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肾性糖尿病有哪些症状

肾性糖尿病有哪些症状

首先,肾性糖尿是指当血糖浓度正常或低于正常肾糖阈时,由近端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功能减低所引起的糖尿的疾病临床上分为原发性肾性糖尿和继发性肾性糖尿原发性肾性葡萄糖尿。流行病学:本病较少见,中国只有少数报告发病率为0.2%~0.6%。

第一,原发性肾性葡萄糖尿是遗传因素引起的近端肾小管对葡萄糖重吸收障碍,临床上有两种疾病:小肠葡萄糖-半乳糖吸收不良综合征及良性家族性肾性糖尿。小肠葡萄糖-半乳糖吸收不良综合征是空肠及肾小管上皮细胞对半乳糖及葡萄糖转运的先天性缺陷,主要表现为肠道吸收障碍,初生儿水样腹泻,脱水与营养不良,大便中可检出大量半乳糖,改喂果糖可以治愈。肾脏病变较轻,且只见于同型合子。

良性家族性肾性糖尿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可分为两个类型:a型为肾糖阈和mtg 均下降,可有范科尼综合征;b型仅有肾糖阈下降。糖尿的程度因人而异,最严重者肾小管几乎不吸收葡萄糖。

原发性肾性葡萄糖尿者除有家族史外,通常缺乏糖尿病患者常见的烦渴、多尿、脓尿等症状,大多通过常规尿液分析发现。初生发病,一般无症状,也不影响发育,预后良好。可能是由于代偿性食欲亢进,补充了尿糖丢失。少数儿童病例亦因尿糖过多而发生低血糖症状,但一般不转变为代谢性糖尿病。少数病例可有多饮、多尿、多食等三多症状。经常持续糖尿,尿糖量一般<30g/24h,而空腹血糖正常,葡萄糖耐量试验也正常。尿糖丢失严重者可出现酮血症,尿酮阳性,易误诊为糖尿病。但需指出,肾性糖尿可以是糖尿病的前奏,在肾性糖尿基础上发展成真正糖尿病。

第二,继发性肾性葡萄糖尿与发性肾性糖尿比较起来较为常见,可继发于慢性间质性肾炎、多发性骨髓瘤等器质性肾损害。大多数破伤风患者有一过性肾性糖尿。妊娠妇女发生肾性糖尿是另一个临床常见现象。妊娠晚期及分娩期妇女多伴有不同程度的乳糖尿,这属于生理现象与肾性葡萄糖尿有质的区别。然而,有些继发性肾性糖尿常伴有其他肾小管功能障碍并有原发病的典型临床表现。

糖尿病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鉴别诊断方面须除外下列几种情况:

1.非葡萄糖尿如乳糖尿见于哺乳或孕妇及幼婴。果糖及戊糖尿偶见于进食大量水果后,为非常罕见的先天性疾患。发现糖尿阳性时,应联系临床情况分析判断,不宜立即肯定为糖尿病。鉴别方法有生化及发酵试验等。

2.非糖尿病性葡萄糖尿

⑴饥饿性糖尿:当饥饿相当时日后忽进大量糖类食物,胰岛素分泌一时不能适应,可产生糖尿及葡萄糖耐量减低,鉴别时注意分析病情,注意饮食史、进食总量,空腹血糖常正常甚可偏低,必要时可给糖类每日250g以上3日后重复糖耐量试验。

⑵食后糖尿:糖尿发生于摄食大量糖类食物后,或因吸收太快,血糖浓度升高暂时超过肾糖阈而发生糖尿,但空腹血糖及糖耐量试验正常。

⑶肾性糖尿:由于肾小管再吸收糖的能力减低,肾糖阈低下,血糖虽正常而有糖尿,见于少数妊娠妇女有暂时性肾糖阈降低时,必须进行产后随访,以资鉴别。肾炎、肾病等也可因肾小管再吸收功能损伤而发生肾性糖尿,应与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鉴别。真正的肾性糖尿如范可尼(Fanconi)综合征为肾小管酶系缺陷,颇罕见。空腹血糖及糖耐量试验完全正常,还可进行肾糖阈测定,肾小管最大葡萄糖吸收率测定等以资鉴别。

