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肝的临床诊断有什么方法
丙肝的临床诊断有什么方法
1、急性丙肝:患者通常起病较急,常有怕冷、发热、乏力等症状,也有患者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等急性感染症状。患者肝大质偏软,ALT显著升高,尿胆红素阳性。黄疸型患者的黄疸前期、黄疸期、恢复期三期经过明显。
2、慢性丙肝:通常是病程超过半年或者发病日期不明确的患者。患者症状有乏力、厌油、肝区不适等,临床检查可发现肝掌、肝大质偏硬、脾大等体征,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不同,可分为轻、中、重三度。
3、重型丙肝:患者自觉极度疲乏,出现严重消化道症状如频繁呕吐,黄疸迅速加深出现胆酶分离现象;皮肤、粘膜出血;出现肝性脑病、腹水。
谷丙转氨酶的临床诊断
谷丙转氨酶,主要存在于肝脏、心脏和骨骼肌中。肝细胞或某些组织损伤或坏死,都会使血液中的谷丙转氨酶升高,临床上有很多疾病可引起转氨酶异常,必须加以鉴别。
1.病毒性肝炎这是引起转氨酶增高最常见的疾病,各类急、慢性病毒性肝炎均可导致转氨酶升高。
2.中毒性肝炎多种药物和化学制剂都能引起转氨酶升高,但停药后,转氨酶可恢复正常。
3.大量或长期饮酒者谷丙转氨酶也会升高。
4.肝硬化与肝癌肝硬化活动时,转氨酶都高于正常水平,应该积极治疗。
5.胆道疾病胆囊炎、胆石症急性发作时,常有发热、腹痛、恶心、呕吐、黄疸、血胆红素及转氨酶升高。
6.心脏疾病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炎、心力衰竭时,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均升高,患者常有胸痛、心悸、气短、浮肿。心脏检查有阳性体征及心电图异常。
7.其他某些感染性疾病,如肺炎、伤寒、结核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都有转氨酶升高的现象,但这些疾病各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并可借助实验室检查,明确诊断。此外,急性软组织损伤、剧烈运动,亦可出现一过性转氨酶升高。所以你需要到医院做一个比较全面的检查,才能找出原因,及时处理。
丙肝临床有什么症状
1.潜伏期 本病潜伏期为2~26周,平均7.4周。血制品引起的丙型肝炎潜伏期短,一般为7~33天,平均19天。
2.临床经过 临床表现一般较乙型肝炎为轻,多为亚临床无黄疸型,常见单项ALT升高,长期持续不降或反复波动,患者ALT和血清胆红素平均值较低,黄疸持续时间较短。但也有病情较重,临床难与乙型肝炎区别。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较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更易慢性化。据观察,约40%~50%发展成为慢性肝炎,25%发展成为肝硬化,余为自限性经过。急性丙型肝炎发展成慢性者多为无黄疸型,ALT长期波动不降,血清抗-HCV持续高滴度阳性。因此,临床上应注意观察ALT及抗-HCV的变化。
虽一般丙型肝炎临床表现较轻,但亦可见重型肝炎的发生。HAV、HBV、HCV、HDV和HEV五种肝炎病毒均可引起重型肝炎,但发生的背景和频率不同。欧美统计资料表明,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的病因以:HBV居多,日本则以HCV居多。推测其原因可能是日本人群HCV感染率远高于欧美,其次是欧美的HCV基因型与日本的不同。我国尚无详尽资料,多数报道以HBV居多,HCV致重型肝炎中又以慢性乙型肝炎合并HCV感染者居多。
3.病毒血症的模式 对输血后丙型肝炎患者的随访研究表明,HCV血症有如下几种模式:
(1)急性自限性肝炎伴暂时性病毒血症。
(2)急性自限性肝炎伴持续性病毒血症。
(3)持续性病毒血症但不发生肝炎,呈HCV无症状携带者。
(4)慢性丙型肝炎伴间歇性病毒血症。
(5)慢性丙型肝炎伴持续性病毒血症。
