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经常咳嗽怎么调理 位置祛痰法
小孩经常咳嗽怎么调理 位置祛痰法
采取不同的位置摆放孩子的身体,能促使孩子肺部的痰液排出。如准备几个枕头,叠加在一起,让孩子俯卧在上面,保持头低脚高的姿势,促进痰液排出。除俯卧外,侧卧亦有效。每个姿势要保持5分钟,如果孩子出现不适,应立即停止。
秋燥咳嗽别乱止咳
咳嗽是人体一个自我保护的反应,咳嗽会把我们气道里面不正常的东西通过咳嗽排出来,比如痰液,或者吸入的空气中的有害物质。
导致咳嗽的因素很多,各不相同,有物理性的,例如刺激性的气体、化学物质等;也有病理性的,例如细菌、病毒等。咳嗽可以是单独的症状,也可以是有些疾病的伴随症状,比如我们感冒时最常见的是打喷嚏、流鼻涕、发烧、咳嗽等。咳嗽通常是感冒的主要症状,也是最后一个消失的症状,最新的临床研究表明,感冒后的咳嗽甚至可以持续18天之久。
黄柳一介绍,儿童秋燥咳嗽主要是由气候因素引起的,人体的肺脏是一个特殊的器官,喜欢湿润的环境,对干燥比较敏感,所以在秋天更容易出现咳嗽的情况。
咳嗽按性质可以分为干咳和湿咳,黄柳一介绍,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判断孩子咳嗽是干咳还是湿咳:咳嗽时倘若没有痰或痰量甚少,一般为干咳,往往是由环境或过敏等受到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咳嗽,干咳也有可能转变为湿咳;如果咳嗽同时伴有痰液,一般称为湿咳,常见于感染后咳嗽、肺炎、慢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等。
应对
湿咳——应首先祛痰
黄柳一指出,多数儿童咳嗽是由于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为有痰咳嗽,即湿咳。针对孩子常见的有痰咳嗽,应该先化痰再止咳。黄柳一解释说,这是因为痰液很黏,而且里面有很多蛋白质的成分,如果这些分泌物在呼吸道里没有被排出来,细菌进去后,就会附着在痰液上,这时痰液就成了很好的培养基,使细菌得以快速繁殖,导致二重感染,即继发感染,所以,湿咳治疗的目的主要是祛痰,让痰液变得稀一些,这样才能比较容易地被排出,不给细菌繁殖的机会。而且,大多数儿童咳嗽都不是和感染或过敏相关的,而是由痰液增加导致的,所以对于有痰咳嗽,祛痰是第一位,止咳是第二位,只有痰液排出了咳嗽才能好转。
为什么有的孩子患湿咳后久治不愈呢?黄柳一解释说,儿童患湿咳后,如果没有用药物帮他尽快把分泌物排出来,儿童就只能通过自身咳嗽来排痰,而咳嗽又使黏膜再次受刺激,从而分泌新的痰液,有了痰液的刺激,孩子又要咳嗽,如此反复,变成了恶性循环,总也好不了。
“需要提醒的是,有些家长喜欢给孩子使用含有多种成分的复方药物,因为它能缓解很多症状,用途广。但这类药物不一定适合宝宝,因为宝宝可能只是流鼻涕、咳嗽,但是不烧,或只咳嗽又不流鼻涕又不烧,这样有些成分就多余了,对孩子的身体反而是种伤害。”黄柳一强调说,从儿童用药的角度讲,药物的成分越简单越好,如果孩子只是咳嗽,应尽量选择成分单一的化痰药。
干咳——应谨慎镇咳
如果孩子是干咳,建议多喝水,饮食方面要清淡一点,“小孩子很喜欢吃肯德基、麦当劳等,这些都是比较燥热的东西,这时要忌口,多吃一些蒸的、水煮的东西会比较合适。”食物的品种方面可以考虑适当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量。目前正是秋梨上市季节,每天吃1~2个,可养肺润燥、润肠通便、预防咳嗽,还可以多吃萝卜、银耳、木耳等。
另外,黄柳一强调说,干咳的话我们也要区分,因为有些表面上来看是干咳,但实际上可能是痰液太黏稠了。这种情况下我们一定要用祛痰药来稀释痰液,这样痰液才更容易排出来。