⑷神经性糖尿:见于脑溢血、脑瘤、颅内骨折、窒息、麻醉时,有时血糖呈暂时性过高伴糖尿,可于病情随访中加以鉴别。

3.继发性糖尿病由胰腺炎、癌、胰大部切除等引起者应结合病史分析考虑。血色病病员有色素沉着,肝脾肿大,糖尿病和铁代谢紊乱佐证,应注意鉴别,但较少见。其他内分泌病均各有特征,鉴别时可结合病情分析一般无困难。应激性高血糖或妊娠糖尿病应予随访而鉴别,一般于应激消失后2周可以恢复,或于分娩后随访中判明。

肾性糖尿检查诊断

一、临床诊断(按照Marble标准)

1、血糖正常或偏低。糖耐量曲线正常(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正常或略有波动). 2、尿糖阳性,一般每天尿糖量<30g,持续出现尿糖而不随饮食波动。

3、尿中可检出葡萄糖还原物质。

4、碳水化合物储积和利用正常。

5、有阳性家族史,无糖尿病和既往肾脏病史。

二、定性诊断

首先要排除高血糖引起的溢出性糖尿及非葡萄糖糖尿,果糖尿者尿中苯二酚试验阳性,戊糖尿者尿盐酸二羧基甲苯反应阳性,乳糖尿、半乳糖尿及甘露庚糖尿者用尿纸上层析法可确定。

三、肾性糖尿的病因诊断

继发性肾性糖尿病,如作为范科尼(Fanconi)综合征、勒韦(Lowe)综合征及其他肾脏病临床表现的一部分,基础疾病的特征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原发性肾性糖尿中的小肠葡萄糖-半乳糖吸收不良综合征也可根据其特有的临床表现加以诊断。对良性家族性肾性糖尿的诊断,家族史调查殊为重要。

四、肾性糖尿严重程度的判断

通常的做法是测定24h尿糖排泄量,在血糖处于生理浓度时,24h尿糖排泄量越多,说明肾小管糖重吸收功能越差;但单位时间内尿糖排泄量还受肾小球滤过率的影响,所以在肾功能减退时,24h尿糖排泄量不能反映肾性糖尿的严重程度。比较合理的判断方法是先分别测定肾小球滤过率及葡萄糖清除率,继而计算葡萄糖清除率与肾小球滤过率之比,比值越高说明肾小管糖重吸收功能越差,O型肾性糖尿时该比值接近于1.0。

引起尿糖高的原因有哪些

尿糖与血糖,一字之差,但尿糖和血糖的差别很大的。很早以前,人们以为尿糖高就是糖尿病的症状,但是后来人们逐渐发现血糖高才是糖尿病的根本表现。尿糖高不一定血糖高,尿糖高不一定是糖尿病。

尿糖高并不一定都是糖尿病,有多种疾病均可引起尿糖高,尤其是以下五种情况要与糖尿病加以区别:

神经性尿糖

患脑血管意外、肿瘤、颅骨骨折、脑炎、癫痫等疾病,会改变神经及内分泌的调节,使肝脏内贮存的糖元分解,血糖便增高,继而引起糖尿。

饮食性尿糖

在甲状腺机能亢进、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时,食物中的糖在胃肠道吸收过快,进餐之后出现暂时性的血糖增高而使尿糖增多。当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过高时,尿中会出现糖。长期饥饿的人突然饱餐一顿,可因胰岛素的分泌功能相对低下而产生尿糖。

药物性尿糖

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脑垂体后叶激素、咖啡因及苯丙胺类药物,会使血糖增高而造成糖尿。另外,有些药物如水杨酸类、对氨苯甲酸、水合氯醛、吗啡、氨基比林及大量枸橼酸等,可使尿糖的化验出现假阳性结果。

肾性尿糖

在正常情况下,人的空腹血糖浓度是每百毫升血有80毫克葡萄糖,以两肾每分钟滤过率为125毫升计算,1分钟便有100毫克的糖被滤出,但尿中却没有葡萄糖。这是因为,滤液的葡萄糖在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被重新吸收入血的缘故,肾性糖尿就是因为肾小管重新吸收机能低下所致,多见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家庭性糖尿及新生儿糖尿等。

