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乳腺肿大要治疗吗
新生儿乳腺肿大要治疗吗
新生儿出生后几天,在乳房处可能会出现隆起,甚至还能流出乳汁一样的液体,一些地方有为新生女婴挤乳汁的做法,认为不及时为女婴挤乳头,孩子长大了会形成乳头内陷。
事实上,为新生女婴挤乳汁不是预防乳头内陷的方法,乳头是否内陷与此毫无关系。而且挤乳汁的作法是十分危险的。
新生儿乳房肿大和泌乳是一种生理现象,无需特殊处理。无论男婴或女婴,在生后几天内都可能出现乳房泌乳或肿大。这是胎儿在母亲体内受到母血中高浓度的生乳素等激素的影响,使乳腺增生造成的。
出生以后,因为母体激素还会在新生儿体内存留一段时间,所以新生儿的乳房肿大,甚至还可以分泌乳汁。出生后大约1~2周,新生儿体内的激素水平逐渐降低,最后全部分泌并排出体外,乳房肿大的现象也就自动消失了。所以不需将乳汁挤出来。
如果给孩子挤乳汁,那倒可能引起乳腺组织发炎。如果乳房肿大、泌乳的同时伴有乳房处皮肤发红、肿胀,触之孩子即哭闹,就应考虑乳腺炎,要及时到医院诊治,至于将来会不会发生乳头内陷,与发育情况、孕期是否做好了乳房护理有关,而与新生儿期是否挤乳房并没有直接关系.
以上的内容给很多家长详细介绍了新生儿乳腺肿大要治疗吗?相信很多的家长,通过了解也有了更多的认识,如果自己孩子的乳腺肿大长期的存在,那么就意味着孩子的乳腺出现问题,所以要尽快的通过治疗,让自己的孩子得到康复。
新生女宝宝需要挤奶吗 新生女宝宝挤奶有什么危害
如果家长在宝宝还小的时候,就给宝宝挤奶,可能造成新生儿乳腺炎,因为新生儿皮肤很娇嫩,抵抗力较弱,家长为孩子挤奶时可造成女宝宝乳腺损伤,导致细菌侵入而引发乳腺炎,其症状表现为:胸部皮肤乳腺红肿、发热,患儿拒绝吃奶,哭闹、严重者可形成脓肿或入血发生败血症甚至危及宝宝生命。
另外家长不正确的操作,给新生女宝宝挤奶还有可能破坏宝宝的乳腺功能或造成乳头的扭曲,影响宝宝的乳房发育。可见给新生儿女宝宝挤奶是非常不科学而且很危险的做法。家长们切不可进行这种陈规陋习的做法。
新生儿溶血症的症状
皮肤发黄明显,因此此症被命名为黄疸。大部分新生儿出生后都会出现黄疸症状,这是正常显现,但若黄疸出现过早、胆红素水平持续升高则为不正常。
2.肝脾肿大:轻度肝脾肿大为常见症状,后期病情加重后肝脾也不会明显增大。但若出现明显肝脾肿大,要及早治疗。
3.贫血:贫血轻重不等,轻者与正常人无差别,重者面色苍白、手指甲面苍白。
4.发热:为新生儿溶血症的伴发症状,对小儿脑病发育发生一定影响,病情严重者需注意。
5.其他症状:嗜睡、拒奶、四肢松软或四肢发硬、惊厥都是新生儿溶血症的神经症状,由脑细胞受损所致。
婴儿乳腺发育是怎么了
乳腺肿大,无论男女都有,可有蚕豆样大小,还可见乳晕颜色增深及泌乳。
是否正常
正常
原因
是因母亲的雌激素残留在新生儿体内导致的。
处理方法千万不要挤,2~3周后自行消失。
新生儿几种常见的生理现象
{C}1、{C}宝宝怎么“缩水”了?
