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项良性的皮肤疾病
3项良性的皮肤疾病
1.多型性妊娠症
多型性妊娠症(Pruritic Urticarial Papules and Plaques of Pregnancy,简称PUPPP)在怀孕期间才会出现,发生原因可能因妈妈对胎儿的免疫反应所导致,一旦发生,会持续整个孕期,如果未加以治疗,准妈妈往往会因瘙痒而严重影响睡眠。除了影响准妈妈生活之外,由于这类皮肤疾病多属良性,对胎儿和妈妈本身的健康并不会造成影响。
症状:出现类似荨麻疹或不规则的丘疹,感觉很痒,通常到生产后一周,症状会逐渐消失。
发生部位:多发生在肚皮周围,再往大腿、手脚等其他部位扩散。
发生阶段:怀孕后期,而且最常发生在第一胎,第二胎以后发生几率比较少,多胞胎或孕期体重增加快速的准妈妈也较容易发生。
治疗:感到很不舒服时,准妈妈可寻求医生诊治,使用口服抗组织胺或局部类固醇药膏涂抹,以缓解症状。这类药品在分级上多属于B级,所以安全方面是没有问题的。
2.妊娠痒疹
妊娠痒疹,发生的原因目前仍无法确知,可能与怀孕期间激素变化以及外来刺激物等因素有关,对胎儿和妈妈并无明显影响。
症状:出现红色或淡粉红色丘疹,患者会感到瘙痒,生产后会逐渐痊愈,不过容易留下色素痕迹。发生原因可能与孕期激素分泌或皮肤干燥、受到外来刺激有关。
发生部位:好发于四肢近端伸侧,包括大腿或手臂。
发生阶段:怀孕中、后期(约怀孕4~9个月之间)。
治疗:主要以外用类固醇药膏为主。
3.痒性毛囊炎
痒性毛囊炎也是孕期间常见的痒症。
症状:患者皮肤会出现一颗颗小丘疹或小脓包。
发生部位:以上半身最多。
发生阶段:较容易发生在怀孕第4~9月。
治疗:大约在产后两星期就会自动消失,无须刻意治疗。
心理社会因素与皮肤疾病
心理社会因素与皮肤疾病的关系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有不少皮肤疾病如荨麻疹、神经性皮炎、斑秃、牛皮癣、湿疹等,其病因、发病过程和疾病的演变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另一方面,皮肤疾病又因瘙痒等症状常常困扰着患者,引起焦虑、烦燥不安等情绪症状。某些皮肤疾病也可因为影响了外貌而造成患者心理上很大的压力。另外,近年来由于对爱滋病的恐怖而向皮肤科求诊的人数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一)心理社会因素与皮肤瘙痒
一般认为,皮肤瘙痒的发生可能与体内的某些化学物质的浓度有关,如体内组织胺、蛋白酶等递质的异常释放都可引起皮肤的变化,产生皮肤的瘙痒和各种症状。但除生物学因素和理化因素外,心理社会因素也是导致皮肤瘙痒的一个重要的原因。虽然不是所有的皮肤疾病的发病都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但每一种皮肤疾病与心理因素有着或多或少,直接的或间接的联系,有的可能是其直接的诱因,有的则可能会影响疾病的变化。
人类情绪的各种变化,可引起皮肤的瘙痒。但与皮肤瘙痒最相关的情绪活动还是焦虑和被压抑的愤怒。这些情绪不仅会使已有的瘙痒感加剧,而且还可以在一个没有皮肤疾病或皮肤瘙痒的人身上引起瘙痒。没有躯体性或物质性原因,而由心理刺激引起的瘙痒,称为“心因性瘙痒”。心理动力学者认为,心因性瘙痒者的共同特点是对爱有过分的要求,当这种要求不能获得满足时,就容易产生愤怒或焦虑的情绪。如果这些情绪受到压抑,不能公开地表露出来,就会转向自身,从而导致皮肤的瘙痒。
人格特征与皮肤的瘙痒也有很大的关系。一般认为具有特质性焦虑人格特征者在心理刺激下很容易产生瘙痒。
心理应激、精神紧张和焦虑等心理活动的变化可大大降低个体痒感阈限和对痒的耐受阈限,使对痒的刺激变的较为敏感。
(二)皮肤科心身疾病的诊断
皮肤科心身疾病的诊断除了根据皮肤疾病的具体诊断标准,有明显的皮肤损害或相应的症状与体征外,还应进行心理社会因素的分析。是否存在以下一些因素:①在发病前存在明显的心理社会因素的诱因,如由于心理应激导致高度的紧张、焦虑和抑郁的情绪反应,直接引起的斑秃、神经性皮炎、精神性紫癜、非生理性白发等;②由于其它的原因引起的皮肤疾病,因自我处理不当而加剧的,如足癣患者采用不恰当的热水烫洗、手抓、摩擦等使症状加重,造成心理上的焦虑、烦燥不安,进一步又加剧了病情;③有时存在可以证实的心身因素促进或持续存在的皮肤疾病,如在情绪的应激状态下可导致多汗症的产生,并因过度排汗、瘙痒而引起搔抓活动,造成一些继发性的皮肤病;④发病过程中有明显的情绪影响因素,情绪的波动与疾病的变化有明显的相关性,如过敏性湿疹、神经性皮炎、脂溢性皮炎等。⑤还有可能存在一些遗传因素的疾病,在情绪的应激下而发病。
(三)皮肤科心身疾病的心理治疗