妊娠性尿糖

妊娠中期及后期均应做尿糖化验,但出现尿糖并不能诊断为糖尿病。妊娠后期由于乳腺功能开始活跃可发生乳尿糖。还应考虑妊娠期肾小管对糖再吸收能力下降及排出的葡萄糖增多而引起肾性尿糖。

此外,嗜铬细胞瘤、肢端肥大症、皮质醇增多症以及严重的肝脏疾病患者也可出现继发性尿糖。

低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低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对于正常人来说如果一次性服大量的葡萄糖,血糖浓度不会超过8.9毫摩尔/升(160毫克/分升),2小时内可恢复至正常水平。为了早期诊断糖尿病,凡具有下列情况者,应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但对糖尿病患者禁止做此项试验。

(1)尿糖阳性,临床怀疑糖尿病而空腹血糖或随机血糖可疑升高者。

(2)对原有糖耐减低(igt)者的随访。

(3)对疑有妊娠糖尿病患者的确诊。

(4)其它原因引起的糖尿病鉴别,如肾性糖尿、滋养性糖尿、应激后糖尿等。特别是空腹血糖正常或可疑升高者。

(5)有糖尿病家族史,空腹血糖正常但有症状体征者,伴或不伴并发症,尤其在50岁前的患者。

(6)妊娠有自发性流产史、早产史、死胎史和巨婴者,或非妊娠成人提示低血糖的症状者。

ogtt操作方法步骤如下:

①试验前三日进高糖饮食,每日进食相当于300克葡萄糖的糖类食物。

②试验前日晚餐后开始禁食,时间不得少于8~10小时,允许饮水。

③因血糖受许多生理条件的影响而日夜波动,故试验时间最好在上午7~9时进行,试验前休息30分钟。

④抽空腹血1.5升,放入抗凝试管内,测定血糖值。

⑤将75克葡萄糖(难以诊断者,可改用100克)溶于200~300毫升温开水中,在5分钟内饮完(儿童每公斤体重按1.75克计算)。

⑥服糖后,在30、60、120、180分钟,分别采静脉血测定血糖和尿糖定性。

低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通过了以上几点的介绍希望对糖尿病的诊断提供一些帮助,同时一旦确诊就应该进行及时的治疗,避免给患者的健康造成更加严重的伤害。

糖尿病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1.非葡萄糖尿

如乳糖尿见于哺乳或孕妇及幼婴。果糖及戊糖尿偶见于进食大量水果后,为非常罕见的先天性疾患。发现糖尿阳性时,应联系临床情况分析判断,不宜立即肯定为糖尿病。鉴别方法有生化及发酵试验等。

2.非糖尿病性葡萄糖尿

⑴饥饿性糖尿:当饥饿相当时日后忽进大量糖类食物,胰岛素分泌一时不能适应,可产生糖尿及葡萄糖耐量减低,鉴别时注意分析病情,注意饮食史、进食总量,空腹血糖常正常甚可偏低,必要时可给糖类每日250g以上3日后重复糖耐量试验。

⑵食后糖尿:糖尿发生于摄食大量糖类食物后,或因吸收太快,血糖浓度升高暂时超过肾糖阈而发生糖尿,但空腹血糖及糖耐量试验正常。

⑶肾性糖尿:由于肾小管再吸收糖的能力减低,肾糖阈低下,血糖虽正常而有糖尿,见于少数妊娠妇女有暂时性肾糖阈降低时,必须进行产后随访,以资鉴别。肾炎、肾病等也可因肾小管再吸收功能损伤而发生肾性糖尿,应与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鉴别。真正的肾性糖尿如范可尼(Fanconi)综合征为肾小管酶系缺陷,颇罕见。空腹血糖及糖耐量试验完全正常,还可进行肾糖阈测定,肾小管最大葡萄糖吸收率测定等以资鉴别。

⑷神经性糖尿:见于脑溢血、脑瘤、颅内骨折、窒息、麻醉时,有时血糖呈暂时性过高伴糖尿,可于病情随访中加以鉴别。

3.继发性糖尿病

由胰腺炎、癌、胰大部切除等引起者应结合病史分析考虑。血色病病员有色素沉着,肝脾肿大,糖尿病和铁代谢紊乱佐证,应注意鉴别,但较少见。其他内分泌病均各有特征,鉴别时可结合病情分析一般无困难。应激性高血糖或妊娠糖尿病应予随访而鉴别,一般于应激消失后2周可以恢复,或于分娩后随访中判明。