“很多父母见到孩子咳嗽,不分青红皂白就给孩子用镇咳药,这样做很可能帮倒忙,加重咳嗽。”黄柳一解释说,干咳有可能转变为湿咳,一旦干咳转变为有痰咳嗽,如果强行使用镇咳药物,往往会掩盖咳痰症状,这将导致痰液滞留在体内,不但耽误了治疗时机,还会引起肺炎等更加严重的呼吸道疾病,“特别是小婴儿,呼吸中枢可能更敏感一点,不能盲目使用镇咳药,否则会引起呼吸抑制,严重的甚至会危及生命,因此年轻家长们一定要谨慎使用镇咳药,只要条件允许,都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儿童咳嗽药有哪些
1、小孩咳嗽常用中成药
1.1、小孩化痰止咳颗粒:针对有浓痰,不易咳出,或久咳、千咳的症状,用于小孩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
1.2、小孩清热止咳口服液:针对孩子因肺热上火引起的感冒、咳嗽、咽喉肿痛症状。
1.3、解肌宁嗽丸:擅长宣肺化痰止咳,用于小孩头痛身热、咳嗽痰盛、气促及咽喉疼痛。多用子小孩风寒感冒咳嗽初起,也用于气管炎、支气管炎等。
1.4、儿童清肺口热服液:有清热化痰止咳之功,适用于面赤身热、咳嗽痰多、咽痛者。
2、祛痰药
2.1、沐舒坦,西药,稀释痰液,以便排除,适合痰非常严重,粘稠无法吐出,甚至呼吸困难的情况,没有专门针对婴儿的,通用,按体重计算:1.2~1.6mg.kg.日计算,分两次饭后吃,粗算2岁以下每次用片剂的1.3片,每天2次。用糖浆更容易喂,计算方法一样。
2.2、王氏保赤丸,小编个人认为配比非常好,儿科全科药,祛痰润肺有一定疗效,尤其气管炎、肺炎时用作辅助用药,能大大缩短疗程。
2.3、小儿葫芦散,和王氏功能类似,更偏重祛痰,但不如王氏易吃。
2.4、健儿清解液,针对热咳发烧,或寒咳后期转热或出火旺症状,消积去痰,清热解表。
日常处理咳嗽方法大全
一、不能滥用抗生素
止咳一般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护理。二是用药。家长最好不要盲目给孩子用抗菌素,因为滥用抗菌素对宝宝有害无益。对于因感冒(无发烧)引起的咳嗽,家长给宝宝适当服用克咳小儿止咳糖浆、999咳嗽糖浆等治咳糖浆,可控制咳嗽病情的发展。
二、日常处理
1、晚上睡觉时抬高孩子头部。
2、多喝温热的水可使宝宝黏痰变得稀薄,缓解呼吸道黏膜的紧张状态,促进痰液咳出。最好让宝宝喝温开水或温的牛奶、米汤等。
3、水蒸汽止咳法。如果孩子咳嗽严重,可让他们吸入蒸汽;或者抱着在充满蒸汽的浴室里坐5分钟,潮湿的空气有助于帮助清除肺部的黏液,平息咳嗽。
4、热水袋敷背止咳法。热水袋中灌满40℃左右的热水,外面用薄毛巾包好,然后敷于孩子背部靠近肺的位置,这样可以加速驱寒,对伤风感冒早期出现的咳嗽症状尤为灵验。
三、拍背法
幼儿一般不会吐痰,即使痰液已经咳出也只会将痰液吞下胃。因此,大人可以在孩子咳嗽时,抱起来,用空掌轻轻拍背部,上下左右都拍到。
在给孩子拍背时,如果一拍到某一部位时孩子就咳嗽,说明痰液就积在此处,应重点拍。多数是肩胛下的部位,也就是肺底部容易积痰。
孩子咳嗽,一般都是因为有痰的刺激,那么痰液排出,咳嗽就能暂时缓解。所以,拍背能起到宽胸理气,促进痰液排出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拍背最好在宝宝刚睡醒或临睡前进行,不要在餐后半小时内。
四、按摩法
这一方法对风热咳嗽的宝宝比较有用。
具体操作方法是:先上下来回搓宝宝的脚心,每只脚搓30下,然后每个脚趾都上下按摩20-40下。重点按摩脚面大脚趾根部两侧的部位,只要扁桃体发炎时,这个部位就会很疼,每只脚按摩5分钟。按摩后,有咽喉痛的孩子的症状会明显减轻。
按摩后要及时给孩子多喝温开水,也可以喝淡淡的盐开水。
按摩法要有成果,贵在每天坚持!
