上。
阴虚内热、血热妄行者忌服,孕妇慎服。干姜恶黄连、黄芩、天鼠矢。
干姜医书有记载
1、《本草纲目》:干姜,能引血药入血分、气药入气分。又能去恶养新,有阳生阴长之意,故血虚者用之。凡人吐血、衄血、下血,有阴无阳者,亦宜用之,乃热因热用,从治之法也。
2、《本草经疏》:炮姜,辛可散邪理结,温可除寒通气,故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出汗,逐风湿痹,下痢因于寒冷,止腹痛。其言止血者,盖血虚则发热,热则血妄行,干姜炒黑,能引诸补血药入阴分,血得补则阴生而热退,血不妄行矣。治肠僻,亦其义也。
3、《本经》: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僻下痢,生者尤良。
以上就是一些干姜的相关知识,如果想认识更多的中草药,请继续关注养生之道网中医养生频道。
生姜和干姜的区别与搭配禁忌生姜和干姜的区别
生姜:生姜具有辛温解表,温中止呕,温肺化饮,解鱼蟹毒等功效。
尤其在在解热、止呕和解毒3个方面具有独特功效。所以在临床上,生姜主要用于治疗风寒所致的伤风感冒、头痛鼻塞、发热咳嗽。以及胃寒呕吐、鱼蟹毒等。生姜可以直接食用。例如,用鲜姜30克切片与红糖煮水,趁热喝可治风寒感冒、头痛鼻塞、经期腹痛;而将鲜姜榨汁饮用可治胃寒呕吐、咳嗽痰多等,吃鱼蟹时加些姜末与醋,可防鱼蟹之毒。
生姜和干姜的区别与搭配禁忌生姜和干姜的区别
干姜:干姜具有辛热、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等性能。
尤其在暖胃、通脉具有独特功效。故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寒、亡阳虚脱、手足厥冷及咳喘之症等。干姜不可直接食用,常和其他中药配伍组方煎汤服用。例如,用于脾胃虚寒的理中汤,寒饮咳喘的苓桂五味姜辛汤等,其中均以干姜为主药之一,另外,当阴寒所致亡阳虚脱时,可用干姜加附子以增强祛寒作用,具有回阳救逆之疗效。
姜不能和什么一起吃
韭菜
韭菜性温,能温肾助阳,益脾健胃,行气理血。多吃韭菜,可养肝,增强脾胃之气。吃韭菜的好处多,但煮韭菜最好不要放姜,因为韭菜放姜发酸。
芹菜
芹菜是我们比较常见的食材,它不仅有着丰富的营养,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它可以养精益气、补血健脾、止咳利尿、降压镇静等等,对身体健康十分有益,备受人们的推崇。但煮芹菜也不要加姜,因为芹菜放姜有咸苦味,影响口感。
生鱼
早放姜与鱼相克。烧鱼时,放一些生姜可以去腥增鲜,但过早地放人生姜,鱼体浸出液的蛋白质会影响生姜,使姜不能发挥去腥作用。鱼体的浸出液略偏酸性(pH值5.5左右)时,放人生姜,其去腥的效果最佳,因此,烧鱼时应在鱼的蛋白质凝固后再加人生姜以发挥去腥增香的效能。
生食类海鲜
姜不能和生食类海鲜一起吃,因为生食类海鲜和姜一起吃发膻。
酒
姜和酒都属于温热,辛辣,具刺激性的食物,两者搭配在一起,容易造成火气大,体内燥热,甚至可能导致便秘。
男性怎么用姜保健方法
无论生姜干姜都是佳品
吃鲜生姜的好处:增食欲,缓衰老
中老年男性常会因胃寒、食欲不振导致身体虚弱,可常含服鲜姜片,刺激胃液分泌,促进消化。
鲜姜不如干姜那样有强烈的燥性,滋润而不伤阴,每天切四五薄片鲜生姜,早上起来饮一杯温开水,然后将姜片放在嘴里慢慢咀嚼,让生姜的气味在口腔内散发,扩散到肠胃内和鼻孔外。
吃干姜的好处:治疗肾虚阳痿
干姜温中散寒,健胃活血,枸杞子滋补肝肾,益精明目,此药膳可治疗由于肾阳虚衰引起的阳痿、畏寒肢冷、腰疼、腰膝酸软、倦怠等。不过,姜属辛温食品,只能在受寒情况下应用,但是也不能用太多,以免破血伤阴。如果同时有喉痛、喉干、大便干燥等症状时,建议不要用姜,以免加重症状。
取约500克雄鲤鱼一条,干姜、枸杞子各10克。取鲤鱼肚内之鱼(即雄鱼腹中白色果冻样物质雄鱼精囊腺),与干姜、枸杞子同煎,煮开,加料酒、盐、味精适量调味即成。空腹时服食,隔日吃1次,连服5日。
治感冒的姜汤怎么熬
姜汤红糖水就是治感冒的一种姜汤,具体的做法如下:
1.姜块用刀拍一拍。
2.在锅中放水,放入葱段和姜块以及少量红糖。
3.大火煮开,小火煮15分钟。
4.尝一尝,如果觉得味道冲,可以再放些红糖