尿糖阳性都是糖尿病吗

所以尿糖检测是阳性不一定都是由于糖尿病引起的。

1、妊娠期糖尿孕妇的身体和普通人是不同的,为了给胎儿提供生长发育的营养,以及为分娩做准备,会有很多微妙的变化。孕妇往往由于细胞外液容量增加,因而抑制了肾脏重吸收葡萄糖的功能,使肾糖阈下降而出现尿糖阳性。在妊娠后期或哺乳期,由于乳腺产生过多乳糖而随尿排出产生乳糖尿。

2、滋养性糖尿这是由于从饮食中摄取大量糖类,导致小肠吸收糖过快而超负荷,出现的暂时性糖尿。

3、肾性糖尿及假性糖尿这是由于肾脏的原因导致肾脏重吸收葡萄糖功能减低而出现糖尿,常见于染色体异常引起的原发性肾性糖尿,慢性间质性肾炎等,与糖尿病是不同的。

4、其他一些疾病如胃切除手术后、甲状腺功能亢进,导致小肠吸收糖过快而出现暂时性糖尿;肝功能不全时,血中果糖和半乳糖升高出现果糖尿或半乳糖尿。

5、尿量的影响尿量少而尿糖浓度会相对升高,也会出现阳性,如尿量多而尿糖浓度相对低时有可能出现弱阳性。

肾性糖尿病因

肾性糖尿的病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1、原发性肾性糖尿

亦称家族性肾性糖尿,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有的呈显性遗传。本病根据糖滴定曲线可分为两型:A型:肾糖阈及肾小管葡萄糖最大重吸收率(TMG)均减低,在血糖不高时肾小管对葡萄糖重吸收亦低于正常,故为真性糖尿。可为肾小管单独对葡萄糖转运有障碍,但常合并其他肾小管转输功能缺陷,如Fanconi综合征、Lowe综合征等。

B型:肾糖阈降低而TMG仍正常,故为假性肾性糖尿。是由于个别肾单位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功能减低,血糖未达肾小管葡萄糖最大吸收率就出现糖尿,即肾糖阈减低,临床较常见。

2、继发性肾性糖尿

较少见,可继发于慢性肾脏疾病如慢性间质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多发性骨髓瘤或其他肾毒物质如铅、镉、汞、草酸、氰化物及其他遗传性疾病Fanconi综合征、Lowe综合征、胱氨酸储积症等。

相关推荐

糖尿的鉴别诊断

(1)内分泌疾:诊断糖尿(原发性)时,应除外下述内分泌疾:①肢端肥大症。因生长激素分泌过多,拮抗胰岛素作用引起糖代谢紊乱,可出现垂体性糖尿症状,故临床上患者常表现为糖耐量减低,或并发糖尿。应与原发性糖尿鉴别,典型肢端肥大症症状助于诊断。因为肢端肥大症的治疗效果不很理想,所以糖代谢恢复正常的机会亦较少。②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状腺激素过多使肝糖原分解增加,加速新陈代谢。此外,甲状腺素能

尿糖阳性一定是糖尿

尿糖阳性一定是糖尿吗?这是很多朋友都想知道的一个问题,专家表示,正常人的肾小球滤液中含一定的葡萄糖,但绝大部分被肾小管重吸收回到血液中,所以虽然尿液中还极微量的葡萄糖的,但是尿糖定性检测结果是阴性的。如果血糖数值超过了肾脏重吸收葡萄糖的能力,尿中才会检测到尿糖,这个数值就是肾糖阈。正常人的肾糖阈是8。9~10毫摩/升,也就是血糖不超过8。9~10毫摩/升。但是妊娠或其它一些疾会导致肾糖阈下

慢性糖尿什么并发症

1、慢性糖尿并发症之感染:糖尿患者的高血糖状态利于细菌在体内生长繁殖,同时高血糖状态也抑制白细胞吞噬细菌的能力,使糖尿患者的抗感染能力下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皮肤感染等。2、慢性糖尿并发症之酮症酸中毒:糖尿酮症酸中毒多发生于胰岛素依赖型糖尿未经治疗、治疗中断或存在应激情况时。糖尿患者胰岛素严重不足,脂肪分解加速,生成大量脂肪酸。大量脂肪酸进入肝脏氧化,其中间代谢产物酮

