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治风寒的中药 生姜

治风寒的中药 生姜

用药部位:根部,以老姜为佳。

功效:辛温无毒,能散寒发表,止呕去痰,治疗风寒头痛,伤风鼻塞等症。

建议:夜晚不要食用姜来去风寒,秋天也最好少用,因为秋主收而姜主散;不要与黄连、黄芩、夜明砂同用,单用可生食,也可熬生姜汤,以红糖调和。

可乐能加热喝的吗

可乐煮姜、白酒擦身、鼻子插葱……这些治感冒的偏方你信吗?随着秋季转凉,感冒病人增多,在快报“寻找民间偏方”活动中,读者推荐不少有意思的治疗感冒的方子。相关专家昨天告诉记者,这些偏方虽然有一定的科学道理,但并非适合所有的人,如果滥用还可能伤身。

偏方:可乐煮姜治感冒

“可乐煮姜治感冒?是的啊,效果是挺好的。”感冒出现头痛、流清水鼻涕,可以把六七片生姜和一大瓶可乐放在一起煮开,每天喝三次,连续喝了两天后感冒有好转。

更搞笑的是,还有人用“鼻子插葱”这个偏方来治疗感冒,就是在两个鼻孔内各塞进一根鲜葱条,两三个小时后取出。有人说,使用鼻子里插根葱这个偏方治疗感冒,通常一次可痊愈,倘若不行,第二天再塞一次,据说这样直接在鼻腔内消毒杀菌,加快治疗感冒的速度。

“姜丝可乐”只治风寒感冒

中医将感冒分为风寒、风热等不同类型,这两种感冒病因病机、症状、治疗原则及用药差别很大。风热感冒其起因通常是便秘,便秘两天以后,喉咙疼痛一两天,然后出现感冒症状,以发热为主。

风寒感冒其起因通常是劳累,没休息好,再加上吹风或受凉。风寒感冒通常秋冬发生比较多,发热轻、无汗。流鼻涕的一般是风寒感冒,如果不流鼻涕,一般是风热感冒。

姜是辛温之品,能发汗解表、祛风散寒,很多民间验方治疗风寒型感冒都用生姜做主药,所以当人遭遇风吹雨淋、风寒侵袭时,及时服用红糖姜汤、可乐姜汤,会取得不错的效果。风热感冒属于人体伤于风热,如果这时再服用生姜类温热药,就如同火上浇油,更加重内热。而流感就更不能用“姜丝可乐”了,因为中医认为,流感亟需用苦寒中药清瘟败毒,而“姜丝可乐”显然不具备苦寒之性。

那么,怎么做可乐姜汤呢?

1.拿一小块生姜切碎拍碎放入锅中,倒入约一碗量的可乐。

2.小火加热至沸腾,光冒泡泡不行哦,一定要沸腾。

3.稍稍晾凉后过筛,如果切丝切片的不过筛也行。

可乐也不能喝的过多,可乐打开以后要尽量快喝,不要打开太长时间,对于孩子来说也不要经常喝可乐,预防感冒需要日常增强免疫力,多运动,多吃有营养食物,不要熬夜。熬夜免疫力下降会容易造成感冒。

治风寒的中药 细辛

用药部位:茎。

功效:辛温散寒,主治风寒引起的咳嗽、头痛、拘挛等症。

建议:该药不可和硝石、藜芦同用;因为味浓性烈,不可多用,少量细辛泡水喝可缓解病情。

生姜加葛根能除湿吗 发汗解表

葛根是常见的中药材,葛根性质寒凉,可以用于治疗轻扬升散、善发表解肌退热,用治外感表证,头痛身热、项背强痛等症;中药生姜辛而微温,既发散风寒,又温肺止咳,用于风寒客肺、痰多咳嗽,从功效上来说,葛根和生姜都具有发汗解表的作用,可解肌退热,非常适宜风寒感冒人群服用。

伤风头痛什么症状

1、伤风头痛什么症状

本证起病多较急,以头痛为主要表现,其特点为头痛以前额、太阳穴区为着,常牵连颈项部伴有拘紧感,遇风寒可加重,由于风寒束表,毛窍闭塞,卫阳被遏,故可表现为头痛无汗、恶风寒,无热则口不渴、苔薄白、脉浮紧等。外感风寒引发的头痛,通常没有先兆症状期而直接进入头痛发作期。