小儿咳嗽的按摩手法
1、小儿咳嗽按摩肺俞穴
位置:在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按法:用大拇指指端按揉50下。
功效:调补肺气,补虚清热,主治咳嗽、气喘。
2、小儿咳嗽按摩经渠穴
位置:手腕部,桡骨茎突与桡动脉之间的凹陷处。
按法:用大拇指指端按揉,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各揉300下,以局部感觉酸胀。
功效:经渠穴是肺经的经穴,具有清肺化痰,理气镇咳功效,是治疗咳嗽的要穴。
3、小儿咳嗽按摩太渊穴
位置: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外侧缘。
按法:食指按揉50-100次。
功效:能止咳化痰,通调血脉。主治咳嗽,气喘,咳血,胸痛,咽喉肿痛。
4、小儿咳嗽膻中穴
位置:我们前胸两个乳头连线的中点。
治疗方法:我们在这个位置上稍微抹一点痱子粉,爽身粉作为推拿的介质,或者稍微抹点鸡蛋清,有一定润滑作用的就可以,然后我们用手,为了方便好操作,用手掌的外侧缘,就是小鱼际的这个部分,把这个部分放在檀中穴上,左右或者上下快速的摩擦。多擦一会儿,一定要把他擦热,这时候有很好的止咳作用。
5、小儿咳嗽天突穴
位置:我们一仰脖子以后,胸骨凹陷的这个坑,因为我们这里是胸骨,胸骨柄上方凹陷处,就在这儿,这就是我们的天突穴。
我们一仰脖子以后,胸骨凹陷的这个坑就是天突穴
治疗方法:天突穴大家要注意不要向里面按,这么按小孩会有一种很不舒适的感觉,怎么办呢?我们就用这几个手指轻轻的掐,一下一下的掐,不要重了,重了小孩会被掐得很痛的,反复的轻轻的掐,掐一会儿以后就有点淤血了,这我们就达到目的了,要把它掐到皮下轻度淤血。
新生儿感冒咳嗽怎么办
变换体位
宝宝夜间卧位不当,平躺会加重咳嗽,因为这会引起肺或支气管呼吸不畅,家长可以将孩子的枕头垫高些,使患儿保持半卧位,有利痰液排出。而且在孩子咳嗽的间隙,让孩子改为侧卧姿势或将之抱起侧卧,每1~2小时给孩子翻身,轻轻地拍打背部,以促进痰液排出,缓解咳嗽。
拍背排痰
宝宝咳嗽厉害时,家长可以帮宝宝拍背,使呼吸道分泌物易于排出,促进炎症消散,缓解咳嗽。具体做法是:将患儿竖着抱起,家长把手扣起来,拍打孩子的背部,从下往上,从外往里拍,因为这是孩子肺叶、支气管的走向,每次可拍50-60下。
给宝宝喂些温开水
咳嗽的患儿,经过呼吸道的不显性水份丢失会很高,气道内相对缺水,可加重呼吸道炎症和分泌物稠度,使之不易咳出。让患儿多饮水,尤其是23℃左右的温开水,对咽喉部有良好的湿润和物理治疗作用。多饮凉开水能使黏稠的分泌物得以稀释,容易被咳出,利于止咳和祛痰,有利于局部炎症的消除。
室内空调不要开得过高
很多家庭在冬天为了给宝宝一个温暖的环境,都会在宝宝睡觉时空调开得过高,却不知这样反而会引起宝宝夜间咳嗽,因为干燥的热空气会刺激宝宝的喉咙引起咳嗽。如果将空调温度稍微调低一点,稍冷的空气还能够储存一些湿气,这样有利于缓解宝宝夜间咳嗽。
合理药物治疗
小孩感冒咳嗽严重时,应及时就医,切勿耽误治疗。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抗病毒药或抗生素,小孩也可以喝些感冒冲剂,中成药制剂,副作用小。同时,应当注意给孩子保暖,并且要补充充足的水分。
孩子咳嗽中医经络穴位调理法
孩子的脏腑娇嫩,生病通常与经络不通致脏腑发生障碍有关。通过中医按摩、推拿等刺激外在穴位,可激发经络之气,调畅气血,起到防病治病之效。
按摩食指、无名指,清肝、平肺
孩子咳嗽通常因寒而起,寒在体内散不去就会郁而化热,当孩子体内有热时,就需要清热、宣肺。家长可每天给孩子清肝经、清肺经,即按摩孩子的食指和无名指,帮助孩子清肝、平肺,进而缓解咳嗽。肝经和肺经通常一起推,效果更佳。此法适用于孩子风热咳嗽、感冒发热、咳嗽有痰、痰鸣、鼻干、流浊涕等。
孩子咳嗽时清肝经,可起到平肝泻火、息风镇惊、解郁除烦等功效。