4.HBV 与HCV重叠感染 由于HCV与HBV有相似的传播途径,因此同时感染这两种病毒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更多见的是在HBV持续性感染的基础上又感染了HCV。解放军302 医院发现,在HBsAg阳性慢性肝病患者血清中抗-HCV阳性率在轻型慢性肝炎(慢迁肝)为0(0/14);慢性活动型肝炎为24.24%(8/33);慢性重型肝炎为33.33%(3/9)。显示随乙型肝炎的进展和演变而阳性率增高,推测其原因可能是慢性乙型肝炎的进展过程中,接受输血等医源性感染的机会增多的缘故。另一方面,也有报告指出,HBV/HCV重叠感染的重型肝炎与单纯HBV感染的重型肝炎,二组的胆红素、AST/ALT及病死率比较,有明显的差异。说明重叠感染组的肝细胞坏死远较单纯HBV感染的重型肝炎严重。
有人观察HBV和HCV重叠感染病例的HBV DNA和HCV RNA同时阳性的只占19%,大部是HCV RNA或HBV DNA单项阳性,另外HCV RNA阳性者中几乎都是e抗原阴性病例,提示病毒重叠感染的发生增殖干扰现象。
5.HCV 感染与肝细胞性肝癌(HCC) HCV感染与HCC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从HCV感染发展到HCC平均约25年,也可不通过肝硬化而直接由慢性肝炎发展而来。各国HCC的抗-HCV检出率报告不一,我国初步报告为10.96%~59%。由于HCV具有广泛的异质性,HCC的发生与不同基因型的HCV感染有一定的关系。日本和美国HCV 流行情况基本相似,但在日本与HCV相关的HCC较多,而在美国较少。研究结果表明,Ⅱ型HCV具有复制水平较高及干扰素治疗反应差的特点,在造成肝病进行性发展和癌变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也为研究HCV致HCC机制提供了分子流行病学依据。
HCV致癌机制与HBV有所不同,已有研究表明HCV不像HBV能整合到肝细胞DNA中去。有报告认为HBV与HCV的双重感染似可增加肝细胞癌的发生几率,故应注意HCV与HBV共同致癌的作用。
6.HCV 感染与自身免疫性肝炎(AIH) 一般依自身抗体不同将自身免疫性肝炎分为四型,其中Ⅱ型AIH指抗核抗体阴性而抗-LKM-I阳性者。最近研究将Ⅱ型AIH分为两个亚型:Ⅱa型 AIH:年轻人多见,女性为主,有家族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抑制剂治疗效果好,与HCV感染无关。Ⅱb型AIH:多为老年,男性,无家族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抗病毒治疗优于免疫抑制剂,与HCV感染相关,抗-HCV阳性,抗-GOR阳性,此类患者必要时应查HCV RNA。
丙肝的相关症状
丙肝的症状表现之丙肝在临床上可以分为急性丙肝和慢性丙肝两类。一般,急性丙肝临床表现不明显,偶尔患者会有些丙肝的临床表现,但丙肝的症状表现较轻,以轻度全身疲劳、乏力及食欲不振为主。有些患者的急性丙肝的临床表现尚可有恶心、腹胀及肝区痛,同时可伴有低热、肝脾肿大,黄疸较少见,且无典型的黄疸前期、黄疸期、恢复期临床过程。
同时急性丙肝没有特异性,易被忽视,而急性丙肝治疗不及时,就会转变为慢性丙肝。慢性丙肝临床表现常有轻重不一的乏力,有时可影响慢性丙肝患者的工作和日常生活。其次慢性丙肝临床表现为右上腹不适,慢性丙肝患者常自诉右上腹有沉重感。其他一些慢性丙肝的症状表现包括恶心和关节痛,黄疸很少发生。
丙肝的早期症状是什么
大家都知道丙肝是具有传染性的疾病,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人们一旦感染了丙肝病毒,并不会马上就发作,有一定时期的潜伏期,不一定什么时候会反映出来,而且丙肝初期的症状不是很明显,那么应该如何分辨呢?丙肝的初期症状是什么呢?
大家都知道丙肝是具有传染性的疾病,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人们一旦感染了丙肝病毒,并不会马上就发作,有一定时期的潜伏期,不一定什么时候会反映出来,而且丙肝初期的症状不是很明显,那么应该如何分辨呢?丙肝的初期症状是什么呢?