2、伤风头痛的中药治疗

2.1、【组成】连须葱白5根,淡豆豉49 粒。【用法】水煎热服。【主治】风寒头痛。证见头痛时作时止,痛连项背,恶风畏寒,遇风尤剧,口不渴,苔薄白,脉浮。

2.2、【组成】核桃连壳打碎,连须、葱头各7 个,生姜12 克,茶叶9 克。【用法】水煎温服。【主治】风寒头痛。

2.3、【组成】生姜1 块。【用法】火内煨热,切成4 片,分贴于前额及太阳穴,以胶布固定。【主治】风寒头痛。

小儿急性支气管炎吃什么好

方1、葱白粥

组成:糯米60克,生姜5片,连须葱白5茎,米醋5毫升。

用法:糯米生姜捣烂,然后加进葱白米醋煮粥,趁热饮用,并温覆取汗。

功效:发汗解表。

主治:风寒感冒,咳嗽初起,痰白稀薄,头痛恶风,不发热。

方2、姜糖饮

组成:生姜10克,红糖15克。

用法:生姜洗净,切丝,以沸水冲泡,盖5分钟,调入红糖,应有足够辛辣味,趁热顿服。服后盖被取汗。

功效:发汗解表,温中和胃。

主治:风寒感冒,风寒咳嗽痰稀,鼻流清涕,头痛恶风者。

方3、生姜饴糖煎

组成:生姜10克,饴糖5克。

用法:加水适量煎服。

功效: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主治:风寒咳嗽,不发热,畏寒,痰稀,流涕者。

来源:民间验方。

方4、杏仁萝卜煎

组成:杏仁10克,生姜3片,白萝卜100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疏风润肺,降逆化痰。

主治:风寒咳嗽,畏寒,痰稀,流清水涕者。

方5、核桃生姜饮

组成:核桃肉5枚,生姜汁40毫升左右。

用法:核桃肉捣烂,用生姜汁送服。

功效:解表散寒,宣肺止咳。

主治:风寒咳嗽,畏寒,痰稀者。

来源:民间验方。

方6、冰糖茼蒿

组成:鲜茼蒿菜90克,冰糖适量。

用法:鲜茼蒿菜水煎后去渣,加进冰糖溶化后服。

主治:风寒咳嗽,咯痰清稀,畏寒,舌淡、苔薄白者。

方7、柚皮煎

组成:柚皮3~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3次。

功效:顺气化痰止咳。

主治:风寒咳嗽,咽痒,吐白痰,舌淡,脉浮。

方8、萝卜糖水

组成:红萝卜200克,麦芽糖20克。

用法:红萝卜洗净(不去皮)切碎加进麦芽糖,搁置一夜,把溶成的红萝卜糖水频频饮服即可。

功效:止咳化痰,清利咽喉。

主治:风热咳嗽,咳而不爽,痰黄粘稠,口干欲饮者。

方9、饴糖豆浆

组成:豆浆1碗,饴糖15克。

用法:豆浆加糖共煮沸,空腹服。

功效:清肺化痰止咳。

主治:痰火喘咳,发热口干,痰黄稠难咳出者。

来源:民间验方。

方10、雍菜萝卜汁

组成:雍菜、白萝卜蜂蜜等量。

用法:雍菜、白萝卜同捣烂,取汁1杯,用蜂蜜调服功效:清肺,化痰。

主治:肺热咳嗽,鼻出血,发热,口干,痰黄稠。

止咳化痰中药方有哪些

在患上很多疾病的时候,往往会有咳嗽和痰多的症状,就像平时的感染,虽然被治好了,但依然会长时间的咳嗽,这个时候就可以服用一些止咳化痰中药方,往往能够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提前是我们要对这方面有所认识。那么,止咳化痰中药方有哪些?下面咱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吧。