孩子咳嗽时清肺经,可起到宣肺清热、疏风解表、止咳化痰等功效。
按摩拇指,健脾、化痰、止咳
脾为肺之母,脾不足的孩子,肺功能也常常受到影响,孩子就特别容易受到呼吸道疾病的侵袭,而且咳嗽往往迁延不愈。治疗时应重在调理孩子的脾胃,脾胃强大了,咳自然止。每天按揉孩子的拇指可起到健脾胃、补气血、消积食、化痰止咳等作用。
推小指,补肾、清热、化痰
肾主纳气,为气之根,肺中之气源于肾。肾不足,肺常不足,孩子容易咳嗽;而且孩子咳喘若久不愈,又会进一步伤肾。常给孩子推揉小指,可养肾清热,对肾阴不足、津亏所致的咳嗽、喘息、小便淋浊刺痛等有较好的功效。
清小肠经,清热、利尿、止咳
孩子久咳,通常肺内有热,心火和肝火都比较旺,通过清小肠经可起到清热、利尿、止咳的作用。临床上,凡发烧、咳嗽、哮喘并伴有二便不通的孩子,可常清小肠经,症状通常会得到缓解。同时,还应多给孩子喝温水。
清大肠经,通便、泄热、止咳
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孩子大便不通、便秘,会蓄热在内,也会导致咳嗽。清大肠经,可去大肠内热,缓解便秘,导出积滞,进而把体内邪气宣泄出去,肺脏自然平平安安,对缓解孩子热咳、燥咳有帮助。
揉一窝风穴,温肺止咳
揉一窝风穴可起到温中行气、疏风散寒、宣通表里、解表发汗、温肺止咳等功效,适用于孩子风寒感冒咳嗽、鼻塞流涕、咳嗽气喘、咯痰不畅、脏腑积寒等症。本穴可与补脾经配合作用。
点按少商穴,宣肺热、解咽痒
少商穴是手太阴肺经末梢的一个穴位。中医认为:“咽接食管,通于胃;喉接气管,通于肺。”常给孩子按少商穴,可起到去肺热,缓解咽痛、咽痒、咽干等功效。此穴通常配合商阳穴作用,疗效更佳。
清天河水,宣肺热、止咳化痰
清天河水可起到宣肺清热、疏风解表、止咳化痰等功效,对孩子感冒发热、风热咳嗽、燥咳、痰鸣、鼻干、流浊涕等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如果孩子咳嗽同时伴有发热,可同时与清肺经配合作用。
艾灸身柱穴,散寒止咳、强健体质
身柱,含有全身之柱的意思。艾灸身柱穴具有补益肺气、止咳平喘、温化痰湿、防病强身等作用,对孩子感冒、发热、咳嗽、肺炎、支气管炎、百日咳、哮喘、食欲缺乏、精神萎靡、发育不良等均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按摩大椎穴,通经活络、清热解表
孩子咳嗽,无论是寒还是热,都可以用到一个穴位——大椎穴。大椎穴为督脉之穴,督脉具有统率和督促全身阳经的作用,有“总督诸阳”和“阳脉之海”的说法,而手足三阳经都汇聚到督脉的大椎上,因此大椎又被称为“阳中之阳”。只要给大椎穴适当的刺激,就可以起到通督行气、祛邪防病、调畅气血、补充人体正气和增强抗病能力的作用。
最简单的方法便是搓热两手掌心,然后按在孩子大椎穴的位置轻柔,或是用毛巾热敷。另外,还可以经常给孩子艾灸、刮痧、提捏大椎穴,这对孩子感冒、发热、咳嗽、哮喘等均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揉肺俞穴,缓解咳嗽、胸闷
孩子咳嗽,按揉肺俞穴可起到温肺润燥、增强呼吸功能、减少气道阻力、改善肺功能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咳喘、久咳不愈、痰鸣、胸闷、胸痛等症,对孩子过敏性鼻炎引起的咳嗽也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久咳不愈、咳喘,刮一刮膻中穴
肺主气,膻中为气海,故用膻中穴可以调理因肺气阻滞造成的咳嗽、咳喘等。孩子若有慢性咳嗽、痰湿不化、胸闷气喘等症状,刮一刮膻中穴,就可以起到很好的宽胸理气、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
揉按中府穴,解咳嗽、咽干