新浪中医的专家告诉我们:丙肝在临床上可以分为急性丙肝和慢性丙肝两类。一般,急性丙肝临床表现不明显,偶尔患者会有些丙肝临床表现,但是没有特异性,容易被忽视,而急性丙肝治疗不及时,就会转变为慢性丙肝。如果治疗不及时,还可能恶化为肝硬化,到时候患者就很危险了。
慢性丙肝临床表现常有轻重不一的乏力,有时可影响慢性丙肝患者的工作和日常生活。其次慢性丙肝临床表现为右上腹不适,慢性丙肝患者常自诉右上腹有沉重感。其他一些慢性丙肝的临床表现包括恶心和关节痛,黄疸很少发生。值得注意的是慢性丙肝临床表现的有无或其严重程度与肝脏病变的发展不成正比。患者要注意身体的不适反应,有时候患者的眼睛还会变色,偏黄色。
急性丙肝临床表现:急性丙肝临床表现与乙型肝炎没有明显区别,但症状较轻,以轻度全身疲劳、乏力及食欲不振为主。有些患者的急性丙肝的临床表现尚可有恶心、腹胀及肝区痛,同时可伴有低热、肝脾肿大,黄疸较少见,且无典型的黄疸前期、黄疸期、恢复期临床过程。
丙肝的急性期丙肝早期的症状往往不容易被发现,因为大多数患者丙肝早期的症状往往不明显,即使有,也不特异,可能表现为流感样症状,例如胃口不好、感觉很累、恶心、呕吐等丙肝早期的症状,有时会发生黄疸。有极少的急性丙肝会引起严重致命的肝功能衰竭。
丙肝的初期症状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想要预防丙肝,就要从小事做起,杜绝生活恶习,男性要戒酒戒烟,酒是引发丙肝的最大因素,所以一定不可以酗酒。患者还要养成定时体检的习惯,这样可以及时的发现问题,避免病情延误。
丙肝临床症状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较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更易慢性化。据观察研究,约40%-50%发展成为慢性肝炎,25%发展成为肝硬化,余为自限性经过;从hcv发展成慢性肝炎平均约为10年,肝硬化平均约20年,少数患者恶变成为原发性肝细胞癌需30年。
·丙型肝炎是由HCV引起的,有I, II, III型,HCV是变异性很强的黄病毒,现已知这是一种单链DNA病毒,有脂膜,属被盖病毒或黄病毒,直径30-50nm。肝组织被损伤以细胞毒表现为主。感染HCV后形成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和变成慢性肝炎的机率比乙肝更高,病程呈慢性化。
由于丙肝潜伏期症状不明显,患者感染后一般不知情,直到多年后发病才知道,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甚至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由于目前尚未有疫苗预防丙肝,早查早治才是关键。丙肝常见急性期症状为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和右上腹部疼痛等,少数伴低热,轻度肝肿大,有些患者可出现黄疸。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表现为隐匿性感染。
通常,丙肝会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三种途径进行传播,凡曾接受过输血,共用过非一次性注射器和未经严格消毒的牙科器械、内镜检查、侵袭性操作和针刺等,与丙肝患者共用过剃须刀、牙刷、有过不洁性生活史、静脉注射毒品,或者有过文身、文眉、穿耳孔等皮肤黏膜损伤的人群均属于高危人群,当出现不适等症状时应进行丙肝病毒抗体检测。
丙肝如何检查的相关介绍
1、丙肝抗体的检测:
抗hcv抗体是由于人体免疫细胞对病毒感染或疫苗所做出的反应而产生的,但为非保护性抗体,其检测适用于高危人群的筛查、丙肝感染者的初次筛查,因此在临床上丙肝抗体检查是诊断丙肝的最重要手段,但其检测可确定之前病毒的存在但无法说明感染是处于急性期还是慢性或已经治愈,因此诊断上应结合丙肝病毒rna检测。
2、丙肝病毒rna检测:
该检测项目是探测血液中丙肝病毒的实际存在情况,可在感染两星期内检测到丙肝病毒。hcv-rna阳性提示丙肝病毒正在复制、肝组织有炎症反应,在临床上常作为抗病毒疗效评估的观察指标。
3、肝脏病理学检查:
因临床上,约有30-40%的丙肝病人验血与b超检查正常,但通过肝穿刺活检可发现肝脏已发生病变。通过肝脏病理组织学检查对于丙肝的诊断、衡量肝脏炎症、肝纤维化程度及药物疗效的评估都具有很重要的价值意义,但属于有创检查未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谷丙转氨酶的临床诊断
丙转氨酶,主要存在于肝脏、心脏和骨骼肌中。肝细胞或某些组织损伤或坏死,都会使血液中的谷丙转氨酶升高,临床上有很多疾病可引起转氨酶异常,必须加以鉴别。
1.病毒性肝炎这是引起转氨酶增高最常见的疾病,各类急、慢性病毒性肝炎均可导致转氨酶升高。
2.中毒性肝炎多种药物和化学制剂都能引起转氨酶升高,但停药后,转氨酶可恢复正常。
3.大量或长期饮酒者谷丙转氨酶也会升高。
4.肝硬化与肝癌肝硬化活动时,转氨酶都高于正常水平,应该积极治疗。
5.胆道疾病胆囊炎、胆石症急性发作时,常有发热、腹痛、恶心、呕吐、黄疸、血胆红素及转氨酶升高。
6.心脏疾病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炎、心力衰竭时,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均升高,患者常有胸痛、心悸、气短、浮肿。心脏检查有阳性体征及心电图异常。
7.其他某些感染性疾病,如肺炎、伤寒、结核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都有转氨酶升高的现象,但这些疾病各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并可借助实验室检查,明确诊断。此外,急性软组织损伤、剧烈运动,亦可出现一过性转氨酶升高。所以你需要到医院做一个比较全面的检查,才能找出原因,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