1、萝卜葱白治风寒咳嗽

做法:萝卜1根,葱白6根,生姜15克,用水三碗先将萝卜煮熟,再放葱白、姜,煮成一碗汤,连渣一次服。

适用: 宣肺解表,化痰止咳。治风寒咳嗽,痰多泡沫,伴畏寒,身倦酸痛等。

2、红糖姜枣汤治伤风咳嗽

做法:红糖30克,鲜姜15克,红枣30克。以水三碗煎至过半,顿服,服后出微汗即愈。

适用:驱风散寒。治伤风咳嗽,胃寒刺痛,产后受寒腹泻,恶阴等。

3、芫荽汤平伤风咳嗽

做法:芫荽(香菜)30克,饴糖30克,大米100克。先将大米洗净,加水煮汤。取大米汤三汤匙与芫荽,饴糖搅拌后蒸10分钟,趁热一次服,注意避风寒。

适用:发汗透表,治伤风感冒引起的咳嗽。

4、白萝卜蜂蜜治风寒咳嗽

做法:大白萝卜1个,蜂蜜30克,白胡椒5粒,麻黄2克。将萝卜洗净,切片,放入碗内,倒入蜂蜜及白胡椒,麻黄等共蒸半小时趁热顿服,卧床见汗即愈。

适用:发汗散寒,止咳化痰,治风寒咳嗽。

上面就是对止咳化痰中药方有哪些的介绍,希望对大家的认识有帮助。止咳化痰中药方有很多种类型,主要是针对不同疾病使用的,在用药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对症,千万不能盲目。如果一些患者的情况比较严重,建议到正规的医院进行诊治。

驱寒气中药有哪些

中医对于病情,可以用“八纲辨证”法说明,分成“阴、阳、表、里、虚、实、寒、热”。这个八纲辨证,虚跟寒都在同一个人身上表现,所以我们就说这个人虚寒。寒体质的人就怕冷,再加上虚就更怕冷了。

冬季,很多人都会感觉脖子周围酸胀、发冷、疼痛,用自制的中药包热敷后,能疏通经络、驱寒除湿,可在按摩前,平时看电视、用电脑时使用,特别适合中老年人。

驱寒中药生姜:为芳香性辛辣健胃药,有温暖、兴奋、发汗、止呕、解毒等作用,特别对于鱼蟹毒,半夏、天南星等药物中毒有解毒作用。适用于外感风寒、头痛、痰饮、咳嗽、胃寒呕吐;在遭受冰雪、水湿、寒冷侵袭后,急以姜汤饮之,可增进血行,驱散寒邪。

驱寒中药香薷:香薷为唇形科植物海州香薷及石香薷的干燥地上部分。主产于广西、湖南、河北等地。夏、秋二季采割,晒干,切段,生用。传统认为香薷有发汗解表驱寒、化湿和中、利水消肿等功效。

驱寒中药荜澄茄:荜澄茄属温里性中药,用于胸腹疼痛,呕吐反胃,食欲不佳,寒疝腹痛,寒湿郁滞引起的小便混浊。

驱寒中药羌活:散寒,祛风,除湿,止痛。用于风寒感冒头痛,风湿痹痛,肩背酸痛。

驱寒中药苍耳子:苍耳子属祛风湿中药,主治:发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

驱寒中药附子:回阳救逆,温补脾肾,散寒止痛。大辛大热,温阳逐寒。

驱寒中药肉桂:适宜平素畏寒怕冷,四肢手脚发凉、胃寒冷痛、食欲不振、呕吐清水、腹部隐痛喜暖、肠鸣泄泻者食用、

此外,除上述所说,寒性体质人可以服用些补阳的药物,如四逆汤,平时可以吃点补阳气的食物如狗肉,羊肉之类的。 冬天气温低,寒气重,人体生理机能减退,阳气渐弱,对能量与营养要求较高。养生之道,贵于御寒保暖,提高抗病能力。

怎么样,相信通过上面的讲解,大家对于驱寒气中药有哪些有了一定的把握,如果你觉得你也是一个十分害怕寒冷的人,就煲一些驱寒气中药调理一下吧,如果你不敢自己用药的话,也可以找一个老中医确诊后再用药。

姜汁可乐晚上喝要紧吗 姜丝可乐能治疗感冒吗

姜丝可乐只能治愈风寒型感冒。

如果是得了风寒感冒,则患者会感觉全身怕冷、流涕,且舌苔淡白,感冒过程中不出汗。而风热患者往往会有发热、出汗的症状,还会感到喉咙痛,且流黄涕、大便干结。此类病人建议选用辛凉的药物泡水喝,如菊花、金银花、板蓝根等冲水喝,或者吃些银翘解毒颗粒等中成药,对症施治。中医将感冒分为风寒、风热等不同类型,并非感冒都适宜服用辛温的姜汤发汗来治疗。风热感冒属于人体伤于风热,如果这时再服用生姜类温热药,就如同火上浇油,更加重内热。而流感就更不能用“姜丝可乐”了,因为中医认为,流感亟需用苦寒中药清瘟败毒,而“姜丝可乐”显然不具备苦寒之性。