悠悠是个大胖小子,出生体重7斤半,乐坏了悠爸和悠妈。可是生后第6天,一称体重,怎么只有7斤2两了?难道是秤坏了,还是悠悠生病了?可是悠悠看上去精神好得很,一点都不像生病的样子。其实,这是典型的“生理性体重下降”,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掉水膘”,主要是由于宝宝生后体内水分丢失较多、摄入量少、胎脂脱落及胎便排出等原因造成的。一般来说生后一周左右宝宝体重会降至最低,10天左右恢复到出生体重,这是一种常见的生理现象。但是,生理性体重下降也是有范围的,足月儿体重减轻一般不超过出生体重的10%,早产儿可能会降得多些,可达15%左右。如果体重减轻过多或者迟迟不得恢复,就要请医生另外查找原因了。
{C}2、{C}女宝宝也有“生理期”?
思思是个小美眉,生后才5天,被惊慌失措的爸妈抱到儿科急诊时睡得正香呢——爸爸妈妈在换尿布时竟然发现思思的外阴有血迹,都染到尿布上了!难道宝宝也有“生理期”?其实,这就是“假月经”。部分女婴在生后5~7天左右,阴道会流出少量血液,持续1~3天左右自止,这是由于母亲的雌激素在孕期进入胎儿体内,生后突然中断所致,属于正常生理现象,不必惊慌,也不需要治疗,但应注意局部的清洁卫生。
{C}3、{C}宝宝的乳腺“性早熟”?
末末生后才4天,妈妈就给当医生的表姐打来了电话:“我发现末末的乳房有点大,怎么回事啊?难道这么早就发育了?关键是,末末可是个男孩子啊!”表姐忍不住笑了出来,告诉末末妈妈:“这是新生儿乳腺肿大,不分男婴女婴都可以发生!”同假月经一样,新生儿乳腺肿大也是由于母亲雌激素对胎儿影响所致,多在出生后3~5天出现,如蚕豆或鸽蛋大小,生后2~3周自然消退,不必特殊处理。要注意的是切勿强行挤压,否则可能继发感染。
4、“马牙”和“螳螂嘴”要不要去除?
有的新生儿在口腔上腭中线和齿龈部位,可以看到黄白色米粒大小的颗粒,俗称“马牙”。一些老人认为,长了“马牙”不吉利,必须用针挑破,这是非常不对的!“马牙”只是上皮细胞堆积或者黏液腺分泌物积留造成的,生后数周或数月就会消失,对宝宝没有任何影响,用针挑破反而会引起感染,所以千万不能这么做。
如何简单判定甲状腺肿大
正常甲状腺质地柔软是摸不着的,长约2.5~4.0厘米,宽1.5~2.0厘米,厚1.0~1.5厘米。甲状腺的大小和重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新生儿甲状腺重约1.5克,成人介于15~20克。从临床触诊和尸检发现,一般只有当甲状腺为正常的1倍以上(即大于35克)时,才可被触诊发现。因此,如果检查时可以摸到甲状腺或摸到甲状腺结节,我们就认为甲状腺异常肿大,临床上大多数甲状腺疾病伴有甲状腺肿。B超检查被认为是客观而较精确的检查方法,但是由于影响其检查结果的因素很多,所以B超操作必须标准化,甲状腺容积正常值标准也应地方化。下面介绍几种简便的触诊测量方法。
199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了甲状腺三度分类法。0度:没有任何可触及或可见的甲状腺肿,即看不见摸不着;Ⅰ度:当颈部处于正常位置时,可触及肿大的甲状腺,但肉眼看不到;Ⅱ度:当颈部处于正常位置时,可看到明显肿大的甲状腺。
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常用四度分类法。0度:看不见摸不着;Ⅰ度:看不见摸得着,不超过胸锁乳突肌内缘;Ⅱ度:看得见摸得着,不超过胸锁乳突肌外缘;Ⅲ度:看得见摸得着,超过胸锁乳突肌外缘。
临床上常见引起甲状腺肿大的疾病除甲亢外,尚有地方性甲状腺肿大、青春期甲状腺肿大、妊娠期甲状腺肿大、甲状腺腺瘤、癌性甲状腺肿大及甲状腺炎性疾患等均可以引起甲状腺肿大,后者包括急性甲状腺炎、亚急性非化脓性甲状腺炎、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慢性侵袭性纤维性甲状腺炎与甲状腺结核等。发现甲状腺肿大,要到医院请专科医生诊察,并作包括实验检查在内的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进而确定治疗方案,争取早日康复。