皮肤科病人的心理治疗首先应通过各种方式,使病人了解心理社会因素,尤其是情绪因素与皮肤疾病症状之间的密切关系,认识心理应激常常是症状出现和加剧的重要原因。尽量消除不良的心理社会性的刺激,改善病人的情绪状态,使之保持积极愉快的情绪。
其次,要使病人对皮肤心身疾病有正确的认识,大多数疾病是可以治愈或控制的,但重要的是应该绝对禁止一切刺激,如不可用热水、肥皂、盐水等烫洗;不可滥涂碘酒等刺激性药物;不进食刺激性食物等。
第三,对于一些发生在颜面部或经常暴露在体表的疾病,因可能给病人的社会交往带来一定的影响,这种人往往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上的压力比较大。对此,应加强心理疏导,纠正他们不正确的认识,树立正确的疾病观,树立战胜疾病的自信心,解除心理上的压力,积极、乐观地治疗。
必要时应对皮肤科疾病病人的家庭、社会环境进行干预,消除其周围人对病人不正确的态度和不必要的防范,给病人提供必要的社会支持。
空调病有哪些症状 皮肤干燥
待冷气房过久,皮肤常乾燥发痒。特别是患有慢性皮肤疾病,对温度变化相当敏感。拿常见的慢性皮肤病,异位性皮肤炎来说吧,热天流汗,汗水刺激明显时,皮肤发痒难耐。
如果处在冷气房久了,皮肤也会因过于乾燥而出现痒症。
毛发上皮瘤可以避免吗
毛发上皮瘤俗称“葡萄串”,是一种源于多潜能基底细胞向毛发结构方向分化的良性皮肤肿瘤,它始发于儿童期和青少年时期,多见于女性,其症状常见于面部,表现为正常皮肤颜色、半球形或圆锥形、质地坚硬有透明感的丘疹,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少数病例可发生恶变,或并发圆柱瘤、粟丘瘤、基地细胞癌等其他皮肤肿瘤。
毛发上皮瘤的预防可以结合发病原因的。心理社会因素与毛发上皮瘤的关系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有不少疾病如荨麻疹、神经性皮炎、斑秃、牛皮癣、湿疹等,其病因、发病过程和疾病的演变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另一方面,皮肤疾病又因瘙痒等症状常常困扰着患者,引起焦虑、烦燥不安等情绪症状。某些皮肤疾病也可因为影响了外貌而造成患者心理上很大的压力。因此在预防毛发上皮瘤疾病的时候,首要要保持好良好的心理心态、开朗乐观、更不要自卑,应避免情绪激动,急燥、易怒、焦虑,这些都可以预防毛发上皮瘤疾病的发生。
毛发上皮瘤预防需要做的方面有很多,患者需要从多处入手,免得遭受毛发上皮瘤带来的痛苦。
接触性皮炎与湿疹的区别有哪些
想要区分接触性皮炎与湿疹这两种皮肤疾病,我们首先需要搞清楚这两者究竟是什么。接触性皮炎是人体皮肤和黏膜经过一次或者是多次接触到某些敏源物质后,在身体的接触部位及以外部位的皮肤发生过敏发炎的皮肤疾病;而湿疹则是一种因多个内外因素而引起的,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皮肤瘙痒剧烈的皮肤炎症反应。
接触性皮炎与湿疹的区别可以通过以下几点进行分辨:第一,接触性皮炎的病因主要是因接触到导致人体过敏的外界物质后形成的,而湿疹的病因则与生活环境、气候条件、多汗、搔抓、摩擦、人体内的新陈代谢障碍和内分泌功能失调等有关,相较于接触性皮炎,湿疹的病因要复杂得多;第二,接触性皮炎大多没有特异性,而湿疹就具有多样性、渗出性以及复发性的特点。
哪些人不适合游泳 某些皮肤病患者
某些皮肤疾病患者不适合游泳。比如患有传染性皮肤疾病的人很容易通过水的介质来导致病菌传播给他人,而泳池水中的病菌又会加重皮肤疾病。常见的有足癣、毛囊炎、淋病等疾病。
新生儿红疹什么原因
1、常见的皮肤疾病
四种宝宝常见的皮肤病症有痱子、脂漏性皮肤炎、过敏性皮肤炎、尿布疹,这些都会导致宝宝身上长红疹。
2、感染性的红疹
宝宝若受到病毒、细菌感染,常常容易发烧并发红疹,常见的疹子如玫瑰疹、红痂疹;
冷冻疗法的适应症和忌禁症
适应症1.软组织闭合性损伤、如肌肉、韧带关节的扭挫伤,撕裂伤,运动伤等急性期伴血肿及水肿时或恢复期均有良好效果。
2.疼痛和痉挛性病,如偏头痛,落枕,急性腰痛,肩痛,颈椎病,痛经,残肢端疼痛,疤痕痛及肌肉痉挛等。
3.内脏出血,如肺出血,食道出血,胃十二指肠出血等,脑卒中急性期冷敷头部可减轻脑损伤。
4.热烧伤的急救治疗,尤适用于四肢部位烧伤。
5.蛇咬伤早期辅助治疗。
6.良性皮肤疾病,局限性急性皮炎、瘙痒症,寻常疣、疣状湿、疤痕疙瘩、血管病、眼疾、胼胝、良性皮肤粘膜血管瘤、浅表良性肿瘤等。
7.扁桃腺术后等喉部出血水肿。
禁忌症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雷诺氏病,冷变态反应者,致冷血红蛋白尿,对冷过度敏感者,严重心血管
疾病,动脉硬化,肾,膀胱疾病。