秋季感冒了吃什么好的快 风寒感冒

表现:恶寒中、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痛、鼻塞声重、流清鼻涕、喉痒、咳嗽、痰吐稀薄色白。治疗以辛温解表为主。

做法:生姜3片,红糖适量,开水泡饮。

功效:生姜发汗解表;红糖补中益气;两者结合主治风寒感冒,早晚饮用一杯。

做法:大米50克,常法煮粥,临熟加苏叶10克,再煮熟,去叶喝粥。

功效:开宣肺气、发表散寒、行气宽中,适用于感冒风寒、咳嗽、胸闷不舒等病症。每日饮用2-3次。

做法:葱白5段,粳米适量。粳米加水,旺火煮沸后,加入葱白熬煮成粥。

功效:解表散寒,和胃补中。适用于风寒感冒,每日饮用2-3次。

在月子期间感冒能喝姜汤吗

生姜味辛、性微温,入肺、胃、脾三经,入肺经外能发汗,内能化痰,入胃经又善温中止呕,因此生姜具有发汗解表、温中散寒、暖胃止吐、祛痰止咳、解毒等功效,因此对治疗感冒非常有效。

姜糖水是民间常用的食疗方法。姜糖水的作用主要是防治感冒风寒、恶寒发热、头痛鼻塞等症。姜糖水之所以能够防治风寒感冒,是因为生姜具有发汗解表作用。生姜不仅是家庭必备的调料,也是常用的中药之一。

对于一般的人群来说,姜汤都是适用的,但阴虚内热及邪热亢盛者忌食。哺乳期的妈妈如果患风寒感冒,喝姜汤是可以的,生姜属药食同源,对妈妈和婴儿无碍,另外姜汤可加入红糖,对产妇更有益处。

受凉头疼的用药治疗

本证起病多较急,以头痛为主要表现,其特点为头痛以前额、太阳穴区为著,常牵连颈项部伴有拘紧感,遇风寒可加重,由于风寒束表,毛窍闭塞,卫阳被遏,故可表现为头痛无汗、恶风寒,无热则口不渴、苔薄白、脉浮紧等。外感风寒引发的头痛,通常没有先兆症状期而直接进入头痛发作期。

治风寒头痛便方

方1【组成】连须葱白5 根,淡豆豉49 粒。【用法】水煎热服。【主治】风寒头痛。证见头痛时作时止,痛连项背,恶风畏寒,遇风尤剧,口不渴,苔薄白,脉浮。

方2【组成】核桃连壳打碎,连须、葱头各7 个,生姜12 克,茶叶9 克。【用法】水煎温服。【主治】风寒头痛。

方3【组成】生姜1 块。【用法】火内煨热,切成4 片,分贴于前额及太阳穴,以胶布固定。【主治】风寒头痛。

四种感冒类型的食疗方

一、风寒感冒

头痛无汗、四肢疼痛、鼻塞声重、流清涕、咳嗽、痰白清稀,口不渴。治疗应选择辛温解表类药,宣肺散寒。中成药可选择感冒冲剂、小柴胡片等。

1、姜丝萝卜汤

生姜25克,萝卜50克。制法:生姜切丝,萝卜切片,两者共放锅中加水适量,煎煮10~15分钟,再加入红糖适置,稍煮1~2分钟即可。祛风散寒解表。每日1次,热服。

2、菜根姜片饮

白菜茎根、萝卜根各1个,生姜3片,红糖50g,白菜茎根、萝卜根共切粗片,和生姜、红糖4味加水适量,煮开3~5分钟即可。祛风散寒。适宜风寒感冒患者。

3、五神饮

荆芥、苏叶、生姜的用量各10克,茶叶为6克,红糖为30克。将荆芥、苏叶、生姜切成粗末,和茶叶一起同开水冲泡,稍许片刻,再放红糖一起搅拌,然后在煮沸后趁热服用,服后盖被,如出汗不畅,一小时后可再服一次。可以使畏寒、身痛的症状得到有效的缓解,有效治疗感冒。