如果感冒风寒、恶寒发热、头痛鼻塞,民间常用姜糖水治疗.具体做法是:用生姜一大块切片或切丝煎水,加少许红糖(白糖亦可),乘热一气服下。对于感冒轻型或体质壮实的患者,往往可以药到病除。这种方法最常用于御寒防感冒,如在寒夜久行、落水救起、突遭雨淋时,及时喝一碗生姜红糖水,汗出身暖,浑身舒畅,常常可以达到预防目的。服后最好睡卧盖被取汗,避免风寒。
姜糖水之所以能够防治风寒感冒,是因为生姜具有发汗解表作用。生姜不仅是家庭必备的调料,也是常用的中药之一。因加工炮制不同,姜的药用有生姜、干姜、炮姜之分,应注意区别使用。生姜用鲜品、味辛性温,长于发散风寒,又能止呕,多用于风寒感冒及呕吐之证;千姜为母妻的干燥品,味辛性热,走散之力已减,温中之功加强,为治疗脾胃虚寒证的关键药,并能回阳、温肺化饮;炮姜经过火炮,辛味减弱,味较苦涩,温经止血是其所长,多用于虚寒性出血证。故前人有“生姜走而不守,干姜能走能守,炮姜守而不走”之说。由此可见,防治感冒的姜糖水用生姜最为适宜,如果一时找不到生姜,干姜也可代用。
生姜干姜药效有什么不同
生姜具有辛温解表,温中止呕,温肺化饮,解鱼蟹毒等性能,在解热、止呕和解毒3个方面具有独特功效,故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风寒所致伤风感冒、头痛鼻塞、发热咳嗽,以及医治胃寒呕吐、解鱼蟹毒等。生姜可以直接食用。例如,用鲜姜30克切片与红糖煮水,趁热喝可治风寒感冒、头痛鼻塞;而将鲜姜榨汁饮用可治胃寒呕吐、咳嗽痰多等,吃鱼蟹时加些姜末与醋,可防鱼蟹之毒。
干姜具有辛热、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等性能,在暖胃、通脉具有独特功效,故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寒、亡阳虚脱、手足厥冷及咳喘之症等。干姜不可直接食用,常和其他中药配伍组方煎汤服用。例如,用于脾胃虚寒的理中汤,寒饮咳喘的苓桂五味姜辛汤等,其中均以干姜为主药之一,另外,当阴寒所致亡阳虚脱时,可用干姜加附子以增强祛寒作用,具有回阳救逆之疗效。
感冒熬姜汤
其实在现在的社会中,很多地方还保留着这种治疗感冒的方法,现代的中医一般把这种方法称作偏方,在现实生活中,偏方是却是存在的。治感冒的姜汤有很多种做法,而且做法不同效果也是不一样的。那么,下面就来说说治感冒的姜汤怎么熬这个问题。
姜汤红糖水就是治感冒的一种姜汤,具体的做法如下:
1.姜块用刀拍一拍。
2.在锅中放水,放入葱段和姜块以及少量红糖。
3.大火煮开,小火煮15分钟。
4.尝一尝,如果觉得味道冲,可以再放些红糖
如果感冒风寒、恶寒发热、头痛鼻塞,民间常用姜糖水治疗.具体做法是:用生姜一大块切片或切丝煎水,加少许红糖(白糖亦可),乘热一气服下。对于感冒轻型或体质壮实的患者,往往可以药到病除。这种方法最常用于御寒防感冒,如在寒夜久行、落水救起、突遭雨淋时,及时喝一碗生姜红糖水,汗出身暖,浑身舒畅,常常可以达到预防目的。服后最好睡卧盖被取汗,避免风寒。
姜糖水之所以能够防治风寒感冒,是因为生姜具有发汗解表作用。生姜不仅是家庭必备的调料,也是常用的中药之一。因加工炮制不同,姜的药用有生姜、干姜、炮姜之分,应注意区别使用。生姜用鲜品、味辛性温,长于发散风寒,又能止呕,多用于风寒感冒及呕吐之证;千姜为母妻的干燥品,味辛性热,走散之力已减,温中之功加强,为治疗脾胃虚寒证的关键药,并能回阳、温肺化饮;炮姜经过火炮,辛味减弱,味较苦涩,温经止血是其所长,多用于虚寒性出血证。故前人有“生姜走而不守,干姜能走能守,炮姜守而不走”之说。由此可见,防治感冒的姜糖水用生姜最为适宜,如果一时找不到生姜,干姜也可代用。
生姜、干姜、炮姜、高良姜,它们的区别
生姜:为姜科多年生草本姜的新鲜根茎,全国各地均产,秋末采挖,鲜用或埋入砂中备用。性——微温,归肺、脾经,功效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干姜:为姜科多年生草本姜的干燥根茎,冬季采收,趁鲜切片晒干或低温烘干,生用。性辛,热,归脾、胃、心、肺经,功效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高良姜:为姜科多年生草本高良姜的干燥根茎,夏末秋初采挖,晒干,生用。性辛,热,归脾、胃经,功效有散寒止痛,温中止呕
炮姜没听说过,有的只有煨姜,为生姜用纸包浸湿置为上煨熟入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