哪些男性乳房发育不需要治疗
生理性男性乳房发育者多见于新生儿、青春期、更年期,多可自愈。
生理性男性乳房发育症见于以下几种情况,这种生理性的乳房发育是不需要治疗的,多能自行康复。
1.新生儿乳房大生后一周左右消失,极少数可持续数年,系血循环中及胎盘产生的雌激素影响
2.青年发育期男孩或早或晚有不同程度的乳腺发育,约占男孩70%。可能由于此间乳腺组织敏感性增强多持续数年,逐渐自行消失,也可终生不消退称为特发性乳房发育。
3.中年以后男子开始性功能减退时,常有一过性乳房发育,可能由于垂体促性腺激素分泌增加引起性激素的平衡失调。
哪些是新生儿甲亢
什么是新生儿甲亢?甲亢一般以成年人为主,少年儿童甲亢患者很少见,所以新生儿甲亢就更少见了。但是为什么新生儿会甲亢呢?新生儿甲亢指的是什么呢?赶快来了解一下吧。
新生儿甲亢临床上极少见,系指患甲亢的母亲分娩的新生儿,出生后所发生的甲亢而言,发病率不足新生儿的2%。本症主要发生于妊娠期患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的妇女所生婴儿,缘于母亲患甲亢未得到妥善治疗,母体的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所致。其特点是患儿出生时就有甲亢的表现,如肤色潮红、烦躁、多汗、食量大但体重不增加、心率快、甲状腺肿大等。
由于致新生儿甲亢的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是来源于母体,非自身产生,随着时间的延续,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也自行降解,其甲亢症状也将逐渐缓解,所以不经治疗,大多在出生后1~3个月自行缓解,无复发,也不留后遗症。偶有不能自行缓解者,可采取相应的方法及时治疗。
什么是新生儿甲亢,您了解了吗?了解了新生儿甲亢的概况,可以有效地帮助甲亢母亲们了解婴儿的状况,以便更好地治疗。
护理新生儿的误区是什么
新生儿护理的误区主要是一些看似病症其实是正常情况,而使父母过多担心。
1.错弃初乳
孕妇分娩后首次出乳称为初乳,出乳淡黄,有杂质,会被误认为变质或者不良母乳,但其实初乳的营养价值很高,各类营养元素与蛋白质含量丰富。
2.误擦乳脂
新生儿皮肤光滑发亮是因为有乳脂敷在皮肤表面,乳脂可以防止细菌直接伤害皮肤,所以只需略加擦拭即可。
3.挤压乳腺
女性在妊娠后期分泌的雌性激素会被胎儿大量吸收,导致胎儿乳腺一时肿胀甚至也会有少许乳汁溢出,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会自然消失,千万不可挤压新生儿乳腺,这可能会使新生儿患上“乳腺炎”。
4.将脱发误为生病
新生儿脱发是正常的,这个阶段脱发俗称“奶脱”。所以对新生儿脱发的现象不必感到焦虑,过一段时间便会长出新的头发。
5.将溢乳误为呕吐
由于新生儿胃容量小,故会有溢乳现象,这并不是呕吐症状。母亲喂食婴儿时要分次少量喂食,不可任由婴儿吮吸。
6.将黄疸误为肺炎
新生儿2-4天会出现黄疸症状,一周到两周后自然消除,并不是肺炎的症状。如果黄疸久久不能消除则需及时就医。
7.将四肢抖误为抽风
新生儿神经系统还未发育完全,有时会因肢体动作不协调而抖动,并非抽风。可通过玩具锻炼新生儿肢体协调性。
8.将脱水热误为感染
新生儿出生后3—4天会有一次发热症状,这是由于脱水引起的,补充水分就会慢慢消失,并非感染,无需注射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