4、葱姜糖水

小葱2-3根,老生姜片、红糖各适量。将小葱、生姜片分别洗净,置小锅内,加水约500克煎到小半碗,去渣留汁,加红糖。趁热喝,每晚1剂,连服3次。此汤辛温解表,主治风寒感冒伴咳嗽。

5、葱豉汤

葱白2根,豆豉10克。用水500毫升,入豆豉煮沸2~3分钟,之后加入葱白、调料出锅。解表散寒。趁热服用,服后盖被取汗。

相关推荐

八个疗秋季感冒的食疗秘方

1。神仙粥风寒感冒 糯米100克,葱白、生姜各20克,食醋30毫升。 先将糯米煮成粥,再把葱姜捣烂下粥内沸后煮5分钟,然后倒入醋,立即起锅。趁热服下,上床覆被 以助药力。15分钟后便觉得胃中热气升腾,遗体微热而出小汗。每日早晚各1次,连服4次即愈。 发表解毒,驱风散寒。外感初起周身疼痛,恶寒怕冷无汗,脉紧,其效甚佳。有人写诗赞曰: “一把糯米煮成粥,7个白葱7片姜,煮熟对入半杯醋,伤风感冒保安康。” 注:风热感冒不宜服 2。胡萝卜汤发汗 洗净,切碎,煎汤。热饮。 发汗解表。感冒,畏寒需发汗。胡萝卜汤

夏天吹空调的坏处 温凉升阳散寒中药中暑和感冒

由于人是生化机器,而人会生病,是因为没有正常气化的身体;所以要懂得气化道理,人才会活得愉快。然而现代人受到西方医学影响,可病却也造成恐慌而一直做检查。至于中暑的中药疗,其实也有感冒药的作用,但不是风寒感冒,所使用的中药不是风寒辛散药,而是要疏张体内管道,以温凉升阳作用散寒中药,才不会辛辣燥热,否则反而会口干舌燥。

小儿干咳食疗偏方

1、萝卜葱白风寒咳嗽 萝卜1个、葱白6根、生姜15克。用水三碗先将萝卜煮熟,再放葱白、姜、煮剩一碗汤。连渣一次服。宣肺解表,化痰止咳;风寒咳嗽,痰多泡沫,伴畏寒,身倦酸痛等。 2、芜荽汤平伤风咳嗽 芫荽(香菜)30克、饴糖30克、大米100克。先将大米洗净,加水煮汤,取大米汤三汤匙与芜荽,饴糖搅拌后蒸10分钟,趁热一次服,注意避风寒;发汗透表,伤风感冒引起的咳嗽。 3、白萝卜蜂蜜风寒咳嗽 大白萝卜1个、蜂蜜30克、白胡椒5粒、麻黄2克。将萝卜洗净,切片,放入碗内,倒入蜂蜜及白胡椒,麻黄等共蒸半小时趁

疗风热感冒的食疗偏方

1.神仙粥风热感冒 糯米100克,葱白、生姜各20克,食醋30毫升。 先将糯米煮成粥,再把葱姜捣烂下粥内沸后煮5分钟,然后倒入醋,立即起锅。趁热服下,上床覆被 以助药力。15分钟后便觉得胃中热气升腾,遗体微热而出小汗。每日早晚各1次,连服4次即愈。 发表解毒,驱风散寒。外感初起周身疼痛,恶寒怕冷无汗,脉紧,其效甚佳。有人写诗赞曰: “将一把糯米煮制成粥,去7片生姜和7个葱白将其煮熟对入半杯的食醋,患有伤风感冒的患者可以食用。” 2.胡萝卜汤发汗 洗净,切碎,煎汤。热饮。 发汗解表。感冒,畏寒需发汗。

中药生姜和酒怎样缩阴

第一,使用酒和生姜来进行缩阴:准备适量的黄酒和生姜,将生姜用清水冲洗干净之后,去皮,然后用刀切成片状,准备一个干净的容器,生姜放到容器中,然后加入适量的黄酒,让黄酒能够没过生姜,然后将容器密封,放置一段时间之后,取出生姜进行服用即可。 第二,使用百合花来进行缩阴:这种方式主要是需要准备正确的百合花,在百合花的根茎已经枯萎的时候取下百合花的花瓣,百合花具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的功效,将百合花清洗干净之后,花瓣撕成鱼鳞状,用沸水将其略微烫洗,然后让女***用即可。 第三,百合雪梨汤对于缩阴也具有十分强大的功效:

受冷感冒吃什么药好呢

病因:风寒感冒,其起因通常是劳累,没休息好,再加上吹风或受凉。风寒感冒通常秋冬发生比较多。疗: 风寒感冒的关键就是要出点汗(中医称辛温解表)。有很多方法的,包括桑拿、用热水泡脚(最好加点酒)、盖上两层被子、喝姜糖水、喝姜粥等等。风寒感冒主方是桂枝汤,伤寒论首方,也称和剂之王(麻黄汤也主风寒感冒,但在南方慎用)。总结: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1.偏方 方名:灵丹煎剂 方药:臭灵丹二钱、生姜三片、红糖适量 用法:水煎服 方名:小儿上感一号方药: 青黛一钱(包)、葛根二钱、板蓝根三钱、射干二钱、紫花地丁

荆芥穗的制法

荆芥:除去杂质,喷淋清水,洗净,润透,切段,晒干。 荆芥穗:摘取花穗。 芥穗炭:取净荆芥穗,照炒炭法炒至表面焦黑色。 荆芥炭:取荆芥段,照炒炭法炒至表面黑褐色。 荆芥一药,生用有祛风解表的功效,炒炭则用于止血。配防风、羌活,风寒表症;配银花、连翘、薄荷,风热表症;配生石膏,风热头痛;配牛蒡子、桔梗、生甘草,咽喉肿痛;配槐花炭,便血;配白茅根,鼻衄。荆芥与紫苏均能发汗解表,但紫苏散寒力强,偏入气分,又能理气宽中;而荆芥祛风力胜,偏入血分,炒炭又能止血。故在理气方中常用紫苏,而在理血剂当中多用荆芥

白萝卜小儿咳嗽偏方

1、萝卜葱白风寒咳嗽 材料:萝卜1个,葱白6根,生姜15克。 做法:用水三碗先将萝卜煮熟,再放葱白,姜,煮剩一碗汤。连渣一次服。 功效:宣肺解表,化痰止咳。风寒咳嗽,痰多泡沫,伴畏寒,身倦酸痛等。 2、白萝卜蜂蜜风寒咳嗽 材料:大白萝卜1个,蜂蜜30克,白胡椒5粒,麻黄2克。 做法:将萝卜洗净,切片,放入碗内,倒入蜂蜜及白胡椒,麻黄等共蒸半小时趁热顿服,卧床见汗即愈。 功效:发汗散寒,止咳化痰。风寒咳嗽。 3、萝卜胡椒止咳祛痰涎 材料:萝卜1个,白胡椒5粒,生姜3片,陈皮1片。 做法:加水共煎30分

小孩咳嗽偏方

1、萝卜葱白风寒咳嗽、萝卜1个,葱白6根,生姜15克。用水三碗先将萝卜煮熟,再放葱白,姜,煮剩一碗汤。连渣一次服。宣肺解表,化痰止咳。风寒咳嗽,痰多泡沫,伴畏寒,身倦酸痛等。 2、红糖姜枣汤伤风咳嗽、红糖30克,鲜姜15克,红枣30克。以水三碗煎至过半。顿服,服后出微汗即愈。驱风散寒。伤风咳嗽,胃寒刺痛,产后受寒腹泻,恶阴等。 3、芜荽汤平伤风咳嗽、芜荽(香菜)30克,饴糖30克,大米100克。先将大米洗净,加水煮汤。取大米汤三汤匙与芜荽,饴糖搅拌后蒸10分钟。趁热一次服,注意避风寒。发汗透表。

中药生姜的功效与作用

生姜的功效与作用一 生姜性热,味辛。归脾、胃、心、肺经。功效:温中,回阳,温肺化饮。 姜之干者,干燥后发散力减弱,而温里之共增强,故偏里寒,其性能走能守,温肺散寒而化痰饮。每常用于寒饮伏肺之咳嗽气喘、形寒背冷、痰多清稀。 干姜首入脾胃,以其辛热能逐脾胃寒邪,助脾胃之阳气。常用脾胃寒症,症见脘腹疼痛、呕吐泄泻等。但凡脾胃寒症,无论是外寒内侵还是阳气不足均可适用。 生姜可以泡汤喝。无事之时,可以洗净几块生姜,切成薄片,放入锅里,文火焖汤,既祛寒,有滋养身体。 生姜的功效与作用二 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