中府穴为脾肺之气汇聚处,按摩中府穴,可兼治脾肺两脏之病,对防治孩子消化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均有较好的疗效。孩子患咳嗽、气喘、胸闷、咽干、口渴等症均可按揉孩子的中府穴。按揉时可先点压到孩子中府穴的痛点,再轻轻按揉痛点即可。
痰多咳嗽,按揉中脘穴
孩子因积食、消化不良等引起咳嗽,且咳嗽痰多,痰液不易被排出时,可常给孩子按揉中脘穴。中脘穴是健脾良穴,按揉中脘穴可起到健脾和胃、补中益气、化痰止咳等功效,并能提升孩子身体的抗病能力,减少患病机会。
咳嗽咽痛,按压天突穴
天突穴主要用于胸肺病症,主治咳嗽、哮喘、咽喉肿痛、声哑、呕吐等症,对孩子因咽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等引起的咳嗽均有较好的疗效。临床常与中府穴、膻中穴等穴位配伍作用。
点按足三里穴,健脾、化湿、止咳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孩子积食、消化不良、食欲不佳时常按足三里穴,可起到明显的缓解作用。此法对因脾胃虚弱而引起的咳嗽、气喘、痰多、久咳不愈等,均能起到较好的治疗作用。
点揉太溪穴,补肾、止咳喘
太溪穴是足少阴肾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常给孩子按揉此穴,能够激发和调动孩子身体的自愈能力,提高其抗病能力。孩子慢性咳嗽、哮喘、口干咽燥、精神萎靡等都可以通过按揉太溪穴得到缓解。最好在晚上或睡前按揉太溪穴。
久咳气虚,点按涌泉穴
如果孩子咳嗽的时间较长,导致肺肾气虚、痰湿不化,则需要养肾补虚、化痰止咳。涌泉穴直通肾经,常按此穴可起到强肾、滋阴、化湿、泻火等功效。按前可先用温水给孩子泡脚,不仅能缓解咳嗽,还能让孩子有个好睡眠。
寒冷天气宝宝咳嗽护理小窍门
宝宝咳嗽时,止咳、祛痰等护理非常重要,而这也是妈妈很想学习的。就让我们告诉你一些护理咳嗽宝宝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吧。
为宝宝止咳的4个注意
宝宝咳嗽时
把宝宝抱起,拍拍背;宝宝咳得难受时,把宝宝立着包起来,拍拍后背,缓和一下。
呼吸困难时
让宝宝直起身坐着,宝宝晚上睡觉时,因咳嗽、哮喘而使呼吸困难,此时,让他直身坐起会舒服些。
咳嗽平息后
给宝宝喝些凉白开水,嗓子干时容易咳嗽,喝些白开水会好些,但如果咳嗽时喝水,会把水呛出来,所以应该在咳嗽平息后,再给宝宝喝水。
有其它症状
觉得宝宝身子烫时,为慎重起见,最好测量一下体温。
如果宝宝咳嗽痰多,除了带宝宝去医院进行治疗外,妈妈们还可以参考以下方法,给宝宝祛痰:
位置祛痰法
用几个枕头做成一个有斜度的平面,倾斜度约为20~30°左右,然后让宝宝俯卧在枕头上,头低脚高,这样利用地心引力,使肺部的痰液自动流出。
除了上述俯卧的姿势外,还可以让宝宝侧身睡在枕头上,左侧卧或右侧卧都可以,同样头低脚高。因为采取不同的位置摆放身体,会令肺部不同位置的积痰容易排出。
提示:每个位置停留5分钟,如果宝宝出现不适的现象,应立即停止。
拍痰法
在位置祛痰法的基础上,再加上拍痰法,能更有效地将痰排出,原理是通过空气及手掌的震动力,使积痰松动而被排出,方法是宝宝俯卧在有斜度的平面上,头低脚高,妈妈一只手护住宝宝,另一只手窝起手掌,用空心掌轻拍宝宝背部。
维持同样的姿势及手法,在宝宝上背部的左右两边轻拍,目的是拍出积痰,每个动作需拍3~5分钟。
震动法
让宝宝仰卧在有斜度的平面上,头低脚高,当宝宝呼气时,妈妈用双手紧贴宝宝的胸部轻按震动,注意不要太大力,当宝宝吸气时,妈妈双手则放松。
小孩咳嗽可以吃什么水果 荸荠
荸荠性寒凉,能清肺热,又富含黏液质,有生津润肺、化湿祛痰、清热解毒等功效,主治热病消渴、咽喉肿痛、外感风热、咳嗽等病症,小孩咳嗽时,不管生吃还是炖汤喝,都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