老年人糖尿的鉴别诊断

1、1型糖尿和2型糖尿的鉴别:临床可根据起年龄,起缓急,酮症易感以及是否胰岛素治疗等初步对1型或2型糖尿作出鉴别,但临床上常遇到不少例仅根据临床表现难以鉴别,需全面综合考虑,以便采取合理治疗方案。2、肝源性糖尿:肝脏与糖代谢密切相关,在糖原异生,糖原合成,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释放等方面均起重要的调节作用,肝患者糖代谢紊乱比较常见,文献报告,肝硬化患者约30%可表现为糖耐量减退或糖尿

2型糖尿哪些呢

2型糖尿哪些呢?与遗传、日常生活状态、肥胖、妊娠等很大的关系。所以说糖尿因是比较复杂的。2型糖尿是糖尿的一种类型,而且是发率比较高的一类,这类患者的主要症状是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哪些呢?1、遗传、肥胖。糖尿都是可以遗传的,2型糖尿也不例外。2型糖尿患者其父母2型糖尿率达85%,直系三代连续2型糖尿家庭史者为 46%,子女中隐性2型糖尿者达53%。

尿糖检查诊断

尿糖检查是早期诊断糖尿最简单的方法。正常从血液流经肾脏时,其中的葡萄糖通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管内,在肾小管内的葡萄糖绝大多数又被重吸收人血,尿里仅微量的葡萄糖,每日只排出葡萄糖32~93毫克,用普通方法检查不出来,可以说是无糖的。但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是限制的,当血90超过一定数值时,肾小球滤液里的葡萄糖不能被肾小管全部重吸收,剩余部分则随尿排出而形成尿糖,一般每日排糖超过150毫克。血糖越

肾性糖尿需要治疗

1,黄芪粥。生黄芪30~60克、粳米60克、陈皮末10克。先将黄芪煎汤去渣,然后加入粳米煮成粥,粥成后加入陈皮末即可。本方能改善肾脏功能,消除蛋白尿,增强体质。2.芡实白果粥。芡实30克、白果10个、糯米30克。将白果去壳,与芡实、糯米共入锅中加水煮成粥。本方可疗肾属脾虚湿盛,小便淋浊,尿中大量蛋白排出者,可长期食用。3.黑豆炖猪肉。黑豆50克、瘦肉100克。先将猪肉置于水中煮开,再下黑豆共炖,

糖尿的鉴别诊断

多种非糖尿因素及疾可引起葡萄糖耐量减低或空腹高血糖,须与原发性糖尿相鉴别。(1)内分泌疾:诊断糖尿(原发性)时,应除外下述内分泌疾:①肢端肥大症。因生长激素分泌过多,拮抗胰岛素作用引起糖代谢紊乱,可出现垂体性糖尿症状,故临床上患者常表现为糖耐量减低,或并发糖尿。应与原发性糖尿鉴别,典型肢端肥大症症状助于诊断。因为肢端肥大症的治疗效果不很理想,所以糖代谢恢复正常的机会亦较少。

2型糖尿

1、遗传、肥胖。糖尿都是可以遗传的,2型糖尿也不例外。2型糖尿患者其父母2型糖尿率达85%,直系三代连续2型糖尿家庭史者为 46%,子女中隐性2型糖尿者达53%。2型糖尿率与肥胖成正比,据统计,身体肥胖者的2型糖尿率为28.2%,非肥胖者仅为2.6%。2、感染、妊娠等。感染也是糖尿的常见因,尤其是一些小的感染易被人们忽视。对于2型糖尿,任何感染皆可使胰岛素需要量

女性糖尿早期症状

阴部瘙痒由于糖尿人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尿液中的糖分升高,从而给霉菌生长繁殖创造了利条件,导致炎症、瘙痒的产生。尿路感染患者血糖高,随之尿糖含量也高,尿呈酸性环境,细菌又极易在酸性环境下生长而引发感染,同时,糖尿患者还存在着自主神经与周围神经变,患者往往感觉迟钝,即使存在尿路感染,小便频、急、疼的症状也不明显,因此往往会被患者忽视。女性性功能障碍这是由于糖尿患者供应会阴部的营养动脉硬化,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